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大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命题类型:选择题:1分/题多项选择题:2分/题概念比较:10分/题(两个类似的概念让学生解释,并说出区别和联系)辨析题:5分/题(给一句话,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绘图并说明:10分/题(给定一个命题,让学生绘图表示,并说明图中每个符号的意思)案例分析:10分/题(给出一个案例,并根据案例要求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论述题:10分/题(必须是综合性的,知识点相对分散的)第一章主观题: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在心理的制约因素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联系实际阐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或研究取向)客观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心理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意识的理解无意识的表现形式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主观题: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气质与性格气质差异的教育涵义客观题: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动机的特点人格动机的类型气质的定义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气质类型的特点性格的概念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类型第三章主观题: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主观题)依恋及其类型(主观题)人格发展的制约因素(遗传、环境、自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主观题)客观题:人格毕生发展的基本性质(客观题)心理社会论的基本观点(客观题)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客观题)社会性的内涵(客观题)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客观题)人生价值观(客观题)学校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客观题)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措施(客观题)第四章复习范围主观题:8. 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什么?(主观题)9.什么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主观题)12、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要求掌握动机的相关知识,根据动机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观题)4.正诱因和负诱因,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的关系(主观题)客观题:1.动机的内涵及功能(客观题)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所有观点(客观题)3.动机、需要、内驱力和诱因的关系(客观题)5.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客观题)6.情感在推动人的行为时有哪些作用(客观题)7.什么是归因?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什么?要求能够理解,能列举出例子。
心理学复习提纲(沈阳师范大学期末考专用)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
3.心理学的性质: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各学派:p17)6.反射:1)以脑为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反射。
2)所谓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7.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 注意是心里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示或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9.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10.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1.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3)个体的知识和经验1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14.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活动,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肤知觉15.感受性是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16.知觉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1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就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8.根据记忆编码方式和存储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9.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5~9组块20.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记忆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个体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又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1.记忆表象有两个显著特征,即直观性和概括性。
22.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心理学简单提纲(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
1.人格概念、基本特征。
2.气质概念及特点、类型(理解各类型的特点)。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
4.气质差异的教育涵义。
5.性格概念。
6.性格特征和类型。
7.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
8.性格有好坏之分。
9.塑造良好性格。
第四章
1.动机的概念与构成基本因素。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冲突的表现类型。
4.需要层次理论。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
6.动机培养与激发。
7.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8.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第六章
1.认知学习的类型。
2.注意的概念与规律教学。
3.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刺激物是新奇的、刺激物亮度增加、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刺激物符合需要。
4.认知学习过程。
5.人的记忆结构有三个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
6.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7.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8.遗忘产生的理论。
第七章
1.问题解决的阶段。
2.问题解决的方法。
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4.问题解决的技能。
5.创造过程阶段。
6.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7.创造性评定。
第九章
1.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2.智力结构。
3.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
4.智力分类。
5.皮亚杰儿童思维四阶段论。
6.智力结构之认知理论。
心理期末考试提纲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环境适应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
适应不良的表现有: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不能很好的学习,不能与他人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适应良好的表现有:能够很好地融入新环境中,能够适应新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建立其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人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3、立体健康观,即健康应由心理尺度、医学尺度、社会尺度来评价。
4、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5、偶尔出现的不健康的心理不等于心理疾病或心理不健康。
心理异常是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
6、“正常”和“异常”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患是一个缓慢转化的、渐进的过程。
7、判断异常的标准统计学标准:是指在统计学上的少数,即社会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是不正常的,于是统计学上出现行为偏差的人即是不正常的;不符合社会规范:即社会一般所认可和接受的行为即为正常,反之则为异常;精神病学诊断标准:是如今用的最为普遍的标准。
8、心理的在“正常”和“异常”的转换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9、心理危机识别信号:重大改变,如个体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遭受挫折境遇、面临严峻挑战、遇到严重阻碍;无能为力,惯用的干预策略防御机制失效,努力尝试解决失败,产生严重的乏力感和失控感;心理失衡,以往平静、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被打破,各项功能出现明显失调。
如:认知狭窄负性(只看到消极悲观无望)、情感低落、易躁(抑郁、烦躁、易激动)、行为僵硬刻板(不能做灵活的选择、作为或重复无效行为)。
10、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预约方式有电话:3353399,QQ:876005820以及易.川信。
11、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彖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冇。
这是一门介于教冇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含学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冇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木以教冇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牛、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1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牛儿期(岀牛笫一年)和青春期(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2)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儿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演变,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1.感觉和动作分化2.循坏反应:扔东西、捉迷藏;3.后期思维开始萌芽;4.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
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
补修《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心理状态 ------- 注意、灵感.激情、 心境、信心、犹豫等。
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益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屮发生发展的。
盗3、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心理的物质载体麗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主要器官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第二章 感知觉感觉的分类/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丿扶觉。
2、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询觉)和机体觉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 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
宗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彖一致,可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和错觉。
