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储量资源级别划分细则
地质储量级别划分(最新,免费)
(标准的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说明: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 2=预可行性研究, 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 2=控制的, 3=推断的, 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
……………………………………………………………………. ………………………………………………………………………. ……………………………………………………………………. ……………………………………………………………………. ………………………………………………………………….. ………………………………………………………………………. …………………………………………………………………. …………………………………………………………………. …………………………………………………………………. …………………………………………………………………. ………………………………………………………………………………………………………………………………….. ………………………………………………………………….. ………………………………………………………………….. ………………………………………………………………….. …………………………………………………………………………………(标准的附录):指标的定义可供详查的矿产地:通过矿产资源普查(定义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矿区,或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地段,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普查要求,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具备开展详查工作的条件。
验收标准:1已经大致查明矿区地质、构造情况,矿点、矿化、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矿体分布和成矿远景。
2对已知主要矿体已有稀疏地表工程控制,深部也有少量工程控制,大致查明了矿体(层)的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大致查明了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地质特征。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4.24•【文号】国土资发[2000]133号•【施行日期】2000.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厅(局)、资源(储)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现予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二000年四月二十四日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规模││序号│矿种名称│单位├────┬─────┬────┤││││大型│中型│小型│├──┼────────┴──────┴────┴─────┴────┤│1│煤││├────────┬──────┬────┬─────┬────┤││(煤田)│原煤(亿吨)│≥50│10~50│<10││├────────┼──────┼────┼─────┼────┤││(矿区)│原煤(亿吨)│≥5│2~5│<2││├────────┼──────┼────┼─────┼────┤││(井田)│原煤(亿吨)│≥1│0.5~1│<0.5│├──┼────────┼──────┼────┼─────┼────┤│2│油页岩│矿石(亿吨)│≥20│2~20│<2│├──┼────────┼──────┼────┼─────┼────┤│3│石油│原油(亿吨)│≥ 10000│1000~10000│<1000│├──┼────────┼──────┼────┼─────┼────┤│4│天然气│气量(亿立方│≥300│50~300│<50││││米)││││├──┼────────┴──────┴────┴─────┴────┤│5│铀││├────────┬──────┬────┬─────┬────┤││(地浸砂岩型)│金属(吨)│≥10000 │3000~10000│<3000││├────────┼──────┼────┼─────┼────┤││(其他类型)│金属(吨)│≥3000│1000~3000 │<1000│├──┼────────┼──────┼────┼─────┼────┤│6│地热│电(热)能(│≥50│10~50│<10││││兆瓦)││││├──┼────────┴──────┴────┴─────┴────┤│7│铁││├────────┬──────┬────┬─────┬────┤││(贫矿)│矿石(亿吨)│≥1│0.1~1│<0.1││├────────┼──────┼────┼─────┼────┤││(富矿)│矿石(亿吨)│≥0.5│0.05~0.5│<0.05│├──┼────────┼──────┼────┼─────┼────┤│8│锰│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9│铬铁矿│矿石(万吨)│≥500│100~500│<100│├──┼────────┼──────┼────┼─────┼────┤│10│钒│V2O5(万吨│≥100│10~100│<10││││)││││├──┼────────┴──────┴────┴─────┴────┤│11│钛││├────────┬──────┬────┬─────┬────┤││(金红石原生矿)│TiO2(万吨│≥20│5~20│<5││││)│││││├────────┼──────┼────┼─────┼────┤││(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2~10│<2││├────────┼──────┼────┼─────┼────┤││(钛铁矿原生矿)│TiO2(万吨│≥500│50~500│<50││││)│││││├────────┼──────┼────┼─────┼────┤││(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20~100│<20│├──┼────────┼──────┼────┼─────┼────┤│12│铜│金属(万吨)│≥50│10~50│<10│├──┼────────┼──────┼────┼─────┼────┤│13│铅│金属(万吨)│≥50│10~50│<10│├──┼────────┼──────┼────┼─────┼────┤│14│锌│金属(万吨)│≥50│10~50│<10│├──┼────────┼──────┼────┼─────┼────┤│15│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16│镍│金属(万吨)│≥10│2~10│<2│├──┼────────┼──────┼────┼─────┼────┤│17│钴│金属(万吨)│≥2│0.2~2│<0.2│├──┼────────┼──────┼────┼─────┼────┤│18│钨│WO3(万吨│≥5│1~5│<1││││)││││├──┼────────┼──────┼────┼─────┼────┤│19│锡│金属(万吨)│≥4│0.5~4│<0.5│├──┼────────┼──────┼────┼─────┼────┤│20│铋│金属(万吨)│≥5│1~5│<1│├──┼────────┼──────┼────┼─────┼────┤│21│钼│金属(万吨)│≥10│1~10│<1│├──┼────────┼──────┼────┼─────┼────┤│22│汞│金属(万吨)│≥2000│500~2000│<500│├──┼────────┼──────┼────┼─────┼────┤│23│锑│金属(万吨)│≥10│1~10│<1│├──┼────────┼──────┼────┼─────┼────┤│24│镁│││1000~5000 │<1000│││(冶镁白云岩)│矿石(万吨)│≥5000│││││(冶镁菱镁矿)│││││├──┼────────┼──────┼────┼─────┼────┤│25│铂族│金属(万吨)│≥10│2~10│<2│├──┼────────┴──────┴────┴─────┴────┤│26│金││├────────┬──────┬────┬─────┬────┤││(岩金)│金属(万吨)│≥20│5~20│<5││├────────┼──────┼────┼─────┼────┤││(砂金)│金属(万吨)│≥8│2~8│<2│├──┼────────┼──────┼────┼─────┼────┤│27│银│金属(万吨)│≥1000│200~1000│<200│├──┼────────┴──────┴────┴─────┴────┤│28│铌││├────────┬──────┬────┬─────┬────┤││(原生矿)│Nb2O5(万│≥10│1~10│<1││││吨)│││││├────────┼──────┼────┼─────┼────┤││(砂矿)│矿物(吨)│≥2000│500~2000│<500│├──┼────────┴──────┴────┴─────┴────┤│29│钽││├────────┬──────┬────┬─────┬────┤││(原生矿)│Ta2O5│≥1000│500~1000│<500││││(吨)│││││├────────┼──────┼────┼─────┼────┤││(砂矿)│矿物(吨)│≥500│100~500│<100│├──┼────────┼──────┼────┼─────┼────┤│30│铍│BeO(吨)│≥10000 │2000~10000│<2000│├──┼────────┴──────┴────┴─────┴────┤│31│锂││├────────┬──────┬────┬─────┬────┤││(砂物锂矿)│Li2O(万吨│≥10│1~10│<1││││)│││││├────────┼──────┼────┼─────┼────┤││(盐湖锂矿)│LiCl(万│≥50│10~50│<10││││吨)││││├──┼────────┼──────┼────┼─────┼────┤│32│锆(锆英石)│矿物(万吨)│≥20│5~20│<5│├──┼────────┼──────┼────┼─────┼────┤│33│锶(天青石)│SrSO4│≥20│5~20│<5││││(万吨)││││├──┼────────┼──────┼────┼─────┼────┤│34│铷│Rb2O(吨│≥2000│500~2000│<500│││(盐湖中的铷另计│)││││││)│││││├──┼────────┼──────┼────┼─────┼────┤│35│铯│Cs2O(吨)│≥2000│500~2000│<500│├──┼────────┴──────┴────┴─────┴────┤│36│烯土││├────────┬──────┬────┬─────┬────┤││(砂矿)│独居石(吨)│≥10000 │1000~10000│<1000│││├──────┼────┼─────┼────┤│││磷钇矿(吨)│≥5000│500~5000│<500││├────────┼──────┼────┼─────┼────┤││(原生矿)│TR2O3│≥50│5~50│<5││││(万吨)│││││├────────┼──────┼────┼─────┼────┤││(风化壳矿床)│(铈族氧化物│≥10│1~10│<1││││)(万吨)│││││├────────┼──────┼────┼─────┼────┤││(风化壳矿床)│(钇族氧化物│≥5│0.5~5│<0.5││││)(万吨)││││├──┼────────┼──────┼────┼─────┼────┤│37│钪│Sc(吨)│≥10│2~10│<2│├──┼────────┼──────┼────┼─────┼────┤│38│锗│Ge(吨)│≥200│50~200│<50│├──┼────────┼──────┼────┼─────┼────┤│39│镓│Ca(吨)│≥2000│400~2000│<400│├──┼────────┼──────┼────┼─────┼────┤│40│铟│In(吨)│≥500│100~500│<100│├──┼────────┼──────┼────┼─────┼────┤│41│铊│Tl(吨)│≥500│100~500│<100│├──┼────────┼──────┼────┼─────┼────┤│42│铪│Hf(吨)│≥500│100~500│<100│├──┼────────┼──────┼────┼─────┼────┤│43│铼│Re(吨)│≥50│5~50│<5│├──┼────────┼──────┼────┼─────┼────┤│44│镉│Cd(吨)│≥3000│500~3000│<500│├──┼────────┼──────┼────┼─────┼────┤│45│硒│Se(吨)│≥500│100~500│<100│├──┼────────┼──────┼────┼─────┼────┤│46│碲│Te(吨)│≥500│100~500│<100│├──┼────────┴──────┴────┴─────┴────┤│47│(金刚石)││├────────┬──────┬────┬─────┬────┤││(原生矿)│矿物(万克拉│≥100│20~100│<20││││)│││││├────────┼──────┼────┼─────┼────┤││(砂矿)│矿物(万克拉│≥50│10~50│<10││││)││││├──┼────────┴──────┴────┴─────┴────┤│48│石墨││├────────┬──────┬────┬─────┬────┤││(晶质)│矿物(万吨)│≥100│20~100│<20││├────────┼──────┼────┼─────┼────┤││(隐晶质)│矿石(万吨)│≥1000│100~1000│<100│├──┼────────┼──────┼────┼─────┼────┤│49│磷矿│矿石(万吨)│≥5000│500~5000│<500│├──┼────────┼──────┼────┼─────┼────┤│50│自然硫│S(万吨)│≥500│100~500│<100│├──┼────────┼──────┼────┼─────┼────┤│51│硫铁矿│矿石(万吨)│≥3000│200~3000│<200│├──┼────────┴──────┴────┴─────┴────┤│52│钾盐││├────────┬──────┬────┬─────┬────┤││(固态)│KCl(万吨│≥1000│100~1000│<100││││)│││││├────────┼──────┼────┼─────┼────┤││(液态)│KCl(万吨│≥5000│500~5000│<500││││)││││├──┼────────┼──────┼────┼─────┼────┤│53│硼(内生硼矿)│B2O3(万│≥50│10~50│<10││││吨)││││├──┼────────┴──────┴────┴─────┴────┤│54│水晶││├────────┬──────┬────┬─────┬────┤││(压电水晶)│单晶(吨)│≥2│0.2~2│<0.2││├────────┼──────┼────┼─────┼────┤││(熔炼水晶)│矿物(吨)│≥100│10~100│<10││├────────┼──────┼────┼─────┼────┤││(光学水晶)│矿物(吨)│≥0.5│0.05~0.5│<0.05││├────────┼──────┼────┼─────┼────┤││(工艺水晶)│矿物(吨)│≥0.5│0.05~0.5│<0.05│├──┼────────┼──────┼────┼─────┼────┤│55│刚玉│矿物(万吨)│≥1│0.1~1│<0.1│├──┼────────┼──────┼────┼─────┼────┤│56│蓝晶石│矿物(万吨)│≥200│50~200│<50│├──┼────────┼──────┼────┼─────┼────┤│57│硅灰石│矿物(万吨)│≥100│20~100│<20│├──┼────────┼──────┼────┼─────┼────┤│58│钠硝石│NaNO3│≥500│100~500│<100││││(万吨)││││├──┼────────┼──────┼────┼─────┼────┤│59│滑石│矿石(万吨)│≥500│100~500│<100│├──┼────────┴──────┴────┴─────┴────┤│60│石棉││├────────┬──────┬────┬─────┬────┤││(超基性岩型)│矿物(万吨)│≥500│50~500│<50││├────────┼──────┼────┼─────┼────┤││(镁质碳酸盐型)│矿物(万吨)│≥50│10~50│<10│├──┼────────┼──────┼────┼─────┼────┤│61│蓝石棉│矿物(吨)│≥1000│100~1000│<100│├──┼────────┼──────┼────┼─────┼────┤│62│云母│工业原料云母│≥1000│200~1000│<200││││(吨)││││├──┼────────┼──────┼────┼─────┼────┤│63│钾长石│矿物(万吨)│≥100│10~100│<10│├──┼────────┼──────┼────┼─────┼────┤│64│石榴子石│矿物(万吨)│≥500│50~500│<50│├──┼────────┼──────┼────┼─────┼────┤│65│叶蜡石│矿石(万吨)│≥200│50~200│<50│├──┼────────┼──────┼────┼─────┼────┤│66│蛭石│矿石(万吨)│≥100│20~100│<20│├──┼────────┼──────┼────┼─────┼────┤│67│沸石│矿石(万吨)│≥5000│500~5000│<500│├──┼────────┼──────┼────┼─────┼────┤│68│明矾石│矿物(万吨)│≥1000│200~1000│<200│├──┼────────┼──────┼────┼─────┼────┤│69│芒硝│Na2SO4│≥1000│100~1000│<100││││(万吨)│││││├────────┼──────┼────┼─────┼────┤││(钙芒硝)│Na2SO4│≥10000 │1000~10000│<1000││││(万吨)││││├──┼────────┼──────┼────┼─────┼────┤│70│石膏│矿石(万吨)│≥3000│1000~3000 │<1000│├──┼────────┼──────┼────┼─────┼────┤│71│重晶石│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72│毒重石│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73│天然碱│(Na2CO3 │≥1000│200~1000│<200││││+NaHCO3│││││││)(万吨)││││├──┼────────┼──────┼────┼─────┼────┤│74│冰洲石│矿物(吨)│≥1│0.1~1│<0.1│├──┼────────┼──────┼────┼─────┼────┤│75│菱镁矿│矿石(亿吨)│≥0.5│0.1~0.5│<0.1│├──┼────────┴──────┴────┴─────┴────┤│76│萤石││├────────┬──────┬────┬─────┬────┤││(普通萤石)│CaF2(万│≥100│20~100│<20││││吨)│││││├────────┼──────┼────┼─────┼────┤││(光学萤石)│矿物(吨)│≥1│0.1~1│<0.1│├──┼────────┴──────┴────┴─────┴────┤│77│石灰岩││├────────┬──────┬────┬─────┬────┤││(电石用灰岩)│矿石(亿吨)│≥0.5│0.1~0.5│<0.1│││(制碱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矿石(亿吨)│≥0.1│0.02~0.1│<0.02│││(制灰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包│矿石(亿吨)│≥0.8│0.15~0.8│<0.15│││括白垩)│││││├──┼────────┼──────┼────┼─────┼────┤│78│泥灰岩│矿石(亿吨)│≥0.5│0.1~0.5│<0.1│├──┼────────┼──────┼────┼─────┼────┤│79│含钾岩石│矿石(亿吨)│≥1│0.2~1│<0.2│││(包括含钾砂页岩│││││││)│││││├──┼────────┼──────┼────┼─────┼────┤│80│白云岩│矿石(亿吨)│≥0.5│0.1~0.5│<0.1│││(冶金用)│││││││(化肥用)│││││││(玻璃用)│││││├──┼────────┴──────┴────┴─────┴────┤│81│硅质原料(包括石英岩、砂岩、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粉石英)││├────────┬──────┬────┬─────┬────┤││(冶金用)│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水泥配料用)│││││││(水泥标准砂)││││││├────────┼──────┼────┼─────┼────┤││(玻璃用)│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铸型用)│矿石(万吨)│≥1000│100~1000│<100││├────────┼──────┼────┼─────┼────┤││(砖瓦用)│矿石(万立方│≥2000│500~2000│<500││││米)│││││├────────┼──────┼────┼─────┼────┤││(建筑用)│矿石(万立方│≥5000│1000~5000 │<1000││││米)│││││├────────┼──────┼────┼─────┼────┤││(化肥用)│矿石(万吨)│≥10000 │2000~10000│<2000││├────────┼──────┼────┼─────┼────┤││(陶瓷用)│矿石(万吨)│≥100│20~100│<20│├──┼────────┼──────┼────┼─────┼────┤│82│天然油石│矿石(万吨)│≥100│10~100│<10│├──┼────────┼──────┼────┼─────┼────┤│83│硅藻土│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页岩││84├────────┬──────┬────┬─────┬────┤││(砖瓦用)│矿石(万立方│≥2000│200~2000│<200││││米)│││││├────────┼──────┼────┼─────┼────┤││(水泥配料用)│矿石(万吨)│≥5000│500~5000│<500│├──┼────────┼──────┼────┼─────┼────┤│85│高岭土│矿石(万吨)│≥500│100~500│<100│││(包括陶瓷土)│││││├──┼────────┼──────┼────┼─────┼────┤│86│耐火粘土│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87│凹凸棒石│矿石(万吨)│≥500│100~500│<100│├──┼────────┼──────┼────┼─────┼────┤│88│海泡石粘土│矿石(万吨)│≥500│100~500│<100│││(包括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89│膨润土│矿石(万吨)│≥5000│500~5000│<500│├──┼────────┼──────┼────┼─────┼────┤│90│铁矾土│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91│其它粘土││├────────┬──────┬────┬─────┬────┤││(铸型用粘土)│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砖瓦用粘土)│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水泥配料用粘土│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温材料用粘土│矿石(万吨)│≥200│50~200│<50│││)│││││├──┼────────┼──────┼────┼─────┼────┤│92│橄榄岩(化肥用)│矿石(亿吨)│≥1│0.1~1│<0.1│├──┼────────┴──────┴────┴─────┴────┤│93│蛇纹岩││├────────┬──────┬────┬─────┬────┤││(化肥用)│矿石(亿吨)│≥1│0.1~1│<0.1││├────────┼──────┼────┼─────┼────┤││(熔剂用)│矿石(亿吨)│≥0.5│0.1~0.5│<0.1│├──┼────────┼──────┼────┼─────┼────┤│94│玄武岩(铸石用)│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95│辉绿岩││├────────┬──────┬────┬─────┬────┤││(铸石用)│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水泥用)│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96│水泥混合材│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安山玢岩)│││││││(闪长玢岩)│││││├──┼────────┼──────┼────┼─────┼────┤│97│建筑用石材│矿石(万立方│≥5000│1000~5000 │<1000││││米)││││├──┼────────┼──────┼────┼─────┼────┤│98│饰面用石材│矿石(万立方│≥1000│200~1000│<200││││米)││││├──┼────────┼──────┼────┼─────┼────┤│99│珍珠岩(包括黑曜│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岩、松脂岩)│││││├──┼────────┼──────┼────┼─────┼────┤│100 │浮石│矿石(万吨)│≥300│50~300│<50│├──┼────────┼──────┼────┼─────┼────┤│101 │粗面岩│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水泥用)│││││││(铸石用)│││││├──┼────────┴──────┴────┴─────┴────┤│102 │凝灰岩││├────────┬──────┬────┬─────┬────┤││(玻璃用)│矿石(万吨)│≥1000│200~1000│<200││├────────┼──────┼────┼─────┼────┤││(水泥用)│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大理岩││103 ├────────┬──────┬────┬─────┬────┤││(水泥用)│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玻璃用)│矿石(万吨)│≥5000│1000~5000 │<1000│├──┼────────┼──────┼────┼─────┼────┤│104 │板岩(水泥配料用│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105 │泥炭│矿石(万吨)│≥1000│100~1000│<100│├──┼────────┼──────┼────┼─────┼────┤│106 │矿盐│NaCl(亿│≥10│1~10│<1│││(包括地下卤水)│吨)││││├──┼────────┼──────┼────┼─────┼────┤│107 │镁盐│MgCl2/M│≥5000│1000~5000 │<1000││││gSO4│││││││(万吨)││││├──┼────────┼──────┼────┼─────┼────┤│108 │碘│碘(吨)│≥5000│500~5000│<500│├──┼────────┼──────┼────┼─────┼────┤│109 │溴│溴(吨)│≥50000 │5000~50000│<5000│├──┼────────┼──────┼────┼─────┼────┤│110 │砷│砷(万吨)│≥5│0.5~5│<0.5│├──┼────────┼──────┼────┼─────┼────┤│111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00000│10000~│<10000││││立方米/日)││100000││├──┼────────┼──────┼────┼─────┼────┤│112 │矿泉水│允许开采量(│≥5000│500~5000│<500││││立方米/日)││││├──┼────────┼──────┼────┼─────┼────┤│113 │二氧化碳气│气量(亿立方│≥300│50~300│<50││││米)││││└──┴────────┴──────┴────┴─────┴────┘说明: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1)石油:油田,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2)地热:地热田;(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 es矿产储量(minera l reserv 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 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储量分类标准2020
储量分类标准20202020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还明确: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1.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孔、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
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探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普查(general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
详查(detailed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矿业收费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序号矿种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1 煤田原煤亿吨 >50 10—50 <10矿区 >5 2—5 <2井田 >1 0.5—1 <0.52 油页岩矿石亿吨 >20 2—20 <23 石油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4 天然气气量亿m3 >300 50—300 <505 地浸砂岩型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其他类型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6 地热电(热)能兆瓦≥50 10-50 <107 贫铁矿石亿吨≥1 0.1-1 <0.1富铁矿石亿吨≥0.5 0.05-0.5 <0.058 锰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9 铬铁矿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10 钒 V2O5万吨≥100 10-100 <1011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500 50-500 <50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 2-10 <2钛铁原生矿 TiO2万吨≥500 50-500 <50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 20-100 <2012 铜金属万吨≥50 10-50 <1013 铅金属万吨≥50 10-50 <1014 锌金属万吨≥50 10-50 <1015 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16 镍金属万吨≥10 2-10 <217 钴金属万吨≥2 0.2-2 <0.218 钨 WO3万吨≥5 1-5 <119 锡金属万吨≥4 0.5-4 <0.520 铋金属万吨≥5 1-5 <121 钼金属万吨≥10 1-10 <122 汞金属吨≥2000 500-2000 <50023 锑金属万吨≥10 1-10 <124 镁矿石万吨 >5000 l000—5000 <100O25 铂族金属吨≥10 2-10 <226 岩金金属吨≥20 5-20 <5砂金金属吨≥8 2-8 <227 银金属吨≥1000 200-1000 <20028 钽原生矿 Ta2O5吨≥1000 500-1000 <500钽砂矿矿物吨≥500 100-500 <10029 铌原生矿 Nb2O5万吨≥10 1-10 <1铌砂矿矿物吨≥2000 500-2000 <50030 矿物锂矿 Li2O万吨≥10 1-10 <1盐湖锂矿 LiCl万吨≥50 10-50 <1031 铍 BeO吨≥10000 2000-10000 <200032 锆(锆英石)矿物万吨≥20 5-20 <533 铷 Rb2O吨≥2000 500-2000 <50034 铯 Cs2O吨≥2000 500-2000 <50035 锶(天青石) SrSO4万吨≥20 5-20 <536 稀土砂矿独居石吨≥10000 1000-10000 <1000磷钇矿吨≥5000 500—5000 <500稀土原生矿 TR2O3万吨≥50 5-50 <5稀土风化壳矿床铈族氧化物万吨≥10 1-10 <1钇族氧化物万吨≥5 0.5-5 <0.537 镉 Cd吨≥3000 500-3000 <50038 镓 Ga吨≥2000 400-2000 <40039 锗 Ge吨≥200 50-200 <5040 钪 Sc吨≥10 2—10 <241 铟 In吨≥500 100—500 <10042 铊 Tl吨≥500 100—500 <10043 铪 Hf吨≥500 100—500 <10044 铼 Re吨≥50 5—50 <545 硒 Se吨≥500 100—500 <10046 碲 Te 吨≥500 100—500 <10047 金刚石原生矿矿物(万克拉)≥100 20—100 <20 金刚石砂矿矿物(万克拉)≥50 10—50 <1048 石墨(晶质) 矿物(万吨)≥100 20—100 <20石墨(隐晶质) 矿石(万吨)≥]000 100—1000 <10049 磷矿矿石万吨≥5000 500—5000 <50050 自然硫 S万吨≥500 100—500 <10051 硫铁矿矿石万吨≥3000 200-3000 <20052 钾盐固态 KCl万吨≥1000 100—1000 <100钾盐液态 KCl万吨≥5000 500—5000 <50053 内生硼矿 B20万吨≥50 10—50 <1054 压电水晶单晶吨≥2 0.2—2 <0.2熔炼水晶矿物吨≥100 10—100 <10光学水晶矿物吨≥0.5 0.05—0.5 <0.05工艺水晶矿物吨≥0.5 0.05—0.5 <0.0555 刚玉矿物万吨≥1 0.1—1 <0.156 蓝晶石矿物万吨≥200 50—200 <5057 硅灰石矿物万吨≥100 20—100 <2058 钠硝石 NaNO3万吨≥500 100-500 <10059 