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操作练习
学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学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cc93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7.png)
2024新版初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选择题1.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A.较小光圈,平面镜B.较小光圈,凹面镜C.较大光圈,平面镜D.较大光圈,凹面镜2.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下列操作与结果匹配的是()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转动转换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暗D.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3.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0x字样、物镜标有10x和40x字样的镜头,乙是某学生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视野中标注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放大400倍的观察,下列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A.①④、左下方B.①③、右上方C.②③、右上方D.②③、左下方4.小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B.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C.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D.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5.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视野中的蚕豆叶表皮细胞。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0倍B.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C.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D.欲将气孔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6.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A.物像模糊——调节光圈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A.③一①一④一②B.④一③一②一①C.③一①一②一④D.③一④一②一①8.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b96b76af1ffc4ffe47ac9a.png)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或“b”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
法
步
骤
取镜
安放
1、取镜: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住。
2、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厘米左右处)。安装好和。
对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转动,让低倍物镜对准。
2、用一个较大的对准。一只眼注视内。转动,是反射光线经过、、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正面朝上放在上,用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的中心。
2、转动,使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3、一只眼向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图像更加清晰为止。
请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填写在方框内
.练习
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当向左移动标本时,物像
向移动,当向前移动标本时,物像向移动.
整理
实验台
①取下载玻片,放归远处;如果是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就需要清洗干净。
②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向两旁。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位置
④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⑤将实验台擦拭干净,废弃物丢进废物桶。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题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eb421b14791711cd791703.png)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题1、根据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显微镜结构中,与物像放大直接有关的结构是(2)在使用显微镜的对光操作中,升降镜筒应转动(3)如果某台显微镜只有两个目镜(分别标有“5X”、“10X”)和两个物镜(分别标有“10X”、“40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是(4)操作显微镜时,用低倍镜已观察到物像,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观察后,物像不清晰,这时应调节A.粗准焦螺旋 B.光圈 C.细准焦螺旋 D.反光镜.2、如下图是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
1、2表示物镜,3、4表示目镜,5、6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使用下列哪一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A.1、3、6 B.2、3、5 C.1、4、6 D.2、4、5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
4、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换物镜为40X,刚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多少?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6、、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7、、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797a237f1922791788e859.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 B.d C.q D.p【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倒像指的是实物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选D。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
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B.使物像对准光源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D.防止污染镜头【答案】C【解析】在观察这一步中,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因为粗准焦螺旋下降时,下降幅度比较大,如果注视目镜的话,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压坏玻片,所以应侧面注视物镜,待物镜与玻片靠近后,再缓缓上升镜筒,并观察。
3.寻找标本时,必须用低倍物镜且转动粗准焦螺旋 ( )【答案】√【解析】在显微镜视野中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越容易发现清晰的物像,因此必须先用低倍物镜,在寻找物像时镜筒的移动范围较大,因此必须转动粗准焦螺旋。
4.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镜,当光线较强时使用;另一面是镜,当光线较弱时使用。
【答案】平面凹面【解析】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
5.右图示意显微镜的结构,请填出各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
(3)安装物镜的部件是[ ] 。
(4)放置标本的部件是[ ] ,中央有[ ] ,两旁各有一个[ ] 。
【答案】(1)13镜臂 7 光圈 (2)12 细准焦螺旋 (3)3转换器 (4)5载物台 6通光孔 8压片夹【解析】(1)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的部位是[13]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遮光器和[9]反光镜,(2)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12]细准焦螺旋,(3)物镜是通过螺丝固定在转换器上的,因此安装物镜的部件是[3]转换器,(4)观察时放置标本的部件是[5]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6]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8]压片夹压住。
(完整版)练习使用显微镜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练习使用显微镜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ac1046195f312b3069a544.png)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解析: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数目就越少;反之相反。
答案:A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大光圈使光线透过的较多,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因此光线过暗时应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答案:C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污点从视野中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上D.反光镜上解析: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
转动目镜,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动,则污点就在玻片标本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就一定在物镜上。
答案:B4.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物像是( )A.“上”和“6”B.“下”和“9”C.“上”和“9”D.“上”和“6”解析: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所以看到的物像分别是“上”和“9”。
答案:C5.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8个解析:由低倍镜头(10倍)换成高倍镜头(40倍),看到的细胞就放大为原来的4倍,数目相应减少为原来的1/4,即在低倍镜下能看到8个细胞,在高倍镜下只能看到2个细胞。
故选B项。
