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0c41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d.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秋天的怀念》一、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
2.自学课文中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1)抽读生字卡片瘫痪仿膳豌豆诀别(2)用诀口头组词(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通读课文3.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叫?(二)、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1.读课文,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3.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4.全班交流反馈。
5.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三)、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作者运用一件件小事反复涌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体会道的?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3.谁能把刚才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指名朗读、小组读、全班读。
(四)、读写结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回忆下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3.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4.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一,激情导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1745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d.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第二课时一、根据任务单进行小组展示,揣摩细节中的情感。
1个人或者小组合作朗读相关语段(5分)2细节品悟。
说出人物描写手法,并能有自己恰当的品悟(5分)比对举例:我不好好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想让我好好活“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不能好好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我和妹妹好好活(景物描写中的含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二、体会"好好活"的含义1你觉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里包含了哪些内容?2再次思考题目还有哪些含义3你觉得,怎样才是好好活?4学习完这篇文章,你能说一说通过某个细节,你想到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的亲人为你所做的事情吗?三、作业1.完成以“好好活”为话题的鉴赏卡片包含四个方面一处原文细节鉴赏,一处史铁生作品摘抄,一处对“好好活”的个人理解,一处人物描写知识点归纳。
2.拓展阅读《合欢树》《我与地坛》〖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初读全文,概括全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文中一至六段中母子二人富有反差的人物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感受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以及儿子由绝望到彷徨再到悔悟的心路历程。
3.深读最后一段的画面反差,结合资料,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坚强应对生活的挫折与挑战。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e7f70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a.png)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人教版(优秀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诀别2、简介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出处:《史铁生作品集》文体:散文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
两次写到秋天。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母亲“我”。
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追问,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在写法欣赏中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
2.研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1aeeae87101f69f319524.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课题】《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中描述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中描述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预习案1、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9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19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9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主要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读准字音瘫痪 ( ) 侍弄 ( ) 整宿( ) 憔悴 ( )仿膳 ( ) 豌豆( ) 诀别 ( ) 烂漫( )翻来覆去 ( ) 絮絮叨叨 ( )3、解释词语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b6c3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2.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关键: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创新实践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答师: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一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师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什么?生:文中的母是怎样的人?师:轻声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生: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身患重病,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师:课文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生:对儿子的照顾无微不无至。
生:对儿子体贴关心。
生:坚强乐观。
生:母亲非常爱我。
三、理解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把这些让你感到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让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书,然后回答。
生:让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文中的“我”双腿瘫痪,经常发脾气,这时母亲却耐心的安慰我,鼓励我坚强的活下去。
生:“我”却一直不知道……母亲重病缠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这位母亲多么伟大而无私啊!生:母亲进来了……母亲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独生子喜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
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0981b8bd63186bdebbc11.png)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学习重点】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学习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生命是美丽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欢快地游戏时,或者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起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但是对于因疾病而瘫痪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酷,他甚至一度产生厌世的情绪,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个人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此刻,就让我们跟着史铁生一起走进那充满怀念的秋天,去感受博大无私的母爱吧!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 1951年出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
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的第六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
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c76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d.png)
感念慈母心矢志好好活——《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重点难点】1.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2.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诵读·把握基调节奏任务三:研读·品析“好好儿活”任务四:悟读·理解“好好儿活”【学习过程】我校“春蕾”文学社准备把《秋天的怀念》拍成微电影,并进行演员遴选,请你参与,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获得演员遴选资格。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演员遴选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仿膳.()豌.豆()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3)颜色鲜艳而美丽。
()(4)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形容说话啰唆()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史铁生(1951-2010),人,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病隙碎笔》等。
本文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史铁生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
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年仅四十九岁的母亲因肝病早逝。
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0382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知识目标: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重点: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氛围,导入:1、课前出示卜桦创作的flash动画短片《猫》,学生看完后略谈故事情节、主题及感受。
2、教师补充:这是获得国际动画大赛金奖的动画片,其借助音乐和绘画诠释出来的“爱与勇气”温暖着亿万网民冰封已久的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助文字感动亿万读者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3、作家作品简介。
出示课件。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他体验到的是命运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明朗与欢欣,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健全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诠释出的爱和勇气照亮的却是我们日益幽暗的灵魂。
有人说:如果你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温暖。
(二)初读,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内容3、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补充:母亲的关爱儿子的坚强(三)品读,体验情感。
1、学生默读,勾画出能体现母亲对儿子关爱的语句,试作简单赏析。
2、学生交流。
3、教师评价补充。
4、学生小结品读方法。
5、教师补充:首先根据文体的不同,阅读时有所侧重。
