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呕心沥血版)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8190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b.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行测年度总结模板(3篇)
![行测年度总结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6467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备考,努力提升自己的行测能力。
现将本年度行测备考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下一年的备考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备考目标与计划1. 备考目标(1)熟悉行测考试大纲,掌握各模块考试要点。
(2)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争取在行测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3)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2. 备考计划(1)第一阶段:基础阶段(1-3月)重点学习行测考试大纲,掌握各模块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技巧。
(2)第二阶段:强化阶段(4-6月)通过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第三阶段:冲刺阶段(7-9月)全面复习各模块知识,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4)第四阶段:模拟考试阶段(10-12月)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调整备考策略。
三、备考方法与技巧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关键。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
3. 多做真题,总结经验通过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气馁,遇到成功不骄傲。
5. 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应对考试压力。
四、备考成果与反思1. 成果(1)对行测考试大纲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2)掌握了各模块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技巧。
(3)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4)在模拟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反思(1)备考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速度慢。
(3)实战经验不足,导致应对考试压力能力较弱。
五、下一年的备考计划1. 重新审视备考计划,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完整word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
![(完整word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e852bce4693daef5ef73d68.png)
行测笔记一、资料分析 (一)基本知识1、增长量、增加值、增加额、增长额 ✧ 增长量、增加值=终值 — 初值✧ 现值为B ,增长率为r,则增长量= B - B / (1+r )✧柱形图中两个柱长短的差值所代表的统计数值,若具体指标数值的曲线成线性,则在相邻时间段内,增加量相等,但增长率不同,即便是该曲线的斜率逐段增加也不能够判断增长率增加了,因为这跟基值大小有关。
【此时可能能用到直尺,量“柱”的长短和“点”的高低】 ✧若表示某一数值的实际指标(一定是数值,不能是百分比之类的)呈线性增长,那么相同时间段的增长量相同,但在曲线上升时它的增长率降低了,在曲线下降时它的增长率的绝对值增大了================================================================================================= 2、增长率、增长了多少(用%表示) ✧ 增长率终值/初值 — 1 ……………………终值大于初值<问增长了百分之多少>1 — 初值/终值 ……………………终值小于初值<问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两年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 + r2 + r1 * r2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A (1+r|)n = B ,中的r 就是n 的平均增长率,r= 1-,累计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增长率。
当n<0.05即5%时,(1+r|)n ≈1+nx 。
✧ “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不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3年 “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包括2004年的,即共有4年✧等速率增长: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项的乘积;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量分别为a,b,c ,第二年、第三年的增长率都为r ,则:2bc a=✧ 同增同减或者同减同增,最后降低✧ 前后两期对比时,前一期叫“基期”,后一期叫“现期”这两期的量作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是属于“现期”的。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fc74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行测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行测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行测考试。
1. 行测知识点总结。
1.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利润、平均数、增长率、速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1.2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行测中的难点之一,包括逻辑推理、判断推理、常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3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所给的语言材料。
1.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点,包括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所给的资料信息。
1.5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行测中的综合能力考点,包括综合推理、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行测备考建议。
2.1 理清重点。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应该理清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2 多练习。
行测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3 注重方法。
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注重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能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2.4 考点突破。
针对行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掌握好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做题技巧(呕心沥血整理)
![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做题技巧(呕心沥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0ada25bcd126fff7050b89.png)
