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
【一表读懂】NAFLD肝纤维化分级无创评估方法的比较
【一表读懂】NAFLD肝纤维化分级无创评估方法的比较血清学检测可重复性高非肝脏特异性应用广泛,易于获得结果非立等可取如果未被注册专利,费用较低如果被注册专利,则费用较高排除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度尚可不易区分中期肝纤维化和NAFLD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物理学检查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特异性强检查器械昂贵易于操作尽管使用XL探头,肥胖人群中结果只有75%可靠检查时间短高ALT、腹水、胆汁淤积和心衰者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立等可取不易区分中期肝纤维化和NAFLD可重复性好检查结果变异率低排除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度高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ARFI-弹性成像肝脏特异性检查器械昂贵易于掌握数据有限结果立等可取结果范围窄可同时获取肝脏和肿物的信息较瞬时成像ROI范围小排除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度高没有质量标准不易区分中期肝纤维化和NAFLD剪切波弹性成像肝脏特异性检查检查器械昂贵可靠性高数据有限易于掌握约有15%的故障率结果立等可取没有质量评定标准可同时获取肝脏和肿物的信息不易区分中期肝纤维化和NAFLD排除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准确度高BMI≥30kg/m2患者只有73%的结果可靠MRS 肝脏特异性检查器械昂贵可以评估整个肝组织数据有限不受肥胖程度影响不能马上获得结果可同时获取肝脏和肿物的信需要一个特定的机器息成本高脂肪变性的同步磁共振波谱分析准确度较瞬时成像高耗时铁负荷过重者结果不准确体内金属植入者不能作该项检查引自:刘应莉译,张秋瓒审较. 《2017年亚太工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摘译。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中国卫生产业T R Y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慢性乙型肝炎,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致的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离子紊乱等。
在我国是仅次于结核的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1],因此,预测及早期诊断纤维化对整个疾病的进程和疗效尤为重要。
目前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仍是“金标准”,但它有很多局限性,近年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逐渐成熟并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热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目前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以下对关于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有下优势:经济、安全、痛苦小、可多次重复检查、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可实施动态监测,与其他无创诊断技术结合可大大提高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的准确率。
1.1直接血清学标志物肝纤维化形成明显的标志是肝星状细胞(HSC),它被激活后,可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分泌增加,因体内代谢障碍,所致ECM 降解减少,导致在肝脏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对慢性肝损害的一种修复过程,最终形成肝硬化。
ECM 在上述降解过程中可产生很多分裂产物,这些产物就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肝纤维化系列指标包括:III 型胶原(PCIII)、IV 型胶原蛋白、层粘蛋白(LN )、细胞透明质酸(HA )等。
某研究曾提出,上述指标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胶原蛋白在肝组织的增加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胶原蛋白含量与肝纤维化成正相关[2]。
英国某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后指出[3-4]临床上85%患者适用于该项检查,同时提出透明质酸HA 及凝血酶原指数为最佳检测指标。
该指数可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但对于早期肝纤维化不敏感,特异性差,并受许多变化因素影响,如新陈代谢,排泄等均可影响其结果[5]。
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研究进展
d i a g n o s i s o f t h e i f b r o s i s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f o r t h e c h o i c e o f t h e r a p e u t i c me t h o d s a n d t h e p r o mo t i o n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陈晓 丽 李 杭 陈天 武
【 摘要】 肝纤 维化是各种 慢性肝脏 疾病 的共 同特征 ,早 期定量诊 断肝纤维 化对其治疗方 法选择及促 进其逆
《2024年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范文
《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篇一有创与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一、引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程长且易导致肝脏纤维化。
纤维化是肝脏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诊断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二、有创诊断方法有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肝活检。
肝活检是通过手术方式取得一小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及评估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
其优点在于准确性高,能直接反映肝脏病理变化。
然而,该方法为创伤性操作,可能引发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因此患者接受度较低。
三、无创诊断方法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弹性成像技术等。
1. 血清学指标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病毒载量、炎症标志物等,可以间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他疾病、药物使用等,因此准确性有所降低。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对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然而,其准确性受操作技术、设备条件等因素影响。
3. 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脏硬度来评估纤维化程度,如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接受度高,且准确性较高。
