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吴广宁2课件讲解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2版)》吴广宁(双语课件) (26)[4页]
绍如何利用波的概念来研究分布 参数回路的过渡过程,从而得出导线在冲击电压作 用下电流压的变化规律,确定过电压的最大值。
This chapter will be focused on how to use the concepts of wave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loop. Thus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and voltage of the wire under the effect of impulse voltage can be drawn to figure out the maximum overvoltage.
第7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Chapter 7 Wave-process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windings
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下,输电线路、母线、电缆以 及变压器和电机的绕组等元件,由于其尺寸远小于50Hz 交流电的波长,故可以按集中参数元件处理。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of power systems, the components such as transmission lines, generatrix, cables, windings of transformers, etc can be considered as lumped-parameter elements because their sizes are far less than the wavelength of AC mode(50 Hz).
本章内容
Contents in this section
This chapter will be focused on how to use the concepts of wave to stud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distributed parameter loop. Thus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and voltage of the wire under the effect of impulse voltage can be drawn to figure out the maximum overvoltage.
第7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Chapter 7 Wave-process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windings
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下,输电线路、母线、电缆以 及变压器和电机的绕组等元件,由于其尺寸远小于50Hz 交流电的波长,故可以按集中参数元件处理。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of power systems, the components such as transmission lines, generatrix, cables, windings of transformers, etc can be considered as lumped-parameter elements because their sizes are far less than the wavelength of AC mode(50 Hz).
本章内容
Contents in this section
高电压技术第二课讲稿.ppt
Q0 C0U
QQ0QCU
为了保持电场强度不变
C0
C
相对介电常数
r
C C0
各种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接近于1,液体、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
10。
4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一. 极化的概念与介质的相对介电系数
A
Q CU C
Q0 C0U C0
d0A0
( r 1)
d
发音 epsilon
5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13
(4). 夹层式极化
夹层式极化: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均匀电介质, 叫做夹层电介质。由于各层的介电系数和电导系数不同,在电场 作用下, 各层中的电位,最初按介电系数分布 (即按电容分布), 以后逐渐过渡到按电导系数分布(即按电阻分布)。
此时,在各层电介质交界面上的电荷必然移动,以适应电位 的重新分布,最后在交界面上积累起电荷。这种电荷移动和积累, 称为夹层介质界面板化。
16
第二节.电介质的电导
1. 定义 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使其内部联系较弱的带电粒子作 有规律的运动形成电流,即泄漏电流.这种物理现象 称为电导。
表征电导过程强弱程度的物理量为电导率γ,或 它的倒数电阻率ρo
17
电介质中的电流和电导
A K1
K2
i
t
0
K1合上, i=ic+ia+ig ic:位移极化电流 ia:吸收电流 ig:泄漏电流
▪ 电击穿 ▪ 热击穿(气泡或其他悬浮杂质导致) ▪ 电化学击穿
38
四.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电击穿理论认为,在电场作用下,阴极上由于强电场发射或热发射 出来的电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最后导致击穿。与气体中自 持放电的形成相类似。纯净的液体中的击穿过程可以用电击穿理论 解释。由于液体密度远较气体的大,电子自由行程很小,所以纯净 液体介质的击穿强度大大超过气体的击穿强度。
高电压技术2PPT课件
ed 常数
ed 108
流注的形成与阴极的表面过程无关 流注理论与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条件不同,二者互为补充。基本 上都是定性理论,不能用来精确计算击穿电压。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特性
