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氧化还原酶2-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生物氧化2

生物氧化2

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从代谢底物上脱下来的H烟酰胺核苷酸类磷酸酐键+在340nm,还原型NADH有吸收,但氧化型没有吸收。

++3-磷酸甘油醛+NAD+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辅基是FMN和FAD;异咯嗪环接受1个氢原子泛醌,脂溶性小分子,异戊二烯侧链半醌氢醌CoQFe 3++ e-= Fe 2+Cyt b Cyt cCyt aCyt a、b 的血红素与蛋白质结合很传递负氢离子(),即电子传递链可分为4个功能组电子传递:NADH →FMN →Fe•S →CoQ从NADH转移1个负氢离子至泛A0251201电子传递:FADH2→Fe•S →CoQA0251301heme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单体电子传递:CoQ→Cyt b→Fe.S →Cyt c1→Cyt cA0251401Cyt c是可移动的电子载体亚基1亚基亚基3HisMetAspCys电子传递:Cyt c→Cyt aa3(2 CuA0251501鱼藤酮、安密妥氰化物、硫化氢、迭氮化物电子传递链第一个电子受体是NAD+ ,接受底物2第一个电子受体是FAD+ ,接受底物安密妥抗霉素A氰化物、CO、硫化氢、迭氮化物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ATP的合成依赖于电子的流动,电子的流动依赖于氧的存在。

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氧,是一个高度放能过程:ATP的合成是吸能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呼吸链每消耗一个氧原子由ADP线粒体偶联因子33F1合成位点,球形头部伸F OF11每个β亚基都具有1个催化ATP合OF1 F OA0251601。

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

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
(速冻蔬菜)
POD的测定方法:
方法:将已热处理的原料中抽取样品,横切,随 即放入愈创木酚或联苯胺溶液中,然后取出, 在切面上滴0.3%H2O2,数分钟后,用愈创 木酚处理的样品变为褐色,联苯胺变为深蓝 色,说明过氧化氢酶未被破坏,热处理时间 不够,如果均不变色,则表示热处理效果良 好。
3过氧化物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
在pH7时酶热失活的速度最低,在和pH10时酶 热失活的速度分别提高到8倍和2倍。
酶失活的初速度提高苹果和梨中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5.4. 加热方式:pH确定,T确定,T变长,导 致酶失活后可能性变大,HTST易导致酶再生。
5.5. 结合处理:
最适pH 过氧化物酶一般都含有多种同功酶,因此最适pH
范围较宽。 酸性状态,过氧化物酶血红素和蛋白质部分分离,
酶蛋白从天然状态转变到可逆变性状态,活力下降, 且热稳定性低;
在中型和碱性状态,酶处于天然状态,蛋白质结 构含α-螺旋结构,稳定,酸化后α-螺旋结构破坏, 产生β-结构。
如青刀豆:,有可溶态,离子结合,共价结合。
3.2.最适温度 差异较大:35-60℃。 不同来源的过氧化物酶在最适作用温度 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马铃薯和 花菜(均浆)中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温 度分别为55℃和35~40℃。
4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4.1. 热失活概念 ①双向性:POD中含有不同的耐热性质 部分,不耐热部分在热处理时很快地 失活,而耐热部分在同样的温度缓慢 地失活。
6 化学试剂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6.1. 使POD失活的作用方式: 与酶结合失活 作用于底物或产物
6.2. 化学试剂种类
2.1 SO2和亚硫酸盐:SO2的作用仅仅是破坏 H2O2
SO2+ H2O 2→H2O+SO3 0.1-0.15%的焦亚硫酸盐能防止豌豆产生不