四、临床应用对比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中,有创诊断方法虽准确,但因创伤性及并发症风险,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无创诊断方法则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血清学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虽可提供一定参考,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诊断方法,其准确性高且操作简便,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五、结论综上所述,有创及无创诊断方法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程捷瑶
s i g n i f i c a n t f i b r o s i s , S F ) 动影响小。对于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 ( M E T A V I R分期 F , I s h a k分期 S ) 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 ≥2 ≥2
[ 3 - 5 ] A U R O C ) 为0 . 8 2 0 . 9 2 。当 H A小于 6 0μ g / L时排除肝 ( 4 ] 硬化的阴性预测值( 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 ,N P V ) 达9 9 %[ 。
是从基底膜降解而来, 它与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程度密切相 关, 与肝脏炎症活动关系较小。M M P s 和T I M P s 是一组与基质 降解调控相关的蛋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M M P- 2和 T I M P
[ 8 ] - 1 , M M P- 2对诊断肝硬化的 A U R O C高达 0 . 9 7 。
1 7 8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0卷第 2期 2 0 1 4年 2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V o l . 3 0N o . 2 ,F e b . 2 0 1 4
|#$%$ÌÍ9îï;<(./ðñ
程捷瑶,马㊀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肝病中心, 北京 1 0 0 0 5 0 )
K e yw o r d s :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 ;n o n - i n v a s i v e m e t h o d ;r e v i e w
㊀㊀慢性乙型肝炎( C H B ) 、 慢性丙型肝炎( C H C ) 、 酒精性肝病 ( A L D )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N A F L D ) 是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病 因, 进一步发展将形成肝纤维化、 肝硬化甚至出现食管静脉曲
【word】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的初步研究
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的初步研究194Chin~Hepato[cgyD2000.V5.No4论着?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井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然而,至今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尚缺乏理想的指标,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上海市卫生局组织了以曾民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上海地区有关专家,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了《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测指标厦有效干预措施的研究》项目,作为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课题.现将谊课题初探研究结果的一组论文介绍如下,仅供同道研究参考.fq~lf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堕笙萱垦堡万谟彬李成忠关系的初步研究2-茅益民范竹萍曹爱平杨文卓车继强邱德凯叶军蔡雄陈成伟王吉耀胡德昌张清波巫善明朱金水周霞秋张惠泉苏炳华【摘要l目的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剖伤性诊断检测关系.方法按我国1995年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对20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级分期,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病毒标志,免疫指标.作B超,CT和(或)核磁共振(MR)检查,并与病理学分级分期进行比较.结果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炎症活动度增加.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ST,GGT.白蛋白,自/球蛋白比,ALP,AFP,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7S_Ⅳ胶原,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一1(TIMP一1),一巨球蛋白,自然杀伤细胞(NK)及B超,CT和(或)MR某些检测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有关.GGT,白蛋白,自/球,AKP,AFP,透明质酸,7孽Ⅳ胶原,一巨球蛋白,TGFI31,TIMP一1,B超,CT和(或)MR某些检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关.判别分析显示,年龄,GGT,B超,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肝右叶最大斜径和CT和(或)MR肝表面波浪状表现指标组台,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另ll为8036%,8667%和81.10%.结论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血清生化指标,B超,CT和(或)MR等非创伤性诊断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有明显的关系;非创伤性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这些结果为肝纤维化的无剖伤性诊断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肝纤维化;病理学;韭剑伤性参数;诊断ApreliminarystudyOilthegradingandstagingofhepaticfibrosis.andItsrelatio mwithnoninvasivediagnosticparametersLULungen.ZENGMinde,WANMobin.eta1.ZhaBel口CentralHospita1.Shanghai200070【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gradeandstageofpathology,andtherelationshipbetwe engradingandstagingof hepaticfibrosisandnoninvaslvediagnosticparameters.MethodsTheinflamm atoryactivityandfibrosisofconsecutiveLiverbiopsiesfrom200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weredeterminedaccordingto DiagnosisCriteriaofChronicHepatitisChina1995AcomparableanalysiswasmadeinthesepatientscomparingSer1]mmmr kers.Doppleru[trasonography.CTand/orMR imagingwiththefindingof[iverbiopsyRbWithincreaseofinflammatoryactivi ty.thedegreeoffibrosisalsolose;there Wasadosecorrelationbetweenjiverfibrosisandinflammatoryactivity.AST,G GT,albumin.albumin/童Lobulin,ALP,AFP,hyaluronJcacid.N—terminalprocollagenⅢ(PⅢNP),collagentypeIV(co【Ⅳ),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I),alpha-2一macragIobulin,naturalkillercells(NK).someparametersofDopplerultrasona graphy,CTand/orMR imagingwererelatedtothedegreeofinflammatoryactivity;GGT,albumin,albu min/童LobuIin.ALP.AFP,hyaluronicacid.