滑石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60 石棉超基性岩型矿物万吨≥500 50—500 <50石棉镁质碳酸盐型矿物万吨≥50 10—50 <1061 蓝石棉矿物吨≥1000 100—1000 <10062 云母工业原料云母吨≥1000 200—1000 <20063 钾长石矿物万吨≥1C0 10—100 <1064 石榴子石矿物万吨≥500 50—500 <5065 叶蜡石矿石万吨≥200 50—200 <5066 蛭石矿石万吨≥100 20—100 <2067 沸石矿石万吨≥5000 500—5000 <50068 明矾石矿物万吨≥1000 200—1000 <20069 芒硝 Na2S04万吨≥1000 100—1000 <100钙芒硝 Na2SO4万吨≥10000 1000—10000 <100070 石膏矿石万吨≥3000 1000—3000 <100071 重晶石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72 毒重石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73 天然碱 Na2C03+NaHC03万吨≥1000 200—1000 <200 冰洲石矿物吨≥l 0.1—1 <0.174 菱镁矿矿石亿吨≥0.5 0.1—0.5 <0.175 普通萤石 CaF2万吨≥100 20—100 <20光学萤石矿物吨≥1 0.1—1 <0.176 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矿石亿吨≥0.5 0.1—0.5 <0.177玻璃用灰岩制灰用灰岩矿石亿吨≥0.1 0.02—0.1 <0.02水泥用灰岩矿石亿吨≥0.8 0.15—0.8 <0.1578 泥灰岩矿石吨≥0.5 0.1—0.5 <0.179 含钾岩石矿石亿吨≥1 0.2—1 <0.280 白云岩矿石亿吨≥0.5 0.1—05 <0.181 硅质原料(冶金用、水泥配料用、水泥标准砂)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玻璃用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铸型用矿石万吨≥1000 100—10()0 <100砖瓦用矿石万m3 ≥2000 500—2000 <500建筑用矿石万m3 ≥5000 1000—5000 <1000化肥用矿石万吨≥10000 2000—10000 <2000陶瓷用矿石万吨≥100 20—100 <2082 天然油石矿石万吨≥100 10—100 <1083 硅藻土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84页岩(砖瓦用) 矿石万m3 ≥2000 200—2000 <200页岩(水泥配料用) 矿石万吨≥5000 500—5000 <50085 高岭土(包括陶瓷土) 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86 耐火粘土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87 凹凸棒石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88 海泡石粘土(包括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 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89 膨润土矿石万吨≥5000 500—5000 <50090 铁矾土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91 铸型用粘土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砖瓦用粘土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水泥配料用泥岩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保温材料用粘土矿石万吨≥200 50—200 <5092 橄榄岩(化肥用) 矿石亿吨≥1 0.1—1 <0.193 蛇纹岩(化肥用) 矿石亿吨≥1 0.1—1 <0.1蛇纹岩(熔剂用) 矿石亿吨≥0.5 0.1—0.5 <0.194 玄武岩(铸石用) 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95 辉绿岩(铸石用) 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辉绿岩(水泥用)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96 水泥混合材(安山玢岩)(闪长玢岩)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97 建筑用石材矿石万m3 ≥5000 1000—5000 <100098 饰面用石材矿石万m3 ≥1000 200—1000 <20099 珍珠岩(包括黑曜岩、松脂岩) 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100 浮石矿石万吨≥300 50—300 <50101 粗面岩(水泥用、铸石用) 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102凝灰岩(玻璃用) 矿石万吨≥1000 200—1000 <200凝灰岩(水泥用)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103 大理岩(水泥用)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大理岩(玻璃用) 矿石万吨≥5000 1000—5000 <1000104 板岩(水泥配料用) 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105 泥炭矿石万吨≥1000 100—1000 <100106 矿盐(包括地下卤水) NaCl亿吨≥10 1—10 <1107 镁盐 MFl2MgS04万吨≥5000 1000—5000 <1000108 碘碘吨≥5000 500—5000 <500109 溴溴吨≥50000 5000—50000 <5000110 砷砷万吨≥5 0.5—5 <0.5111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m3/日≥100000 10000—100000 <10000112 矿泉水允许开采量m3/日≥5000 500—5000 <500113 二氧化碳气气量亿m3 ≥300 50—300 <50说明: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石油:油田;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2)地热:地热田;(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一、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根据矿产资源的规模和开采方式,将矿产资源储量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1.大型矿床:储量大于或等于1亿吨;2.中型矿床:储量介于1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3.小型矿床:储量介于100万吨至1000万吨之间;4.矿点:储量介于10万吨至100万吨之间;5.矿化点:储量小于10万吨。
二、矿山生产规模划分标准根据矿山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将矿山生产规模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1.大中型矿山: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10万吨/年;2.中小型矿山:生产能力介于5万吨至10万吨/年之间;3.小型矿山:生产能力介于1万吨至5万吨/年之间;4.矿点:生产能力小于1万吨/年。
三、矿山服务年限划分标准根据矿山的生产规模和服务需求,将矿山服务年限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1.长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大于或等于50年;2.中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介于30年至50年之间;3.短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介于10年至30年之间;4.临时服务年限:服务年限小于10年。
