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南学院基地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文化建设,决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以暴风骤雨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深刻“文化自省”,才能真正“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省:认识传统文化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自省。文化既是一种生存战略,也是一种意义之网。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已进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难免使人陷入困惑的境地。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真正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

文化既是土壤,也是果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要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过去,往往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来强调。在五四以前,有人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中国原有的一套政治伦理秩序并没有发生大的动摇。到了五四运动,一些先驱者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五四”之后,发生过“科学和玄学”及“民主与独裁”的两次重要争辩。“戊戌”变法、“五四”运

动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作了“现代化”的敌人。

于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期处于不自觉状态:其一,缺乏对文化传统的正确认识。一派是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复古中国固有文化,坚持文化本土化,漠视其本身存在的不足,排斥外来文化,盲目自大;一派是文化激进主义,积极主张全盘西化,因为对本土文化过分自卑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其二,缺乏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已经实现由“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变,人与人的依附性也转变为人的独立性。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人克服自身的自然局限性,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这与文化发展的最终旨归相一致。但是,市场经济与文化发展遵循不同的规律,将市场经济规律滥用于文化领域,不仅无法解决文化问题,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反而会对文化发展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加强文化自省必须认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就是和而不同,这也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与西方的“天人对立观”不同,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论述的“中和位育”,在人与自然、历史和社会中找到适合人的位置。

二、文化自觉:挺直文化脊梁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国家发展道路与模式选择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自身文明体系先是被外来文化强力否定,接着在与外来文明的比较中又进行自我否定。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精英加深了这种文化的自我否定。之后,中华文化几遭破坏,国人普遍丧失了“文化自我”,一种殖民地的“文化心理”逐步变成了一种“国民性”。中华文化等同于落后文化,西方文化就是先进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定势。对此,中国人必须挺直自己的文化脊梁,中华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自觉,是指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于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一直在苦苦反思与追索,寻求中国发展的新道路。

党的十四大,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者之间,还有种种争议,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化,仍然需要一个观念磨合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到十年的文化选择,中国终于进入了文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首次表明对文化价值与力量的

立场,首次表明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与流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正在摆脱“弱势文化”的历史阴影,开始向着强势文化的方向迈开了步伐。国学热在知识界的兴起,为凝聚中华文化再繁荣的智慧与力量,开辟新径、创造条件。这也可以说这是民间社会的一种“文化自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的兴衰与民族的兴亡同步。习近平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文明自觉的民族,它不但以自己创造的优秀文明为自豪,而且主动自觉地把这一文明代代传承。正是这种高度的文明自觉与主动,才使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屹立于世界东方。

三、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是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要形成思想和文化上的共识,不能靠不争论来解决,而要靠文化思想的对话、碰撞乃至激辩来解决。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作为一种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增强文化自信,显得尤为迫切。

习近平指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当坚定这样的文化自信,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意味固步自封,而是要革故鼎新与兼容并蓄结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创新发展文化。要在做精做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择善而从,既自觉抵制“西化”、不盲从,又充分汲取各国各民族文明有益成分。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没有文化的内在支持和驱动,经济发展没有活力,经济体制难以建立,经济形态不能生成。文化与经济错位,文化滞后于经济,可能积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酿成深刻的社会危机。没有文化的支持和导引,任何社会发展都会失去动力,迷失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