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性、培养数感的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和直观认识力,是学生对于数学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数感,将很难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也就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数感,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思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答。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在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实物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利用直线板和直线镊子等教具,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观察直线在板上的运动,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数感。

我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课上,教师讲解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小明有10元钱,想要买一本价值8元的书,他还能剩下多少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答案形成了直观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理解、感知和运用能力,它包括对数的大小、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建议:一、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培养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例如,在购物时让学生计算价格、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在户外活动时让学生数数、估算人数等。

这些实际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数感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和参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接力赛、数学拼图游戏、数学猜谜游戏等,这些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练习和反思培养数感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数感。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不断练习、总结和反思,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建立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并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感”的培养一、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其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只有通过对数字、数量、形状等概念的感觉和认识,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学生的数感能力直接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着其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够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创设情景激发数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数感。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和思考,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其数感。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培养其数感。

可以引入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3.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运用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其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培养其数感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规律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数感。

2. 注重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是学生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其通过感知和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数感。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思考、处理各种问题。

它是公民要适应当今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数学素养。

因此,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谈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观察中培养“数感”许多小学生无法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原因之一是学生无法把书本知识与具体事物、现象通过观察联系起来。

因此,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把课余所观察到的具体事物、现象与书本中学到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处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如当看到几名男同学和几名女同学在一起时,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学生就可能会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多)百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等数学问题。

又如看到操场上排着整齐的正方形队列做操的同学时,既可引导学生用“植树问题”的方法去考虑其数量和排列关系,也可引导他们从几何形体的角度进行观察。

2生活中体验“数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理念提出的解决实际问题和用数学的意识的精神。

教学中,要展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主地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体验“数感”。

如当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走得快些,用的时间就少些;走得慢些,用的时间就多些。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体验到了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的关系。

又如两人平分一个西瓜,如果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人可得4块。

那么,从每人应得这个西瓜的2分之1,到实得的8块中的4块,就体验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平均分的块数越多,每人分得的块数也越多,然而每人得到半个西瓜却是不变的。

3活动中训练“数感”研究表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特别是科技活动,可以使他们面临实际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力所能及的问题。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而数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的观察力敏锐,但也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的实物教具、图片教学等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感。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数学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数独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数学接龙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数学拼图游戏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等。

这些游戏在培养数感的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操作数感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因此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在学生身边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和计算。

比如在购物时让学生亲自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到操场上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和宽,到食堂让学生比较不同大小的餐具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数感。

四、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食品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想解决的方法并加以实践。

这样的启发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

五、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提高孩子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培
养孩子数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应用数学家具。

如拼图、珠心算、数学木板、数学卡片等等。

让孩子通过玩具来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大小、数值的大小,同时
还能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 游戏熏陶。

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数字游戏、口算游戏
等等,让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体验数学的乐趣。

3. 实际体验。

如生活中的购物算账、公交车站排队、教孩子儿
童认知游戏等,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对人们的影响。

4. 赛事竞争。

爱好数学的孩子可以参加各类数学类的竞赛,如
奥数比赛、小学数学邀请赛等等,促进孩子在健康的比赛中不断提
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培养孩子的
数感,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数学,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助力孩子未来的成功。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学概念、运算和推理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

1. 盲眼数数法盲眼数数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计数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在盲眼数数的过程中,需要听数,想数,说数,动手做数,并根据数量所代表的物品、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辨和概括,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老师说“拿出两根圆形的铅笔”,学生就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并数一数数量,之后再将铅笔按照其他要求进行分类。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比如:数独、九连环、棋盘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加强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培养数学思维。

3. 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以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三只小猪》中就包含了相对大小、排序、比大小等数学概念。

4.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和理解运算的规律。

5. 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更是我们要理解的知识。

要树立多方位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来发现知识,创造新知识,拥有数学思维能力孕育创新精神。

总之,数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活动、实践中学好数学,走向成功!。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数感可以定义为对数量和数字的直觉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以下是几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1. 培养观察力:观察力的培养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核心。

小学生应该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具和活动来鼓励学生观察,并汇总他们的结果。

2. 强化理解:小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这是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以助其内化这些基础知识和概念。

3. 提高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或挑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动脑筋,提高思维能力。

4. 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学习数学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无聊、紧张和沮丧。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愉悦和轻松的氛围。

这将鼓励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和乐趣。

5.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践活
动,如购物、比较价格、计算时间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青年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反思。