一、不均匀电场中气隙的放电特征 电晕放电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划分依据:电场的不均匀系数 f
p Ts p 2.9 T Ps T
注意:p和T的单位
Ub f d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一、汤逊放电理论的局限性
不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不能解释雷电放电现象
二、流注放电理论
考虑了高气压、长间隙下若干因素对气体放电过程的影响
(1)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畸变作用
两个强场区之间形 成一个利于复合的 弱电场区-辐射源
均匀电场:起始电压=击穿电压
不均匀电场:起始电压<击穿电压
三、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
低气压、短间隙:pd<26.66kPa· cm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一、汤逊理论对巴申定律的解释
Ub
巴申定律:气隙的击穿电压 是气体压强和间隙距离乘积 的函数
pd
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可以求出在均匀电场中 起始放电电压
(一)正极性
电晕起始电压有所提高,剩余正空间电荷加强了正离子外部空间的电场,使 整个击穿电压有所降低。
(二)负极性
电晕起始电压有所降低,剩余正空间电荷削弱了外围空间朝向极板方向的电 场,使整个间隙的击穿电压有所提高。 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外绝缘的击穿多发生在工频电压的正半周
四、长间隙(大于1m)的击穿过程
巴申曲线
B( pd ) U0 A( pd ) ln ln(1 1 / )
高电压技术课件2
13.3 切除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
产生过电压的物理过程
我国在 35 ~220 kV 电网中,都曾因切除空载线路时 过电压引起过多次故障。多年的运行经验证明:若使用 的断路器的灭弧能力不够强,以致电弧在触头间重燃时, 切除空载线路的过电压事故就比较多,因此,电弧重燃 是产生这种过电压的根本原因。
02 IC I L 1 2 脱谐度: 1 k r IC
U ph L
2
补偿方式: 1、欠补偿(不采用,因易引发谐振) 2、过补偿 (常采用)
13.2 合闸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
产生过电压的物理过程
输电线T电路
பைடு நூலகம்
U Cm
Em /[1 ( ) 2 ] 0
L I0 Zm C
U Cmax I 0
过电压产生原因:由于截流留在电感中的磁场能量转化为电
容上的电场能量。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
(1)断路器的性能 切除空载变压器引起的过电压与截流数值成正比,断路 器截断电流的能力愈大,过电压 UCmax 就越高。 (2)变压器的参数 变压器 L 愈大,C 愈小,则过电压愈高。当电感中的磁 场能量不变,电容 C 愈小时,过电压也愈高。
影响过电压的因素
(1)合闸相位 合闸相位是随机的,有一定的概率分布,与断路器合 闸过程中的预击穿特性及断路器合闸速度有关。 (2)残余电荷 过电压的大小与线路上残余电荷数值和极性有关。 (3)断路器合闸的不同期 由于三相线路之间有耦合,先合相相当于在另外两相 上产生残余电荷。 (4)回路损耗 实际输电线路中,能量损耗(电阻、电晕)会引起振 荡分量的衰减。 (5)电容效应 合闸空载长线时,由于电容效应使线路稳态电压增高, 导致了合闸过电压增高。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实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气隙的电气强度 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精选PPT课件
7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第一节 电介质的极化 第二节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第三节 电介质的电导 第四节 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1.电气设备的绝缘:
①绝缘试验(固、液、气体) ——在电场作用下的电气物
理性能和击穿的理论、规律。 ②高压试验——判断、监视绝
缘质量的主要试验方法。
2.电力系统的过电压:
③过电压及其防护——过电压
的成因与限制措施。
精选PPT课件
3
三.中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划分0KV, 包括:10KV,35KV,110KV,220KV
精选PPT课件
10
§1.1 电介质的极化
定义: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 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称为电 介质的极化。
效果:消弱外电场,使电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 物理量:介电常数 类型: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
转向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
精选PPT课件
11
一、 电子位移极化
E
精选PPT课件
8
§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电介质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形态,电
介质在电气设备中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一切电介质
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
现象。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分别用以下几个参数来
表示:即介电常数εr,电导率γ(或其倒数——电阻率
ρ),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击穿场强 E,它们分别反
映了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抗电性能。
