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诗三首》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2

高中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2

高中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2四.结构分析1、分层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

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

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2、分析第一层:用“绝不学“绝不像昭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弃----一种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性对男生依附式的爱情;一种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地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幼稚可笑,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对橡树似的不求回报的“长年“慰藉?还是“险峰似地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

在这几种爱情模式中,女性被爱迷乱了心智,丧失了主体意识,只顾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对男性的帮助上,忘却了自身也需要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美自己的筋骨。

最后导致人格的萎缩,不自觉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为奴。

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这种爱情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称道呢?通过分析,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

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

从意义上讲,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

在诗人眼中,这些爱情是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那么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格式是什么呢?假如男人是一棵橡树,我如果爱你,我怎爱才算是理想的爱情呢?第二层:诗人在下半部份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神圣而庄严的回答。

理想爱情中男女双方应是彼此独立的,处于爱情中的女性应保持有独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树,我就该是一株木棉,决不能是凌霄花的藤.女性,不仅在男女双方“永远分离的物质状态下,应该是一棵独立向上的树,即使在男女双方“终身相依的精神领域,也应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证自己仍是一棵能够独立支撑自身身躯的高大挺拔的树。

感悟诗歌之美——《诗三首》教案设计

感悟诗歌之美——《诗三首》教案设计

感悟诗歌之美——《诗三首》教案设计。

一、《诗三首》教案的背景与意义1.缘起产品教育是当下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启动产品教育,让学生在产业课题、实验研究等实践中锻炼积极心态、实施拆解式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艺术产品教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诗三首》教案就是其中的一份。

2.意义作为艺术产品教育的一部分,诗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检验思维、澄清思路的机会。

此外,艺术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诗歌教学能够在美育和精神培育方面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

二、《诗三首》教案的旨在与内容1.教学目标《诗三首》是一份重视诗歌阅读与写作的教案,其宗旨在于:(1)培养学生的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2)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加深对诗歌的认识与理解。

(3)引导学生在诗歌阅读和创作中发掘自身的美感和情感。

2.教学内容《诗三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简洁、富有哲理、成语锦绣的诗歌,分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将进酒》、《水调歌头》。

(1)《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借哀思假冒宴乐,褒奖浪漫文人。

(2)《将进酒》:描写韩信饮酒后的豪迈情感,褒奖刚直不阿的英雄意志。

(3)《水调歌头》:反映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感叹时变之几催化了忧思。

以上三首诗歌均富含哲理,诗意深入人心。

“春风”婉转清新,表现江南春的美丽温馨;“进酒”矫健奔放,形象地刻画了歌颂酒和英雄的图景;“水调”激情奔放,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三、《诗三首》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1.教学方法《诗三首》教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他们直观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美感和思想。

(2)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出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重点: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1、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木棉致橡树2、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配乐朗诵全诗——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3、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4、补充:a、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b、电影《女人不是月亮》c、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5、“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二、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并肩站立的俩棵树,根相握、叶相触;枝枝相覆盖,叶叶像交通。

(《孔雀东南飞》)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三、学生齐读二部分1、两棵并肩的树,其形象有什么不同?——铜枝铁干的树: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花像叹息,又像火炬。

2、在诗人(木棉)的心中,橡树和木棉应当怎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阳刚气概和阴柔气质。

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错误>教案教学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

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X。

朗读诗歌二、总体把握1、诗歌内容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明确:见《教师用书》2、诗歌特色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

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用杨牧的话说:X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这是对X在西化之风劲吹的某某而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4)比喻新奇鲜活。

等等。

三、具体赏析1、“错误”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新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新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国当代诗三首》新教案金龙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中国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方法品味鉴赏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一个故事:这是农历三月的一个傍晚,在江南的某个小镇上,一位妙龄女子正倚在楼阁的窗栏上,深情地向着街道张望:春天快要过去了,他也应该回来了吧?她已经不止一次地这么深情张望了。

从春寒料峭的正月,到撩人睡意的二月,再到这阴雨绵绵的三月,她就一直这样在等待中张望,在张望中等待。

他该不会出什么事吧?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是你防不胜防的。

他会不会因为生意场上的某一次失败而一时想不开?不,不会的。

他不是一个经不起打击的人。

他会不会在外面有了新欢?想当初,他牵着马出门,我一直把他送到五里路外。

临别时,他拉着我的手信誓旦旦地说永远也不辜负我对他的一片情意,叫我等着他。

一旦生意场上的事情有了眉目,马上回来看我。

可一晃半年多过去了,他一直没有回来。

那吹拂万物的东风,你为什么还不来呢?因为你不来,本该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柳絮也飞不起来了。