呕心沥血针对公务员考试十年国考十年省考行测每一道类型试题分析,总结了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求异运算技巧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基本原则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取胜判断推理的三大技巧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工程问题三大技巧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篇章阅读备考建议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热点-不定方程1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整体难度增加,资料分析难度略降1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学运算题型分析1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模块尽在掌握中1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真题分析1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代词在语句排序题中的应用1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排序题解题方法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表达特点与核心技巧分析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之分数数列的解题技巧1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管理)1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递推,顺藤摸瓜2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削弱题前提2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浅谈排列组合问题2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政治)2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常规知识点之一2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不容忽略的数字推理-因式分解数列2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特殊题型-专业材料特殊对待2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调和平均数2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如何认识判断推理部分2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速答技巧—巧抓问号2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重点知识-诸子百家知识点(历史文化)3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赋值法31、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小议产业结构3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备考策略之资料分析3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中的特殊图形3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审题技巧3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标题填入题解题技巧3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判断3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法律)3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插板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3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片段阅读技巧4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判断推理的新特点4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方法4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之易混知识点篇4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空瓶换水问题的解法4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知识总结-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解读(政治)4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试卷分析-言语理解模块4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巧用词汇法4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模块应准备哪些4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常考知识点的突破4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地理常识热点5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解题-做和思想5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比例法的应用5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十字交叉法5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上海公务员考试行程言语技巧-篇章阅读备考建议5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言语技巧:选词填空备考建议5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解题技巧5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解题技巧5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解题技巧5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技巧59、公务员行测考试技巧:定义判断-抓住定义关键词6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矛盾法破解逻辑判断6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九宫格推理三大规则6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星期和日期问题6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审题技巧6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举例推断法6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语素分析法破解逻辑填空6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利用假设法找文中的主旨句6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近义词辨析6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汉字题方法6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加权平均思想解题7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慎用排除法7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模块中常考知识点7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中常考的概率题型及解题技巧7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利用假设法找公务员行测言语中主旨句7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解决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7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题目难度稳中有升7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易忽视的八大特殊表达7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速算技巧7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和资料模块的变与不变7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尾数法的应用8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比重"概念的应用8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资料分析中跨区间时间的起始端点取舍问题8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之易混知识点篇8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浅谈公务员数学运算中赋特值法的应用8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工程问题的"最小公倍数"8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考追及问题易错点8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考相遇问题易错点8