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爱因斯坦)
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
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郝柏林由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M.Smoluchowski)等人在20世纪初开始的布朗运动理论,在一百年间发展出内容丰富的众多学科分支,现在正在成为分析生物细胞内分子机器运作原理的有力工具。
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5篇论文中,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可能人们知道得最少,而实际上它被引用的次数却超过了狭义相对论。
1 我们从布朗运动本身开始回顾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8年和1829年的《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描述自己在1827年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不停顿的运动。
他最初曾经以为是看到了生命运动,但后来确认这种运动对细小的有机和无机颗粒都存在,因而不是生命现象所致。
布朗认为运动的原因在于这些颗粒包含着“活性分子”(active molecules),而与所处液体没有关系。
事实上,布朗并不是观察到这类运动的第一人。
他在上述两篇文章里就曾提到了约十位前人,包括做过大量观察的制作显微镜的巧手列文胡克(Antonnie von Leeuwenhock)。
2 爱因斯坦的扩散长度公式爱因斯坦在1901—1905年期间致力于博士论文研究。
他1905年发表的头一篇文章——“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就基于其博士论文。
爱因斯坦考察了液体中悬浮粒子对渗透压的贡献,把流体力学方法和扩散理论结合起来,建议了测量分子尺寸和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新办法。
这样的研究同布朗运动发生关系是很自然的。
然而,他1905年5月撰写的第二篇论文的题目并没有提及布朗运动。
这篇题为《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的文章,一开始就说:“可能,这里所讨论的运动就是所谓的布朗分子运动;可是,关于后者我所能得到唯一的资料是如此的不准确,以致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形成判断。
”爱因斯坦确实建立了布朗运动的分子理论,并且开启了借助随机过程描述自然现象的数理科学发展方向。
我们不在此重复爱因斯坦当年对扩散系数D的推导,直接从熟知的(一维)扩散方程出发:假定在t =0时刻粒子位于x=0处,即ρ(x,0)=δ(x),扩散方程的解是:即粒子的密度遵从高斯分布。
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与现代统计动力学_张太荣
-∞
!Φ( x' ) dx'=1 ……( 2)
+∞ 由于空间的各向同性, Φ(- x' )= Φ(+x' ), 即 Φ (x' )关于原点具有对称性。 若 t 时刻粒子随位置的 PDF 为 f (x,t), 在 t+τ 时刻粒子的 P DF 应为 f(x,t+τ)。f(x,t+τ)应是 f(x,t)在 τ时间间隔内, 粒子经位移 x' 后而形成的 P DF, 所以有:
有通解, 形式为高斯分布函数:
2
-x
f
-
(x,t)=(2πDt)
1/2
e
4Dt
……(8)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BM 作为一个随机过程,
其 P DF 是高斯分布函数。对于初始的不均匀分
布, 从宏观来看, 将进行扩散过程。对于 BM, 由
于溶液分子对悬浮粒子的碰撞间隔极小且有不
确定性而难以测量, 因此我们不得不用 MS D 来
1 引言 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辉煌成就, 掩盖了他 对非平衡统计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和重要影响。 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统计模型, 本质上是古 老的连续随机行走模型。从 CTRW 出发, 我们不 仅可以得到爱因斯坦关于 BM 粒子的扩散规律 , 还可以得到现代非平衡统计物理的一些重要结 论和关系。 2 爱因斯坦对 BM 的解释 爱因斯坦在 1905 年发表的文 章[1]中, 应用统 计的观点, 揭示了溶液中作布朗运动的悬浮粒子 的扩散规律, 得到了相应的扩散方程。并由此建 立起了 BM 粒子的 MS D 的数学公式描述, 为间 接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提供了更为简洁的方法, 为物质的原子结构理论的最后确认[3]起到了至 关 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对 BM 粒子的描述基于三 个基本假设:(1)由于悬浮粒子浓度低, 因此 BM 粒 子的运动之间相互独立, 且 BM 粒子是全同粒子, 不可分辨, 因此可将多个粒子的问题转化为一个 粒 子 的 问 题 来 讨 论 ; ( 2) BM 粒 子 的 运 动 空 间 均 匀, 即各向同性; ( 3) 溶液分子对 BM 粒子的碰撞 呈随机性, 不同的连续碰撞之间的时间间隔是随 机的( 可能不相同) 。
布朗运动理论
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1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郝柏林由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M.Smoluchowski)等人在20世纪初开始的布朗运动理论,在一百年间发展出内容丰富的众多学科分支,现在正在成为分析生物细胞内分子机器运作原理的有力工具。
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5篇论文中,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可能人们知道得最少,而实际上它被引用的次数却超过了狭义相对论。
1 我们从布朗运动本身开始回顾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8年和1829年的《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描述自己在1927年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不停顿的运动。
他最初曾经以为是看到了生命运动,但后来确认这种运动对细小的有机和无机颗粒都存在,因而不是生命现象所致。
布朗认为运动的原因在于这些颗粒包含着“活性分子”(active molecules),而与所处液体没有关系。
事实上,布朗并不是观察到这类运动的第一人。
他在上述两篇文章里就曾提到了约十位前人,包括做过大量观察的制作显微镜的巧手列文胡克(Antonnie von Leeuwenhock)。
2 科学前沿与未来2 爱因斯坦的扩散长度公式爱因斯坦在1901—1905年期间致力于博士论文研究。
他1905年发表的头一篇文章——“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就基于其博士论文。
爱因斯坦考察了液体中悬浮粒子对渗透压的贡献,把流体力学方法和扩散理论结合起来,建议了测量分子尺寸和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新办法。
这样的研究同布朗运动发生关系是很自然的。
然而,他1905年5月撰写的第二篇论文的题目并没有提及布朗运动。
这篇题为《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的文章,一开始就说:“可能,这里所讨论的运动就是所谓的布朗分子运动;可是,关于后者我所能得到唯一的资料是如此的不准确,以致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形成判断。
