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笔记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主观题必背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汇率(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升高和跌落的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3)汇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国居民外出旅游购物、求学,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吸引物资,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留学,不利于收回外债2、影响价格的因素(11——14页)(1)供求影响价格: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降低。
(2)价值(成本、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即对消费者、对需求)(第15页)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他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他的需求增加。
②对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减少,对其互补品需求增加。
(2)第16页(对生产即对企业、对供给)调节产量——价格影响供求;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和需求量的成反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
供给曲线:表达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即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正向变化(价格和供给量同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供给为因变量。
生活必需品(图一)、高档耐用品(图二)的需求曲线请自绘曲线平移的情况:4、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如何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第17页)(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研究必备精品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的基本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中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而流通手段则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则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而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过度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纸币贬值,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总的来说,纸币的发行量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会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因此,企业需要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高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必修一《经济生活》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1经济生活笔记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反比
③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无关
④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正比
(4)价值规律
①定义:商品经济运行表现出的规律
②内容:
商品生产角度: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2-2-1企业的经营
1、企业的定义
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分类①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③混合所有制企业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方面
①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几级的就业政策
②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①定义:有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②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③作用: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
①定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力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2、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1-1生产与消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大纲、重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一.商品㈠使用价值:山股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例:能用来交换的)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㈢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㈣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二.货币与一般等价物㈠货币产生的第一阶段:物物交换(商品—商品)㈡一般等价物1.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2.功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㈢货币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例:标签、价格)含义:“商品的流通”为货币参与的过程②流通手段(例:买卖)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功能③贮藏手段含义:货币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④支付手段⑴含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用于偿还债务⑵作用: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⑤世界货币㈣金银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三.价值尺度与价格㈠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㈡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大小商品的职能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四.纸币㈠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㈡发现要求: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率(次数)㈢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㈣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与㈢相反信用卡、支票与外汇一.信用卡与支票㈠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和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复㈡信用卡1.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2.银行信用卡的含义: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3.作用:持卡人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质地哦那个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4.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㈢支票1.分类:①转账支票②现金支票2.现金支票的使用要求:①妥善保存,不得折叠;②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③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④支票如被银行退回,要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⑤不得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3.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二.外汇㈠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㈡保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㈢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有利于不利于贸易进口出口生活我国人民出国、旅游、住房、留学发展旅游业投资对外投资出口债务偿还外债收回外债地位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加大我国国际金融风险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供求影响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二.价值决定价格㈠供不应求(供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供求)→价格下跌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决定价格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㈢价值量1.含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2.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不是由商品生产者所消费的个别(一个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人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反比社会必要生产率→(反比)──┐↓无关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㈣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②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㈤价值总量①定义:某一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的量的总和②价值总量只会受到个别劳动生产率和时间的影响*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㈥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促使商品生产着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㈦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商品生产与交换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㈣㈤1.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2.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㈢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替代商品:①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
高中政治全套笔记
高中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套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提示:第一,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只是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筒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利: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
弊:1.不利于中国的出口; 2.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3.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 4.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5.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造成通货膨胀,物以稀为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造成通货紧缩,货多不值钱) *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法: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笔记
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笔记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笔记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同时具备)(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价值(社会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4.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5.发展阶段:商品——商品;商品——等价物——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货币——商品6.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7.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什么都重视产品质量?(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即顺利让渡处使用价值。
(2)消费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家: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货币1.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一般等价物: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3.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贵金属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5.职能:指货币在经济甚或中的作用(货币本质的体现)6.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③特点:观念中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公式:商品——货币——商品(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③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④特点:现实中的货币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平均水平*数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7.其他职能(1)贮藏手段: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2)支付手段:支付债务、地租、利息、工资、税款···(3)世界货币: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三.纸币1.铸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2.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注意: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3.电子货币: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支付、购买3.通货膨胀(1)含义: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2)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3)表现①纸币贬值②物价上涨③经济过热(4)危害: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①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下降,商品销售困难)②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5)解决措施①要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根本)②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④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减少产品附加值)(6)原因:纸币发行量过多···(7)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拉动消费和投资)5.通货紧缩(1)含义:物价全面持续上涨(2)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3)表现①物价持续下降②市场疲软③经济萎缩(4)危害: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①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②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5)解决措施: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1)纸币的发行量具有客观的规律性要求,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2)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是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的经济现象7.拓展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出口>进口→贸易顺差出口<进口→贸易逆差(3)交换:经济生活的中间环节产品(劳动)——市场——货币;货币——市场——商品(4)消费:经济生活的最终目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2.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情绪化消费②反对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3.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可持续性消费)(1)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和,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2)表现: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生)(3)原因: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个人生命健康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④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4.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一单元总结综合探究1. 货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 对待金钱的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3. 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正确的金钱观,知道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赚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经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一政治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经济生活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1.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经济生活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
其中,生产是经济生活的基础,分配是经济生活的结果,交换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物品和服务的流通方式,消费是经济主体购买物品和享受服务的行为。
