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2006年10月15日《大河报》报道,全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88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万人,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

河南省食品万亿产业基地集聚发展路径及对策

河南省食品万亿产业基地集聚发展路径及对策

规模化生产基地 , 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 、 规模化和
基 于河南省食品产 业集聚发展 的基本思路 , 提 出产业集聚 标准化 。 鼓励食品产业化经营企业按照“ 公司 + 农户” 、 “ 公
司 +基地 +农户” 、 “ 公司 +中介 +基地 + 农 户”等产业化
模式 , 通过定 向投入 、 专项服务 、 订单收购等方式 , 建立优 质粮源生产基地 。
【 关键词 】 食品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升级 产业基地


河南省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的基本 思路
第三 , 围绕大中型城市市场消费 中心 , 推进特色产 品 ,
1 、 促进 产 业 链上 下 游 资源 整合 与优 化 促进传统主食产 品工业化 。 积极发展深精加工粮油的基础 食 品加工业集聚必 须顺应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 打造 上 , 开发新兴精细粮油产品 , 提 高传统粮油产 品档次 , 优化 全过程产业链条 , 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食品产业 产品结构 。以现有 的主食品企业为依托 , 促进主食品产业
CS 1 _ _ _
合作 ,整合有关优势资源组建 的国有大型综合性粮食 企 重组, 结合食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重新整合食品产业资源。 业, 集 团已形成从 田问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其发 第二 , 以市场为导向 , 开展主食产业化 , 把传统饮食文
链的整合方 向, 大致包括三个 : 一是 向上游的“ 田间” 延伸 ;
化链条 的形成 , 重点发展馒头 、 包子 、 饺子等面制 蒸煮食 品, 开发玉米 、 杂粮等新型全谷物主食品 , 加 强面制主食 品
营 销 配送体 系 。
二是 向产业 中游的“ 加工” 延伸 ; 三是向下游“ 餐桌 ” 延伸。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原有的支持政策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在此,我将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政策。

河南省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土地资源是关键。

当前存在一些农村土地闲置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可以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交易的平台,吸引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和规模。

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农业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农业科技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河南省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的支持,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工作,开展高效节水、高效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机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要加强农业保险的建设和推广。

农业产业存在一定的风险,诸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减轻其农业生产风险。

河南省可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比例,扩大保险覆盖面。

可以建立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赔付机制,提高农民的信心和参与度。

第四,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是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河南省可以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支持。

可以探索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农村贷款、保险、支付等各方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和整合。

农业产业链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

河南省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提供土地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河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河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020年以来河南先后出台《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 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 高质量发 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以及《关于坚持三链同 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 全面推进粮食核心区 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食品工业转 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是粮食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 / 10,小麦 产量占全国的 1 / 4强。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10 余年来河南 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 粮食生产能 力。粮食产量连续13年超千亿斤,2017年- 2020年,连续四年 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 突出贡献。但 总体来看,粮食生产效益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仍未根本 改变,距离粮食产够高,精 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粮食生产正逐步进入高 成本时代。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形 成国际 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对河南农业 发展形成双重挤压。
二、推动河南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承担的政治责任,决定了 必 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高 效农业。在粮食产能政策上,国家战略是“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根据 河南具体情况,相对于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 服务主体是落实新战略的平台和抓手。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既要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也要加 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1.以新思路规划高标准粮田建设 启动全省新一轮高标准 农田建设需要新的思路,过去规划 的弱点是标准太低,一亩地投资1500元,产能提升不多,而且没 有土地肥力提升的内容,导致粮食 产能稳定提升的压力过大,只 能依靠扩大播种面积。编制新的建设规划,需要提升投资数量, 一亩地投资3500元,建设内容增加信息 化和土地肥力。 2.持续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 防灾减灾能力。为稳定提高粮食和农业—285 — 2021年11月下 学术争鸣 文化研究

河南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河南省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社科论坛 誊

