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手术操作规范制度
骨科手术操作规范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确保骨科手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医疗质量,特订立本骨科手术操作规范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骨科手术操作,旨在规范骨科手术流程,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全都。
2. 骨科手术前准备2.1 手术准备室2.1.1 手术准备室应保持干净、整齐,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配备充分的手术器械、药品和抢救设备。
2.1.2 手术准备室工作人员应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定期接受培训,熟识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名称、用途及操作规范。
2.2 患者准备2.2.1 在手术前,医生应认真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信息,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答其疑问,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2.2.2 患者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必需时进行相关辅佑襄助检查。
2.2.3 患者应提前禁食禁饮,遵守院方相关规定,以减少手术风险。
3. 骨科手术操作流程3.1 手术准备3.1.1 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匹配患者身份证号、病历号及手术同意书。
3.1.2 手术前医生及护士进行手术站会,明确手术目标、手术步骤、不安全因素及处理方案,做好手术准备。
3.2 局麻3.2.1 局麻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麻醉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并与患者充分沟通。
3.2.2 局麻前,医生应准备好麻醉药品和器械,并对器械进行检查,确认无损坏和过期情况。
3.2.3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显现的麻醉并发症。
3.3 手术操作3.3.1 手术操作前,医生应洗手并佩戴手术帽、口罩、手术衣、手术手套等防护用品。
3.3.2 手术器械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确保无菌状态,医生应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避开交叉感染。
3.3.3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规范操作,依照手术计划和操作步骤进行,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和组织损伤。
3.4 手术后处理3.4.1 手术结束后,医生应进行手术记录,认真记录手术过程、手术器械使用情况和患者出血量等紧要信息。
中医骨伤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技术操作规范1、中药贴敷治疗: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
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
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2、箍围法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若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即使肿疡破溃,余肿未消,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金黄散、玉露散可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
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可用冲和散;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可用回阳玉龙散。
箍围药使用时,是将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
调制液体有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
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在进行石膏绷带固定前,需要准备适当大小的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和颜色笔等物品。
患者需要在包扎前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需要先行换药。
在固定时,需要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在缠绕石膏时,需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在石膏未干固以前,需要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不明原因的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时,也应及时更换。
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牵引术适用于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等。
在进行骨牵引时,需要注意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在穿针部位时,胫骨结节需要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跟骨需要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 股骨髁牵引:在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相交的垂线交点处,向外插入牵引针。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2)皮下组织:彻
底清除被污染的 皮下组织 3)深筋膜及肌肉: 肿胀严重应切开 深筋膜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失活和坏死肌肉 仔细切除 (失活: 色灰、水 肿、无张力、切 不出血、刺激不 收缩)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4)血管、神经、肌腱: 中、小血管可结扎,大血管侧支循
b)切口靠前伤血管、神经, 靠后引流不畅
c)不可在掌面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引流: 橡皮条置皮下,
不可入腱鞘内。
手掌滑膜囊感染切开引流术
应用解剖 切开引流方法
应用解剖
尺侧囊
•包绕2、3、4、5 指屈肌腱
•起于腕横韧带上 2.5 cm 止于掌中 部
•60~90%通小指 滑膜鞘
应用解剖
桡侧囊
• 包绕拇长屈肌腱 • 90%通拇指滑膜鞘
血液断流
末节指骨坏死
痛消失、肿胀明显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1.及时: (1)确诊后,抗菌素治疗,如感染在 48h内局限于小区域,可切开 (2)如未用抗菌素已有剧烈跳痛、肿 胀,应及早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0.2cm
2.切口部位:
末节指侧面正中线上
距指端0.2cm
0.5cm
距指远侧横纹0.5cm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应用解剖
指屈肌腱鞘
应用解剖
2、3、4指屈肌腱鞘
拇指腱鞘
桡侧囊
radial bursa
小指腱鞘
尺侧囊
ulnar bursa
临床联系
2、3、4指腱鞘感染
拇指、小指腱鞘感染 桡、尺侧囊扩散
鞘内压增高
血循障碍
肌腱坏死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和治疗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分析、病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设备准备:手术室应准备齐全的骨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3 团队配合:手术团队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进行配合,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并确保沟通畅通,协调一致。
