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摘要:文章以数学教学为例,具体说明了创新思维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就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提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

abstract: taking the mathematic teaching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 ability, and based on the dema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poses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思维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innovatio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82-02

0 引言

在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来。求新、求异、求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而在教学中,创新就是教学的根本,是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积极响应国家的课改要求,努力探索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其求知欲,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实际,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谈一些看法。

1 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即创见的思维。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运用新的程序或方案,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该思维模式是基于一般性思维而逐渐衍生出的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将这种参照性思维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则是基于思维主体技术衍生出的新型的思维模式。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取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一般来说,只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大部分人群都能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2 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教师首先以务实、平等的教学态度影响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呵护的,从而主动融入教学环境中。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开拓思维、敢于想象、大胆质疑,进而逐步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广义上讲,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重担;从狭义上讲,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是启迪和创新的造就者。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探究教材中蕴藏的创造因素,并运用创造性的思维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有创新教育的内容。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开始课堂教学,先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

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进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现代性。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秉承民主、平等的基本理念,耐心分析与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地提出不同观点,尽量消除其畏惧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指导观察 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之特征,表现在从具体的观察中能抽象出一般概念来。”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教育方法;一类是人为的教育方法。所谓“自然的教育方法”是指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学到真知;而“人为的教育方法”就是指听别人讲、学别人的东西、读别人的书。第一种方法是观察先于一般概念;后一种方法是先有一般概念,后有具体的观察。叔本华认为,教师不去发展学生的分辨力、教他们独立判断和思考问题,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别人的现成的思想,是本末倒置。他强调“我们不能只把书本,且仅仅是书本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应该让他们逐步地去认识事物,认识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我们首先应该让他们对世界具有一个清楚且客观的认识,教育他们直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概念。”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是聪明大

脑的“眼睛”,所以有人说:“思维是核心,观察是入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3.2 引导想象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空前绝后的,而个体在进行思维时借助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进行深入钻研。创造性思维只有创造想象参与,才能以较高的标准重新整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成更为理想的新形象。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就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大海潮汐现象、苹果落地的事实,首先运用创造性思维在意识中形成创造性的想象,进而根据想象推理而产生新的论断。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有许多杰出

的创造性成果,他也是通过创造想象进行的深入钻研。他这样评价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养成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一般来讲,数学想象应注意几个要素。首先,想象的前提是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飞跃性联结;其次,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迅速摆脱表象的干扰,而且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丰富多彩。再者,始终抱有深度钻研的执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逐步使学生形成创

造性思维。

3.3 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找到的方法和窍门。创造需要求新求异,就要求创造者具有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才有可能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具有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是求异思维,而求异的根本则是富于想象,好于假设、怀疑、幻想,有新颖、独特的追求和标新立异的思维。鉴于此,课堂教学要更多的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大胆求异,使他们有创新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求异的意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用于质疑权威,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不断地探索与求异中获取新知。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例:如图,已知a∥b,c∥d,∠1=115°,

(1)求∠2与∠3的度数,

(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作为教师自然非常高兴学生的表现,这位同学的发言恰恰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于是我让他具体阐释了推理过程,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我又借题发挥,将此课题引申为:已知:a∥b,c∥d。求证:∠1=∠2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