”爱因斯坦确实建立了布朗运动的分子理论,并且开启了借助随机过程描述自然现象的数理科学发展方向。
关于布朗运动的证明题
关于布朗运动的证明题
布朗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它描述了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粒子的不规则扰动。
早在19世纪后期,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研究了布朗运动,并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它。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布朗运动的证明题。
布朗运动的证明涉及到布朗粒子在液体中的运动。
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小球在水中随机移动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个小球的运动来证明布朗运动的存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布朗运动的一些性质。
布朗运动是一种不规则的、无序的、随机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不可预测的。
这种运动是由粒子与液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所引起的。
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使得它们与粒子不断碰撞,从而导致粒子的不规则运动。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布朗运动的存在。
实验过程需要使用一个显微镜和一个小球,将小球放入液体中,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
在观察小球的运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不规则的、随机的。
小球的运动路径会不断改变,而且它的运动速度也是不规则的。
这种不规则的运动现象就是布朗运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布朗运动的存在。
布朗运动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它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因此,对于布朗运动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布朗运动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
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布朗运动英文名称:Brownian motion定义: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受到流体分子与粒子的碰撞而发生的不停息的随机运动。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
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
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
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目录定义产生原因布朗运动的发现与研究热力学平衡数学中的布朗运动金融数学中的布朗运动定义产生原因布朗运动的发现与研究热力学平衡数学中的布朗运动金融数学中的布朗运动展开编辑本段定义悬浮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藤黄粉、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尘埃时都会看到这种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它是1827年植物学家R.布朗首先发现的。
作布朗运动的粒子非常微小,直径约1~10微米,在周围液体或气体分子的碰撞下,产生一种涨落不定的净作用力,导致微粒的布朗运动。
如果布朗粒子相互碰撞的机会很少,可以看成是巨大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则在重力场中达到热平衡后,其数密度按高度的分布应遵循玻耳兹曼分布。
J.B.佩兰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并由此相当精确地测定了阿伏伽德罗常量及一系列与微粒有关的数据。
1905年A.爱因斯坦根据扩散方程建立了布朗运动的统计理论。
布朗运动的发现、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间接地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气体动理论的建立以及确认物质结构的原子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推动统计物理学特别是涨落理论的发展。
由于布朗运动代表一种随机涨落现象,它的理论对于仪表测量精度限制的研究以及高倍放大电讯电路中背景噪声的研究等有广泛应用。
布朗运动
43 布朗运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胡 英43.1 引 言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rown R)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了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进行着无休止的不规则运动,他正确地将这种以后被称为布朗运动的起因归结于物质的分子本性。
但争论一直延续,直到1888年古艾(Gouy G)做了排除了其它可能原因如机械振动、对流和光照的实验后,才告消除。
正如佩兰(Perrin J)在1910年指出的,颗粒的独立运动并不受到密度和组成的影响。
在《物理化学》6.4中对布朗运动已有了初步的讨论,导得了爱因斯坦(Einstein A)-斯莫鲁霍夫斯基(Smoluchowski M von)方程,Dt z 22>=<,其中><2z 是颗粒在t 时的均方位移,D 是扩散系数;又导得斯托克斯(Stokes G G)-爱因斯坦方程,) π6/(L r RT D η=,r 是颗粒半径,η是粘度。
在本章中将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我们将从计入随机力的朗之万(Langevin P)方程开始,首先对单个粒子的运动解出其速度和位移,并引入时间相关函数;然后讨论在位形和速度相空间中找到颗粒的概率,导出其随时间的演变,得出扩散方程。
最后在结语中简要提及不同颗粒运动间的相关。
对布朗运动的进一步了解,将为研究稠密流体包括高分子熔体中的传递打下良好的基础。
43.2 朗之万方程设在粘度为η、密度为ρ的流体中,有一半径为a 质量为m 的中性球体颗粒漂浮着,颗粒密度可视为与流体密度相同,因此有3/43ρa m π=。
如果时间尺度比起ηρ/2a 足够长(后者称为粘滞弛豫viscous relaxation ,来源见后),运动的幅度又比a 小时,这时流体的粘滞响应可用准稳态的斯托克斯拖曳力来表示,可以应用斯托克斯定律u f a ηπ=6,f 即拖曳力或摩擦力,t d /d r u =是颗粒的运动速度,r 是位置,f 、u 、r 均为矢量。
布朗运动理论简介
f (x1 , x2," , xn ) = ⎧ 1 ⎡x 2 (x − x )2 ⎫ (x − xn−1)2 ⎤ 1 ⎪ ⎪ ⎥ exp ⎨ − ⎢ 1+ 2 +" + n ⎬ (7) ⎢ ⎥ t t t t t 2 − − ⎭ n n−1 2 1 ⎩ ⎣ 1 ⎦ ⎪ ⎪ (2π)n / 2[t1(t2 − t1)"(tn − tn−1)]1/ 2
连续,在 t > 0 连续,
3 布朗运动的变形形式
O
X(t) 的任一样本函数 x(t) 在 t > 0 连续,但
却处处不可导(图 2).
