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漫谈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 1 )研究 教 材 ,设 置问 题 。语 文教 师要 想 在课 堂 上 提 出高 质量 的 问题 ,课下 就 要认 真研 读 教材 ,精心 设计
发 学生 的 积极 思考 ,促 进学 生 思维 的 发展 ,但 有 些教 师
设 计 的 问 题 过 于 浅 显 ,根 本 达 不 到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的 目 的 .例 如 有 些 教 师 在 提 问 时 会 用 “ 对 不 对 ”、 “ 是 什 么” 、 “ 什 么啊 ” 、 “ 是 不 是 ”之 类 的语 言 ,尽管 学 生 回 答 得 很整 齐 、很完 美 ,但 其提 问 效果 是 否理 想 ,是 不言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8 2 I 课 题 全 时 空
[ 1 ] 学 语 文 课 室 提 问 艺 术 之 望 ,闻 ,向 t 刀
◇西 华 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金 大 宝 余 庆 华
摘 要 :提 问是 语 文课 堂教 学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教 师科 学合 理 的 提 问不仅 能促 进 学生 的 积极 思 维 .开
提 问是 课 堂教 学 中的重 要 环节 .然而 有 一些 教 师在 提 问 的过 程 中存在 着极 大 的盲 目性 和 随 意性 ,严 重 地影 响 了教学 的质 量 。具体 来说 ,其提 问 误 区至 少有 以下 几
个方面:
1 . 重 难 点 不 分 ,且 过 繁 过 碎 。 有 的 教 师 提 问 过 繁 过
提 问是课 堂 教学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它贯 穿 于语 文 教 学 的各 个 环 节 。笔 者 借 鉴 中 医 “ 望 、闻 、问 、切 ” 之 术 .谈谈 语 文教 师课 堂提 问应 注意 的 问题 .以求教 于 大

管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管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的技 巧 , 提高课堂 提“ 问” 的水平 , 精心 设计各种类 型的课堂 提 次 出现 “ 蜀道 之 难 , 难 于上 青天 ” 一句 , 而此 句 正好 是全 诗 的
问, 形 成 自己特色 , 以达到更佳 的教学效 果 。为 了更好地 运用 “ 文眼” , 整 篇诗歌 都是在突显 “ 蜀道之难 ” , 老师就应 该抓住 这
课堂 提 问这 种教 学方法 , 笔 者根据 自己的教学 经验 , 同时经常 个“ 文眼” 提 问。 学生 只要能够 正确理解 “ 文 眼” , 对全 文的理解
拜 读其他老 师的提 问教 学心得 ,总结 出一 些语文 课堂提 问 的 也就容 易多了 。
方 法和技巧 , 与广大语文教 师分享 。
理 解透 了 : “ 不宁 静” 方求“ 排遣” , 方 有荷 塘 , 方有 此 篇文 章 。 以达到 提高教学 的 目的 。 一般而言 , 突 出知识与能 力训练 的重
难 点是教 师设 问 的核 心任 务 , 因为教 材的重 点 、 难 点是 学 可见, 在适 当的时机提 问 , 能 够把原本枯燥 的课堂 变得 生动有 点 、 趣, 达到教学 目的 。 生学 习 、 理解 、 掌握新知 识的关键 , 抓 住了重 点 、 难 点就犹 如拿
【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课堂 提问艺术
爱 因斯 坦 曾说 “ 提 出一个 问题往 往比解 决一个 问题更 重 有 重要 作用 的 内容 , 学生 不易理 解 的字词 句和 段落 , 有计划、
要” 。著名教育界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 “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 有 步骤 、 有 目的地提 出一个或 几个使学 生有收 获有 兴趣而 且
二、 何处提 问—— 选在点 子上 。 问在关键 处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场所。

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通过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开动脑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作文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写作话题、构思文章结构和深化作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上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语法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语法成分和词语用法,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文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和主题内涵,加深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回顾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思想交流。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习互助。

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相互交流,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导课”艺术漫谈

语文教学中“导课”艺术漫谈

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漫谈摘要导课是艺术,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开课导得好能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一节课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也枯燥至极。

由此看来,导课很重要。

它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去完成。

尤其是对于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身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课艺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其实课堂教学和创作一样,导课是第一个环节。

开课导得好能引人入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一节课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也枯燥至极,课堂教学的其它环节进行就不会顺利。

很多老师有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的习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这是最令人厌恶的导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导课丝毫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课就不会专心,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对教师而言,这样既不费脑子,又不费时间的省事办法只会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由此看来,导课很重要。

它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创造性的去完成。

尤其是对于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身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导课常用以下方式:1、提问导课。

