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硕士(MTI)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学科专业代码:580100)一、学位名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具有坚实的双语基础、专业知识和口笔译技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须通过学校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即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
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及社会翻译专家共同构成。
3.试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完成大约十万字的笔译实践。
五、课程类型及学分总学分:30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3门课 6学分专业必修程: 4门课 8学分专业选修课: 7门课 14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提交4篇相关论文 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事部II级或教育部中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获证书者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各科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形式二选一:研究论文或实践报告,二者均要求用英语写作,前者字数一万至一万五,后者八千左右。
七、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安排6月答辩时间安排12月答辩时间安排八、课程设置九、必读书目I.专著类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周兆祥.《翻译与人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4.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金圣华.《齐向译道行》.(《英语世界》2004年至今连载).6.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4.7.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张健.《报刊语言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11.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2.王颖.《公示语汉英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3.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Nid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5.William,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II.报刊类1.《中国翻译》2.《上海翻译》3.《东方翻译》4.《中国科技翻译》5.《中国科技术语》6.《英语世界》7.《译神》(电子杂志)8.《语言桥之声》9.China Daily10.Beijing ReviewIII.工具书类1.《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编篡委员会.《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2000.2.中国日报网站.《汉英最新特色词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词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方凡泉.《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杨全红.《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知识出版社.2002.。
最新整理“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行业经验、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严谨的学风。
2.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野和良好专业素养。
3.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系统的翻译技能,能够担负大型翻译项目。
4.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英汉双语笔译能力。
5.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英汉—汉英笔译本方向以语言转换为形式和手段,以交流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笔译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翻译人才,能够承担法律、政治、外交、新闻、金融、工程技术、文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笔译工作。
三、基本学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教学。
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研究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训练。
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研究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翻译硕士055100)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的精神,本着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将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及教指委对MTI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化、职业化技能,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成为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口笔译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能热忱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服务。
2.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后,能够胜任科技、经贸、商务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口笔译任务。
3.在外事、外企或合资企业中,能够胜任翻译和外联工作。
4.能够从事基础性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研究。
二、领域方向结合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以及我院翻译硕士指导教师队伍的研究特长,本专业还将以下三个领域作为翻译硕士培养的重点领域方向:1)商务翻译;2)教育翻译;3)文学翻译。
针对以上三个领域方向,特开设商务谈判与口译、商务交流、应用翻译、基础笔译和文学翻译等课程,并在口笔译工作坊、翻译实践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均有所侧重,以期培养出能够充分胜任这三个领域翻译工作的口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成绩优异者可按2年毕业)。
学生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量,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否则将视情况予以延期。
经批准延期毕业者,其修业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教学实行过程化、开放式、弹性化管理模式。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101 学科门类:文学(05)一级学科:翻译硕士学分要求:50一、学科、专业简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简称MTI,是在遵循翻译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生学位。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职业指向性明确,即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及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需要,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该专业学位强调培训高水平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综合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翻译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大纲设定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
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9月获得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2个专业。
外国语学院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师资力量雄厚,指导经验丰富。
学院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健全的学术梯队、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以及良好扎实的科研基础,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目前拥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6门优秀课程,获得2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并承担30多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近20部,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12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
学分。 1、必修课(20 学分) 公共必修课 (1)政治理论 3 学分
(2)中国语言文化 3 学分 专业必修课
(1)翻译概论 2 学分 (2)笔译理论与技巧 2 学分 (3)口译理论与技巧 2 学分 专业方向必修课 笔译方向: (1)应用翻译 4 学分 (2)文学翻译 4 学分 口译方向: (1)交替口译 4 学分 (2 学分 中外翻译简史 2 学分 翻译批评与赏析 2 学分 跨文化交际 2 学分 中外语言对比 2 学分 计算机辅助翻译 2 学分 …… 口译类
3、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 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 15 万字以上 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 400 磁带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 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的译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 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 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 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鼓励具 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考生参加每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秋季入学。 三、学习年限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任何
