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宣布投入区域服务,这是中国卫星 导航产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标志着我国卫星导 航产业从此进入以北斗为核心推动力的时代。
2013-2015年是北斗产业的启动 和快速发展期。
在2013年前的十多年间,主要是以推进北斗一号的应用为主, 北斗用户终端总数量只有二十万套左右。
未来,北斗产业在定位、导航、授时 等功能的基础上,将在大众消费应用、交通物流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关键基 础设施、紧急安全救援、行业精准应用等六个领域实现较快发展。
其中紧急安 全救援主要涉及医疗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抗灾、道路安全救援以及紧急搜索救 助等相关的调度协调管理和导航定位与位置信息服务。
(摘编自曹冲《中国北斗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材料二:与CPS 相比,北斗有自己取胜的独门绝技——短报文功能。
短报文与目前的手 机短信功能相类似,用户可以通过北斗用户机发送一条长度为 120个字的信息,向外界告知位置。
在汶川地震搜救时,北斗就曾经大展身手。
在川西北通 信信号遮蔽干扰严重的复杂环境中,美国的 CPS 只能显示终端位置信息而无通 信功能,而卫星移动电话虽可实现语音通信,但不具备定位导航功能。
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同时具备空间定位、时间基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功能,解决了抢险 救灾应急指挥中的定位与通信难题。
(摘编自《揭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盲区可发送短信》, 2012年1月9日 《南方日报》)材料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搜救功能示意图北斗卫星覆盖星座多模跟踪 与统调中心 北斗卫星 任务安排 本地用户 接收终端 救助务 团队 其它借口 搜救协调 中心 用户搜救 示位标 搜救任务 控制中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材料二: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
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
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
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
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
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
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
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
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
非连续性文本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中国人对北斗有着熟悉而亲切的认知。
如今,仰望星空,由数十颗人造卫星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凝结着无数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
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
中国航天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逾期的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星间链路等“不可能”,经历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的攻克、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闪耀着“混合式”星座、短报文通信等独有的中国智慧火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多系统并用带来的好处。
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北斗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持续深入人心。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材料一:2015年,当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时,国家启动了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
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让人惊讶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娘家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三分之二的队员小于30岁。
但他们踏实肯干,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几乎每个科研人员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节假日,几乎把一年当作两年用。
长时间的加班,习惯性的自律,是这个年轻团队最大的特点。
问他们坚持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张筱娴和任煊是团队里的“90后”,他们去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团队,这一年发现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学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沈叶锋在进中心之前,去过别的科研院所实习,在他看来,相比于很多传统团队,北斗团队有容错机制,总设计师鼓励年轻人创新、多试,允许在地面犯错,只要不把问题“带上天”。
“每一个新的型号过来,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可以去竞聘岗位。
”沈叶锋说。
确实,团队中很多年轻人,伴随着小卫星从无到有,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虽然加班很辛苦,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在其它团队很难有的快速成长。
(取材于解放网)材料二: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是实现北斗导航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
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薄弱,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迫在眉睫。
在国内导航定位芯片市场研发企业多而散的情况下,无法与国外芯片形成竞争,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实用类文本北斗导航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
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
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
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星导航系统》阅读题及答案
《北斗星导航系统》阅读题及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
“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
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
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
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材料二: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实用性文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卫星导航系统。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別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产生了显著效益。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
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主要用于我国经济建设,为我国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摘编自奚启新《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网”) 材料二:在包括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几大国际主流导航系统中,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北斗的部分功能性指标已经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城处于领跑地位。
2017年至2018年,中国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10箭19星超高密度发射。
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38颗,今年还将再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明年计划发射2至4颗卫星,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北斗卫星没有一个元器件从国外进口。
其中,北斗最大的自主创新是星载原子钟。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精度。
北斗之所以能用10年时间完成美国GPS系统30年的发展路程,能够用上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这是我国老中青三代航天人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
近年来,中国北斗系统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技术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体验到“中国智慧”。
很多专家都十分看好北斗系统在精准交通与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可以说,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一张闪亮亮的“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①GPS 已经很好用了 .中国为何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由于 GPS 不属于中国。
我们平时使用的 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
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 年月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它向来占据着全世界定位的民用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 GPS定位系统但相同也能够向来感觉到这套系统的潜伏风险。
假如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扰乱,那么依靠于GPS的全部武器装备都将没法使用后采不可思议。
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 ?相当稳。
此刻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世界任何地址任何时辰收到 6 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域最少能够搜到12 颗北斗卫星。
在汲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以后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纳了截然相反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扰乱能力,让北斗更为先进定位也更精确此刻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用。
③在四川广汉搭裁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变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达成插秩作业。
1 个小时就能够达成从前 1 个人 7 天才能达成的插秩劳作。
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偏差能够控制在 1~2 厘米 :效率捉高了 20%一 25%。
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跟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动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系产值达到了2284 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④北斗还可以干什么 ?北斗的此外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短报文系统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教人性命。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
灾区曾与外界失掉全部联系,正是北斗定位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短报文系统架起了抗震放灾指挥部与灾区一钱指挥机构的交流桥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踊跃的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能够依据需求迅速精确投送应急物质。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材料一:2015年,当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时,国家启动了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
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让人惊讶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娘家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三分之二的队员小于30岁。
但他们踏实肯干,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几乎每个科研人员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节假日,几乎把一年当作两年用。
长时间的加班,习惯性的自律,是这个年轻团队最大的特点。
