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物沉降观测培训讲义
沉降观测讲义
![沉降观测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6bafad8168884868662d640.png)
观测误差概述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标准差大小反映观测精度的高低,定义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m n
[2 ] n
上式可知,σ的大小决定于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出现的绝 对值的大小。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所进行的一组观测,这一组中的 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同样的精度。这个数值应该能反映误差分布 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即应反映其离散度的大小,作为衡量精度的指 标。
绝对值大于3σ的真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可以认为±3σ是 真误差实际出现的极限,即3σ是极限误差: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极限 误 差和容许误差
⑵容许误差 测量实践中,是在极限误差范围内利用容许误差对偶然误差的 大小进行数量限制的。在实际应用的测量规范中,常以2倍或3倍中 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即
Δ容=2σ≈2m Δ容=2σ≈2m (5-15)
或
Δ容=3σ≈3mΔ容=3σ≈3m
(5-16)
误差传播定律
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行观测, 而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函数D 的中误差与观测值S及α的中误差之间,必定有一定的关系。阐述这 种函数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由于独立观测中单个未知量的真值X是无法确知的, 因此真误差Δi也是未知的,所以不能直接求得中误差。但 可用有限个等精度观测值li求出最或是值x后,再计算最或 是误差,用最或是误差vi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
m
[v2 ] n1
等精度观测中用最或是误差计算中误差。
不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在对某一未知量进行非等精度观测时,各观测结果的中误差也 各不相同,各观测值便具有不同程度的可靠性。在求未知量的最可 靠估值时,就不能像等精度观测那样简单地取算术平均值。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b18ec5f8c75fbfc77db2dc.png)
目录1、编制依据 01.1 施工规范、标准 01.2设计文件 01.3相关文件 02、工程概况 02.1线路概况 02.2主要技术标准 (2)2.3工程特点 (2)3、工程重难点分析 (2)4、沉降变形观测 (3)4.1工艺流程 (4)4.2施工准备 (5)4.2.1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5)4.2.2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6)4.2.3沉降观测具体要求 (7)4.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7)4.3.1桥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7)4.3.2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10)4.3.3桥涵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18)4.3.4路基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0)4.4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3)4.4.1连续梁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3)4.4.2墩台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3)4.4.3人工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4)4.4.4自动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5)4.4.5过渡段及横向结构物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25)4.5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26)4.5.1桥梁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26)4.5.2路基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27)4.5.3涵洞、框构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28)4.6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28)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 (29)6、沉降观测设备和人员组织 (30)6.1沉降观测设备 (30)6.2人员组织分工及职责 (30)相关人员资质证书和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30)6.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30)7、其他保证措施 (31)7.1仪器管理 (31)7.2监控量测内业工作技术要求 (32)7.3资料分析过程及质量控制制度 (32)7.4监控量测审核和审定制度 (32)7.5质量控制制度和检查措施 (33)7.6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34)7.7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34)7.8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35)7.9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 (35)7.10监控量测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 (35)8、安全保证制度 (36)9、附件 (36)9.1测量主要人员资质证书 (36)9.2仪器设备检定证书 (36)1、编制依据1.1 施工规范、标准(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9)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分册》1.2设计文件(1)《个别路基设计图》(第一册)(2)《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十三册)(3) 新香坊北站路基横断面图(4)桥涵变形观测及观测标安装图(哈牡桥通-Ⅴ-02)1.3相关文件(1)新建XXX至XXX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5-015;(2)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3)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沉降观测测量学习资料
![沉降观测测量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c69cb40b4c2e3f5627635e.png)
沉降观测学习内容:1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1.0.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1.0.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1.1 准备阶段1.1.1 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如图1.1.1所示。
准备阶段图1.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1.1.2对应工作流程图1.1.1中编号工作内容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评估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从事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法主要为授课和答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身对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要求技术培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单位提供给建设单位的设计资料主要有●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的如下技术要求●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观测设备埋设要求;●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员、设备情况;●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监理、评估单位核查包括以下内容监理单位主要核查:●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隧道、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1.1.2所示;●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
