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蒙乃始就学()④及鲁肃过寻阳()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蒙就学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B.文中未直接写吕蒙进步之快,而是借鲁肃之口说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C.孙权要吕蒙涉猎,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军中事务。

D.吕蒙一听鲁肃的夸奖,就得意洋洋地自夸起来,可见吕蒙是个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人。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望峰息心()④横柯上蔽()2.翻译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版)

八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简化版)一、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的习题。

1.《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的简陋来衬托室主人品德的美好,用主人品德的美好来说明陋室不陋,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出名(或:著名)(2)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能够出名了。

水不在乎深,有了龙居住就具有灵气了。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4、“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D、何怒之有5、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C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7、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二、阅读《爱莲说》,完成后面的习题。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修辞角度看,是排比句,从句子的整散角度看,是骈句。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猥.自枉屈猥:(2)以咨诹.善道诹:>(3)以彰.其咎彰:(4)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1)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4)……的原因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以.伤先帝之明不以.物喜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因为”;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看见”: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实现”。

)3、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

)4、(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范围内,两岸山势连绵,完全没有中断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过两岸山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一千两百多里的路程,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极其险峻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瀑布如倒挂的泉水,在山石间飞速下冲,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清晨,树林山涧凄寒肃杀,常常能听到山猿在高处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有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能让人)眼泪沾湿衣裳。

”阅读理解1.课文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请赏析这句话。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以下是6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的对比阅读,供您参考: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卖胡琴者,价格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一僧闻之,入市遍视,得其真者,酬值勿计,其人讶之。

僧曰:“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吾是何许人,能办此事须著工价百缗①。

”人竞谢去。

僧因取良者换败弦,改调弄一过,听之甚美。

即付直与卖者。

其人持归,以告豪贵。

豪贵始悟曰:“吾所听音不深也!僧所换弦声高下与旧异;吾持去又改其调音律与价无差;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于是争以重价买之信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缗(mín):成串的铜钱。

古时一贯千钱,故称百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止有剩骨 ______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______③豪贵传视 ______④若更观他过然后定夺则未晚也 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此琴安能舍数百万哉?公当自度。

(3)甲、乙两文都写了“人”与“狼”的较量,但结局不同:甲文中“两狼”被杀,“人”胜利;乙文中“豪贵”被蒙骗,“僧”胜利。

请简要分析两文作者对“人”与“狼”的不同态度及两文的写作意图。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5)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宋派、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遏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C项有误,“孤”是孤儿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晓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乙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故选:D。
(4)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重点词:寓,寄居;日,每天;再,两;食,饭。句意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句中重点词:以,来;止,停止。句意为: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6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7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广东汕尾·七年级期末)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逝者如斯.夫(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调一个人要经常地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曾子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B.孔子赞赏颜回身居陋巷,却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乐趣的高尚品质。

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我们所处的环境恶劣,也要保持向学、乐学的初心。

C.孔子认为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的时候,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那就不可取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吾日三省.吾身()(2)不逾.矩()(3)王生不说.()(4)王生惊觉,谢.曰()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悉能志.之处处志.之B.居.五日不可久居.C.而君变色以.去以.塞忠谏之路也D.王生益愠.人不知而不愠.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专题10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原卷版)

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缀.行甚远( )(2)顾.野有麦场( )(3)意暇.甚( )(4)而顷刻..两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部书虽然写的大多是鬼怪故事,却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B.文章篇幅较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C.文中的情节“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故事的发展,“御狼”是故事的高潮,“杀狼”是故事的结局。

D.文章最后运用的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是画龙点睛之笔。

4.阅读文章,说一说学习了《狼》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想,思考)②怀民亦未寝(卧,睡)②相与步于中庭(徐步徐行,散步)④盖竹柏影也(原来是)(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高兴地起来走动。

(重点词“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各1分,句子通顺1分)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重点词“但”:只是,不过;“耳”:罢了,而已各1分,句子通顺1分)(3)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句,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文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比喻庭院中的月光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比喻月下美丽竹柏倒影,可谓精妙传神。

(请用原文天空)(4)你认为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的郁闷、随缘自适的淡泊、自我排遣的快乐之情。

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依托)③以其境过清(因为)④不可久居(停留)⑤水尤清洌(特别)⑥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3)理解本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中写景细致丰富,特点鲜明,既有清脆的水声、清澈的潭水以游鱼的活泼,也有弯曲的溪流、悠远的溪源和凄清的环境。

②文中绘景手法多样,生动形象,例如用“如鸣佩环”来比喻水声的清脆动听,用“斗折蛇行”来比喻溪流的蜿蜒曲折;再如用“佁然不动”的静态描写配合着“俶尔远逝”的动态描写来表现潭中游鱼的妙趣横生。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PS :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3.先则恐逮于臣(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 )
2.术未尽也(
)
4.夫诱道争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 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 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 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 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忧叹(早晚)B.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作:____________ (2)发: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阅读语段,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 。

课内文言文《师说》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师说》阅读答案

课内文言文《师说》阅读答案课内文言文《师说》阅读答案「篇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①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②知其③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 ①道:学问,道理。

