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范文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范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指道路上为了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而设置的各类设备和标示物,例如交通信号灯、标线、护栏、反光标牌等。
下面将就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黄三个颜色的灯光进行交替显示,指示行人和车辆的行驶和停止。
它不仅能够解决交叉口的交通矛盾,还能够对行全程和行人行驶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信号时间过长或过短,在交通高峰期容易造成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因此,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并完善其运行机制,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标线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
标线以不同的色彩、形状和宽度进行标示,指导车辆行驶方向和位置。
合理设置标线不仅能够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还能够引导行车线路,减少事故的发生。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标线设置不规范,导致驾驶员无法正确判断车道位置,容易发生违规变线和相撞事故。
因此,加强对标线设置和维护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驾驶员对标线的认识和遵守程度,有助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三、护栏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常见的一部分。
护栏能够有效地隔离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合理设置护栏并定期检修,能够有效地避免较大车辆冲出道路和碾压行人的悲剧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安全保护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护栏设置不规范,护栏损坏或过低,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因此,应加强对护栏设置和维护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安全稳固,有效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四、反光标牌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中常见的一种。
反光标牌能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通过反射光线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合理设置反光标牌,能够有效地引导驾驶员注意前方道路状况,减少事故的发生。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反光标牌设置不规范,标牌破损或被遮挡,无法起到提醒作用。
《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讲义第九章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第三节 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四节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五节 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第六节 公共交通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道路通行能力:也称道路容量,指道路的某 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确定在不同 运行质量情况下1h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 即在指定的交通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疏导交 通的能力。
C 3600 ht
C 1000v hs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值,表9-25.
二、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 (一)通行能力计算式 CD C n
பைடு நூலகம்
• 式中:CD— 设计通行能力,pcu/h;
•
C — 理想通行能力,pcu/h ;
•
—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
•
— 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
•
— 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
n — 车道数修正系数。
(二)影响因素
• 1.自行车影响折减系数的确定
• 分三种情况考虑
–有分隔带或隔离墩:几乎没有影响,可不考虑,折 减系数取1;
–无分隔带或隔离墩,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有影 响,但自行车基本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机动车 影响不大,取0.8;
–无分隔带或隔离墩,且自行车道负荷超饱和:自行 车侵占机动车道而影响机动车正常运行。
辆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先行,寻找机会,穿
越主要道路上车流的空挡通过路口。
(二)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主要介绍两向停车方式下,次要道路的通行 能力计算。
确定交织区运行状态 计算交织区效率指标 确定交织区服务水平
交织区服务水平分析流程图
宁波城市管理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文号: 甬政发[1999]106号发布时间: 1999-07-01 1999年6月29日经市人民政府甬政发[1999]106号批准1999年7月1日宁波市规划局第1号通告发布1、居住建筑的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大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的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2、面宽小于和等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五)在符合本条(一)至(四)项间距规定的前提下,低层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米;多、低层建筑与北侧高层建筑、中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六)当低层居住建筑南侧建筑为一、二层时,其最小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当南侧建筑为三层时,其最小间距不消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5倍;新建一类低层住宅,其间距为南侧低层建筑高度的2倍以上。
(七)多层建筑的山墙端距,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较高一幢建筑为六层时,端距应不小于6米;六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6.5米。
当较高一幢建筑为七层时,端距应小于7米;七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7.5米。
低层与低层的山墙端距应不小于5米;低层与多层的山墙端距按多层层数予以控制。
遇小区道路通过的,其端距按批准的小区规划道路宽度执行。
当与消防等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二者的较大值控制。
新建、改建的居住建筑,均应在前款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改进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积极改善居室日照条件、自然通风条件和环境质量。
第十五条医院病房大、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的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及声廊等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南侧为多层建筑或中高层住宅的,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在旧城改造地段,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5倍。
(二)南侧为高层建筑的,其间距应通过日照分析来确定,保证被遮挡的前述建筑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日照有效时数。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通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 a)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分界线。 的分界线。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 b)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 的通道。 的通道。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 c)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统和主要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a)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 b)城市道路系统完整和通畅,交通均衡分布