t
布朗运动的变形可以导出其他的随机过程,他们 有各自特定的性质,在数学建模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设
图 2 X(t) 的一个样本函数
X(t) 是标准的布朗运动,下面是布朗运动常用的一些
t > 0 时刻开始,每隔 ∆t 时间,粒子等概率的向左或者
向右移动大小为 ∆ x 距离 , 设 t 时 刻粒子的位置为 X(t) , 则 X(t) 可 以表示为
←⎯⎯⎯ → O
p = 1/ 2
x
图1
随机游走
X(t) =∆ x(X 1 + X 2 + " + X[t /∆ t ])
(1)
f (x, t) =
中,并且令 ∆t → 0 ,得到
∂f (x, t) ∂2 f (x, t) =D ∂t ∂x 2
(2)
(6)
上式中 , D 为扩散系数 , D = 2 RT / Nf , R, N 均为常 数, f 是反映液体性质的常量, T 是温度. 可以验证式
(5) 是方程 (6) 的解 , 已经证明 , 若 X(t) 在 t = 0 连续 (依概率连续)的条件下式(6)的解是唯一的.
爱因斯坦_布朗运动论文
We obtain
hence for the free energy
THEORY OF BROWNIAN MOVEMENT
let us consider a quantity of liquid enclosed
a volume let there be solute molecules
On
hand, if small suspended particles
are present in the
volume in place
the dissolved substance, which particles are also
unable to pass through the partition permeable to
produce the same osmotic pressure as the same
number of molecules. We must
that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perform an irregular move-
ment-even a very
the liquid, on
OSMOTIC PRESSUR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MOLECULAR-KINETIC THEORY OF HEAT
If
are the variables state of
In this paragraph the papers of the author on the
new
edition,
published
an unabridged
unaltered republication of the
标准布朗运动
标准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指微观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中因受到分子碰撞而呈现出的无规则运动。
在标准布朗运动中,微粒的位移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均方根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即随机游走的性质。
这一现象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7年观察到,随后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用统计力学的方法进行了解释,成为了证明原子存在的重要实验证据之一。
在标准布朗运动中,微粒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来自周围分子的不断撞击,这些碰撞力的方向和大小是随机的,因此微粒的运动轨迹也是无规则的。
根据统计力学的理论,可以得出微粒的均方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2⟨ = 2Dt。
其中⟨x^2⟨表示微粒的均方根位移,D为扩散系数,t为时间。
这个关系式表明,微粒的位移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布朗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布朗运动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微观粒子在流体中的运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还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纳米技术领域,研究布朗运动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纳米粒子在流体中的扩散行为,从而指导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此外,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布朗运动也被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分子扩散和运动规律,为疾病诊断和药物传递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此之外,布朗运动还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的随机漫步模型中。
随机漫步模型是描述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假设资产价格的变动是由一系列随机事件所引起的,而这些随机事件的性质与布朗运动的性质相似。
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的波动规律,为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布朗运动作为一种无规则的微观粒子运动现象,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在纳米技术、生物学、医学和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布朗运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三章布朗运动1
布朗运动解释为随机游动的极限
W (t)表示质点在时刻t的位置,则W (t) 也表示 质点直到t所作的位移,因此在时间(s, t)内,它所 做的位移是W (t)-W (s),由于在时间(s, t)内质点受 到周围分子的大量碰撞,每次碰撞都产生一个小 的位移,故W (t)-W (s)是大量小位移的和,由中 心极限定理它服从正态分布
W t1,
f x1, x2,
其中
,W tn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 xn ft1 (x1) ft2t1 (x2 x1)
ft x
1
x2
e 2t
2 t
ftn tn1 (xn xn1)
由此可以看出 W t1 , ,W tn 服 从n维正态分布。
这是因为在W(t1)=x1的条件下,W(t2)的条件密度
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布朗运动W(t)的对称性
在W(t0)=x0的条件下,W(t0+t)的条件密度函数为
fW t0 tW t0 x x0
1
( x x0 )2
e 2t
2 t
P W t0 t x0 W t0 x0 x0 fW t0 tW t0 x x0 dx
