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社会形象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质量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项护理活动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态,而护理安全则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免受伤害,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组成,负责全面督导、检查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2.设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各个临床科室设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3.明确职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小组成员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改进。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制定护理工作规程和操作规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中医病历规范(试行)》,制定各项护理工作规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建立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决定护理级别,并按照医嘱进行动态调整。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监督本科室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4.加强病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患者跌倒、坠床、烫伤等预防措施,对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等患者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走失、坠床。
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和知识。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坠床、突发疾病等,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高质量性和有效性。
为此,医院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目标1.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防止差错和事故的发生;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素质;4.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护理操作规程:明确护理人员的操作职责、要求和标准,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防止操作不当或遗漏引发的问题;2.病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病例管理流程,确保患者的病历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和保存,提供参考和依据;3.药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对药物的使用、存储、配制和交接等环节,防止药物误用、交叉感染或滥用;4.医患沟通制度:建立畅通的医患沟通渠道,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措施;5.巡视督导制度:建立定期巡视和督导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6.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护理质量和素质;7.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事件报告机制,对护理事故、差错和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8.护理质量评审制度:制定定期的护理质量评审计划,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量化评价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策略1.领导重视: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订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提供资源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2.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职责、流程和标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培训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水平和素质,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4.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立电子病历、药物管理系统等;5.持续改进:及时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建议和措施,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和安全性;6.加强合作:与其他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护理质量控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2. 护理部设立护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内容1. 护理人员资质要求(1)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持有护士执业证书。
(2)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护理工作流程(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2)加强护理文书管理,确保护理记录完整、准确。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 护理安全风险防范(1)加强对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防范。
(2)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处理和反馈。
(3)定期开展护理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4. 护理质量监控(1)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
(2)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建立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5. 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对护理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2)加强护理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四、实施与监督1.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护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反馈。
3. 护理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患者安全。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护理质量与安全三级管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对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进行督导检查与持续改进。
二、成立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在分管院长和医院质量安全与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研究讨论医院护理发展方向,制定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二)每年修订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三)制订年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方案,并督导落实和总结评价。
(四)监控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动态,每季度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及时讨论分析重要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并按PDCA 循环督导持续质量改进。
(五)评估护理队伍现状,加强护士职业规划管理,建立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机制,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
(六)按护士层级培训计划组织各层次护士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管理理论等,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三、成立各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组由5-7 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参加并负责。
按照相关专项质控标准及质控方案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与持续改进。
四、成立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3-5 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负责本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相关工作,并按照PDCA循环促进病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理师、主管护师、护士长等。
第三条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第四条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患者至上;(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三)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四)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护理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协调解决护理质量安全问题。
第六条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护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本单位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开展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培训;(三)定期开展护理质量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四)收集、整理、分析护理质量安全信息,提出改进措施;(五)负责护理质量安全工作的总结和汇报。
第八条护理部职责:(一)组织实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二)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三)组织开展护理质量改进活动;(四)指导各科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护理科室职责:(一)严格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二)负责本科室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三)定期开展护理质量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三章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第十条护理人员资质管理(一)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持证上岗;(二)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三)护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权益。
第十一条护理操作规范(一)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二)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三)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下面将从医疗机构建设、人员管理、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介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建设1.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的组建: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包括医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临床部门主任和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等,负责制定和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团队成员应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护理质量安全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护理设施和器材,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确保患者安全。