第九章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交 通规划和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节 城市工程规划
第一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 1.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 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 城区) 内的交通, 是指城市( 城市交通 是指城市 ( 城区 ) 内的交通 , 包括城市道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 路交通为主体。 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 的关系。 的关系。
第九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设施

5
(2)沿两侧分隔带边设
对于这种布置方式,停靠的 公交车站与非机动车道上的 车辆无相互影响,但上下车 的乘客需横穿非机动车道, 给二者带来不便。此形式适 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采 用这种方式布置站台的分隔 带宽度应不小于2m。
15
防眩装置即是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网或种植 灌木从以消除或减弱夜间行车时对向车辆灯光对驾驶员造 成的眩光影响。防眩网或灌木丛一般以赂高于驾驶员的视 线高度布置,多用于保证快速交通的高等级道路上。
其它保证人车安全的交通设施还有如交通标志(警告、 禁令、指示等)、标线、信号等。同时,加强日常的交通 组织与管理,宣传交通法规,提高交通行为音的交通安全 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保障人车交通安全 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设施公司 /
第九章 城市道路公用设 施
1
第一节 公共交通路线的布置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
首 末 站
枢 纽 站 停靠站的间距
中 间 停 靠 站
布置的关键: 停靠站台的布置形式
2
3
一、停靠站的间距:
停靠站间距小,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 间,车辆速度不高,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胎与燃料消耗 大。如果停靠站间距过大,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乘客 的乘车时间减少,但增加了乘客的 步行时间,于乘客不 便。公交车辆中途停靠站比较合理的间距:
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行人安全设施 ①人行过街地道 地道净空小,建筑高度低,行人过街时比较 方便。此设施对地面景观影响较小,若注意 对地道内的地面、墙面及灯光的装饰,可给 行人新奇的感受。但在城市建成区或旧城 区,往往因密集的地下管线使采用此方式困 难。地下通道的宽度应能满足人流高峰时的 过街需求。
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21年)

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8.10•【字号】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届〕第32号•【施行日期】2021.08.10•【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昆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18年2月11日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18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21年6月29日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的《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昆明市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第三章道路通行条件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第五章道路交通拥堵的预防和处置第六章交通事故处理第七章执法监督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车辆及其行驶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加大对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科技管理的投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和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
第四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依法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并接受监督。
《城市交通管理》PPT幻灯片

一、城市交通的发展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是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变化 的。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历程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都经历了如下三个 阶段:
交通(transportation)是指人和物,以某种确定的目标,在一 定的设施条件下,采用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流动, 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城市交通(Urban transportation),是指城区范围内的交通,或称 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 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五)行人交通不方便
中国大城市的居民出行中,步行者占1/3 以上, 行人步行 在街道上十分不方便。人行道上各种线杆、图窗广告、 宣传标 语,占用行走空间。
(六)交通污染
交通给城市造成的污染包括废气排放、噪声和振动,其中
尤以废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为甚。城市交 通是城市空气污染的
主要来源。
2020/10/3
6
1、城市规模与交通 城市规模决定了交通需求总量,当需求超过供给时,就会产生交通拥堵
2、城市形态与交通 城市形态关联着路网结构与交通方式。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空间结构,如
中心组团、分散组团、条形、串行等城市形态。 3、土地利用与交通
在城市发展中,土地的使用性质,土地开发强度决定了出行生成与出行 吸引,决定了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路网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发展 方向。 4、人口密度与交通
2020/10/3
一、城市交通及其影响因素
5
城 市 综 合 交 通
城市对外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市内客运交通
城市交通
公交站场及停车站解读

④ 按车辆停放容量分:小型、中型和大型。
小型——50辆以下;中型——50~100辆;大型——100辆以上。
立体化停车楼
4、车辆停发方式
车辆停发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如图。前两种进出车位的方式统称尽头 式,第三种称贯通式。其中,由于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方式迅速、行驶方便, 所需调车通道面积较小,且便于车辆的安全疏散,因此广为采用。而贯通式进 出车位的方式,虽然都以前进式行驶,可避免车辆进出车位时的交叉,调车安 全性较好,但因占地面积较大,通常很少采用。
4、公共汽车(常规公交)
① 定义:常规公交主要指公汽、有轨和无轨电车。 ② 我国现状:常规公交所占城市出行比例在20~30%左右,比例不高 a. 运行速度低 主干道运行速度降低,如北京公汽目前在主干道运行速度较之10年前降低 50%,上海一些重要路段仅为8km/h,中心区平均时速仅为12km/h,甚至低于自行 车速度,由于公交速度低,导致居民出行寻求其他方式(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 等)。 思考:为何目前城市电动车数目越来越高,应该鼓励还是抑制,如何管理? b. 公交运行时间长,换乘不便。 上海平均公交完成一次出行,需要56min,长沙需40min以上,最长线路甚至 要2h以上。运行时间过长使得居民出行时间消耗过多,带来居多不方便。 c. 公交构成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仅有地面公汽,绝大多数城市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的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尽管有些城市已有轨道交通,但网络未形成,运行效率不 高。 思考:我国城市公交未来发展构成形式有哪些?
