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行走装置-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工作报告之挖掘机开题报告

工作报告之挖掘机开题报告

挖掘机开题报告【篇一:挖掘机开题报告】二○ 一三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2504090114 指导教师:马志奇完成时间: 2013年 3 月29 日长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篇二:挖掘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表2: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三:液压挖掘机开题报告】目录目录 ....................................................................................................... .. (1)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2.1挖掘机的机器人化 (2)2.2 遥控挖掘机的研究 (3)2.3 挖掘机节能技术的研究 (4)2.4 振动挖掘机理研究 (5)三、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分析) (6)3.1挖掘机的多功能化 (6)3.2挖掘机的智能化 (7)3.3挖掘机的实用型设计 (8)四、选题研究的内容: (8)五、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8)六、研究工作进度: (9)七、参考文献: (9)1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挖掘机械是一种集土方挖掘、装载、平整、拆除、抢险等作业的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各类土石方工程施工、民用建筑、道路建设和市政工程场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挖掘机提出了强劲的市场需求,我国挖掘机械的产销量每年均有15%~30%的爆炸式增长,2011年更是达到了70%,另一方面,挖掘机作为技术复杂的终端机械产品,其开发和制造涉及机械、液压传动、冶金、石油化工、电气等众多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因此,大力开展对液压挖掘机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工业水平和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2.1挖掘机的机器人化为延伸人类在复杂、恶劣、危险环境中的作业,世界各国对机器人化挖掘机的研发工作非常重视,国外在这方面研究比较早,较为典型的有:②国内机器人化挖掘机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相对较迟,浙江大学冯培恩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率先着手研究挖掘机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实现挖掘机器人作业过程的分级规划和局部自主控制圈。

多功能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开题报告86

多功能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开题报告8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多功能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1.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1.1题目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行业亟待建设,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挖掘机作为一种土方机械在基础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行走装置在挖掘机工作过程中起到支撑、行走和提供给工作装置地面反力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挖掘机的机动性、灵活性及工作效率,因此,研究挖掘机行走系统的性能便显得十分重要⑷。

1.2研究意义:挖掘机行走传动系统不仅需要传输很大的功率,且要求元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寿命,同时还希望在变速、调速、差速、改变输出轴旋转方向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特性。

采用何种传动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挖掘机行走传动系统的需要,一直是挖掘机行业所要面对的课题[5]。

1.3国内外研究情况:挖掘机行走系统最初主要采用机械传动,随着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挖掘机生产企业开始采用液压传动。

液压挖掘机在20世纪50 年代中期首先出现在德国,只是辅助机构使用了液压传动,回转和行走机构仍是机械传动。

到60年代初期,由于采用了最新发展起来的轴向变量柱塞泵和斜轴式定量马达,挖掘机所有的工作机构均采用液压传动控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加工精度的提高,行走液压系统不断更新,这为挖掘机行走液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

国外公司在设计某新型挖掘机时,在司机工作室中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该技术将司机座席布置到可以在三个银幕上投影各种模拟图象的屋内,司机可以体验三维立体场景,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挖掘机的研制周期,而且还可扩大机械后方的视野。

可见国外己经把许多尖端技术应用在机械设计与控制中。

1.4挖掘机行走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1)巨型化。

随着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的不断开工以及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对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挖掘机行走装置-开题报告

