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共44页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40307576a20029bc642d6d.png)
(三)《左传》的语言生动、简炼、传神极富表现力。
《左传》记言文字: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刘知几曾在《史通》中这样评价《左传》的语言:“言近而旨
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末尽,使夫读者望表而 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反映了 其高超的语言技巧。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阶段
时代
特点
代表著作
第一阶段
夏至春秋
史官分司,言事不混,文字古朴简 洁
《尚书》、 《春秋》
第二阶段
春秋末到战 国初
言事相融,篇幅加长,情节曲折, 写人生动
《左传》、 《国语》
3、个性鲜明
晋文公是《左传》中着力歌颂的人物(庄公二十八年至僖公三 十二年)。他由一个贵公子成长为政治家,由四处流亡到一代 霸主,人物性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楚灵王是《左传》中被否定的国君形象(襄公二十六年至昭公 十三年),他在即位前的争强好胜,野心勃勃,弑王自立,即 位后的残暴,骄奢狂妄等,都显示出他确实是个昏君。但同时, 作者又表现了他宽容纳谏,知过能改,不记前怨,风趣等性格 特点,幷写了他最后悔恨自己的残暴,刻画出一个性格复杂的 人物形象。
过程。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先记载 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 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 失败的结果。另外,《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 二、《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大都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 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 ,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 出道德伦理评价,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 • 三、《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对事件因 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2ca7674431b90d6c85c7a9.png)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 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 将崩。”
▪ 《尚书》的流传: 据说原有100篇,秦代焚书后,汉初仅搜集到
29篇(后亡佚1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 今文《尚书》。汉武帝时,从孔子故宅的烂墙壁里 发现用先秦时的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今文《尚 书》多16篇,称为古文《尚书》,这16篇不久亡佚。 晋人伪造古文《尚书》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 析出5篇,连同原有的今文《尚书》共为58篇,称 伪古文《尚书》。这个本子流传了一千多年,到清 代学者才论证了是伪作。
▪ 3.艺术特点:
A. 本文通过对话和行动刻划出几个鲜 明的人物形象。
B. 在材料的组织安排上,本文虽然史 实丰富,头绪纷繁,但却能提挈要领, 精心构思。
C. 文中的三段外交辞令也写得巧妙精美, 各具特色。
《左传》的艺术特征
▪ 1.它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叙述战争和复杂的历史事 件,委婉周详,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富有故事性。
A、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 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和 后果。
B、有大量细节描写。
叶公亦至,及北门,或遇之,曰:“君 胡不胄?国人望君如望慈父母焉,盗贼 之矢若伤君,是绝民望也,若之何不 胄?”乃胄而进。又遇一人曰:“君胡 胄?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若 见君面,是得艾也。民知不死,其亦夫 有奋心,犹将旌君以徇于国,而又掩面 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哀公十六年》
中国文学史之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文学史之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543e29915f804d2b16c19d.png)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记言历史散文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一、《尚书》的保存•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火焚毁,亡佚大半。
•3、汉代:•今文《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生保存、传授的《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有28篇。
•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用先秦文字记录的篇章,比今文《尚书》多16篇。
•4、东晋:梅赜《古文尚书》58篇。
将伏生本28篇分为33篇,又增25篇,经考证25篇皆为伪作。
•二、《尚书》内容•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虞书》和《夏书》多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商书》和《周书》则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基本可以代表当时散文发展的水平。
•三、文章分类:•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臣间的对话,也有臣僚间的对谈;•誓:誓词。
战前的誓师词;•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
如《文候之命》,是周文王表彰晋文候功绩并赏赐晋文候的命辞。
•四、写作特点:•1,作品由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逐步具备了完整的篇章。
•《商书·汤誓》: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道理讲得非常简单,只是在篇末申明赏罚,以作劝惩。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ji诛,杀死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周书·无逸》:文章中心明确,论证周详,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凑,堪称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2,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段,使说理带有一定的形象性。
•《商书》中的《盘庚》三篇:•若颠木之有由蘖。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予若观火。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3,有些作品运用了较多的语气词汇,表现了说话人的口气,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1fec2aa58da0116d174925.png)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左传》的作者
