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力结构

合集下载

农业生产结构的名词解释

农业生产结构的名词解释

农业生产结构的名词解释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农业部门在农产品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组织形式、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农业产品的种类和比重等方面的组合关系。

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要素配置和农产品种类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是指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

集体经济组织是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由集体投资、统一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能够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实现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来源,由家庭成员共同经营管理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组织。

家庭农场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农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共同投资、共同耕种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

二、生产要素配置生产要素配置是指农业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使用方式。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其中,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生产结构有着直接影响,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产品特色。

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加剧,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对农业生产效益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扩大农业产出。

三、农产品种类农产品种类是指农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各类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畜牧业、渔业和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补充部分,对于提供肉类、蛋类、鱼类等丰富农产品种类有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联。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线性规划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线性规划

第八章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优化内容农业生产结构的状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因为农业生产结构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比例关系,也基本决定了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还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涨跌,以致影响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另外,农业生产结构还直接关系到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可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实质是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实现政府行为与农户行为价值取向的统一。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在不同的地区因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初始布局、政策倾向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它能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适应市场需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不同的产品品种之间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由于农业概念本身的多层次性,农业生产结构也可划分为若干层次:首先,在广义的农业层次上,农业包括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大部门,因此,农业生产结构首先体现为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四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是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一级结构。

一般地说,农业生产结构主要研究这一层次上的结构。

其次,农业各部门内部又可分为若干类别,如种植业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等,畜牧业可分为养畜业和养禽业等,因此,农业部门内部所包含的各个生产项目之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就构成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二级结构,再次,各种作物或产品按照其种类和经济用途又可以继续细分为若干种类,如粮食作物可分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可分为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依此类推。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7-2-1 概 念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oductivity ) 植物单时间、面积内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 植物总初级生产力中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所剩下的数量。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oduction Pg ) 一定时期内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总量 ,无速率的概念。
五枝麦 1963~1966
1506
钱交麦 1965~1970
3111
702
1973~1985
3583.5
7211-4 1978~1991
3840.5
长武131 1984~1995
4425
§7-2-3 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可以看出:各种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还很低。 全国耕地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 0.4% ,一般作物的平均生长 率(CGR )为6~8 g/m2.d,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高产田块的光能利用率在 2% 左右; 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为 6.05% ;
是系统中最基本功的数量特征。它的大小体现了系统功 能的好坏。
指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空间(通常指面积) 所产生的物质、能量或价值的多少。用系统的总生物量 和经济产量、农业总产值、纯收入表示。
包括:系统生物的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
§7-1-2 自然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
农业生物的自然生产力: 指农业生物自身的童话效率和积累能力。农业生物在一定 时间空间内的能量、物质的积累量,形成总的生物学产量。 是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基础。
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 若通过动物或微生物转化利用,也可为人类提供各种优质 的食品,提供大量粪肥,归还农田。
§7-3-2 次级生产力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意义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文档资料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文档资料

农业生产结构与生产布局农业生产结构是由多部门和多种类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复合体,它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结构,这五业之间的组成,构成农业生产的一级结构。

在五业内部根据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的生产门类,如种植业内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等不同的作物,这些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又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级结构;依此类推,各种生产项目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三级、四级结构。

各级农业生产结构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农业生产结构,不仅要重视一级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还要注意二、三级结构的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变动,农业生产结构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需要经常对它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从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来看,农业生产结构虽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合理程度也有差异,但各国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却有共同的趋势和基本的特征,即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一、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因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建立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是决定农业生产结构合理程度的关键因素。

一定的农业生产结构,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

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从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

比如,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由于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强,所形成的农业生产结构,必然与资源结构相吻合。

2.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由计划导向为主变为市场导向为主,对农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朝着多品种、高质量的方向变化。

要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转变,必须建立开放型的多元化生产结构。

3.自然条件和资源因素的状况。

它们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自然基础,由于各地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适于发展的生产部门和动植物也不同,因而,农业生产结构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故农业生产表现为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论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

论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遵循的原则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优化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市场需求原则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供应短缺或过剩等因素。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二、资源利用原则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气候等。

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点,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平衡原则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平衡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种植农作物时,应注意合理配置植物和动物的种类,避免物种单一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产业协同原则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不仅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等各个领域,也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

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产业协同原则,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社会效益原则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还应考虑社会效益原则。

