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
中庸读后感5篇
中庸读后感5篇中庸读后感1本学期我的寒假作业之一是读《中庸》,因为它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所以读完之后感觉:书中的精髓将是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中印象深刻的段落是:君子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般的人总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未深究。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
联系生活实际感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的观察分析才能了解,看待别人往往不能只看现象和表面,而是要深入其心灵,着眼于本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教育。
中庸读后感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读过《论语》、《老子》、《庄子》,分别从人与人相处,自我的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相处的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体会到了古典文化的经典和博大精深。
暑假中阅读了《大学中庸》,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谓是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中庸读后感3《礼记。
中庸》中关于做学问是这样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告诉我们: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的确,《中庸》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中庸读后感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今天看了中庸的这句话,明白了不应总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肮脏,那里黑暗,其实道永远应该装在心中,而肉身则要受些苦难和历练,跳出来看世界,就会心怀慈悲,哪个人不是可怜种呀。
《中庸》读后感(精选8篇)
《中庸》读后感8篇《中庸》读后感范文参考【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信于外”,“和为贵,不自弃”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一开始读《中庸》时,感觉很迷茫,因为我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学习通的经典共读里有译文,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坚守原则,不辜负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
还有当颜回被污蔑偷盗时,孔子用金子试探他,颜回却说“天赐颜回一钿金,外财不发命穷人”。
从他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庸》中说的诚,他诚实,不为外财所诱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
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君子坦荡荡”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很佩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他人才会更相信你。
还有祁黄羊荐贤无私的故事,他身上有着伟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计前嫌,无私推荐有能力的人,这让我学习到我们不能够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拥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过失或者不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意思就是君子是重于人际协调,但是不能随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独立不偏不倚,国家政治修明时,不因世事艰难而改变方向,国家混乱无道时,君子坚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刚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国家开明,政治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鲍鹏山大学中庸导读读后感
鲍鹏山大学中庸导读读后感篇一鲍鹏山大学中庸导读读后感读完鲍鹏山的《大学中庸导读》,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一本关于古代经典的导读嘛,能有多厉害?但对我来说,这可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开始,我觉得这种书肯定会枯燥得让人想打瞌睡。
毕竟,古代的东西,能有趣到哪里去?但翻开书之后,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鲍鹏山就像一个神奇的导游,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他讲的那些道理,有的让我恍然大悟,比如“慎独”这个概念。
我就想啊,在没人看着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能管住自己?也许有时候能,可有时候可能就放飞自我了。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很多时候都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还有“中庸”,以前我觉得就是和稀泥,两边不得罪。
但鲍鹏山让我明白,这哪里是和稀泥,这是一种大智慧啊!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得多难啊!我不禁问自己,我能做到吗?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有困惑。
比如说,这些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真的还适用吗?我们生活的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哪有时间去慢慢琢磨这些?但反过来一想,也许正是因为快和乱,我们才更需要这些经典来让自己的心静一静。
这本书让我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很多,又好像还有更多的东西没搞明白。
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是感慨万千,我不禁想问:经典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是能让我们穿越时空找到答案,还是让我们在迷茫中更加迷茫?篇二鲍鹏山大学中庸导读读后感哎呀,读完鲍鹏山的《大学中庸导读》,我这心里头啊,就跟开了锅似的,翻腾个不停!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能让我这个现代人搞明白吗?没想到,一读就入了迷。
鲍鹏山老师的解读,那叫一个深入浅出!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拉着你的手,一点点给你讲明白那些深奥的道理。
比如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前觉得这就是一句大话,可经过他这么一解释,我突然觉得,这也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让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读后感
```
```markdown
第四篇范文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它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都令人称道。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儒家思想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魅力。
首先,从写作风格来看,《论语大学中庸》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又富含深意。作者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道德和哲学观念,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吸收。例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仁爱的核心理念,让人一听就能明白。这种写作风格让我深感敬佩,也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我最喜欢的经典之一。
在阅读《论语大学中庸》的过程中,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例如,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也让我更加热爱学习。另外,书中对于道德和仁爱的强调,也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和对他人的关爱。
然而,我也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例如,书中对于等级秩序的强调,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不再适用。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追求平等和自由,而不是等级和秩序。这种疑问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
```markdown
第三篇范文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读后感——深入主题,感悟角色,体会作者意图
《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籍,它以其深邃的主题、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作者意图,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中庸》读后感1初读《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
