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徐晋)

合集下载

细胞连接、细胞黏着与细胞外基质.

细胞连接、细胞黏着与细胞外基质.
2
2011-12-13
粘合带结构模型:钙黏蛋 白连接
一种软体动物上皮细胞间 的间壁连接(septate junctions):间壁连接 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上皮 细胞的锚定连接。连接蛋 白呈梯子状排列,形状非 常规则,连接的细胞内骨 架成分为肌动蛋白纤维。
1.3 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 还具有传递信 息功能。
• 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 识别、黏着,依赖黏着 分子间或黏着分子与基 质间的识别和黏着。
• 黏着分子均为整合膜蛋 白。
• 黏着分子三种黏着方式: 同亲型结合、异亲型结 合、衔接分子依赖性结 合。
• 黏着分子种类:钙黏蛋 在组织形成的两个最基本的途径:1,细
白(同亲型),选择素 胞分裂后通过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膜等的黏
• 化学突触:可兴奋细胞之间的连接。电信号(动作电位)和化学信号(神经 递质)转换的区域。
, 冷
冻 断 裂
培 养 的 成 纤

。细

间 隙


电 镜 照
片 :
根据不同Ca2+,H+浓度下连接子电镜图假想的连接子
开闭变化模型:通过连接子但白扭动开关通道。
隙连
连接
接子
模:
型左










荧光分子注射法检测间隙连接通过亲
1
• 与中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 半桥粒。
• 与肌动蛋白丝相连的锚定连接: 黏合带、黏着斑。
• 连接蛋白:膜整合蛋白钙黏蛋白 或整联蛋白,连接胞内锚定蛋白 和胞外基质蛋白或其他细胞的粘 连蛋白。外周蛋白细胞内锚蛋白 连接粘连蛋白和细胞骨架(中间 丝或微丝)。

细胞连接和黏附

细胞连接和黏附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 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 分布:人和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
的各种组织。
功能: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 结构的完整性和协调功能。
epithelial E-钙黏着蛋白 上皮细胞
N-钙黏着蛋白 神经、心脏、骨 骼肌及成纤维细 胞 皮
neural
placental P-钙黏着蛋白 胎盘、乳腺、表 vascular VE-钙黏着蛋 血管内皮细胞 endothelial白
不同的钙黏着蛋白家族成员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常根据最初发现 的组织类型命名
-辅肌动蛋白(actinin) 斑珠蛋白 plakoglobin
β-联蛋白
黏着带的功能
①使相邻细胞的微丝束通过细胞内锚定蛋白和 穿膜黏着蛋白连成广泛的穿膜网,使组织连为 一个坚固的整体,保持细胞形状,维持组织整 体性。 ②微丝束具有收缩功能,可以使上皮细胞内陷 形成管状或泡状原基,从而在胚胎发育形态发 生中起重要作用。
穿膜蛋白 钙调蛋白 整合蛋白
功能 调节细 胞形状 细胞铺 展与迁 移 连接中 间纤维 将细胞 连到基 膜
分布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基底面 上皮细胞 心肌细胞 上皮细胞 基底面
桥粒
中间纤维
钙调蛋白
半桥粒
细胞-细 中间纤维 胞外基质
整合蛋白
三、通讯连接
(communicating junction) 生物体大多数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 连接通道,以实现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协 调,这种连接形式称为通讯连接。 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突触( synapse)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连接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连接
微绒毛 微绒毛内 的肌动蛋 白纤维 肠腔
锚定连接 粘合连接 位于上皮细胞紧 密连接的下方, 是相邻细胞之间 形成的一个连续 的带状结构。如 紧密连接 小肠上皮细胞的 粘合带
粘合带
钙粘素 相邻细胞 的质膜
14
基底面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锚定连接 粘合连接
黏着斑(adhesion plaque / focal adhesions) 位于 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 的粘合连接。
30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通讯连接
电偶联(electric coupling) ,又称离子偶联 (ionic coupling):在具有电兴奋性的细胞间, 带电离子通过连接子,由于离子流动而产生相 应电位信号变化,而引起一系列细胞生理学变 化。如 心肌收缩和舒张、 小肠平滑肌收缩蠕动; 神经细胞传递动作电位、一些上皮细胞的纤毛 协调摆动 • 化学突触 主要存在于 神经细胞间、神经细胞与肌细胞 的接触部位 (生理详讲内容)
8
Blood
9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s) : • 有细胞骨架参与, 存在于细胞之间 或者细胞与细胞 外基质之间 的细 胞连接 • 分布广泛,尤其 在机械受力部位: 肌肉细胞、皮肤 细胞等
锚定连接
锚定连接
细胞骨架
细胞外基质
10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Connexins
Homomeric
Heteromeric Connexons
Homotypic
Heterotypic
Intercellular channels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子
第七节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子
人和动物体内除血细胞和结缔组织等外, 各种组织的细胞都按一定排列方式互相 接触,在相邻细胞间形成一定的连接装 置,以加强组织的牢固性,形成组织和 器官。
在细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一些介导细胞粘附 的分子。参与细胞间通讯,协调细胞间 的代谢活动。
一、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细胞间的联系结构,是细胞 质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
附质