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选项是钱基本选小数8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奇偶特性在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中的应用8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冲刺-空瓶换水问题的解法9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学运算秒杀技之十字交叉法9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片段阅读技巧提升-专有名词很重要9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应用因果关系解答行文脉络解逻辑填空9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语句填空题特点分析9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选词填空题之词义侧重点9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一词定乾坤选词巧思量9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特点与核心技巧分析9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主旨概括题快速阅读技巧9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延续往年命题思路,难度稳中有降9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热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诸子百家知识点(历史文化)10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瓷器、茶叶、对外交流知识点(历史文化)10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三大国粹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五行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节日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宗教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10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中国古代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10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翻译推理之逆否等价10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的应试原则10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快速秒杀三招11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突破类比推理题型11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分析11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定义判断题分析11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图形推理中的"黑方块"。
行测知识点总结(50分激增至82分)
![行测知识点总结(50分激增至82分)](https://img.taocdn.com/s3/m/5f522b402f60ddccda38a06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
2019年国考,行测82.0分、申论74.5分,成功上岸。
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两年之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我来说,这次能够上岸感觉还是很幸运的。
从2018年9月开始备考,前前后后参加2次国考、1次省考,前两次考试的成绩为:2018年国考行测50分、申论56.3分;2019年河南省考行测55分、申论60分。
这两次考试行测和申论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从2019年6月开始我就开始系统的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并针对行测的短板模块进行知识点梳理和强化练习。
因为白天要上班,复习时间就定位早上6:00--8:00,晚上8:30--11:00,每天雷打不动坚持看视频、做题目、写总结。
总的说我做的题目不算太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总结知识点和错题上面,到最后做过的类型题目,正确率能达到85%。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高分,你就需要多思考、多总结。
加油吧!你所付出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的,祝你上岸。
行测要点总结归纳
![行测要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9e6f4a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5.png)
行测要点总结归纳一、常识判断部分行测里的常识判断就像个大杂烩,啥都有。
什么历史啦,地理啦,政治啦,甚至生活小常识都在里面。
历史方面,得知道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影响,像辛亥革命,1911年发生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是近代中国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呢。
地理的话,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得有点印象,比如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政治就得了解一些基本的国家政策和方针啦。
生活小常识就更有趣了,像为什么夏天容易下雷阵雨,那是因为夏天水汽蒸发快,对流运动强烈。
二、言语理解部分这部分可重要啦。
有选词填空,做这种题就像是给词语找合适的家。
比如说“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还有阅读理解,要学会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有些文章开头就点明主题,有些则需要读完才能总结出来。
阅读的时候可不能走神,要像小侦探一样敏锐地捕捉关键信息。
三、数量关系部分这部分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有点头疼。
像工程问题,要是甲单独做一个工程需要3天,乙单独做需要5天,那甲乙合作需要多久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工作效率的计算方法啦。
还有行程问题,什么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的。
如果两辆车相向而行,速度分别是30千米每小时和40千米每小时,相距140千米,那多久会相遇呢?就是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和嘛。
虽然这些题有点难,但只要多做练习,掌握了规律就好很多。
四、判断推理部分图形推理很有趣,就像玩猜图形的游戏。
有平移、旋转、对称这些规律。
比如说一个正方形每次顺时针旋转45度,那下一个图形就按照这个规律去推。
逻辑判断呢,要学会理清逻辑关系,像如果A那么B,这就是一种充分条件关系。
类比推理就是找词语之间的关系,像近义词、反义词、种属关系之类的。
定义判断就是要准确理解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按照定义的要求去判断选项。
五、资料分析部分这部分的数据可多啦。
首先要学会看图表,是柱状图、折线图还是饼状图呢?然后就是计算,增长率、比重这些概念要清楚。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77c8e052ea551811a6875d.png)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公考行测全部内容总结本
![公考行测全部内容总结本](https://img.taocdn.com/s3/m/c68ee535376baf1ffc4fad4a.png)
唯有不地学习,强化方法与技巧,才能经得起考试的检验。
良好技巧下刷题,为了巩固技巧。
什么叫"完成":1、掐时间做一遍,统计正确率和用时;2、校对答案,"只画叉不写正确答案",重做错题再次校对答案,分析自己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和第二种思路有什么区别,这个细微的差别就是"进步最大的地方"(很多同学说不会总结分析,这就是),再重做第一遍不确定有疑惑的题,分析第一次为什么不会或者不确定有疑惑,第二次为什么能确定做对了,前后对比,自己思路心态状态三者区别的地方在哪里(这也是总结,也是"进步最大的地方");3、确定自己搞懂每道题目了,尽量能做到举一反三。
行测总结形成自己的体系最重要1、熟练度2、心态、3、技巧(面对问题时的推导)选词总结:注:遇到不会的词语可以造句、要学会画句子、对一个词不理解可以用反义词、短的不是对应就是固定搭配。
常见的固定搭配: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毛泽东说的话、熟悉与历史搭配、道德与失范搭配、经济与保障搭配、思想与活跃搭配、长期与引导搭配、公民的政治与权利搭配、节约与开支搭配、价值取向与迷失搭配、消磨与时间搭配、磨灭与理想搭配、喜乐见闻与形式搭配、释放与潜能搭配、留下与传说搭配、释放与潜能搭配、连锁与反应搭配、识别与性格特征搭配、凭空与臆造搭配2010年江西:27.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