《高电压技术》课件
高电压的应用领域
1 石墨烯生产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在 电子器件、太阳能等领域具有广泛潜力。
2 医学治疗
高电压在医学治疗中能够用于治疗皮肤病、 癌症等疾病,不同电流强度和频率能带来不 同治疗作用。
3 电击武器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电击武器,例如电棒、电 枪等,可以防身和避免危险。
4 高压净化
高电压技术
探索高电压的概念、应用、问题与发展。
概述
定义
高电压是电压大于1000V的 电场状态。通常用于电力传 输、科研实验、工业加工等 领域。
历史
最早的高电压应用可追溯到 1800年电池的发明,随后又 有了多种高电压发生器,例 如带电器、万用电表等。
作用
高电压的应用带来了工业进 步和科技发展,同时也带来 了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挑 战。
环境污染
高压设备的闪络和电晕放电会产生臭氧、 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加剧环境恶化。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力
• 超级电网建设 • 智能电网搭建 • 电流可视化技术
科研
• 特斯拉线圈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 辐射环境监测
工业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储能技术研发 • 电极材料开发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电压的概念
电力传输
科学研究
高电压在电力传输中起到重要作 用,能够降低传输损耗和成本, 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高电压可以用于各种科学实验, 例如太空探测、天气研究、药物 开发等。杰出的科学家如尼古 拉·特斯拉也对高电压进行了深入 研究。
工业应用
高电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 造,例如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 喷涂等。通过对高电压的掌控, 能够提高工业品质和生产效率。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
◆电子崩的形成(BC段电流剧增原因)
图1-5 均匀电场中的电子崩计算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代表一个电子沿电场方 向运动1cm的行程中所完成的碰撞电离次数 平均值。
dn ndx
dn dx
n
x
n n0e0 dx
n n0e x
n n0ed
n n n0 n0 (ed 1)
◆影响碰撞电离的因素
● 除了电力工业、电工制造业外,高电压技术 目前还广泛应用于大功率脉冲技术、激光 技术、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生态与环 境保护、生物学、医学、高压静电工业应 用等领域。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第一节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第二节电子崩 第三节 自持放电条件 第四节 起始电压与气压的关系 第五节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第六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第七节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 第八节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高电压技术》
绪论
● 高电压技术主要研讨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气物理问题。 ●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始终与大功率远距离输电的需求密切相关。 ● 对于电力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处理电力系统中过电压与绝 缘这一对矛盾。 ● 为了说明电力系统与高电压技术的密切关系, 以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为例,在图 0-1中 列出了种种与高电压技术直接相关的工程问题。
在大气压和常温下,电子在空气中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的数 量级为10-5cm 。
◆ 带电粒子的运动
● 带电粒子的迁移率:该粒子在单位场强(1V/m) 下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k v E
电子的迁移率远大于离子的迁移率
● 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 区域向浓度较小的区域运动,从而使其浓度分布均 匀化的物理过程。
最新2高电压技术第二章解析ppt课件
如右图所示
19
试验图形分析:
• 首先,大气中少量的正负离子存在;
• 其次,在极间加上电压后,带电离子 oa段:
分别向两极移动,形成电流;
随着电压升高,到达阳极 的带电质点数量和速度也随之 增大。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
ab段:
电流不再随电压的增大而 增大因为这时由外界电离因素 在极间产生的带电离子已全部 参加导电,所以电流趋于饱和 。电流密度是极小的,一般只 有10-19 A/cm2,间隙仍处于良 好的绝缘状态。
2高电压技术第二章解析
电气设备的一般特性
1. 设备可靠性随电压升高而下降 2. 设备的体积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2
电气设备的一般特性
设备
可靠性
体积
电压 3
高电压技术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4
概述
➢ 气体 如绝缘气体:空气 1 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介质 ➢ 液体 如油,变压器等
➢ 固体 如绝缘子等
一旦电压解除后,气体电介质能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6