P W t0 t x0 W t0 x0
1.对称性 -W也是一个标准Brown运动
2.自相似性:对任意的常数a>0和固定的时间 指标t>0,有W (at)=a1/2W(t)
3.时间可逆性 B (t)=W (T)-W (T-t) 则B={B (t), 0≤t≤T}也是一个标准Brown运 动
对称性的证明: 显然 -W(0)=0
0 s t, (W (t) W (s)) ~ N(0,(t s)) n 2,0=t0 <t1< <tn < , (W (t1)-W (t0 )), (W (t2 )-W (t1)), , (W (tn )-W (tn-1))
布朗运动及其应用
布朗运动及其应用【摘要】:布朗运动作为一个简单的、连续的随过程,其发展随着物理和金融模型随机行为的发展在不停地进行着。
这种随机行为的典型例子是气体分子的随机运动和资产定价的波动。
布朗运动的应用很广泛,例如,图像中的噪声建模,分形生成,晶体生长和股票市场的模拟。
本文开始对布朗运动包括其发现和之后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探索了布朗运动和正态过程的关系以及布朗运动的一些性质,布朗运动有许多有意思的性质,其中包括连续性和轨道几乎处处不可微的性质。
并且无论对这种性质理解得多么透彻,这个性质看上去仍然很像布朗运动的性质,最后会对布朗运动在金融领域某些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字】:布朗运动;正态运程;连续;可微【Abstract】:Brownian motion (Wiener Process) is a simple continuous stochastic process that is widely used in physics and finance modeling random behavior that evolves over time. Examples of such behavior are the random movements of a molecule of gas or fluctuations in an asset’s price. Brownian motion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modeling noise in images, generating fractals, growth of crystals and stock market simulation.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concentrate on introducing Brownian motion including its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generally. It also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wnian motion and Normal process as well as its properties. Brownian motion has a number of other interesting properties. One is that realizations, while continuous, are differentiable nowhere with probability 1. Realizations are fractals. No matter how much you magnify a portion of graph of a realization, the result still looks like a realization of a Brownian mo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will look into some applications of Brown motion in the financial world.【keywords】:Brownian motion;Normal process;continuous;differentiable;目录第1章引言 (3)第2章关于布朗运动的概念和定义 (3)2.1 基础概率知识 (3)2.2 随机过程基础概念 (4)第3章随机游动与布朗运动 (6)3.1简单随机俳佪的数学表达及分布 (6)3.2简单随机过程逼近布朗运动 (7)3.2.1由Chapman-Kolmogorov方程逼近 (7)3.2.2中心极限定理的方法: (8)第4章布朗运动概率密度及其性质 (9)4.1有限维布朗运动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9)4.1.1两个随机向量的概率密度转换公式 (9)4.1.2有限维布朗运动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9)4.2 布朗运动的性质 (11)4.2.1 布朗运动的正向马尔可夫性 (11)4.2.2轨道性质:布朗运动的几乎所有轨道都不是有界变差 (12)4.3 布朗运动与正态过程 (13)第5章布朗运动的应用 (15)5.1布朗运动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15)5.2首中时与最大值 (16)5.3带有漂移的布朗运动 (16)5.4几何布朗运动 (22)结语 (23)第1章 引言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 )最初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布朗(R.Brown )于1827年根据观察花粉微粒在液面上作“无规则运动”的物理现象而提出的,在布朗之后,这一问题一再被告提出,为此有许多学者进行过长期的研究。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爱因斯坦)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爱因斯坦1905年12月在我的论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发表后不久,(耶那的)西登托普夫(Siedentopf)告诉我:他和别的一些物理学家——首先是(里昂的)古伊(Gouy )教授先生一一通过直接的观测而得到这样的信念,认为所谓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
不仅是布朗运动的性质,而且粒子所经历路程的数量级,也都完全符合这个理论的结果。
我不想在这里把那些可供我使用的稀少的实验资料去同这个理论的结果进行比较,而把这种比较让给那些丛实验方面掌握这个问题的人去做。
下面的论文是要对我的上述论文中某些论点作些补充。
对悬浮粒子是球形的这种最简单的特殊情况,我们在这里不仅要推导出悬浮粒子的平移运动,而且还要推导出它们的旋转运动。
我们还要进一步指明,要使那篇论文中所给出的结果保持正确,观测时间最短能短到怎样程度。
要推导这些结果,我们在这里要用一种此较一般的方法,这部分地是为了要说明布朗运动同热的分子[运动]论的基础有怎样的关系,部分地是为了能够通过统一的研究展开平动公式和转动公式。
因此,假设α是一个处于温度平衡的物理体系的一个可量度的参数,并且假定这个体系对于α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是处在所谓随遇平衡中。
,按照把热同别种能量在原则上区别开的古典热力学,α不能自动改变;按照热的分子〔运动]论,却不然。
下面我们要研究,按照后一理论所发生的这种改变必须遵循怎么样的定律。
然后我们必须把这些定律用于下列特殊情况:——1、 α是(不受重力的作用的)均匀液体中一个球形悬浮粒子的重心的 X 坐标。