填入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意思B. 意味C. 涵义D. 意义涵义:泛指事物所蕴含的意思。
一般指的是规律、道理。
意义:指的是事物本身表达的意思。
区别:意义指的是表面的,涵义是更深层次的。
29.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
填入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召唤B. 呼唤C. 深情D. 邀请这道题目太啃爹啦。
应该在A、B里面选择。
召唤:指的是思想层面上了,呼唤:的话一般指的是用嘴呼唤。
行测年度总结文案范文
![行测年度总结文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73e1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b.png)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们已迈入新的一年。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以此篇行测年度总结,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一、回顾过去,成绩斐然1. 知识储备方面过去的一年,我认真学习了行测相关理论知识,对各个模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各类辅导书籍、观看在线课程,我积累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策略,为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应用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通过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的练习,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在各项行测竞赛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团队争光。
3. 团队协作方面我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同事们共同进步。
在遇到难题时,我虚心请教,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团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反思不足,总结教训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虽然我在理论知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今后,我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时间管理有待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自己有时在行测练习中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其他工作受到影响。
今后,我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应试技巧有待完善虽然我在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上有所提高,但在应试技巧方面仍存在不足。
今后,我要深入研究各种解题方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三、展望未来,砥砺前行1. 深化知识储备在新的一年里,我要继续深入学习行测相关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加强团队协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讨论,为团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共同进步。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坚信,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在行测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而努力!敬请领导批评指正!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此致敬礼![您的姓名][年月日]。
行测总结
![行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c77d63af1ffc4fff47ac02.png)
行政职业能力的考试大纲行政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的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作答要求: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有2B铅笔和橡皮,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或其他地方上答题一律无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介绍:行政职业能力的测验只要测查公务员与职业密切相关,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考察的基本方法,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基本上位于整套试卷的第二部分,题型和题量不变共40题。
分为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三大部分,其中每部分各20题。
逻辑填空主要考察考生对词语的辨别分析能力和语句的理解把握能力,被辨析的词主要有同义词、近义词、关联词和成语。
一般是先给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处留出空格,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表格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对近三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选词填空分析可知主要有三种考察形式:①实词的辨析与使用【同义词为主】。
【主要以动词和形容词两大类】。
②成语的辨析与使用。
③虚词的辨析与使用。
逻辑填空部分的命题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词面意思看似相近。
例如:品位与品味、界线与界限。
②易混淆的近义词【指实词】。
例如:边沿与边缘、才能与才干。
③同义词。
例如:批判与批评、百发百中与百步穿杨。
④情景限定⑤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色彩。
实词的辨析与使用在行测中对于实词的考察,通常考查考生对意义相近词语的辨别能力。
近义词辨析问题的解题方法:①看词语间的搭配。
一个词语所依据的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
预算即使制定的再【正确/准确】,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前面的预算来决定,我们常说预算准确,或准确预算,而不能说正确预算。
(完整word版)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word版)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5fbb51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3.png)
(完整word版)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
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
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
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
“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
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
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
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
行测总结模板范文
![行测总结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601d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8.png)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日益激烈,行测成为了考生们必须面对的难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我对行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行测的总结,希望能为备考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二、行测概述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行测考试时间通常为120分钟,共120题,满分100分。