微丝束
蛋 白

cell 1
钙粘蛋白 钙粘蛋白
附 着 蛋 白
质 膜
微丝束
cell 2
粘着带除具有细胞连接作用外,还在早期胚胎形态发 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胚胎上皮细胞片内陷形成管状或泡状器官原基时, 即与粘着带的功能有关。
(四)粘着斑 (adhesion plaques)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亦存在粘合连接,使细胞 中的肌动蛋白丝束和基质连接起来。
相邻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膜下方有 附着蛋白质(片珠蛋白、桥粒斑蛋白等),形成一厚约15~ 20nm的致密斑。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 类型而异,如:在上皮细胞中为角蛋白丝,在心肌细胞中则为
结蛋白丝。桥粒中间为钙粘素。因此相邻细胞中的中间纤维通 过细胞质斑和钙粘素构成了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化学突触
化学突触的结构 (具有小囊泡的一侧为突触前膜)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壁中小的开口,叫胞间连丝。
二、细胞黏附分子
cell细胞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 CAM)是参与 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 分子。
可大致分为五类: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 黏附蛋白家族、选择素家族、其他黏附分子。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ppt课件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ppt课件
一、紧密连接
(一)紧密连接的结构
4. 分子组成: ➢ 密封蛋白(claudin) 4次穿膜的膜整合蛋白,C-末端和N-
末端均伸向细胞质,对紧密连接的形
➢ 闭合蛋白(occludin) 成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 PDZ蛋白、ZO家族等: 胞质外周蛋白 , 起连接和调节作用。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概述
细胞连接
细胞
组织
细胞外基质
器官
系统
有机体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与细胞黏附 (cell adhesion) 是细胞间结构和功能联系的基本形式。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首页
退出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的连接。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首页
退出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二、锚定连接
锚定连接由两大类蛋白构成: ① 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
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电镜照片
A. 冰冻断裂复型电镜照片显示细胞微绒毛和细胞紧密连接区
B.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蛋白质颗粒条索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首页
退出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细胞连接分成三大类: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第2页/共54页
(1)封闭连接 具有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的通透及 分隔极性上皮细胞质膜外叶顶区与基侧区等,阻止溶液中分子 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 (2)锚定连接 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 与胞外基质之间连接起来。根据直接参与细胞连接的骨架纤维 的性质不同,锚定连接又分为与中间纤维相关的连接(桥粒和 半桥粒)和与肌动蛋白的连接(黏着带和黏着斑)。 (3)通讯连接 使相邻细胞之间保持化学信号和电信号的通 讯。包括间隙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中的胞 间连丝。
织中,如上皮、心肌和子宫颈。与肌动蛋白(微丝)或中
间纤维相连是锚定连接的特点,按照所在的部位、形态和
与细胞骨架的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
第11页/共54页
以肌动蛋白丝作为锚定部位的称为黏着带和黏着斑。以中 间纤维作为锚定部位的称桥粒和半桥粒。 ⑴黏着带和黏着斑 (黏着连接)
黏着带常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两细胞之间有15-30nm的间隙。细胞膜内侧有平行排列的微丝束通过锚定蛋白与 跨膜黏着蛋白连接形成跨膜网架。由一种依赖Ca2+的黏着机制介 导细胞相互黏着。
第28页/共54页
构成电紧张突触:平滑肌、心肌、神经末梢 间均存在的这种间隙连接,称为电紧张突触 (electrotonic synapses)。电紧张突触无须依 赖神经递质或信息物质即可将一些细胞的电兴奋
活动传递到相邻的细胞。
第29页/共54页
通讯连接的意义
通讯连接使细胞群体的关系更加密切。 除了使细胞机械性的结合外,也使细胞的功 能得以协调,如信息分子从一个细胞流向另 一个细胞,使细胞群代谢活动更加精细。在 高等脊椎动物,电偶联使心肌细胞群同步收 缩和舒张,使小肠平滑肌细胞群收缩蠕动同 步化等。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细胞生物学-课件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细胞生物学-课件