它与《大学》不同,《大学》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在我看来,《大学》讲的是具体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则是讲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养,好似与外界无关,实则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第一次上课老师便讲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论。
实在高深,我实在是听不太懂。
单纯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
我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分如果出现了不平衡,那么宇宙整体也会出现问题。
这正如人的身体一样。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就在于中医讲求的是平衡,而西医讲求的是就病开药,根据病人的病开什么药。
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药,一堆一堆的药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药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了,因为身体里已经有耐药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会喝中药。
中医看病讲究通过整体来看,比如说感冒,西医就直接开感冒药杀死病菌,而中医不然,推断出是身体中有热,则开些清热的药来,所以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还有个现象,就是有的人一辈子病病怏怏的,不过还是长寿;有的人一辈子健健康康的,结果突然一下子得绝症病死了。
这是为什么?病病怏怏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健康,看起来不长寿,但是他们维持了自身的平衡,这也就是长寿的秘诀;而看起来健康的人,体内则不一定平衡,虽然不体现,但是一有表现则为大病。
这就是《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其实读《中庸》时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
原先认为,此二字意思为平庸。
后来经过学习终于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
平常也就是很少改变。
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
年轻人轻狂,处事激进,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时时思变,这都是因为“不庸”引起的。
而中年老年人向往平淡的生活,甘于平凡,稳中取胜。
“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
”而但凡青壮年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有庸者之风范,较同龄人稳重。
中庸读后感(精选3篇)
中庸读后感(精选3篇)中庸篇1中庸有三层含义,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中庸中道出,人生需要不偏不倚,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根据现实状况,实事求是的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这样讲来,要保持中庸,做到不变更自己的主张和目标,似乎有点难,然而我们依然会追求中庸,因为我们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人生有时候也需要做到不偏不倚。
子路曾经问什么是强,孔子回答:“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中庸是强大的,一个人做到不偏不倚,不随波逐流,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原则。
只有自己心中有一个强大的目标,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
就像在战争中,反抗不一定是强,反抗也不一定是弱,就像《潜伏》里面说的“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
在中庸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为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一个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从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过喜过忧,不能过怒过哀。
七情六欲本来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不能反应过头。
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都将这些情绪表现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那么就做到了中庸。
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自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很难实现的,然而,中庸为什么很难实行和彰显呢?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中庸的读后感3篇
中庸的读后感中庸的读后感3篇《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中庸的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中庸的读后感1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
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觉得那些简单的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用现在的话说,之所以,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在于,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让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我们,都能从这些话语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接触《中庸》,源于大哥去北京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使大哥受益匪浅。
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
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如果考试不好,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答案写错了,或者紧张,或者什么理由。
总而言之,不敢正面自己的失败,不从内心去找根本的原因,现在,凡事都会反求诸己,换了立场想一想,其实都会变得平和。
《中庸》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就是“诚”。
有句话说,只要自己对自己诚实,这个世界就不会欺骗你。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读后感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读后感《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读后感《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读后感1(一)立德树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现为善的行为。
文中指出“大学”一词在古代原指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按照成为政治领袖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导王公贵族的子弟。
德为人之本,不管是上级的统治者还是下级的臣民都应该有德有能。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君子贤明是国家的希望,老百姓的福分。
我们作为教师,一学期期末会评出“三好学生”,而“三好学生”的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不管学生的智力有多高,“德”永远排在第一位。
因为有德的学生,即使才华稍逊一点,也不会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什么灾难。
反之,一位智力水平极高的学生,他无德,无底线,无做人的根本,那么他会不会做危害国家安危的事情,是不敢确定的。
“人无德不立”不是一句空话,教师是传道、授业之人,特殊的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
爱国守法、爱岗经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师德的行为规范。
(二)修身养性今天读《大学》,焦点在于“修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身即是修养言行。
言行是表现于外者,其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
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读到“修身”这一章节,我想到自己的老师曾经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在餐桌上,有一个人一不小心把自己碗里的汤洒到了餐桌上,你装作没看到,而不是哈哈大笑。
”这种表现就是有修养的表现。
是啊!也许面对别人的出糗,我们能表现自然,而给对方留足面子,真是有修养的表现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事务,我们应该做一个在大事面前是非分明、态度明确,在小事情上遵法守则,没有丝毫怠慢。
《中庸》的读后感8篇
《中庸》的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是对书籍的致谢和感恩之情,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思想深度和启示意义的思考和感受,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庸》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3篇