一种形式: 1、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
的过程写出不少于 15000 词的实习报告; 2、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
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引言:翻译行业作为全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求。
为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硕士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推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本文将针对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介绍,包括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培养成果评价等方面。
第一部分:培养目标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具备扎实的外语运用能力,能准确理解和表达英语相关领域的知识;2. 掌握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具备翻译文化的积淀和专业素养;3. 具备独立进行翻译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进行专业翻译的实践;4. 能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从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工作,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二部分:核心课程设置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设置旨在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核心课程包括:1. 翻译理论:介绍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和翻译评估等;2. 文化语言学:探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3. 专业翻译: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翻译需求,进行专业术语的翻译和文档的翻译训练;4. 口译与笔译:分别训练学生的口译和笔译技能,提高听、说、读、写和翻译的综合能力;5. 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翻译研究和创新能力,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1. 翻译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翻译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2. 课程设计:开设与翻译实践相关的课程设计,提高认识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3. 翻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翻译比赛,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提供专业指导和反馈。
第四部分:培养成果评价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成果评价主要通过考试和论文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考试评价包括答题和口试等形式,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51
烟台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51适用学科:055101英语笔译、055102英语口译、055105日语笔译、055106日语口译、055111朝鲜语笔译、055112朝鲜语口译。
一、研究方向(一)英语笔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笔译实践,掌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技巧及规律,大力拓宽主要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笔译人才。
(二)英语口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口译实践,把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技巧及规律,以各类文体的英汉双向口译为重点,大力拓宽主要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口译人才。
(三)日语笔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笔译实践,掌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日汉及汉日翻译技巧及规律,大力拓宽日本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笔译人才。
(四)日语口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口译实践,把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日汉及汉日口译技巧及规律,以各类文体的英汉双向口译为重点,大力拓宽日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口译人才。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方案一: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
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深厚的翻译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将具备翻译实践和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涉外翻译工作、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教学工作。
二、培养要求1. 语言基础: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外语基础知识,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2. 翻译理论:学生将学习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翻译原理、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能够对不同领域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 翻译实践:学生将通过对实际翻译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翻译技巧和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
4. 跨文化交流:学生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培养敏锐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挑战。
三、课程设置1. 翻译理论基础:这门课程将介绍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翻译原理、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 翻译实践: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的翻译实践来提高翻译能力,包括口译和书面翻译两个方向。
3. 专业翻译:该课程将介绍不同领域(如法律、经济、科技等)的专业翻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领域专业术语和翻译技巧。
4. 跨文化交际:学生将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在跨文化环境下的翻译能力。
5. 论文写作与翻译研究:该课程将介绍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
四、实践教学1. 翻译实习:学生将在培养期间参加翻译实习,实践翻译技能和理论知识,熟悉翻译工作流程和规范。
2. 学术交流:学生将参加学术研讨会、国际翻译大赛等学术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经验,提高学术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五、课程评估1. 平时表现:学生在每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将被纳入评估范围。
2. 课程论文: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提交论文,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翻译专业硕士,隶属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笔译2010年获得国家学位办审批通过,2011年正式招生。
本专业学位点旨在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外语人才。
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强调行业经验积累。
为提高翻译硕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到相关翻译实习基地参与翻译实践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实现培养与就业有效对接。
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定点、定内容、定时间、定工作量参加实习,培养高级英汉笔译专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熟悉某一领域的业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词汇,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熟练翻译技能和宽广知识面的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院校图书资料丰富,有可以满足教学和专业训练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模拟实验室,可开展翻译教学和训练。
本专业硕士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学科点现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11人,院外兼职导师5人,校外实习基地4个,能够满足校内学习指导、校外实习和翻译实践的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为2年,最长可延长1年。
四、学分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日语笔译)
长春师范大学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日语笔译 055105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日语笔译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具有扎实的日语和汉语语言基础,能熟练进行双语转换,具备在特定领域内从事交替专业口笔译的能力。
了解专业翻译实务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高级翻译技巧,熟悉翻译业务,在专门领域的口笔译能力达到专业水平。
3.具有丰富的翻译相关的学科的理论基础,能把握翻译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的能力。
4.具有严谨的知识结构、宽广的人文视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翻译学、跨文化交际、文化、经贸、科技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在某专门领域如教师教育、东北民族与文化等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实际翻译工作的能力。
5.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翻译实践。
