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66754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内经典诵读篇目:《观书有感》、《春日》、《游园不值》、《江上渔者》、《示儿》。

2. 课外拓展篇目:《滕王阁序》、《咏柳》、《登鹳雀楼》、《江雪》、《枫桥夜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诵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诗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

4. 学生自主诵读,体会诗词韵味。

5. 分组讨论,分享诗词感悟。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诵读指定的课外篇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课后自主学习、诵读情况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进行诗词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典文学。

2.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开展诗词主题的板报设计活动,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诵读的经典诗词。

2. 相关资料:诗词的背景知识、注释、译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音乐、视频等。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篇诗词教学约需1-2课时。

2. 课程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保每篇诗词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讨论。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引言: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调,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一个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诵读教学内容和课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清晰地表达思想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丰富学生的语感和语调;4. 增进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本教学计划选取了几篇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诵读材料,包括《小狗钱钱》、《草房子》和《彩叶飘飘》。

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和文体,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三、教学步骤1. 名著导读(1课时):介绍所选取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名著的初步印象。

2. 教学篇章(3课时):以课文为基础,分别针对每一篇经典作品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

然后,教师解读词句的含义、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合读,并指导学生模仿经典作品中的语音语调。

3. 课外拓展(2课时):鼓励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可以自选或老师指定。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享,互相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4. 朗诵比赛(1课时):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

比赛可以分为分组朗诵和个人朗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诵读表现:1. 诵读表演:观察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的流利性和情感表达的准确度。

2. 学生口头表达: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别面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诗意的把握。

3. 诵读作品评论:鼓励学生写下对诵读作品的感想和评论,评估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

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水调歌头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周次 时间教 学 内 容教时 备 注 一 9月14日 水调歌头 1 二 9月21日 如梦令 1 三 9月28日 满江红1 四 10月5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国庆节 五 10月12日 清平乐•村居 1 六 10月19日9 渔家傲 1 七 10月26日 苏幕遮1 八 11月2日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九 11月9日 山坡羊•潼关怀古 1 十11月16日临江仙 1 十一 11月23日 相见欢 1 十二 12月7日 浣溪沙 1 十三 12月14日 破阵子1 十四 12月21日 醉花阴1 十五 12月28日 声声慢1 十六 1月4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 十七 1月11日 虞美人 1 十八 1月18日 西江月 1 十九 1月25日复习二十 元月9日—元月13日期末期 末检测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2. 《大学》选段3. 《中庸》选段4. 《论语》选段5. 《道德经》选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诵读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深入理解经典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

2. 讲解法:教师讲解经典中的重点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经典中的智慧,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法:将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锻炼。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会尊重师长,孝顺父母。

3. 第三周:学习《中庸》选段,理解“中庸之道”的含义,学会为人处事的适度原则。

4. 第四周:学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学习仁爱、忠诚、诚信等品质。

5. 第五周:学习《道德经》选段,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学会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态度和讨论热情,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诵读能力:通过抽查学生的诵读,评估学生的发音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评估学生将经典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效果。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择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确保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注释、译文、故事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

3.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或制作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诵读示范和背景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诵读展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诵读水平、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中华诵-(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二子乘舟》2、《观沧海》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中华诵》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二.教学目标:1.会背《折杨柳歌词》。

熟读《送杜十四之江南》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折杨柳歌词》4、《送杜十四之江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赏牡丹》 6、《旅次朔方》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2.感悟诗词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生自学古诗1.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2)教师指点,并点出这两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3.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体会诗词的意境。

三、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四、总结附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经典诵读(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2.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3.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1.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2.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3.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诗意4.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词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的风格。

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附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推荐五篇)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推荐五篇)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推荐五篇)第一篇: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和国学经典精读,本期教学内容主要是“千字文”和《论语》和古诗词。

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四、进度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 《论语》内容:“学而时习之”。

1 2 《论语》内容:“孝悌为仁之本”。

1 3 《论语》内容:“三省吾生”。

14 《论语》内容:“入则孝,出则悌”。

15 《论语》内容:“敏于事,慎于言”。

16 《论语》内容:“学与思”。

1 《论语》内容:“吾亦欲无加诸人”。

1 8 《论语》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 9 诗歌:内容:《明日歌》1 10 诗歌:内容:《满江红》、《竹石》11 散文:内容:《少年中国说》12 散文:内容《岳阳楼记》13 散文: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14 散文:内容《钱思公记》15诗歌:内容《观沧海》16 内容:复习17 内容:复习1 1 1 1 1 1 1第二篇: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经典诵读》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六年级上册名篇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册名篇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册名篇诵读教案一、课程简介名篇诵读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诵读经典名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篇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诵读名篇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篇的内涵和价值,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xx个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名篇诵读的重要性及本学期要诵读的名篇,明确学习要求和方法。