氧化还原酶类知识

氧化还原酶类知识

条件下才表现出减
少趋势。
PPO对茶风味也起作用
• 试验在发酵时向每100kg发酵叶中添加1~2g PPO来加速发酵 • 结果:加入PPO促进了红茶内多种生物物质 的形成,制成的速溶茶苦涩味轻,鲜度好, 香气浓强。
6.1.6.2 PPO在可可加工中的作用
PPO主要在可可发酵结束和前期干燥过程中起作用。 可可多酚化合物在PPO作用下发生氧化,形成可可 的特征颜色。产生的多酚氧化产物与豆子本身的结 构蛋白和多糖紧密键合,使颜色稳定,不会溶出。
量愈高,颜色愈暗——多酚氧化酶间接酶促褐变。
6.1.3.3 酶促褐变色素的形成
• 在植物中,多酚氧化酶作用的基本底物是酪氨酸 • 首先酪氨酸羟化成邻二酚——多巴,并进一步氧化 成多巴醌,再进一步环化生成红色的色素——多巴 色素;再经一系列的重排、脱羧和自发氧化,分别 生成5,6-二羟基吲哚和吲哚醌,吲哚醌是黑色素最 简单的单体形式,可自动聚合生成相对分子质量高、 有色的黑色素。
6.1.4.4
化学试剂
1 激活剂
• 阴离子洗涤剂,例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是多酚氧化酶的典型的激活剂。 • 用酸或尿素处理葡萄中的多酚氧化酶,能使酶可 逆地激活;
2 抑制剂
(1)金属螯合剂 (2)竞争性抑制剂 (3)与氧化产物醌作用的还原剂 (4)醌偶合剂 (5)与酚类底物作用的化合物
(1)金属螯合剂
区域化:多酚氧化酶定位在细胞的质体(内囊 体)中,底物定位在液泡中,正常情况下二者分 离 当植物受到伤害时,二者接触相互作用 酶促褐变:使底物氧化产生醌,醌自发聚合并 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基团反应产生黑色或 褐色物质,使组织发生褐变。
6.1.3
多酚氧化酶催化的反应
• 多酚氧化酶以铜离子为辅基,它催化两类完全不 同的反应,这两类反应都需要有分子氧参加:

《氧化还原酶》课件

《氧化还原酶》课件
废气处理
在废气处理中,氧化还原酶可以用于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将有毒有害气体转 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例如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减少空气污染。
氧化还原酶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药物合成
氧化还原酶可以用于药物合成中的关键反应,如手性合成、环氧化物水解等,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药物筛选
利用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活性,可以筛选具有药效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药物。
氧化还原酶
目录 CONTENT
• 氧化还原酶的定义和分类 • 氧化还原酶的作用机制 • 氧化还原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 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应用 • 氧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01
氧化还原酶的定义和分类
氧化还原酶的定义
氧化还原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它们通过在反应 中转移电子来发挥催化作用,对于生物体内正常的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等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
活性氧介导的信号转导
在某些情况下,氧化还原酶可以催化活性氧的产生,这些活 性氧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
04
氧化还原酶的工业应用
氧化还原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废水处理
氧化还原酶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的废水,通过催 化氧化或还原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根据来源的不同,氧化还原酶还可以分为植物酶、 动物酶和微生物酶等类型。这些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 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02
氧化还原酶的作用机制
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机制
氧化还原酶通过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将底物氧化或还原,从而完成电子转移过程。
酶的催转移是关键 步骤。
详细描述
揭示了氧化还原酶的分子结构和催化机制

氧化还原酶课件

氧化还原酶课件

氧化还原酶
7
氢过氧化亚油酸变化的可能途径, 它们包括:
n ①氢过氧化亚油酸的还原,过氧化物酶体系参 与这类反应;
n ②酶催化氢过氧化亚油酸异构化成多羟基衍生 物和酮:
n ③氢过氧化亚油酸的环氧化,这类反应发生在 面粉-水悬浊液体系之中;
氧化还原酶
8
n ④马铃薯中的酶催化氢过氧化亚油酸生成乙烯 醚;
n 除了上述六种途径外,氢过氧化亚油酸还能与 食品中非脂肪成分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食品 的质量。
氧化还原酶
10
3 pH对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影响
n 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一般在7.0~8.0,曲线 呈钟形,曲线的最高点相当于pH7.0~8.0。
n 然而,在pH低于7时,酶活力下降的部分原因 是脂肪氧合酶的底物亚油酸的溶解度下降的 结果,在酸性pH范围内亚油酸实际上是不溶 解的,图7-2指出了表面活性剂吐温20对大豆 脂肪氧合酶活力-pH曲线的影响。
三烯酸都是脂肪氧合酶的底物。
氧化还原酶
5
脂肪氧合酶作用于亚油酸时,能产生亚油酸 的13-L-和9-D-氢过氧化物衍生物。
氧化还原酶
6
2 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初期产物的进一步变化
n 氢过氧化合物本身无异味,通过均裂或裂变分解, 就形成了醛、酮等二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合物 进一步氧化可以转化为环氧酸。
n 这些氧化产物导致果蔬加工制品产生不良的风味, 比如说大豆及其制品的豆腥味,以及油脂和含油 食品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色、香、味发生劣变 等。
第7章 氧化还原酶 (2)
主要内容:
三、 脂肪氧合酶 四、葡萄糖氧化酶 五、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还原酶
1
三、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