❖ 关于《左传》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左丘明,他在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说:“鲁君子左丘明惧 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具论其语,成《左传春秋》。”班固则进一步指出, 左丘明是“鲁太史”。 “孔子半修《春秋》,与左 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 丘明为之传。”——《孔子家语·观周篇》但自唐代 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大约是儒家一 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书约在 战国初年。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
概说
第一节 闳博古奥的《尚书》 第二节 简而有法的《春秋》 第三节 艳而富的《左传》 第四节 文胜而言庞的《国语》
第五节 辩丽横肆的《战国策》
概说
❖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 《孟子》 一、古代叙事散文的形成
《尚书·多士》中说:“唯殷先人,有册有典。” 《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
❖ 二、篇幅
据历史记载尚书有3000多篇,孔子删定为 100篇,相传战国时《尚书》有百篇,经过秦 火焚毁,亡佚大半,西汉文帝时仅剩济南伏 生记诵的28篇,因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 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共王坏孔 子旧宅曲阜孔壁中又发现《古文尚书》,此 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到东晋初,有个叫 豫章内史梅赜号称自己发现了《古文尚书》
四、缺陷与不足
❖ 1、过于简短隐晦 ❖ 2、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3、难以克服的弊病
第三节 “艳而富”的 《左传》
一、《左传》的常识
❖ 1、《左传》的书名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哀帝时,刘
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 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 《春秋》的作品。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 传》。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 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7835c2d5bbfd0a795673c5.png)
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但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 先秦古籍如《论语》 左传》 荀子》 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子》、 韩非子》 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 《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 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 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名称叫 《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今本《尚书》分虞、 周四部分。 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左传》
卜辞举隅
戊辰卜,及今夕雨? 弗及今夕雨?癸卯 卜,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东来 雨?其自 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郭
沫若《卜辞通纂》
八日庚戌,有 各云自东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 10405片反面
2、商周铜器铭文 、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生的认 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模具中,连同 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铭文。有铭文的铜器 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 爵、觚、尊、卣、壶等酒器,盘、匜等水器,钟、 □等乐器以及戈、剑等兵器。已发现有铭文的商、 周青铜器数逾万件。著名而较完整的铜器铭文有 《毛公鼎》等,其性质、篇幅与《尚书》已相当 接近。
毛公鼎
铜器铭文举隅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 成父母。 作配乡 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 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唯德,民好明德, 在天下。 益干(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 好祀无 )。心好德 心好德, 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 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 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永御 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 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 诲(侮)。 ——李学勤释文 李学勤释文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讲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915285a0116c175f0e4851.png)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 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 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 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 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 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 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 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
“人”是少数人,“国”是国人 。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中所经常使用 的通过谨严的措辞来表现作者爱憎的具有鲜 明的倾向性的叙事方法。
《春秋》之后,以散文形式写史,相继出现
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著作,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历史散文已经 相当成熟了。
《左传》
教学目标:
3.《左传》叙事详密完整,具有戏剧性,故
事性强;
(二)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艺术。
《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
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
叙事艺术与人物塑造艺术举例:《晋公子重
耳之亡》 重耳出亡的原因:晋献公宠幸骊姬,王室发 生内乱,申生遇害,重耳受牵连,不得不出 亡。