其次,品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如借助传情达意的句子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能结合环境描写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还可以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第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沉浸在文本之中,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要敢于否定他人的说法,说出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
6、学生用老师所授品读方法勾画并赏析文中能反映儿子坚强的语句。
7、交流,评价,补充。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be7ac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a.png)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一、导学目标1. 了解情感散文的特点及写作方法;2. 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情感散文,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观察能力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4. 培养学生对美好回忆的感恩之心,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从生活中秋天的景象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搜集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What makes autumn so distinctive?(秋天是如何与众不同的?)3. 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借助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强烈怀念之情。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然后再分组小组讨论张扬心中的答案和感受。
4. 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情感、主题。
语言: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秋天是大自然的调色板”、“枫叶像红色的云彩”等,生动形象。
2)借助独特的形容词和副词,如“瑰丽的霞光”、“温润的阳光”,强调多种感官的愉悦体验,让读者置身秋天的美景中。
结构: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介绍了秋天的气候、景色和感官体验,展现出秋天的生命力;第二部分是让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强调秋天为人们带来的美好,并以怀念之情为结尾。
情感和主题:作者的怀念之情渗透着整篇文章,让人感受到秋天美好的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短暂的寿命。
文章的主题是对生命与美好的感恩,秋天的生命力、绮丽的景象,都让人们想要珍惜它。
5. 思考根据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回想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字。
字数100词左右。
6. 拓展听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学生自由选择,推荐《枫叶之恋》。
听完后,学生用一些形容词、比喻等来描述这首歌曲,看看是否和文章呈现的感受相似。
三、课后作业1. 完成笔记,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语言和情感整理出来。
2. 复习一些比喻手法,搜集秋天中一些特殊的现象,运用比喻方法来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8f479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f.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学习作者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感受母爱的博大、宽厚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那时候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冲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于母亲的忏悔、懊恼、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于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3、正如作者所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板书“苦”)其实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秋天故事。
板书“秋天的怀念”为了更好的理解秋天的故事,下面跟着录音一起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三、概括文章内容四、听了这饱含深情的朗读,你的内心是否也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带着深情自由地朗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文段展示给大家,并谈谈你的感触。
A.这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提示: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是“悄悄”和“偷偷”写出了母爱的小心翼翼,母爱是理解。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50b5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5.png)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怀念秋天的内容和理由。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从中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3. 能够理解文中表达的深刻思想,探究秋天的意义及对人们的影响;4. 能够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心态的积极性;5. 能够通过表述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感受、观察、体验为素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秋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用于引导学生的问题;2. 准备PPT,为学生呈现语言学习、阅读理解、写作创作等环节;3.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范文。
五、教学方案1. 阅读课文,通过提问逐段解析文章内容,同时介绍和讲解课文中的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结构。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内和课外秋景观察,学生自主搜索秋天的语言素材,让学生逐渐融入到秋天的怀念之中。
4.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感悟,并选择一些优秀的秋季语言素材开展语言创作,并口头呈现给其他同学听。
5. 针对学生常见的写作难点,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集中分析和讲解,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改写,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1. 针对本次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测试;2. 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全面性评估;3. 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会在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等方面得到提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b325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a.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材内容:《秋天的怀念》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小事细致地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的同学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但个别学生虽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但缺乏感情。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能主动探索新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热烈。
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
在交流评价中变单为多向,让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设计特色:朗读中感悟、感动。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8be3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6.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一)导入走在学校的路上,看着树上的叶子啊渐渐泛黄,你们也正式走入了你们的初中生活,这才发现其实秋天已经来了,我想请问同学们,在你们心中,秋天能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生答(秋天是美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是丰收的季节)然而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却是包含着深刻别样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史铁生心中的秋天,体味他在秋天中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二)作者及背景渗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课前预习,生答)史铁生取得的这一系列成就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母亲息息相关,他21岁时,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人生处于低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两段话。
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c9fb1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c.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细节描写的品悟中感受含蓄细腻感人的情感2.专注投入沉静地阅读品悟的品质,在思和声的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感受坚韧伟大的母爱,增长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智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史铁生资料引入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下面的内容A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B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C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说这些话的人是谁?你能因文识人吗?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他的主要作品参看课下注释以。
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3了解了史铁生,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他这一生所经历的苦痛和折磨呢,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音形:鲜血诀别(二).问题思考1文章为什么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呢?这是初问,学生如果能够感知到这是发生在秋天的事情,是表达的对秋天的怀念,也是对那个秋天里的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最新8篇)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4333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5.png)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最新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914a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史铁生先生的一篇散文,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他的写作和他的生病完全联系在了一起。
史铁生通过《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悔恨与愧疚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领悟。
文中多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以及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具有深意,值得反复体味,所以教学设计应该重点考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基调,体会史铁生在文中所传达的深意。
学情分析本教案适用于一般学校初一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缺乏社会经历,对很多的事情并不能感同身受,可能对史铁生残疾人的特殊心情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母爱的隐忍也不能很好的把握。