信号转导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传递生长、分化等信号,影响细胞行 为。
物质交换
细胞通过细胞外基质摄取营养物质, 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力学响应
细胞能够感知并响应细胞外基质的物 理特性,如应变、张力等,从而调整 自身行为。
05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等。
细胞外基质是由多种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组成 的复杂网络,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 细胞外基质通过与细胞连接的相互作用,影响 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
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 胞外基质
• 引言 • 细胞连接 • 细胞粘附 • 细胞外基质 •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
相互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细胞连接、细胞粘附与细胞外基质的定义
01
02
03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是指细胞间通过 特定分子相互连接的方式, 包括紧密连接、锚定连接 和通讯连接等。
功能粘附不仅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 生理功能,还与肿瘤转移、炎症反应 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信号转导与粘附
信号转导与粘附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细胞粘附分子在介导细 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递着生长因子 、激素等信号分子。
这些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生 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对于维持组织稳态和疾病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粘附
细胞粘附是指细胞与细胞 之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粘附 分子实现。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2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2

思考题
1.试述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及特点。
2.什么是细胞黏附,细胞黏附分子的 分类作用方式和主要功能。
Thanks!
游离面
基底面
电镜下紧密连接结构
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电镜照片
A.相邻质膜上蛋白颗粒连成的封闭索 B.紧密连接中的两种穿膜蛋白
连接黏附分子
(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s,JAM)
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单次穿膜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这三类蛋白都通过 质膜下称为ZO蛋白的外周蛋白介导锚定在肌动蛋白丝上, 起连接和调节作用
功能分类结构分类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封闭连接紧密连接相邻细胞膜形成封闭索上皮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锚定连接黏着连接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黏着带细胞细胞连接上皮细胞黏着斑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上皮细胞基底面桥粒连接中间纤维参与的锚定连接细胞细胞连接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半桥粒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上皮细胞基底面通讯连接间隙连接由连接子介导细胞通讯连接大多数动物组织细胞突触连接神经细胞突触通讯连接神经元和神经肌细胞tightjunctionadhesionbeltdesmosomehemidesmosomecommunicationjunctionfocaladhesion23nm2030nm1520nmnm选择素细胞间黏附的三种方式引自alberts等2002cadherinca700750胞外区约由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常折叠成5个重复结构域可结合ca赋予钙黏着蛋白分子刚性和强度
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
( 二 ) 化 学 突 触
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 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通讯连接 具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
细胞连接的类型
功能分类 结构分类 封闭连接 紧密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突触模式图
细 胞 连 接 的 不 同 方 式
13-1.jpg
第二节 细胞黏附
细胞黏附( 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 ) 细胞通过黏附分子介导的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 外基质之间的黏着。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ar,CAM) 细胞黏附分子( , ) 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穿膜糖蛋白,介导细胞 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 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分类: 分类:根据 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三类 1. 封闭连接 紧密连接 黏着连接:黏着带、黏着斑 黏着连接:黏着带、 2. 锚定连接 桥粒连接:桥粒、 桥粒连接:桥粒、半桥粒 间隙连接 3. 通讯连接 化学突触