挖掘机行走装置-开题报告
3.拟定和分析传动方案
4.履带张紧装置设计
5.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6.传动方案及个零部件的设计
七、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1-3周 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第4-5周 参考资料查寻总体方案的确定。
第6-7周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第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周 总体设计及结构分析。
第11-14周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方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形成、发展到壮大,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大国,经历了短短的4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以液压挖掘机为例, 1993年我国液压挖掘机总销量为2349台, 15年后的2008年我国液压挖掘机的总销量高达83000台, 15年增长35倍。而2010年我国液压挖掘机的总销量已超过一万台,挖掘机行业在中国机械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履带式挖掘机的发展趋势
2.托链轮体及轮架的制造过程
3.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
4.履带张紧装置的设计
5.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6.驱动轮设计
7、导向轮设计
8、支重轮的设计
四、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挖掘机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国外缓慢,在挖掘机液压系统方面的理论还比较薄弱。国内大部分挖掘机企业在挖掘机液压系统传统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但由于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产品在性能、质量、作业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均较差,因此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在国内市场上基本失去了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的国外挖掘机产品。先进的挖掘机液压系统都被国际上一流的生产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样国内的挖掘机生产厂家就无法独立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挖掘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各种品牌的挖掘机所占据。以20t级的中型液压挖掘机为例,国产20t级挖掘机大多数是欧洲80年代初的技术”,同90年代初以来在国内形成批量的日本小松、日立、神钢以及韩国大宇、现代等机型相比,其主要差距柴油机功率偏低,液压系统流量偏小,液压系统特性差,导致平台回转速度低,行走速度低,各种性能参数均偏小,整机性能和作业效率较国外偏低。研究挖掘机的节能控制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决定了国内挖掘机今后的竞争力。尽管国外挖掘机节能控制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一点机会,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为我们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的节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说明挖掘机节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乐观估计的话应该还有50%的节能潜力。

设计开题报告---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

设计开题报告---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2]陈世教,荣洪均,冀满忠,杜波,徐黎萍.液压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整机理论复合挖掘力的计算及应用[J].工程机械,2007.4(第38卷):39-43[13]李泉永.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回顾与展望[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4):114一 119[14]王国强,马若相,张进平.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ADAMS上的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8-17:[15]贾长治,王兴,贵刘海.平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和广义简约梯度算法优化火炮射击稳定性[J].2006 ,1:28-31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想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1、研究内容: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装载机作业效率、使用寿命及操作人员舒适性和视野。

挖掘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多,结构复杂。

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可以很好地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优化设计。

因此,本题目以典型的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构—六连杆机构为例运用作图法对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构的各杆的位置和方向对机构各项参数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在ADAMS中建立和参数化挖掘机模型后用来自OPTDES编码的GRG法(广义简约梯度法)对模型以举升高度为目标函数以各设计要求为约束进行运动学仿真和优化,得到了最优的挖掘角度,获得最小的挖掘力。

同时用 GRG法进行动力学仿真和优化。

减小举升缸的最大驱动力。

以液压挖掘机CAT320D_320DL为例,用ADAMS做出模型,通过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对各个参数进行最优化。

即在满足铲斗在挖掘时的转角大致为90 °~110°,铲斗总的转角往往要达到 150 °~180°,当铲斗缸全缩时,齿尖K 可能在EJ延长线上,或者,在其上侧0°~30 °处,在个别情况下,为了适应挖掘深沟及垂直侧壁的作业要求,为不使斗底先于斗齿接触土壤,常采用大仰角机构,此时,仰角可达25°~45°。

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特性分析及优化的开题报告

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特性分析及优化的开题报告

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特性分析及优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挖掘机成为了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机械设备。

在挖掘作业中,经常会遇到挖掘范围较深或限制因素多的场景,传统的挖掘机往往难以胜任。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方便、更加高效的挖掘作业装置来替代传统的挖掘机。

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就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选择。

二、选题意义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要求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效率等特点。

因此,本次选题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同时,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研发也是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三、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对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化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结构及原理分析2.分析挖掘作业过程中的机械特性及控制特性3.应用土工三元数学模型优化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机械参数4.基于控制理论挖掘作业装置的性能分析与优化5.进行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模拟仿真实验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仿真、控制理论等方法,在理论与实验的基础上,对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性能特点、研究其优化方案。

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分析挖掘作业过程的机械特性,解决问题点2.提出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结构优化方案,优化机械参数3.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优化挖掘作业装置的控制方案4.进行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模拟仿真实验5.撰写一份系统、完整的论文,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验数据与分析。

六、研究时间计划本研究计划周期为12个月,按以下计划分步进行:第1-3个月: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第4-6个月:挖掘作业装置结构和性能分析第7-9个月:控制方案分析和优化第10-12个月:模拟仿真实验与数据分析七、总结三节臂挖掘作业装置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CLG920C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CLG920C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CLG920C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挖掘机作为重型工程机械,其使用的频率和数量也不断地提高。

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是施工和工程进度的核心。

而目前挖掘机行业中,大多数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受到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的限制,无法完全跟随操作人员的指令进行运动,从而影响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的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主要是探究一种基于数学模型、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的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轨迹,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维修和运营成本。