问他们坚持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张筱娴和任煊是团队里的“90后”,他们去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团队,这一年发现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学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沈叶锋在进中心之前,去过别的科研院所实习,在他看来,相比于很多传统团队,北斗团队有容错机制,总设计师鼓励年轻人创新、多试,允许在地面犯错,只要不把问题“带上天”。
“每一个新的型号过来,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可以去竞聘岗位。
”沈叶锋说。
确实,团队中很多年轻人,伴随着小卫星从无到有,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虽然加班很辛苦,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在其它团队很难有的快速成长。
(取材于解放网)材料二: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是实现北斗导航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
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材料二: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
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
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
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
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
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
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
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
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
揭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揭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具有定位和授时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技术之一,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
在这个星座中,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核心,一旦有卫星失效或者处于在轨维修状态,4颗中圆轨道卫星可以起到部分替代作用。
地面段则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而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导航系统相互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区域为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短报文通信120个汉字/次。
202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分有源和无源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高精度定位要导航对象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
根据卫星导航原理,最基本的全球导航网至少需要18颗卫星来维持,再加上必要的候补卫星,同时要有近30颗卫星在轨,才能可靠地对全球99%以上的地区提供导航信号。
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也在缓慢变动,所以,任何一个时刻卫星的位置也是个变量。
卫星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所以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必须随时监测卫星的运行,根据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来计算轨道,再把轨道信息传递给卫星,由卫星传送给用户。
在计算中,地球各部分引力的微小变化、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甚至卫星高速运动带来的相对论效应都必须纳入考虑。
如果没有丰富的地球物理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通讯能力,卫星导航的数据很快就会被误差淹没。
由此可见,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卫星组批生产、发射,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做后盾,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杨欣①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②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
③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中高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发射任务。
自1984年1月29日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以来,累计放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29枚,将150余颗(个)卫星和航天器送入太空。
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发射了19颗,未来我国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达到35颗卫星。
④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卫星来为我们提供导航服务呢?人造北斗星座在太空中是怎样运行的呢?⑤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计划将发射35颗卫星展开全球组网,而这35颗卫星又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的轨道当中。
其中包括GEO轨道,即地球静止轨道,第二个IGSO轨道是倾斜的地球同步轨道,还有MEO轨道,即中圆轨道。
运行在不同轨道,卫星分工也就各有不同。
中圆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00公里左右,此处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
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航道高度在36000公里左右,这种高轨道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
⑥北斗系统可以扩大无线电测定功能,还可以实现星基增强功能。
通过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相互配合,北斗导航就像在太空中编制出一张大网,既能覆盖全球,又保证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实用类文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而各题。
材料一: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汤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絆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吋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材料二: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
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
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 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乗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电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0/IGS0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离精度星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理解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理解答案【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具有定位、导航和授时(PNT)功能,还具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区域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星基增强服务功能,以及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等特殊服务功能。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我国重要基础设施的时空基准不再依赖于国外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服务取决于监控系统的精稳监测、精细调控和故障的快速排查与系统恢复。
尽管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留有冗余备份,并有严密监测与故障预警体系,但北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系统的运行不仅受空间环境和卫星上各种载荷可靠性的影响,而且受地面环境及各类运行控制要素的影响。
任何环节运行失误都可能导致系统服务质量下降,甚至服务中断。
显然,北斗的稳定运行仍有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完成。
首先,我们要加强卫星的冗余设计和冗余备份,确保空间星座的完备性;其次,还要加强监测和运控系统备份,确保北斗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可靠;此外,我们要不断精化卫星轨道测定算法,使其具备误差识别和补偿能力,加强卫星钟差的监测与预报计算软件优化,使其具有可靠的卫星钟差建模与预报能力。
只有这样,北斗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服务才有可靠保障。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样具有天然的脆弱性。
北斗卫星导航信号微弱,易被干扰和欺骗,且不能惠及室内、水下、地下以及其他受遮蔽的地区。
(摘编自杨元喜《北斗系统开通,艰巨挑战还在后头》)材料二: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
因起步晚、底子薄,我国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在卫星导航频段逾期最后时刻完成首次卫星发射、拿到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再到两年多时间“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北斗导航系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北斗导航系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四)北斗导航系统①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
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
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
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采不堪设想。
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相当稳。
现在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收到6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区最少能够搜到12颗北斗卫星。
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让北斗更加先进,定位也更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用。
③在四川广汉搭裁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转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秩作业。
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秩劳作。
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捉高了20%一25%。
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④北斗还能干什么?北斗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短报文系统,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教人性命。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
灾区曾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正是北斗定位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短报文系统架起了抗震放灾指挥部与灾区一钱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附答案材料一:2015年,当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进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下发的导航信号时,国家启动了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三步走”的第三步——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
从此,时间与位置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让人惊讶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娘家人”,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北斗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三分之二的队员小于30岁。
但他们踏实肯干,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几乎每个科研人员一年都工作了400多天,扣除节假日,几乎把一年当作两年用。
长时间的加班,习惯性的自律,是这个年轻团队最大的特点。
问他们坚持的动力,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