3. 手术操作3.1 术前标识:在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术前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以避免手术误操作和患者混乱。
3.2 局麻操作:手术前,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
3.3 手术切口:主刀医生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并进行切口操作,注意准确切开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3.4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式,医生应准确执行骨科手术操作,包括骨折复位、骨植入物安放、骨关节矫正等,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4.1 伤口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妥善处理手术伤口,包括缝合、止血、贴敷敷料等,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活动指导等,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能正确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4.3 术后观察: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科护理操作规范制度
骨科护理操作规范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和舒适,规范骨科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避开患者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骨科病房、手术室和护理部全部骨科护理人员。
二、工作原则1.患者至上:在任何情况下,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应至于首位,有效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2.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应依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协同搭配:医务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为患者供应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岗位职责和操作要点1. 护理前准备1.患者信息核对:护理人员在接任患者时,需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紧要信息,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2.了解患者病情: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情况等,为护理供应依据。
3.设备、药品准备:护理人员应核实所需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齐全且灭菌。
2. 患者护理操作1.床位布置: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合理布置床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患者察看:护理人员应紧密察看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排泄情况等,并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3.皮肤护理:对于患者有床位长时间卧床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皮肤护理,洗护、推拿等,防备压疮的发生。
4.伤口护理:对于患者手术后有切口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依照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如更换敷料、消毒等,确保伤口干净、无感染。
5.病愈护理:对于行骨科手术病愈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依据病愈计划,进行功能磨练、轮椅护理等,并及时察看患者病愈情况。
3. 护理安全措施1.消毒措施:护理人员应依照规定对工作区域、设备、药品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干净。
2.洗手操作: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保持手部的清洁。
3.药品管理:护理人员应依照规定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和使用,严禁将同类或不同类药品混淆,确保使用的药品准确无误。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
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一、引言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与关节损伤及其疾病诊疗的学科,手术操作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
二、手术前的准备1. 接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了解病情,确定手术指征。
2. 术前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CT、MRI等,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3.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步骤等。
4.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目的、风险、预期效果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5. 准备好手术器械、敷料、药物等物品。
三、手术操作流程1. 患者取适当的手术体位,常规消毒、铺巾。
2.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皮肤切开、分离肌肉、暴露骨折部位等步骤。
4. 手法复位: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采用适当的复位手法,使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5. 固定:选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如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部位。
6. 缝合:关闭皮肤及软组织伤口,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7. 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等,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四、手术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 手法复位时,避免过度牵引、暴力,以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3. 固定器材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注意保护周围组织,避免损伤。
5.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五、术后管理1. 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2.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 按需调整药物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4.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六、总结中医骨伤科手术操作规定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手术操作流程,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医生应熟练掌握本指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断提高中医骨伤科手术水平。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骨伤科常规技术和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操作规范1.按肢体粗细撕成适当宽度的胶布条,将扩张板粘在胶布条的中部。