通过提高小学生的数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学科,如加减乘除、几何和代数,更好地应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觉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下面将从数感的培养方法、数感的重要性以及数感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数感的培养方法1.通过物体的数量来培养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教具来直观地展示数量,例如通过小球、棋子、积木等物品,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培养学生对数量的直观感受。

2.通过视觉图形来培养数感。

数学中的图形是培养数感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使用图形来展示数学概念,例如通过图形展示几何形状的变化和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对数学图形的感知能力。

3.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数感。

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并且通过游戏中的操作和结果来培养对数学的感觉和认知。

二、数感的重要性1.数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几乎所有大学的专业都会涉及到数学知识。

良好的数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前提,如果学生没有数感,那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数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数感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感觉和直观地认识数学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数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感知和理解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通过思考过程中的发现和总结,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觉和认知。

2.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生活情景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情景中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充满着好奇。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直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

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将现实生活中的“0”与数量联系起来思考既体会了数的含义,又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二、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序化地叙述算理。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的意识。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21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通过计算21÷5=4……1,学生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4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5条船才可以,然而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感又称数学情感,是指一个人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良好的数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培养数学兴趣和才能的重要因素。

那么,小学生的数感特征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小学生的数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的数感特征1. 数感的情感特征小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方面。

数感不单纯是指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的基础,更包含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有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数学游戏和探究来学习数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而有些小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缺乏主动参与和兴趣。

这些不同的情感特征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成绩。

小学生的数感还表现在认知水平方面,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运算的掌握、问题解决的能力等。

有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抽象能力比较强,能够轻松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有些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数感还表现在实践操作方面。

有些小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而有些小学生可能需要通过模仿和指导才能正确地完成数学题目。

1. 注重情感体验要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首先要注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讲述与数学相关的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2. 培养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觉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数学的重要素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形成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对于其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感的概念、培养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方面有所帮助。

一、数感的概念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对数量的感知、数量关系的理解、数量运算的认识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等方面。

数感不仅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和直觉,也是其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数量的感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物品的个数、长度、重量等,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估算。

二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大小、多少、少几、多几等数量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是学生对数量运算的认识。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四是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能力。

学生能够将数量与物体形状、图形相结合,理解与表达其间的数量关系。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玩具、图画、游戏等教具,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 注重感官体验,多种感知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感知能力敏锐的阶段,教师在数感培养中应注重利用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感知方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触摸、预测、比较、估算等方式,让学生用手去感受数量的变化,用眼去观察图形的形态,用耳去感知数量的大小等,通过多种感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指一个人对数的感觉和认知能力。

一个有数感的人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加敏捷地使用数学知识。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的方法。

1. 建立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孩子有机会亲身感受数学操作。

例如,他可以参与扔骰子、数羊、数小石子、切水果、算钱等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让孩子学会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且更加有趣。

2. 利用抽象游戏来刺激数学思维玩游戏也是很好的培养数感的方法。

例如,通过下棋、拼图、玩扑克等游戏让孩子学会思考、分析和预测。

3. 利用数学故事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数学故事寓教于乐,能够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增强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数学故事的方式,能够让孩子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4. 创造具体的数学环境在生活中,利用孩子身边的物品、环境,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休闲时间带着孩子去超市、商场,让孩子学会对商品价格和物品数量的认识和计算。

5. 利用数学游戏和竞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通过比赛和游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6. 创造激励条件,让孩子发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在生活中,让孩子有机会发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例如,鼓励孩子帮助家庭计算花费,购物时折扣计算等等。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慢慢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指导。

我们一定要从孩子感兴趣和擅长的方面入手,通过有趣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一个良好的数感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感所谓的数感,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从数学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具体表现为: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关系建立起联系;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

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呢?我认为:应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具体做法如下: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位教育家指出:数学知识不是一人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要在体验中培养数感。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我就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新版的一角的硬币约重1克,4粒黄豆约重1克,两袋奶粉重1千克,一袋糖重约1千克。

像黄金,药品等细小物体用克作单位,体重、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这样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了克、千克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3块饼,并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你们有几种方法?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

这样学生对单位“1”就有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真正的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法表示分数,所以,我又启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分数表示?举出生活中的分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各种各样的分数,学生在根据不同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时,不仅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感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数的大小、数的关系、数的变化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

一、建立数量感建立数量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

小学生的数量感是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和实践。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如学校操场上的人数、教室中的桌椅数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数数的方式来感受数量的概念。

还可以通过一些数量的比较和对比,如大小、多少、多少倍等,让学生形成数量感。

二、进行数的图形化表示数的图形化表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形象特点的图形物体,如图形积木、数的柱状图等,让学生通过操作这些物体,形成对数的大小、数量和变化的感知。