三、选题内容与方法本课题将主要进行以下研究:1、数学模型的建立:建立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的数学模型,以实现对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精确控制,保证其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

2、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设计和优化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提高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以保证其能够快速、精确地跟随操作人员的指令。

3、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的实时监控和自适应控制。

4、系统的实验验证:利用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对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轨迹进行实时控制,在实验室和现场对其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控制效果和应用前景。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验证,将可以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的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控制系统,实现对挖掘机工作装置轨迹的精确控制和自适应调节。

该系统将有助于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维修与运营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小型挖掘机机械工作装置的设计开题报告

小型挖掘机机械工作装置的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小型挖掘机机械工作装置的设计参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液压挖掘机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机械。

它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挖掘力大,传动平稳操作简单,易实现无级变速和自动控制等系列优点。

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和矿山采挖等机械施工中。

因此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里,先简要介绍下工作装置的工作过程。

挖掘作业时,接通回转马达,转动转台,使工作装置转到挖掘位置,同时操纵动臂小腔进油使液压缸回缩,动臂下降至铲斗触地后再操纵斗杆缸或铲斗缸,液压缸大腔进油而伸长,使铲斗进行挖掘和装载工作。

铲斗装满后,铲斗缸和斗杆缸停动并操纵动臂大腔进油,使动臂抬起,随即接通回转马达,使工作装置转到卸载位置,再操纵铲斗或斗杆缸回缩,使铲斗翻转进行卸载土。

工作装置的运动和受力分析情况都比较复杂,这主要体现在:(1)作业对象多变。

在多种土质条件与复杂的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受力工况十分复杂;(2)工作过程中,每一个运动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参与工作;(3)在挖掘的过程中,工作装置受拉压、扭转与振动冲击等多种载荷的作用,且随着挖掘姿态的不同,挖掘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断变化,因而实际挖掘力是很难确定的。

现在研究人员一般通过软件有限元分析来确定实际挖掘力。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二、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对于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

一般应考虑一下几个原则,(1)位置特性,满足主要工作尺寸及作业范围的要求,在设计时应考虑与同类机型相比时的先进性,性能与主要参数应符合国家标准之规定,运输或停放时应有合理的姿态(2)运动特性,功率利用情况好,理论工作循环时间短。

(3)动力特性,,满足整机挖掘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的要求,应考虑到整机稳定性。

(4)结构特性,确定各铰点布置,结构形状应尽可能使受力状态有利,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重量越轻越好,工作装置应安全可靠,拆装维修方便。

工程车辆行走机构参数化仿真设计的开题报告

工程车辆行走机构参数化仿真设计的开题报告

工程车辆行走机构参数化仿真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工程车辆行走机构是工程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车
辆的行驶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对其进行参数化仿真设计是非常必要和
重要的。

目前,工程车辆行走机构的设计主要采用经验公式和试验数据等方式,存在设计周期长、设计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而采用参数化仿真
的方式进行设计,可以快速地得到较合理的参数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
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工程车辆的设计和生产成本。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研究工程车辆行走机构的参数化仿真设计方案,包括以
下内容:
1. 行走机构的基本参数:根据工程车辆的使用需求和不同地形要求,确定行走机构的基本参数,例如轮距、轮距角、接地面积等。

2. 各部件的材料力学参数:对各部件的材料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例如钢材的模量、液压缸的承压能力等。

3.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建立工程车辆行走机构的仿真模型,通
过验证得到可行的参数化设计方案。

4. 设计参数的优化: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参数设计的优化,提高行走
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SolidWorks等相关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同时结合真实试验数据进行验证。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本文预期将得到工程车辆行走机构参数化仿真设计的实用方案,满足工程车辆的设计需求,提高了工程车辆的行驶性能和稳定性,并能够大幅降低工程车辆的设计和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基于虚拟样机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虚拟样机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虚拟样机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挖掘机是一个重要的矿山、建筑、道路等重要设备,其工作装置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性能和效率。

为了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设计和优化挖掘机工作装置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试制和试验,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仿真软件进行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和优化的效率和可行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因此,本次选题旨在基于虚拟样机开展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与仿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评估,为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二、选题意义1. 提高挖掘机工作性能和效率传统的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试制和试验,成本高、效率低。