新版沉降观测的授课讲义资料
![新版沉降观测的授课讲义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d5345f0b1c59eef9c7b430.png)
沉降观测、垂直偏差检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讲义一、变形观测概述:1、变形观测的方法和手段目前国内变形观测的主要方法仍是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即用经纬仪测角、用测距仪测距、用精密水准仪测高。
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意义和目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以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
这种变形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急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变形观测。
一般来讲,建筑物变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另一种是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
此外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得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
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
如果要求得瞬时变形,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位置。
4、变形观测的方法:水平位移(采用基准线法观测、坐标法)、垂直位移(采用水准仪观测)5、变形分析概述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在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改善运营方式,以保证安全。
所以变形观测是工程管理工作的耳目。
其次,通过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工程建筑物原体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可以验证地基与基础的计算方法、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的地基与工程结构规定合理的允许沉陷与变形数值,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资料。
二、测量误差概述:1、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工作是观测者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按照一定的观测方法,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完成的。
归纳起来,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1)仪器、工具制造或检校不完善的影响;(测量的仪器有关)(2)人为因素在安置仪器、照准目标或读数方面的影响;(测量的人有关)(3)外界条件变化或不适宜的观测条件的影响。
沉降观测演示文稿课件
![沉降观测演示文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106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a.png)
沉降观测的意义
及时掌握基坑的沉降 情况,避免因沉降不 均匀导致结构损伤和 安全事故。
观测点的布设
在基坑的边缘、支撑 立柱、降水井等部位 设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周期
施工期间每1~2周观 测一次,回填土完成 后每3~6个月观测一 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每次观测需记录数 据并计算沉降量。
响。
提供沉降分析报告,为项目决策 提供科学根据。
04
沉降观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意义
及时掌握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避免因沉降不均匀导致结构 损伤和安全事故。
观测周期
施工期间每1~2个月观测一次 ,封顶后每3~6个月观测一次 ,直至稳定为止。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度高、体量大、荷载大、基 础情势复杂。
观测数据采集
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进行数据 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按照规定的观测方法和操作流 程进行数据采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 挑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 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施工过程中 的沉降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
智能化与自动化
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观测效 率和数据处理能力,降低成本。
大数据与云计算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取 有用的信息和特征,为工程决策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根据。
06
结语与致谢
结语
总结
对本次演示文稿的内容进行总结,强 调重点和难点,以及演示文稿的价值 和意义。
观测点布设
根据项目需求和现场 条件,确定观测点的 布设位置和数量。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https://img.taocdn.com/s3/m/c0328b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9.png)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一、沉降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应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二、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要求1应能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应顾及建筑结构和地质结构特点。
当建筑结构或地质结构复杂时,应加密布点。
2对民用建筑,沉降监测点宣布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Iom~20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两侧、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4)对宽度大于或等于15m、宽度虽小于15m但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湿陷性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处;6)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9)超高层建筑或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对称位置。
3对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大型或高耸建筑,监测点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应少于4个。
4对城市基础设施,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结构设计及结构监测的要求。
三、对沉降监测点的标志的要求1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宜涂上防腐剂。
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面、柱面或地面一定距离,宜与设计部门沟通。
沉降观测培训
![沉降观测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81d8289eefdc8d376ee32f0.png)
F22
B11
F12
B22
F23
B12
F13
even station
B22
F23
B12
F13
➢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
