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14.1《梅花鹿》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14.1《梅花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
歌曲以梅花鹿为主题,描绘了梅花鹿在森林中快乐生活的场景。
歌曲采用2/4拍,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梅花鹿》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掌握。
2.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梅花鹿的可爱。
2.游戏教学法:采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唱能力。
4.反馈与激励教学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音乐器材:钢琴、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梅花鹿头饰、树林背景等。
4.合唱谱:分组合唱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呈现(5分钟)教唱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合唱能力。
5.拓展(10分钟)开展“森林音乐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审美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歌曲《梅花鹿》。
(2)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的音色。
(3)复习和巩固“X”、“ X X”节奏。
能用三角铁、木鱼敲击用“X”、“ X X”组成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重点难点
重点:
1熟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难点:
1掌握歌曲的音准2学会用自然而优美的声音歌唱。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声音即兴律动,节奏游戏
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
一、听歌曲
1,老师演奏直笛带入歌曲。
2,听歌曲,边听边跟老师打拍子,拍手拍腿,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根据歌词,出示图画。
引导学生会看图念歌词。
2、学生跟老师随图画逐句学唱,用接龙唱,跟音乐配合轻声演唱等方法学会歌曲。
3、引导学生学会用气息和自然的声音进行歌唱。
活动3【活动】表现歌曲
1练习由各音符组合的四拍节奏。
2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的音色。
3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奏乐器,其余小朋友用声势律动的方法来表现音乐。
4 根据格子节奏,综合复习和巩固四拍节奏和各音符的时值。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梅花鹿》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能力目标: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动作表现小鹿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认知目标:学会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梅花鹿》,能够用动作表现小鹿的形象。
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梅花鹿图片、音乐乐谱。
2. 教学乐器:木鱼、铃鼓等打击乐器。
3.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梅花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鹿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歌曲:教师范唱《梅花鹿》,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学唱歌曲:学生分组学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动作表演: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鹿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 打击乐器伴奏:教师教授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为歌曲《梅花鹿》伴奏。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梅花鹿》,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 家长协助孩子拍摄演唱视频,记录孩子的学习成果,分享到班级群。
3. 家长关注孩子的音乐学习,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与同学的合作情况。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梅花鹿》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动作表演:评价学生在表现小鹿形象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打击乐器伴奏:检查学生对打击乐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歌曲节奏的把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和消化新知识?4. 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八、课程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梅花鹿,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展现梅花鹿的生活。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歌曲《梅花鹿》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歌曲《梅花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歌曲《梅花鹿》》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梅花鹿的优美姿态和聪明机智的形象,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富有儿童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梅花鹿在树林中跳跃的场景;第二乐段节奏舒缓,描绘了梅花鹿在湖边休息的情景。
整首歌曲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
但他们的音乐基础较弱,音准、节奏等方面需要加强。
在《歌曲《梅花鹿》》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听、唱、动、玩等多种形式,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培养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认识梅花鹿的形象。
