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关于“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作为特级教师,我将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内部的封建束缚,但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了解到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和感人故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民族工业兴起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会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如何兴起的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随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与民族工业兴起相关的历史场景,如工厂的生产线、民族工业家的奋斗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和发展状况。
3.认识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一历史进程。

历史: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历史: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与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过程:①家庭手工业解体:A、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原因:以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输华货物总值有显著增加,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表现: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

▲标志:,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原因:以后,西方侵略者控制了,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时又获得了和等特权,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并打入市场。

▲表现:中国的冶铁及、、、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②小农经济瓦解: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棉花、和茶等经济作物的有所扩大,小麦、谷物等粮食作物的有所提高,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的影响。

2、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1)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的兴起。

4、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①进一步侵入中国,经营对华贸易的大量增加。

②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业发生了变化,和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的基础,破坏了,沉重打击了。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注释】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的帝国主义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质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质教案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在一百多年前那场名为“走向近代〞的豪门盛宴中,摆在中国这个拥有着辉煌过往的古老望族面前的,只有“屈辱〞和“落后〞两道残羹冷炙。

而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开展,中国迈上了困难的近代化进程。

因此,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从本专题的导语局部,可以全面地理解到它的曲折开展历程。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中课程标准不作要求,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理解不多.而根据青少年认知开展特征,高一学生的智力发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历型"向"理论型"转化。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思维活泼,有表现欲,有利于课堂互动;不缺乏学习兴趣,但厌倦死记硬背,所以我将在教学中将记忆史实的过程问题化、系统化。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托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构造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任务〔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史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考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初步开展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通过挖掘教材和补充材料,进步学生分析、处理史料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通过分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模拟投资情境的过程中,纠正学生随意戏说历史的习惯,培养“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证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族工业兴起的困难,体会国家兴衰与个人开展的严密联络,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学情和知识体系的需要,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打破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探究考察投资环境,分析背景,老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特点。

2.根据学生知识根底和认知特点,我将难点确定为“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构造的变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特点;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2.难点: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规律;理解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过程的感知。
3.作业设计:
(1)课后阅读:推荐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相关的人物传记、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课后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课后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入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影响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总结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告诉学生,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人民版必修2

【课标要求】简述雅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本节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课前导学】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概念:自然经济解体指:(1)背景:雅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过程:①雅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在中国古代与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向来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领主导地位。

雅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有所发展,但是在农村中“”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多大变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二次雅片战争以后,以为首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不少中国土货滞销,中国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同时有获患上了和等权利,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从 19 世纪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2.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它削弱了的基础,破坏了手工业,也沉重地打击了手工业。

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一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的影响。

③新的社会力量浮现: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和商人浮现,贸易中心由转移到。

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和,促进了的兴起。

(一)条件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和企业,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教材 31 页,完成相关问题:洋务运动的诱导(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补充)(1)背景:(2)目的:(3)概况: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导学案3.地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中国仍占据主导地位。

2.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厂。

1.原因 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1.原因 ①内因: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②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点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主干梳理 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丝、茶。

2.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家庭“织”与“耕”分离。

③服务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4.影响 3.分布 ①从地域上看,主要分布在 、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②从行业上看,主要分布在缫丝、面粉、制造等轻工业部门。

4.影响①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②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发展。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史料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史料 (2013·浙江高考,节选)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提出导入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能够兴起?它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4.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讲述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历史背景、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等。
3.通过讲解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3.设置小组合作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自己的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案例通过学习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品质,使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4.通过学习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无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无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无答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蔚县一中赵鹏教学内容及分析1.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

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基本史实,所以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5)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为迅速;(6)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2.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3.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4,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马云,王健林的照片,对当今民族企业发展进行概述,引入一百四十年前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基础导学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传统经济模式: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______经济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农村变化不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_____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产生的影响:(一)对手工业的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很大的瓦解,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的____________,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案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案Word版含解析
课题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标依据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为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课,在全单元中处于总括的作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此同时,洋务派在沿海一带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工业。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以兴起。到甲午战争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逐渐成为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全课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途径和初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全面了解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及在社会经济中地位。其中,需要突出掌握的是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和历史作用。那么,在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后,又有会何去何从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以今论古,设置悬疑,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因寒假刚结束和文理分科,班级学生排列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思路尚不明朗,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动机层次不齐是可以预料的。因此,将采用分层教学,力求尽快适应新班级。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课文,了解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和原因及意义等;
2.解读《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和郑观应《盛世危言》图文资料,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完成基本知识的树立,提高整理和归纳意识。完成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中第一条。
补充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经济的突出特点及直观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完成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第二条子目标。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精品学案人民版必修2【学习目标】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民族工业产生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学习内容】课前预习案阅读专题二的导语部分,找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五个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巨大打击: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经济领域也发生了变化。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1)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输出和资本输出(外资企业的创办)(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开始受到的影响。

(4)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转移到。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中国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

(3)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企业的诱导2、概况(1)时间:(2)产生途径:①②(3)产生地点:问题探究: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4)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第一家)、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5)分布行业:知识链接: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国内爆发农民起义)外患(列强侵略)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口号:“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4、代表人物:中央: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5、结果: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破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学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专题总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近代晚清时期(1840-1949)甲午战后(1895-1912)--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民国初期(1912-1919)--短暂春天的曲折发展一战战后(1919-1927)--萧条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7)--短暂发展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国民党统治后期抗战胜利后(1945--1949)--日益萎缩【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结构】兴起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地点、途径、著名企业)初步发展---甲午战后(1895-1912)(时间、著名企业)【知识梳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主要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①解体表现:A、封建小农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织”与“耕”分离;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如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盛产的土布、土纱的销售因此而陷入困境。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②解体特点: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学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人民版历史必修2 学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程内容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与学目标具体化〗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