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时,应关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等措施,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注重农民参与决策的过程,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需要遵循市场需求原则、资源利用原则、生态平衡原则、产业协同原则和社会效益原则等多方面的要求。

农业生产有哪些种类

农业生产有哪些种类

农业生产有哪些种类一、自给农业1、自给农业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农畜产品不是直接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交换,而是为满足需要,以自给性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农业。

农业部门或者农作物种类比较多,而专门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往往会形成一种小而全的农业生产结构。

2、自给农业的生产规模小,生产比较分散落后或者呈孤立状态,而且商品量比较小,商品率也比较低,资金积累困难,扩大再生产受限制,农业专门化、商品化程度低。

二、密集农业1、密集农业又叫做集约农业,是指投入的生产资料或者劳动力比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

密集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比较少的土地上,按照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2、密集农业是农业的分类中按投入多少分类,它的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三、粗放农业1、粗放农业是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是指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到比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2、粗放农业对土地的投入比较少,而且投入中劳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不占主要地位。

主要影响农业品产量增长的因素是土地面积的大小和土壤自然肥力的高低。

这种农业经营方式是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相联系的。

四、设施农业1、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在水产养殖的时候有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在畜牧养殖方面,大型养殖场或者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主要是开放式和有窗式,封闭式养殖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2、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照、温度条件,创造比较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让其可以全天生长的设施工程。

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室、环境安全型菇房。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
⑵其他作物结构的调整。一是传统作物的调整,向质量高 的产地集中。二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产品的生产。
• 林业结构的调整
• 林业是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农业产业部门。 ⑴提高森林覆盖率 ⑵重视经济林、薪炭林特别是防护林的营造与发展 ⑶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林业资源 ⑷加强对各种林木产品、林副产品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 林业经济效益 ⑸加强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⑹采取拍卖、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
集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5、农村将由自给、半自给型农业产业结构向商品型产业结构变化
1978--200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柱形图
80 80 75 70
74.1
单位:%
65
64.74
60

58.4
58.4
58
57.5
55.7
50
45
40
35
30
29.7
28.8
28.6
28.5
29.7
25
25.7
20
15
1999
10.8
3.8
2000
我国农业已经开始从只重视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转 变,从只重视种植业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
➢ 原因
一是制度、技术与农业产业结构变革。制度激励、市场诱导、 技术支撑。
二是结构调整与结构效应。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演进:农 业总产值的构成中,种植业产值份额迅速下降,其他各业的 产值份额大幅度上升;结构调整使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肉蛋奶等畜产品大幅度增加,开始了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提高了农产品总体质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通过产前、产 中、产后关联部门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 畜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与种植来相比具有弹性系数高,能均衡利用劳动力等优点, 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农业各部门及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包括比例关系、结合形式等,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种பைடு நூலகம்型。衡量农业生产结构主要从农业总产值、土地利用结构、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等方面进行。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影响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及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满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第八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力!

第八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力!

三、提高农业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的途径
1.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2.协调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3.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 4.重视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5.适量的辅助能投入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 次级生产
一、概述
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 )是指初级生产的部分产品,
经过异养生物的采食和同化,合成肉、 奶、蛋、皮和毛等动物性产品。因此, 是一个动物性生产的过程,是动物采食 植物或捕食其它动物之后经过体内消化 和吸收,把有机物再次合成的过程 。

克· 米-2

·天-1
玉米高粱
27-30 1.9-2.32
春小麦
22 1.2
水稻
14-16 1.4
甘薯
12-13 1.7
冬小麦
10 1.1
生长率
光能利用率 %
由于品种、水肥条件、管理技术限制,作物生育期 间的平均生长率6~8g· m-2 · d-1,光能利用率仅1%
(3)世界
1975年,村田吉男汇总最高产量的 作物生育期间的光能利用率,多年生牧草 (新叙利亚草和紫狼尾草)26~28 克· 米-2 ·天-1 ,C4作物(甘蔗、玉米、高 粱)20克· 米-2 ·天-1 ,水稻、甜菜14 克· 米-2 ·天-1 ,甘薯、大豆、大麦8克· 米 -2 ·天-1 ,三叶草、鸭茅6 克· 米-2 ·天-1 。
三、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
1.饲养家畜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于自然生 态系统 2.不同畜禽种类和品种差别较大 3.不同饲养方式能量转化效率不同 4.不同的饲养配比能量转化效率不同 5.科学饲养方法能量转化效率高
四、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1.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 到多次转化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好 的 事 情 马 上就会 到来, 一切都 是最好 的安排 。上午 3时11分 13秒上 午3时 11分03:11:1320.12.15