2.技能目标:学生能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学会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动物的关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梅花鹿的生动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乐器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花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鹿的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分别演唱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教师指导纠正。
4.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用动作表现梅花鹿的生动形象。
5.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梅花鹿的舞蹈或故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跳跃——第一乐段休息——第二乐段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现力等。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案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花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梅花鹿在雪地里跳跃的场景,形象生动。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培养音乐节奏感,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歌曲中的梅花鹿形象产生浓厚兴趣。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唱歌技巧,对三拍子的节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歌词理解和演唱技巧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梅花鹿》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三拍子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梅花鹿》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用具:如拍手板、节奏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梅花鹿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初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在雪地里跳跃的场景,并用歌声表达出来。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和歌曲的主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梅花鹿》,并和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歌曲《梅花鹿》的关键词,如“梅花鹿”、“三拍子”等,以便学生复习。
梅花鹿教学设计

《梅花鹿》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丽霞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课型:唱歌课教材:广东花城版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学生学唱《梅花鹿》并能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唱准音高,掌握第三句的节奏型。
3.能找出与第一乐句完全相同的乐句。
4、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重点难点:唱准音高,掌握歌曲第三句的节奏型。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打击乐器、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做听音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中音的高低,初步熟悉音的跳进。
同时运用游戏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节奏游戏为歌曲第三乐句的节奏做铺垫。
听音游戏:1、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音乐教室上课,首先咱们来玩一个听音的游戏,你们听…(师唱《低音1和高音1》唱高音1时手举起,唱低音1时蹲下,同时暗示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
师:好,我们再来一遍(重复之前动作,注意观察哪些学生反应快,做得好)。
2、师:你们再听(师弹)5 6 1 | 5 6 1|5 6 5(要求学生手放好,不动)|5 6 1|5 6 5|5 6 1|5 6 1(注意观察做得好的学生,为以后的节奏游戏做铺垫)节奏游戏:1、师:好,刚才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几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我要表扬他们:运用X XX X X | X . X |X XX X X| X - |(随机表演几个好学生)2、师:你们再听,老师是怎么表扬这些小动物的?(出示小动物图片,用以上节奏加上旋律和歌词):可爱的小花 | 猫 . 呀 | 美丽的小花| 猫— | (变换动物头像,最后拿出梅花鹿头饰,唱这一句,引出歌名《梅花鹿》)师: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就叫《梅花鹿》,这是一首内蒙古鄂温克旗的童谣。
(童谣是适合儿童传唱且在儿童中间比较流行的简短歌谣,如大家熟悉的《小兔子乖乖》)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听一遍后,请学生说说梅花鹿的长相特征,以及梅花鹿在干什么?2、读歌词:(看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犄”的读音,写在黑板上,念“梅花鹿长了一对大犄角”)引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师先读,生跟读)3、学唱歌曲:(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跟琴学唱几遍,直至学会(老师纠正演唱中不足的地方,指导学生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一年级音乐上册花城出版社《梅花鹿》教案

《梅花鹿》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梅花鹿》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复习《在农场里》【评价反馈】1.气氛活跃【主要内容】1.附点节奏练习2.乐句重复感受【评价反馈】1.效果良好【主要内容】1. 有感情地演唱《梅花鹿》【评价反馈】1.完整性好2.表现力好教学过程设计【谈话、游戏、律动导入】1. 师:在农场里,我们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农场里的动物一般都是我们常见家禽家畜,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远方朋友,听听,是谁?【设计意图】1.新课铺垫【新课教授】1、聆听歌曲,感受音乐形象。
生:梅花鹿!2、聆听歌曲,再次感受音乐形象。
师:仔细听,你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师:歌曲在歌唱美丽的梅花鹿。
3、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师:歌曲好听吗?说说歌曲的情绪,歌曲带给了你一个什么心情?生:谈感受师:让我们马上来认识这位朋友。
4、熟悉歌词:师:听老师初读歌词,感受节奏。