河南省粮食 生产取得 的成 绩 以及存在 的 问题 和建议
郭祖 波 ( 鹤壁市委党校) 河南
摘要 : 近年来 , 河南 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粮 食生产 、 一手抓粮农增 收 , 农民 类 的就达 2 6个 , 居中西部 第一位 。 河南 已成 为全国最大 的肉类加工 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 农业取得 了显著成绩。但河 南粮食 生产 中依 然存在若 基地 、 冻食 品生产基地 、 速 味精生产 基地 、 调味 品生产基地 、 方便 面 农民种粮效益低 、 方政府 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 、 地 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建 设 生产基地… . . 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农业与工业协同发展的结果。 滞后、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 系严 重不足等突 出问题 , 文对 进一步夯实河南 本 二 、 南 粮 食 生 产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河 粮食生产的基础提 出了合理化建议。 在 河南粮食生产取得 巨大成绩 的同时 , 必须看到粮食生产持 也 关键词 : 粮食生产 成绩 问题与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 粮食生产则是基础 中的基础 。粮食问题是 ( ) 一 农业抗御 自然灾害 的能力仍然较低 。近 年来 , 随着 中央一 个关系国计 民生 的重要问题 , 尤其对人 口众 多、 处于发展 中国家 系列 扶 农 政 策 的 贯彻 落 实 , 南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不 断 得 到 改 善 , 整 河 但 行列 的 中 国而 言 。 为 农业 大省 , 南 省 的粮 食生 产 发 展 迅 速 。 革 作 河 改 体上仍然 比较 薄弱 , 抗灾能 力不强。尤其在农 田水利设施方面普遍 开放3 O年来 ,河南粮食 生产 取得辉煌成 就 ,总产量 由 1 7 9 8年的 存在年久失修、 功能老化 、 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 。 2 0 到 0 7年底 , 全省 29 0 8万 吨 连 续 攀 登 上 3 0 0 0万 吨 、 0 0万 吨 和 5 0 40 0 0万 吨 三 大 台 旱 涝 保 收 田面 积 5 4 9 4万 亩 , 尚有 近 三 成 面 积 未 能 实 现 旱 涝保 收 。 大 阶 ,0 7年 高 达 5 4 20 2 5万 吨 , 比 改 革 开 放 前 的 1 7 9 7年 增 长 了 17 . 灾大减 、 小灾小减 的状况 在全 省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倍, 比建国初的 1 5 9 0年增长 了 52倍 。 . ( ) 二 农业科学实用技术普及不够。2 0 0 7年 , 我省粮食 总产量连 河 南粮 食 生 产 取 得 的 巨大 成 绩 续第 二年突破 10 0 0亿 斤 , 到 14 达 0 9亿 斤 , 续 四年 创历史 新高。 连 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 使河南 由一个缺粮 大省 , 到上世纪 8 0年 但 由于农 民对科技认知 的局 限性 , 致使在全省 粮食 生产 中仍然存在 代 中后 期一跃成为一个每 年净调 出粮食 2 0多万吨 的粮食调 出大 0 着优 良品种 的纯度不够 , 自留种 、 多代种使用面积仍然较大 , 种量 用 省; 粮食产量 的快速增加 , 使全省农 民生 活由半温饱 型 , 速走 向上 迅 偏多、 施肥 不合理 、 生产管理粗 放等与现代农业相悖 的现象 , 由此导 世纪 8 O年代 的温饱 型、 0年代的富裕型和现 阶段 的营养型 ;粮食 9 致一些地 区品种 的抗逆性 降低、 后期潜 存的倒伏 危险性增加 、 土地 产量的持续、稳定发展 ,也使河南于 2 0 0 0年成为全 国第一产粮 大 产出率递减 。 省, 并保持至今。 ( ) 地征 占和耕地 资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2 0 三 耕 0 7年底 , 省 全 ( ) 一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河南用占全 国十六分之一 耕 地 总资源 11 8 .8 9亿亩 , 当年增 加 2 1万亩 , 少 2 . 减 1 9万亩 , 增减 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十分之一还多的粮食 , 不仅解决 了全 国第一人 相抵净减 少不到 1万亩 , 连续 多年实现 占补平衡。 但据调查 , 近年来 口大省的粮食需 求,而且近年来 每年还调 出粮食及 粮食 制成 品达 被 征 占 的耕 地 绝 大 部 分 是 肥 沃 的优 质 耕 地 , 补 充 上 来 的 多是 荒 地 而 10 0 0多 万 吨 , 国 家 的粮 食 安全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为 成 或 需 要 进 行 多 年 改 造 后 才 能 见 效 的 复 耕 地 。耕 地 的整 体 质 量 在 下 “ 中国粮仓” 粮食生产的持续 、 ; 高效发展 , 使河 南成 为粮食加工转 还 降。与 此同时, 还存在着 未征 先 占、 占滥用、 乱 耕地浪费等现象。 化能力和速冻食 品、 方便 面、 挂面 等产 品产 量及其市 场 占有率 均居 ( 农业科 技服 务滞 后 , 四) 影响粮食生产水平提高。虽然 电视机 全国第一 。“ 中国粮仓” 正在 转变为“ 国人厨房 ” 农业 的基础 性地位 , 在 农村 已基本普 及 , 播放 的大都 是连续剧 , 绍农业生产 实用技 但 介 得 到进 一 步 巩 固和 加 强 。 术和 农村活动 的节 目较少 : 民由于 资金 紧张 , 阅报刊 杂志的也 农 订 ( ) 二 科技兴农为粮 食增产提供 不竭动 力。在 当前土地资源有限 很少 , 有时投递 不及时 , 农民看到的也大 多是过时 新闻或无用信 息。 的现实情 况下 , 靠科技进步 不断提高粮 食生产 , 依 才是确 保粮食 稳 农业科技服务滞后使 多数 农 民对粮食新品种 的生长 习性不 了解 , 缺 定生产的关键措施。全省农业部 门坚 持连年开展科技增粮行动 , 取 乏科学 的用种、 用肥 、 药和管理 技术 , 用 不仅 浪费 了人力、 力, 物 还直 得 了显著成效。一是选育 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 , 小麦 、 玉米等主要粮 接影响 了粮食产量。 食作物的 良种 覆盖率达 到 9 %。二是推 广先进 实用技术 , 8 基本实现 三 、 河南 省 粮 食 生 产 的建 议 对 了 良种 、 良法 相 配 套 。 是 加 强对 农 民 的技 术 培 训 。 省 2 0万人 接 三 全 3 ( ) 格 控 制 耕 地 减 少 趋 势 , 护 农 田不 受侵 占 : 真 落 实 国 一 严 保 认 受了由农业部颁 发的绿 色证 书培训 ,6万人 接受 了新型 青年农 民 1 家对农业 的各项扶持政 策 , 大对农业 基础设 施的投入 , 强 农 田 加 加 科技培训 , 每年开展实用技 术培训 5 0万人次以上。 四是提高 了粮 0 水 利 基 本 建 设 , 强 农 业 生 产 抗 御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 关 部 门应 把 增 有 食 生产 管理 水平 , 民 昆f了直 接有效 的信 皂 为农 共 技术和行 政 服 务 。 政策向山区、 陵等 贫困地区倾斜 , 丘 多方筹资 , 强山丘 区水利 设施 加 ( ) 三 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得到全 面提升 。 目前。 全省优质粮食种 建设 , 提高农业 生产效 率 : 围绕解决 防洪防涝、 干旱缺 水和 水环 境恶 植面积 占粮食播种 面积的 5 % ,覆盖全 省主要产粮 区的优势农产 7 化三大问题 , 进行综合治理。 品区域布局 已基本 形成 , 农业 部门积极 参与产销衔 接 , 主动 配合发 ( )采取有效措施 , 二 、 加大对农 资价格 的调控 力度 , 制农 资价 控 展 加 工 转 化 , 力 变 资 源 优 势 为 经 济 优 势 。 一是 大 力 发展 粮 食 加 工 努 格上涨 。 参照 “ 补贴 ” 三 的成功做法 ,实行第四补贴” “ 即农资补贴 , 让 企业 。全 省发展 各类粮 食加工企业 2 0 8 0家 ,加工能 力达 3 0 2 0万 农民得 到更多的实惠。同时 , 采取措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 , 保护农民 吨, 创出了三 全、 念、 思 莲花 、 白象等一批知名品牌。二是发展畜牧饲 种粮积极性。 养业 , 促进粮食转化增值。2 0 0 7年 , 全省 畜牧业产值 占农业 总产 值 ( ) 力 发 展 农 产 品 / T业 , 大 对 重 点 农 产 品 / T 企 业 的扶 三 大 J a 加 J a 的比重达 5 %以上 , O 成为农村 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柱 。三是 以订 单农 持力度 , 高农产 品加工 转化 率。 提 找准 农民与市场 的对接点 , 发展龙 业 为基础 ,搞好优质小麦的产销衔接,搞活粮食流通。2 0 0 7年全省今 头 企 业 , 品牌 整 合 农 户 分 散 生产 的产 品 , 户 带散 户 、 小 户 。 发 以 大 促 2o O 0万亩 小麦在播前就实现 了订 单生产 , 质小麦 总面积的 4 % 。 占优 5 展低 、 高级不 同类型的市场联 接组织 , 中、 适应 农户 与企 业间利益 、 ( ) 副产 品 加 工 业 迅 猛 发 展 。 为拉 长 农 业 短 腿 、 强农 业 实 四 农 增 风 险 分 担 的 不 同 关 系 。完 善 农 业 投 入 机 制 , 方位 拓 宽 筹 融 资 渠道 。 多 力 , 南 大 力发 展 农 副产 品 加 工 业 , 断 拉 长 产 业 链 条 ,0 7年 全 河 不 20 建 立 有 利 于 农 业 规 模 化 经 营 的土 地 流 转 机 制 。 省 食 品 工业 产 值 达 到 2 0 6 0亿 元 , 为 全省 工业 的第 一 大 支柱 产 业 。 成 ( ) 四 加强对农 民的培