《尚书》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在时间
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原名 《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内容 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 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 盘庚》是可靠地殷代作品,也是我国
语言上,《春秋》多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
语言,比《尚书》更加明白易晓,文字表达 力也有了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 变化。 体系上,《尚书》不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著 作,而《春秋》则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b4b463caaedd3383c4d331.png)
散文的萌芽、源头:甲骨文卜辞 甲骨文卜辞 少数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 少数较为完整可读,记事顺畅明晰,初步具备了 散文的某些因素; 散文的某些因素; 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郭沫若《卜辞通 郭沫若 纂》 有的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 有的卜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叙述 较为详细, 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往来亡? 王占曰: 如壬子王卜,贞:“田 ,往来亡?”王占曰: 壬子王卜, 获鹿十。 “吉!”获鹿十。
《大诰》(周公东征时之诰辞) 《康诰》(封康叔时之诰辞) 《酒诰》(亦诰康叔,可见其时酗酒之风甚烈) 《梓材》(诰康叔以为政之道) 《召诰》(记周、召二公营洛邑事) 《洛诰》(洛邑建成,周公告诫成王之辞) 《多士》(成周既成,迁殷民,告诫之辞) 《无逸》(周公告诫成王之辞) 《君奭》(周公摄政时告召公语) 《多方》(成王灭奄后,归告多方之语) 《立政》(周公致政后告成王语) 《顾命》(含今本《康王之诰》,成王没,康王立, 大丧。) 《费誓》(伯禽伐淮夷时誓词) 《吕刑》(穆王改定刑法) 《文侯之命》(城濮之战以后周襄王命晋文公之辞) 《秦誓》(秦穆公战胜晋以后之誓词)
商周铭文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如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 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殷文存》上二 六•后) 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如以记事为 主的《曶鼎》,记言为主的《毛公鼎》
铜器铭文例
天令(命)禹尃(敷)土,깭(堕) 山꽕(濬)川,廼(差)긅륦(地 设)征,降民监德;廼自乍(作) 配乡(飨)民,成父女(母),生 我王、乍(作)臣。氒뻱(厥沬) 唯德,民好明德,才(任在)天下。 用氒邵(厥绍)好,益美럲(懿) 德,康亡不楙(懋)。考뙿먙(孝 友訏)明,巠(经)齐好祀,无궨 (欺悖)心。好德뭋遘(婚媾), 亦唯긣(协),天뛴(釐)用考, 申(神),씓(复)用뇸彔(祓 禄),永(御)于먆(宁)。뢘 (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 亡诲(无悔)。 ——《遂公盨 》 李学勤释文
先秦叙事散文
![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e64eb47c1cfad6195fa754.png)
系
《 左 传
·
秦
晋
殽
之
广 外 南
战
国 商
》
学
院
中
文
系
• • •
“““ 烛秦春
一 .
之 武
晋 之
秋 无
退好义
背 景
秦 师
”
战 ”
材
广
”
料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中
文
系
• • • •
秦
犒
谏
广 外 南 国 商 学 院
于 殽 ; 襄 公 释 囚 , 穆 公 悔 过 。
第 八 至 十 三 段 : 先 轸 论 战 , 晋
《
”机) 。的将
融史 合实
气) 氛在 ,战 增事
紧) 张写 激战 烈争
左 传 》
在与
添叙 ,过 的
一神 起话 ,传
波写 澜中 ,穿
如程 《的 鞌文
文 学
广
如说
交插 之字 色
外 南
“、
代细 战不 彩
国 商 学 院 中
晋轶 景事 公传
重节 大, 契以
》多 ;,
但
之 一
文
系
•
——
曲
自盖 晋左
折采 用
《 左
才 逐明语
子 必 读
段谢, 细阳读
书 细处文
》
人 物 的 主
彩 之 三
系
•
博
( 二 ) 外 交
( 一 ) 叙 述
具 体 表 现 :
”
而 奥
语 言
(特
刘 知
色
《 左 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PPT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叙事散PPT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40d1992e3f5727a4e96249.png)
“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和母亲的对话 、“宣公 二年”鉏麑自杀前慨叹、“成公十年”记晋景公 之死
2021/3/10
授课:XXX
20
❖ 作品选讲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前630年)
1、相关背景介绍
2、解析
3、艺术特色
(1)结构完整紧凑,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 记叙得有条不紊,而又波澜起伏。
隐公元年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注:“春秋三传”(《左传》属古文经学 、《公羊传》、
《穀梁传》属今文经学
2021/3/10
) 授课:XXX
11
❖ 左传
别称:《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春秋 古文》、《左氏》、《左氏传》、《古文春秋左 氏传》、《春秋内传》
2021/3/10
授课:XXX
12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与《春秋》一脉相承而又独立成书
作者:战国初期的儒者
❖ 1、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持此说)
“鲁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司马
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左传》的作者是“鲁太史左丘明”(班固《汉书·艺文志》)
古本《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 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 里。”
授课:XXX
7
组成:《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流传:单独成书,先秦100篇,汉代今文《尚书》 29篇,古文《尚书》45篇(亡佚),东晋古文 《尚书》58篇(伪作)
特点:文字古奥典雅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进学解》) 】,单独成篇
若顛木之有由(抽生)蘖,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 (商书•盘庚)
4先秦叙事文
![4先秦叙事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c0120348d7c1c709a1450c.png)
四、《左传》的影响
• 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 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 纯熟精美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
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 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第三节《国语》