生:歌词接龙(师-----生)师:歌词接龙(生-----师)5、聆听歌曲,再次感受歌曲师: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梅花鹿的美丽可爱。
生:对口型6、听辨练习:排列乐句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排列乐句。
师:请找出乐句排列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请重新排列。
师:这四个乐句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没相同的乐句?)生:有相同的句子…师:表扬!7、随琴轻唱:琴伴奏师:其实歌曲只有三句,请随老师的钢琴轻声唱一唱师:再次随歌曲完整歌唱8、师生接龙,解决难点:附点9、钢琴伴奏,完整演唱10、自信歌唱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生:美丽的、漂亮的、师:怎样唱能表现出你对梅花鹿的赞赏和喜欢?生:示范师:歌曲优美、抒情,让我们以赞美的心情、甜美的歌声来歌唱《梅花鹿》11、歌舞表演生:歌舞表演——《梅花鹿》【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以引导、合作、互动学习为主,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达、表现音乐等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歌曲《梅花鹿》。
2、欣赏鄂温克族歌舞片段。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具有声音自然、形体灵巧等特点,我采用了歌、舞、图片、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课型:唱歌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背唱歌曲《梅花鹿》。
2、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的音色。
3、能用三角铁、双响筒敲击固定的节奏型“X、XX、X—”为歌曲伴奏。
4、能找出与第一个乐句完全相同的乐句(乐曲结构的第二次出现)。
5、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唱歌曲《梅花鹿》。
2、用三角铁、双响筒敲击固定的节奏型“X、XX、X—”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1、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的音色。
2、能找出与第一个乐句完全相同的乐句(乐曲结构的第二次出现)。
教学用具:钢琴、双响筒、三角铁、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过程与方法)猜谜语:身穿梅花袍,头上顶双角,穿山越岭跑,灵敏又轻巧。
(通过老师的动作和语言特点去猜谜语《梅花鹿》)二、学习新课:(知识与技能)1 、听歌曲范唱。
提问:听到什么?2、歌曲是什么感情?表达对梅花鹿赞美及喜爱之情。
3、按节奏有感情地读歌词。
4、出示第一句选律,用“lu”模唱。
(注意唱好低音5、6,连线)5、找出相同的乐句,第一句和第四句。
6、旋律一样,歌词不一样,我们加上歌词唱一唱。
7、跟琴模唱不同的乐句,第二和第三句。
(注意唱好后十六节奏和附点节奏、连线)8、唱第二句和第三句歌词。
9、老师伴奏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看图画忆唱歌词。
三、表现与创造。
1、出示双响筒“XX”,联系歌曲,形象地感受乐器的音效,好比梅花鹿的走路声音。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双响筒的演奏,边唱边奏。
2、出示木鱼,演奏“X”。
3、出示三角铁,对乐器的音色、音效有所认识,清脆、有余音,适合演奏长音。
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三角铁的演奏“X—”,边唱边奏。
歌曲《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梅花鹿》的故事背景和歌词内容;2.能够正确模仿歌曲的歌唱节奏和发音;3.能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4.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学习歌曲《梅花鹿》的故事背景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故事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歌曲《梅花鹿》的故事背景。
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在雪里找食物时,被猎人追杀,最后得到了大熊的帮助逃脱了猎人的追杀,并在雪地上留下了欢快的印迹,引得了孩子们的羡慕和喜爱。
2. 学习歌曲《梅花鹿》的歌词内容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梅花鹿》,并逐句讲解歌词的含义,逐字带领学生模仿读唱。
3. 学习歌曲《梅花鹿》的歌唱节奏和发音教师可以通过挑选歌曲中的节奏点让学生模仿跟唱,在唱歌过程中让学生扬起手、踏着节奏,通过体验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歌唱发音进行纠正和指导,让学生更准确的发音。
4. 学习歌曲《梅花鹿》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请学生一起合唱歌曲,通过唱歌的方式来感受和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梅花鹿在追逐中的紧张、猎人的残忍、大熊的帮助以及最后留下欢快足迹的喜悦。
5. 小组合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指导下进行小组合唱。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音乐小组PK,比赛的环节可以自由发挥,像是加入手拍、体感动作、表演等等,让学生在唱歌中有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评估1.发放评价表,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表现、表演、唱歌等进行评价;2.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心得与反馈,改进教学方式;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集中统计与分析,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教学提供思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故事解说、模仿唱、情感表达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难以达到较高的发音和音乐表达水平,下一步需要更多互动性的教学、创造更多的音乐氛围和提供更多的演唱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梅花鹿的可爱形象。
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欢快,易于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对音乐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梅花鹿的形象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梅花鹿》的演唱,培养音乐素养。
2.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2.理解歌曲寓意,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保护动物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梅花鹿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这一动物。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印象。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分组让学生进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4.巩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保护梅花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梅花鹿》,并尝试创作类似的保护动物的歌曲。