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3篇论语中庸大学读后感1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必须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异常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明白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仅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一样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经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大学中庸后的读后感
大学中庸后的读后感篇一大学中庸后的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大学》和《中庸》,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说真的,一开始翻开这两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老古董的东西能有啥意思?”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就说《大学》吧,那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大而空的口号。
但我觉得,这可能吗?也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治国平天下有点遥不可及,可修身齐家那是实实在在的呀!我就想,我自己平时的那些小毛病、小脾气,不就是修身要解决的问题吗?比如说,我有时候脾气一上来,那简直就是个“炸药包”,一点就着。
这能行?这不就得好好修修自己的性子嘛!再说说《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话说得真妙啊!我就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高兴起来能上天,难过起来能钻地缝。
我觉得吧,能做到喜怒哀乐都恰到好处,那可真是一种境界。
也许有人会说:“哎呀,这太难了,谁能做到啊!”但我想说,难道因为难我们就不去追求了吗?读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犹豫。
有时候我会想:“这些古老的道理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可转头又一想,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能经过这么多年的考验,肯定有它的道理。
总之,读完这两本书,我觉得自己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些新的方向标,虽然还不太确定能不能顺着走到底,但至少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了。
这一路读下来,还真不错!篇二大学中庸后的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完《大学》《中庸》后的一些想法,那感觉,真是一言难尽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那叫一个头大!满篇的之乎者也,感觉就像在听老夫子念经。
我心里就犯嘀咕:“这都啥年代了,读这些有啥用?”但是,随着我慢慢深入,好像发现了一些宝藏。
《大学》里说的“格物致知”,让我不禁思考,我是不是对周围的事物都太习以为常了,从来没有真正去探究过它们的本质?比如说,我每天用的手机,我只知道怎么玩,可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我好像从来没想过。
《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
《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论语·大学·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受益匪浅,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和“礼”的重要性,认为“仁者爱人”,而“礼”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论语》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其次,《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部经典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够真正地治理好一个国家。
同时,《大学》还提出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
通过阅读《大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最后,《中庸》也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中庸之道”,即以中庸的态度处事。
这部经典认为,过犹不及,只有保持中庸的态度,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和谐与平衡。
同时,《中庸》也强调了“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真诚,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中庸之道。
通过阅读《中庸》,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努力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总之,《论语·大学·中庸》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经典,我不仅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相信这部经典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 中庸读后感想
大学中庸读后感想
读完《大学》、《中庸》后,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人生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大学》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让我认识到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中庸》中的中庸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庸并不是平庸或者妥协,而是一种寻求平衡和恰到好处的智慧。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时,我们应该注重适度原则,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冷静,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这种中庸之道的思想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注重平衡和适度,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此外,通过阅读《大学》、《中庸》,我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两部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最后,我认为《大学》、《中庸》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伦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利益和短期目标,忽视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阅读《大学》、《中庸》,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大学》、《中庸》是我阅读中华文化的重要收获。
通过阅读这两部经典,我不仅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实践这些思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5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大学中庸的读后感5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5篇大学中庸的读后感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中庸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中庸的读后感篇1让人很难理解,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经验,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掷地有声、经典至极。
这是我读《大学·中庸》时的感受,而且读的越多、理解得越深,这种感受越强烈。
《大学·中庸》中不是句句有理,但绝大多数都能发人深省。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我最认同的是“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句中的“豫”作“预”理解,是“计划”、“准备”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简单理解为:“做任何事,如果事先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就能成功;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好或准备好,则可能失败。
”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上个星期五的朗诵比赛,我们班又拿了一个一等奖。
这个一等奖也是来之不易的。
老师一接到通知,就抢先进行了计划和选题,接着就组织我们进行练习,开始的那几天,我们除了在学校练习之外,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回家练习朗读,实际上,这就是在作充分的准备。
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候,老师每天又抽一、两节课给我们排练,此时,她专门注意纠正我们的舞台效果。
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无论是字正腔圆,还是精神面貌、感情投入等多方面都比别的班要好。
现在来看,如果不是老师抢先计划并组织我们充分准备,我们就很难拿这个一等奖啦。
事先没有计划和准备的事,我做得多了,当然也就尝到了很多次失败的滋味。
比如有一个星期天下午,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办手抄报的作业没有做,于是,我急着做手抄报。
当我找a4纸的时候才发现纸没有了,爸爸便马上给我买回来。
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篇一:大学中庸读后感读大学中庸有感《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两篇,后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