这三月的天气咋就这么差,天空就像一块奇大无比的幕布,把春天挡在了外面。

我的春天,你在哪里,在哪里啊?好几次在睡梦中,被马蹄扣击青石路面的“达达”声唤醒。

醒来以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梦。

窗外的路面静得出奇,哪有半点马蹄声,就是脚步声也听不见。

天空渐渐变成了灰黑色,等待中的一天又要过去了。

看来今天又没有指望了。

两行泪水涌出了她的眼眶。

于是她惆怅地关上窗户,准备到梦境中去再续前缘……“达,达,达……”一阵清晰的马蹄声传来。

该不是我又在做梦吧?不,这回可是真的。

那不紧不慢的拔腿声,与我当时目送他远去的马蹄声是那么的相似。

于是她疾步走到窗前,打开窗户朝下面看去——一匹白马驮着一个人正从远处缓缓走来……“你终于回来了!”她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说出了这么一句。

骑马的人闻声抬起头来。

她原本火热的心顿时变得冰凉。

原来像一朵开放的莲花的脸,顿时变得青灰,粉红色的花瓣纷纷落地——那不是她等待中的归人,而是一个素未谋面的过路人。

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等。

2、教学难点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把握诗歌的主题。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艺术特色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几幅与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与诗歌有关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浓厚的诗歌氛围。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三首诗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为理解诗歌的内涵打下基础。

(三)诵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韵味。

(四)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秋风、落花等,探讨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3、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4、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思乡、爱国等,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五)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三首诗的主题分别是什么?诗歌中的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比较这三首诗在艺术特色上的异同点。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赏析诗歌
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 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围绕所选诗歌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个人见解和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首诗都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的情感 表达,也有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 等方式来间接抒发情感。
语言特点
四首诗的语言都凝练、生动、形象,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诗人们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
理解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 感和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 理解。
创造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 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能够独 立完成诗歌分析和创作任务。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表示认可,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 学方式灵活多样。
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 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意象运用
抒情方式
四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诗 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等意象,象征着祖国 的贫困和落后,而“花朵”、“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 朵”等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期望。
当代诗歌的社会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 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抒发 个人情感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语文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自读课)教案

高一语文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自读课)教案

一. 教学内容:第三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自读课)第四课《外国诗四首》(自读课)二. 教学重点:(一)诗歌鉴赏方法:1. 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的创作经历与创作风格。

2.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社会环境)。

3. 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以体会意境。

4. 关注表现手法,以深刻理解诗歌主旨。

(二)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关系。

《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一册第三课)1.《错误》(1)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大致有:①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②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③“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①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②“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③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2.《致橡树》(1)《致橡树》分为几层,表达何种精神?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

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结尾,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

(2)本文运用了何种手法?象征。

本诗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在表达象征意义,橡树的铜枝铁干和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具体形象。

3.《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自读)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大海意味着无边的空间和博大的包容。

“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热爱人类的痛苦与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海子语)。

《中国当代诗》教案

《中国当代诗》教案

《中国当代诗》教案《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热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教学重难点: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喻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体现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

这是一个心理与认识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教学设计: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构想1.理顺逻辑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捉感情基调后,认识全诗四小节的逻辑结构长期的贫困,痛苦的希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

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一直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惫的、喑哑低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部分。

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第二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希望在前。

《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3篇)《诗三首》篇1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二,指导预习.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2,朗读古诗.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三,检查预习.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D.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3,朗读全诗.4,总结全诗:(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五,作业:1,背诵《墨梅》.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教学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指名背诵《墨梅》.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学习《竹石》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2,抓字眼,明诗意.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破岩:山岩的裂缝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坚韧不拔.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3,想意境,悟诗情.(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三,学习《石灰吟》.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2,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2)抓字眼,明诗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3)想意境,悟诗情.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D.朗读全诗.四,总结复习.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 (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诗三首》教学设计篇2【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羡xi n慕:看到别人的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实用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实用

3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郑愁予、舒婷、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感悟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能力。

2.比较现、当代诗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三、德育渗透点1.热爱祖国,珍惜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2.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自然。

3.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中国当代诗在开放改革的大形势下,更为繁荣,诗人们写出了风格多样、富有探索意义的当代诗,把他(她)们对祖国历史与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对人类美好情感的细腻把握以非常活泼、空灵或凝重、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

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有一些意象,今天的中学生不易透彻理解并把握,有一些形式,今天的中学生不是人人都会认同。

在打破了文化传播单一模式的今天,在信息丰富,传媒多样、交流方便的今天,对当代诗的品读与理解,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吟诵,感受,领会,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只要他们能言之成理,就不应打压和封杀,这样,既有利于优秀的当代诗拥有年轻的一代读者,也有利于读者在教育民主化的今天极大地解放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形成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学生活动设计1.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阅“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的资料和几位作者的资料。