氧化还原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河南大学

氧化还原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河南大学

FAD: 黄素腺嘌呤
二核苷酸
FMN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
目录
黄素蛋白辅基的作用(递氢)机制 Mechanism of flavoprotein prosthetic groups
.
FMN/FAD H(H++e) FMNH/FADH H(H++e) FMNH2/FADH2

目录
6.1 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
线粒体内膜中由一系列电子传递复合体(氧化还原酶)按一定的
顺序排列成链锁性氧化还原体系,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 在
线粒体内膜上,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
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All energy bursts out
as the form of heat and light.(热和光)
(CH) +O2H2O+CO2+热能 目录
* 生物氧化的一般过程
糖原
Glycogen
I
葡萄糖
Glucose
II
三酯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
蛋白质
Protein
脂酸 + 甘油
相当于分解作用或异化作用
Heat energy
目录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
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 规律。
•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
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 同。
(CH) +O2H2O+CO2+热能

第七章生物氧化二

第七章生物氧化二

CH3 COCOOH
+ CO2
8
二、氧化脱羧基作用
1、α-氧化脱羧 α CH3 CO COO H + HSCoA + NAD+ → CH3CO~SCoA + CO2 + NADH + H+ 2、β-氧化脱羧 β α HOOCCHOHCH2 COO H + NADP 苹果酸
→HOOCCOCH3 + CO2 + NADPH + H+
28
3、自由基的作用
生理、药理作用 * H2O2可促进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
*参与加单氧酶对某些毒物、药物的解毒转化
* O2-和H2O2是吞噬细胞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基础
*抗疟药通过自由基的氧化性损伤杀灭疟原虫
29
病理损伤作用 *破坏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膜结构改变 *损伤蛋白质:氨基酸结构变化、肽键断裂 *破坏DNA:碱基产生自由基导致分子断链 *促进、加速衰老过程
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链的类型
三种递氢体、两种递电子体
NADH呼吸链、FAD呼吸链
17
教学目标
* 简述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 简述体内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的方式。 * 说出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主要有哪些? * 过氧化体体系有何意义? * 体内的自由基是怎样清除的?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呼吸链的作用 (一)生成代谢水 (二)生成能量:
30
4、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金属酶
2O2- + 2H+ → O2 + H2O2
抗氧化剂:
V-E、 V- C、β-胡萝卜素、

(完整版)酶的EC编号

(完整版)酶的EC编号

酶的EC编号EC1:氧化还原酶EC2:转移酶EC3:水解酶EC4:裂合酶EC5:异构酶EC6:连接酶EC1:氧化还原酶EC1。

1:作用在给体的CH—OH上EC1.1。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1。

1。

1:醇脱氢酶EC1.2:作用在给体的醛基或氧桥上EC1.2。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2.1.1:(已删除,以EC1。

1。

1。

284和EC4。

4。

1。

22 代替)EC1.3:作用在给体的CH—CH上EC1.3。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3。

1.1: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EC1。

4:作用在给体的CH—NH2上EC1。

4。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4.1。

1:丙氨酸脱氢酶EC1.5:作用在给体的CH—NH上EC1。

5。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5。

1。

1:吡咯啉-2-羧酸还原酶EC1.6:作用在NADH或NADPH上EC1。

6。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6。

1.1:NAD(P)+转氢酶(B)EC1。

6.1.2:NAD(P)+转氢酶(AB)EC1.7:以其他含氮化合物为给体EC1.7.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7。

1。

1:硝酸还原酶(NADH+)EC1.8:作用在给体的硫族上EC1。

8。

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8。

1.1:半胱胺脱氢酶(已删除。

)EC1.9:作用在给体的血红素上EC1.9。

3:以氧为受体EC1.9.3.1:细胞色素C氧化酶EC1。

10:以联苯酚及其相关化合物为给体EC1。

10.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10.1.1:顺—苊—1,2—二醇脱氢酶EC1.11:以过氧化物为给体EC1.11.1:过氧化物酶类EC1.11。