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2、找一找: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4)3、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内部原因:(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4、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动表现:①鸦战后……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③甲午战争以后……①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大量增加,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②中国手工业方面土货滞销,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益商品化。

③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中国商品出口大量增加,并受外商操纵、依赖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

④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5、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阅读课文,自习:近代民族兴起的时间、地点、产生有两条途径、表现。

分析和思考: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①②③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1、时间:2、原因:3、表现:4、特点:5、初步发展的重要意义: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高中历史 2.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2.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学案人民版必修2
1、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2.如图所示的家庭纺织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A.自身的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守B.国内市场需求的萎缩
C.外来商品的冲击D.官办企业的压制
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4.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 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 会半封建化的进程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5.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 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 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2)清政府放宽对的限制。(原因)
(3)“”思潮的推动;
3、重要代表、著名企业:(1):南通, 厂等,
(2)荣宗敬、荣德生:无锡,厂
4、主要表现:企业增加;扩大;由向扩展。
4、影响: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1、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早期民族工业的性质?它们出现说明了什么?
(1)逐渐解体;(2)工业兴起。
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标志是;
3、解体的表现:“”与“”的分离、“”与“”的分 离;日益商品化,开始受到市场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1)、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的输入和中国土布土纱无法与之竞争,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变化,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转移(广州——上海)。

3、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①、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尚未形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但它毕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瓦解作用,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资本主义创办的在华企业,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起了带头、示范和准备技术力量的作用。

④、19世纪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人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一是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二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另外,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也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基础的发展。

3、概况:①、19世纪60、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②、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新开设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资本企业有50多家。

4、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预习检查1、近代民族工业在______年代兴起,主要集中在___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有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______、陈启沅创办的______、朱其昂创办的______等。

这些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说明中国产生了____生产方式,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对华____________,进一步破坏了中国______,客观上为______的发展提供条件。

中华民族危机空间加剧,______、______成为风气。

同时,清政府为了_______,解决_______,放宽对______限制。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表现为________增加,______的增加和_____的扩大,范围由___向___扩张。

这一时期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有___和______。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发动了____和____。

3、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1、请分析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原因。

这些民族工业产生有哪些基本的途径?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民族企业?分析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经济领域?在区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原因何在?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思维训练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陈启沅)岁甲寅(1854)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

壬申岁(1872)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工业:
(1)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海防建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到1896年达20多所。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三)深入理解:老师的温馨提示
(四)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至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矧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地为硗确,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必抛,衣食无处,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标题:
子目:、、
(二)基础学习:
☆自学指导1: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什么?
阅读教材30-31页《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完成以下具体内容:(要求:首先自己独立阅读、独立填写;其次同桌相互交换,彼此借鉴;再次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最后展台展示。)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2、原因:
(1)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
(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的限制
3、概况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周学熙(“南张北周”)
河北唐山
启新洋灰公司
4、意义: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第三,企业中近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根本原因是?
(四)当堂检测
个性化学习(设计)
资料补充:一、
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量的主权遭到破坏,通商口岸的开放,关税主权的破坏,加速了列强的商品输入,使中国自然经济遭受猛烈的冲击,开始瓦解。
1、背景:
①内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②外因:的入侵
想一想?这种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所课本与资料补充)
2、过程:
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以“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发展近代教育:
3、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一,主观上: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①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
请回答:材料中“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现实,从中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个性化学习(设计)
课后反思:
2、概况
时间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等几个行业部门。
3.影响
①经济:有利于中国化。
②政治:促进了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壮大。
③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
☆自学指导4:问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32-33页《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一目,完成以下具体内容:(要求:首先自己独立阅读、独立填写;其次同桌相互交换,彼此借鉴;再次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最后展台展示。)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科学案
课题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授课教师
所教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情景引入:
学习目标:(口头展示)
学习新知:
(一)教材浏览:(把教材的标题和子目填上)
3、表现:
(1)农业生产逐步卷入,进一步;
(2)大量破产;
(3)大量出现;
(4)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
4、影响:
①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学指导2:问题: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阅读教材31页《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目第一段,完成以下具体内容:(要求:首先自己独立阅读、独立填写;其次同桌相互交换,彼此借鉴;再次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最后展台展示。)
阅读教材31-32页《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目,完成以下具体内容:(要求:首先自己独立阅读、独立填写;其次同桌相互交换,彼此借鉴;再次小组交流,补充完整;最后展台展示。)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入侵(主要原因)
(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和)
②的刺激
③的诱导
④的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使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自然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经济。
二、洋务运动
军用工业代表: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④刺激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办;
⑤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深入理解 :老师的温馨提示
洋务运式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洋务派所建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
课后反思: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科学案
课题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授课教师
所教班级
学习目标
1、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情景引入:
学习目标:(口头展示)
学习新知:
(二)基础学习:
☆自学指导3:问题: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影响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结合课本31页知识链接完成)
1、背景:
2、概况:①时间:
②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③主张:(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目的:
⑤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⑥内容: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