开篇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时,先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只会读书不会动手,这是不是一个事实?如果是,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紧接着说“让我们来看看丁肇中教授的文章给我们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自然引入到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2、通过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导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我在开课时先介绍了当时的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盛起,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提问艺术应科学合理地考虑教学场景、目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一般有问答式和探究式两种,灵活地使用变化形式,使提问让学生不断有新的体验和思索,开拓思路,拓展思维,让学生能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进而形成深入的感悟。

一、问答式:1、形象提问法:利用寓言、对偶等形象比喻,吸引学生想象,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宋长歌行》中:“翻山越岭梦回何处”,我们可以提问:如果你翻过山、越过岭,梦会回到哪里?2、引导性提问法:利用学生对诗歌背景知识所掌握的常识,向学生提出一定幅度知识点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避免出现一概性描述,以及把学生拉进课堂内容之中,把学生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

如《清明》中“接受冰雪千万重”,我们可以提出:冰雪可能代表什么意义?3、反驳式提问法:通过对学生的抗辩式提问来引起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例如《绝句》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我们可以提问:黄河并不高,为什么表达远在白云间?二、探究式:1、生成式提问法:一般在教学中给出完整的局面,向学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根据提问开展思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认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的发散性和深入性更强。

如:《清明》中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们可以提问:这首诗所描写的清明何时在宋代?2、联想式提问法:指导学生以具有思索性、灵活性的联想答案回答提出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联想和分析诗词背景,进而发现其表达的诗歌主旨,并能推断出新的结论。

如《清明》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联想到什么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品味。

语文课堂提问要技术更要艺术

语文课堂提问要技术更要艺术

语文课堂提问要技术更要艺术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有效方式。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掌握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设计要讲究技术性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迪,因此要优化设计提问,使提问达到高效。

1.逐层深入,讲究梯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一定乐于接受。

例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④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⑤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在认识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进而达到理解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分解开来,便于学生逐步认识,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体验感悟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例如《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只有了解了背影出现时的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背影前的家境描写,然后笔者再提问:你的父亲的衣着和你的衣着有何不同?由于学生已经进入情境,所以讨论的时候学生都很投入,教学效果很好。

3.提问简单,效果显著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千呼万唤始出来——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园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敢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读后感:启思,善思,寻思,导思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读后感:启思,善思,寻思,导思

启思,善思,寻思,导思-----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读书者,贵在善思,由思及问,由问悟理,方能真正融入学习之道,达到“书人合一”之忘我境界。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言及:“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可谓之长进。

”教育者,承“传道授业解惑”之任,首要者,当启学生内心之惑,善以导之,方可教会学生领略学习之奥妙精髓。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惑。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互沟通的纽带,是双向信息的流通,是晓理通义之必需,是学授过程之核心。

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有益于渲染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突显其教学才干,优化课堂结构,开启学生灵动思维!学问有道,贵以引导。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于教师而言,把握好教学第一关“导入关”即是课堂成败与否的关键。

有幸聆听过林莉老师的一堂小学英语绘本课,导入环节,林莉老师通过和蔼可亲的问候语与丰富的肢体语言启发学生们“头脑风暴”:Do you like me? What am I like? Do you like my hair? Why? What’s it like?...透过各种形式的小问题,自然导入课堂,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师生距离,成功达到了“玉琴未启先有情”的意境。

学生们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听众,而是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化身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参与者。

巧思善问,启迪心智。

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言明: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议,开而弗达。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内心之惑,引领学生走向智慧殿堂。

好的教学提问譬如一片碎石,只消轻轻投入思维的湖泊,便可激起波纹涟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林莉老师的绘本课堂上,林老师首先呈现给孩子们两幅迥然不同的图片:毛毛虫和蹁跹舞动的蝴蝶,然后启发孩子们进行提问。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然而,如何巧妙地运用提问技巧,使得教学更加高效,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答案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达了他的情感?3. 这篇文章给你的思考带来了哪些启示?通过这类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高他们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二、评价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的问题。

通过这类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完一个文学知识点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你对这个文学知识的理解有哪些?2. 你觉得这个文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价值?3. 这个文学知识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指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思考和解决问题。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写作技巧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如何提高叙事的连贯性?2. 如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3. 如何有效地运用比喻与比拟?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问题的合理安排与引导在提问时,问题的合理安排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

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

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

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二、提问次数要适度。

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

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担三、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

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例如讲解“拿来主义”时,就应多设几级提问的阶梯:“拿来”是指什么而言?“拿来”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拿来”?“拿来主义”的重大意义何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才能启发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一个逐层深入的了解。