河南省粮作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粮作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 论 题 述
寸 种廿 阁
河南 省粮作 区粮食生 产存在晌 问题 及对策
樊 学广 田华星 李前进 王 海燕 靳 中权
( 河南 省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项城 4 6 0 6 2 0)
摘 要 : 对 目前 河 南 省 粮 作 区粮 食 生 产 的现 状 . 出 了粮 针 指
1 河南省 粮食生产存在 的主 要问题
才能 为育 种 提供 保 障 。
参 考文献
[】 1 佟屏亚 . 中国玉米种 质资源整理与成就 . 中国种业 ,0 13: - 20 , 7 8 【】 2 张世煌 , 白丽 . 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 向 . 作物杂志 , 9 7 5:15 19 , - [] 晚枕 , 3李 荣廷 昭 . 国 2 我 1世纪 玉米 育 种 工程 技 术展 望 . 米科 学 , 玉
2 0 60元 , 种植 西 瓜 、 花 、 生 、 菜 、 材等 其他 6~0 而 棉 花 蔬 药 作 物 经 济 收入 就 会 大 大 提 高 。 由 于粮 食 价 格 偏 低 , 农 资 价 格 居 高不 下 , 致农 民对 粮食 生 产 认识 有 偏 差 , 导 一
些 地 方种 粮 出现 “ 副业化 ” 趋势 。加之 外 出打 工人 员 较
20 ,l( : 4 9 0 3 1 3) 8 — 7
其应用结果 , 对育种者 的创新材料 能够迅速提供 专利 保 护。新颖性应侧重 与现有 审定 自交系 的差异 、 选育 方法和来源。鉴于育种者应保护的植物新品种或品系 可能为数较多 , 育种单位或育种者 因经济 困难无力 申
长 幅度 会 大 于粮 食 生 产 增 长 幅度 。河 南 粮 作 区 主要 粮 食 生 产 丰 歉 直 接 关 系 到人 民 的生 活 和 国家粮 食 安 全 ,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河南省在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进行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一、当前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基本情况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具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粮食生产资源。