而基于虚拟样机的设计与仿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快速、准确的仿真分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挖掘机工作性能和效率。

2. 降低设计成本和周期借助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和仿真,极大地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周期。

避免了试制、试验环节,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3. 优化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通过模拟挖掘机工作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分布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分析不同工作状态下工作装置的性能特点,进而优化其设计,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设计借助现有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和仿真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和优化设计。

2. 挖掘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拟利用仿真软件对挖掘机工作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

对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的受力情况、承载能力、变形情况进行分析。

3. 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参数的优化基于仿真分析结果,优化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参数,如工作装置的材料、结构形式等,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4. 挖掘机工作装置实验验证对仿真优化后的工作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设计前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挖掘机械是工程机械的主要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化施工中。

本课题的目的是为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设计提供方法和参考。

挖掘机械在工程机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中小型、通用的单斗挖掘机的作用更为突出。

然而,我国挖掘机行业在品种、数量和技术性能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这对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有着直接影响。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是一种常见的土石方开挖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化施工中。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制造技术和内部结构,以及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我国在挖掘机产品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国产挖掘机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挖掘机生产商正在崛起。

然而,国内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占据了80%的份额,因此对履带式挖掘机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通过选择此课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工程机械知识的理解,并为我国挖掘机的具体结构设计和优化做出贡献。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特别是在方案设计、设计计算、工程绘图、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和工具书使用等方面的基本工作能力。

挖掘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国产挖掘机的功能相对单一,衍生产品较少。

国产挖掘机规格主要集中在30吨以下,6吨以下的规格比较齐全,形成了从1.5吨到30吨的系列产品。

然而,200吨以上的规格基本上没有国产产品,因此我国挖掘机仍处于“发展期”。

我国挖掘机企业在研发体系和试验体系建设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开发主要还是仿造为主,只有少数公司如山东众友自主开发了电控技术,大多数企业还在选购阶段。

节能减排、降噪安全部件的研发以及不同功能的附属装置的研发,只有个别企业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涉足这些领域。

目前,我国挖掘机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部件如结构件、电控和液压件,以及其他部件如轴销、司机室和四轮一带等。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开题报告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开题报告
市场需求:
目前来说,挖掘机需求主要来自于大型矿山、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市政施工等下游行业.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交通、能源等都对挖掘机需求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尤其是这几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的经济都是以拉动内需主体,大搞基础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和施工项目的增多,挖掘机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国际上(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地区)大型工程、基础建设的继续开展,大中型挖掘机的市场需求量仍然很大。作为代替人力施工的小型挖掘机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将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在工业生产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四:总体安排和计划进度
1-2周:搜集挖掘机的中文和外文资料,熟悉挖掘机的工作原理,整体结构。
3周: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4-5周:挖掘机总体参数确定,履带架、四轮一带的设计
6-7周:行走马达选型设计,整机稳定性验算。
8-10周:完成行走装置相关部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11—12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5;对行走稳定性进行分析。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总体结构包括动力装置、工作装置、回转机构、操纵机构、传动系统、行走机构和辅助设备等。履带行走装置主要由底座、履带架、履带板、驱动轮、导向轮、支重轮与传动装置等组成。
采用的方法:
主要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法(查表法)以挖掘机的机重为指标,对现代挖掘机总体参数用概率的方法得出各主要参数的经验系数,以公式来确定挖掘机的各种参数,然后根据所得出的参数与给出的参数对比,求得最接近的参数。
而今,我国的挖掘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不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发动机、液压件、控制元件上等关键配套方面还完全受制于人,因此 ,提高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健全的配套体系就不可或缺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市场需求

E的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E的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ANSYS和Pro/E的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分析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工程机械涵盖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它们在建筑、矿业、道路施工等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挖掘机则是工程机械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

挖掘机主要由底盘、上架、工作装置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工作装置作为最为核心的部分,承担着挖掘和装载任务。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装置的复杂性和长期使用,很容易出现磨损和损坏等问题,给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基于ANSYS和Pro/E技术,对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使用效率。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结构分析通过对WY22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为之后的分析提供基础。

2. 工作装置的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ANSYS技术,对WY22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出其在操作中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确定工作装置的优化方案。