三、备考心得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备考行测,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到各个板块,确保每个板块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 掌握各个板块的解题技巧(1)言语理解与表达: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解题时,注意寻找关键词,快速定位答案。
(2)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运算方法,多做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判断推理:了解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快速找出答案。
(5)常识判断:积累一定的常识知识,关注时事热点,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3. 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行测考试时间紧张,解题速度至关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题,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解题能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行测考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遇到难题时,不要慌张,冷静分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解题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备考,我对行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行测的总结:1. 行测考试考察的能力较为全面,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各个板块的解题技巧,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岗位!。
行测知识总结
![行测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20b1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4.png)
行测知识总结行测知识总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是许多招聘考试中的常见考试科目,考察考生在逻辑思维、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对行测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一种考察点。
它包括逻辑思维、数量关系和运算能力等。
逻辑思维考察的是考生的思维清晰和推理能力,常见题型有逻辑推理和逻辑填空题。
数量关系是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常见题型有比例题、转化题和逻辑填空题。
运算能力考察的是考生的计算和运算能力,如四则运算、百分数计算、平均数计算等。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考生对文章、词语和语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常见题型有阅读理解、翻译、完形填空等。
阅读理解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
翻译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准确翻译给定的句子或段落。
完形填空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语句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白处。
三、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是行测的核心考点,常见题型包括推理判断、决策判断和因果推理等。
推理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对问题和选项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决策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复杂情境下的抉择和决策能力。
因果推理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事件和因果关系之间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四、资料分析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考察能力,常见题型有图表分析、数据比较和图形推理等。
图表分析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图表和数据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数据比较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数据之间差异和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图形推理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图形之间规律和特征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通过观察图形推测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或特点。
五、常识与综合素质常识与综合素质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b85b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行测概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也是各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考试中的必考科目。
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行测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二、行测基础知识1.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题型包括词语辨析、修辞语言、语句理解、段落概括等。
考生需要通过平时的阅读和写作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主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
题型包括数字推理、趋势推理、逻辑计算等。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题型包括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条件推理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包括图形推理、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
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5.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常识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
题型包括行测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
考生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际生活中的积累,掌握各类常识知识。
三、行测备考策略1. 培养基本知识水平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阅读各类学科书籍、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和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2. 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逻辑推理和判断推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a6271aa8956bec0975e3bd.png)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逻辑填空一、把握对应关系P8二、辨析词语差异P10三、警惕成语设置陷阱P12四、掌握常考关联词P14第二节阅读理解一、主旨观点题P17二、细节判断题P23三、推断下文题P26四、标题添加题P29五、词句理解题P31第三节语句表达一、语句排序题P34二、语句填充题P38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必备一、算术基础知识(一)整数的特性1.质合性P42质因数分解2.整除的判定P423.公因数与公倍数P4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二)比例性质1.比例关系P442.倍数判定P443.连比P45二、代数工具(一)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1.不等式P462均值不等式P46(二)数列1.等差数列P472.等比数列P47(三)同余特性1.同余P482.利用同余特性解不定方程P48三、实战技巧(一)特值法P49(二)排除法1.直接代入P512.