二、人员管理1.护士岗位设置和编制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服务需求和科室特点,合理设置护士编制,确保人员配备和工作量的平衡。
2.护士招聘和培训:医疗机构应严格护士招聘程序,确保招聘到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员。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士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安全意识。
3.护士考核和绩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护士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对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激励他们积极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质量监控1.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管理机制,明确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工作,提升护理质量。
3.护理质量审核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质量审核和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四、风险管理1.因果分析: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因果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护理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护理部及全体护理人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护理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由护理部主任负责,下设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1.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查对患者姓名、床号、医嘱、药物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5.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6.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汇报。
7.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护理质量改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护理质量。
8. 护理人员应做好护理文书书写,确保病历完整、准确、及时。
9.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质量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10.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护理安全等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四、护理质量安全监督与考核1. 护理部设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2. 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质量安全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文书、护理安全等方面。
3. 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护理部将进行培训和整改,确保其达到合格标准。
4. 对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的护理人员,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护理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院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3.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水平。
三、管理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2.依法依规开展护理工作,遵循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3.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质量;4.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质量责任制;5.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四、组织架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由院长、护理部主任、医疗质量管理部主任等组成。
五、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服务质量控制(1)建立完善的护理服务评估制度,进行定期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估;(2)建立护理巡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现场管理和监督;(3)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服务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
2. 护理安全管理(1)建立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2)建立护理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护理事故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并追究责任;(3)加强患者护理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 护理质量改进(1)建立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3)建立护理病史追踪制度,对护理服务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
4. 护理质量培训(1)建立健全的护理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2)举办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3)定期组织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六、监督机制1.建立护理服务监督机制,由护理部门对各科室的护理服务进行定期监督;2.定期组织护理服务质量检查,对护理服务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3.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评估。
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加强护理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服务质量要求1.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守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关心、关爱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
5.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护理科研,不断改进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安全管理要求1. 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和控制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感染。
3.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安全防护,防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压疮等意外事件。
4. 护理人员应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5.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准确无误。
四、护理质量管理与监督1. 护理部负责制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估。
2. 护理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 护理部应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及时改进护理工作。
4. 护理部应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或输血等各类诊 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 少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 据)。转科交接时,;首先确认患者身份, 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标识的患者,必须 核对“腕带”信息。
3、手术患者身份确认,
3.1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 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 标识。
3、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 (患者上肢缺失、双上肢手术、肢体肿胀 易损伤等)佩戴于下肢。
4、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 带标识取下。
5、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 种患者识别方法。操作前查对腕带标识, 必须同时使用床号、姓名对患者进行识别, 意识不清患者和患者近亲属核对,确认无 误后才能实施操作。
4.2.2.5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必要时遵医嘱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2.2.6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心理护 理、康复指导和健康指导。
4.3二级护理 4.3.1病情依据: 4.3.1.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4.3.1.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3.2护理要求: 4.3.2.1每两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
2、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 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护士在给患者佩戴或更换腕带标识前,必 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 别、住院号、血型等,清醒患者本人确认、 意识障碍/小儿等患者由其近亲属确认“腕 带”信息后佩戴。佩戴后应同时注意观察 佩戴部位有无擦伤,末稍血运情况。佩戴 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局部血运良好。
化;
4.3.2.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有异 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4.3.2.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部门,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管理原则1. 依法、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
2. 客观、公开、公平、透明,接受患者和家属监督的原则。
3. 着眼于患者的权益和需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四、管理职责1. 护理部门负责人负责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的全面工作。
2. 护士长负责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监督护理质量和安全。
3. 护士负责具体的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五、工作流程1. 接诊护士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患者进行接诊,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2. 护理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重点和重点工作。
3. 护理执行护士应按照护理计划的要求,认真执行护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4. 护理评估护士应及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告。
六、质量控制1. 护理质量考核护理部门应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2.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预防和管理。
3. 护理质量监督护理部门应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七、风险管理1. 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部门应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护理风险应急处理护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护理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八、职业道德1. 护士应遵守职业道德,忠诚于患者,保护患者的利益。
2. 护士应保护患者的隐私,严守患者的秘密。
九、违规处罚对护理人员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罚,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十、制度修订本制度按需定期进行修订,修订后应重新组织培训,并向护理人员公布。