答案:B6.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右图)。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7d918d0975f46526d3e14f.png)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解析】对光时,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②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①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一个小组用目镜为“16×”,物镜为“10”,在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10个细胞,如果想看到更多的细胞,他们应该如何更换目镜和物镜()A.目镜换为“10×”,物镜换为“40”B.目镜不换,物镜换为“40”C.目镜换为“10×”物镜不换D.都不需更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即可【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
四个选项,A、10×40═400(倍),B、16×40═640(倍),C、10×10═100(倍),D、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上提镜筒,不会改变细胞数目多少,只能改变物像的清晰度;C选项中显微镜放大100倍,放大倍数比该小组使用显微镜放大倍数160倍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多。
故选:C。
3.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A.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B.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C.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D.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解析】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显微镜练习题(打印版)
![显微镜练习题(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4260c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3.png)
显微镜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这种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错误2. 显微镜的光源通常位于显微镜的哪个部位?()A. 镜筒B. 物镜C. 载物台D. 反光镜3. 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旋钮时,镜筒会()A. 快速上升B. 快速下降C. 缓慢上升D. 缓慢下降二、填空题1. 显微镜的物镜通常安装在________上,而目镜则安装在________上。
2. 显微镜的调焦系统包括粗准焦旋钮和________旋钮。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先调节________,使图像清晰。
1. 描述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解释为什么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先调节粗准焦旋钮。
四、实验操作题1. 请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描述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样本。
2.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图像模糊,应该如何调整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五、判断题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就越清晰。
()A. 正确B. 错误2. 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先调节细准焦旋钮,再调节粗准焦旋钮。
()A. 正确B. 错误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1. 转换器,镜筒2. 细准焦3. 粗准焦旋钮三、简答题1.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转换器、载物台、调焦旋钮、光源等。
物镜和目镜负责放大样品的图像,转换器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载物台放置样品,调焦旋钮用于调节图像的清晰度,光源提供照明。
2. 粗准焦旋钮的调节范围较大,可以快速将物镜和样品的距离调整到接近最佳焦距,为细准焦旋钮的微调提供基础。
四、实验操作题1.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的步骤如下:- 将样品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固定。
- 调整光源,使光线通过样品。
- 转动转换器,选择合适的物镜。
- 调节粗准焦旋钮,使物镜逐渐靠近样品,直到看到模糊的图像。
- 调节细准焦旋钮,直到图像清晰。
2. 如果图像模糊,应先调节粗准焦旋钮,使物镜远离样品,然后缓慢调节细准焦旋钮,直到图像变得清晰。
苏版初一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
![苏版初一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668f367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c.png)
苏版初一生物上册2一、选择题光学显微镜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其作用是()A. 调剂焦距B. 调剂光线多少C. 调剂光线角度D. 调剂图象清晰度【答案】B【解析】解: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能够使视野变亮.因此假如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选:B.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需要强光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需要弱光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显微镜的使用和各部分是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实验中多动手、多动脑,就可顺利解答.在载玻片上写下数字“6”,用显微镜观看是,会看到放大的图形形状是()A. 9B. 6C. 0D. 66【答案】A【解析】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6”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9”.故选:A.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把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看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象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通过分析明白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看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中,选项D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因此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选:D.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看.在观看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显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 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剂②来观看物像B. 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C.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D. 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答案】C【解析】解:A、低倍镜换高倍镜后,只需转动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物像就更加清晰了,A错误;B、乙图中,②表示的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少,B错误;C、丙图物像在右下方,在观看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把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
生物总复习第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精练
![生物总复习第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949067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e.png)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选择题1.(2017襄阳中考)敏敏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野中观察到了清晰的红细胞,但没有发现白细胞,她再采用下列哪一项操作最有可能找到白细胞(C) A.换用高倍物镜B.换用凹面反光镜C.移动永久涂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2.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几个视野,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④,应怎样操作?(A)A.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遮光器换成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换成凹面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3.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规范的操作顺序是(C)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图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观察时发现物像模糊,应用擦镜纸将反光镜擦拭干净B.观察时选用16×目镜、10×物镜,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6倍C.观察时视野过亮,则应换用平面镜或选用小光圈D.视野中发现红细胞从左往右流动,则实际上红细胞从左往右流动5.(2017十堰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倍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C)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7.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B)选项操作目的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B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D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8。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题及答案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865d2380eb6294dc886c81.png)