2.学生举办诵诗会并诵读课文上的几首诗,也可补充其他作品。

3.讨论各自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口述,或写成200—300字短文在全班交流。

4.自己尝试创作新诗。

了解并运用必要的创作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几位作者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3.能以诵读的方式把握住诗意、诗情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

二、运用多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师生配合,梳理把握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补充或纠错,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各个解放区、来自原来的国统区、来自新光复的沦陷十多年的敌占区的各路诗人,他们大会合了,应和着亿万人民的同声欢呼,涌起了意气风发的诗的高潮,“诗人们作为时代的歌手,老一代新一代无不热血沸腾。

《诗三首》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诗三首》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诗三首》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诗三首》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诗三首》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3、个人朗读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高一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

高一语文教案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

中国当代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2.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体会作者追求的幸福世界及表现出的博爱之情;感受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欣赏《错误》1.解题郑愁予,本句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郑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

这首《错误》便是这样。

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

2.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直至能背诵。

3.学生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自由赏析,然后教师点拨。

明确:诗歌第一节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溢满了清丽而婉伤之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思妇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地变化着。

本节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

“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

诗歌第二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

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内蕴,充满古典的风韵。

比喻新颖巧妙,“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轻盈柔美的韵律。

把“向晚”“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化板为活,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委婉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助于音调的和谐。

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灵感——《诗三首》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灵感——《诗三首》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的灵感——《诗三首》教案设计。

1.《诗三首》教案设计的课程结构与目标《诗三首》教案设计带领学生创作了三首不同类型的诗歌——《大漠沙》、《日夜交替》和《小河的心声》。

每首诗歌由课堂前的导读、雅俗不同的范例分析、主题与形式之间契合的探究,以及课堂后的挑战和考试练习组成。

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领会不同类型诗歌的表达形式、契合主题及转换语调、情感变化等技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词汇量、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2.《诗三首》教案设计的特点(a) 结合原创《诗三首》教案设计突破常规,加入了创作环节。

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模仿和练习经典诗歌,在老师引导下,逐渐开始进行自己的创作。

通过创作者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将其呈现在诗歌中。

这种原创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b) 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诗三首》教案设计,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基础,课上并不只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提出问题,展开思考,找到答案,就感受到创作的滋味。

学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得到了启发,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这种充摄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愉悦地体验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 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诗三首》教案设计,采用的是引导式教学。

学生通过阅读范例、分析特点、探究背后的深层理念,再经过实践演练,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这些原创作品既保留了经典诗歌的表现形式,又有学生自己的创意,展示了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理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3.总结在当今社会,诗歌创作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诗三首》教案设计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参与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启发创意,挖掘深层的语言美感,形成多元的文学修养。

相信随着《诗三首》教案设计在课堂中的不断实践与完善,能够为学生的创作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潜在的帮助和指导。

XXX诗三首(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XXX诗三首(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XXX诗三首(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XXX是唐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现实主义为主,语言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今天我们将研究他的三首律诗,感受他的情感和意境。

背景知识铺垫教师可以简要介绍XXX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如他的流浪生涯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

诗歌背诵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背诵三首诗歌,然后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课时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朗诵和解读学生可以朗读诗歌,并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诗歌比较和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XXX的三首诗歌,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深入理解XXX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课程收获。

XXX被誉为唐代“诗圣”,他的诗歌充满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XXX出身于封建家庭,自幼接受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他一心想要走达到“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但在XXX逐渐昏庸的社会里,他的理想注定要碰壁。

XXX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和关注。

XXX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揭示。

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多少辛酸苦累、忧国忧民的情感,让人深感他的苦难和穷困。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因此,他被誉为唐代“诗圣”,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人品味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在XXX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注,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让人感受到他的苦难和穷困。

因此,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人品味和欣赏的经典之作,他也被誉为唐代“诗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重点:学习《致橡树》,把握诗中意象及形式结构所蕴涵的感情和意义;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过程
一、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他,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为比翼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其中精彩。

那诗人舒婷怎样看待爱情的呢?
二、解题: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的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
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三、整体感知
1伴着音乐范读全诗。

2自由朗诵注意字音节拍。

痴(chi一) 慰藉(jie四) 霹雳(pi一li四) 霭(ai三) 岚(lan二) 霓(ni二)
3指定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为诗分层并概括大意。

明确:全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由开头至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在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

四、具体研习
1齐读第一层,思考并讨论本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有何特点?通过哪些词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诗人用了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

这些物象或攀缘借高枝炫耀自己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或送来清凉的慰藉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这一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它们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2齐读第二层,思考并讨论诗中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诗中几组对偶句表现诗人怎样的爱情观?明确:诗中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

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

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像树倾诉内心的幻想。

用几组对偶句,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表达了诗人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共建新型的现代的爱情价值观念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