3. 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对工作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材料选型、结构优化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4. 工作装置的制造和测试基于Pro/E技术,完成对工作装置的3D建模和制造,并进行测试和验证,以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意义本文研究基于ANSYS和Pro/E的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1. 可提高工程机械的耐久性和使用效率,延长设备寿命。

2. 为研究工程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3. 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文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对WY22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从而节约企业的成本。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挖掘机反铲工作装置设计学生姓名 *** 学号班级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一:研究的意义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矿机械行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总量供大于求,生产能力过剩;供需关系失衡,低档产品积压,现代重要技术装备仍依靠进口;科技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多而散,经济效益低;经营机制不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等。

为此,国家将重矿机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目标确定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成套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现代化,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使之尽快成为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并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行业。

在这种国内外挖掘机发展的大情形下,我们进行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合理性分析是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国内挖掘机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发挖掘机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好基础。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从20世纪后期开始,国际上挖掘机的生产向大型化、微型化、多功能化、专用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1)开发多品种、多功能、高质量及高效率的挖掘机。

为满足市政建设和农田建设的需要,国外发展了斗容量在0.25m?以下的微型挖掘机,最小的斗容量仅在0.01m?。

另外,数量最的的中、小型挖掘机趋向于一机多能,配备了多种工作装置——除正铲、反铲外,还配备了起重、抓斗、平坡斗、装载斗、耙齿、破碎锥、麻花钻、电磁吸盘、振捣器、推土板、冲击铲、集装叉、高空作业架、铰盘及拉铲等,以满足各种施工的需要。

与此同时,发展专门用途的特种挖掘机,如低比压、低嗓声、水下专用和水陆两用挖掘机等。

2)迅速发展全液压挖掘机,不断改进和革新控制方式,使挖掘机由简单的杠杆操纵发展到液压操纵、气压操纵、液压伺服操纵和电气控制、无线电遥控、电子计算机综合程序控制。

在危险地区或水下作业采用无线电操纵,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接收器和激光导向相结合,实现了挖掘机作业操纵的完全自动化。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挖掘装载机广泛应用于土方工程、公路、桥梁建设以及矿山、港口等领域中。

挖掘装载机的装载工作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其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直接影响到其整个作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优化挖掘装载机的装载工作,提高装载效率和质量,成为了当前挖掘装载机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研究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控制,探索装载工作效率与质量的优化方案,提高挖掘装载机的装载效率和装载质量,达到提高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1.分析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规律,建立动力学模型;2. 研究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控制策略,优化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 设计实验系统,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4.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优化方案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获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2.建立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运动特性;3.基于运动控制理论,制定优化方案,采用Matlab/Simulink模拟仿真;4.研制实验系统,进行装载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优化实验;5.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建立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的动力学模型;2.设计挖掘装载机装载工作装置运动控制策略,提高装载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4.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六、研究进度计划1. 文献调研和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两个月;2. 策略制定和仿真验证:三个月;3. 实验系统研制、实验和数据处理:六个月;4. 结论分析和论文撰写:一个月。

七、参考文献[1] Y. Shan, J. Shentu, and D. Zuo, “Research on the luffing control of crane,” Journal of Machinery, vol. 49, no. 7, pp. 38–41, 2018.[2] X. Chen, Y. Li, J. Lu, and Z. Huang, “Dynamics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hydraulic excavator’s arm in digging process,”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vol. 36, no. 3, pp. 12–18, 2017.[3] K. Hwang, J. Lee, and S. Cho,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bucket excavator based on hybrid modeling approach,” Kore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 34, no. 4, pp. 247–253, 2012.[4] R. Zha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excavator and application in control strategydesig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vol. 45, no. 12, pp. 1495–1502, 2014.。

挖掘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挖掘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附表2: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将设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

通常是借助计算机高速运算与逻辑判断功能,从满足设计方案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挖掘机的动臂、斗杆、铲斗进行优化,关键是符合实际且有效的数学模型。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并建立动臂、斗杆、铲斗的数学模型,对于提高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质量和确保优化设计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本文将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初步计算出工作装置:动臂、斗杆、铲斗的设计尺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造型实体,应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通过软件规范初设尺寸并反复进行修改,直到达到工况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要求,使设计周期更短,优化尺寸更准确。