在扩张板孔处将胶布钻孔,穿绳打结。
在要贴胶布的皮肤处涂复方安息香酊。
对于下肢牵引,助手将扩张板放在距足跟下方二横指(约3~4厘米)处,保持在不和足跟接触的位置。
胶布两端沿中线纵形剪开长约10厘米的裂口,在复方安息香酊未干之前,将胶布贴在肢体内、外两侧皮肤上,并注意将胶布贴得平整无皱。
然后将肢体用手牵引悬空,包括绷带使胶布固定。
对于小腿的皮肤牵引,外侧胶布应贴到低于排骨小头处,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在躁部应垫好棉片,以防压迫产生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将下肢放在勃郎氏牵引支架上牵引,重量2~4.5公斤,床脚抬高10厘米。
为防足下垂,足底和足背应按上述方法用胶布向上牵引固定,重量0.5公斤,保持踝关节在90左右的位置3.下肢也可用托马氏牵引支架牵引,方法同前。
手法整复操作规范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2.怀疑骨折者,可照x-ray确诊诊断,再行复位。
3.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4.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6.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服贴外用药。
7.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记录。
8.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9.礼筋手法:舒筋活络、活络关节。
10.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11.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12.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13.练功疗法。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一份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和标准的操作。
本指南涵盖了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关注骨折、滑膜炎、韧带损伤和关节疾病等。
2.诊断步骤收集病史: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病程和相关的医疗历史。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外伤部位的肿胀、红肿、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相关特殊检查,如MRI、X光片等。
应用临床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评分系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治疗方案3.1 骨折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对干净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对复杂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疼痛控制: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口服或注射镇痛剂,如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术后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促进骨折恢复。
3.2 滑膜炎给予非手术治疗:如休息、应用冰袋、局部按摩等;药物治疗:如NSAIDs、糖皮质激素等;关节注射:可考虑给予适当剂量的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
3.3 韧带损伤保护性治疗:如限制活动、使用轻度固定等;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锻炼肌肉、增强韧带的稳定性;手术治疗:对严重韧带损伤可考虑手术修复。
3.4 关节疾病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对无效的保守治疗可考虑手术,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等。
4.操作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的同意和知情;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安全性;对手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希望能为骨科医生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引。
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以上仅为指南,骨科医生在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医疗决策和操作。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适用于股骨颈头下型或粉碎骨折、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Pauwel角大于70°、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失败或不能配合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已吸收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髓臼及其软骨正常、股骨颈部良性肿瘤不宜行刮除植骨、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等病例。
2.禁忌证包括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严重糖尿病、全身感染病灶存在、被臼破坏较重或已有明显退行性变、儿童和中青年。
3.术前准备要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的功能,并做相应治疗,患肢进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1-2周,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生素,进行术前备皮、洗澡、更换内衣、洗肠等,摄X线照片检查,了解病变情况及选择与原股骨头相近大小的人工股骨头,柄的粗细应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内径,准备特殊器械,包括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如人工股骨头、股骨头把持器、股骨头锤入器、股骨头拔出器和髓腔锤,麻醉采用硬膜外麻,体位为侧卧,患肢向上,使患髋屈曲45°,以便术中活动肢体。
4.手术步骤包括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显露骼关节囊后壁后,取出完整的股骨头,用卡尺或两脚规测量股骨头的直径,以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再以钢丝线锯或骨刀截除股骨颈残端,修正股骨颈残端,使其基底部呈斜坡状,向前倾斜150,并保留股骨矩基础上开始扩髓,然后,将患肢尽力内旋,用粗细不等的髓腔锤扩大髓腔,将已选好的人工股骨头,对准方向保持正常股骨的127°颈干角及12°-5°前倾角,插入已扩好的做腔内,然后,将四个松质骨块嵌入人工股骨头柄的圆孔内,或用骨粘固剂,用锤徐徐锤击衔接器尾端,使人工股骨头颈部底面与股骨颈截骨面完全平行,并使股骨矩恰好托住人工股骨头颈部底面的内侧,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将患肢向远侧牵引、外旋,并用手指推挤人工股骨头,使假体复位,测试屈髋、外展活动,观察有无脱臼。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临床诊断要点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常见技术操作,确保医疗人员在骨科手术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疗人员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审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消毒情况-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3. 操作规范3.1 骨折固定- 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内固定、外固定或石膏固定。