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编号:No99ZD1001)上悔市肝奸维化课题协作组作者单位:20000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陆伦根(现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曾民德,茅益民,范竹萍.李继强,邱德凯,曹爱平,榜文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万谟彬.李成忠);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胡德昌.王吉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蔡雄)|南京军区上海肝病研究中心(腺戚伟);复旦大学医学院华山医院(张清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周霞秋);上海市ells(NK),someparametersofDopplerultrasonography.CTand/orMRimaging werere—latedtothestagingoffibrosisBytheregressionana[ysis,thepBrametersintheco mbinationusedtodifferentiatepresenceor absenceoffibrosiswereage.GGT,theparameterofbloodflowofportalve{nper minuteandthemaximumobliquediameterof rightLiverbyBuLtrasound.thewavyhepaticsuHacecontourbyCTand/orMR The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accuracyoftheabovecombinationwere80.36%.8667%and8110%,respectlveIyConclusion Thereisdosecotre1ationbetweenLiverfl—bmslsandinflammatoryactivity.ThegradingandstagingofLiverfibrosisarerel atedtOserummm’kers,Dopp[eru[trasono—graphy,CTand/orMRimaging;Thecombinationoftheabovenoninvasivepara meteare0revaLuabLe.【Keywords】Liverfibrosis;Pathology;Nonlnvaslveparameters;Diagnosis 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是发生肝纤维化.由于常规实验室检查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有限,目前临床上常用肝活检作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然而,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应用和推广受到了限制.如何寻找一种非创伤性诊断途径是国内外研究颇为活跃的一项课韪.尽管近年来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已发现有些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尚不能令人满意,因而建立可靠和特异性无刨伤性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课韪从慢性肝病的组织学上研究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的关系,为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提供依据,以利于提高肝纤维化临床诊疗水平.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课题由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组织实施,协作单位由仁济医院和长海医院牵头,各参与单位提供的病例分别如下:长海医院37例,仁济医院36侧, 普陀区中心医院3O例,南京军区上海肝病中心22例, 长征医院20例,中山医院14例,华山医院11例,市北医院9例,市第六人民医院8例,市传染病医院6例, 瑞金医院3例,市第九人民医院3例和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收集自1999年7月至10月底符台临床和病理筛选标准的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44例,年龄15~6O岁,平均年龄34岁.二,组织学检查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后1周内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穿刺针采用14G的Quick—cut针(日本国八光公司生产)或Menghini针.肝组织标本长度≥lcm.肝穿刺活检标本获取后用1O%甲醛溶液固定,制成常规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网状(Gorden- Sweet法)和胶原纤维(VG)法染色,按我国1995年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对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分别进行分期和分级_1-,由3位病理工作者各自独立阅片,结果经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统计专家作Kappa 检验,显示其分级分期的一致性非常好,所有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由复旦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完成.三,实验室检查(一)血尿常规,AFP及凝血酶原时间由协作组各参与单位完成.(二)血清生化检查分别检测标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AL T,AST,AST/AL T,GGT,ALP,白蛋白,白/t$蛋白,BUN,Cr,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以上指标由仁济医院消化所完成.(三)肝炎病毒标志和免疫学指标HBsAg,抗一FiBs,HBeAg,抗一HBe,抗一HBc,HBVDNA,抗一HCV, HCVRNA,CD3,CIM,CD8,自然杀伤(NK)细胞,IL-2和IFN一由仁济医院消化所完成.(四)肝纤维化及其相关标志一巨球蛋白(a—MA),载脂蛋白,转铁蛋白,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7S-IV胶原(7S-IV)和转化生长因子(TGF~I)由长征医院临床免疫中心完成.(五)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检测由上海虹桥医用试剂研究所完成.四,B超检查所有入选病例的B超检查均在仁济医院消化所完成.检查前空腹14h,使用HD15000或HD1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2位熟练专业医生实施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均以光盘储存,由3位专家共同判定检测结果形成最后报告.五,CI”和(或)MR检查所有入选病例的CT和(或)MR检查由佛作组的仁济,中山,长征,长海,市六医院完成,CT检查采用Picker公司PQ一2000,PQ.5000,Siemens公司Plus—S和GE公司HispeedAdvCT扫描仪;MR检查采用Philips公司GymseanT10一NT,Siemens公司Vision Plus和MagnetomImpact10TMR扫描仪.196六,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统计学教研室完成.结果一,组织学检查200倒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见表1.