1.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增多 B.目镜和物镜都能放大物像 C.对光时光线太暗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D.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 ①选用大光圈 ②选用小光圈 ③选用平面反光镜 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②和⑥
32、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 a 从图中的甲转 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 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30、下图是明同学在 10 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 d 影像,应该怎么办? ()
A.用 40 倍物镜 B.将标本往上移 C.用 4 倍物镜
D.将标本向下移
31、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50 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①和⑥
B③和①
C.①和④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③→①→⑤→⑦→⑥
C.②→④→③→⑤→①→⑦→⑥ D.②→④→③→①→⑤→⑥→⑦
21、如下图所示,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时异物均不动。据此可判断
异物存在于 (
)
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
2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 4 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面各图。试 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1
A.甲、乙、丙 B.乙、丁 C.甲、乙 D.乙、丙
12.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下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 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
中考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练习
![中考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f8c918767f5acfa0c7cd40.png)
显微镜的使用练习1、如果在载玻片上依次写上b、d、p、q 四个字母,那么在显微镜的视野中从左往右依次可以看到的是( )A.b、d、p、q B.b、d、q、pC.p、q、b、d D.q、p、d、b2、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换用高倍镜后,若图象不清晰应调节()A.转换器 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4、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5、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反光镜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的相比()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暗,细胞数目少8、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9、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之和,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长度越长B.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C.在显微镜下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则玻片上的实物是“dq”D.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将变暗,这是最好选用大光圈及平面镜10、图中,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1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取镜和安放②观察③对光④收镜.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12、根据“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部分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2.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A.清水、清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碘液、碘液13、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14、用于显微镜观察研究的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15、如图是一台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用的组合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6、李鑫用放大100倍的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看到的图象如下,转换镜头后只看到两个细胞,你认为新的镜头组合是()A.5×,10× B.10×,40× C.10×,10× D.16×,40×17、观察的视野中即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动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18、用四台已知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视野中看到的数目最多和视野最暗的显微镜分别是()①目镜10×,物镜40×②目镜10×,物镜10×③目镜16×,物镜10×④目镜16×,物镜40×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20、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B.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C.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21、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22、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23、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24、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5、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26、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l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l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的显微镜.(2)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上图1的(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4)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了一个细胞(如图2),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方向移动.(填“←↑→↓”)(5)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6)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结构有.(8)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27、如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2)观察时应先选用物镜.(填“高倍”或“低倍”)(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和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象不够清晰,调节使物象更清晰.(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倍.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向视野中心移动,应将载玻片向移动.(5)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上.(6)在光线较暗时,应选用面镜对着光源.(7)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是.参考答案1、A2、C3、D4、C5、B6、A7、D8、C9、C10、D11、A12、B.C13、C14、C15、D16、B17、A18、D19、B20、B21、A22、B23、C24、C25、D 从甲图到乙图,物像位置向右移动了,需要向左移动装片;物像放大了,需要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需要换用大光圈;调换镜头后物像可能变得有些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一些。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ed277b02d276a201292edd.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1.如果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上方D.右下方【答案】C【解析】显微镜成的的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对调。
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故应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A.B. B.p C.q D.D.【答案】D【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A.粗准焦螺旋B.压片夹C.反光镜D.细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A.和D.,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大,一般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一般是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B.压片夹在载物台上,固定玻片.C.反光镜和遮光器都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两面.凹面镜可以聚光.【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4.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的显微镜,要看到最大的物象应选择(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找到一个细胞(如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方向移动。
(填“←↑→↓”)(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结构是。
(4)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壁的作用是(5)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结构是,原因是。
