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势地形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品4篇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
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势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或地图展示中国的整体地形。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势的特点,即西高东低。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的地形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中国的地形。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势的特点,即西高东低。
3.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图片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能够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等。
1. 通过图片或地图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特点的描述和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地势对中国的影响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中国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农业等。
2. 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如长江、黄河的流经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中国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地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影响的理解和描述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观点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1. 学生能够说出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交通、工业等。
2. 举例说明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如山脉对交通的影响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篇一:中国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枣庄八中北校高二地理孙浩【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模式】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具】地球仪多媒体本讲重点:主要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
或判断某些地理界线(地形阶梯、内外流域、季风与非季风区、牧区与农耕区)的地形单元名称。
【教学过程】考点一:中国地形特点:[情境导入] 仔细阅读《中国地形图》,阅读图例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思考并回答:(1)中国地势有何特征;(2)从该图中能看出中国有哪些地形类型;(3)中国地势和地形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探究点一: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能力提升] 课下绘出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12.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合作探究]评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何优越性:[梳理总结](1)水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2)水运大河东流人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水能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4)“运水”西部大山的冰川,号称“固体水库”,淡水储量丰富,将来如有必要利用西部冰川融水解决东部淡水资源的话,西高东低的地势就能十分便利地利用大江大河由西向东的流向,将冰川融众顺流而下,可节约大量“运水”的费用。
其不利影响是: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探究点二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诱导点拨]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9.9%,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设计二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地势、地形的概念,中国地势、地形的特征及其对交
通、河流、气候的影响,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其各阶梯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识祖国现状,增加学生热爱祖国的大
好山河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交通、气候的影响。
2、我国地势的三级分界线。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图视法、比较法。
四、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北纬32。
地形剖面图、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初中地理中国地势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掌握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 能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势特点吗?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主要地形区。
2. 让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观察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高度差异。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吗?2. 引导学生讨论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如: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降水多;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降水少;大河从西向东流,促进了东西部的经济联系等。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并标注主要地形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阅读地形图,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如山地的高低起伏、平原的平坦等。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地势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形对地势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知和理解。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壳运动、侵蚀作用等。
2. 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初中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形地势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势特征和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 山脉走向的概念和重要的山脉走向。
3.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及其地理位置。
2. 山脉走向的判断和命名。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地势阶梯的主要特征。
2. 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3. 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掌握地形区的划分和分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三维可视化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
2. 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的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 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形地图的关注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回答。
第二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作用、高原的寒带气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地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势对气候影响的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力发电、旅游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地形地势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形地势特点。
2. 了解中国各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吗?它有哪些边界国家?中国的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他们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国家,包括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国家。
2. 分析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并使用图片或模型进行示意。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地形地势特点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3.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讨论所选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图片、图表、报告等。
2. 全班讨论各地形地势特点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结论。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形地势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地形地势的短文,包括对中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描述和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2.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3. 图片或模型展示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
2. 学生撰写的短文的内容和逻辑性评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并记录下来。
2. 探索中国地形地势对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地理地势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地势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掌握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
(3)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2)利用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具,直观地展示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地形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2.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1. 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3. 讲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 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5. 讲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
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地形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强调地势地形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地势地形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地形对我国城市分布影响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势地形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分布,掌握相关地理专业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地势与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分布规律。
2. 难点: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势特点:包括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势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地形分布:包括山地、水域、草原、沙漠等地形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地势与地形的相互关系:地势对地形的影响,地形对地势的反馈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分布。
2. 学习活动: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具,介绍中国不同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3. 拓展延伸: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势与地形的特点。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地势与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地势与地形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中国的地形地势》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记住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对气候河流的影响2、记住主要山脉走向、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特征3、学会分析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并分析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主要山脉走向、分布教学难点: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的影响活动一:知识梳理,巩固基础(结合下列知识点自主复习课文)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阶梯分界第二级阶梯阶梯分界第三级阶梯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南侧地形区北侧地形区天山昆仑山思考:太行山、巫山不仅是地形区分界还是哪些省的分界?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1)东西走向?(2)东北—西南走向?(3)南北走向?(4)西北—东南走向?(5)弧形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位于哪两国边境?三、地形复杂多样(1)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特点(2)山地和山区有何区别?(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方面?3、平原1.既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A秦岭B天山C昆仑山D.横断山2、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内蒙古高原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华北平原7、将下列地形区与其对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1)东北平原A鱼米之乡(2)柴达木盆地B聚宝盆(3)青藏高原C世界屋脊(4)长江中下游平原D最大的平原(5)四川盆地E天府之国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材料分析: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如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部的革命老区—安塞县,自然条件较差,农业人口占85%,山地占95%以上,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使安塞脱贫致富,安塞政府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2008年,中组部确定由寿光市对口支援安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而地形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线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重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能力,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线。
3、本节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是对“沿32O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理解。
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剖面图”,举例说明,把一根萝卜竖着放,沿萝卜的中部剖开,同学们看到的形状就是一根萝卜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也是如此。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从中国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4-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特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问答式引导法、比较法等。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欣赏〈〈好汉歌〉〉,理解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河流为什么向东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一)理解地势的概念。
(二)1、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呢?引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2、观察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提问:我国地势高低起伏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引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指导学生在地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结合P59D图找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4、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我国有广阔的大陆架。
5、画一画,指导学生能用简笔画画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6、小结: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7、我国有很多古诗词里均能证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导致河流自西向东流的特点。
回看“探索”活动,理解为什么叫倒淌河?(三)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分组议一议: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四)总结(五)练习(六)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地势一、概念二、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对我国的影响(气候、河流、交通)。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

中国地形地势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掌握五种基本地形及其分布情况。
2. 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掌握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3.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2.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中国地形地势图3. 相关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包括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地形利用困难等。
2. 讲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大阶梯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10分钟)1.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水能资源丰富,地热能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2.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
3. 黄土高原:地势崎岖,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4.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多山丘和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地势的阶梯分布、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地势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吗?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或教学PPT,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结合中国地形地势图,标注四大高原的位置,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地势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形地势分布情况和四大高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结合教材或教学PPT,让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课教案
——中国的地形(略案)
地点:冯店镇中初二、3
一、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势、地形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情况和地形分布。
三、重点
1、三级阶梯的分布
2、地形类型的分类
四、难点
1、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位置
2、知识点的记忆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河向东流”两名歌词引入
课题。
2、主要过程:
(1)学生预习——老师板书(三级阶梯分布对比表、中国地形类型表、地形比例)
(2)学生分组找出板书出来的提问。
(3)老师系统梳理
3、小结
4、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