表1200例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期炎症分嘏统计值2——2223325934台计Y值P值018142263040合计00200064 2606427833600001 l94254827200表l结果显示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炎症活动度增加,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二,实验室检查(一)血清生化指标与炎症分级的关系血清生化指标与炎症分级的关系见表2,表2仅列出与肝脏炎症有关的血清生化指标.裹2血清生化指标与炎症分级的关系P’005:*P<UU1(二)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见表3,表3仅列出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关的血清生化指标.三,B超检查(一)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与炎症分级各组间的比较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与炎症分级各组间的比较见表4.表4 ChineseHe0~tol啊,Dec2000.V o【5,No4仅列出与炎症分级各组问比较有关的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裹3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表4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与炎症分级各组间的比较(二)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各组间的比较见表5,表5仅列出与肝纤维化分期各组间比较有关的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指标.四,CT和(或)MR检查200例肝穿刺患者中有192例进行了CT和(或)MR检查,其中同时完成CT和MR检查者20倒,占104%,仅完成CT检查者92例,占47.9%,仅完成MR检查者80倒,占41.7%.结果发现,肝左叶的上下径,体积指数,肝表面波浪状表现,肝裂增宽,胆囊大小,胆囊壁增厚,周围胆管旁小囊样改变,脾前后径,脾厚度与炎症分级有关.肝%●l』{肝脏2000年12月第5卷第4期表面波浪状表现,周围胆管旁小囊样改变,脾前后径与肝纤维化分期有关.衰5B超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捡测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各组间的比较注:}尸<005;**P<001.讨论目前,对肝纤维化的确诊仍依赖于肝穿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由于其局限性而限制了应用和推广,因此加强对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不仅可促进肝病基础医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实际应用价值_j.1995年我国制定了慢性肝炎新的病理分类方法,此分类标准将炎症活动与肝纤维化分开,分别进行分级,分期,而且将指标量化,便于统计和分析.我们以此为标准,将一些非创伤性检测指标(血清学和影像学)与之作比较,以评价不同的指标在反欧病理类型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本组200例患者的肝穿刺组织中,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炎症活动度增加,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在血清学方面,红细胞计数,血小板,AST,GGT,自蛋白,自/球蛋白,ALP,AFP,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7S-Ⅳ胶原,TIMP一1,a一巨球蛋白,NK等与炎症活动度有关,而GGT,白蛋白,白/t$蛋白,ALP,AFP,透明质酸,7S一Ⅳ胶原,一巨球蛋白等与肝纤维化有关,因此这些指标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检测指标.透明质酸和197?Ⅳ型胶原在炎症不同级及纤维化不同期的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而逐渐升高以病理诊断的纤维化s1,s2作为轻度纤维化,s3,S4作为重度纤维化,透明质酸的准确性为82.9%,特异性为93%,敏感性为56%,而Ⅳ型胶原分别为724%,94.3%和18%;P///N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轻度,重度的变化,但不能反映纤维化性变化.本研究显示层粘蛋白对炎症及纤维化性病变无诊断意义.本研究发现,TGF口1和TIMP一1在纤维化早期及炎症改变时水平较正常人显着上升,提示TGFB1和TIMP一1水平可反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既往认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PⅢNP,层牯蛋白,转铁蛋白,载脂蛋白A1等在本研究中未能得到证实,提示它们的诊断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扩大研究病例数并动态研究相关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疗效的监测意义,为临床合理组合应用这些诊断指标,提高非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提供依据.随着近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CT和MR等各种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l临床,各种检查方法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在本研究中,B超检查发现肝包膜厚度,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管径,门静脉左支管径,门静脉右支管径,胆囊壁厚,脾厚度,脾静脉直径,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光点形状,胆囊形态与肝纤维化的分期有关;CT和(或)MR仅发现脾脏体积与肝纤维化有关.这些结果显示B超较CT和(或)MR在肝纤维化诊断中有更大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变异,仪器性能,检查时患者的状况和操作者的水平差异等因素可影响结果的判断,同时尚需进行超声二维图像和多普勒血流定量和半定量研究,以发现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的诊断指标,利于临床的推广及应用.参考文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学杂志,1995.34:788791 HayasakaA.Sa/shoHSerum…Ice∞toolstomonitorI~verfibre—sl8Digestion.1998,59:381384.V erbannL.BoadeeonS,EfikssonFNOninvasive即【oin.J]ammatory,~ctiviryandfibrosisJnchrc~ichepatitisCL~Iertion.S~and JG0st~rttero].1997.32:494499(收稿日期:2000.0726)。
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有创还是无创?
析, 全量化客观测量肝纤维化技术可望改善传统半定量分析 方法的观察者 间误差 、 取样 误差等不足 ; 无创肝纤维 化诊断方法则 弥补 了肝活组织检查 的有创性 、 取样误差等不足 , 且对疾病远期结局有较好预测价 值 , 但对肝纤维化动 态变化 的监测价值 仍需要肝组织 学分析 的平行验证 。由此认 为, 肝纤维化 的无创评估 方法尚不能 完全替代 肝组织学 检查 , 但在 明确 诊断的患者 中可减少 肝活组织
Ab s t r a c t: P r e c i s e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l i v e r i f b r o s i s i s o f g r e a t v a l u e f o r c o n i f r mi n g d i a g n o s i s ,ma k i n g t r e a t me n t d e ・
检查次数 ; 无 创 诊 断 方 法在 肝纤 维化 动 态监 测 的应 用能 力有 待 更 多 拓 展 与验 证 , 而 肝 组 织 纤 维 化 量 化 诊 断 方 法 也 需 要 进 一 步 验 证 其 发 现 与 疾 病 长 期 预 后 的关 系 。 关键词 : 肝硬 化 ; 活组织检查 , 细针 ; 诊断技术和方法 ; 述 评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7 5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5 2 5 6 ( 2 0 1 5 ) 0 3— 0 3 1 7— 0 5
梁携儿, 等. 肝纤维化定量诊断: 有创还是无创?