6.至少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年限为2年。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三、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能申请硕士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译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山东财经大学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笔译、口译)
山东财经大学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笔译055101,口译055102)一、培养目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英、汉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及以上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英、汉)基础,所学专业不限。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学分制。
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参加相关考试,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含实习)后申请学位论文开题,开题通过后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实践式、现场模拟式课程教学。
口译课程教学主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并定期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除传统授课方式外,还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任课教师或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第一至第三学期,始终要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加强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培养过程。
两年中,学生至少有10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实行双导师制和导师组负责制。
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硕士生导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公共基础课 2门 5学分2.专业必修课 7门笔译方向18学分;口译方向22学分3.方向选修课笔译方向不少于14学分;口译方向不少于10学分4.专业实习 4学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应修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行业经验、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严谨的学风。
.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野和良好专业素养。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系统的翻译技能,能够担负大型翻译项目。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英汉双语笔译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英汉—汉英笔译本方向以语言转换为形式和手段,以交流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笔译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翻译人才,能够承担法律、政治、外交、新闻、金融、工程技术、文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笔译工作。
三、基本学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采用实践研讨式教学。
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研究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训练。
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研究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方案一: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
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暨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码:055200 方向:笔译〕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于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正式招生。
该专业经学校研究决定由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共同建设。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7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在该系任教,如叶公超、梁实秋、钱钟书、许国璋教授等。
外国语学院于2001年在原文学院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目前该院已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四个教学单位;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两个专门科研机构;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二级学科。
其中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81〕是暨南大学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曾以文学为主、专长翻译。
著名学者翁显良、曾昭科、张鸾铃、谭时霖、黄均、黄锡祥等教授曾先后担任导师。
翻译学院是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成立,现有“翻译研究所”和“翻译中心”两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
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现有英语教授10人,副教授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
目前,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在外语类和社科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二、培养目标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需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笔译分为英译中和中译英两大部分,其中包括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和法律翻译等。
笔译为书面语,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因此双语译文的准确、完整、严谨是对译文的高标准要求,尤其当译文涉及国际协议、条约、合同、国际会议文件、政府外交声明、领导人讲话稿等,对笔译的准确度则要求更高。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为培养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基础,具备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级翻译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
培养目标包括:1. 培养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情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2. 培养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将通过学习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翻译实践技能,提升翻译水平。
3. 培养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使其具备从事翻译相关研究的能力和素质,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设创新性的教学和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在翻译领域具备竞争力。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a. 翻译理论与方法论:综合介绍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研究和分析翻译问题的能力。
b. 文化翻译:探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下进行翻译的能力。
c. 专业翻译:针对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培养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翻译的能力。
d. 口译技能:培养学生在现场口译和同声传译方面的技能。
(2)选修课程a. 翻译实践:通过实际翻译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b.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培养学生查找翻译相关文献并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
c. 翻译软件和技术应用:介绍常用的翻译软件和技术,提升学生的翻译工具应用能力。
d. 商务翻译: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翻译的能力,包括商务文件、商务会议等方面的翻译技巧。
2.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期间设有实践环节,包括:(1)翻译实习:学生在翻译机构、外企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2)翻译课题研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翻译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5111)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朝鲜语笔译人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不断进取、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和钻研精神。
3、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立从事各种文字翻译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或数个专门领域,如文学、文化、影视、经贸、科技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际翻译工作能力;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韩译汉和汉译韩两个方面具备一定的口译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或实验撰写实证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5、具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全脱产学制2年。
学习年限不得超过3年,延迟毕业必须申请批准。
三、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
修满规定的学分者可以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加强研究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期间至少要有15万字(字数以汉字计算)以上的笔译实践。
实践活动结束后须提交笔译实践成果(翻译作品等),撰写笔译实践总结,由指导教师写出书面评语。
3、成立导师组导师组以翻译硕士指导教师为主,积极聘请在翻译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或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研究水平高的资深译员、专业人员参加。