张筱娴和任煊是团队里的“90后”,他们去年从大学毕业加入团队,这一年发现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去了外企的同学相比,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沈叶锋在进中心之前,去过别的科研院所实习,在他看来,相比于很多传统团队,北斗团队有容错机制,总设计师鼓励年轻人创新、多试,允许在地面犯错,只要不把问题“带上天”。
“每一个新的型号过来,有想法的年轻人就可以去竞聘岗位。
”沈叶锋说。
确实,团队中很多年轻人,伴随着小卫星从无到有,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
虽然加班很辛苦,但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收获了在其它团队很难有的快速成长。
(取材于解放网)材料二:芯片等基础产品国产化是实现北斗导航民用领域规模应用的关键。
当前,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产业发展模式较为封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研发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推动芯片核心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及产品,产业规模较小,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芯片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薄弱,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核心芯片迫在眉睫。
在国内导航定位芯片市场研发企业多而散的情况下,无法与国外芯片形成竞争,芯片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很难依靠一两家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答案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答案材料一: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力量的进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进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进展趋势。
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进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乐观推动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进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材料二:(摘编自央视新闻)材料三:众所周知GPS是美国的,它也是全世界最早消失的导航系统,简洁点说它就是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它包含陆地导航、海洋导航、航空导航和空间导航这四个类别,导航可以指涉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任何技能或讨论,它的涵盖很广。
我们的导航系统相比于GPS有哪些优点呢?我们是三个轨道协同工作。
一个是在赤道上的地球同步轨道,起到电文传输的作用。
其次个是椭圆轨道,能提高我国范围内定位的精度。
第三个就是全球定位的轨道。
而GPS就只是一个单轨道,而且没有电文传输,GPS只是一个单向的数据信息传输,而我们的北斗导航是双向的传输。
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人们供应高精度定位的服务,定位精度在10米范围内,而GPS的精度在50米以上。
现阶段,GPS任然是技术最完善的导航系统,也是全球用户最多的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的全面铺开应用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它是最能与GPS相抗衡的导航系统,虽然北斗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有着几十年历史的GPS。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面对着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自主研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摘编自《科技斋》)材料四: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比肩而立。
实用性文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阅读练习与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卫星导航系统。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別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产生了显著效益。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
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主要用于我国经济建设,为我国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摘编自奚启新《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网”) 材料二:在包括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几大国际主流导航系统中,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北斗的部分功能性指标已经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城处于领跑地位。
2017年至2018年,中国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10箭19星超高密度发射。
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38颗,今年还将再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明年计划发射2至4颗卫星,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北斗卫星没有一个元器件从国外进口。
其中,北斗最大的自主创新是星载原子钟。
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定位、测速和授时精度。
北斗之所以能用10年时间完成美国GPS系统30年的发展路程,能够用上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这是我国老中青三代航天人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
近年来,中国北斗系统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技术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体验到“中国智慧”。
很多专家都十分看好北斗系统在精准交通与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可以说,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一张闪亮亮的“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北斗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斗导航系统①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
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
主要来自于美国空军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受惠于GPS定位系统但同样也能够一直感受到这套系统的潜在风险。
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采不堪设想。
②你可能会问北斗稳吗?相当稳。
现在天上正飞着几十颗卫星,你能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收到6颗以上的北斗卫星而在我们生活的亚太地区最少能够搜到12颗北斗卫星。
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的设计之初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让北斗更加先进定位也更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用。
③在四川广汉搭裁北斗终端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在水田里面自动转换插秧,它能够自动规划最优的路线自动完成插秩作业。
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1个人7天才能完成的插秩劳作。
在甘肃的田间安装了北斗终端的农机用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播种工作在北斗信号的加持下农机作业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2厘米:效率捉高了20%一25%。
北斗正在疯狂输出市场价值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了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④北斗还能干什么?北斗的另外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短报文系统它能用于军事也能教人性命。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
灾区曾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正是北斗定位系统在救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短报文系统架起了抗震放灾指挥部与灾区一钱指挥机构的沟通桥梁。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北斗系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
在湖北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的用于区域内的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以达到5000平方米.并能覆盖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
实用类文本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
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
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月19日中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将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摘选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材料二: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摘编自《东兴证券数据报告》)材料三:这是从中国司南导航公司新购买的北斗测绘仪设备。
”阿伦库普达给记者展示手中的定位“神器”,这个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改正数据,能很快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通过蓝牙连接,位置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手簿软件,完成测量坐标、施工放样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
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
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最核心的技术,
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
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
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
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
大家有了一
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已突破,不能受制于人。
当时北斗人
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
等领域同步推进。
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
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
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
(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
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
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
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
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展开激烈竞争。
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
到不安。
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
此外,中
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
域的合作。
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
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6.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
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D.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寓示着我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诚意。
2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
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
C.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
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
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28.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26.D
27.D
28.①“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
发展迅速;③“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
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