2. 第二课时:诵读《春夜喜雨》、《望天门山》等诗歌,进行点评和指导。

3. 第三课时:诵读《出塞》、《夏日绝句》等古诗,进行点评和指导。

4. 第四至六课时:分主题诵读散文名篇,如《登鹳雀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进行点评和指导。

5. 第七至八课时: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游戏、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

五、作业设置与批改1. 作业设置:根据教学进度和重难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包括抄写、听写、练习题等。

2. 批改方式:教师批改为主,适当鼓励学生自改和互改,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问题。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学生表现记录: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诵读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进行综合评估。

3. 个性化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 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鸟》(唐朝白居易)6、《远书》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选择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古代散文:挑选一些经典的古代散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3. 古代小说: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声音美和节奏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3. 互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诵读、分享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表现力,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成果评价:通过考试或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经典诵读比赛成绩,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静夜思》第二周:学习《春晓》第三周:学习《岳阳楼记》第四周:学习《醉翁亭记》第五周:学习《红楼梦》片段六、教学内容1. 古代寓言:选取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理解寓言的寓意和智慧。

2. 古代历史故事:选择一些精彩的古代历史故事,如《孔子见南子》、《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古代神话传说:挑选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古代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解析,感受神话的魅力。

七、教学方法1. 故事法: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材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材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材
为了帮助和指导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本文档提供了
一份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材。

这些教材旨在丰富学生的阅
读素材,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感,并提供了一些经典作品来丰
富他们的文学知识。

本教材包含了一系列经典的诗歌、散文和童话故事,内容涵盖
了多种主题和情感。

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这些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妙和节奏感;通过朗读这些散文,了解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描写方法;通过阅读这些童话故事,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材中的每篇诗歌、散文和童话故事都附带了注释,以便学生
理解和熟悉其中的生词和难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选择
适合自己的篇章进行朗读练。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朗读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教材还包括了一些与课文
相关的讨论问题和创作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和任务进行思
考和写作,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本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材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课外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启发创造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享受阅读、朗读和创作的乐趣。

教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经典诗歌:名人诗歌、儿童诗歌、节日诗歌等
- 经典散文:名人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等
- 经典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童话等
以上为简要介绍,详细请参考教材正文。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3. 通过对经典诗句的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杜甫《春望》2. 王之涣《登鹳雀楼》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李清照《如梦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并背诵这五首古诗。

2.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义,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五首古诗。

2. 教师示范朗读每首古诗,让学生跟随朗读。

3. 讲解每首古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5. 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讨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6.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这五首古诗。

7. 课堂小结,强调古典文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提问和讨论。

2. 朗读技巧: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语调、节奏和表达能力。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五首古诗的背诵熟练度。

4.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诗句意义的理解程度。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朗读和背诵这五首古诗。

2.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写一篇简短的感悟,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继续经典诵读,传承传统文化。

九、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家长在家中支持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年级“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六年级“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六年级“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结合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激发孩子们阅读故事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活动准备:制作ppt;分组搜集古诗;各类节目准备活动过程:①开场:1: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2:源远流长的古今诗文,是文化底蕴中经久不衰的瑰宝3:他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这夺目的光采4:它犹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1: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美好的享受2: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无尽的教益1: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的思想2: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今的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诵读经典,传承经典——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②亲情篇读游子吟1: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的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的花卉。

合:那就是最炽热的,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背诵亲情经典诗1:拳拳爱心,展露无遗。

2:沐浴在亲人这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1: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③闲情篇四季风光美如画,诗人的笔下的每朵花,每棵树都有魅力。

展示幻灯片,诵读经典。

看图配诗【诗配画】让学生自己写诗④友情篇1: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

2: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感受着文人们悠然适宜的闲情1:一切尽语皆情语,诗是真情的流露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是相隔万里的朋友真情的洒脱1: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是家国难归者对故国的思念2: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我们吟诵着友谊,去寻找知己吧!·经典接龙·情景剧⑤爱国篇3: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这是儿女之间的情感4:祖国是故乡的眼神,国家2字是相连的。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并背诵小学经典诵读内容;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3.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音韵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背诵经典诵读内容;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小学经典诵读资料- PPT或黑板、粉笔- 录音设备和音频资料2.学生准备:- 安静的学习环境- 笔和纸,用于记录感受和问题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用一段有趣的音频或视频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典诵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