8.板书(适时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进行板书,标注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次《梅花鹿》歌曲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课程安排等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也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措施。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案

2、复习节奏“x”、“xx”、“x-”。
3、老师引导学生拍念水果语词节奏,找出相应的节奏型,并填入代表“拍”的方框中。
4、老师演奏铃鼓,请学生听辨节奏,排出相应的节奏型。
5、老师引导学生创编排出新的节奏组合并拍念。
2、拍念节奏“x”、“xx”、“x-”。
3、拍念水果名称,根据语词节奏,找出相应的节奏型,并填入代表“拍”的方框中。
4、听辩老师铃鼓演奏的节奏,模仿拍出节奏并排出相应的节奏型。
5、选择节奏型,编排新的节奏组合,全体模拍。
师生观察图片、讨论梅花鹿的外貌特点。
梅花鹿的“梅花斑点”、“大犄角”、“雄鹿和母鹿”、“鹿茸的好处”等。
观察图片,说出梅花鹿的外貌特点。
2、歌曲中唱了什么?1、老师根据歌词,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会看图念歌词。
2、跟随伴奏音乐,师生朗读歌词。
1、老师弹琴,学生跟唱。
2、跟随伴奏音乐唱谱。
3、唱准第三句。
4、老师弹琴,教唱歌词。
5、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观察歌谱,逐句对比,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用颜色区分,分析曲式a+a’+b+a。
3、介绍重复句。
1、观察歌谱,逐句对比,边唱边找出相同的乐句。
2、认识重复句。
1、师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创编律动。
2、跟随音乐律动。
3、个别学生展示表演唱律动。
1、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创编语词动作,模仿老师律动。
2、跟随音乐,边唱歌边模仿老师律动。
3、边欣赏边模仿表演唱。
1、复习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
2、拍念伴奏节奏型。
3、为歌曲伴奏型选择合适的乐器。
4、分3组,老师示范逐句练习演奏伴奏节奏型。
5、分3组演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1、说出打击乐器的名称。
六、教学流程图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梅花鹿》,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形象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梅花鹿》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 音高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钢琴或其他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梅花鹿图片,引起学生对梅花鹿的兴趣。
b.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鹿的特点,如可爱的外形、善良的性格等。
c. 引导学生思考:梅花鹿在音乐中会是什么样子呢?2. 学习歌曲:a. 教师播放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旋律。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纠正和指正,提高演唱效果。
3. 节奏练习:a.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节奏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高练习:a. 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弹奏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听音练习。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出音高,提高音准。
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c.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b. 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韵律感等,及时指出并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
3. 家庭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练习态度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

What you want, you must either strive to catch up or give up altogether.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音乐梅花鹿教案篇一《一只梅花鹿》是西师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年轻漂亮的梅花鹿,一开始只喜欢漂亮的皮毛和美丽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狮子追来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差点要了它的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里逃生。
课文以梅花鹿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单看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复述课文。
懂得认识事物不能只图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然入题1、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28课《一只梅花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师小结: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的时候,鹿有力的腿帮助它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使它险些丧了命。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梅花鹿感叹的语言。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2)学生齐读这句话,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3)从这句话看出梅花鹿原来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部分?最不满意自己身体的哪部分?2、梅花鹿的角到底有多漂亮,让我们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找出描写梅花鹿角的段落自由读一读)3、从文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梅花鹿对自己的角特别喜欢?(赞不绝口)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曾经对什么事物“赞不绝口”吗?用上“赞不绝口”说一句话。