3 1 7
述评
肝 纤 维 化 定 量 诊 断 :有创 还 是 无f l U ? 梁 携 儿 ,汪Fra bibliotek艳, 侯 金 林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两大类。
血清学方法通常是指包括多种临床指标的模型。
其中APRI和FIB-4简单易行,但敏感度和特异性不高。
1、APRI评分APRI评分>2,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
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PRI),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
成人中APRI评分>2,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
APRI = AST(/ULN) ÷ PLT(×109/L)×100。
2、FIB-4指数FIB-4 指数 > 3.25,预示患者已经发生显著肝纤维化。
基于丙氨酸转氨酶(ALT)、AST、PLT和患者年龄的FIB-4 指数可用于显著肝纤维化(相当于Metavir≥ F2)的诊断。
成人中FIB-4 指数> 3.25,预示患者已经发生显著肝纤维化。
FIB-4 = [年龄(岁) ×AST(U/L)] ÷ [PLT(×109/L) ×ALT(U/L)的平方根]。
3、瞬时弹性成像(TE)肝硬度测定值(LSM)≥14.6 kPa诊断为肝硬化,LSM < 9.3 kPa 可排除肝硬化;LSM≥9.3 kPa可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LSM < 7.3 kPa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LSM≥7.3 kPa可诊断显著肝纤维化。
TE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无创检查,其优势为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能够较准确地识别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但其测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间隙大小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影响,其测定值受肝脏炎症坏死、胆汁淤积及脂肪变等多种因素影响。
TE对CHC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较为可靠,对肝硬化的诊断更准确。
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TE和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诊断HC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可帮助筛选出需优先治疗的患者。
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方法
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方法
目前,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软件辅助诊断:通过超声、CT扫描等影像学技术采集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得出肝组织纤维化度数值进行判断。
2. 血清学指标检测:通过检测肝功能、炎症标志物及肝脏纤维化相关分子,如血清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指标来评估纤维化程度。
3. 声弹法(FibroScan):通过利用超声技术的不同频率和幅度与不同硬度的组织反射信号差异,进行非侵入性的肝组织弹性模量(即硬度)测定。
4. 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MRE):结合MRI技术,通过对磁场产生驱动波,通过接收回传的波和图像,得出肝脏弹性和组织硬度。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方法在检测特定肝疾病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所差异。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测方式。
肝纤维化分期
肝纤维化分期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常伴有炎症,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有关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些进展。
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
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
但是,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
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 mm,并包含6个以上汇管区。
Bedossa等研究表明:按METAVIR计分系统标准,如肝穿组织为15 mm,肝纤维化诊断符合率为65%,如肝穿组织为25 mm,符合率为75%,因此主张不少于25 mm。
另外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后疼痛(24.6%)以及其他并发症使半数左右患者不愿接受该项检查。
因此探索以非创伤性检查替代肝穿刺活检成为当务之急。
2、生化学检测:血清HA、 LN、 PCIII、CIV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特别是HA 和PCIII对早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最高,同时也受肝脏炎症程度的影响。
但有认为慢性丙肝患者HA水平与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与肝脏炎症活动关系不大。
也有认为CIV水平和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程度关系较大,而与肝脏炎症活动关系较小。
蔡卫民等,3,利用ROC曲线,对60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 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 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 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 1)、HA、PCIII、C IV、LN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A、 PCIII、C IV、LN有一定价值,血清PDGF BB 的诊断价值最大。
在筛选肝纤维化患者时,以血清PDGFBB和TIMPl mRNA联合检测最佳。
另外国内外学者提出YKL 40(人类软骨蛋白39)可用于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近年来推出的Fibrotest (FT)和ActiTest (AT)系统提供了评价肝纤维化的简便、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FT通过检测血中载脂蛋白A1、α2巨球蛋白、触珠蛋白和总胆红素,能简便、快速、准确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FT值为0.00~1.00),而ActiTest (AT)系统,通过检测ALT和GGT,能定量评价肝脏的炎症坏死的程度(AT值也是0.00~100)。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L i v e r F i b r o s i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C e n t e r , 3 0 2 H o s p i t a l o f P L A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9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E — m a i l : b j c h e n 3 0 2 @g m a i l . c o m
r e c e n t l y .1 i v e r b i o p s y i s s t i l l c o n s i d e r e d t o b e t h e“ g o l d s t a n d a r d ”f or s t a g i n g o f i f b os r i s 。 b u t i t i s a n i n v a s i v e p r o c e d u r e w i t I l r a r e b u t p o t e n t i ll a y l i f e — t h r e a t e n i n g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w h i c h r e s t r i c t s i t s f u t r h e r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I t h a s b e e n c h a l l e n g e d o v e r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p og r n o s i s ,d e t e r mi n i n g he t a p p r o p ia r t e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a s s e s s i n g he t he t r a p e u t i c e f f i c a c y o f C L D p a t i e n t s .Un t i l
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
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目的:探究有創性与无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S1组(n=19)、S2组(n=22)、S3组(n=20)、S4组(n=25)。
分别检测四组血清学指标(HA、Ⅳ-C、LN)、超声检测指标(肝硬度值、超声评分)、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水平,比较3种无创检测与有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诊断一致性。
结果:S4组HA、Ⅳ-C及LN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AFP、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发现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肿瘤标志物与肝穿活检病理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35、0.623、0.329,P<0.05)。
结论: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乙型肝炎是指血清学检查乙型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为阳性,伴随脾大、恶心、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患者多出现纳差、乏力、畏寒等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超过20亿人感染了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我国的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约有8亿人感染过HBV,该数字占全国人口的58.2%,因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年达30万人,位列传染病致死首位[1-2]。
声学结构定量技术无创性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h i s t o g r a m c q l r v e a r e a we r e o b s e r v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o r r e l a i t o n b e t we e n A S Q v a l u e s a n d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r e s u l t o f