步骤二:欣赏经典诵读(20分钟)1.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经典诵读内容。

2.带领学生感受声音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经典诵读内容。

步骤三:理解经典诵读(15分钟)1.分享经典诵读的背景和作者信息,使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2.对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

3.提问学生,帮助他们对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四:朗读经典诵读(25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重点强调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和节奏感。

2.分组活动,学生互相朗读经典诵读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

3.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经典诵读内容和技巧。

2.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经典诵读材料,并与同学分享。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一篇小学经典诵读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背诵小学经典诵读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朗读和互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音韵感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典文学中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养。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赠汪伦》2、《赠花卿》3、《赠贾岛》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4、《幼学琼林(一)天文》二.教学目标:1.复上节课三首赠诗。

熟读《幼学琼林(一)天文》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说话激趣(略)1.明白诵读内容:3、《幼学琼林(一)天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辞意义及用处。

3.搜检结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断: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2《国粹典范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鸟》(唐朝XXX)6、《远书》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六上经典诵读备课

六上经典诵读备课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及设计一、指导思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积累知识,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阅读内容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每周背诵一首(篇)古诗文,每周五下午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的诵读,相信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将会改善为人做事的质地,提高文化品位。

这学期诵读的诗词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游园不值》、《登高》、《书愤》、《戏答元珍》、《行路难》、《北风行》、《虞美人》、《定风波》、《龟虽寿》、《钱塘湖春行》、《泊秦淮》、《夜雨寄北》、《锲而不舍》、《幼学琼林(一)》《幼学琼林(二)》、《幼学琼林(三)》、《大学(节选)》三、方法措施:先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再引导学生了解诗的意境,充分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便熟读成诵,在教学中要以朗读背诵为主要目的。

四、活动时间:周五下午时间新授古诗。

周二、四午间诵读时间,及时检查背诵。

五、内容安排六、评价方法以星级为评价标准,在规定时间内背过的得相应的星星。

每首诗后面都有标注。

期末发诵读小明星奖状(分星级的)七、教学设计1 《春夜喜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教师方面:录音带课件学生方面:搜集杜甫的资料以及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同学们,你喜欢春雨吗?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设计.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设计.

经典诵读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学环节: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

方式: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①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明确朗读误区。

③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

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

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朗读的三层境界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

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

(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

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

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

(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朗读的方法: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

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

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

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

word完整版本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学习教案

word完整版本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学习教案

备课笔录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六年级科目:经典诵读教师:方芳2018年9月1日12坡坝小学六年级经典朗读教课计划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4一、指导思想:5为了创立优秀的校园文化,创造浓烈的念书氛围。

经过背诵经典,让语言6文字在小孩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重兴趣。

7在朗读过程中获取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涵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耳濡目染8的影响和教育。

踊跃参加学校睁开的各项经典朗读活动,在实践中增添累积,9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10二、教课目的:111、整体目标: 经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朗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取12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涵养。

132、详细目标:141)培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152)帮助小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涵养提高。

163)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培育学生优秀的语文修养。

174)培育小学生念书兴趣。

185)指引父亲母亲儿女一同朗读,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家庭文化品位。

三、朗读内容:古诗词19四、活动形式及方法:201)“人人是老师,到处是教室”。

只需有热忱,就能成为一个朗读老师。

212)频频朗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而后鼓舞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需熟读成诵,认识内容大体即可,而从中获取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223)每天利用清晨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朗读课、课间背诵。

也能够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率领读。

23(4)每天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朗读(亲子朗读)2分钟。

24五、朗读举措:25、采纳多种形式,保证诗文朗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纳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踊跃性,经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创造优秀的学习氛围。

26、按期举行古诗文朗诵竞赛、背诵竞赛,情境写诗竞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比等。

创造诗文学习的浓重氛围,使该项活动踊跃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引言: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情感态度。

在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个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第一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节:教学内容1. 选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选择一些经典诵读文学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选取一些相关的诗歌、散文或者经典故事等作品进行教学。

2. 分类:将选取的作品按照文学类型进行分类,如叙事文学、描述文学、议论文学等。

通过这种分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3. 内容分析:分析每篇作品的核心内容、情节线索、人物形象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第三节: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中的重要意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听读法:教师可以播放录音或朗读诵读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跟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感知能力。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解读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理解能力。

4. 表演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表演,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演技。

第四节:教学过程1. 注重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预热教学氛围。

2.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结合每篇作品的特点,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如背景知识介绍、阅读方法和审美观点等。

3. 学生参与: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诵读教学中,比如进行小组合作、个人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坡坝小学年级:六年级科目:经典诵读教师:沈东轩2016年9月1日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