四、要选准提问的角度。

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问,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

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

如,《项链》一文中“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就显得太大,学生难以理解。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本阶级和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五、要注意提问的深度。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生的观点 。教师 的这些行 为使 学生感到万 分沮丧 , 学生 难 以形成 自已 回答 问题 的逻辑 系统 , 而使 学生 消极地 从
对待学习 。
以上 这些 做法 ,严重 挫伤 了学 生 的求知 欲和 好奇 心, 限制 了创 造性 思维 的发 展 , 使课 堂提 问这 一教 学方
法 的优势得不 到体现 , 导致 的后果令人 担忧 。鉴 于 以上
叫什 么?我们从《 呐喊 》 朝花夕拾 》 与《 中学 了哪
些 文章? 两本选集在文体上有什 么不 同?” 这 这
样 , 学生七嘴八舌 的回答 中 , 堂教学就会很 在 课 自然地 进入相应 的教学情境 。
2 . 关键词发 问。为 了避 免 问题 的空泛 抓住 和学生思考 问题 的笼 统 ,把 学生的思维逻辑引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提 问 艺 术 的 探
操。 引 导 之 去 贵 在 善 3. 间 问。语 文教学 中的 比较 寻 找 比较 因素提 着鼻子 走 , 他们 哪有时 间思考下一个 问题呢?
最终 , 只能不假思索地忙着 回答 和应付 。
2 单的 问和简 单 的答 。 . 简 没有 思考 价值 。
绩突出) 问题。久而久之 , 回答 其他学生对 学业 越来越没 兴趣 , 在课 堂上开小差 , 从而导致集体 斗志的丧失 。 4答案 的唯一 性。 . 语文学科是一 门相 当灵 活的学科 ,
平 中见奇 。如教 学《 愚公移 山》 一文 , 学生在小学 时就 已 经接 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则 寓言 , 如果 我们按传统 教学模式按 部就班
文 ,教 师就可 以提 出这样 的问题 :鲁迅 的原名 “
主、 合作 、 探讨 学习的双边活动 。 这其中 , 教师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望、闻、问、切作者:金大宝余庆华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6期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提出高效的问题,优化课堂提问艺术呢?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给我们很大启示。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望闻问切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082-03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笔者借鉴中医“望、闻、问、切”之术,谈谈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以求教于大家。

一、当前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具体来说,其提问误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难点不分,且过繁过碎。

有的教师提问过繁过碎,重难点严重不分,且没有主次。

例如,某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提出过这样几个问题:①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把石拱桥比喻成彩虹?②中国的古桥那么多,为什么文中专门选赵州桥和卢沟桥呢?③赵州桥与卢沟桥有什么联系与区别?④中国石拱桥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些问题明显过多,而且零散,没有逻辑性,学生抓不住重点,也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提问效果。

2.太过浅显,没有思考价值。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根本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有些教师在提问时会用“对不对”、“是什么”、“什么啊”、“是不是”之类的语言,尽管学生回答得很整齐、很完美,但其提问效果是否理想,是不言而喻的。

3.过深过难,期望过高。

有些教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设问,提出的问题时常过难过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漫谈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漫谈
遇——亡夫、 丧子 、 被卖 、 遭遣 、 鲁家 的白眼、 乡邻 的戏弄 ……凡 此种种涵盖 了—个旧中国妇女所能遇到 的所有不幸 。次问 :是 “ 谁害死了祥林嫂? 通过讨论 , ” 学生也能懂得 , 杀害祥林嫂 的绝非 某个人 ,而是整个封 建制度和由这个 陈腐温床繁衍出来的一切 畸形思想 。这样 , 教师少讲少问 , 学生多学多思 , 课堂生动活泼 。
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必须联系课文的具体 语言环境 。例如 , 在分析《 母亲 》 一文时 , 教师问 :对母 亲被敌人 “ 发现后 的动摇我们应该怎样理缌 ?” 学生多数都说不到点上 , 这
时就 引导学生从课文 中划 出这样几个与 问题相关的句子 :我们 “

时有什 么现实意义?” 学生一时问题 “ 卡壳 ” 以回答 , 老师 难 这位 就 随机增设 了几个台阶。问道 :路瓦裁夫人是 怎样一个形象?” “ 学生答道 :是—个追求享受、 “ 爱慕虚荣 , 梦想过豪华生 活的小资 产 阶级妇女形象。 教 师再设一问 :法 国当时 的社会现象是怎样 ” “
的?” 学生答道 : 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 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 , “ 资产阶级的豪 化奢侈 , 排场 , 慕虚荣之风太盛 。” 讲 爱 问到这里 , 开始的第—个大 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 了 , 什么 呢? 为 因为增设了 两个较容易的问题 , 这就像在很陡 的斜 面上筑上了一些台阶 , 学 生就会沿着 它达到未知的高度 。
个难 的大 问题 , 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 的小 问题 , 步
步诱 导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 习中解决难题 。提问要结合学生年
龄 、 习实际 , 学 使他们 回答问题 时可望又 可及 。既不因为问题过
难 而使 学生望而却步 , 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 回答题 的积极性 , 也