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监督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2. 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病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护士:严格执行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积极参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挂牌上岗;(2)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尊重患者;(3)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实行首接、首问负责制;(4)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护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5)保持慎独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6)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不脱岗、不睡岗、不玩游戏等。
2. 病区环境管理(1)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病床间及公共通道、床底无杂物,病室内不乱挂衣物,不用电器烧生食;(2)上午查房及治疗期间,病区家属管理工作到位;(3)病区各工作室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区域内无私人物品;(4)有医院统一的各种护理标记(护理级别、饮食、药物过敏等);(5)有健康教育资料(栏或册)。
3. 药品管理(1)注射室的内用药品分类定点放置,标签清晰,药名与原包装相符,药柜整洁,药物无过期变质;(2)氯化钾等高危药物有醒目标识;(3)病房备药基数量合理,有记录,定时添加;(4)治疗室的外用药品(外用药、消毒剂)定点分类放置,标签清晰;(5)危险药品(易燃、易爆、腐蚀性强)专柜加锁放置,专人领取与保管;(6)冰箱整洁无私人物品,冰箱内药品按规定注明床号姓名或开瓶日期,无过期变质药品及已出院病人的药品。
4. 护理操作规范(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3)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4)加强护理文书管理,确保病历资料完整、准确。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篇)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医院在组织管理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落实全员参与、综合管理、风险防控、持续改进的要求。
第四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促进医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应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操作,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涵盖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与评估、护理质量监控、护理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护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学习和心理素质提升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第八条护理培训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施,由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和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第九条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自己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院应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伦理意识培养,保证护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三章护理质量监控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明确监控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十三条护理质量监控包括对护理过程的规范评估、护理效果的跟踪评估和护理问题的报告和分析等。
第十四条护理质量监控应由专职机构负责,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反馈。
第十五条医院应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对护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依照规范、科学、安全的要求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护理人员,包含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等全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院护理工作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护理伦理规范、科学指引和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充分敬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尊严权。
第四条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连续改进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的最佳护理效果。
第二章护理质量管理第五条医院应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订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和评估。
第六条医院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并及时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
医院要组织护理质量评估工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专业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和质量提升。
第八条医院要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各类护理质量管理活动和相关事项,以备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九条医院要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护理安全管理第十条医院要订立并严格落实患者护理安全标准,包含防备跌倒、误咽误吸、感染掌控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要定期对护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正确核对患者身份、护理项目和用药时间,严防错误操作和用药过错。
第十三条医院要建立并完善事故报告制度,对护理事故和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准确报告和处理,并进行事故回顾和教训总结。
第十四条医院要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事故应对本领。
医院要建立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收集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质量掌控手段。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从护理职业道德和伦理,承当起护理工作的责任。
护理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 护理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护理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护理工作的开展,包括护理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督导等工作。
2. 护理质量评估护理质量评估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 护理标准化护理标准化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 护理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改进机制,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活动,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3.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序进行,防范和预防护理事故的发生。
4. 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 护理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护理培训制度,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患者护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患者护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患者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患者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和完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利益,及时处理和保护患者的信息。
3. 护理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事故处理制度,对护理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处理事故责任人,减少和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
4. 临床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医疗事故分析和总结,提高临床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结语: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为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方案。
首先,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护理部门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度的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然后,通过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关注实施和落实情况。
护理部质控组和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并及时汇总和反馈结果给相关科室和人员。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医院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该制度包括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病人身份识别程序、患者身份查对制度、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患者坠床防范制度、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跌倒事件报告、手术安全检查制度、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办法、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管理制度、标本采集核对制度、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皮肤压伤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压疮报告单、住院患者转运流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护理投诉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和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护理知识培训、规范护理操作、使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设备和器材、加强感染控制等。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医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设备和器材的维护和检查、加强感染控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等。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是为了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规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在进行重要护理操作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病人身份识别程序是为了避免患者身份混淆和错误。
医院规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 提高护理质量: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2. 保障患者安全: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化护理操作流程,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3. 提高医疗机构声誉:健全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患者就诊。