1。

1:NADH过氧化物酶§NADH peroxidase EC1。

12:以氢为给体EC1。

12.1:以NAD+或NADP+为受体EC1。

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优选演示

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优选演示

1.2过氧化物酶分类
(1) 含铁过氧化物酶 ①正铁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含有正铁血红素Ⅲ (羟高铁血红素)为辅基,存在于高等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中。 ②绿过氧化物酶:绿过氧化物酶的辅基也含有一 个铁原卟啉基团,这类酶存在于动物器官和乳 中(乳过氧化氢酶)。
(2)黄蛋白过氧化物酶: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辅基,这类酶存在于微生物和动物组织中。
3.1最适pH 过氧化物酶一般都含有多种同功酶,因此最适pH
范围较宽。
酸性状态,过氧化物酶血红素和蛋白质部分分离, 酶蛋白从天然状态转变到可逆变性状态,活力下降, 且热稳定性低;
在中型和碱性状态,酶处于天然状态,蛋白质结 构含α-螺旋结构,稳定,酸化后α-螺旋结构破坏, 产生β-结构。
如青刀豆:pH5.0-5.4,有可溶态,离子结合, 共价结合。
4.2. 过氧化物酶冷冻增活效应 果蔬热烫后,有多少残余活力或再生活力
被允许留在被保藏的产品中,残余酶活力在冰 冻保藏后,质量比酶完全失活时要高。
速冻蔬菜能否永久保藏?
4.3. 非脂肪氧合酶作用
在热失活中过氧化物酶分子聚集成寡聚体, 分子量增加一倍,这个过程包括酶分子展开和 展开的酶分子进一步堆积,血红素基暴露,增 加了血红素蛋白非酶催化脂肪氧化的能力,导 致不良风味的产生,这一过程非脂肪氧合酶作 用(热烫钝化)。
在 pH7 时 酶 热 失 活 的 速 度 最 低 , 在 pH 4.0 和 pH10时酶热失活的速度分别提高到8倍和2倍。
酶 失 活 的 初 速 度 正 比 于 NaCl 的 浓 度 (pH7.0 、 NaCl浓度低于0.6mo1/L),
糖能提高苹果和梨中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5.4. 加热方式:pH确定,T确定,T变长,导 致酶失活后可能性变大,HTST易导致酶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氢过氧化亚油酸分解生成挥发性的醛和酮, 是否有一种特殊的“裂解酶”参与这类反应还 没有确定。
氢过氧化亚油酸通过上述各种途径可以产生数 以百计的不同产物,因此,同一种脂肪氧合酶 能同时以合乎需要和不合乎需要的方式影响食 品的质量,其中一些产物不会影响食品的感官 质量,它们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竞 争减少了另一些有损于食品感官质量的产物的 生成。
1.3 脂肪氧合酶催化反应的底物
脂肪氧合酶对于它作用的底物具有特异性的要 求,含有顺,顺-1,4-戊二烯的直链脂肪酸、 脂肪酸酯和醇都有可能作为脂肪氧合酶的底物。
图7-1脂肪氧合酶底物脂肪酸的部分结构
亚油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麻酸:CH3(CH2CH=CH)3(CH2)7COOH 花生四烯酸:CH3(CH2)4(CH=CH-CH2)4(CH2)2COOH
4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食品的质量取决于它的色、香、味。质构和 营养价值。脂肪氧合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 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助于提高一些质量指 标,又能损害另一些质量指标。
4.1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对焙烤食品质量的影响
脂肪氧合酶在焙烤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面包等面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的脂肪 酸氧合酶及大豆粉可使面粉中存在的少量不饱 和脂肪酸氧化分解,生成具有芳香风味的羰基 化合物,从而能改进面粉的颜色和焙烤质量。
LOX在动植物界广泛存在,在豆类中具有较高 的活力,尤其以大豆中的活力为最高。
1脂肪氧合酶的基本性质
1.1 亚油酸:氧 氧化还原酶;EC 1.13.1.13。 是一类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
1.2 催化的反应 能专一催化具有顺,顺一戊二烯结构的多不 饱和脂肪酸,通过分子内加氧,形成具有共 轭双键的氢过氧化衍生物。
漂白面粉
在面粉中加入1%含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大 豆粉,可改善面粉的颜色和焙烤质量。