四、矿山安全生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2.安全设施设备: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性和可靠性;3.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4.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环保要求,将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标准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保护设施: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确保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符合相关标准;2.生态修复措施: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3.环境影响评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分析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4.环境监管与监测:加强环境监管和监测,确保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新版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模板
43
铼
Re(吨)
>50
5~50
V5
44
镉
Cd(吨)
>3000
500〜3000
V500
45
硒
Se(吨)
>500
100〜500
V100
46
碲
Te(吨)
>500
100〜500
V100
47
金刚石
原生矿)
矿物(万克拉)
>100
20〜100
V20
砂矿)
矿物(万克拉)
>50
10〜50
V10
48
石墨
(晶质)
矿石(亿吨)
>0.5
0.1〜0.5
V0.1
玻璃用灰岩)
制灰用灰岩)
矿石(亿吨)
>0.1
0.02〜0.1
V0.02
(水泥用灰岩,包
括白垩)
矿石(亿吨)
>0.8
0.15〜0.8
V0.15
78
泥灰岩
矿石(亿吨)
>0.5
0.1〜0.5
V0.1
79
含钾岩石(包括
含钾砂页岩)
矿石(亿吨)
>1
0.2〜1
V0.2
80
矿物(万吨)
>100
20〜100
V20
隐晶质)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V100
49
磷矿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V500
50
自然硫
S(万吨)
>500
矿山储量分级(ABCD级)
file:///E|/我的资料/储量分级.txt[2008-12-10 9:55:47]
D级储量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含量或虽用罗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它原因仍达不到C级 要求的含量或物化控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含量以及由C级以上的储量块段外推或配合少量工程控制的储 量。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2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为了更好地管理矿产资源,确保其有效地使用,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法》(2010年修订),现就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作出如下规定:一、储量规模划分标准1.储量大于2亿吨,划定为大型储量。
2.储量介于100万吨至2亿吨,划定为中型储量。
3.储量小于100万吨,划定为小型储量。
二、储量规模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法》,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应按以下方法计算:1.产资源的储量规模,应以其资源量、平均分布状况、储量结存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结合实际情况,以资源量及其含量大小划分为储量规模。
2.量按资源量及含量计算,以资源量和含量之积为准。
其计算公式为:资源量(吨)×量(%)/100 =量规模(万吨)三、储量评价标准1.源量:指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可能性指数(GPI),根据GPI设定矿产资源量评价标准:A. GPI大于1.5的为高等级资源;B. GPI介于1.0至1.5的为中等级资源;C. GPI介于0.8至1.0的为低等级资源;2.量:指矿产资源中有效元素的含量,不同有效元素的含量标准有所不同,在若干元素具有有效含量时,取含量最高者作为评价标准。
四、储量类型划分标准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结存形式和资源开采技术类型,将储量划分为矿产资源型、工业矿石型、金属矿型、电石炉煤型及其他矿产资源型: 1.产资源型:指普通型碱性、半碱性、酸性矿床及其他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类、非金属类和稀土类。
2.业矿石型:指工业原料、矿渣及其他非金属矿石,可分为非金属类和找矿原料类。
3.属矿型:指含金属的软化矿、金属矿、超硬及硬质矿物等,分为稀有金属类和非稀有金属类。
4.石炉煤型:指炉煤、焦炭、煤泥等,可分为炉煤类和焦炭类。
5.其他矿产资源型:指土砂石、滑石、粗面磨石等。
五、储量划分标准的其他规定1.储量的分布规模、储量类型、储量质量、储量运输成本、储量综合经济价值等因素考虑在内,进一步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储量级别划分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储量级别划分一、储量级别 1、地质牢靠程度地质牢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猜测的、推断的、掌握的和探明的四种。
(1)猜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像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猜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根据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牢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掌握的:是指对矿区的肯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白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具体查明白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讨论、预可行性讨论、可行性讨论三个阶段。
(1)概略讨论: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纳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阅历数据,采矿成本是依据同类矿山生产估量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讨论一般缺乏精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具体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讨论: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讨论供应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讨论,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纳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试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讨论内容与可行性讨论相同,但具体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讨论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 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储量级别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2、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6、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 3.4.1.3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矿区矿产资源是指地质构造体中自然存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它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方便资源开发和利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矿区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矿床分布、地质构造、资源品位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区级。