【答案】(1)乙甲(2)←(3)细准焦螺旋(4)细胞膜保护和支持细胞(5)细胞膜细胞膜薄而透明并且紧贴在细胞壁【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细胞壁能够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薄而透明并紧贴在细胞壁上,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乙的显微镜,要看到最大的物像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所以是甲。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a48c90561252d381eb6e42.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认为污点不可能存在于下列哪个结构中A.物镜B.装片C.反光镜D.目镜【答案】C【解析】显微镜视野中如果出现污点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多少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2.显微镜的使用中有四个步骤,分别是:、、、 .【答案】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解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4、最后整理实验台,收放仪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
3.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是,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能在视野中看到更小的细胞?()。
A.10X和10X B.10X和40X C.观点是15X和10XD.15X和40X【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50倍,D选项放大600倍,只有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4.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空白、边缘较黑较宽的圆圈,轻压玻片圆圈会变形移动,该圆圈是()A.细胞B.污物C.气泡D.墨水【答案】C【解析】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气泡是周围黑、中央亮,会变形;而细胞则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而且不变形。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2e5806700abb68a882fb22.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1.在观察时发现目镜上有污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擦B.用纸巾擦C.用抹布擦D.用擦镜纸擦【答案】D【解析】显微镜是精密仪器,目镜和物镜具有放大作用,目镜和物镜上有污点时要用擦镜纸探试,以免对目镜或物镜造成损伤,影响观察。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可以依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来回答。
2.下图中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和⑥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如想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其正确组合应是A.②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通过分析知道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和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中,选项⑥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C【解析】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小光圈:光线弱。
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故选C.【考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4.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见物像在左上方,为使物像放正中央,应将装片()A.往右下方移B.往右上方移C.往左下方移D.往左上方移【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选D。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b3a38b7fd5360cbb1adb09.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依次是()A.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观察B.取镜,对光,观察C.取镜,对光,安放,观察,调焦D.对光,安放,观察【答案】A【解析】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有: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和观察。
即先将显微镜从显微镜箱中取出,然后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再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距载物台1——2厘米,眼睛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作用步骤,依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析作答。
2.右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写出图中下列数字对应的显微镜构件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在你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该遵守一定的程序。
下面是某个同学对光时的程序: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你用显微镜进行对光的时候也用这样的程序吗?如果不是,请你为他们重新排列一下顺序。
【答案】(1)①镜座;②镜柱;③镜壁;④镜筒;⑤目镜;⑥转换器;⑦物镜;⑧粗准焦螺旋(2)不是②-①-③-④【解析】(1)如图所示:①镜座;②镜柱;③镜壁;④镜筒;⑤目镜;⑥转换器;⑦物镜;⑧粗准焦螺旋。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故答案为:②-①-③-④【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2 练习使用显微镜(解析版)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2 练习使用显微镜(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147f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9.png)
实验探究02 练习使用用显微镜【目的要求】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三转动)(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2)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一放一降二转动)(1)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2)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3)观察物像: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3.观察。
(一放一降二转动)4.观察完毕后,正确收放显微镜,然后整理实验台。
(1)对光和亮度的调节视野亮度光圈反光镜亮大.凹面镜...暗小.平面镜...(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
(3)光线经过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4)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②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大.;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成倒立、放大的像........。
(例:p→d)(6)显微镜视野中较偏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
初三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2d868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79.png)
初三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1.小强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
(7分)(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先对光,转动[ ]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眼注视目镜,同时用双手转动[ ]反光镜,得到白亮的视野。
(2)观察时,小强发现盖玻片破碎了,可能是镜筒下降时未从侧面注视。
(3)重新调整后,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换物镜时污点均不动,可见污点应是在上面。
(4)小强采用4×的目镜和10×的物镜进行观察,这时细胞被放大倍。
【答案】(1)①,低,左,③,(2)物镜,(3)目镜,(4)40【解析】(1)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
(2)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物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时,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一定在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小强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选择了4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10×4=40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
2.下图中,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答案】C【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是没有螺纹口,物镜有螺纹口,所以甲和乙是目镜,丙和丁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要使看到细胞数目最大,就选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为乙、丙,故选C。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练习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b139908eff9aef8941e0637.png)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6cb4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初一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观察时发现目镜上有污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擦B.用纸巾擦C.用抹布擦D.用擦镜纸擦【答案】D【解析】显微镜是精密仪器,目镜和物镜具有放大作用,目镜和物镜上有污点时要用擦镜纸探试,以免对目镜或物镜造成损伤,影响观察。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可以依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来回答。