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分析

谈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分析

盖 的角 度思考 算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
县 有 的 知 识 水 平 的 限 制 ,不
可 能在 已有 的知识 中信手 拈来 自己所需 的信息 ,因
壶 此 , 必须改变 “ 台上教师、
台下学 生”的课 堂形 式,
善 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
即课堂鼓励学生 自由组合, 张 大 胆讨 论 ,上 台陈述 。教 师要 为学 生的 阅读 实践创 研 设 良好 环 境 ,提 供 有 利 条 件 ,充 分关注 学生 阅读态 度 的主 动性、阅读 需求 的 多样 性、 阅读 心理 的独特 性 。更 要 高屋建 瓴 ,敢 于 率 先 打 破 传 统 ,走 出 思 维 定 势 , 以 具 有 挑 战 性 的 问 题进一步 引起学生探 究的热情 ,让他们能 “ 仰 而 弥坚 ” ,越 坚 ,钻 得越 起 劲 : “ 钻 而 弥深”,越深 ,就越锲而不舍 ,充分享受钻 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三 、发掘教学 中的趣昧性 语 文课堂提 问的关键 因素应该是学生 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 学生感到 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 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为改变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 况 ,特别要 重视探究 的学习方式 ,教 师应
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 习的质量。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 的 “ 趣昧因素”和 “ 情感因素”,满 足学生 好奇的心理需求 ,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 的兴 趣 。而 语 文课 堂 上教 师 如 果能 适 时抛 出一 些 “ 虚拟性”的问题 ,如 “ 替换式” ,给文章 换一种表达 ,换一种构思 : “ 延伸式”,让
【 摘
要 】营造轻松 愉悦的语 文课 堂
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教 师与学生互动

课堂提问艺术的妙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课堂提问艺术的妙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析

课堂提问艺术的妙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析作者:曾丽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6期广西武鸣县府城镇中心校(530100)曾丽艳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如何“导”?他认为重在提问,以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因此,利用课堂设疑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是当务之急。

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使之成为艺术。

现就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提问技巧,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举隅说明。

1.揭疑式提问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予深究,并不理解鲁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阅读完之后课堂竟然变得静悄悄,沉闷开始降临。

我灵机一动,立即采用揭疑式提问,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理解“我”的感情变化。

我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下学生们立即活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

揭疑式提问不仅能促使学生去琢磨,发掘文中蕴涵的内容,理解作者用词的意图,同时也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疏理式提问我在教杨绛的《老王》时,要求学生体会文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总是体会不出来,总是说不到点上。

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用疏理式提问提出如下问题:——课文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到启发,很快就理出了思路,就不难理解文章要体现的思想感情了。

这种提问从教材的内容、教学重难点出发,揭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课文的关键,促进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课堂提问也要讲究艺术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课堂提问也要讲究艺术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课堂提问也要讲究艺术有效课堂提问心得体会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课堂提问也要讲究艺术课堂提问做为一种教学语言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好的提问能启发学生邀游知识的海洋,感悟知识的真谛具有内容美。

不同的提问无不流露出教师美好的情感,寓情于理,寄情于景,巧设悬念的形式美,饱满、圆润、悦耳动听、善于激趣的音乐美。

任何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总是少不了教师巧妙的提问,要使提问能引民导学生善思、勤想&”,积极探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提问要讲究艺术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美,引趣性提问。

每篇文章只要教材认真挖掘总是可以揭示教材的内容美,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由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动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如课文《小猫种鱼》,我发现这个课题十分新颖独特,且是动物对白,而小学生又特别爱猫和鱼,于是在导课时,抓住这个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引趣提问:世界上哪些东西可以种植?鱼可以种植吗?小猫会种地吗?&”小学生经我一问兴趣大增,纷纷举起小手列举出许多可以种植的东西,又列举出小猫没见过种地,只会乱挖等习性,并一致认为鱼不可以种,借此揭示课题,请同学认真翻开课本先自学,学生们看完课文一个个瞪大好奇的眼睛,望着我,我抓住机会继续问道:小猫为什么种鱼?它是怎样种的,结果又是怎样?&”至此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创设氛围,诱发提问。