选择性代入P51(三)盈余亏补1.平均数P512.盈亏思想P523.鸡兔同笼P52(四)图表法P53第二节数学运算高频考点一、几何问题1.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P54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P553.勾股定理P564.三角形相似P565.平面图形最短距离P586.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线P58二、工程问题1.比例关系P592.多人合作P603.轮流工作P604.蓄水问题P61三、行程问题(一)基本行程问题1.平均速度P612.比例关系P62(二)相遇问题1.简单相遇问题P622.直线多次相遇P633.环线相遇问题P63(三)追及问题1.直线追及P642.环线追及P64(四)牛吃草问题P65四、利润问题(一)收支计算P66(二)利润计算P66(三)打折计算P671.整体打折2.部分打折五、排列组合P68(一)基本原理(二)排列与组合(三)经典方法1.捆绑法2.插空法3.插板法4.归一法5.分析对立面(四)经典问题模型1.环线排列2.错位重排六、概率问题P721.古典型概率2.分类分布事件概率七、最不利原则P741.最不利原则2.相等型和定最值3.不等型和定最值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考点一、浓度问题P771.基本浓度问题2.浓度混合问题二、日期问题P781.平年与闰年2.月历分析三、时钟问题P791.钟面问题2.坏钟问题四、策略制定P81五、推理分析P82六、年龄推算P82七、容斥问题P831.两集合容斥2.三集合容斥3.多集合容斥极值八、周期循环P85第三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一、数量类考点1.点P882.线P893.角P914.面P925.其他元素P94二、结构类考点1.对称性P962.曲直性P973.封闭性P98三、位置类考点1.移动、旋转、翻转P982.相对位置P100四、叠加类考点P101五、空间类考点1.空间折叠P1032.三视图P104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一、顺推型图形推理P106二、类比型图形推理P106三、九宫格图形推理P107四、分类型图形推理P109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一、求同分析法1.特征属性求同P1102.构成元素求同P110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阴影图形定位P1112.汉字、字母定位P1133.小图形定位P114第四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第一节定义判断实战技巧一、分析定义特征P116二、归纳定义特征P119三、判断定义间关系P121四、对比选项内容P124第二节定义判断考查学科一、心理学P125二、经济学P126三、社会学P127四、法律法规P127五、行政管理P128六、语言文学P129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一、两词型P132二、三词型P132三、对当型P132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P133二、言语关系P134三、常识关系1.经验常识P1352.理论常识P136第三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一、代入排除法P137二、遣词造句法P137三、横纵对比法P138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第一节必然性推理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分类P140(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P140(三)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P1431.换质推理2.换位推理二、概念和三段论P145(一)四种概念间关系(二)三段论推理1.结论型三段论2.前提型三段论三、复言命题P150(一)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二)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化4.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四、模态命题P158(一)矛盾关系(二)等值转化五、智力推理P159(一)假设、代入、排除法(二)找突破口法(三)图表法第二节可能性推理一、削弱、加强型P164(一)总体结构分析(二)类比论证(三)强加因果(四)共变论证(五)缺桥论证(六)原因分析(七)数据比例(八)提出方法二、结论型P173三、评价型P175(一)常规评价(二)结构评价四、解释型P177五、选项分析P178(一)识别迷惑选项(二)选项比较原则第七章资料分析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一、基期与现期P182二、增长P1821.同比与环比2.求基期量3.求现期量4.求增长量5.求增长率三、贡献率与利润率P1861.贡献率2.利润率四、顺差与逆差P188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一、比重P1891.比重的概念2.比重的递推3.基期分量及增长率4.基期总量5.基期比重及大小比较二、倍数、翻番P1931.现期倍数及翻番2.倍数与增长三、平均数P1961.现期平均数2.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3.加权平均数与增长四、隔年增长P199五、年均增长P200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一、实战速算方法P2021.数据定位法2.反算法3.首数法4.尾数法5.有效数字法6.特征数字法7.同位比较法8.差分法9.错位加减法10.乘除法转化法二、高频公式速解P2091.ab型2.a1+x%x%型3.a b ×1+y%1+x%型4.bx%型。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abba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嘿呀!行测这玩意儿,那可是考公、考编路上的一道大关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首先呀,咱们来说说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
哇塞,这里面可真是有不少门道!像选词填空,哎呀呀,你得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这可不容易呀!还有阅读理解,得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提取主旨,这得多练练才行呢!
接下来呢,是数量关系。
哇,这可真是让不少人头疼!什么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等。
数学不好的小伙伴估计要哭啦!但是别慌,掌握好各种公式和解题技巧,多做几道题练练手,说不定就能找到感觉啦!
再说说判断推理。
嘿,图形推理可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呀!逻辑判断得把各种推理规则弄清楚,不然很容易出错呢!定义判断要仔细读题,千万别马虎!类比推理呢,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资料分析也很重要哟!一堆数据摆在那儿,要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
得掌握好各种速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常识部分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法律科技啥都有。
这就得靠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时事热点。
哎呀呀,这就是行测的知识点总结啦!小伙伴们,加油呀,只要认真学,努力练,行测一定能拿下!哇,相信自己,冲呀!。
行测知识点汇总
![行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62eeed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行测知识点汇总一、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 基础运算:加、减、乘、除- 百分比计算- 比例与比例推理-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2. 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列的应用题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及其解集4. 几何问题- 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 空间几何: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 -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几何图形的切、割、拼接问题二、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 - 图形的对称性- 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图形序列的规律2. 逻辑判断- 命题逻辑:充分必要条件 -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3. 定义判断-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三、资料分析1. 文字资料- 信息提取- 信息比较- 趋势分析- 综合判断2. 