中华临 床医师 杂志 r 电子版 ) 2 0 1 3年 9月第 7 卷第 1 8期
C h i n J C l i mc i a n s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S e o t e mb e r 1 5 , 2 0 1 3 , V o l _ 7 . No . 1
i ma g e s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p a r a me t e r s s u c h s a me a n ,a v e r a g e , s t a n d a r d d e v i ti a o n , t h e r a io t o f b l u e a n d r e d c o l o r
No n i n v a s i v e a s s e s s me n t o f i f v e r ib f r o s i s :p r e H mi n a r y e x p e r i e n c e wi t h a c o u s i t c s t r u c t u r e q u a n t i ic f a t i o n
( AS Q )i n he t a s s e s s me n t o f l i v e r i f b r o s i s . Me t h o d s 1 0 0 n o r ma l s u b j e c t s a n d 1 2 0 p a i t e n t s m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l y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及非创伤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及非创伤性指标相关性研究目的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测定122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检查,并对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以建立非创伤性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优势。
结果超声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已肯定,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超声检查的指标的变化还不很显著,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上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也随之增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
结论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结合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长径及脾静脉内径对肝纤维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ed value of the liver fibrosis non-invasive indexes in the diagnose of liver fibrosis. Methods The 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were measured and liver B-ultrasound was carried out in 122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liver biopsy was compared in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 indexes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Results Liver B-ultrasound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portal vein high pressure cirrhosis,but its effect was not obvious on the index changes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mild and moderate liver fibrosis. The hyaluronic acid(HA),type Ⅲcollagen(PCⅢ),type IV collagen(CIV) and laminin(LN) levels were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liver fibrosis staging,with a positive relation of the levels to the liver fibrosis staging. Conclusion Serum liver fibrosis related indexes with liver B-ultrasound show a good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examination of portal vein trunk diameter,spleen length and spleen vein diameter. The combined check results are related to liver fibrosis pathological staging.[Key words] Liver fibrosis;B-ultrasound;Serum indexes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概念,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1,2]。
《2024年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范文
《有创及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篇一有创与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一、引言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程长且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纤维化。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CHB-F)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有创和无创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CHB-F的诊断。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有创与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病例,共计20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有创和无创诊断方法的检测。
2. 诊断方法(1)有创诊断: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通过肝活检获取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2)无创诊断:采用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检查及肝纤维化无创检测技术等方法进行诊断。
3.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指标、病毒载量等基本信息,记录有创和无创诊断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有创诊断与无创诊断的比较(1)诊断准确性:有创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无创诊断在大多数患者中也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其中,某些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在预测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安全性与便捷性:肝活检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
相比之下,无创诊断方法更为安全、便捷,患者接受度较高。
(3)成本效益:无创诊断的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减少因有创检查带来的医疗成本。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创诊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 具体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创诊断中,血清透明质酸、IV型胶原等指标在预测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同时,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也能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在有创诊断中,肝活检的准确性虽高,但因存在创伤和并发症风险,需谨慎选择。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有创与无创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各有优劣。
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传统上,肝活检提供了肝纤维化的直接测量方法,然而,其局限性已得到充分描述,故人们研究各种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包括血液的生物标志物、血清学模型以及肝脏相关成像技术等。
本文将对肝纤维化诊断技术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肝活检(LB)LB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能导致相关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出血、肝附近器官衰竭,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死亡,且其不适合多次重复的取材以动态观察了解疾病的进展和药物疗效,故多数患者有顾虑而不愿接受。
此外,抽样误差可能会导致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低估,活检结果也会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2 无创诊断技术2.1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TE是2003年首次应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
不仅能做到客观定量的检测,而且具有安全、无创和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等优势;此外,TE在预测肝硬化并发症中同样具有价值,如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细胞癌等。
但TE通常存在局限性。
首先,怀孕和有可植入装置的患者不能进行TE检查。
其次,低频剪切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腹水会影响TE的测定结果。
另外,在肝纤维化程度相同时,ALT水平也会影响TE值。
急性肝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肝脏炎症程度及肥胖、年龄、肋间隙狭窄同样会影响肝硬度测量值。
2.2 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ARFI是依赖于低频的声脉冲诱导肝脏组织压缩,从而通过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反应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一项无创检查。
相较于TE检查而言,ARFI在检测诊断性能上相似但失败率更低。
ARFI可用于肥胖患者和肋间隙狭窄的患者,不用避开较大的血管,能定量分析脂肪变性程度,也能用于腹水患者。