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应用三维造型软件和ANSYS软件共同给出恰当的设计尺寸三、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3.1液压挖掘机的发展概况挖掘机的最早雏形,主要用于河道、港口的疏浚工作,第一台有确切记载的挖掘机械是1796年英国人发明的蒸汽“挖泥铲”。

而能够模拟人的掘土工作,在陆地上使用的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铲”。

(图1-1)于1835年在美国诞生,主要用于修筑铁路的繁重工作,被认为是现代挖掘机的先驱,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1950年,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液压挖掘机(图1-2)。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在挖掘机上得到应用,尤其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液压挖掘机在作业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操作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液压挖掘机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土石方施工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械装备。

图1-1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铲”图1-2早起全液压挖掘机980t,斗容量为50m3。

大型液压挖掘机的其他代表产品主要有小松的PC8000、三菱的MS1600、卡特彼勒的5130和5230、曼内斯曼-德马克的H485以及利勃海尔的R992和R994等。

如图1-3所示为超大型液压挖掘机。

挖掘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挖掘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样本

附表2: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班级: 姓名:起着关键性作用, 因此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十分必要。

在工程设计中优化设计是将设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

一般是借助计算机高速运算与逻辑判断功能, 从满足设计方案中, 按照预定的目标, 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对挖掘机的动臂、斗杆、铲斗进行优化, 关键是符合实际且有效的数学模型。

因此, 本文着重研究并建立动臂、斗杆、铲斗的数学模型, 对于提高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质量和确保优化设计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本文将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 初步计算出工作装置: 动臂、斗杆、铲斗的设计尺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造型实体, 应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经过软件规范初设尺寸并重复进行修改, 直到达到工况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要求, 使设计周期更短, 优化尺寸更准确。

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应用三维造型软件和ANSYS软件共同给出恰当的设计尺寸三、调研报告( 或文献综述)3.1液压挖掘机的发展概况挖掘机的最早雏形, 主要用于河道、港口的疏浚工作, 第一台有确切记载的挖掘机械是1796年英国人创造的蒸汽”挖泥铲”。

而能够模拟人的掘土工作, 在陆地上使用的蒸汽机驱动的”动力铲”。

( 图1-1) 于1835年在美国诞生, 主要用于修筑铁路的繁重工作, 被认为是现代挖掘机的先驱, 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1950年, 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液压挖掘机( 图1-2) 。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在挖掘机上得到应用, 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液压挖掘机在作业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操作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前液压挖掘机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土石方施工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械装备。

大型液压挖掘机为TEREX-O&K公司制造的RH400型, 整机质量为980t, 斗容量为50m3。

多功能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87)

多功能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开题报告 (87)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多功能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图1 整体式直动臂图2 整体式弯动臂注:1.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2. 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参考文献[1] 任友良.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性能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0:9-22[2] 康海洋.液压挖掘机动臂结构动态分析[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7:6-18[3] 王建军,冯光金,占必红等.小型挖掘机工作装置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1,(9)[4] 牛多青,尹成龙,汪振乾等.基于SolidWorks的挖掘机工作装置虚拟设计[J].机械制造,2007,(45)[5] 周勇,宋春华.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的发展动向[J].矿山机械,2008,(36)[6] 朱建新,邹湘伏,黄志雄.谈国产液压挖掘机未来的发展趋势[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3,(3)[7] 何清华,张大庆,郝鹏等.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8] 刘韬,胡军科,谢平.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的优化设计[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9] 张林艳,邓子龙,张红亮等.挖掘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的建立与动力学仿真[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28)[10] 张卫国.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动力学仿真分析及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11] 郑东京.挖掘机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仿真[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12] 陈玉峰.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与动力综合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13] 杜文靖,崔国华,刘小光.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整体集成有限元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4]GU Jun and SEW ARD Derek.Digital Servo Control of a Robotic Excavator[J].CHINESE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9,(22)[15] Yang Liu,Mohammad Shanhidul Hasan,Hong-Nian Yu.Modelling and Remote Control of anExcava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m and Computing,2010,(7)[16] GU Jun, D. SEWARD. Improve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excavator usingproportional-integral-plus gain scheduling[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

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性能匹配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性能匹配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性能匹配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矿山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对开采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中,行走驱动系统更是需要具备高承载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特点。