②庸:岂,难道。

③其:大概。

(节选自韩愈《师说》)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4分)(1)无从致书以观(2)礼愈至(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吾从而师之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古之学者/必有师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小题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小题4:甲文中作者选择“德隆望尊”的“先达”和“硕师”为师,乙文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关于“择师之道”,两位作者都有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简要说说你对“择师之道”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小题1:(1)致:得到(2)至:周到(3)受:通“授”,传授(4)师:学习,把当成老师小题1:C小题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悉能志.之B .居.五日C .而君变色以.去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醉翁亭记》有删改)1.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表涕零C.太守归.而宾客从男有分,女有归.D.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表达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9.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假设者,堂假设者,坊假设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阅读【自我检测】阅读下面的十段经典文言文,完成其后的习题。

(材料全出自考试范围内的经典篇目)二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作者是宋代的,他既是之一,又是改革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关键词语及省略的信息。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3.对本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自己的见闻,叙述了一个天才陨落的故事,“泯然众人矣”流露出了作者知道仲永才华泯灭再也不如自己后的暗自欢喜的心思。

可见王安石是个敢于解剖自己的人。

B.文章叙仲永的故事从五岁,到十二三岁,最后到近二十岁,时间线索非常明晰,突出了他才能衰退之快,其间包含了发人深思的道理:孩子再聪明,后天教育也不可放松。

C.文中的“不使学”“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等词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伤感”,紧扣标题,行文的感情线索清晰可见。

D.全文叙事精炼,真切可信,寓理于事,表现手法含蓄委婉,更发人深思。

1.王安石;唐宋散文八大家。

2.从此,(要是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马就能写成,而且,那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3.A。

三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曹刿论战》出自,相传是鲁国盲史官所作,是为了解释《春秋》的。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语句,注意关键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

3.下面对这个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话描写极为简练而精彩,寥寥数语,就使两个人物“活”在了读者面前。

B.这是论战的开端,曹刿与庄公的对话之间明显地表明了曹刿深知战争取胜的首要条件是获取民心。

C.写乡人的插话或劝阻,起到了衬托凸显了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

D.从“民弗从也”“神弗福也”“可以一战”等词语中可见曹刿态度十分鲜明,非常自信,早已成竹在胸,稍显不足的是他对庄公太过和气。

1.《左转》;左丘明。

2.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3.D。

四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 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 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1.选文的作者是唐代的,他与大作家一道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语句,注意“以”字的意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

3.对选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此文中“蔓”字注音(màn)显然是错了,应该注成(wàn),作名词用。

“不蔓不枝”的“蔓”则该读(m àn),作动词用。

B.“心乐之”直接写自己乐,“似与游者相乐”间接写自己乐。

这是柳宗元发现小石潭后最为轻松愉快的瞬间。

C.第一段叙事,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景,以“石”字为中心,突出石头的奇形怪状;最后写周围的环境,渲染清幽的氛围。

D.第二段正面描写潭中鱼儿的动态和静态,在光与影的映衬下,更显得水的清澈、明净,所以,从作者的目的来看,这段应该是正面描写为主。

1.柳宗元;韩愈。

2.(小潭)用整块石头作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头(有些部分)都翻卷上来,露出了水面。

3.D(侧面描写为主)。

五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本文选自,作者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他后来隐居在南京小仓山上的随园几十年,还写了一本著名的诗歌评论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落实关键词。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译文:。

3.下列各项对本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借事说理,以“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中心展开。

写法上类似于“由……说开去”之类的文章,典型的一事一议。

B.“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都是鲜活有力的论据,充分支撑了中心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宕开一笔,拓宽了论题的范围,深化了中心,下文“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若业为吾所有”这组对比说理就显得更有力了。

D.全文在充分运用了对比说理的基础上,顺势也提出了“读书必专,归书必速”的道理或希望。

这里的“专”就是专一,只读一个人的书,或只读一种书。

1.《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

2.不是那个人的东西而勉强向他人借来,(那人)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去。

3.D。

六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岳阳楼记》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写的著名散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特殊句式。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3.下面对本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事抒情,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

也明白交代了写此文的原因。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写景的起笔,概括有力、大气非凡,就是为了激起读者思考,胜景面前,“览物之情”应该有所不同吧。

自然而然引出下文,行文气势贯通。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既是简笔,更是为下文伏笔,暗示我将不再重复前人的叙述,要开掘新的思路展开。

仔细琢磨这样的细节,我们会悟到起承转合的妙用。

D.“何哉?”“然则何时而乐耶?”两问两答,层层推进,给人鼓舞,最末一句又猛出反问,更是直接表白了自己的思想抱负,令人感佩不已。

三个问句真是出奇、出彩、出乎寻常。

1.北宋;范仲淹。

2.没有这种(高尚的)人,我又能同谁一道呢?3.A(没抒情)。

七(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选文原标题是,作者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注意“于”字及判断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3.下面对选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也”字较多。

本段8个“也”字,读到它时,总感觉文句有起伏回环的韵味,删去“也”字,读起来就硬邦邦的了。

B.起句“环滁皆山也”美不胜收。

一是简笔写出滁州山多,二是概括全段为下面写亭铺设了背景,三是流露了作者的自豪之情,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呼应。

C.全段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得名及其周边优美的环境,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描写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巧妙地传递出了一个沉迷山水的太守形象。

D.这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早已演化为成语,既是全段的中心,又是千古名句,表现作者超然洒脱的宽广胸怀。

1.醉翁亭记;欧阳修。

2.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欲飞、紧靠在泉边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

3.C(“沉迷”误用)。

八陈涉世家(节选)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此文选自我国伟大的史学和文学著作,其作者是汉代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之”字用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译文:。

3.下面对选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问的语气极为强烈,充分表明了陈涉非凡的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