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 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 6、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
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
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
三、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
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 合检验条件
返测
1
BM1
2
往测
BM2 3
根据国家一、二、三等水准测量规范,往返测高差 不符值、环闭合差 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
过表4.5.1的规定。
等级
测段、区段、路线往 返测高差不符值
一等
±1.8 K
点之前作水准测量。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也只在上午10 点之前进行。
4 、 温度对仪器的影响
• 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可能引起视准
轴的构件(物镜,十字丝和调焦镜)相对位置的 变化,或者引起视准轴相对与水准管轴位置的变 化。由于光学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不大的位移 量可能使轴线产生几秒偏差,从而使测量结果的 误差增大。
➢11、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
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12、元件保护要求
(1)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 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 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 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 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最新]建筑沉降原理及观测方法讲义ppt(181页)
![[最新]建筑沉降原理及观测方法讲义ppt(181页)](https://img.taocdn.com/s3/m/63e78a2aaef8941ea66e05b1.png)
1.6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方法 (即几何水准测量)---常用;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适宜高差
住宅建成后建设单位须在每栋建筑物明显部位永久 标注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及 主要负责人的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建筑终生负责制
工程检测机构依法对其检测的数据、检测报 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造成损失的要依 法承担相应赔偿及其他法律责任。
不得转包,不能与承接工程建设的各方有隶 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如果不均匀沉降,建筑物还会发生倾斜、产生裂缝甚至倒塌。 建筑物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时是安全的,可视为正常现象; 但如果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危
及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如驾车的时速与安全距离限制)
建筑沉降观测概述
严格地说,建筑物的变形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同 时并存的,尤其是,不均匀的垂直位移往往伴随着 主体的倾斜、水平位移等。
2、科学层面上: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反馈为建筑的设
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资料。(验证设计、施 工是否科学合理,为今后建筑物结构和地基基础的设计积累 资料)。
1.3 沉降观测的原理
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稳定的水准点间的高差h,并计 算观测点的高程H;
将不同时间所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从而求得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P259 △≤0.003H
3.5 m
建筑沉降基本概念---
垂直位移测量、建筑沉降
建筑物沉降是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建 筑物变形范畴。
沉降培训课件
![沉降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58a0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要注重对工程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沉降等不良现象。
要点三
06
培训总结与展望
学员对课程内容及讲师的讲解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讲解生动有趣。
学员反馈
培训效果
培训不足
通过培训,学员对沉降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计算。
03
某地铁站沉降案例
02
01
某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未能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导致部分路段出现沉降。
某高速公路沉降案例
工程背景
该路段的沉降具有突发性、不均匀性等特点,给行车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沉降特点
通过采用路基加固、桥头压实、排水工程等手段进行治理,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部分学员反馈在某些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03
培训总结
02
01
展望未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我们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讲师水平
增加培训领域
未来我们将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03
沉降观测方法
02
01
通过在地面沉降区域设置固定观测点,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计算沉降量。
直接测量法
通过采集地质钻孔、地下水位、土压力等数据,推算地表的沉降量。
间接计算法
沉降量计算
短期沉降稳定性分析
依据近期沉降观测数据,判断沉降速率是否趋于稳定。
长期沉降稳定性分析
沉降观测课件
![沉降观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5d15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2.png)
沉降观测课件沉降观测课件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用于测量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在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项目中,沉降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地基的稳定性,预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一、沉降观测的意义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土地或结构物的稳定性。
通过监测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此外,沉降观测还可以提供有关土地或结构物变形的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地面或结构物上设置测点,使用水准仪、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观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一种相对较为简便的沉降观测方法。
它通过测量地面或结构物上的标志物的变化情况,间接推断出沉降量。
常见的间接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法、GNSS定位法等。
间接测量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沉降观测,可以快速获取数据。
三、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沉降观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得到准确的沉降量。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平差法、插值法等。