输电线路以气体作为绝缘材料
架空输电线 相与相之间 线路与铁塔之间
7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气体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引出 线之间
8
液体与固体绝缘材料中的气体
9
2.带电质点的产生
(1) 激发(激励)
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作用下,其电子 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但这一过程只有10-8S,非 常短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到正常状态并发射光子。
在电场不均匀的间隙中,最大场强通常出现在曲率半径小的电 极表面附近。当最大场强区域已达到自持放电条件,但其他区域的 场强仍很低。即自持放电局限在间隙中场强最大的部分—电晕放电
19
试验图形分析:
• 首先,大气中少量的正负离子存在;
• 其次,在极间加上电压后,带电离子 oa段:
分别向两极移动,形成电流;
随着电压升高,到达阳极 的带电质点数量和速度也随之 增大。
均匀电场中气体的伏安特性
ab段:
电流不再随电压的增大而 增大因为这时由外界电离因素 在极间产生的带电离子已全部 参加导电,所以电流趋于饱和 。电流密度是极小的,一般只 有10-19 A/cm2,间隙仍处于良 好的绝缘状态。
2高电压技术第二章解析
电气设备的一般特性
1. 设备可靠性随电压升高而下降 2. 设备的体积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2
电气设备的一般特性
设备
可靠性
体积
电压 3
高电压技术 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4
概述
➢ 气体 如绝缘气体:空气 1 用于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介质 ➢ 液体 如油,变压器等
➢ 固体 如绝缘子等
一旦电压解除后,气体电介质能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6
输电线路以气体作为绝缘材料
架空输电线 相与相之间 线路与铁塔之间
7
变压器相间绝缘以气体作为绝缘材料
变压器引出 线之间
8
液体与固体绝缘材料中的气体
9
2.带电质点的产生
(1) 激发(激励)
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作用下,其电子 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但这一过程只有10-8S,非 常短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到正常状态并发射光子。
在电场不均匀的间隙中,最大场强通常出现在曲率半径小的电 极表面附近。当最大场强区域已达到自持放电条件,但其他区域的 场强仍很低。即自持放电局限在间隙中场强最大的部分—电晕放电
高电压技术 吴广宁2课件分解
下图为不同温度下空气和 SF6 气体的热电离程度。
图1-1 不同温度下空气和气体的热电离程度
(2)光电离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产生光电离
hc Wi
(1-2)
式中:
:光的波长;
c :光速;
光子来源
Wi :气体的电离能 外界高能辐射线 气体放电本身
(3)碰撞电离
1 2 ( mv )与质点电荷量(e)、电场强度( E )以 2 及碰撞前的行程( x )有关.即
为使碰撞能导致电离,质点在碰撞前必须
经过的距离为:
Wi U i xi qe E E
(1-4)
式中 U i 为气体的电离电位,在数值上与以eV为
单位的Wi 相等
xi 的大小取决于场强E,增大气体中的场
强将使 xi 值减少。可见提高外加电压将使碰撞 电离的概率和强度增大。
(4)分级电离
原子或分子在激励态再获得能量而发生电 离为分级电离 激励能比电离能小,所以电子可能在外界 因素下先发生激励,然后再在激励态发生电离。
(3)在I-U曲线的BC段: 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 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 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 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 隙电流将消失。
U0
图1-3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 压的关系
因此,外施电压小于 U 0 时的放电是非自
持放电。电压达到 U 0 后,电流剧增,且此时
由图1-3可见, (1)在I-U曲线的OA段: 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 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 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 减小。当电压接近 U A 时,电流 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 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 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 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I-U曲线的BC段: 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 流值仍很小,一般在微安 级,且此时气体中的电流 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 一旦去除外电离因素,气 隙电流将消失。
U0
图1-3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 压的关系
因此,外施电压小于 U 0 时的放电是非自
持放电。电压达到 U 0 后,电流剧增,且此时
效的。
3、流注理论
前已述及:长气隙、高气压下放电现象不能用 汤逊理论来解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对气体
放电过程的影响:
(1)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 (2)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1)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 影响