一 马 当 先 , 全员举 绩,梅 开二度 ,业绩 保底。 20.12.1520.12.1503:1103:11:1303:11:13Dec-20

牢 记 安 全 之 责,善 谋安全 之策, 力务安 全之实 。2020年 12月 15日星 期二3时 11分13秒 Tuesday, December 15, 2020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Layout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5
张忠根制作
1
什么是农业生产结构?如何衡量农业生产结 构?农业生产结构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合理 化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我国的农 业生产结构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要调整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如何 调整(原则、方向和措施)?
张忠根制作
16
▪ 优化渔业生产结构 - 加快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加快淡水养殖业的挖 潜改造
▪ 优化林业结构 - 以林业产业体系为主向以林业生态体系为主转 变;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 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 压缩不适销的品种,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加速品种的更新 换代
张忠根制作

做 一 枚 螺 丝 钉,那 里需要 那里上 。20.12.1503:11:1303:11Dec-2015-Dec-20
种植业
82.5 80.6 75.8 74.7 66.9 76.5
林业
0.6 1.7 2.0 2.2 2.8 3.2
牧业
12.4 12.9 14.0 12.9 14.0 16.0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旧中国农业基本上是一种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其他各业均处在从属的“副业”地位,比重很小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种植业的比重有所下降,林牧渔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是变化不很显著,基本格局没有变化 种植比重的下降,主要是由副业比重上升较快而引起的,而其中又主要是由于队办工业(村办工业)的增长引起的
1
2
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3
4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农业资金利用结构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衡量
1
2
3
4
三、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性
1
2
3
自然资源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
4
5
人口
体制和政策
四、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因素
第二节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02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03
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
0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0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五、农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03
一、农业生产布局的内涵
第三节 农业生产布局
二、农业生产布局的理论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各部门、各部门内部各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比例关系、结合形式、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 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农业生产结构具有多层次性 农业生产结构具有多种类型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结构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的要素一、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力。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掌握农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规律。

而要掌握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就要从剖析农业生产力结构入手,了解农业生产力由哪些要素组成?各个要素如何组成农业生产力系统?农业生产力系统又是如何运转?农业生产力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农业生产力要素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或三大种类。

第一层次或第一大类的要素,是构成农业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具体包括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资料和农业劳动对象。

第二层次或第二大类的要素,是组合性要素,它的作用是将各种实体性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具体包括分工与协作、管理与信息。

第三层次或第三大类的要素,是渗透性要素,其作用是渗透到实体性要素和组合性要素之中,使这些要素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具体包括科学、技术和教育。

此外,还有对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发挥重大影响的外部因素。

农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组成了有机的整体。

二、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构成农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直观可见的实体性要素。

1、农业劳动者。

农业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或科技知识)和劳动能力的农业劳动者。

劳动者在农业生产力中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没有劳动者就不可能有农业生产。

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不同,劳动者是具有主观意识、能动的要素,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在农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者会发生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是农业劳动者中体力的重要性日益被智力所取代。

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体力和智力。

在古代农业和传统农业中,农业劳动者的体力状况在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体力是农业劳动者质量的主要标准。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的重要性日益下降。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
Agroecology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
一、系统与生态系统 二、农业生态系统
一、系统与生态系统
系统的概念
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
,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1、系统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人类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 间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合理的生态结构 和机能,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农业生物系统、农业环境系统 和人为调节控制系统三个部分。根据生产项目农业生态系 统可以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渔业生态系统 、牧业生态系统、农牧生态系统、林牧生态系统。
一、系统与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 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 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 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 统具有开放性、运动性、自我调节性、相关性、演化性等 基本特征。
一、系统与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物种结构
又称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 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生物种群是构 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物种(或类群)以及它们 之间不同的量比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系统与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2、营养结构