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的ARFI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的准确性分别为0.870、0.857和0.882[1],这说明ARFI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性能。
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的初步研究
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的初步研究陆伦根;曾民德【期刊名称】《肝脏》【年(卷),期】2000(005)004【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分期及与非创伤性诊断检测关系。
方法按我国1995年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对20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级分期,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病毒标志、免疫指标。
作B超、CT和(或)核磁共振(MR)检查。
并与病理学分级分期进行比较。
结果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炎症活动度增加,其肝纤维化程度加重;AST、GGT、白蛋白、白/球蛋白比、ALP、AFP、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7S-Ⅳ胶原、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α2-巨球蛋白、自然杀伤细胞(NK)及B超、CT和(或)MR某些检测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有关。
GGT、白蛋白、白/球、AKP、AFP、透明质酸、7S-Ⅳ胶原、α2-巨球蛋白、TGFβ1、TIMP-1、B超、CT和(或)MR【总页数】4页(P194-197)【作者】陆伦根;曾民德【作者单位】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GF-β1及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肝脏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J], 袁宏;陈青锋;肖萍;孙永红2.CT评价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及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关系 [J], 胡菊林;戴小平;周建波;李金明;梁青;肖影群;邓秋华;田克凰3.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及非创伤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J], 李继昌;顿国亮4.肝纤维化诊断中肝穿病理分期和非创伤性指标关系分析 [J], 谢洪华;吴炜5.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与磁共振分期的关系及骨髓水肿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J], 周勇;徐祖健;柴天朋;任菲菲;杨茂清;雷孝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
关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对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这两类。
血清学诊断能避免肝纤维化患者行肝活检、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正在逐步为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接受。
本文通过建立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对血清诊断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一、模型一的建立与求解:因子分析、ROC曲线模型(1)因子分析:(2)ROC曲线模型:由于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指标聚类模型时,主观地对指标筛选设置了阈值,致使对主成分筛选相应指标这一过程中被抹上了主观性色彩。
为了降低主观性的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了基于方差齐性检验的ROC曲线模型,通过运用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对各独立测量样本做显著性检验,最终通过SPSS对此典型基于样本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型进行求解。
然后把得到的指标与之前的进行综合,最终得到9项相关指标,它们分别为:PTS、IV型胶原、III型前胶原、体重、身高、AST、透明质酸、年龄和ALT。
二、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基于模型一给出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
继而通过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将项原始的独立测量样本数据进行增添归类,得到项的回归模型样本数据(其中219组实验组,75组对照组),一方面,达到对照分析的目的,另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特征的显著性。
第一步:提取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此,我们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为因变量,以问题一双模型筛选的九项指标为自变量。
设置变量为模型求解做准备。
第三步:运用MATLAB2014b处理软件,对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法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似然比来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其中将判断概率的阈值设定为0.05。
最终得到的Logistic回归结果如下:结论:经过统计,回归分析的预测准确率高达78.11%,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创性与无创性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目的:探究有創性与无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S1组(n=19)、S2组(n=22)、S3组(n=20)、S4组(n=25)。
分别检测四组血清学指标(HA、Ⅳ-C、LN)、超声检测指标(肝硬度值、超声评分)、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水平,比较3种无创检测与有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诊断一致性。
结果:S4组HA、Ⅳ-C及LN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4组AFP、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发现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肿瘤标志物与肝穿活检病理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35、0.623、0.329,P<0.05)。
结论: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乙型肝炎是指血清学检查乙型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为阳性,伴随脾大、恶心、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患者多出现纳差、乏力、畏寒等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超过20亿人感染了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我国的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约有8亿人感染过HBV,该数字占全国人口的58.2%,因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年达30万人,位列传染病致死首位[1-2]。
乙肝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类致病因子的影响下,个体的肝内结缔组织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也是肝硬化、肝癌的初期阶段[3]。
临床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引发的肝硬化会使患者的病死率成倍增长,德国一项调研指出,50岁以下非肝硬化患者的标准死亡率为3.1%,而相同年龄的肝硬化患者其标准死亡率高达26.2%[4-5],提示未来肝纤维化会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评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肝穿为有创操作[6],患者多难以接受,通过研究发现,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纤维化;病历资料齐全;调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肾衰竭、冠心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肝脏疾病如乙型肝炎者;合并其他基础类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B超或CT下定位确认穿刺点的位置。
在肝穿刺肝细胞前会对患者肝区部位进行消毒,采用局麻,嘱患者保持呼吸平稳,医师通过穿刺针于B超或CT选定的穿刺点穿透皮肤,进入肝实质病灶部位穿刺,取标本后活檢;或者术中取肝组织活检,患者影像学或血清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征得患者同意再行肝脏疾病手术(如肝癌手术)同时取肝组织活检术,术中对所获标本最为直接观察。
而后根据患者活检结果进行分组,参照标准如下:汇管区纤维化扩大,限局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为S1组;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为S2组;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为S3组;早期肝硬化为S4组。
分组后对患者进行无创检测,使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粘连蛋白(LN)水平;同时使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四组患者的肝硬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美国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对四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进行检测对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四组血清HA、Ⅳ-C及LN水平;(2)比较四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参照李建志等[6]肝脏二维声像图各项指标评分标准对患者肝脏进行超声评分,该量表共分为肝实质回声、被膜、边缘形态、静脉清晰度4大项,每项又分为1~4分,得分越高代表肝脏超声检测结果越差;(3)比较四组血清AFP、CA125、CA19-9水平;(4)比较3种无创检测与有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诊断一致性。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一致性用Kappa值表达。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四组基线资料比较按照其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S1组(n=19)、S2组(n=22)、S3组(n=20)、S4组(n=25)。
S1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3.26±3.21)岁。