2、α是确定一个球形粒子位置的旋转角,这个粒子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可绕直径转动。
§1、热力学平衡的一个情况假设有一物理体系放在绝对温度为 T 的环境里,这个体系同周围环境有热交换,并且处干温度平衡状态中。
这个体系因而也具有绝对温度T ,而且依据热的分子[运动]论,它可由状态变数p p n 1完全地确定下来。
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解释
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解释嘿,你知道吗,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那可真是太牛了!就好像是在混沌中找到了那一丝清晰的线索。
布朗运动啊,简单来说,就是微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那种毫无规律的乱动。
以前人们看到这种现象都觉得莫名其妙,搞不清楚是咋回事。
但爱因斯坦站出来了,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下子就把这个谜团给解开了。
想象一下,那些小颗粒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广阔的操场上毫无目的地乱跑。
而爱因斯坦呢,他就像是那个能看出这些小孩子乱跑规律的老师。
他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复杂的数学计算,告诉大家这些小颗粒的运动可不是瞎跑,而是有原因的。
他说这是因为液体或气体分子在不断地撞击这些小颗粒。
哇塞,这是多么神奇的解释啊!这不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看似混乱的局面,其实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和规律吗?比如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运气好或者不好,也许就是有一些我们还没发现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当时很多人还不太相信爱因斯坦的解释呢,反问一句,这怎么可能呢?但后来的实验一个接一个地证明了他是对的。
这就像是一个伟大的预言最终变成了现实。
我觉得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解释,不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突破,更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世界的新窗户。
它让我们知道,即使是最
微小、最看似无序的现象,背后也可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混乱,而要努力去寻找那隐藏的规律。
所以啊,爱因斯坦真的是太厉害了,他的智慧和洞察力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布朗运动——精选推荐
布朗运动43 布朗运动华东理⼯⼤学化学系胡英43.1 引⾔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rown R)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了悬浮在⽔中的花粉颗粒进⾏着⽆休⽌的不规则运动,他正确地将这种以后被称为布朗运动的起因归结于物质的分⼦本性。
但争论⼀直延续,直到1888年古艾(Gouy G)做了排除了其它可能原因如机械振动、对流和光照的实验后,才告消除。
正如佩兰(Perrin J)在1910年指出的,颗粒的独⽴运动并不受到密度和组成的影响。
在《物理化学》6.4中对布朗运动已有了初步的讨论,导得了爱因斯坦(Einstein A)-斯莫鲁霍夫斯基(Smoluchowski M von)⽅程,Dt z 22>=<,其中><2z 是颗粒在t 时的均⽅位移,D 是扩散系数;⼜导得斯托克斯(Stokes G G)-爱因斯坦⽅程,) π6/(L r RT D η=,r 是颗粒半径,η是粘度。
在本章中将进⾏更深⼊的介绍。
我们将从计⼊随机⼒的朗之万(Langevin P)⽅程开始,⾸先对单个粒⼦的运动解出其速度和位移,并引⼊时间相关函数;然后讨论在位形和速度相空间中找到颗粒的概率,导出其随时间的演变,得出扩散⽅程。
最后在结语中简要提及不同颗粒运动间的相关。
对布朗运动的进⼀步了解,将为研究稠密流体包括⾼分⼦熔体中的传递打下良好的基础。
43.2 朗之万⽅程设在粘度为η、密度为ρ的流体中,有⼀半径为a 质量为m 的中性球体颗粒漂浮着,颗粒密度可视为与流体密度相同,因此有3/43ρa m π=。
如果时间尺度⽐起ηρ/2a ⾜够长(后者称为粘滞弛豫viscous relaxation ,来源见后),运动的幅度⼜⽐a ⼩时,这时流体的粘滞响应可⽤准稳态的斯托克斯拖曳⼒来表⽰,可以应⽤斯托克斯定律u f a ηπ=6,f 即拖曳⼒或摩擦⼒,t d /d r u =是颗粒的运动速度,r 是位置,f 、u 、r 均为⽮量。
爱因斯坦科学奇迹年的创举之一: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科学奇迹年的创举之一:布朗运动如果你曾经看过灰尘在阳光下飞舞,那么你所看到的就是布朗运动。
这是微粒悬浮在空气或水等流体中的无规则运动。
虽然这种效应至少在古希腊以来就已被知晓,但它是以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的名字命名,他在1827年第一次详细描述了这种运动。
他证明了这并非由生物体所导致,但仍无法确定其原因。
虽然有曾怀疑布朗运动是由原子对微粒的碰撞所引起的,但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对布朗运动理论的研究》(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ory of Brownian Movement)之后,最终才被得以确认。
虽然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在现在是个常识,但这个想法长期以来都被视为争议。
在1800年代初,化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球形粒子即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以各种形式出现就被称为元素。
道尔顿主要是为了解释不同类型的物质(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似乎以特定的比率发生。
原子模型非常好地解释了这一过程,但理论中的原子非常小,以至于我们没有观察到它们的希望。
到了1800年代末,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把这个想法拓展成气体分子运动论,他提出,诸如温度和压力等气体的性质是由于原子和分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来连接热力学和牛顿的功与能量概念。
在整个1800年代,科学家被划分为“原子论者”如道尔顿和玻尔兹曼,和他们的对手如恩斯特·马赫(爱因斯坦称他为相对论的先驱)。
争论的核心是原子无法测量。
你可以随心所欲推测它们的存在,但是原子假说是无法测试的。
这时,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研究论文就横空出世了。