3、作用:
① 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主体; 国外尤其明显,巴黎、东京等大城市公交出行占60%、72.5%,我国相对较 低,如北京,公交出行比例不到50%,而且最近几年随着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 的增加,我国很多城市公交出行比例甚至呈现下降趋势,政府和行业管理部分 也采取了许多相关政策限制私车出行,鼓励公交出行(如单双号出行、车牌尾 数号限制出行、限时限区出行等)。 ② 保证城市经济生活有序运转; 我国城市公交目前还是城市出行的主导,特别是公交价格机制(相对便宜, 出租车除外),一般政府通过补贴政策,保证正常有序的公交运行(尽管是公 司化运作,但有政府主导为公众服务)。 ③ 是城市文明窗口和形象; 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建设公交系统以及辅助设施,公 交是城市文明建设考察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 是一项基础产业,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正文:----------------------------------------------------------------------------------------------------------------------------------------------------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19年3月22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4月8日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18年12月27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9年3月22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交通规划与建设第三章车辆和驾驶人第四章道路通行条件第五章道路通行规定第六章停车管理第七章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第八章综合治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畅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绿色发展、协同共治、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道路交通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教育、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管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城乡规划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遵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原则,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削减事故造成的损失。
第四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应当实行防备为主、综合整治、科技支撑的管理模式。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市级人民政府应当组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协调和推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实在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并处置交通事故的重要执法部门。
第八条道路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城市公共交通、道路旅游车辆、不安全化学品运输等行业的管理工作。
第十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搭配,形成合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第十一条市区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地安全规范,并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易识别性。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地规范,清楚明白、易识别、易懂,并应当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应当建立维护机制,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保养。
第四章道路交通管理第十四条道路交通管理应当遵从“依法依规、公正公正、安全有序、服务大众”的原则。
第十五条道路交通规定应当公开、明确,市民应当遵守交通法规。
第十六条道路交通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严格执法,精准、适时地处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保障市民在道路上的安全出行权利。
第十七条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适时处置、协调优化,保障车辆和事故人员的权益,降低事故的损失。
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嘉兴市人民政府文件嘉政发〔 2004 〕 92 号关于同意实施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批复市建设局:你局《关于要求批准实施(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请示》(嘉建办〔 2004 〕137 号)收悉。
根据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审议意见,经市政府研究,原则同意《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请你局加强宣传,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二00 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总则···,···············,·····,····(1 ) 第二章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1 )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13 ) 第四章建筑间距··························(18 ) 第五章建筑退让··········,···············(23 )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28 ) 第七章建筑外部环境控制··················,·(30 ) 第八章绿地控制···········,··············(35 ) 第九章城市道路、停车场······················(39 ) 第十章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线综合··················(44 ) 第十一章附则··························(52 ) 附录一计算规则·························(53 ) 附录二名词解释·,························(59 )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例·······················(6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嘉兴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吉林省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