细胞连接的类型
功能分类 封闭连接 锚定连接 结构分类 紧密连接 黏着连接 黏着带 黏着斑 桥粒连接 桥粒 半桥粒 通讯连接 间隙连接 化学突触 主要特征 相邻细胞膜形成封闭索 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细胞-细胞连接 细胞 细胞连接 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 细胞 细胞外基质连接 中间纤维参与的锚定连接 细胞-细胞连接 细胞 细胞连接 细胞-细胞外基质连接 细胞 细胞外基质连接 由连接子介导细胞通讯连接 神经细胞突触通讯连接 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上皮细 胞 上皮细胞基底面 大多数动物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肌细 神经元和神经 肌细 胞间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基底面 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
二、选择素(selectin) 选择素( )
选择素: 选择素:是一类依赖于Ca2+的异亲性细胞黏附分 子,能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表面的寡糖链中的特定 糖基。 1. 选择素家族成员 E-选择素等。 主要有L-选择素、P-选择素、
2. 选择素的分子结构
单次穿膜蛋白
胞外区由三个独立结构域组成: 胞外区由三个独立结构域组成: N末端凝集素结构域:识别特异糖基,参与细 末端凝集素结构域 胞之间选择性黏附的重要活性部位。 。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加强分子间黏附 补体结合蛋白结构域: 补体结合蛋白结构域:参与补体系统调节作 用 胞内区可通过锚定蛋白与细胞内微丝结合。 胞内区可通过锚定蛋白与细胞内微丝结合。
(一)间隙连接 (gap junction) )
基本结构单位: 基本结构单位:连接子
细胞膜
跨膜蛋白亚单位 孔 道φ1.5nm
连接子
(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细胞间隙 2~4nm
存在部位: 存在部位: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细胞间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 间隙连接的通讯方式:
代谢偶联: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分子量小于 代谢偶联 1500kD)即可通过缝隙连接的通道,由一个细胞进入 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细胞。 电偶联: 电偶联:带电离子通过缝隙连接通道由一个细胞直 接进入另一个细胞,使动作电位迅速在细胞之间传 播。 功能:加强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介导细胞间的通 功能: 讯。
黏着斑的结构与功能
(二) 桥粒连接: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包 二 桥粒连接: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括桥粒和半桥粒。 括桥粒和半桥粒。 1.桥粒 桥粒(desmosome) 桥粒 分布部位:位于上皮细胞黏着带下方,是相邻细 分布部位:位于上皮细胞黏着带下方, 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纽扣状结构。 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纽扣状结构。 形态特征:相邻细胞呈纽扣状铆连结构。 形态特征:相邻细胞呈纽扣状铆连结构。
紧密连接限制膜脂和膜蛋白的侧向扩散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
锚定连接:是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 锚定连接:是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 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 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 分布:广泛分布,如心肌、上皮、子宫颈等。 分布:广泛分布,如心肌、上皮、子宫颈等。 功能: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黏合, 功能: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黏合,参与组织器 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 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及发育分 能的维持 化。
一、封闭连接 (tight junction) (一)紧密连接
1. 分布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环绕每个上皮细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 胞顶部。 胞顶部。 2. 电镜下结构 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连在一 起,特殊的跨膜蛋白排列形成蛋白质颗粒条索,交错 特殊的跨膜蛋白排列形成蛋白质颗粒条索, 成网状。 成网状。
A. 钙黏着蛋白分子 B. 钙黏着蛋白重复子的三维结构 C. Ca2+对钙黏着蛋白的影响
3.钙黏着蛋白的功能 3.钙黏着蛋白的功能 介导细胞间同亲型细胞黏附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影响细胞 分化,参与组织器官形成 分化, 参与细胞之间稳定的特化连 接结构的形成
4.钙黏着蛋白与疾病 4.钙黏着蛋白与疾病 钙黏素功能的丧失在恶性肿瘤中的扩散中起很重 要的作用。如缺失E-钙黏素可导致上皮性肿瘤的 发生。
锚定连接的两类蛋白示意图
分类: 分类: (一)黏着连接: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黏着连接: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包括黏着带和黏着斑。 包括黏着带和黏着斑。 1.黏着带 1.黏着带 分布部位: 分布部位: 位于上皮细 胞顶端紧密 连接的下方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紧密连接 细胞间隙(15-20nm) 黏着带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通讯连接( )