电子崩前方和尾部处的电场都增 强了,两个强场强区之间出现了一 个电场强度很小的区域,但此处的 电子和正离子的浓度最大,因而是 一个十分有利于复合的区域,结果 就产生强烈的复合并辐射出许多光 子,成为引发新的空间光电离的辐 射源。
2、电极表面的电子逸出
逸出功——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的能量。
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如表1-2所示:
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所需的能量可通过下述途 径获得 : (1)正离子撞击阴极 (2)光电子发射 (3)强场发射 (4)热电子发射
3、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
附着: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
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也
(2)在I-U曲线的B、C点: 电压升高至 U B 时,电流又开始 增大,这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 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子在电场 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碰撞 电离的动能。电压继续升高至 U 0 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 电过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时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 即气体发生了击穿。
图1-3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 压的关系
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 实验现象表明,二次电子的产生机制与气压和 气隙长度的乘积(pd )有关。 pd 值较小时自持放电 的条件可用汤逊理论来说明; pd 值较大时则要用流 注理论来解释。
(1) 过程与自持放电条件
由于阴极材料的表面逸出功比气体分子的电离能 小很多,因而正离子碰撞阴极较易使阴极释放出电 子。此外正负离子复合时,以及分子由激励态跃迁 回正常态时,所产生的光子到达阴极表面都将引起
可能发生电子附着过程而形成负离子。 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数 目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 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电子亲合能:使基态的气体原子获得一个电子 形成负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其值越大则越易 形成负离子。 电子亲合能未考虑原子在分子中的成键作 用,为了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在化学中引入电负性概念。 电负性:一个无量纲的数,其值越大表明原子 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大 。
(2)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 d 较小的条件下在放电 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d 过小或过大,放电机理将
出现变化,汤逊理论就不再适用了。
d 过小时,气压极低( 过小在实际上是不可能
远大于 d ,碰撞电离来不及发生, 的), d / 过小,
击穿电压似乎应不断上升,但实际上电压U上升到一 定程度后,场致发射将导致击穿,汤逊的碰撞电离
理论不再适用,击穿电压将不再增加。
d 过大时,气压高,或距离大,这时气体击穿
的很多实验现象无法全部在汤逊理论范围内给以解 释:放电外形;放电时间;击穿电压;阴极材料。 因此,通常认为,d >0.26 cm(pd>200 cm •
mmHg)时,击穿过程将发生变化,汤逊理论的计算结
果不再适用,但其碰撞电离的基本原理仍是普遍有
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 (ed -1)个新电子,这
些电子在电极空间的碰撞电离同样又能产生更多的
正离子,如此循环下去。
自持放电条件为
(e 1) 1
d
(1-21)
:一个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时产生出来的
二次电子数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d :两极板距离
此条件物理概念十分清楚,即一个电子在自己进 入阳极后可以由及 过程在阴极上又产生一个新的替 身,从而无需外电离因素放电即可继续进行下去。
下图为不同温度下空气和 SF6 气体的热电离程度。
图1-1 不同温度下空气和气体的热电离程度
(2)光电离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产生光电离
hc Wi
(1-2)
式中:
:光的波长;
c :光速;
光子来源
Wi :气体的电离能 外界高能辐射线 气体放电本身
(3)碰撞电离
1 2 ( mv )与质点电荷量(e)、电场强度( E )以 2 及碰撞前的行程( x )有关.即
e
反比,即:
T e p
(1-15)
当气温 T 不变时,式(1-14)即可改写为:
Ape
Bp E
(1-16)
式中A、B是两个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
由上式不难看出:
急剧增大; 电场强度E增大时,
p 很大或很小时, 都比较小。
高气压时, e 很小,单位长度上的碰撞次数很多,
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
需要外电离因素了。外施电压达到 U 0后的放电 称为自持放电,U 0 称为放电的起始电压。
(2)电子崩的形成
外界电离因子在阴极附 近产生了一个初始电子,如 果空间电场强度足够大,该 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就会引 起碰撞电离,产生一个新的 电子,初始电子和新电子继 续向阳极运动,又会引起新 的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电子。