所以,授课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启发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研读,基本把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反复品味,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通过文本研读,基本把握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通过反复品味,深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对“好好活儿”的体悟教学重点文章第1、2、3、7自然段(三)教学难点对本文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的分析(四)方式方法朗读法、文本分析法、比较阅读法(五)课时安排安排两个课时教学后记(试教后补记)第二部分课时计划第一课时(一)教学设想1.通过文本研读,基本把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通过反复品味,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二)教学重点第1、3、7自然段(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具体方法朗读法、文本分析法二、教学过程(一)由简介史铁生导入想象一些,如果你21岁了,你会在做些什么?如果21岁的时候,你双腿瘫痪了,你会怎么办?史铁生简介(二)具体环节1.自由朗读文本,划出生字词及好句。
(阶段目标:解决生字词,大体感知文章情感)2.品读分析题目,自由提问并回答,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怀念?在什么时候怀念?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阶段目标:基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b704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9.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3、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反复阅读和品析关键词语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文中句子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默默无私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这是梁实秋的洒脱。
对于多数人,离别总是让人悲伤不已,而离去的人总让我们久久的怀念。
有时我们也不仅仅会怀念人,也会怀念到与人相关的物,那么本文的作者又在怀念什么呢?为什么作者有把它称为秋天的怀念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文章生字词问题。
2、思考文章的标题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作者又在怀念什么?明确:作者在怀念自己的母亲,叫“秋天的怀念”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在那个秋天去世。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了几次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明确:两次。
2、思考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明确:(1)母亲喜欢花。
(2)自从我瘫痪后脾气就暴怒无常,母亲想带我出去散心。
3、圈点勾画文章的语句,找出母亲两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明确:第一次: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第二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反复朗读第二次看花时的情景,思考为什么母亲第二次时会露出央求般的神情?明确:因为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她怕自己想和儿子去北海看花成为自己的遗愿。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aff8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2、掌握并积累字词。
3、通过自学初步感知文本。
4、反复阅读,把握的朗读基调【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导学过程】一、导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母亲对我们那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又能感受到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共同体会无尽的母爱吧!二、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标示段落序号。
2、了解作者。
2、圈出要重点掌握的字词和生僻的字词,并查本店铺,弄个明白。
3、大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并把握的感情基调。
三、自学检测题1、了解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和散文集有和。
2、听写词语3、感知文本:(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说说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觉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试着依照这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导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导学过程】一、学生自主探究文本探究点一、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哪里提示:母亲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体现在具体而细小的事件中,体现在人物描写(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中,大家可以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来谈。
1、2、3、4、探究点二、面对母亲的细腻而深沉的爱,作者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1、2、3、探究点三、怎样理解“秋天的怀念”二、学生交流。
第三课时【导学目标】1、拓展迁移,理解母爱,心怀感恩。
2、联系生活,激发创作欲望,并写写。
【导学重点】培养的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导学过程】一、说一说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妈妈的账单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
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帮忙购物,5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0美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e423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2.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导学案第【1】篇〗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乐曲Palace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
(出示照片)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思念、怀念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母子之间的情感1、(幻灯片上出示)“怀念的秋天”,意在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
【教师预设】“怀念的秋天”,重在“秋天”,会让人联想到某种景、人、事。
而“秋天的怀念”重在“怀念”,是一种情感。
2、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你感受到哪些情感?(幻灯片出示)【教师预设】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疼,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愧疚三、品读语句,体会母爱1、品读母爱,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4666bb90d6c85ec3ac69a.png)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课题秋天的怀念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是关于母爱的话题,七年级的学生容易理解这份情感。
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这份情感同时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
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验母爱。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浓烈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伟大的母爱,学会理解父母,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9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写作背景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读准字音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捶打(chuí)仿膳(shàn)淡雅(yǎ)翻来覆去(fù)理解词语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教学目标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为:让学生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作品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代表作:散文《我与地坛》。
(2)词语积累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瘫痪..( )( )..( ) ( ) 砸碎..( )( ) 憔悴捶.( )打絮.()叨仿膳.()整宿.()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喜出( )外翻来( )去 jué()别 làn()漫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1)《秋天的怀念》是_________编著的一篇怀念___________的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________________。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示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我是怎样不“好好儿活”的?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母亲又是怎样让我“好好儿活”的?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 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忍”住哭声的母亲还“忍”住了什么?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1.母亲认为到底怎样才是“好好儿活”?2.文章结尾写“我”观赏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合作探究答案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暴怒无常”、“砸”玻璃、“摔”东西、狠命的“捶”腿。
表现了腿残后的痛苦、绝望与迷茫。
3.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
面对着我的暴怒,母亲“躲”、“忍”、“挡”。
“躲”:体现母亲不愿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难过,但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家呆着;“忍”:写出了母亲面对残疾儿子,即使自己身患重病也不想让儿子失去活的希望;“挡”:体现母亲想让儿子积极乐观地活着,她要挡住的不仅是落叶,更是一扇通向死亡的门。
最后建议我去北海看菊花。
希望我看到世界的美好。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1.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的运用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2.母亲忍住的是对儿子病痛的痛苦,忍住自己的病痛和对儿子的忧虑。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1.不仅仅是活着,并且真正明白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希望儿子从苦难里走出,找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我与地坛(节选)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
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
为了让她骄傲。
"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
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
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
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
"我想,他比我坦率。
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
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
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