诚然,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认真研读过中国传统著作,既可能是因为没特别兴趣,也可能是觉得没必要。
但是当读完《大学》和《中庸》时,方知古人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
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大学》的核心是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所谓修身,我认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
修身的最好境界有三,一是“识事务”;二是“明事理”;三是“兴事业”。
“识事务”即识人,进而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生而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外界打交道,如何不卑不亢,与人友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准确识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明事理”就是说要明白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要尊重自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有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能太强求。
“明事理”的前提就是要让自己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所以学习和再是必不可缺的。
“兴事业”,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抱负,不是说我们在事业上要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人生在世,总需要有些事情来证明自己,让自己活得有成就感,活得有价值,至少让自己过得充实自在。
《大学》里面还讲人要以身作则,要感恩,要勤学。
以身作则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人们总是对别人要求很高,却经常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美德,对于给过你帮助的人,要铭记于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只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够心怀天下。
如果人人都能够记得别人的恩惠,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社会的文明必将更进一步。
《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我读完了《大学中庸》这本书,感触颇深。
这本书是大学中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我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大学中庸》是一本论述人的修养和道德的书籍,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中庸之道即是遵循天命、适应情理的道路,在一切事物中保持平稳、均衡的态度。
这种中庸之道与极端的行为和偏离的态度相反,它强调和谐、平衡和稳定,是人类生活中最为理想的状态。
《大学中庸》中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庸之道,可行而行之,可止而止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适度的态度,既要有追求和努力的冲动,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平衡地面对生活的各种事物,避免陷入极端和偏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在读完《大学中庸》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我往往容易过于追求极致,忽略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上,我常常过度追求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也许有时候我应该更加平衡地对待学习,不过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是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另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也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极端,缺乏平衡和稳定的态度。
有时候我会对某些人过于喜欢,迁就他们的一切,而对其他人则冷淡对待。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我应该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中庸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综上所述,《大学中庸》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我将努力在生活中贯彻中庸之道,保持平稳、均衡的心态,追求和谐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只有在中庸之道的引导下,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过上更加优秀和充实的生活。
文学_《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中庸》读后感1成人之道,中和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新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
”读《导读》,吸《大学》《中庸》之醍醐。
初读《大学》部分,真有振聋发聩之感。
再读《大学》,真有朝闻道、夕死可乎的清爽。
《大学》缘何受到来的学者、统治者、士人的推崇。
据我臆测,就在于大学简洁明了的解决了人生三个重要问题:天地生人的意义;如何去实现天地赋予个体的使命;个人与天下的关系。
大学是怎么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呢?首先,开宗明义地指出天地生人的意义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接着,指出实现的方法是“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个人与天下的关系则是“一家仁,则一国兴仁;一家让,则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
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
“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
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
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
”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
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
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也。
大学 中庸读后感误
大学中庸读后感悟
《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它们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在《大学》中,我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个人的修养是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素质,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家庭的教养和家风的建设。
而治理国家则需要以德为本,以民为本,注重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
平天下则是指实现世界和平,这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在《中庸》中,我领悟到“中庸之道”的智慧。
中庸并不是妥协和折中,而是一种寻求平衡和恰到好处的哲学思想。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时,我们应该注重适度原则,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中庸之道也强调内心的平和和稳定,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变化。
总的来说,《大学》、《中庸》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它们教导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家庭教养、社会责任和世界和平等方面,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实践这些思想,以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2篇)
《大学中庸》读后感《大学中庸》读后感(通用1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中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中庸》读后感篇1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中庸》读后感篇2《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
这本书给予我
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
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
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
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
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
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
“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
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
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