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较大,以稻谷、小麦等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国的相当比例。

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对于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二、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政策执行不到位。

有些政策在下发后,由于各种原因执行起来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农民无法及时得到政策的好处。

一些财政补贴迟迟无法拨付到位,使得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得不到政策的实际支持。

政策针对性不够。

有些政策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解决粮食主产区的实际问题。

一些产量不高的地区需要更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政策宣传不足。

一些政策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全面和到位,导致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并不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使得他们无法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能够及时、全面、有效地落实到位,使得农民能够及时得到政策的好处,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及时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

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及时宣传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成效,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对于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政策针对性,加强政策宣传工作,以期全面促进粮食主产区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水平。

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 10XIANGCUN KEJI 2018年10月(中)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宋孟起何琴慧张相如关浩杰(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作为我国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不足。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粮食加工;粮食产业;SWOT 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9-10-3粮食加工产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变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加工产业已经从初级农产品加工完成了向深度加工的转变,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

“十二五”以来,我国粮食加工行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除烟草行业外)实现总产值10.5万亿元,同比增长6.6%。

而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粮食加工行业同样发展迅速。

目前,河南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相关行业从业人口近1亿。

《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20)》指出:“发展食品工业是河南省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任务,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食品工业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工业的第一主导产业,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2016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7779家,营业收入共计2.33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9.16%。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6806.82亿元,同比增长12.20%。