2.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本是劳动力的有机组合,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 经济制度及其分类经济制度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所构成的经济组织体系。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个人和企业自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计划和市场双重调节,强调社会公平和公正;混合经济制度既包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机制,也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
4.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商品经济、自由竞争、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等。
计划经济是以国家计划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由国家统一安排和调节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发展中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各具优势和限制。
5. 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总体调控和管理。
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等。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笔记
第一卷商品价值理论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商品⒈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⒉基本属性:⑴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⑵价值(社会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当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时,交换实现二、货币: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⒈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⒉本质:一般等价物(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⒊职能:货币本质的体现(由本质决定),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⑴基本职能:Ⅰ.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执行形式:观念上的货币Ⅱ.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公式是W-W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⒋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三、纸币⒈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⒉决定因素:发行量、面值——国家购买力(实际代表的价值)——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⒊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四、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五、外汇⒈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⒉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必修一政治之经济生活总复习笔记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①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二.货币1.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例如:牲畜、布帛、贝壳、贵金属金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5.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基本职能(贯穿始终和决定其他的各个方面)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静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动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价*数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7.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现象。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纸币的面值和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而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购买力不是由国家决定的。
三.信用工具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两种货币只见到兑换比率。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外国投资减少,失业增多。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外国投资增多,失业减少。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高一学生学习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内容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复习资料1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4)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价格(一)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如:土地稀缺、成本;(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如:需求,炒作(3)气候、时间、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需求的影响(对生活)(1)一般情况: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影响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影响不同: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4)价格变动对不同收入的家庭影响不同:物价变动对家庭的生活水平都有影响,价格变动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少,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企业影响:流通环节、销售渠道、市场信息掌握等) (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分配(3)促进国民经济的影响(补充观点,结合材料灵活处理)(三)面对物价持续走高,政府如何稳定物价?(稳定物价≠降价)(方法、意义)(国家、企业、个人)(1)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供应以稳定物价;(供求关系影响价格)(3)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是价格的基础)(4)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的财政政策和...的货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卷商品价值理论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商品⒈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⒉基本属性:⑴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⑵价值(社会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当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时,交换实现二、货币: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⒈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⒉本质:一般等价物(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⒊职能:货币本质的体现(由本质决定),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⑴基本职能:Ⅰ.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执行形式:观念上的货币Ⅱ.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公式是W-W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⒋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三、纸币⒈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⒉决定因素:发行量、面值——国家购买力(实际代表的价值)——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⒊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四、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五、外汇⒈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⒉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生活、国民经济、世界金融)六、信用工具⒈结算方式: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⑵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⒉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少简化方便安全)⒊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第二章价值规律一、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对价格起基础性作用⒈理论内容: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⑴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Ⅰ.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Ⅱ.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个体: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供求影响价格:⒈理论内容:非价值因素(间接因素)通过改变对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影响价格⒉供求与价格的关系:⑴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⑵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三、价值规律:⒈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生产领域讲商品价值的形成⑵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从流通领域讲商品价值的实现Ⅰ.等价交换原则的特点:在动态中实现Ⅱ.等价交换原则的意义:维护各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⒉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反|比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正|比单位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价值总量正|比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反反|比比个别劳动时间──────────┘三、价格对经济活动的影响:⒈价格对生活影响:⑴基本影响: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⑵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较大。
⑶互为替代品的双方价格变动反向;互为互补品的双方价格变动同向⒉价格对生产的影响:⑴调节生产规模⑵提高劳动生产率⑶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价格对经济活动影响模式图:┌──────────────←──────────────────┐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第三章消费水平一、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⒈根本因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⒉主要因素:⑴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民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⑵物价总水平:物价变动影响人民的购买能力——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Ⅰ.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Ⅱ.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Ⅲ.完善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Ⅳ.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物价二、消费类型:⒈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⒉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⒊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⒈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⑴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提高⑵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⒉变化规律: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总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逐步增加第四章消费观一、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⒈客观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⒉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二、消费心理:⒈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⒉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⒊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⒋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三、理性的消费观念: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一致性奥菲⒉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⒊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是一种民族精神,是祖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二卷物质生产理论第一章发展生产一、生产决定消费⒈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⒊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⑴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⑵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⑶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⑷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二、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⒈消费的意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⒉消费对生产重要的反作用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⑵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三、社会再生产⒈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⒉内容⑴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⑵分配及交换: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⑶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四、发展生产力⒈原因与意义⑴理论原因:生产对消费有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⑵现实原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⑶发展基础: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⑷缩小差距: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⑸国家崛起: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⒉发展方针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⑵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⑷改革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调整生产关系终于生产力不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第二章基本经济制度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⒈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⒉地位:中国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二、公有制经济⒈公有制经济概述⑴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⑵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⒉国有经济⑴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⑵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⑶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我国发展具有关键作用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Ⅱ.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Ⅲ.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⑷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Ⅰ.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民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Ⅱ.从发展的角度说明,国有经济要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⒊集体经济⑴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⑵存在形式: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⑶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⑷意义: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⒋混合所有制经济⑴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⑵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不断发展起来⑶地位: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⑷性质: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⑴体现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Ⅱ.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⑵加强Ⅰ.深化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Ⅱ.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