还可以通过数轴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感知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三、进行数的游戏和活动数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觉和理解数的大小、数量和变化。

可以设计一些数的比较和排序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的方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还可以设计一些数的运算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运算的方式,理解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

四、进行数的问题解决通过数的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数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感知和理解数的概念。

可以设计一些数量的估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估计和推理,感受数量的大致大小。

还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和理解数的应用。

五、进行数的实际应用数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数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在建筑、商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数感是指人对于数量和数学规律的直觉和感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小学阶段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时期,下面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方法。

一、数量感的培养
1.数量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数字的数量大小,例如在购物时,让孩子感受购买的数量大小;在做家务时,让孩子感受清洗的衣服数量的多少等等。

2.数量的比较:引导孩子对数量进行比较,例如放在一起比较两个块头不同的西瓜,询问孩子哪个更大一些?让孩子观察较大的一方究竟比较大在哪里?
3.数字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对数字进行判断,例如当前数是几,下一个数会是多少,通过判断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来拓展视野和加强数量感的锻炼。

1.空间位置的感受:引导孩子注意身体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空间经验,例如,在画画或者搭积木时,带领孩子观察空间中不同形体物体的位置关系。

2.空间模型的拼装:让孩子通过模型拼装的方式,锻炼其想象力和空间定向能力,例如搭建积木、搭建基础样板等等。

3.空间图形的识别:通过教授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构成规律,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认知和创造各种图形。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1.毕达哥拉斯学派推崇“数形”并重,因此,把纸和笔交给孩子,跟着孩子的性格和兴趣指导画图形的方法,既可以画实物,也可以抽象一些,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进而培养数感。

2.数学游戏能够培养数学思维的开发,例如玩数学趣味游戏,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感受到成功的快感。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数感是指对数量、度量、空间和形状等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数感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

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重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本文将从实践和研究的角度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实践篇1.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数感培养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认识和理解数学。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感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数感培养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户外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能力。

4.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数感培养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述、课外拓展、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感能力。

二、研究篇1.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数学在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数字化时代更是无处不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和学习数学,良好的数感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感觉、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感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方法和数学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感。

二、实际问题教学法实际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测量和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游戏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感。

四、巧妙运用教具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具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来教授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使用数学计算器、几何模型和数学拼图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和奇妙。

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的敏锐度和理解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一些实例和应用题目,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通过购物、交通工具、游戏等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数与数量的关系、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对数字敏感的感觉。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主动性。

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环境方面,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提高数感的学习环境。

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搭建数学角落等方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后习题、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等方式,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它包括对数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应用。

在《数学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字联系起,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和解释,如:走进一个会场,我们总会自觉地估计一下会场的座位和将要出席的人,以判断是否坐得下。

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数感就象美术的美感,语、英语的语感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容易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而它又是人最基本一种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体验,让学生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
种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经历、体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像传统的教法那样,把概念灌输给学生,就割裂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概念只是一种符号,使知识失去了其真实的生活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知、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再如:在”认识9”之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个数?”学生找的有:挂历上的9月、9日;妈妈给了9元钱;钟面上的9时;王阿姨住在9楼,哥哥9岁,爸爸买了9个苹果等等,体会9的大小,培养计数能力。

在学习”千米的认识”之前,让学生感知从”家中”出发,走到学校的路长,体会这段路的长度。

2比较,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等这些词语,使数感得到发展。

学生甲逐一猜数:300、3600、4100……显然,无可循,很费周折。

学生乙则提供几个问题,比较迅速地找到答案。

”这个数比000大吗?”“对!”
”这个数比7000大吗?”“不对!”
”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
……
可见,使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数的大小。

3在数运算教学中形成数感
教学中老师们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当老师出示一些题时,有些学生会之间对问题的结果做出反映,说出答案。

老师问及解题思路或方法时,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是靠感觉得出的。

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学生不列式却能算出正确的答案?是瞎蒙蒙对的吗?其实这种现象可以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成为这些学生的数感较强。

这些学生可以将题目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量化,根据数学知识间的联结作出合理的判断。

4解决问题,让数感得以升华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

学习统计后,让学生对家庭各项开支、用水、用电、电视节目收看情况进行统计,并据此提出对自己家庭的建议书等。

通过以上实践,可以认识到:只要持续地利用”数学现实”原则,充分挖掘于现实生活的内容,遵循儿童认知的心理特点,找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点,有的放矢,防止偏差,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神秘,枯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就在我们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使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主动性;认识到日常生
活和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应用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抱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