由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4000多亿元增至2016年的近7000亿元,利润总额也稳步上升。

粮食加工工业分为四大板块: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品茶制造业。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大省,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粮食产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河南省需要出台一系列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形势分析,对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当前形势分析1.人口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

今年河南省的减产问题愈发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人口不稳定,劳动力能力不足。

缺乏劳动力将农业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虽然河南省农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滞后,影响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缺乏科技支撑科技是农业生产的核心推动力量,但是河南省的农业科技研发仍然滞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缺乏科技支撑将限制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粮食主产区的稳定发展。

二、关于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建议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和完善度,以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的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3.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

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

4.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粮食主产区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河南粮食加工业集群的效应及对策——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发展河南粮食加工业集群的效应及对策——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优势。 () 4大豆及油料加工业。河南大豆在国内面临着单产增长 缓慢, 加工企业规模小, 工艺落后和加工效益低下的局面, 随着 大豆加工油脂和大豆食品消费量的增加, 大豆加工产业有所发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根据产业集群在粮食加工产业中的应 展, 但河南大豆产业仍处于关键时期。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 用而来, 它是产业集群模式在粮食加工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 的数据, 大多厂家原料处理量为 1 0 天以上, 0 吨/ 0 规模效益不明
显。
() 5饲料加工业。20 年河南饲料工业总产量达到72 05 8万 吨, 实现产值 1 亿元。其中 1 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有 l家, 6 5 0 1 占全省总产量的 3. 3 %。全省从事饲料生产的直接从业人员 6
28 .万人, 间接人员达 15 3 万人。
从以上加工能力来看,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有足够的能力来 多数已初具规模, 成为了农业技术与农户连接的纽带, 对周边地 支撑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区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2 河南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效应及问题 . 粮食 加工 产业 集 群在 河南 经 济发 展 中的效 应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在河南发展市场经济中产生强大的竞争
河南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效应及问题一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效应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在河南发展市场经济中产生强大的竞争及问题优势其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通过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1
维普资讯
诅 企监 隶天 地 ・ 源自版 /∞ ∞ /l 理 0发 展 河 南 粮 食 加 工 业 集 群 的 效 应 及 对 策
维普资讯

合/ 29 0
业集群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 整合, 而且能够提高粮食产业化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粮食加 河南要充分利用掌握的粮食资源优势, 将河南现代粮食物流园 工产业集群提升了河南的经济总量, 推动了区域服务业的发展, 建设成为集粮食收购、 仓储、 检验、 加工、 批发、 销售为一体, 设施 是推动河南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加深了 流、 功能齐全、 服务优良的现代粮食物流园。 区域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 使企业以少的投入获取较高收益; 企 同时, 可建立粮食物流公司、 信息中介等服务性公司, 以提 业还可以联合起来与供应商、 销售商等进行集体议价, 以实现企 高粮食生产加工规模, 提高农户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其主要包 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带动河南劳动力 括: 发展各种规范的管理、 技术、 信息、 法律等方面的咨询和中介 的吸收和转移方面, 粮食加工企业通过集群式发展, 向下延伸产 机构; 完善创业服务中心, 依托大学、 科研结构和有实力的企业 业链, 使种植业得以集约化生产, 转移种植业中的劳动力, 同时 集团, 提供技术开发平台的 专业技术卵化器; 完善集群中间产品 以粮食加工为核心, 建立中介服务机构, 吸收转移出来的剩余劳 市场体系, 强化相关融资网络系统和拓展外销网络。 动力。对河南粮食加工产业带动就业建立结构图形如下: 3 依靠科技促进粮食深加工产业化发展, . 加强对科技创新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为了推动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快速发展,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到粮食生产的队伍中,加大粮食生产力度,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需要出台支持政策,激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本文就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进行探讨。

1.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当前,粮食生产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系统的产业链。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粮食生产,建立了大量的粮食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

为了促进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产业链合作机制。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农民、金融机构等建立协同发展的关系,合理配置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促进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租给大型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也可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

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也需积极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可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同时,还可以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4.加强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和企业增加投入,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此外,政府还可以联合金融机构出台贷款政策,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总之,为了推动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以及加强资金支持。

只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获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承担着巨大的粮食生产责任。

为了更好地支持河南省的粮食产区发展,提高粮食产能和质量,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推动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满足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第一、加大土地保护力度。