爱因斯坦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原子碰撞来解决布朗运动,但他的论文之所以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它把原子的物理性质和宏观可以测量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爱因斯坦的论文着重研究了流体的一种性质——被称为扩散。
爱因斯坦的八个成就
爱因斯坦的八个成就
1.光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提出光是由一种叫做光子的光子组成的,它具有波像性质。
2. E=mc2质能方程,他演示了核能量与能量之间的联系。
3.布朗运动-这可能是迄今为止爱因斯坦最好的发现,在那里他观察到的被悬挂的锯齿状运动粒子,帮助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
4.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帮助解释了时间和运动是相对于观察者的,只要光速保持不变,自然规律在宇宙中是一样的。
5.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是由质量存在创造的时空连续体中的一个弯曲场。
6.曼哈顿计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建了曼哈顿计划,这是由美国支持的一项研究。
7.爱因斯坦的冰箱——这可能是爱因斯坦最著名的发明之一。
爱因斯坦发明了一种使用氨水和丁烷的冰箱设计,几乎不需要任何能量来工作。
8.天空是蓝色的——尽管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解释,但是爱因斯坦帮助科学家们平息了这个争论。
标准布朗运动
标准布朗运动标准布朗运动是指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因受到分子热运动的影响而发生的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的特点是无规则性、不受外力影响、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呈现出无规则的、随机的特性。
关于标准布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分子热运动及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准布朗运动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7年观察到并描述。
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在水中的运动,发现花粉颗粒呈现出无规则的、随机的运动轨迹,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布朗运动。
而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博士论文中对布朗运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从而奠定了现代统计物理学的基础。
标准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可以用随机漫步来描述。
在三维空间中,微观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分子碰撞的作用,其运动轨迹可以用随机游走的方式来描述。
在每个时间步长内,颗粒以等概率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其运动轨迹呈现出无规则的、随机的特性。
通过对随机游走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颗粒的平均位移随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关系。
标准布朗运动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领域,标准布朗运动的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分布规律,对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纳米技术领域,标准布朗运动的特性被用来设计纳米粒子的运输和操控方法,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标准布朗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其研究对于理解分子热运动、统计物理学规律以及在生物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标准布朗运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布朗运动
一、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分散质粒子受到其周围在做热运动的分散介质分子的撞击而引起的无规则运动(图13-8)。
由于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发现花粉在液面上做无规则运动而得名。
1905 年爱因斯坦假设布朗运动为一随机的三维运动(与热运动相似),导出一粒子在时间 t 内沿着某一维(x)运动偏离其原来位置的平均位移的表示式为;(13-1) 上式中 D 为扩散系数,它与摩擦系数 f 的关系服从爱因斯坦扩散定律:(13-2) 由斯托克(Stokes)公式,若粒子为球状时:(13-3)(13-3)式中 r 为粒子半径,η为介质的粘度系数。
由式(13-1)、(13-2)、(13-3)不难得出:(13-4)(13-5)式(13-4)提供了由 D、η求粒子半径的方法。
而式(13-5)除用于从已知的 L、η、r、T 和 t 等已知量求外,还提供了一种测定亚佛加德罗常数 L 的方法。
二、扩散作用扩散是指由于溶胶中体积粒子数梯度的存在引起的粒子从高浓区域往低浓区域迁移的现象(图13-9)。
物质的扩散可用菲克(Fick)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描述。
菲克第一定律(13-6)菲克第二定律(13-7)上二式中的 C 为质量浓度,(13-6)式中的 J 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界面的物质质量,负号表示扩散朝浓度降低方向进行。
三、沉降和沉降平衡(1)沉降胶粒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
因分散介质对分散质产生浮力,其方向与沉降方向相反,故净重力:(13-8)上式中假设粒子为半径r的球体,ρ和ρ0分别为粒子和介质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由于在沉降过程中粒子将与介质产生摩擦作用,摩擦阻力F可表示为(13-9)式(13-9)中η、υ分别表示介质的粘度和粒子的运动速度。
当F G=F时,粒子作匀速运动,由(13-8)、(13-9)式,可得:(13-10)上式指出沉降速度与r2成正比。
因此,大粒子比小粒子沉降快。
当粒子很小时,由于受扩散和对流影响,基本上已不沉降。
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理论的影响