平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消除误差,得到准确的结果。
插值法则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推算未知数据点的方法,可以对不连续的数据进行填补,使得结果更加完整。
四、沉降观测的应用沉降观测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地基的承载能力,及时发现地基沉降过大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其次,在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中,沉降观测可以预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此外,在地铁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沉降观测可以评估地下水位的变化,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五、沉降观测的挑战与发展沉降观测虽然在土木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沉降观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邻地基沉降
相邻地基沉降是由于毗邻的建筑间的荷载差异引起的相邻地基土应力 重新分布而产生的附加沉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建筑荷 载力在不断增加,建筑物的密集日益加剧。新建建筑物的荷载差异造 成的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为了检测 和评估新建建筑物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以保证这些建筑和用户 的安全,相邻地基沉降的观测也越来越重要。
连续水准测量
前进方向
h1=a1-b1 h2=a2-b2 …… 则: 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 Σ b 结论: A 、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90年代开展的“昆明市地面沉降研究”是我省到目前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 城市地面沉降观测研究项目。研究区包括昆明 4个城区及呈贡县城在内的面 积约 2500KM2的范围。
本项目承担单位是云南省地震局,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以期 查明昆明市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总体状况及沉降的量级和速率。
1、水平形变监测是为了探讨监测区内活动断裂是否对昆明地面沉降有直接或 间接的制约作用,测量作业采用美国K+E公司生产的RM-Ⅲ型精密激光测距 仪。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 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和内业数据处理。
2.1高程测量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测量工作, 称为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流体静力 水准测量和GPS 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具有观测精度高、观测和计算处理方法简单 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2.2水准测量原理
通常,水准测量有高差法和仪高法两种各种测量方法, 其中,仪高法的观测精度较低,不适于做高精度的沉 降观测,因此,下面主要介绍高差观测法。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 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 程。
2.2水准测量原理
标尺读数与测点地势的关系。。。
在实际水准测量中, A 、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 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此时 有必要沿 A 、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 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 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 A 、 B 两点 间的高差值。
建筑物沉降观测培训讲义
习惯采用的时间-累计沉降曲线
均匀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概念
当同一建筑物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相同时,表 现为建筑物的均匀竖向下沉或上升,称为均匀沉降。相反, 由于建筑物的地基条件差异、基础及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瑕 疵、各部位荷载差异或者外力干扰而造成的同一建筑不同 部位在相同时间段内存在的沉降量差值,称为差异沉降。 当一个建筑存在沉降差异时,往往表现为建筑物出现倾斜, 甚至由于结构体纵向受剪切而出现裂缝,将严重威胁建筑 物的安全。沉降观测中,引入了挠度的概念,用于表达建 筑的基础、上部结构或构件等在弯矩作用下因挠曲引起的 垂直于轴线的线位移。
此外,对于该《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不能覆盖的沉降观测过程中遇到 的一些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和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的相应规定。
第二讲、水准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微倾式水准仪、自 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 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 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等)方法; 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操作方法。
根据公式
,当hAB为负值时,
表示沿观测路线方向地势为下坡,相反为上坡。
2.2水准测量原理
转点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 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 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由多个测站和多个转点的成组连接,形成一个测段根据大气压力随高程变化的规律,用气压计测定两点的气压差推算高 差的方法。大气压力常以水银柱高度表示,温度为0℃时 ,在纬度 45°处的平均海面上大气平均压力约为760毫米水银柱。 每升高约11 米,大气压力减少1毫米水银柱。一般气压计读数精度可达0.1毫米水 银柱,约相当于1米的高差。由于大气压力受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 气压高程测量精度低于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高差较大 的丘陵地和山区的勘测工作。通常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前者 便于携带,多用于野外作业,后者常用于固定测站或检验前者。
目前,从开展的建筑物沉降工作量来看,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观测占着很大比重,且往往与周边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受到高度重 视。这类沉降观测除了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从业 者除应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之外,也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场地地面沉降
由于长期降雨、管道漏水、地下水位大幅度变化、大面积堆载、地裂缝、大 面积侵蚀、砂土液化以及地下采空等原因引起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称为 场地地面沉降。
2、通过Ⅰ等精密水准测量重复观测各水准点的高程变化,精确地了解地面的 垂直运动。
常用沉降观测方法
水准测量(即几何水准)方法; 静力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是连通管原理);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传感器; 高精度GPS测量等。
沉降观测的相关规范
现行的国家建筑物变形测量行业标准为国家建设部2007年9月4日发布, 2008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该规范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场地的沉降观测、 位移测量和特殊变形测量。对建筑物变形观测所应采用的观测方法、 仪器设备、测量精度以及各种应提交的观测数据、成果、图件和分析 方法进行了规定,是建筑物变形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的行业技术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