通迅连接: 通迅连接:生物体上大多数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 特殊通道, 特殊通道,以实现细胞间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通 迅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 迅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这 种连接方式为通迅连接。 种连接方式为通迅连接。 类型:间隙连接与化学突触 类型:
第十三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细胞连接 细胞黏附
第一节
概述
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 相邻细胞之间、 细胞连接 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 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 分布: 分布:人和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的各种组 织。 功能: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 功能: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 整性和协调功能。 整性和协调功能。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及作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及作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 钙黏着蛋白(cadherin) 钙黏着蛋白( ) • 选择素(selectin) 选择素( )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 • 整联蛋白(integrin) 整联蛋白( )
细胞黏附分子结构组成: 细胞黏附分子结构组成: • 胞外区(N端):带有糖链较长,与配体识别的部位。 胞外区( 端 :带有糖链较长,与配体识别的部位。 • 穿膜区:多为一次穿膜的疏水区。 穿膜区:多为一次穿膜的疏水区。 • 胞内区(C端):较短,可与质膜下的细胞骨架成分及 胞内区( 端 :较短, 与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合,介导细胞之间、 与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合,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 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着。 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着。
锚定连接包括两大类蛋白质: 锚定连接包括两大类蛋白质:
细胞内锚定蛋白: 细胞内锚定蛋白:一端将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与连 接复合体相连接,另一端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 接复合体相连接,另一端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 穿膜黏着蛋白:胞内区与细胞内锚定蛋白连接, 穿膜黏着蛋白:胞内区与细胞内锚定蛋白连接,胞 外区域相邻特异的穿膜黏连蛋白或与细胞外基质蛋 白结合。 白结合。
小肠上皮细胞之间黏着带结构模式图
2.黏着斑 2.黏着斑 存在部位: 存在部位: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 分子组成: 分子组成: 穿膜黏着蛋白: 穿膜黏着蛋白:整联蛋白 锚定蛋白:踝蛋白,肌动蛋白,黏着斑蛋白等 锚定蛋白:踝蛋白,肌动蛋白,黏着斑蛋白等 功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信号传导功能。 功能: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信号传导功能。
电镜下紧密连接结构
3. 分子组成 闭合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 密封蛋白( 密封蛋白(claudin) ) 连接黏附分子( 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s,JAMs) , )
紧密连接模式图
4. 紧密连接的主要功能 (1)封闭上皮细胞间隙,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封闭上皮细胞间隙,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质分子侧向扩散的屏 ) 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3)将上皮细胞连接成整体的机械连接作用。 )将上皮细胞连接成整体的机械连接作用。
(二)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化学突触( )
特点:化学突触介导的细胞通讯 有一个“ 化学突触介导的细胞通讯, 特点 化学突触介导的细胞通讯,有一个“电信 化学信号-电信号 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过程,是一种间接而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慢速的信息传递形式。 慢速的信息传递形式。 功能:可兴奋细胞间的连接方式,通过释放神经 功能:可兴奋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存在部位: 存在部位:神经细胞之间及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 接触部位
2.半桥粒(hemidesmosome) 半桥粒( 半桥粒 )
存在部位: 存在部位: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 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与桥粒结构模式图 半桥粒结构照片 半桥粒结构模式图
分子组成: 分子组成: 锚定蛋白:网蛋白,构成胞质斑, 锚定蛋白:网蛋白,构成胞质斑,可与细胞内的中 间纤维相连。 间纤维相连。 穿膜黏着蛋白:整联蛋白, 穿膜黏着蛋白:整联蛋白,与基底膜层黏连蛋白黏 附性结合。 附性结合。 功能:把上皮细胞和基底膜连接在一起, 功能:把上皮细胞和基底膜连接在一起,防止机械 力造成的上皮与下方的组织剥离。 力造成的上皮与下方的组织剥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