第五章 生产结构与产业结构

第五章 生产结构与产业结构

二、粮食问题(续)
2、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的内涵
①1974 年在世界粮食大会确定为:保证任何人 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 够食品。②1983 年4月,世界粮食大会修改为: 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 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 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 庭粮食安全”、“粮食营养安全”三个层面的完 整概念。
目的要求:
理解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意 义,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 的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 求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节 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 展与粮食问题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
• • • • 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 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结构的评价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80.6 75.8 67.8
1.7 2.0 3.0
12.9 14.0 13.2
4.3 6.5 9.1
渔业 0.3 1.7 1.5
1993
1995 1997
60.1
58.4 56.4
4.5
3.5 3.3
27.4
29.7 31.0
-
8.0
8.4 9.3
农业总产值构成(%)
年度
种植业
林业 3.59 3.77 4.18
(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1)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据统计,发达国家中 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占全社会的60%~70%,中等发达国家50% 以上,我国仅占20.2%,农村更低,这种落后状况严重制约着 农村一、二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整体迈进。 (2)第三产业水平低,高新产业少。农村第三产业,主要 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 上,而一些农村发展和生产亟需的科技、信息、金融等方 面发展严重不足,尤其是像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 产业,几乎为空白,高附加值产品在整个总产值比重中仅为 8%左右。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产业部门
生产项目
一定 时期
自然、经济 条件
4
农业 产业结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产业部门
生产项目
一定 时期
自然、经济 条件
5
农业 产业结构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一、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LOGO
17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三)调整的战略方向
优化农业各 产业关系
优化农产品 品种结构
种植业 结构调整
渔业 结构调整
畜牧业 结构调整
18
林业产业 结构调整
LOGO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四、农业产业结构评价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指标
1.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情况 2.各部门应协调发展 3.能够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需要 4.经济效益比较高 5.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
1.价值量结构 2.土地利用结构 3.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4.农业资金利用结构
16
LOGO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LOGO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12
第二章
LOGO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
13
第二章
LOGO
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
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森林覆盖率;
*我国与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的比较 (2003年)
国家 中国 美国 法国 日本
森林覆盖率 14%
31.3% 27.0% 66.7%
国家 巴西 加拿大 芬兰 瑞典
森林覆盖率 58.0% 39% 66% 57%
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②水土流失程度;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农业用地污染程度; ⑤自然灾害成灾率。
农业生产力结构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要素
一、农业生产力要素的组成
(一)农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
1、农业劳动者
2、农业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二)农业生产力组合性要素
1、分工与协作
2、管理
3、信息
(三)农业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
1、科学
2、技术
3、教育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系统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
从微观上看,各个要素在时间上要按一定的顺序先后形成。
从宏观上看,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也都有个合理时序问 题。
产业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国在一 穷二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 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 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 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这四项指标 表明,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 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 农产业。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阶段。
部分国家农业生产力增长速度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一、农业现代化要从国情出发: 1、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 2、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
量却较少。 3、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 4、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落后,但拥有丰富的传
一、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产力系统,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统一整体,它反映
了在农业生产力中由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关系组合成一 个系统。
农业生产力要素 农业生产力系统 农业生产力增长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力系统及与环境的关系图
二、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 1、质态组合方式 2、量态组合方式 3、空间组合方式 4、时间组合方式
统农业技术。 5、地区条件差异大发达的农业。反映农业发达程度 的指标主要有:
按人口计算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 单位耕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产量;
每农业劳动力的产量、产值和农业劳动力占总 人口和总劳动力的比重;
主要现代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利用程度;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建设起一个富裕 的农村。反映农村富裕 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①按农村劳动力计算的 农村GNP;
②按农村人口计算的年 纯收人和现金收人;
③恩格尔系数 来源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
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吃了吗”这口头语我们听得越来越少了,此现象在经济 学上就叫做“恩格尔系数”降低。
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第一阶段,1980--1990年,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1990--2000年,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2000--205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区域发展:先动部发展开放沿海城市,后西部大开发,现 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中提出中部崛起、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 1、自然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第三节 农业生产力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力增长的概念 二、农业生产力的增长规模 三、农业生产力的增长速度
*1978—2003年恩格尔系数变动表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1978 57.5 67.7
1989 54.5 54.8
1995 49.9 58.6
2001 37.9 47.7
2003 37.1 45.6
④非农产业和居住在小城镇人口的比重; ⑤农村劳动力中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
(三)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环境。 反映农村环境良好的主要 指标有:
*恩格尔系数通常被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 生活水平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 >59% 50%~59% 40%~50% 30%~40%
生活水平 贫困
温饱
小康
富裕
<30% 最富裕
*2003年浙江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8.2%以下, 进入富裕阶段;广东顺德的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 30%,已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生活水平划定的 最富裕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