4、除了角之外,梅花鹿还有哪些地方漂亮?(1)小黑板出示: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是那么匀称,我的角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2)抽生读,互评。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群可爱的梅花鹿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美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善于模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音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等方面尚缺乏基本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音乐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梅花鹿》的词曲,学会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
2.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和美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
2.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互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梅花鹿》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教学用的音响设备。
3.准备与歌曲相关的图片、卡片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梅花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梅花鹿的印象,从而引出歌曲《梅花鹿》。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梅花鹿》,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可以分句教唱,让学生逐步熟悉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鼓励学生互相纠正、鼓励。
然后进行全班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节奏、添加动作等,让学生发挥创意。
欣赏《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梅花鹿这首粤语儿歌;2.学会响应音乐,根据节拍垂钓、追逐和踏步等动作。
二、教学重点1.接受和感受梅花鹿这首粤语儿歌;2.响应音乐,踏步、垂钓、追逐等动作。
三、教学准备1.课件:梅花鹿MV或歌曲播放器;2.装扮:角色扮演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前期预热(15分钟)教师讲解夏天的询问与回答,如“你在夏天喜欢做什么?”,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夏天你喜欢听什么歌?”2. 音乐播放与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梅花鹿MV或歌曲,通过音乐韵律向学生介绍动物、传统文化和音乐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与艺术的美妙。
3. 角色扮演(20分钟)老师选择几名学生扮演梅花鹿和猎人,其他学生学习并响应音乐,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们在教室中模拟梅花鹿等动物的垂钓、追逐和踏步的动作。
4. 温故知新(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复习梅花鹿儿歌和所学到的动作,如“你们都学会了哪些动作?”、“梅花鹿和猎人的故事是怎样的?”5. 评价与反思(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及的动作、技巧和反馈信息,在自己的感受、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建立自我认知,加强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五、教学扩展1.建议在家长介入的情况下,给幼儿制定家庭作业,如一周内准备一个梅花鹿的手抄报,或找家长帮助制作梅花鹿面罩等;2.加强音乐元素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层次化学习音乐知识;3.在教学过程中,可引用一些电影、电视剧中的梅花鹿经典片段或场景,结合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拓展学生在音乐欣赏与学习方面的多元化经验。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可以反映出学生在知识认知、个性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和态度,如:1.知识认知:学生是否掌握了梅花鹿儿歌的形式和内容;是否了解梅花鹿、猎人等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情节;2.个性发展:学生是否能够在跳动的音乐中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意识和个性化特点,如灵敏度、音感等;3.社会交往:学生是否能够在角色扮演中与伙伴思想交流、感情互动并达成共识;是否能够在团队中积极配合、合作、成长。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14课歌曲梅花鹿教案

2、复习节奏“x”、“xx”、“x-”。
3、老师引导学生拍念水果语词节奏,找出相应的节奏型,并填入代表“拍”的方框中。
4、老师演奏铃鼓,请学生听辨节奏,排出相应的节奏型。
5、老师引导学生创编排出新的节奏组合并拍念。
2、拍念节奏“x”、“xx”、“x-”。
3、拍念水果名称,根据语词节奏,找出相应的节奏型,并填入代表“拍”的方框中。
4、听辩老师铃鼓演奏的节奏,模仿拍出节奏并排出相应的节奏型。
5、选择节奏型,编排新的节奏组合,全体模拍。
师生观察图片、讨论梅花鹿的外貌特点。
梅花鹿的“梅花斑点”、“大犄角”、“雄鹿和母鹿”、“鹿茸的好处”等。
观察图片,说出梅花鹿的外貌特点。
2、歌曲中唱了什么?1、老师根据歌词,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会看图念歌词。
2、跟随伴奏音乐,师生朗读歌词。
1、老师弹琴,学生跟唱。
2、跟随伴奏音乐唱谱。
3、唱准第三句。
4、老师弹琴,教唱歌词。
5、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观察歌谱,逐句对比,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用颜色区分,分析曲式a+a’+b+a。
3、介绍重复句。
1、观察歌谱,逐句对比,边唱边找出相同的乐句。
2、认识重复句。
1、师生根据歌词内容,讨论创编律动。
2、跟随音乐律动。
3、个别学生展示表演唱律动。
1、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创编语词动作,模仿老师律动。
2、跟随音乐,边唱歌边模仿老师律动。
3、边欣赏边模仿表演唱。
1、复习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
2、拍念伴奏节奏型。
3、为歌曲伴奏型选择合适的乐器。
4、分3组,老师示范逐句练习演奏伴奏节奏型。
5、分3组演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1、说出打击乐器的名称。