吉林省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修正)吉林省人大常委会(1995年8月18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月12日发布的《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6号》进行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第三章城市道路及其设施管理第四章城市桥涵及其设施管理第五章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第六章城市防洪设施管理第七章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第八章城市建设公用设施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市、县、建制镇、独立工矿区和开发区规划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市政公用设施,包括:(一)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停车场、广场、管线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护栏、街路标牌、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及其设施:城市桥梁、隧道、涵洞、立交桥、过街人行桥、地下通道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河道及沟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它附属设施。
(四)城市防洪设施: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它附属设施。
(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广场、公共绿地、景点等处的照明设施。
(六)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气(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集中供热的管网、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电线路及其它附属设施。
(七)其它公用设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实行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市政公用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监察工作。
各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依据政府授予的职权和管理范围,实施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和维护的具体工作。
市政设施管理条例讲解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三章:养护和维修 第四章:城市道路设施管理 第五章:城市桥涵设施管理 第六章:城市公共停车场及临时占道停车点管理 第七章: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八章:城市照明设施管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条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市(镇)总体 规划的要求,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 编制市政设施专业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制定市政设施专业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注重保 持传统风貌,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宜居环境。 修改市政设施专业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监督检查,建立突 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重大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具备相应建设资质的 单位承担。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市政设施使用管理巡查制度及接报制 度。发现损毁、丢失的,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处置。 第十八条 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及相关经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纳入各级 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等需要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的单位,应当在 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将下一年度的挖掘计划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政 行政主管部门结合道路设施养护维修需要统一制订并公布年度挖掘计划。 城市道路设施大修改造应当纳入年度挖掘计划,大修改造时市政设施 维护管理单位应当至少提前十五日通报各相关单位;有管网建设需要的, 应当同步实施。
第九条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技术标准、技术 规范和操作规程,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并接受建设主 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涉及市政设施安全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方案审 查环节应当书面征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市政环境卫生的建设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应 当书面征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一条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并建立完整 的档案。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市政设施不得移交投入使用。 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市政设施移交给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应 当建立健全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提供市政设施工程基础技术资料和工程 验收、工程保修等资料,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办理移交手续。 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使用市政设施的权利和保护市政设施的义务,对违 反本条例损害市政设施的行为有权劝阻和检举。
城市道路标准体系及主要规范介绍

主要内容修订背景修订概况主要内容主要条文解说.修订背景《规范》的历程修订的原因工程建设的需要快速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连续流交通、主辅路系统、高架道路、地下道路城市立交设计理念的完善……主辅分流、机非分行、互通、连通、畅通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多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理念的创新……公交优先、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环境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强调“道路总体空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再生沥青、透水、降噪、彩色路面技术类问题道路分类分级——是类型还是等级?城市规模在分级中如何考虑?设计车辆——是否增加新类型?设计速度——增加100km/h 、120km/h?道路净高——5m、4.5m、3.5m、3m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道路能力的指标?机动车单车道宽度——3.75m、3.5m、3.25m、3m……?路面结构设计荷载标准——是否考虑增加新的荷载标准?道路交叉口类型——分类原则、设计标准?…………标准体系的调整《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根据新的体系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将一本通用规范和若干专用标准代替。