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

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3、齐读课题《水调歌头》。

二、明确诵读要求:学生讨论诵读名作的要求,师概括三点:1、字正腔圆2、有顿、有韵 3、读透文义三、按要求分步练习诵读:1、练习读得字正腔圆,指名读,齐读。

2、听视频范读,领悟“有顿、有韵”的诵读技巧。

3、古人云:诗中有画。

读词中的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什么?生描述句子中的画面。

四.吟唱《水调歌头》1.听王菲的《明月几时有》2.跟唱。

如梦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在诵读品味过程中,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3、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多重诵读,初步感悟“如梦令”这种词牌的格律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几首如梦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余秋雨曾经说过,古建筑是欧洲文明史的见证。

古诗文则是中华文化留在人们心中的一座永久的丰碑。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简介作者情况以及词和词牌名。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1、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认真读课文,这首词有哪些字词你理解不了的,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互动探究:先小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级交流。

6、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词的意思。

7、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三、多重诵读,感悟意境教师示范擂台竞赛四、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琅琅书声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1、读正确,读流利。

2、读出停顿和节奏。

3、齐读。

(二)想象画面品味词句——体味词之意境1、想象画面(1)画面1:溪亭日暮画面2:藕花深处画面3:一滩鸥鹭(2)学生美读词句。

(3)齐读整首词。

(4)配乐朗读。

2.品语言——醉、兴(1)读读这首词,把这首词读“瘦”。

(2)读后交流。

(三)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自由背。

2、指名背。

3、集体背。

五、对照比读,腹满诗书——拓展读(一)出示3首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吴潜)《如梦令》(枝上蝶纷蜂闹)(吴潜)1、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三首词2、朗读比较,初步了解“如梦令”这种词牌的格律特点。

3、了解《如梦令》词牌的来源。

4.齐读三首如梦令。

六、课堂小结。

满江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并熟读会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满江红》,导入新课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教师出示课件,作简单介绍: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发(fà)冠(ɡuān) 犹(yóu)虏(l ǔ)阙(què)3、划分朗读节奏。

4、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5、学生听配乐朗读,教师相机点拔,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理解诗句,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你们是最棒的。

下面咱们结合注释,结合具体情境,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五、有感情地诵读《满江红》,通过诵读表达感情1、学生自由诵读。

2、配乐诵读。

3、指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六、再次欣赏歌曲《满江红》,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七、小结今天我们读岳飞,读他的傲然脊梁,民族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本词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我们要学习岳飞从小立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立志报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板书设计:满杀敌报国(悲愤)上阙精江建功立业(悲伤)忠红深仇大恨(国耻)下阙报重整乾坤(追求)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词,正确朗读词,背诵本词。

2、品析一些名句,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通过词的诵读和品析,感悟词人的情怀。

一、导入,激情激趣。

苏东坡的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体会他的爱国情和豪迈风格。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三、朗读、疏通字词,读通读顺。

1、小黑板出示词学生自由读,并用笔记下不认识的字。

2、学习生字:觅、榭、陌、戈、嘉、胥、堪、狸、廉颇。

3、同桌互读,要求会断句,能读通顺。

4、指名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5、齐读词。

(要求能读出气势)。

四、抓点释疑,读清读懂1、这首词中写了哪些历史人物?请你在词中用“——”画出来。

2、赏读词。

上阕:(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3)小结: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4)齐读上阕词。

下阕:(1)指名读下阕词。

(2)体会用典故的目的。

(3)小结: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4)指名读,要求读出词人苦闷心情。

3、归纳全诗: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4、品味鉴赏:5、齐读词,理解词的意思。

6、师说出词意,生齐读出原句。

五、综合操练,读熟读美。

1、生跟随录音读词,体会词人的情感。

2、师配乐诵读,生轻声跟读。

3、配乐齐读词。

4、同桌互读,互背。

5、指名背后齐背。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词。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我们有好多同学都来自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

后来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于是写了《清贫乐村居》。

二、初读词,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正音)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词、点评。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词,有什么疑惑的地方?6、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再读全词,回味意境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了。

4、师生配乐朗读。

四、品读全词,体会意境。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从读中体悟“醉”。

3、集体交流下阕词。

(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4、齐读全词。

五、朗读成颂,领会词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

六、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师出示图片指名生说出是哪句词。

2、齐读出示的词。

3、视频出示配乐吟唱词,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3、生根据配乐学着吟唱词。

4、指名吟唱。

5、一起吟唱词。

6、学生再次朗读词。

七、小结。

渔家傲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诗词,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