六、教学流程图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歌曲《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梅花鹿》- 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梅花鹿》的歌词、旋律,并能够正确地演唱;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梅花鹿的基本特征;3.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梅花鹿》歌曲原版录音、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课件、课件投影仪,小提琴或其他乐器学生:学生听写本、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三、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梅花鹿》歌曲,与学生一同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梅花鹿的基本特征。
2.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听录音,同时跟唱歌曲,注意旋律、节奏的把握。
2.分段教唱:教师将歌曲分成若干段,先教唱第一段,然后逐渐增加段落数量,直至学生能够全唱歌曲。
3. 听写歌词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进行听写歌词,帮助学生巩固歌词和旋律。
4. 合奏表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奏歌曲,使用小提琴等乐器作为伴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5. 情感体验通过欣赏歌曲和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6.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并针对不足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音乐水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梅花鹿》的歌词、旋律;2.平稳的节奏。
教学难点1.歌曲即兴演唱;2.全班合奏时的协作和统一性。
五、教学扩展1.播放动画片等视频,了解梅花鹿的生活习性;2.了解其他鹿的种类和特征,比较不同鹿类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反思歌曲《梅花鹿》音乐清新、优美,适合一年级学生欣赏和演唱,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情境创设、分段教唱和合奏表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并通过演唱、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情感。
同时,在评价反馈时,我也发现了学生演唱时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音乐水平。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音乐教学的思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14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14 歌曲《梅花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鹿》是一首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歌曲,通过描绘梅花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富有想象力,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梅花鹿形象的认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大自然的事物充满兴趣。
同时,他们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听觉和表现力,能够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梅花鹿》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梅花鹿的形象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梅花鹿》,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梅花鹿》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对梅花鹿形象的认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梅花鹿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素材:关于梅花鹿的图片和视频。
2.音乐设备:音响、钢琴等。
3.教学道具:梅花鹿头饰、舞蹈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认识梅花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同时,为学生展示歌曲《梅花鹿》的旋律,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歌曲《梅花鹿》的歌词,让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梅花鹿》的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合唱形式,如模仿梅花鹿的叫声、动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梅花鹿》教案

一年级《梅花鹿》教学内容:歌曲《梅花鹿》的学唱教学目标:能在图画的提示中背唱歌曲《梅花鹿》。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梅花鹿》,能找出歌曲中乐句的异同。
教学难点:区分并唱准56 5 56 1。
教学准备:教学碟、钢琴、旋律卡、小乐器、鹿、花草课型:歌唱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身穿梅花袄,头上顶双脚,穿山越岭跑,灵敏又轻巧。
猜一小动物?(梅花鹿)二、学唱歌曲《梅花鹿》1、听一听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我们听听!(可爱的、美丽的···)(老师可为歌曲伴奏,拍出四二拍节奏的强弱)2、为歌曲伴奏你会怎样为歌曲伴奏呢?听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老师刚发现有的人是这样伴奏的:X X|X X|···X X X|X X X|···老师想读一读歌词,你们可以为老师伴奏吗?(选择伴奏型)(老师读词,学生伴奏);(学生自己伴奏,自己有节奏的读词),重点在可爱的美丽的3、轻声哼唱轻轻的跟音乐哼唱全曲。
出示乐句:56 5|56 1|15 61|1 -|,这样的旋律在哪?一共出现了几次?(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谁能唱一唱吗?(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可以哼一哼)老师知道你们的模仿能力特别的强,那现在模仿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可以吗?(老师弹一句,生哼唱一句“啦···”)4、红绿灯游戏要求:老师举起绿色卡纸时,学生唱(1、4句),老师举起红色卡纸时,学生停(2、3句)。
5、唱一唱,辩一辩师出示:353 23 |56 1|15 61|1 -|353 23 |5 6|353 23|5 -|(跟琴唱一唱);(找一找哪是第二句,哪是第三句,分别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
6、师生合作(老师唱1、4句,学生唱2、3句);(全班合唱全曲)。
注:这部分可加上律动或舞蹈。