.修订概况编制过程目的和原则(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公里,公路为每小时公里;(二)同方向只有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公里,公里为每小时公里。
第七十八条高速公里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公里。
同方向有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同方向有条以上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公里。
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设计速度与管理速度的关系?车道数和车道位置?各省市实施情况最高时速70km/h?《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6.2.2条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9.03.26•【字号】•【施行日期】1999.05.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8年8月27日郑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市区(不含上街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凡在本市市区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公安机关是本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通、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和车辆行驶第四条对本市的机动车实行总量控制,优化车辆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能、污染超标、安全性能差的机动车。
本市机动车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机动车必须按规定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后,方可行驶。
个人购置的机动车,不得以单位名义申领牌证;单位购置的机动车,不得以个人名义申领牌证;地方机动车不得使用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牌证。
第六条机动车不得悬挂遮挡车辆号牌的各种标牌;驾驶室两侧的车窗玻璃和前后的车窗玻璃上不得张贴遮阳膜,不得张贴、喷涂妨碍驾驶视野的广告及其他文字、图案,不得附加妨碍驾驶视野的物品;驾驶室仪表台上不得摆放各种标牌。
第七条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需要,划定公共交通车辆专用车道、摩托车专用车道、其他车辆专用车道、单行道,规定车辆禁(限)行、禁(限)停区域和禁(限)行时间。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999年6月29日经市人民政府甬政发[1999]106号批准米,在其他地方不得小于米。
第六十三条地下管线检查井的设置,不得妨碍相邻管线通过和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第六十四条管线干管应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支管较多的一侧。
管线与管线,管线与铁路、道路之间应减少交叉。
必须交叉的,宜采用直角相交,如斜交其交角不应小于45度。
在重要交叉口(包括立体交叉口)或水泥混凝土等刚性路面下,应预埋过街管。
第六十五条在现有及规划的管线、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内不得擅自修建其他设施。
当管线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隧道、绿地、人防设施、河道、建(构)筑物时,或与消防、净空控制区以及其他管线发生矛盾是谁,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
第六十六条非人防工程自身需要的一切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工程主体结构。
特殊情况下,允许管径在70毫米以下的给水、热力管通过,但必须在管道入口处安装设阀门。
污水管、燃气管等危害性管道不得穿越人防工程。
第六十七条路灯电缆应穿入套管,并埋设于人形道或分隔带下,覆土深度不应小于米,并与道路侧石外缘的水平净距不大于米。
第十一章其他第六十八条沿街建筑的外装修材料及其他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必须时需作样板并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城市主要商业街道两侧十六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均需作外墙灯光设计。
大楼的广告、招牌、分体式空调箱的位置等,应统一规划。
高层建筑应设置航空障碍标志灯。
第六十九条城市道路两侧及繁华地段的建筑物前,不得设置实体围墙,可采用绿篱、花坛、栅栏、透景围墙等。
围墙的平面位置一般不宜超过建筑不可逾越线。
第七十条沿城市道路的原有建筑,一般不得增开门窗。
确有必要的,不得破坏街道绿化和原有建筑结构、造型。
不得将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50米以内,无人行道街巷或无配套停车位等附属设施的非商业用房改建为商业用房。
第七十一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专院校、办公、科研和医疗用房等),应按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
公共设备设施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共设备设施的管理,保障公共设备设施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公共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公共设备设施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隧道、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环卫、公共交通等公共设备设施。
第三条公共设备设施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三)合理布局,高效利用;(四)依法管理,公众参与。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设备设施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公共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保障公共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公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公共设备设施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制定公共设备设施管理规划、标准和规范;(三)负责公共设备设施的建设、维修、更新、改造和报废工作;(四)组织公共设备设施的验收、检测、评估和维修;(五)负责公共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督、事故调查和处理;(六)开展公共设备设施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七)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公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公共设备设施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三章设备设施规划与建设第八条公共设备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公共设备设施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三)注重质量,确保安全;(四)经济合理,效益优先。