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河南省的土地资源是十分宝贵的,必须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保障粮食主产区的土地资源不受破坏。

要积极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粮食产区的土地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加强科技支持。

粮食生产的核心是农业技术,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需要加强科技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科技支持力度,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农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粮食产量。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持粮食产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包括水利设施、农田基础建设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确保粮食产区的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农业保险。

农业生产面临很多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涝等,而农民对这些风险缺乏应对手段,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保险,提供农业风险保障,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减少因灾情导致的损失,保障粮食产能稳定。

第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够持续发展。

第六、建立产销对接机制。

粮食产区的产销一直是一个难题,产量大了销路不好,销路好了产量就上不去,因此需要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增加对外销售渠道,提高粮食的销售效益,保障农民的收入。

支持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加强科技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农业保险,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产销对接机制。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利用其粮食资源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河南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引导推进行业自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建设规模专业市场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发展对策。
目前河南的粮食加工业已经在较为完备的细分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根据粮食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小麦类加工业、玉米加工业、稻米加工业、大豆及油料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以上粮食加工业与粮食种植业、粮食加工设备行业、粮食购销、储存和粮食加工食品业共同构成河南的粮食加工产业。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在现有的年产值超百亿的8个产业集群中,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占据2席,其中漯河食品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2]这既说明了食品加工业是河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也说明了围绕粮食加工将大有作为,(如河南方便面产业集群,漯河肉类产业集群)。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构成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根据产业集群在粮食加工产业中的应用而来,它是产业集群模式在粮食加工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以传统粮食加工转化为中心,拥有与粮食生产加工有关的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机构作支撑,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包含紧密相连的农户、企业、机构及市场等在内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有机体。[1]河南目前已形成和正在发展中的粮食加工转化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绝大多数已初具规模,成为了农业技术与农户连接的纽带,对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河南省粮食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概况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连续多年来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400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是经营主体面临市场竞争做出的实践探索,但是高质量发展模式要想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需要更具精准性和内驱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粮食种植面积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6695万吨(1339亿斤),全国排第二。

2018年河南省全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6千公顷,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0735千公顷,减少172千公顷,同比减少1.6%。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河南地区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合小麦生长,并且可以实现高产。

其中,2019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5706.65千公顷,减少33.20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801.33千公顷,减少117.63千公顷。

三、粮食产量“中原粮仓”河南再获丰收,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6695.36万吨,比上年增加46.45万吨,增长0.7%,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河南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深入实施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和金融服务四个方面,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粮食主产区的科研投入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粮食主产区设立研发基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果。

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

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流转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

要加强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衔接,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农民参与度,增加他们的收入。

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降低农民的风险,应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险保障程度和发展水平。

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强对农民的保险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和参与度。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风险管理培训,提升他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要加强金融服务。

金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农民来说,可以提供融资支持和风险管理服务。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要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他们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还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引入更多金融创新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河南粮食生产状况及对策建议

河南粮食生产状况及对策建议

2020年第03期(总第498期)谢军张艳红河南粮食生产状况及对策建议粮食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大省、全国粮食核心生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责任。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的实地走访调查,剖析当前制约粮食稳定生产的因素,提出建议对策。

一、近年粮食生产基本情况1.主要粮食平稳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2019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39亿斤,占全国总量的1/10。

其中,河南夏粮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小麦产量约占全国1/4。

近年来,由于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出,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粮食作物平稳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相对提高。

2.应急保障系统基本形成,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应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已经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全省确定应急供应粮食企业2180个、应急加工企业310个、应急配送中心269个、应急运输企业148个。

2020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做到了全省人民“吃粮买得到”的基本要求,为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有力保障了各地粮食有效供应。

3.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生产能力大幅增强。

目前,全省土地流转率达29%,发展家庭农场381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万个,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平原地区实施了井灌项目,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850万亩。

“十一五”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88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11亿千瓦。

4.连续5年粮食稳产,农村贫困人口部分脱贫。

201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2015年首次跨越1200亿斤大关。

按照《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要求,河南到2020年增产155亿斤粮食这一任务,已经提前5年完成。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我觉得,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应该制定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以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

首先,在土地租赁与流转上,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合作,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逐步实现现代农业企业化与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其次,在农业技术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示范和培训,引导农民采用高效、环保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增强全省粮食主产区的竞争力。