7、唱一唱,奏一奏师出示乐器伴奏谱:······将学生分四个小组,木鱼组、三角铁组、响板组、蛙筒组。
欣赏《梅花鹿》-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梅花鹿》 - 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梅花鹿》这首歌曲,并能够初步欣赏和感知其曲调、节奏、歌词等要素。
2.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3.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自我表达,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准备1.《梅花鹿》音乐录音2.讲台和音响设备3.黑板、粉笔4.学生乐器(如小鼓、木琴等)5.记录学生的评价和听音反应的表格教学步骤1. 导入音乐播放《梅花鹿》音乐录音,教师可以通过讲台的音响设备播放,让学生听到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并与学生分享关于梅花鹿的故事。
2. 听音感知在播放完整的歌曲后,教师将该曲调整为打拍子教唱模式,学生跟随教师在节奏中拍手,完成对于节奏的了解和感知。
3. 学唱歌曲1)首先,教师给学生演示整首歌曲的唱法和演唱技巧,重点介绍歌词的语调、发音和节奏点。
2)接着,老师以句子为单位,逐句教唱,并结合节奏提示,让学生跟着唱。
4. 呈现乐器演奏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演奏不同的乐器,如小鼓、木琴,等等,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在音乐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5. 集体演唱,合奏表演1)教师应询问是否还有人不会唱或不会节奏,在此基础上再次合唱并规范指导。
2)老师分别指挥学生跟随自己演奏各种乐器并重复演唱这首歌曲。
6. 听后感言教师停止演奏现场音乐,询问学生对于演奏的感悟和理解,并录入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评价和听音反应情况。
7. 课程总结教师通过总结这次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内容,强化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音乐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感悟。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合作和教师的耐心指导,这节音乐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不仅让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和感悟。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反应和反馈,以便更加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音乐梅花鹿教案【篇一:《一只梅花鹿》教学设计】《一只梅花鹿》教学设计溧河铺镇西洼小学:倪智勤教材分析《一只梅花鹿》是西师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年轻漂亮的梅花鹿,一开始只喜欢漂亮的皮毛和美丽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狮子追来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差点要了它的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里逃生。
课文以梅花鹿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单看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句体会寓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复述课文。
懂得认识事物不能只图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谜语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喜欢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出示谜语,指答)板书课题:《一只梅花鹿》二、初读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下列词语赞叹斑点匀称赞不绝口演员抱怨没精打采挣脱2、认真听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任务:要求:1、听完后同桌互相讲讲这个故事2、边听边思考:梅花鹿狮口逃生后发出怎样的感叹?3、复述课文。
①看图提示同桌互相讲故事②指名看图讲故事③指名再讲故事4、指答:梅花鹿狮口逃生后发出怎样的感叹?(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2)学生齐读这句话,从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3)从这句话看出梅花鹿原来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部分?最不满意自己身体的哪部分?2、梅花鹿的角到底有多漂亮,让我们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找出描写梅花鹿角的段落自由读一读)3、从文中那个词语可以看出梅花鹿对自己的角特别喜欢?(赞不绝口)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你曾经对什么事物“赞不绝口”吗?用上“赞不绝口”说一句话。
4、除了角之外,梅花鹿还有哪些地方漂亮?(1)出示: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是那么匀称,我的角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2)指读,互评。
读出欣赏、陶醉的语气。
体会梅花鹿此时“美滋滋”的心情。
5、可是当他看到自己的腿时,表情有了什么变化?找出来作上记号。
6、于是他由“美滋滋”一下变得“没精打采的”,没精打采是什么意思?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练习用“没精打采”说话。
7、梅花鹿遇到了怎样的危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1、12自然段。
注意读出惊心动魄的场面。
8、在危急时刻,美丽的角带来怎样的麻烦?“被树枝挂住了”猜猜看,会有什么后果?读出狮子猛扑过来的句子。
9、腿时怎样帮他死里逃生的呢?三、再读升华,揭示寓意1、出示“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联系上文,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再读句子,“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经过狮口逃生,梅花鹿想对角和腿说什么?四、延伸拓展,引向深入1、假设你是那只梅花鹿,通过这次事情后你会想点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五、作业:课外阅读介绍《伊索寓言》,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11、一只梅花鹿美角送命轻外表丑腿逃生【篇二:一只梅花鹿说课稿】《一只梅花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一只梅花鹿》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选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
有教会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父子骑驴》;有教会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让我们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结果”的《三袋麦子》;还有教会我们坚韧、清白做人的古诗《竹石》;以及教会我们要控制自己情绪,不乱发脾气的《钉子》。