• 一、成书及体制: • 又名《春秋外传》。 • 体制: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记事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前1000-前440)
• 少数甲骨卜辞已具备这种因素。
商周铜器铭文
• 商代最长的不过50字。 • 周代增多,《毛公鼎铭》498字。 • 《散氏盘铭》357字 • 矢氏、散氏
• 《散氏盘》亦名《矢人盘》。为西周 著名重器,此盘制作年代约为历王时 期。以其长篇铭文著称於世,铭铸於 盘内底上,作方形,共十九行,行十 九字。末行仅八字,全篇总计三百五 十七字。《散氏盘》铭文记载当时散、 矢两国和谈、划定两国国界,具有和 约性质。散国将约书铸於盘上做为散 国宝器。
• 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简 洁精炼,委曲有致,栩栩如生。
• 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 也。
–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弦高犒秦师、 重耳对楚王
– 软中带硬,语含威胁孟明稽首、鬬 勃请战
– 抓住要害,晓之以理烛之武退秦师、 宫之奇谏假道
– 委曲婉转、陈述利害王孙满观师、 韩厥擒逢丑父
– 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 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著,实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
思想、风格不统一,非出自一人 之手。
• 内容:分载周、鲁、齐、晋、郑、 楚、吴、越八国之事,是各国史 料的汇编。通过人物的言论,反 映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 活动。共21卷242则。思想驳杂。
• 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 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 每一国记述事迹各有侧重。
先秦叙事散文ppt
![先秦叙事散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99930552ea551810a68796.png)
(3)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 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 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 《左传》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塑造了形形 色色的历史人物形象。 (4)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齐晋鞌之战》等。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 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 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背弃前盟,撤兵而去。烛之武的说辞颇有点战国时纵横家的意
味,应该说《左传》中这种出色的外交辞令跟《战国策》是有
一家的继承和发展的渊源关系的。
齐晋鞌之战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 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 流血及 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 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 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 苟有险,余 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 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 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 执兵, 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 ,右援 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逐之, 三周华不注。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
![文学史2先秦叙事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6f52abfd0a79563c1e72b8.png)
先秦叙事散文本章纲目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像《毛公鼎》等侧重记言的铭文,其中的训诰,已和《尚书》没有什么区别。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定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
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以一字寓褒贬。
名词解释春秋笔法《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这是最早言及“春秋笔法”的文字。
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志而晦:文字简约,含义隐晦婉而成章:委婉,避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尽而不污:客观详尽的记录,不偏离,歪曲,隐瞒。
惩恶而劝善:不仅记叙,还进行善恶评价。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先秦叙事散文PPT课件
![先秦叙事散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adb809561252d380eb6ea2.png)
三、文章分类:
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
典:主要记载古代典制,如《尧典》;
谟:谋议、谋略,如《皋陶谟》,记载皋陶与 禹关于治理国家的谋议;
训诰:训诫诰令,有上对下的告诫、训导,也 有下对上的劝谏,有君臣间的对话,也有臣僚间 的对谈;
誓:誓词。战前的誓师词;
命: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的册命。如《文 候之命》,是周文王表彰晋文候功绩并赏赐晋文 候的命辞。
此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大约是儒家一派 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其成 书约在战国初年。但即以左氏为名,与之 当有某种关系。说其中部分史料可能出于 左丘明传诵,大概比较可信。
三、 《左传》的编写体例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此外, 还附录了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韩、魏、赵 三家灭智氏的史实(战国初年史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记言历史散文集。《尚书》即上古之书, 又被称为书经,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一、 《尚书》的保存
1、战国:《尚书》有百篇。
2、秦代:经过秦火焚毁,亡佚大半 。
3、汉代:
今文《尚书》:汉初经师济南伏生保存、传授的《尚
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有28篇。
2,作者通过大量史实,说明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统 治者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
三、《春秋》的作者
今所见《春秋》乃鲁之《春秋》,为鲁 国不同历史阶段之史官集体所撰。孔子在 此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加工修订。因此可以 说,《春秋》是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著 作。
四、《春秋》成书的时代
后人多认为《春秋》为孔子晚年之作,多 取“绝笔于获麟”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