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作业教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55)期学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 第(55)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7c774ccbff121dc368314.png)
第(55)期一.古诗浅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呈:呈送。
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转须:反而更应该。
甚:太。
征求:指赋税征敛。
【参考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赏析】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
“扑枣”就是打枣。
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
“任”就是放任。
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
”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
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说的正是杜甫。
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
“防”的主语是寡妇。
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
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
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
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9e82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8.png)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写好了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所需教学资源和教具,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劝学高中语文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文复习 师说习题教案不分版本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文复习 师说习题教案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5031b02f90f76c660371ac2.png)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师说习题教案不分版本师说习题教案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师说》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文言文、诗歌,语言表达阅做题技巧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点滴积累的好习惯重难点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教学内容活动教学设计一、根底检测1.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那么耻师:动词拜师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名词,典范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⑦其可怪也欤:答案:①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那些③人称代词,他们④人称代词,他们的⑤语气副词,表猜想,大概⑥人称代词,他们的⑦语气副词,表感慨,多么2.词类活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低于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3.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C.惑之不解(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答案】B(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4.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答案】A(A项的“其〞为副词,表强调。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9908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1.png)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掌握经典名句的意义和应用。
2.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劝学》中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劝学》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2)熟练掌握并运用《劝学》中的经典名句。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劝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2)分析《劝学》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劝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劝学》的内容。
(2)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点:教师对《劝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劝学》的重点内容,整理并记忆经典名句。
2. 选取一篇文言文,分析其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劝学》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文言文《劝学》教案
![文言文《劝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106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6.png)
文言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劝学》的主旨。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掌握《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2 教学难点(1)理解《劝学》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和成书年代。
(2)阐述《劝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劝学》,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自主翻译《劝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劝学》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讲解与示范(1)讲解《劝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结构。
(2)示范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3.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
4.2 终结性评价(1)测试学生对《劝学》的朗读、翻译和理解能力。
(2)评价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劝学》文本。
5.2 参考资料:关于《劝学》的注解、解读和分析文章。
5.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学习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劝学》所处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出师表习题教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出师表习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52a8965f0e7cd1842536c0.png)
出师表习题教案《出师表》答案三、10.D 11.B【解析】题中B项,诸侯死称“薨”。
12.A【解析】“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不符文意,原文“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13.(1)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2)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
【参考译文】乐运,字承业,是南阳清阳人。
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
十五岁时(梁的都城)江陵被攻占,(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
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婢),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
(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
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
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
担任露门学士。
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
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
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
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乐运回答:“是平常人。
”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
”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
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
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
”武帝说:“我知道了。
”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国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
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
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呢。
”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
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
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a0b7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c.png)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能够把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
(3)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翻译、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章中的劝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理解并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2)文言文基本句式结构的把握。
(3)对《劝学》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背景。
(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
(2)组内讨论,解决翻译中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言文基本句式结构。
(3)解析文中特殊句式。
4. 案例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劝学精神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背诵《劝学》全文。
3. 写一篇关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心得。
五、教学反思1.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背诵检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3.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得,评价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c71f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8.png)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关于教育与修养的论述。
通过对《劝学》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本文旨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劝学》的教学与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劝学》,并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 教学目标本节课程将重点突出学生跟据文本内容对于《劝学》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中领悟到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学习陈寿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追求卓越,并铭记着“怀道、塑性、求实、创新的人生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1.《劝学》内容概述。
2.内容大意。
了解陈寿的生平及其思想背景,进一步理解《劝学》的文化内涵。
3.文学鉴赏。
学习《劝学》中的意象、情感、意义构成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修养教育。
通过讲解陈寿的学习态度,引领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 教学设计1. 准备工作教学前,教师应提前阅读《劝学》全文,了解陈寿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思想进行梳理,挖掘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提前准备PPT、制定教案、准备习题,以此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保证授课顺利进行。
2.课堂展开第一节:1.引入用文学细节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场景:“日行访友,道路阻隔,要过荧荧灯影,有白发者,以手持灯,前照路上,后防身子。
有蹒跚者,假何为者,拄杖扶身者,皆挂眼于他,讹谤无已。
胡闹之流,不觉乃绕路,彻夜是劳顿。
知己者,应随足而行。
”2.讲解《劝学》内容,阐述文章主题及文化内涵、重要语句等。
3.简介陈寿:生平、人格、思想等方面,介绍他的学术成就,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习题教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劝学习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30700caaedd3383c4d3cd.png)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3)f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4)a______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5)e 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6)f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7)b ______
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里很多行为恶劣的年轻人,想盗窃时,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处起火。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你说: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于是夜间就不再起火了。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是邻里间的祸害,徐的揭发他的罪恶,把他流放到岭外。徐的以兵部员外郎身份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请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的运河,诏令还没下来,他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调动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运出积压的盐三百万斤。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劝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文言文阅读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点滴积累的好习惯