1. 国家级:具有巨大的规模、高品位、重要的地位和战略意义,资源的储量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居于优势地位。
这类资源往往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资源,非常重要。
2. 省级:矿床规模相对较大,品位较高,储量量较多,对当地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支撑作用,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来说,省级级别的矿产资源储量也很可观。
3. 市级:矿床规模较为适中,品位和储量量相对较少,但是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依然发挥巨大作用。
比如一些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的城市,其市级矿产资源储量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4. 县级:矿床规模相对较小,品位和储量量很少,但这些矿藏对于当地县级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它们往往是一些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
5. 区级:矿床规模小,品位和储量也比较低,但是对于一些僻静地方的经济发展却很重要,这些资源往往被用来发展当地的矿产加工产业。
总的来看,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引导资源开发和利用。
不同级别的资源可能对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应在制定资源规划时,根据实际的开发情况及效益,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分级及开发利用计划。
同时,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级别的规定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的历次建议特邀咨询委员胡魁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2007年3月23日,专家建议第2007—14期,总638期; 1 二、建议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2005年3月,专家建议第2005-8期,总488期; 3 三、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的关系,2002年5月,《地质与勘探》2002—3期,第64页; 4四、G轴的含义亟待澄清,2001年12月,专家建议第2001-55期题目为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套改工作的一点建议,《资源•产业》2002-1期发表题目为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辩识;13五、规范漫话,2007年5月6日稿;17六、对“关于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指导意见”的修改意见,2006年12月稿23七、联合固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及对我国储量分类系统的改革建议《中国矿业》l998年第7卷第2期24 八、三维储量/资源分类国际框架,1996年7月13日出版,《中国地质》1996年第7期总230期6-8页,28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1999分类标准)制订实施七年多了,由于套用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含义,强化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强化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观念,同时统一了不同矿种之间的口径,功不可没。
但是由于对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出现分歧和处置不当,1999分类标准也存在重大缺陷,既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出现分歧,又丢掉了我国原有分类分级的某些精华,引起执行中的一些混乱。
笔者曾多次提出建议修订。
欣闻修订1999分类标准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特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修订1999分类标准的原则建议一、坚持在1999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坚持套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
联合国分类框架至少有5个优越性:一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推荐成员国采用的标准,二是框架性,它特别强调的宗旨是创立共同理解便于国际对比的分类框架,兼容各国各种分类,因此获得成功,已有60多个国家采用了该框架;三是三维模式综合考虑了经济、可行性研究和地质研究程度三种因素;四是采用编码,简单明了;五是不断总结不断发展,2004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已经制定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和铀的新版本。
因此我国在反复研究对比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类的基础上,1999分类标准终于采用套用联合国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
再加上实施7年的实践,完全可以作为修订的基础,不要再去效仿别的国家的分类了。
二、坚持国际惯例国内惯例兼顾,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保留国内惯例的精华。
联合国分类框架的高明在于其框架性兼容性,套用联合国分类框架的同时,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保留本国原有分类的精华,1999分类标准在这方面有缺陷。
我国资源储量分类体系源于苏联,经过50年的总结修改完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严谨性适用性堪称世界一流。
例如以分类(可利用、难利用及工业指标管理)体现经济性、以分级(A、B、C、D)体现地质可靠程度。
衡量地质可靠程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勘查阶段(勘探、详查、普查、预查),以矿区(井田、项目)为单元作整体上衡量,体现整体性与全面性。
第二层次是资源储量级别( A、B、C、D),以块段为单元衡量,体现块段间的差别。
各级别在进一步勘查、设计、开采活动中,分别有不同用途,逐步升级,并衍生出开拓、采准、备采等三级矿量,贯彻于勘查开采之全程,适用于企业和政府的各个方面。
联系两个层次的是资源储量级别比例,有规范规定,十分严密。
这些优良传统在修订中应予以充分发扬。
三、坚持重点突出,侧重解决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偏差,明确衡量地质可靠程度的两个层次,恢复依据块段地质可靠程度进行的资源储量分级。
四、坚持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现行管理体制相适应,提升执行标准的可操作性。