S2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22~67岁,平均(43.01±2.98)岁。
S3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43.69±2.36)岁。
S4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3.09±3.16)岁。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四组血清HA、Ⅳ-C及LN水平比较S4组HA、Ⅳ-C及LN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四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比较S4组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4 四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4组AFP、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5 无创性检测与有创性检测一致性检验经一致性检验,发现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肿瘤标志物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穿活检病理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35、0.623、0.329,P<0.05)。
3 讨论乙型肝炎是现阶段全球性的传染疾病,该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腹胀、黄疸、肝区疼痛、肝脾大、肝纤维化等,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7],导致的肝脏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的沉积[8],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会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9-10]。
临床研究指出,肝星形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但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及发生机制尚缺乏明确的研究结论,但肝纤维化会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已经被多项研究所证实[11-12]。
对肝纤维化程度的正确评估是指导慢性肝损伤治疗和预测所必需的,肝活检标本的组织学评估仍然是肝纤维化定量的“金标准”[13],在明确诊断、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作用明显,但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部分患者及家属不接受,穿刺取材有限,不能反映肝脏全貌,而且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宜做肝穿[14-15]。
所以,人们对无创性指标兴趣感日益浓厚,这样可以更频繁取样并避免活检的风险。
现阶段常应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主要有:血清学肝纤四项、MRI、CT、B超等,余晓红等[16]通过将162例接受肝穿检查的乙肝纤维化患者与50例健康者对比发现,乙肝纤维化患者其血清HA、PⅢP、Ⅳ-C等血清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数据显示,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各指标间也出现明显的差异。
提示血清学指标能够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7-18];张玲荣等[19]通过将56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S0、S1、S2、S3、S4共五组的方式,就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与肝硬度、超声量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硬度检测、B超检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各有其优缺点,联合诊断能够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通过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其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组的方式,就无创性检测与有创性检测在肝纤维化分期中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S4组血清HA、Ⅳ-C、LN、AFP、CA125、CA19-9水平及肝硬度及超声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S3组均高于S2、S1组,且S2组均高于S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作者分析认为,HA、Ⅳ-C、LN等肝纤维化直接指标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如HA属于蛋白多糖,在肝纤维化早期即出现明显增加,能够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LN也与其相似;而B超一直是临床上用于判断肝脏大小、形态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对肝包膜厚度、肝实质光点形态等指标进行检测,因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肿瘤学指标主要能够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20],而肝纤维化的进程即为炎症导致的肝细胞坏死,因而其水平也能够对肝纤维化进程进行评估。
且本研究经一致性检验,发现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肿瘤标志物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穿活检病理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35、0.623、0.329,P<0.05)。
提示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与肝穿刺病理纤维化分期的一致性最高。
综上所述,无创性检测如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对肝纤维化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有创性检测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张静敏.2007-2011年乐山市乙肝流行特征[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1):43-46.[2]朱叶飞,翟祥军,王毓,等.国产ELISA法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试剂在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9-11.[3] Neubauer K,Saile B,Ramadori G.Liver fibrosis and altered matrix synthesis[J].Can J Gastroentero,2016,15(3):187-193.[4] Nielsen S R,Quaranta V,Linford A,et al.Macrophage-secreted granulin support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by inducing liver fibrosis[J].Nat Cell Biol,2016,18(5):549-560.[5]程玉娥,王國宁,盛慧萍,等.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61-664.[6]李建志,李洁,熊春梅,等.Fibroscan测定与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慢性乙肝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10):115-118,122.[7]宋裕萍,赵擎宇,李松,等.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对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预测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9):716-719.[8] Boursier J,de Ledinghen V,Leroy V,et al.A stepwise algorithm using a at-a-glance first-line test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advanced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J].J Hepatol,2017,66(6):1158-1165.[9]顾克凤,刘建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穿活检病理分期(S)相关性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3):111-112.[10] Liu J,Zhao J,Zhang Y,et al.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Stage Using Ultrasound-Based Shear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d Serum Algorithms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Ultrasound Med,2017,36(2):285-293.[11]李秀梅,陈群林,陈晓丹,等.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12):728-732.[12]张玉果,赵素贤,周光德,等.FibroTouch、FibroScan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2):902-906.[13]张澈.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在慢性肝病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4):48-49.[14]苏海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肝活检组织病变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15]汪铮,陆忠华,黄利华.肝穿刺活检术[J].肝博士,2018,17(1):29.[16]余晓红,曹军平,王平,等.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检测与肝穿病理结果的相关性[J].河北医药,2016,38(1):106-107.[17]胡庆刚,王殷秋,郜玉峰,等.PLT/GGT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0):1568-1571.[18]何娴,丘元福,庄健海,等.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纤维化进程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2):125-127.[19]张玲荣,郝彦琴,任姣龙,等.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与肝硬度、超声量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45-48.[20] Boursier J,Vergniol J,Guillet A,et al.P0989:A combination of elastometry and blood markers improves the non-invasive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in NAFLD[J].Journal of Hepatology,2015,62(2):S717-S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