第十条公共设备设施建设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第十一条公共设备设施建设项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建设方案合理,技术先进;(二)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三)安全措施到位,确保施工安全;(四)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
•②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又称高架人行道,多修建在过街繁忙路段和行人较 多的交叉口。
•③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 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是为了保护行人,防止行人任意横 穿马路,排除对机动车、非机动伞的横间干扰而设置的。这种护 产的设置应与过街设施(如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道等)结合起 来,做到既保障人车安全又方便行人过街。 • 有些城市道路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在车行道设置中央隔离 栅栏,既对双向机动车交通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又可防止行人 及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在道路横断面布置较紧张或不宜设置 中央分隔带时,可考虑采用此方式。
•这种方式布置简单 ,一般只需在路侧带 上辟出一段用地作为 站台.以供乘客上下 车即可,站台宜高出 路面30cm,这种布 置方式适用于单幅路 和双幅路。
•(2)沿两侧分隔带边设
对于这种布置方式,停靠的 公交车站与非机动车道上的 车辆无相互影响,但上下车 的乘客需横穿非机动车道, 给二者带来不便。此形式适 用于三幅路和四幅路,。采 用这种方式布置站台的分隔
•概 。
•念 •交通管理是通过制定必须遵守的交
通法则和规则,对交通实施合理的限
制、引导和组织。
•17
•意义: • 在于协调人、车、路和环境之 间的关系,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 交通畅通和车辆与行人的安全,一切 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部门、单位、车 辆和行人都必须遵守。
第九章城市道路公共交 通设施
2020年7月9日星期四
第一节 公共交通路线的布置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
•首 •末 •站
•布置的关键 :
•中
•枢
•间
•纽
•停
•站
•靠
•站
•停靠站的间距
•停靠站台的布置形式
一、停靠站的间距:
停靠站间距小,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 间,车辆速度不高,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胎与燃料消耗 大。如果停靠站间距过大,虽然车辆运行速度提高,乘客 的乘车时间减少,但增加了乘客的 步行时间,于乘客不 便。公交车辆中途停靠站比较合理的间距:
• 视线诱导设施如反光道牙、猫眼等,夜间在灯光照射下 可以指示分车线、分隔带等以诱导视线。
从以消除或减弱夜间行车时对向车辆灯光对驾驶员造 成的眩光影响。防眩网或灌木丛一般以赂高于驾驶员的视 线高度布置,多用于保证快速交通的高等级道路上。
• 其它保证人车安全的交通设施还有如交通标志(警告、 禁令、指示等)、标线、信号等。同时,加强日常的交通 组织与管理,宣传交通法规,提高交通行为音的交通安全 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保障人车交通安全 也是必不可少的。
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1. 行人安全设施 ①人行过街地道 地道净空小,建筑高度低,行人过街时比较 方便。此设施对地面景观影响较小,若注意 对地道内的地面、墙面及灯光的装饰,可给 行人新奇的感受。但在城市建成区或旧城 区,往往因密集的地下管线使采用此方式困 难。地下通道的宽度应能满足人流高峰时的 过街需求。
2.市内公共停车设施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如 交通枢纽(火车站、长途汽车站) ;大型集 散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大型广场和公园 )和大型服务性公共设施(如大型商场、饭店 、旅馆等),大型工厂,医院,行政机关及科 研机关等;
3.客运路线与货运集散地点,如公共交通路线 的起终点站、仓库、货运码头和车站等。
带宽度应不小于2m。
第二节 城市道路停车场布置
根据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性质,城市公共 停车设施(即停车场)一般可分为: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 自行车停车设施。
•注:机动车停车场分为公用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两类
一、城市停车场的分布地点,一 般设在以下位置:
1.外来机动车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城市的外围( 如城市外环路)和城市主要出入干道口附近;
•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目的:
•
能将科学的道路交通控制管理手
段与道路交通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
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并获得良好的交通运输
效益和社会效益。
•交通控制是运用与时刻变化的道路
交通状况相适应的现代先进设施,如 :信号装置、通讯设备、遥控遥测设 施等,对道路交通设施合理的调度和 指挥,使车辆和行人安全畅通地运行
停车场位置还应考虑:
尽可能设在使用场所的同一侧(即内侧停车 场),避免隔街布置(即外侧停车场),使人流 集散时不穿越道路。有条件的话,最好按不同来 车的方向划分停放场地,便于疏散和管理。停车 场的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单向行驶,出入口不宜 过宽,一般为7~10m。
车位布置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一、道路照明的作用与要求 (1)夜间照明可为道路(车行道和人行道)提供必要的照度
,使用路者在夜间交通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道路交通 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可使夜间 行人增加 安全感。 (2)道路照明对行车视线诱导有一定作用。一是与道路线 形变化一致的灯光的诱导作用;二是照明为道路提供了必 要的照度以看清道路轮廓与边缘,使驾驶员从容驾驶,并 预知前方路线线形。 (3)道路照明也为道路附近环境提供一定的照度,使照明 设施本身与周围一定空间共处于特定的夜间道路景观环境 之中,是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夜间景观表现内容之一。 (4)考虑道路照明满足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的要求,照明 设施的规划设计应做到美观、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
市区一般以500m~800m左右为宜;郊区为1000m
左右;在交叉口附近设站时,为了不影响交叉口的交通组
织和通行能力,一般应离开交叉口50m左右。交通量较少
的道路,站位距交叉口不得小于30m。
二、停靠站台的布置形式
停靠站台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沿 路侧带边设置和沿两侧分隔带边设置两种。 (1)沿路侧带边设置
•④人行横道
•2.车辆安全措施
• 车辆安全措施包括交通岛、视线诱导设施、分隔设施以及防 眩装置等。
• 交通岛是设置在下交路口或路段上,用以引导车流沿规 定方向或路线通行的岛状物体,对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过 能力有一定作用。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导向岛、分隔岛、中 心岛和安全岛。也有的通过在路面上画斑马线作为交通岛的 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