脂肪氧合酶可通过偶合反应导致胡萝卜 色素被漂白。
强化面筋蛋白
大豆粉脂肪氧合酶在漂白面粉的同时还具有氧 化面筋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对面团和烘焙食品 产生有益的影响。
在面粉中加入脂肪和大豆粉后,脂肪经脂肪氧 合酶作用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起着氧化剂的) 被氧化成-S-S-,这对于强化面团中的蛋白 质,即面筋蛋白质的三维网状结构是必要的。
图 7-2 pH对大豆脂肪氧合酶活力的影响
含吐温20
当 使 用 吐 温 20 时 ( 曲 线 A),脂肪氧台酶的最适 pH 为 7.0 , 酶 活 力 在 此 pH值的两侧近乎对称地 下降;
当不使用吐温20时(曲线B),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 向碱性方向移动到7.5,而且在整个pH范围内脂肪氧 合酶的活力较低,在酸性pH范围内酶活力的下降尤 为显著;在pH为9时两者的差别趋向于消失。
氢过氧化亚油酸变化的可能途径, 它们包括:
①氢过氧化亚油酸的还原,过氧化物酶体系参 与这类反应;
②酶催化氢过氧化亚油酸异构化成多羟基衍生 物和酮:
③氢过氧化亚油酸的环氧化,这类反应发生在 面粉-水悬浊液体系之中;
④马铃薯中的酶催化氢过氧化亚油酸生成乙烯 醚;
⑤在无氧条件下,脂肪氧合酶催化氢过氧化亚 油酸和亚油酸发生二聚化反应,同时生成戊烷 和氧代二烯酸等产物;
顺,顺-1,4-戊二烯单位的亚甲基在ω-8位 的脂肪酸异构体(亚油酸)是脂肪氧合酶的最 佳底物。
在ω-3位增加一个顺-双键并不影响脂肪氧合 酶对底物的作用。例如亚麻酸。
在脂肪酸的ω-10位和羧基之间增加双键仍然 可以作为脂肪氧合酶的底物,例如花生四烯酸 (5,8,11,14-20四烯酸)和8,11,14-20 三烯酸都是脂肪氧合酶的底物。
第7章 氧化还原酶(2)
主要内容:
三、 脂肪氧合酶 四、葡萄糖氧化酶 五、超氧化物歧化酶
三、 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
脂肪氧合酶是近20年发现的与植物代谢有密切 关系的一种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研究认 为,它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 的各个过程,特别是成熟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的 产生以及乙烯的生物合成,都发现有脂氧合酶 的参与。因此脂肪氧合酶被认为是引起机体衰 老的一类重要的酶。
除了上述六种途径外,氢过氧化亚油酸还能与 食品中非脂肪成分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食品 的质量。
3 pH对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影响
脂肪氧合酶的最适pH一般在7.0~8.0,曲线 呈钟形,曲线的最高点相当于pH7.0~8.0。
然而,在pH低于7时,酶活力下降的部分原因 是脂肪氧合酶的底物亚油酸的溶解度下降的 结果,在酸性pH范围内亚油酸实际上是不溶 解的,图7-2指出了表面活性剂吐温20对大豆 脂肪氧合酶活力-pH曲线的影响。
4.2 脂肪氧合酶的作用对于食品颜色、风味和 营养的影响
脂肪氧合酶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时产生的初 期产物,在进一步分解后生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对 不同的食品的风味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1)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① 在一些水果和蔬菜中,例如番茄、豌豆、青刀 豆、香蕉和黄瓜,这些挥发性化合物构成了人 们期望的风味成分,
脂肪氧合酶作用于亚油酸时,能产生亚油酸 的13-L-和9-D-氢过氧化物衍生物。
2 脂肪氧合酶作用的初期产物的进一步变化
氢过氧化合物本身无异味,通过均裂或裂变分解, 就形成了醛、酮等二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合物 进一步氧化可以转化为环氧酸。
这些氧化产物导致果蔬加工制品产生不良的风味, 比如说大豆及其制品的豆腥味,以及油脂和含油 食品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色、香、味发生劣变 等。
改进面包的体积和软度
脂肪氧合酶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 面筋蛋白质的氧化,防止脂肪的结合增加面团 中游离脂肪的数量,这就保证了外加起酥脂肪 能有效地改进面包的体积和软度。在游离脂肪 释出时所伴随的面筋蛋白质的氧化,对于改进 面团的流变性质是很重要的。在促使面筋蛋白 质氧化的过程中,氧化脂肪中间物也起重要的 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