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1 新闻是什么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拘泥.(ní)报摊.(tān)
滞.销(zhì)来龙去脉.(mài)
B.呼吁.(yù)潜.在(qiǎn)
宣泄.(xiè)沉默寡.言(guǎ)
C.伉.俪(háng)老妪.(yù)
头筹.(chóu)摧枯拉朽.(xiǔ)
D.拂.晓(fú)溃.退(kuì)
会晤(wù)脍.炙人口(kuài)
项,“泥”应读“nì”;B项,“潜”应读“qián”;C项,“伉”应读“kàng”。
2下列关于新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常具有六个基本要素,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以及结果如何。
B.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在写作时,可以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C.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项错在“新闻就是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前提,但并不是说新闻完全没有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的某种一致性,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
3与报刊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的语言除了讲究通俗化,还讲究( )
A.口语化
B.民族化
C.大众化
D.简单化
,所以广播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通俗易懂,广播新闻语言应遵循口语化和通俗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周五大盘整体呈现止跌并逐波走高,给长期低迷的股市注入了活力,也使愁眉不展的股民脸上有了几分笑意。
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项,不合逻辑,可删掉“深恶痛绝”。C项,成分残缺,“呈现”应有对应的宾语中心词。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因素”或者“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5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亦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握人与自然和万事万物。。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都将失去其意义。
①可见,“体贴”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们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隐喻和象征
②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③“无之不体”表现为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④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⑤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
A.④⑤②①③
B.③④⑤②①
C.④⑤②③①
D.④②⑤③①
,承接前文,构成因果关系。第⑤句中的“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与第②句中的“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构成递进关系。第③句,举例说明②中的“无之不体”。第①句,“可见”一词表明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
李从军刘思扬朱玉赵承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两个月,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就牺牲在修渠的工地上。
取水,这个往日男人承担的重活,落在了母亲肩上。女人力气小,被抢水的人群挤落在水中。母亲扛着空桶,穿着湿透的棉衣,一进家就撵张买江出门:“你上渠!渠里不来水,你别回
家!”
通水的那天夜里,她坐在渠边,整整守看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她拦住了前来挑水的人群。她要先于别人打第一桶红旗渠水,因为她贡献了丈夫,又把13岁的儿子送到渠上,她比别人更有资格。
这是为内心一口气,坚韧地活着的女人!
又是一年的桃花盛开了。
不是在春天,而是在千里冰封的雪天里;不是在温室,而是在高耸巍峨的绝壁上。
有桃花的艳丽,又有梅花般的品格。冬季每有游人来到林州,石板岩乡桃花洞村是必去的地方——那里冬天可以看桃花。
申兰英与原海生,青梅竹马,就长在那个冬天里桃花烂漫的村子。
2000年,原海生掉入山谷。当支书的他,是死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
就在他走后,桃花洞村的旅游开始热起来。
就像莫邪当年铸剑七七四十九日,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其志感天动地,因而铸就名剑。原海生以冬天的离去,为这个小村带来了春的生机。
丈夫留给申兰英两个孩子:儿子上大学,女儿刚刚初二;还留下了点账面上的钱,是一直没有领到的村主任工资,每年700元,一共欠了10年。
咬咬牙,申兰英支起了桌子,搭起了棚。过路人吃她一碗面,丢下两块钱。
一张桌变成了十张桌,棚子变成了面馆。
吃面的人开始直接叫这个爽快麻利的女人“桃花嫂子”。一位画家给她写了几个字贴到了屋里:“桃花嫂子面,好吃看得见。”渐渐地,她把“桃花嫂子”的招牌挂在了外墙上。
当地人说,“桃花谷里桃花店,桃花嫂子桃花面;桃花乡里桃花香,桃花溪漂桃花瓣”。“桃花嫂子”成了太行山里的品牌,老粗布、杂粮,都追着赶着标出桃花嫂子的名字。
人们看到申兰英脸上总是挂着笑,可她内心却有不为人知的苦楚。她把自己与丈夫结婚时的一张照片镶在镜框里,天天守着。
当我们提到原海生时,她说,只有一张合影,11年了,还是想他……
一语未了,掩面而去。
总是有一些英雄没有来得及戴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历史的幕后。
原海生坠下悬崖的地方,后来是一道有名的景点,两道飞泉夹石而过,取名“含珠”……
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如同追日的夸父,“虽体解吾犹未变”“虽九死其犹未悔”!
谁也不敢说上天亏待了林州。但是,这个大山里的地方的确没有得到上天厚爱。一个缺水之地,一个守着一堆石头的穷县,凭什么50年前让漳河之水天上来?凭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河南108个县市处于前列?
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的有形的物质力量,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拥有的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为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太行山下,一个曾在井下挖煤的汉子,在韧性的坚持中获得了不止一次的重生。
桑中生从来都拒绝谈起他最艰难的时候。
记者试着问他,他回避:不提这个。
笑着拒绝,然而泪水就在瞬间流下。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他是一个亿万富翁,也是一个穷得没钱吃饭的人。最苦的时候,机器全趴在厂房里,家里拿不出一分钱,门口站满要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