四、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1、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板块,总学分不低于39 学分。
具体学分要求如下:1)公共必修课(学位课):9 学分2)专业必修课(学位课):14 学分3)公共选修课(非学位课):4 学分4)专业选修课(非学位课):12 学分2、课程结构3、专业课程设置翻译硕士(朝鲜语笔译)研究生课程设置五、学习安排六、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1、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韩国语或汉语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5000字(字数以汉字计算),并就翻译的过程撰写翻译实践报告。
翻译实践报告用汉语撰写,不少于10000字,内容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等。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 15000汉字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3、翻译实习报告:包括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和项目审校三个重要岗位。
其中项目经理实习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评估、技术应用总结、团队合作评估和用户项目满意度调查等内容;项目翻译实习报告应包括翻译任务背景介绍、需求分析、时间管理、工具使用、翻译质量控制、重点总结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获取的经验内容;项目审校实习报告应包括本次任务的质量标准等要求、时间管理、工具使用、质量控制过程、质量评估,可以就实习过程写出观察到的问题和切身体会,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用汉语撰写,不少于15000汉字。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用韩国语撰写,要求不少于20000词。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须经至少2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评阅人中要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成员中必须有1名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按规定修满规定学分、社会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八、课程描述1、翻译概论本课程通过梳理国内外翻译理论发展脉络,结合翻译史上的具体实例,对翻译的概念、翻译的过程、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翻译中的矛盾、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翻译批评以及翻译教学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授,使学生对何为译、如何译以及为何译、译何为等理论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掌握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翻译理论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对翻译现象有较为客观的评判。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发表、讨论表现和期末撰写的学术论文等。
2、基础笔译本课程主要从翻译批评、翻译实践两方面教授。
翻译批评部分主要由教师概述翻译批评相关理论、学生批评翻译文本(中韩、韩中)来体现笔译原则和笔译的特征。
翻译实践部分分为应用类文章翻译、科普类文章翻译、文化类文章翻译、小说翻译、诗歌翻译、戏剧翻译等领域,逐步提高翻译难度。
课堂以小组发表、集体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从而巩固笔译基础、贯彻翻译理论。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3、基础口译本课程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中韩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中韩语言对比研究为依托,解决中韩口译中有关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商务等领域高要求的复杂性口译,使学生掌握中韩口译的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较高的中韩口译理论与实践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4、文学翻译本课程从译介学、接受美学、传播学等角度出发,结合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解释学研究方法等,集中介绍文学翻译理论及文学翻译的文学性问题。
并通过中国文坛对韩国纯文学的译介及韩国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重点探讨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使学生自觉地了解中韩翻译的本质及特点,掌握翻译技巧,培养独立翻译文学作品的实践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5、专题笔译本课程主要是各硕士生导师针对自己所指导研究生进行应用翻译、专题研究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主要由各导师安排。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6、中韩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本课程旨在介绍中韩语言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传授关于中韩语言文化比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对比的理解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以韩汉语言对比为基础,探究韩汉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点以及渗透在其语言表达形式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剖析体现在韩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渊源,使学生对韩国语言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发表、讨论表现和期末撰写的学术论文等。
7、翻译简史本课程通过对中国、西方以及韩国翻译史进行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比较以及对中国、西方和韩国翻译史三大发展阶段的宏观描述,通过对重大事件、主要代表人物的具体阐释,使学生对中国、西方以及韩国译学演变有深刻的认识,使其在注重翻译实践的同时,理解翻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对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发表、讨论表现和期末撰写的学术论文等。
8、当代翻译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当代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并思考中外翻译理论的异同,找出中韩翻译可以借鉴的理论支撑点,分析并探讨中韩翻译中不可译或添加译、删减译的特殊话语场景问题。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从中寻找出可持续研究的课题,进行独立思考或深入研究。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发表、讨论表现和期末撰写的学术论文等。
9、高级韩国语写作该课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训练学生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
每节课点评学生所写作文,使学生掌握自我介绍、影评、阐释自我见解、回想文、日记、评述文等多种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阶段是教授研究生如何用韩国语写毕业论文,详细讲解怎样选题,毕业论文的格式及组成部分,每一部分的写作方法、要领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指导研究生用韩语写论文。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课堂发表、讨论表现和期末撰写的学术论文或作文等。
10、影视翻译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媒体翻译的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影像翻译为主,包括字幕翻译、配音翻译,纪录片、新闻、电视剧、电影等各种文本的中韩文互译。
加深对韩国文化特点的理解,掌握韩国影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重点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践翻译的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1、文化翻译本课程主要就中韩传统文化的译介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包括中韩文化典籍、民俗文化等内容的翻译。
就文化翻译的策略、文化翻译问题、文化翻译译者伦理问题等进行重点探索。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2、经贸翻译本课程主要从语言学、经济学和理论实践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与经贸有关的韩国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掌握与经济、贸易相关的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将韩国语作为一种工具,具体应用到经济、贸易的领域中,达到在中韩经贸领域中可以实现沟通桥梁作用的目的。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3、法律翻译本课程以各种法律、法规条款的中韩互译为核心,培养适合司法部门或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法律翻译人才。
包括法律术语翻译、法律文书翻译、法律法规翻译、法律文献翻译、合同翻译、中国法律的韩文翻译等。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4、外事翻译本课程主要针对国际危机、合作、开发等国际焦点问题的中韩文翻译为核心,培养学生各种公文、合约、条约等的中韩双语转换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5、新闻翻译本课程主要以中韩两国各种媒体中关于新闻、评论等文体的中韩互译为核心,内容涉及两国政治、经济、外教、社会文化等方面,并就当下一些热点问题的描述进行讨论,增加学生自身的专业词汇量和新闻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韩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于中韩新闻的互译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6、旅游翻译本课程介绍旅游的种类及其翻译的方法、旅游翻译的原则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旅游韩国语口译的方法及旅游资料翻译的具体方法。
学习翻译技巧在旅游韩国语翻译中的应用,并通过专题翻译使学生具体掌握旅游翻译的原则、技巧和方法。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
17、中韩翻译实务本课程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中韩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中韩语言对比研究为依托,解决中韩翻译中有关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商务等领域高要求的复杂性翻译,使学生掌握中韩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使其具备较高的中韩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为课堂发表、课堂讨论、翻译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