(2)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上述处于崩头前方和崩尾附近的强场区内的光电子 由光电离造成的二次电子崩以更大的电离强度向阳极 发展或汇入崩尾的正离子群中。其电离强度和发展速 度远大于初始电子崩。其不断的汇入初崩通道的过程 成为流注。
由图1-3可见, (1)在I-U曲线的OA段: 气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 增大,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 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 减小。当电压接近 U A 时,电流 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 因素产生的带电质点全部进入 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 电离因素的强弱而与电压无关
图1-3 气体间隙中电流与外施电 压的关系
但能引起电离的概率很小;
低气压和真空时, e 很大,总的碰撞次数少,所
以 也比较小。
所以,在高气压和高真空下,气隙不易发生放 电现象,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
2、汤逊理论
前述已知,只有电子崩过程是不会发生自持放 电的。要达到自持放电的条件,必须在气隙内初始
电子崩消失前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来取代外
返回
1.1.3 电子崩与汤逊理论
气体放电现象与规律因气体的种类、气压和 间隙中电场的均匀度而异。
但气体放电都有从电子碰撞电离开始发展到 电子崩的阶段。
1、放电的电子崩阶段 (1)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的不同特点
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气体发生 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带电质点;另一方面、负 带电质点又在不断复合,使气体空间存在一定浓 度的带电质点。因此,在气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 时,可检测到微小的电流。
na n0e
d
(1-10)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n na n0 n0 (e 1)
即得电流关系式:
d
(1-11)
将式(1-8)的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 qe,
I I 0e
I0 式(1-12)中, n0 qe
d
(1-12)
式(1-12) I I 0ed 表明:虽然电子崩电流按指 数规律随极间距离d而增大,但这时放电还不能自
持,因为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令 I 0 0 ),即 I
变为零。
(3)影响碰撞电离系数的因素
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 ,则在1cm长度内一个 电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 1 。 设在x=0处有n0个电子沿电力线方向运动,行经距离 x时还剩下n个电子未发生过碰撞,则在到这一距离 中发生碰撞的电子数应为 dx dn n
1.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高压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气体、液体、 固体以及其它复合介质。由于气体绝缘介质不存 在老化的问题,在击穿后也有完全的绝缘自恢复 特性,再加上其成本非常廉价,因此气体成为了 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绝缘介质。 气体击穿过程的理论研究虽然还不完善,但 是相对于其他几种绝缘材料来说最为完整。因:
1.1.1 带电质点的产生
1.1.2 带电质点的消失
1.1.3 电子崩与汤逊理论
1.1.4 巴申定律与适用范围
1.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
返回
1.1.1 带电质点的产生
气体放电是对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由于空气中存在来自空间的辐射,气体会发生 微弱的电离而产生少量的带电质点。 正常状态下气体的电导很小,空气还是性能 优良的绝缘体; 在出现大量带电质点的情况下,气体才会丧 失绝缘性能。
视频链接
电子崩的演示
图1-4 电子崩的示意图
依此,电子将按照几何级数不断增多,类似雪
崩似地发展,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被称为电
子崩。 为了分析碰撞电离和电子崩引起的电流,引入: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
:
表示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的行程所完 成的碰撞电离次数平均值。
如图1-5为平板电极气 隙,板内电场均匀,设外 界电离因子每秒钟使阴极 表面发射出来的初始电子 数为n0。 由于碰撞电离和电子 崩的结果,在它们到达x处 时,电子数已增加为n,这 n个电子在dx的距离中又会 产生dn个新电子。
表l-3列出了卤族元素的电子亲合能与电负性数值
返回
1.1.2 带电质点的消失
带电质点的消失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带电质点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
;
带电质点因扩散而逸出气体放电空间; 带电质点的复合。
带电质点的复合 复合:当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有可 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复合可能发生在电子和正离子之间,称为电子 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中性分子; 复合也可能发生在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称为 离子复合,其结果是产生两个中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