2.如果所要观察的物像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上方D.右下方【答案】C【解析】显微镜成的的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对调。
所以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故应选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用显微镜观察时,双手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要从侧面注视()A.目镜B.物镜C.镜筒D.反光镜【答案】B【解析】粗准焦螺旋的调整范围比较大,在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镜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将比片压碎或污染物镜镜头。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答案】薄而透明【解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观察的材料特点。
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统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个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故选C.【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A.5×、10×
B.10×、40×
C.15×、10×
D.20×、40×
2.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下图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3.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
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
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
路线应为()
4.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
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
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5.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
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6.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消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大小改变
7.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 B.对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 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
8.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9.当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可看到这行细胞的个数为 ( ) A.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10.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拿出镜箱
B.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对准通光孔
C.拿出显微镜后,把显微镜放在自己稍偏左
D.调焦时,眼睛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像清晰
11.在视野的右上方发现一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以利于观察其情况,应将装片向 ( )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12.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清楚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液泡,为看清细胞质和液泡的分界面,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 A.反光镜未调好 B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 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 显微镜物镜损坏14.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消失,异物可能在 ( ) A.目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镜筒中
15.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 A.让盖玻片的一个角先接触水滴,然后放平
B.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然后轻轻平放
C.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盖玻片的两个面,然后轻轻放平
D.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盖玻片的另一端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16.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17.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所示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
18.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动,可断定黑点最可能在 (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1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
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0.在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过弱,可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 A.平面镜、小光圈B.凹面镜、大光圈C平面镜、大光圈D.凹面镜、小光圈
21. 进行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野,应该使下列哪些部件成一条直线 ( )
A.物镜、目镜、转换器、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物镜、镜筒、目镜、载物台 D.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22. 若显微镜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上
23.图Ⅱ一4所示的使镜筒下降的四个操作中,正确的是 ( )
24.用低倍物镜观察印有“F”字样的薄纸片,视野中的字
样是 ( )
25.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
是: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④把撕下的洋葱鳞
片叶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展平⑤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碘液( )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⑤②③D.③①②④⑤
26. 制作装片时,须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主要目的是()
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强透明度 D.防止实际材料被损坏
27.某同学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调整放大倍数外,其余条件均未变动,结果如下图,
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哪一个?()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
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二、简答题
29.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
操作方法是。
(2)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
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
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
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
应。
(3)某同学在用对好光的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是暗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
(4)若图Ⅱ-6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的一个视野,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能将细胞移向视野中央。
30、对光时,先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然后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最后转动,使光线射入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视野。
31、比较填表:
32.根据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相关步骤填空: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展:用镊子把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并把它展平,目的是。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先接触,然后,盖在所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盖的目的是。
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滴碘液的目的是:。
)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
33.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序号和箭头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
(2)进行该实验时,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3)图A所示范的操作方法的意义是。
(4)B中所滴的液体是,目的是。
34.图Ⅱ一9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图中
[ ] 内的中。
(2)许多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细胞内含有[ ] 。
(4)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最深的结
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