创设适合小学生思维的氛围,诱发提问,可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小猫种花》,借此诱发提问,我们学习《小猫种鱼》,又看了《小猫种花》,哪位同学能说出还有哪些小动物种植的小故事,经过这样提问,学生思维的火花纷纷开放,列举出许多小动物种植的故事,课后我问同学:小动物会种东西吗?为什么它们种东西不能成功,请你们仔细思考后悄悄告诉我。

&”三、抓课文聚合点,鼓励性提问。

聚合点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词句、段落,围绕聚合点可以以一点突破,提挈全文,保证课文的整体性,抓住课文聚合点鼓励性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加强基础,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例《小猫种鱼》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模仿出《小鸡种瓜》、《小鸭种鱼》等,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鸟能否种草、种树,学生们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得出不同答案,课后小练笔中反映出同学们许多奇思妙想。

王崧舟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王崧舟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王崧舟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而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素养,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究的艺术。

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对象。

王崧舟,现任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语文测评等。

他在语文教学提问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在论文和教材中多次阐述了他对于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思考和实践。

从他的观点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第一,王崧舟老师强调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提问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该是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王崧舟老师认为,良好的提问应该是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

他在提问时往往会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回答“对”或“错”。

第二,王崧舟老师注重提问的情境性。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他常常通过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是文学作品中的情境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亲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王崧舟老师注重提问的引导性。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他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第四,王崧舟老师注重提问的反馈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漫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漫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漫谈【摘要】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度。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提问艺术,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艺术;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但是,就当前来讲,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利用好提问这一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不善提问,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无效以及杂乱无序的提问现象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

因此,有必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的重难点、教师自身特色等出发,提升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

一、吃透教材,精心设问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运用提问这门艺术。

不管是在语段分析还是词语解释上,教师在提问过程中,都应该展现语言的魅力,展现提问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问题中感受美,在回答中思考美,在运用中回味美,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提问前,先对教材进行认真地研读,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提问时,尽量简短意赅,既符合教学的目的,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又在学生理解的范围内,然后借助语言的魅力,将提问艺术发挥到极致。

如在《变色龙》一课中,教师通过“从哪些方面可以表现主人公善变的性格?”、“作者想要借助主人公的形象说明些什么?”等,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体会提问艺术带来的快乐与欣慰。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作者: 胡淑贞
作者机构: 江苏省丰县梁寨初级中学,江苏徐州221700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143-14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中生;学科学习;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性;多学科
摘要:从小到大,语文这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众多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但是当前很多初中生有很多人对语文的学习缺少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对于提问艺术缺少把握。

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上应当怎样注重提问艺术的培养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漫谈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尽量使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回答成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热情鼓励,提供线索,激发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

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有位老师讲授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当讲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时,提问道:“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中心句,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感情?”结果一连叫起了几个学生都没能回答上来,老师着急,学生也着急,整个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沉寂了,无可奈何之中,老师自己说出了答案,但课堂气氛直到下课也没能活跃起来。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不应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提问,要尽量帮助每一个被提问的学生圆满完成任务,这既是对被提问同学的鼓励,也是对全班同学的鞭策,时间长了,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联教育学家达尼洛夫提出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这幅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的‘残缺美’吧,是吗?”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

”虽然老师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话,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

这样,不但回答者特别高兴,而且其他同学也会备受感染而活跃起来,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反,老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不错,有新意。

”“好,也可以。

”类似这样不痛不痒的话,学生不会受到更
大的鼓舞,自然也不会出现更好的课堂气氛。

三、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
合理引导,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

但是,老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好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

因此,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

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能及时调整、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例如,教授《孔雀东南飞》一课,当全诗的内容分析完之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既是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好媳妇,那婆婆为什么还要赶她走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兴致很高:“刘兰芝没生孩子,古代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焦母看上了比刘兰芝更好的东家之女,她喜新厌旧。

”“兰芝太能干,显得婆婆太无能了,面子上过不去。

”“焦母与兰芝志趣不合,脾气不相投。

”“焦母与儿子多年相依为命,不愿让兰芝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

”“焦母心理变态,见他们俩感情那么好就生气。

”“焦母见儿子太恋家室,怕影响了前途。

”……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一旦被引爆,就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能对同一个问题做出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答案,这时,如果老师不能合理地加以引导,就会表现出任其发展,漫无边际,学生抓不到根本;或大杀大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陷入僵局。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必须明确地
告诉学生:“同学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已经抓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但都是就某一侧面而谈,没有注意作品的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记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而焦母的所作所为正处处体现着一个封建家长的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这样既保护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使同学们对作品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赵县大安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