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理论的影响摘要:为深入分析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理论研究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原始文献,本文首先考察了在爱因斯坦之前的布朗运动理论研究过程,之后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布朗运动理论,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理论数学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爱因斯坦首次对布朗运动研究理论化和定量化,为布朗运动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使得科学上争论已久的原子论存在性争论结束。
关键词:布朗运动;爱因斯坦;原子论1布朗运动理论最初由来自观察结论,后来经过物理学家的研究,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数学理论。
其中,爱因斯坦首次对布朗运动定量化和理论化,为布朗运动理论数学严格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研究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理论的历史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布朗运动理论。
1爱因斯坦之前布朗运动研究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花粉微粒会不停地作不规则地折线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作布朗运动[3,4]。
布朗一开始曾设想这种永不停息的运动是一种生命运动,但后来布朗将无机物、小石块研磨成细粉放入水中,发现细粉颗粒会作相同的运动,于是,布朗运动的研究从生物领域转移到了物理领域。
1828年,布朗总结观察结果并发表了报告《植物花粉的显微研究》,报告中指出花粉的运动不是液体的流动和蒸发造成的,而是粒子本身的运动[5]。
布朗的报告发表后,不断有大量学者对布朗运动进行解释:1858年,勒诺尔认为布朗运动是因为液体吸收光导致局部发热,从而形成宏观流动引起的;1874年至1880年,德耳索、蒂里翁和卡伯奈尔认为布朗运动是因为分子尺度上的涨落引起的。
他们推测,由于分子速度存在一分布,在液体或其他的局部微观尺度存在密度和压力的涨落,如果液体中粒子足够小,这种涨落将使得粒子不停地运动。
德国植物学家卡尔·耐格里推测阳光下飞舞的尘埃是气体分子撞击的结果。
1888年至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古伊对布朗运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试图引入涨落的概念解释该运动。
爱因斯坦 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布朗运动
爱因斯坦布朗运动(Einstein's Brownian motion)是指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一种解释布朗运动的理论。
布朗运动是指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由于受到分子碰撞的作用而发生无规则的运动。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他认为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的碰撞所引起的。
他使用了统计物理学的理论来推导布朗运动的规律,并提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关系式,即布朗颗粒的平均平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布朗运动理论在当时被认为是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证据,并为后来的统计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理论还在其他领域,如扩散、色散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对理解分子和原子碰撞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爱因斯坦1905年12月在我的论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发表后不久,(耶那的)西登托普夫(Siedentopf)告诉我:他和别的一些物理学家——首先是(里昂的)古伊(Gouy )教授先生一一通过直接的观测而得到这样的信念,认为所谓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
不仅是布朗运动的性质,而且粒子所经历路程的数量级,也都完全符合这个理论的结果。
我不想在这里把那些可供我使用的稀少的实验资料去同这个理论的结果进行比较,而把这种比较让给那些丛实验方面掌握这个问题的人去做。
下面的论文是要对我的上述论文中某些论点作些补充。
对悬浮粒子是球形的这种最简单的特殊情况,我们在这里不仅要推导出悬浮粒子的平移运动,而且还要推导出它们的旋转运动。
我们还要进一步指明,要使那篇论文中所给出的结果保持正确,观测时间最短能短到怎样程度。
要推导这些结果,我们在这里要用一种此较一般的方法,这部分地是为了要说明布朗运动同热的分子[运动]论的基础有怎样的关系,部分地是为了能够通过统一的研究展开平动公式和转动公式。
因此,假设α是一个处于温度平衡的物理体系的一个可量度的参数,并且假定这个体系对于α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是处在所谓随遇平衡中。
,按照把热同别种能量在原则上区别开的古典热力学,α不能自动改变;按照热的分子〔运动]论,却不然。
下面我们要研究,按照后一理论所发生的这种改变必须遵循怎么样的定律。
然后我们必须把这些定律用于下列特殊情况:——1、 α是(不受重力的作用的)均匀液体中一个球形悬浮粒子的重心的 X 坐标。
2、α是确定一个球形粒子位置的旋转角,这个粒子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可绕直径转动。
§1、热力学平衡的一个情况假设有一物理体系放在绝对温度为 T 的环境里,这个体系同周围环境有热交换,并且处干温度平衡状态中。
这个体系因而也具有绝对温度T ,而且依据热的分子[运动]论,它可由状态变数p p n 1完全地确定下来。
在所考查的这个特殊情况中,构成这一特殊体系的所有原子的坐标和速度分量可以被选来作为状态变数p p n 1。
对于状态变数p p n 1在偶然选定的一个时刻处于一个 n 重的无限小区域(p p n d d 1)中的几率,下列方程成立——(1) p p e n E RT N d d C dw 1-=次处C 是一个常数,R 是气体方程的普适常数,N 是一个克分子中实际分子的数目,而E 是能量。
假设α是这个体系的可以量度的参数,并且假设每一组值p p n 1都对应一个确定的α值,我们要用αAd 来表示在偶然选定的一个时刻参数α的值处在α和ααd +之间的几率。
于是(2) ⎰-=ααd n E RT N p p e d d C Ad 1只要右边的积分是遍及状态数值的一切组合,而这些状态变数的α值是处于α和ααd +之间的。
我们要限于这样的情况,从问题的性质立即可以明白,在这种情况中,α的一切(可能的)值的都具有同一几率(分布);因此,那里的量A 同α无关。
现在设有第二个物理体系,它所不同于前面所考查的体系的,仅仅在于有一个只是同α有关,而具有势()αΦ的力作用在这体系上。