- 在进行骨折固定前,需进行适当的麻醉和准备。
- 操作中应注意创伤和手术区域的清洁,避免感染。
- 在固定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固定和护理。
3.2 关节置换- 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关节功能和临床状况。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关节置换方法,如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关节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术后需进行关节功能康复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矫形手术- 在进行矫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骨骼情况和病变程度。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矫形手术方法,如骨盆矫正、脊柱矫正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骨骼解剖结构,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4. 术后护理进行骨科手术后,医疗人员需提供充分的术后护理,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疼痛情况。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清洁。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
- 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旨在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医疗人员在操作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骨科技术操作规范
太康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皮内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用于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
3、局部麻醉时,在需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再行局麻。
【准备工作】1、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4.5号针头、75 %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按医嘱备药液及急救药盒等。
2、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操作方法】1、其备用物携至病员处,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2、选定注射部位,用75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出现碘过敏反应引起混淆。
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
角剌入真皮与表皮之间。
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4、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
嘱病员留观15-20分钟,按时观察反应。
5、如作对照试验,须更换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相应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第二章皮下注射法【目的】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1、需迅速达到药效,但又不能静脉途径给药或不宜口服者。
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3、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方。
【准备工作】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5.5-6号针头、备络合碘(或27%碘酊、75%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
【操作方法】1、携用物至病床边,核对无误后,选择注射部位,用络合碘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
3、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角度,过瘦患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以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射药液。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穿针原则1、术前征得患者允许,签手术知情允许书;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
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彻底将骨膜阻滞是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分量,不要过牵;随时赋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者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者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一、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磨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
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1、合用于儿童、老人或者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2、子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4、最大牵引分量普通为5㎏,具体因人而异;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1、上肢皮牵引;2、下肢皮牵引。
一、适应证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2、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4、矫正畸形。
骨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骨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维护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骨科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医院骨科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骨科工作,包括骨科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恪守医疗道德,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四条医院骨科部门应当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
第五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医疗技术,积极参加规范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第六条医院骨科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处理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
第七条骨科医务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勤勉尽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骨科门诊规范第八条骨科门诊应当设置专门的接待窗口,提供方便快捷的挂号服务,确保患者的就诊顺利进行。