重难点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教学内容
活动
教
学
设
计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B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4.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B ]
(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 B.(1)(2)(5)(6)
高中《劝学》教案
![高中《劝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4c46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a.png)
高中《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分析《劝学》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分析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2.自学感知分组讨论: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阅读《劝学》全文,感知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小组分享: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3.课堂讲解讲解《劝学》的背景和作者:荀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学习和教育来改变。
这篇文章就是荀子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论述。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第三部分论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翻译和解析重点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4.课堂讨论讨论一:荀子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三: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翻译《劝学》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摘录《劝学》中的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劝学》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同学们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较高的思辨能力。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较好,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4.不足之处:部分同学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作业完成情况:同学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质量较高。
3.学习效果:同学们对《劝学》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理解《劝学》主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主旨,如:“荀子在这篇文章中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
![劝学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d134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5.png)
劝学高中课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10篇较新高中语文《劝学》教案,希望在劝学高中课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劝学》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⑴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⑴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⑴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⑴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CAT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
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较后的代表,朴素唯物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5b93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1.png)
高中语文《劝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劝学》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劝学》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2.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劝学》的作者荀子及其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2.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劝学》中的观点。
2.分析文章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等。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劝学》的内涵。
二、课文拓展1.介绍荀子的其他作品,如《性恶论》、《天论》等。
2.分析《劝学》与其他作品的关系,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荀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2.分析《劝学》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劝学》的理解。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小结2.回顾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后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勤奋学习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劝学》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_
![高三语文复习《劝学》教学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_](https://img.taocdn.com/s3/m/f107db0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b.png)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劝学1、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者者"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者者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假设""假设"。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2、代词。
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通“尔〞,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通“如〞:好似,如同。
4、“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三〕即时稳固。
指出以下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符合)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B.輮以为轮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哪一项:〔〕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者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以下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一样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6、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一样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7、以下选项里面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哪一项〔〕A.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名句名篇默写〔1〕故木受绳那么直,,,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c65d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a.png)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劝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提高学生对《劝学》中重要观点和名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劝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教学难点:《劝学》中重要观点和名言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劝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系统的讲解。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观点和名言。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劝学》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劝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劝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重要观点和名言。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劝学》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观点和名言。
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分析能力。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考试要求。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劝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劝学》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劝学》重要观点和名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劝学》的掌握程度,包括对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名言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每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2f99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c.png)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劝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劝学》中的道理和观点,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2. 分析《劝学》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劝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劝学》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本次复习的目标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劝学》,结合课本注释和课后习题,梳理重点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分析《劝学》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劝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课本:《劝学》及相关儒家经典文本。
2. 辅导资料:相关的学习辅导书、注释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劝学》中的道理和观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劝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观点,以及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2. 教学难点:《劝学》中的深刻含义和哲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引发学生对《劝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22f0a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7.png)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劝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增强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字词解释:复习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句子翻译:复习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能够准确翻译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核心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劝学》的文本材料。
2. 参考资料:与《劝学》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与《劝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劝学》与其他相关文献的异同,拓宽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作业教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从,字子乂,少年时丧父而且家境贫困,和哥哥崔能一同隐居太原山中。
适逢当年饥荒,拾橡子为食,讲论学问而不停息。
考中进士科。
在山南节度使严震幕府里担任推官,因母亲去世免官。
兄弟在墓旁建茅屋守丧,亲手种植松柏。
服丧期满,不接受征召。
很久以后,韦皋引进他任西山道运务使。
保奏他迁任判官,代理邛州刺史。
前任刺史遗留一件因偷盗被捕入狱的案子,状辞已招供完备,崔从怀疑有冤情,放了犯人而不治罪,不久果然抓到真正的盗贼。
召入朝担任殿中侍御史,迁任吏部员外郎。
裴度任宰相之后,他接任中丞,他弹劾惩治,不避权贵。
由于涉及台阁而交付宫内的案件,他定要请求交还有关部门。
推荐进用御史,一定要选取本质端正清廉谦逊之人。
李翛因宠得任京兆尹,担任庄宪太后山陵桥道使,一心以减少徭役和费用而求取功名,以致道路没能修好,灵车滞留在渭桥,很久不能前进。
崔从三次弹劾他,毫不留情。
不久授任他为陕虢观察使。
迁任尚书右丞。
王承宗上表请求割出德州、棣州来抵消罪过,并派两个儿子入朝侍奉皇上,宪宗挑选能够充当使者的人,因而任命崔从。
议论这事的人认为王承宗凶狠狡猾,不是一个使者能使他屈服的。
到达魏州,田弘正请求派五百骑兵随从,他辞谢了,只率僮仆十数骑,疾速赶到镇州。
召集军士到马球场宣读诏书,给他们陈述逆顺的大节和祸福的后果,言辞畅达激切,军士感动,王承宗茫然无措,外表显得更加恭敬,甚至流下眼泪,随即核实二州的户口、符印交给朝廷。
返回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长庆初年,由尚书左丞领任鄜坊节度使。
辖地屯军多次扰乱军法骄纵横行,官吏不能制止,崔从一律绳之以法,部下都因畏惧而战战兢兢。
与党项交易羊马,大都要先馈赠统帅,惟独崔从不拿取,还慰问厚待他们,羌人不敢侵犯边境。
宝历初年,担任东都留守。
按照惯例,留守官员要进入宫城门列早衙参见留守。
官吏放纵傲慢,久废此例,到这时恢复实行。
召入朝拜任户部尚书。
宰相李宗闵因为崔从是裴度、李德裕喜欢的人,心里不喜欢他。
崔从请求退休,授任太子宾客,以本官在东都任职,告假满百日离去。
于是众人哗然愤愤不平,李宗闵害怕了,又授任他检校尚书左仆射、淮南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事。
大和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属下有人割腿肉来祭祀他。
追赠司空,谥号叫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