图表资料- 表格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图形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数据的转换与计算- 数据的比较与推理3. 混合型资料- 文字与图表的结合分析 - 数据的综合处理- 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基本经济概念- 经济现象- 经济政策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与人物4. 科技常识- 基础科学知识- 科技新动态- 科技与生活5. 文化常识-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 语句表达逻辑性3.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 句子成分分析六、综合分析1. 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策略选择与应用- 综合判断与决策2. 综合知识应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实际运用-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七、备考策略1. 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模拟考试练习2. 心理调适- 考试焦虑的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自信心3. 复习策略- 重点知识回顾- 弱点强化训练- 模拟题与真题练习八、考试技巧1. 快速阅读- 跳读与扫读技巧- 关键词定位- 信息筛选2. 答题技巧- 选择题策略- 判断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方法3. 检查与修正- 答题后的复查- 常见错误类型- 修正策略以上是行测知识点的汇总,涵盖了行测考试的主要领域和备考策略。
行测年度总结模板范文
![行测年度总结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48dc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4.png)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随着岁月的流转,转眼间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了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学习和训练,现将我的年度总结如下:一、学习成果1. 知识储备: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我对行测的各个模块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等。
2. 技能提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多种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模拟实战:参加了多次模拟考试,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考试节奏和心态调整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学习过程1. 制定计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确保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和训练。
2.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自我监督: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下载行测相关学习资料,随时进行学习和复习。
4. 寻求帮助:遇到难题时,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们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5. 保持心态:面对考试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坚信努力必有回报。
三、不足与改进1. 不足:在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方面,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仍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针对自身不足,加强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参加线上或线下培训班,寻求专业指导。
四、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行测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深入学习各模块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积极参加各类模拟考试,积累实战经验。
3. 学习时间管理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4. 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在过去一年里的关心与支持。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行测学习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敬请领导和同事们监督与指导!此致敬礼![您的姓名][年份]年[月份]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一、数字推理:1.观察,抽象,假设,验证。
2.数组敏感:看到数字知道什么特点3.数列敏感:和数列,一阶等差,质数列4.基本类型特点等差数列:基本型,二级等差(变式),二级质数列等差特点:1.严格递增或者递减(三级等差至少5项)2.幅度递增3.幅度不大5.等比数列特点:1.间接倍数关系2.递增或者递减3.幅度变化大一点(几倍加几)6.和数列特点:1.不具有严格一致递增或者递减性2.整体趋势递增或者递减3.前三项特点明显(前两项相加减几等于第三项)7.积数列特点:1.整体趋势和和数列一样2.前三项规律明显3.变化幅度大(很重要)8.平方立方特点:1.1—19的平方,1—10的立方2.延伸发展3.变化幅度大4.和项数有关系5.多次方9.组合数列特点:间隔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增减性不一致,{{增减增减增减}}…分段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中间分段两两分段10.分式特点:通分约分(不是最简式)看变化看组合11.质数特点:间隔做差为质数翻番考(质数的N倍)二、数据计算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 1 5 6 尾数不变9 4 奇偶变化 2 3 7 8 四为周期变化数列求和裂项组合等差中项求和差倍原理2b- b=b和150 差是2行程问题{(代入)从A开始代}{(抽象)比较好}1.相遇速度和2.追击速度差S=速度差*时间3.流水顺水加逆水等于两倍船速顺水减逆水等于两倍水速行程问题要画图4.比例问题份数5.整除的情况被3,9整除的特点,和能被3或9整除被8整除的特点,后三位能被8整除21386016,016即16能被8整除。
列方程的题都可以带入或者转化。
6.栽树和方阵不封闭:直线栽树1000米,隔一米在一棵树,一共1001棵树。
距离加一封闭:隔一米在一棵,颗树等于周长。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7.容斥原理:集合问题(画图)A+B=A∪B+A∩B8.2005003=2003*10013737373737/71717171=3737*10001/7171*10001=3737/7171= 37*101/71*101=37/719.浓度问题10.利润问题三、直言命题(6点)1.种类:所有所有都不有些有些不2.有些:一部分全部一个有些同学及格了!部分或全部或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些及格≠有些不及格3.真、假a.判定真假和客观事实符合为真b.假否定假,得到真。
4.否定,矛盾,反对。
(负命题)p →并非p并非所有人都及格=有些人不及格=至少一个不及格5.矛盾是什么?永远的一真一假6.a.矛盾关系所有s都是p。
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
b. 有些及格,有些不及格。
必有一真。
c. 推出关系(难的)7.直接推断或者【代入法】三段论:1.概念之间的关系:a:全同b:全异c:交叉d:包含用集合表示关系四、复言命题及推理:1.负命题p 并非p2.联言命题p且qa.为真:p q 都真b.否定联言命题:否定p且q,非p非q非p且非q 3:选言命题:相容或者不相容4:充分条件:p推出q,则非q可推非p。
逆否命题。
5:必要条件:年满18岁,且是公民,则有选举权。
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p←q p是q的必要条件6.关联词语:只有p,才q。
如果q,就p。
7.推论:五、事件排序1.扫面题条2.确定主题3.注意顺序:时间顺序事件发展4.结合选项,慎用自排5.注意合理补充,补充最少为首选。
六、资料分析:1.大概估算即可,万万不要细算!!!!七、语言表达:词,语句,病句、歧义句、语意连贯。
同义词辨析,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杂糅,歧义,不合逻辑,成分缀余。
乱用关联词。
来源-----主要来自重点-----优先缀余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主客倒置搭配第一部------处女作2000余项之多,错了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从……中”)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