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激发创造火花,展示创新魅力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案例分析背景介绍:
传统教学习惯于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就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成了定势,对于文本不会质疑,即使老师在启发引导,他们也往往会猜老师的思路,猜老师的答案,考虑自己的回答是不是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
思维的空间本来是无限广阔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可我们老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强加给他们以标准的答案,这样做限制了多少才子的思维,把学生变成了一批僵化而不会灵活变通的“机器”。
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状况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读书求知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生1、同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2、同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条条大道通罗马。
生3、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横看成岭侧成峰。
……
听到学生们的精彩发言,我不禁为他们的深刻认识、精辟的见解叫好。可是以前的做法又如何?
教学片断一:
在组织学生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当我将“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堪,为岩”中的“为”照本译为“成为”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一语惊满堂。
学生: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对。
我一时脸红脖子粗,尴尬片刻强作镇定地问:有什么不对呢?
学生:这个“为”不能理解成“成为”。
老师:这可是课下的注解,可是绝对的权威呀!
学生:课本上的注解就不能出错?你不是教育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迷信于课本吗?
老师:那你是如何怀疑书中的错误呢?
学生:小潭既然小,潭里卷起来的石头又怎能成为高地和岛屿呢?地理常识也告诉我们小潭中根本容纳不下岛屿吗!老师,你还认为“为”是成为吗?
老师:……
学生纷纷发言随声附和,呈现出混乱局面,老师只好以师道尊严来压制。
反思:
本节课闪烁着学生创造的火花,遗憾的是我用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可贵的独立思维的火花就被我以“异端”轻易地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好奇、质疑是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越是能大胆质疑,怀着好奇心去积极思考、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越多,探究能力才会越来越高,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以后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对他们异乎寻常的见解要鼓励,让他们大胆说,放开说,不要怕错,怕受人嘲
笑。即使提出一些可笑的问题,也不要以“异端”的罪名一棍子打死,或者是对他们训斥、嘲笑、不屑一顾,那就等于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也要大胆质疑,不要受课本、教参的限制,而要从不同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会满足于一个答案,答案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了。
点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要有高深的课堂调控机智。如果老师能及时对学生说:“谢谢你,请坐下,如果有了答案请告诉我。”然后再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学习就应当这样,要多动脑筋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和创新,让我们为他鼓掌和喝彩吧!我们来看看谁最先准确而又贴切地说出这个‘为’字的解释,好吗?”这样做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的认知情绪会非常高涨,思维辨析能力会得到很好地锻炼。
教学片断二
在学习《荔枝蜜》一文时,处理课后练习: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又是多么高尚啊!“渺小”的含义是什么?在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中,学生归纳出了:普通、平凡,生命短暂,微不足道,其貌不扬等。我顺势引导,你由小蜜蜂想到什么样的人呢?
生1:工人、农民……
生2:母亲、老师……
生3:蜘蛛……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由于我有过失败的教训,对他离经叛道的回答没有斥责,而是引导他说出了蜜蜂与蜘蛛的相似点:都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并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回答很有创意。
这位学生得到了我的赞扬,尝到了求异思维的乐趣,以后思考问题时他能反弹琵琶出新意,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创新思维。
反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激励,在于兴趣,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组织教学程序,对于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较高的调控应变机智,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课堂将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本节课我接受了以往的教训,课堂上避免了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张扬着个人意识,实现着自我的充分发展。
看来,教学不要局限于教学的预设而不加以变通,在出现意外时不要不顾学生的思维而照本宣科地进行。须知教师的组织是为学生服务的,不顾及学生的需要就成了个人表演秀,我们需要真实的教学,真实的教学因为对学生的有用才有味道。真实是教学的生命,真实的才是精彩的。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哪怕幼稚、愚蠢的想法我们也要为之喝彩。
点评:
这次教师并没有强行通过“标准答案”而草草收场,而是鼓励他,保护了
富有个性、创造性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保护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保护和鼓励那些“出格”的想法和语言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火花,展示他们的创新魅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过程。广大教师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并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愿我们全体教师携起手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让他们能支撑起祖国未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