因此,研究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是非常必要的。

二、选题意义1. 优化矿用机械的设计通过研究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可以发现系统中不同部件间的关系,确定每个部件的工作参数,从而优化矿用机械的设计,提高机械的效率和性能。

2.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研究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可以更好地预防故障和损伤,提高机械的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

3.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矿用机械操作环境复杂,工作条件苛刻,研究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可以提高机械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研究内容1. 现有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分析通过分析研究现有的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深入了解不同部件的作用与工作原理,确定现有缺陷和不足之处。

2. 系统性能匹配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系统性能匹配的相关理论,深入了解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确定不同部件间的关系,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系统性能匹配理论的研究,结合现有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分析,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四、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比较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 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部件的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五、进度计划第一年:开展现有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分析和现有缺陷的分析。

第二年:开展系统性能匹配的理论研究,探索不同部件间的关系,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年:开展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同时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实验研究。

六、预期成果通过对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理论上深入探讨矿用机械行走驱动系统性能匹配的相关理论;2. 提出一套系统性能匹配的理论方法,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提出一套优化方案,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降低维护成本;4. 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优化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履带式挖掘机的发展趋势
2、托链轮体及轮架的制造过程
3、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
4、履带张紧装置的设计
5、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6、驱动轮设计
7、导向轮设计
8、支重轮的设计
四、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挖掘机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国外缓慢,在挖掘机液压系统方面的理论还比较薄弱。国内大部分挖掘机企业在挖掘机液压系统传统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基础,但由于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产品在性能、质量、作业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均较差,因此采用传统液压系统的挖掘机在国内市场上基本失去了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各种高新技术的国外挖掘机产品。先进的挖掘机液压系统都被国际上一流的生产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样国内的挖掘机生产厂家就无法独立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挖掘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各种品牌的挖掘机所占据。以0t级的中型液压挖掘机为例,国产20t级挖掘机大多数是欧洲80年代初的技术”,同90年代初以来在国内形成批量的日本小松、日立、神钢以及韩国大宇、现代等机型相比,其主要差距柴油机功率偏低,液压系统流量偏小,液压系统特性差,导致平台回转速度低,行走速度低,各种性能参数均偏小,整机性能和作业效率较国外偏低。研究挖掘机的节能控制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决定了国内挖掘机今后的竞争力。尽管国外挖掘机节能控制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一点机会,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为我们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的节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说明挖掘机节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乐观估计的话应该还有50%的节能潜力。
设计(论文)
题目
履带式挖掘机行走装置的设计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设计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
其它

一、本课题的发展现状
履带式挖掘机属于工程机械,而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工程施工中使用的重要技术装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尤其是城市建设、民用建筑、水利建设、道路构筑、机场修建、矿山开采、码头建造、农田改良中,工程机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目前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推、挖、装、起重、铲土运输、筑路、农用机械等各种品种齐全并形成了系列化,各种工程机械虽然品种很多但基本上可划分为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工作装置。行走装置是全机的基础。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形成、发展到壮大,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大国,经历了短短的4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尤为迅速,以液压挖掘机为例,1993年我国液压挖掘机总销量为2349台,15年后的2008年我国液压挖掘机的总销量高达83000台,15年增长35倍。而2010年我国液压挖掘机的总销量已超过一万台,挖掘机行业在中国机械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15-16周整理材料编写说明书。
八、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履带式挖掘机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跨越障碍物的能力弱,摩擦阻力损失大,性价比高,稳定性差等),因此未来挖掘机的结构逐渐向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挖掘机的各个零部件趋于系列化,利于机械的维修。
2)新型的液压式挖掘机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3、拟定和分析传动方案
4、履带张紧装置设计
5、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6、传动方案及个零部件的设计
七、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第1-3周 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第4-5周 参考资料查寻总体方案的确定。
第6-7周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第8-10周 总体设计及结构分析。
第11-14周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挖掘机在斜坡下行时不发生下滑和超速溜坡现像。
2、挖掘机在湿软的或高低不平的山地、农田、比较泥泞的地方等不良地面上
行走时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爬行性、转向性。
3、提高挖掘机在作业时的安全性。
4、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及分析。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1、挖掘机的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
2、拖链轮体及轮架的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