感觉规律一、 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二、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一)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莫它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彖。
1、 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2、 感觉的适应: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 感觉的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彖。
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二)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刺激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别的刺激而产牛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联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主要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I 丿4)知觉的恒常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是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1.docx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论述题1 .思维的本质①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③思维的基本特征为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2.人的心理本质①人的心理实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主观的映象,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从物理、化学到意识的演化过程。
③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内容与源泉,只不过心理活动是将客观现实以映像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④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⑤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能动性两大特点。
主观性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带有主体自身的特点。
能动性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它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的主要特点。
能动性集中体现在:首先,人对客观现实地反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的;其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可以意识到、可以审查、可以描述的;最后,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
⑥总之,人的心理就其实质来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解决问题的非智力因素①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知识的表征)。
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
问题情景中材料的组织形式或表达方式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②定势。
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可以说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③功能固着。
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其他的新用途。
“功能固着”也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
这类现象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④情绪与动机。
欢乐、愉快、平静等积极的情绪能激励人们勤于思考、思路畅通,给自己提出新的更加复杂的任务,并满怀信心地去解决新问题;苦恼、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状态,往往会妨碍人的智力活动。
动机的强度和性质与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二、问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过程(2)人格2、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主要观点:一是强调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二是强调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后的结果,为此,可以通过制约学习过程,使个体的目的行为出现、发展以及变化。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有什么优缺点?(5)调查法:优点是它比较容易和迅速地获得大量资料,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态度及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二、问答题:1、意型兰吝匹种状态?a)主动的意识状态:指人主动操纵自己的心智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状态。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二、问答题:12、常见的感觉现象包括几种?3、知觉的组织的原则包括几种?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二、问答题:12、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原因有哪儿种学说?3、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一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无复述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一分钟;二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4、如何做到正确复习?及时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间隔学习;提取多种记忆线索。
第六章思维7、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二、问答题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间接性,概括性4。
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心理(1)认知(2)动机和情绪(3)能力和人格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心理学19世纪末20初重要派别1.冯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重视内省是自我观察的方法,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1879年,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2. 詹姆士—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的作用就是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3.华生—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5.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神经系统的进化和脑的产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高等脊椎动物的脑——脑容量低等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以下方向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EQ,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2.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CQ,大脑新皮层面积扩大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结构(小脑比重小,新皮层容积大),功能(功能复杂,视觉区数量多)更复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组成:胞体、树突、轴突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动作电位外负内正)(1)概念: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2)法则: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递质概念: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突触分类:兴奋性突触vs抑制性突触外周神经系统(组成部分—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简单反射中枢)2.脑干3.间脑4.小脑5.边缘系统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包括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第三章感觉感觉的概述:感觉可以说是人脑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公式:E=1/R(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心理学总复习提纲
C.应激
D.心境
• 答案:A 第七章
• 15、态度的形成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以下不属于态度形成阶段的是 ( )。
• A.模仿与服从 B.从众
C.同化
D.内化
• 答案:B 第十三章
2021/6/28
心理学:期末复习
19
附:期末复习练兵——单选题
• 16、长期从事染色的工人能够辨别40多种浓淡不同的黑色,而一般 人只能辨别3、4种,这突出了( )这一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 用。
单选题?5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开水推动水壶盖原型的启示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到锯齿状的植物丝茅草原型的启发这些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
总复习提纲 心理学
2021/6/28
心理学:期末复习
1
一、期末考试形式与题型——辨析题
例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正确。(2分)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它总是 和心理过程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等。 (2分)
2021/6/28
心理学:期末复习
14
三、每章重难点提示
——(性格)
1、性格的定义; 2、性格的特征: ★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联系和区别; ★ 4、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
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性格的测量:投射测验(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2021/6/28
心理学:期末复习
16
附:单选题
• 5、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开水推动水壶盖原型的启示,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到锯齿状的 植物丝茅草原型的启发,这些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名词解释)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理解)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
(理解)4.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5.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理解)6.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
(理解)7.注意的品质:(理解+材料分析)(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
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123.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行动。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4.需要: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5.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其他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
7.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9.记忆: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能在人的记忆中保持长久不忘。
10.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2.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4.情商:用来衡量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最优的发挥个人智能(激励、自信等和社交能力(沟通、对他人的理解等的能力。