如果E 是刚才所考查的体系的能量,那么现在所考查的这个体系的能量就是Φ+E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类似于方程(1)的关系式:()p p e nE RT N d d C dW 1``Φ+-= 由此推导出,对于在一个偶然选定的时刻α的值处于α和ααd +之间的几率dW ,有一个类似于方程(2)的关系式:(Ⅰ) ()ααd A Ad CC d d C dW e e p p eRT N RT N n E RT N Φ-Φ-Φ+-===⎰```1 此处A`是同α无关的。
这个关系式是热的分子〔运动〕论所特有的,它同玻耳效曼在他研究气体理论时一再使用的指数定律完全相符。
它解释了,当受到恒定的外力作用时,一个体系的参数,由于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的结果,同那个对应于稳定平衡的值会有多大程度的出入。
§2 应用§1中所推得方程的实例我们考查这样一个物体,它的重心能够沿着一条直线(一个坐标系的X 轴)运动。
假设这个物体是被一种气体包围着,并且达到了热平衡和机械平衡。
按照分子理论,由于分子碰憧不匀等,这个物体会以一种不规则的方式沿着直线作向后和向前运动,使得在这种运动中,直线上没有一个点是受到特殊看待的——假定在这条直线的方向上,除了分子的碰幢力以外,再没有别的力作用在这个物体上。
重心的横坐标x 因而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参数,它具有前面对参数α所假定的那些性质。
我们现在要引进一个在这条直线方向上作用于该物体的力Mx K -=。
那么,按照分子理论,这个物体的重心又会进行一种并不远离0=x 这个点的不规则运动;可是按照古典热力学,它却必须静止在点0=x 上。
按照分子理沦(公式(I )) ,dx x A dW e M RT N 22`-=等于在一个偶然选定的时刻坐标x 的值处于x 和dx x +之间的几率。
由此,我们求出重心点0=x 的平衡距离——NM RT dx x A dx x A e e x xM RT N M RT N ==⎰⎰∞+∞--∞+∞--222222`` 为了使x 2大到足以能够观测到,确立这个物体的平衡位置的力必须非常小。
如果我们设观测的下限为1042-=x 厘米;那么,对于︒=300T ,我们就得到105.5-⨯≈M 。
为了使这个物体所进行的振动在显微镜下可以观测,那么当伸长是1厘米时,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力不可超过百万分之五达因。
我们还要把一种理论上的考查同已推导出来的方程联系起来。
假设所讨论的物休带有一个分布在很小空间中的电荷,而且包围这个物体的气体是如此稀薄,以致这个物体作出的正弦振动由于周围气体的存在只有轻微的变动。
此外这个物体向空间辐射电波,并且从周围空间的辐射中收到能量;因此它促成在辐射同气体之间的能量交换。
我们能够推导出一个看来是适用于长波和高温的温度辐射的极限定律,只要我们提出这样的条件,使所考查的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平均起来正好同它吸收的辐射一样多。
这样我们就得到下列对应于振动数ν的辐射密度ρν的公式:T N R c 328νρπν= 此处c 表示光速。
对于小的频率和高的温度,普朗克先生提出的辐射公式就转换成这个公式。
N 这个量能够从这极限定律中的系数确定出来,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普朗克关于基本常数的确定。
我们以上述方式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辐射定律,而只是一个极限定律,这一事实的缘由,依我看来是在于我们物理概念的根本不完备性。
我们现在还要用公式(Ⅰ)来决定一个悬浮粒子必须小到怎样的程度才能使它不顾重力的作用而持久地悬浮着。
对此我们不妨限于粒子的比重比液体大的情况,因为相反的情况是完全类似的。
如果υ是粒子的体积,ρ是它的密度,ρ0是液体的密度, g 是重力加速度,而x 是从容器的底到一个点的竖直距离,那末方程(Ⅰ)就给出dx dW egx RT N )(常数ρρυ0--∙=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悬浮粒子是能够悬浮在液体中的,只要对于不是小到无法观察的x 值,gx RT N )(ρρυ0-这个量没有太大的值——假定那些达到容器底的粒子不会因任何什么情况而被抓住在底面上。
§3 由热运动引起的参数α的变化我们再回到§1中所讨论的一般情况,为此我们已经推导出方程(Ⅰ)。
可是为了使表示方式和概念比较简单,我们现在要假定存在着很大数目(n )的全同体系,它们都是那里所表征的那种类型;于是我们在这里要打交道的是数目,而不是几率。
这时方程(Ⅰ)表示为:在N 个体系中,有(Ⅰa ) αααφd F d dn e RT N )(==Φ-个体系的参数α的值在一偶然选定的时刻落在αααd +和之间。
我们要用这个关系来求由不规则的热过程所引起的参数α 的不规则变化的量值。
为此目的,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在时间间隔t 内,在对应于势Φ的力同不规则的热过程的联合作用下,函数)(αF 不起变化;这里的t 表示如此短的时间,以致单个体系的α 这个量的相应变化可以被着作是函数)(αF 的自变数的无限小变化。
如果我们在一条直线上,从一个确定的零点出发,划出一些数值上都等于α量的线段,那么每一个体系都在这条道线上对应于一个点)()(ααF ∙是体系点)(α在直线上的配置密度。
在时间t 内,这种体系点在一个方向上通过道线上的一个任意点)(α0的数目,同相反方向上通过的数目必定完全一样。
对应于势Φ的力所引起的α的变化的量值是t B α∂Φ∂-=∆1此处B 是同α无关的,也就是说,α的变化速度同作用力成比例,而同参数的值无关。
我们称因子B 为“体系关于α的迁移率”。
因此,如果有外力作用着,而量α不为分子的不规则的热过程所改变,那么在时间t 内,就有)(010αααtF B n ∙=⎪⎭⎫ ⎝⎛∂Φ∂=∆个体系点在负的方向上通过点(α0)。
进一步假设:一个体系的参数α在时间t 内由于不规则的热过程而经受的变化的值处于∆和∆+∆d 之间的几率等于)(∆ψ,此外)()(∆-=∆ψψ,而ψ是同α无关的。
于是由于不规则的热过程,在时间t 内,在正方向上通过点(α0)的体系点,其数目是∆∆∆-=⎰∞=∆=∆d F n )()(002χα如果我们置)()(∆=∆∆⎰∞∆χψd由于不规则的热过程而向负方向移动的体系点,其数目则是∆∆∆+=⎰∞d F n )()(003χα关于函数F 的不变性的数学表示因而是0321=-+-n n n如果我们引进已经求得的关于n 1,n 2和n 3的表示式,并且记住∆是无限小的,或者)(∆ψ只有对于∆的无限小值才不等于零,那么经过简单的运算后,我们就得到0)`(212000=+∆⎪⎭⎫ ⎝⎛∂∂=αααφααF t F B )( 这里 ∆∆=⎰∆∆+∞∞-d )(22ψ 表示在时间t 内由不规则的热过程所引起的量α变化的平方的平均值。
从这个关系式,考虑到方程(Ⅰa ),我们得到: (Ⅱ) BTt N R ∙=∆22 这里R 是气体方程的常数(10731.8⨯),N 是一个克分子实际分子的数目(大约为10256∙),B 是“体系关于参数α的迁移率”,T 是绝对温度,t 是由于不规则的热过程所引起的α的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4 把推导出的方程应用于布朗运动我们现在借助方程(Ⅱ)首先来计算一个悬浮在液体中的球形物体在时间t 内在一定方向(坐标系的X 轴方向)上所经历的平均位移。
为此目的,我们必须把相应的B 值代入那个方程。
如果有一个力K 作用在一个半径为P 的球上,而这个球是悬浮在摩擦系数为k 的液体中的,那么它就会以速度kP K π6/运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