二、组织架构1.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护理部主任、医院质量管理科相关负责人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方案,监督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2. 护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规范、操作流程、质量评估等工作。
3. 质量管理科:协助护理部门管理质量安全事务,开展质量评估、培训和考核。
4. 护理人员:负责执行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制度内容1. 护理规范:制定护理规范操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规范护理操作步骤。
2. 护理质量评估: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意见。
3. 培训考核: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提醒表现差的人员进行培训改进。
4. 事件报告:建立医疗事故和意外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上报处理,追查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5. 患者安全: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措施,如避免误诊、药物误用、交叉感染等,提升患者满意度。
6. 绩效考核:建立护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措施。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包括制度制定依据、目的、内容、责任分工、执行程序等。
2. 培训落实: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制度内容、操作流程,确保落实到位。
3. 监督执行:通过考核、评估等手段,监督护理人员执行情况,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
4. 不断改进: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并落实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二、执行护理质量与安全三级护理质控管理。
三级质控组织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及病区护士长组成,二级质控组织由科护士长和病区护士长组成,一级质控组织由病区护士长和护士(护师以上)组成。
三、护理质量工作模式是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追踪验证,达到循环上升,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
三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一次,二级护理质量检查每月一次,一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半月一次;护士长夜查房每周两次。
四、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每月汇总检查情况,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并在护士长会议进行反馈,主要结果公布在医院质控简报,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调查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用时解决或限期整改。
六、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教育,强化以“患者第一”、“预防为主”、“事实和数据化”,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质量持续改进”为原则的护理质量管理。
七、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与护理单元、个人及护士长绩效挂钩,作为护士长聘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护理单元按照每月考核成绩计算奖金系数。
八、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
施并及时反馈,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二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4)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 (5)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8)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 (8)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9)八、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 (11)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 (12)十、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 (12)十一、患者坠床防范制度 (13)十二、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14)十三、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 (15)十四、跌倒事件报告 (16)十五、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17)十六、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 (18)十七、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办法 (19)十八、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管理制度 (19)十九、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20)二十、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 (20)二十一、皮肤压伤管理制度 (22)二十二、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 (23)二十三、贵定县中医院压疮报告单 (24)二十四、住院患者转运流程 (25)二十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6)二十六、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27)二十七、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28)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29)二十九、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30)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案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5.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6.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7.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8.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9.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0.注意药品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1.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3.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4.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5.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6.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7.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一)管理制度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无用。
(二)监控措施1.氧气管理①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现漏气及时维修。
④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①防坠床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躁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②防烫伤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三)制度落实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①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③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察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④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4.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1.对高度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实施前必须提前告知。
2.操作前向患者告知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或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3.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4.操作中关键环节仍要随时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5.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1.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2.住院病人均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
4.有过敏史者、手术病人、意识模糊或不清、危重病人、母婴必须佩戴腕带作为病人身份识别标志。
5.医技人员在给别人进行特殊检查、样本收集、特殊药物治疗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6.医生查房时需核对病人两种以上信息.可通过读取腕带信息达到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的目的。
7.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应用两种病人识别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8.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病人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腕带标识,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中、手术结束、手术病人回病室时再次核对。
9.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为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1.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①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告知患者佩戴腕带标识。
②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医院、病房、住院号、电话号码、诊断,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经2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
“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
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③佩戴腕带标识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2.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询问患者全名时需确定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班程序与记录。
4.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①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②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因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注:男性佩戴蓝色腕带标识。
女性佩戴红色腕带标识。
八、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检验科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生在护士记录本上签确认危急值报告并处值后必须在半小时内做出处理 2、相关医生在危急值报告发布后一小时内,在计算机系统内查看危急值报告3、病区护士接到报告后必须通知到一名责任医生,首先通知病人的治疗组医生,如通知不到,请通知当日的值班医生,按上图所示类推。
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1.病室地面应保持清洁、整齐、无障碍、水渍等。
2.在做入院宣传教育时,将睡眠时尤其是夜间加床档或有人守护作为宣教内容之一。
3.加强巡回病房,特别是夜班,对未加床档者及时加床档或提示陪护人员防止患者坠床。
光源不足,行动不便者,上厕所时,及时搀扶。
当病人不适时,及时按压呼叫器,人员及时观察病人。
4.对烦燥、虚弱等患者随时加床档,并有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