因此它对于一个人的个人和专业成长密切相关。
15.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心理学复习提纲(自整理)
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基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6、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快速性 协调性 开放性可塑性
7、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身心发展不平衡 社会性 动荡性 闭锁性
产生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正确理解语言和实物标志的意义
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条件:强烈的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
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与艰苦的劳动
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为理想,即积极的幻想;反之为空想,即消极的幻想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的概念,可以从2个或2个以上 的角度思考问题。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最大特点:儿童思维此时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特性:
①选择性
②整体性
③理解性
④恒常性
5、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分类:
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义记忆④情绪记忆⑤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分类:
①感觉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的内容不同分类:
①陈述性记忆②程序性记忆
根据意识参与程度不同分类:
①内隐记忆②外显记忆
6、记忆的品质
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核心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提纲1、什么是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现象是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
2、心理学的任务描述与测量、理解与解释、预测、控制3、心理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还有罗杰斯。
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化学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对象只能是行为6、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事物客观/研究的人客观)、发展性原则(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性原则(使研究行为本身具有教育意义)、系统性原则(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运用系统的方法去考察)、伦理性原则(欺瞒、威胁等)7、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法:问卷法;测验法;因果研究法(唯有实验法能进行因果关系的研究)8、注意: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同一状态的两个方面)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排除干扰信息);维持功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整合功能(精细加工及整理);调节功能(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课堂上认真听讲)/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注意的特点:随意注意得到充分发展;注意品质有了新的提高9、感知: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单选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对象,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阐述心理现象中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探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又称教室管理,教室经营,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
包插消极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借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4.教师的威信教室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产生积极的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5.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脾气,秉性,性情。
6.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要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2.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 (1.)对比律(2.)组合律(3.)协同律(4.)理解律3.注意规律与教学那么,教师如何应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呢?(一•)无注意规律的运用(1.)优化教学坏境,防止学生分心(2.)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3.)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1.)明确学习冃的(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4.)合理组织活动(三・)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任务的方法(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5.)适当应用记忆术5.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复习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安排记忆时间(1.)及时复习(2.)分布复习(二・.)恰当安排复习材料(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四•.)复习方法多样化6.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7.创造力的结构吉尔福把创造力分解成六个部分:(1.)敏感性,即容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问题情景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及时改变方向和进行自由联想。
(4.)创造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在定义性。
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能进行有意义的交换。
8.创造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无论科学发明或艺术创造,大体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9.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1.)根据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可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2.)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虽不一定正确,却透露了教育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3.)长期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
根据归因倾向对今后行为的影响性质,对以把学生的自我归因倾向分为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两种。
(4.)教师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10.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1.)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2.)通过满足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3.)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归因(4.)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11.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通常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1.)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2..情绪的宣泄合理,有效地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1.)痛苦(2.)倾诉(3.)写日记(4.)运动一.单选题三•填空题第一部分感觉的定义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它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sensitivity)和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如果以I表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1+八1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I/I=K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
什么是闪光融合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或闪烁临界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即当断续的光刺激达到临界频率时,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第二部分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在每一时刻里,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定势,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彩响了后来知觉的结果。
3、知觉的理解性是很明显的。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客体不断变化和变化速度的知觉。
第三部分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屮。
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彖・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屮不易产生疲劳。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2、人本身的状态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屮发展起来的。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对活动的FI的和任务的理解;(2)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组织;(3)兴趣的作用(直接兴趣、间接兴趣);(4)自我提醉和自我命令的功用;(5)内外干扰的排除。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
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狭义:指注意持久地持续在一个特定的对彖上。
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第四部分记忆(memoery)是个体対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冋忆和再认)。
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一)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彖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I'可的记忆。
2、短时记忆(STM ):短吋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吋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书中讲不超过2分钟,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工作记忆指个人当时注意看的信息,为现实进行加工、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短时记忆的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位来测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3、长时记忆(LTM):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贮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乃至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