第九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病情,确诊病情。
第十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给予患者详细的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第十一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规范开具处方,明确用药名称、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错误。
第十二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规范,不得将未经批准的药品、器械应用于患者治疗。
第十三条骨科门诊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对急重、危重症患者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三章骨科病房规范第十四条骨科病房应当保持清洁整洁,确保患者的住院环境舒适安全。
第十五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生活需要。
第十六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制度,按照规定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七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做好病人查房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及处理措施,以便于医生随时了解病情。
第十八条骨科病房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医疗制度,不得随意更改医嘱,确保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适应证]
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牵引方法]
1.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穿针部位:
1)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
床脚抬高。
2.颅骨牵引:剃头,仰卧,颈部沙袋固定。
连两乳突间画冠状线,沿鼻尖到枕骨粗隆画矢状线,颅骨牵引弓交叉点处对准上述交点,两端钩尖在冠状位线上落点标记。
局麻后颅骨钻钻孔入颅骨骨板4MM,安装牵引弓。
床头抬高20CM,牵引重量一般为6~8KG。
关节交锁者可加到12.5~15KG。
2.皮肤牵引。
(1)先清洁皮肤,在牵引区涂上安息香酸酊,并在其未干之前贴上胶布。
(2)贴于身体之胶布应先备妥,粘贴时要平坦无皱折,胶布末端分2—3块,以使牵引力均匀分布在患肢上。
(3)在骨隆起处用纱块或棉垫保扩,可用长条胶布大螺旋形将两侧牵引胶布连接,但切忌环形缠绕肢体。
(4)再用绷带缠绕二层,但胶布近端留l厘米露出,以利日后观察胶布有否脱落。
(5)牵引端用宽窄适宜的扩张板。
(6)放置牵引架,加适当重量。
下肢牵引时要抬高床尾。
[持续牵引的注意事项]
1.注意胶布有无松脱,扩张板是否在适合角度,有否折断。
2.经常检查牵引架的位置,如有错位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3.注意牵引绳是否受阻,注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重锤应离地面26厘米左右。
4.注意牵引针出入口处有无感染,有否移位,每天用75%酒精滴在纱布上,以防感染。
5.患肢牵引轴线是否符合要求,有否旋转,成角畸形。
6.注意肢体皮温、色泽,有否血循环变差或神经受压现象。
7.骨折或脱位病例,除上述各项外,还应注意:
(1) 每天测量、并记录肢体长度变化情况,
(2) 应按患者具体情况、不同类型骨折,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 视情况有规律地指导病人作肌肉运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4) 按术前或术后要求,及时调整牵引角度。
三.小夹板固定术
[适应证]
四肢闭合性骨折,如:肱骨、尺桡骨、胫腓骨、桡骨远端以及踝部骨折。
但关节骨折、股骨骨折等多不适宜小夹板固定。
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注意事项]
1.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
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
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多数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不包括骨折临近关节,仅少数近关节部位骨折使用超关节固定。
4.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5.先扎骨折端,然后向两端等距离捆扎。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6.有计划指导病人做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每周X线复查及调整布带松紧度,直到骨折愈合。
7.开放性骨折,皮肤广泛擦伤,骨折移位严重,肥胖不易固定,局部加压可加重神经症状者禁用。
四.清创术
[适应证]
1. 6~8小时以内的伤口,应行清创术。
2.8~24小时之间的伤口仍可行清创术,但一期缝合与否应依伤口情况而定。
[禁忌证]
1.超过24小时的伤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
2.伤口已有严重炎症,则不应作清创术。
[操作步骤]
1.刷洗:
(1)良好的麻醉、必要时上充气止血带。
(2)用肥皂水刷洗伤肢及伤口创缘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反复三遍。
(3)依次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液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4)擦干伤肢,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2.清创:
用刀、剪等器械清除污染和失活组织,按方向、层次循序进行。
3.冲洗:
(1)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2)伤口时间较长或某些特殊类型的创伤,再次用双氧水清洗。
(3)更换手术台最上层无菌单,更换用过的器械,术者更换手套。
五.关节腔穿刺术
1、目的及用物准备
(1)目的:
①检查关节腔内积液,以明确诊断。
②抽出关节腔内积液、积血或积脓,以达到减压。
③关节腔内注入某些药物进行治疗。
(2)用物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无菌关节穿刺包:内有穿刺针头、 5ml和20ml注射器、洞巾、纱布。
③其它用物。
无菌手套、1%利多卡因,按需要准备标本瓶、培养瓶或注射药物、绷带。
2、操作与护理与各关节穿刺点
(1)操作护理:
①向病人做好解释,消除顾虑,取得合作。
②按穿刺部位选择卧位,铺好橡皮巾和治疗巾,避免污染床单。
③协助术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
④施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或注入药物。
⑤穿刺完毕,拔出针头,再次消毒穿刺部位,覆盖纱布,穿刺减压者局部需用加压包扎并适当固定。
⑥取积液做细菌培养和常规化检。
⑦整理用物,安置病人,及时将标本送检。
(2)各关节穿刺。
从肩峰前、外或后向肩峰下刺入,均可进入关节腔。
肩关节积液波动多在前面较明显,故可从肩峰前面波动最明显处刺入。
①肩关节穿刺。
从肩峰前、外或后向肩峰下刺入,均可进入关节腔。
肩关节积液波动多在前面较明显,故可从肩峰前面波动最明显处刺入。
②肘关节穿刺:
A、后侧穿刺。
屈肘90°,在尺骨鹰嘴和肱骨外髁之间刺入;或屈肘45°,自尺骨鹰嘴突近端穿过肱三头肌腱刺入鹰嘴窝。
B、外侧穿刺。
前臂被动旋转,触到桡骨小头,在其近端与肱骨头之间自外侧刺入。
③腕关节穿刺;
A、背侧穿刺。
在伸拇指长肌肌腱的尺侧,桡骨下缘的凹陷处垂直刺入。
B、尺侧穿刺。
在尺骨茎突下尺侧屈腕肌和尺侧伸腕肌之间刺入。
④髋关节穿刺:
A、前侧穿刺。
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伸直,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触及股动脉搏动后,在外侧1cm处垂直刺入可达股骨头,稍后退即可抽出关节液。
B、后侧穿刺。
自股骨大粗隆中央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刺入。
⑤膝关节穿刺。
取仰卧位,膝略弯曲,自髌骨上缘内外侧或髌骨下缘内外侧刺入。
⑥踝关节穿刺:
A、前外侧穿刺。
在伸趾肌腱外缘与外踝之间的凹陷处,刺向下内后方向可达关节腔。
B、前内侧穿刺。
在内踝前刺向下外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