这些故事充满思维,饱含哲理。
不仅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养。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学习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学会思考与选择,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思想觉悟。
《一只梅花鹿》选自《伊索寓言》,主要讲述了年轻漂亮的一只梅花鹿,开始只喜欢漂亮的皮毛和美丽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狮子追来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差点要的它的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死里逃生。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2、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认识课后的生字并正确书写。
(2)、懂得认识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2)听录音朗读课文。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梅花鹿的情绪变化的过程。
二、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梅花鹿的情绪变化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中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多煤体、录音、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这个世界象一个万花筒,丰富多彩,变幻无穷。
孩子们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觉得新鲜、新奇,也充满了许多疑问。
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
这个世界充满了智慧。
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保持水晶一般纯洁的心,还要教给他们许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过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二课时中的阅读指导:(一)复习引如,巩固生字词语。
(二)激趣导新。
课件展示(配上音乐的课文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朗读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品析重点,感悟明理。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 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大声地诵读,有感情地表演读,轻声地读,默默地读,边读边想,这都是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光要提倡“书声琅琅”,也要提倡“静思默想”。
《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
”这段话清楚地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指导思路。
在《一只梅花鹿》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语言特色,紧扣文本内容,对读进行了系统的指导。
一只年轻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边发现了自己的美丽倒影,深深地陶醉了。
“嗬,这身栗红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嘿,我的角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如果像猴子那样顶着一个秃瓢儿,真该羞死了。
”“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要是我的腿更美丽些,我不就可以当个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了吗?’”这几段话真是文中的精华,文字优美,精妙绝伦,令人惊叹!这段栩栩如生的描写,犹如亲眼看到这么一只得意洋洋、正在炫美的梅花鹿。
这段文字特别适合于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因此,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让孩子们自己读,自己悟。
首先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其次,精读,读懂内容,体会梅花鹿的心情,感受梅花鹿的心情。
最后,进行表演读。
将梅花鹿夸耀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把梅花鹿陶醉的样儿和看到干巴难看的腿时没精打采的样儿表演出来,达到故事角色与自己融为一体的目的。
在梅花鹿心情沮丧的时刻,他遇到了一头凶猛的大狮子。
在紧张的时刻,如何才能逃脱狮子的魔掌呢?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绷得紧紧的,似乎也在为梅花鹿的命运担心。
这时,就不适宜朗读了。
我选择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诠释,不同的解读,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中,入境悟情,积蓄丰富的谈资。
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感情地朗读,体会真情,感悟美文,获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听悦耳的听觉效果;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既拥有高昂的情绪,热闹的气氛,又拥有宁静的氛围,用孩子们思维碰撞的火花点燃阅读教学的燎原天空。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梅花鹿情感的变化,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改写课文结尾,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创设情景:梅花鹿离开了长满灌木丛的树林,来到了原野上。
在空旷的原野中,梅花鹿再次遇见了狮子?...引导:梅花鹿这时要靠什么才能脱险?那么,这时,梅花鹿还会不会像课文结尾那样说,它又会怎样说呢?(写在课文后的空白处)梅花鹿地对角说:“ ”梅花鹿地对腿说:“ ”六、说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捷、清晰的语言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揭示寓意,板书如下:板书:角——精美别致差点送命不能只看外表美梅花鹿腿——美中不足狮口逃生要注重实用价值一、说教材《一只梅花鹿》是西师版第五册第六单元28课。
本单元的选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这些故事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只梅花鹿》选自《伊索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年轻漂亮的梅花鹿,一开始只喜欢漂亮的皮毛和美丽的角,而抱怨干巴的腿,等到狮子追来的时候,美丽的鹿角差点要了它的命,而难看的退却让它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