我国的管理体制,地质可靠程度由勘查单位和地矿管理部门把握,而可行性研究由设计院和建设管理部门把握,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
因此,在勘查和资源储量评审阶段侧重确定分级,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再判断分类,避免互为前提的困惑。
五、坚持分类标准的全程一贯性,适用于勘查、设计、开采活动的全程,和企业生产经营、政府统计决策等各方面。
修订1999分类标准的具体建议一、明确地质可靠程度的分类层次,以矿区(井田、项目)为单元作整体上衡量,其编码标志是勘查阶段,1勘探及在建和生产矿山、2详查、3普查、4(?)预查,地质可靠程度依次降低。
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完全一致。
二、同时重新建立以块段为衡量单元的分级层次,按勘查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分级代号,其中A备采资源量;B探明的资源量;C控制的资源量;D推断的资源量;E预测的资源量。
按块段划分资源储量级别是我国矿产勘查经验和资源储量分类的精华所在,应当予以保留。
每个矿区(井田、项目)每个勘查阶段大都存在不同级别的块段,而且各级别的比例应当与其勘查阶段相对应。
资源储量级别比例,由规范按照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认识规律和经济规律,作出规定,是衡量合理勘查程度的重要指标。
三、矿产储量评审机构的评审结论,必须按项目(矿区、井田)确定勘查阶段,给予分类代号。
其中1勘探;2详查;3普查;4预查;资源类别分别暂定为:勘探及在建和生产矿山331、详查332、普查333、预查334(?);同时按勘查块段的地质可靠程度确定分级代号A、B、C、D、E。
块段的分级代号可以单独使用(如在块段标注时),也可以附在分类编码之后,如331B,331C,332C,333D等。
四、严格勘查阶段用途管制和可行性研究资质管理。
可行性研究、预可行研究必须由有资质的矿山设计单位出具报告,可行性研究(编码1)必须依据1类勘查阶段的资源储量报告,预可行研究(编码2)必须依据2类详查阶段的资源储量报告,可行性研究、预可行研究以项目(矿区、井田)为单位判断资源储量的经济类型:1经济的2潜在经济的,在设计开采范围之外,以及项目(矿区、井田)勘查阶段低于详查(不含)的,可行性研究程度为3,经济类型为3内蕴经济的。
矿业权评估机构依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和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报告可以对确定项目(矿区、井田)的资源储量类别进行归类或升级。
块段的资源储量级别可以附在分类编码之后,如111B,111C,122C,333D等。
五、简化经济性分类,将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合并为潜在经济的,与联合国分类框架完全一致。
六、一般编码均指基础储量(B字省略),经可行性研究或设计计算出可采储量的在编码前加K,如K111B,它的含义是达到勘探阶段(或在建开采的)的,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探明的块段的可采储量(扣除了开采损失)。
没有加K的就是基础储量或资源量。
七、在评审意见书、评估报告中,以及其他文件和应用场合,资源储量类别、级别的表示和称呼,一般只使用编码,不使用中文名称。
其用意一是为简便起见,二是淡化中文名称,因为探明的、控制的、推定的、推断的等定性名称含义不够确切,在各分类系统间、以及翻译过程中多少有些杂乱。
2007年3月16日完稿二建议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1999分类)制订的初衷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因此采用了套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采用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综合考虑地质控制研究程度、经济可靠性和可行性研究程度三种因素,强化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含义,强化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强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观念,无疑是一种进步。
但是由于对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中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出现分歧和处置不当,1999分类也存在重大缺陷,既没有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接轨,又丢掉了我国原有分类分级的某些精华,引起执行中的一些混乱。
1999分类实施四年多了,问题逐步明朗,弥补缺陷的条件趋于成熟,建议着手组织修订。
1999分类的主要缺陷1999分类的主要缺陷是对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中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偏差,正如1999分类培训教材前言中说明的:“关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的理解问题”,究竟“某一个特定阶段只能对应的产生某一个特定类别的储量”还是“某一个特定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类别的储量”,“在起草小组内部就存在不同认识,为了回避这个矛盾,”1999分类采取了“把储量分类和勘探阶段分开的观点,避免把储量分类和勘探阶段直接联系起来”。
因此背离了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G轴的本来含义,造成国内理解和运用的混乱。
衡量地质可靠程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以矿区(井田、项目)为单元作整体上衡量,体现项目(矿区、井田)的整体性与全面性。
其标志是勘查阶段,1勘探、2详查、3普查、4预查,地质可靠程度依次降低。
从这个层次看分类,某一个特定阶段只能对应的产生某一个特定类别,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属于这个层次,G轴编码的本来含义就是勘查阶段,这是十分明确的,更改了就不能接轨。
第二层次分级,以块段为单元分别衡量,依块段地质可靠程度可以分出几个资源储量级别,以往我们用A、B、C、D、E依次降低,从这个层次看分级,某一个特定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级。
块段资源储量级别的划分乃是我国矿产勘查经验和资源储量分类的精华所在,是一个矿区在任一勘查阶段大都存在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块段的标识,是合理勘查工作的一般情形,是矿产地质勘查受地质认识规律和经济规律支配的必然结果。
它们在进一步勘查、设计、开采活动中大有用处。
在勘查工作中,勘查阶段的递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储量的依次升级;在设计阶段各级储量分别有不同作用;在开采阶段生产勘探储量在继续升级,并衍生出开拓、采准、备采等三级矿量。
对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两个层次的混淆正是造成争论、缺陷、混乱的根源。
本文建议第一层次叫分类,第二层次叫分级,严格加以区别。
为什么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只设定第一层次?因为分类框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框架性,这是它成功的要诀。
它制订的宗旨就是提供一个国际公认的对比框架,同时保留各国自己的特色。
最终文本开宗明义地指出:“联合国分类框架的主要作用是使国家性名词能够保留并可互相对比。
”就是说第二层次留给了各国的“国家性名词”。
因此在套用联合国分类框架的时侯,完全不必丢掉自己国家的优良传统和特色。
执行1999分类的主要问题地质可靠程度的两个层次问题——某一个特定阶段只能对应的产生某一个特定类别和不同级别的资源储量的问题,在矿产勘查、资源储量评审、矿区设计、开采、可行性研究、矿业权评估的时候,在国际交流的时候,都是不能回避的。
但是1999分类模糊了联合国分类编码属于第一层次的概念,又丢掉了第二层次我国同行熟悉而适用的B、C、D等资源储量级别,部分同行就用第一层次的111、122、333去代替它们,这就会引起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