此外,在粮食价格方面,政府应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价格补贴力度,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同时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最后,在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上,政府应该引导大型企业与农民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加工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总之,在推动农业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以农民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和投资表现,共同推进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繁荣发展和经济繁荣。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支持政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河南省粮食产区面临着诸多挑战,现行支持政策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需要完善支持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提升粮食产区的竞争力。

建议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产区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粮食产区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思考与建议,可以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挑战、问题、建议、政府引导、监督、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支持力度。

1. 引言1.1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重要性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产量一直居全国前茅。

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长,也对全国粮食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政策涉及到生产、销售、保障农民利益等多个方面,对于促进粮食产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河南省粮食主产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利的自然环境、粮食价格波动等。

落实有效的支持政策,更好地保障粮食主产区的利益,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促进粮食产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产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粮食产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其竞争力。

通过对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河南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河南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仍存在产品结构层次低 , 深精加工有限、 企业整体规模小 、 资 融 困难 、 会 4, 务 体 系不健 全 等 问题 。 应 着 重从 加 强 突 出优 势 社 E N. 发 展 特 色 , 力 开发 现 代 食 品 产 业 、 展 绿 色食 品 和 有 机食 品 、 大 发 加 大政 府 的扶 持 力 度 、 完善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建设 等 方 面 , 强 增
商 荤 品
河南食 品加工业发展的成就 、 问题与对策
敬 艳 丽
( 西安财 经 学院 经济 学 院 陕 西西安
【 摘
706 ) 10 1
工业 对 河 南经 济 发展 的贡 献 率 不断 提 高。 是 河南食 品加 工 业 但
要】 食品加工业是河南第一支柱产 业, 近年来食品加 能 力 将 会 受到 阻 碍 。 三、 河南食 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市场 竞 争 力 . 进 河 南食 品 加 工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促
【 关键词 】 河南; 品加工业 食
河 南食 品 加 工 业发 展 的成 就 河南 作 为全 国典 型 的农 业 大 省 , 食品 加 工 业 已成 为 河 南 工


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主要产品在全国市场 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 20 0 6年 在 全 国市 场 占有 率 中味 精 达 2 % ,畜 肉 制 品 占 7 % , 0 O 速 冻 食 品 占 6 % , 便面 食 品 占 2 % , 干 占 2 % 。 成 了双 0 方 5 饼 2 形 汇 、 全 、 念 、 花 、 街村 集 团 等 一 大 批具 有 规 模 的企 业 。食 三 思 莲 南 品 加 工 业 对 河 南 经 济 发 展 的 贡 献 率 不 断 提 高 ,0 6年 食 品产 20 业 规 模 以上 企 业 2对 全 省 经 济 增长 的 贡 献 率 达 1 .9 ,0 7 43 % 2 0 年贡献率为 1 . %。 42 7 食品加工业在几十年 的发展过程 中, 在上 交利 税 、 吸纳 就 业 , 民增 收 、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 品 出 口、 农 促 产 保持 社 会 稳 定 等 方面 做 出 了突 出贡 献 。 近年 来 , 南 省 食 品产 河 业 已形 成 独 特 的主 导 产 业 结 构 和特 色优 势 , 显 示 出 强劲 的发 并 展后劲 , 已经成为农业振兴 的突破 口, 为农业支撑工业、 成 工业

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46XIANGCUN KEJI 2021年2月(上)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董瑞艺马松林(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粮食生产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河南省作为十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问题是重中之重。

本文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农业受其他产业的冲击较大,在生产中显露出一些问题,如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

针对此,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发展现代化农业及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

[关键词]粮食种植面积;耕地成本;耕地红线;农民增收[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6-21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河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状况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2019年,习近平到河南省调研考察时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的目标,要求抓好耕地,从各方面出发,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2018年,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0%左右,粮食产量在全国排第二,仅低于黑龙江省。

2018年,在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中,小麦产量360亿kg ,玉米产量235亿kg ,小麦和玉米产量之和占粮食总产量的89%。

如果仅仅按照每人消耗的主食计算,运用国际标准,成年人每人每年需要主粮175kg ,河南省一年产出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国大约27%的人口,也就是3.8亿人。

在河南省农业发展过程中,1978—1997年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19年时间下降了约5.36%;1997年之后耕地面积基本处于低速上升阶段,截至2018年,耕地面积达到了815.829万hm 2,达到最高值。

与耕地面积不同的是,1978—1995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下降了3.4%左右;1996—199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上升状态;1999—201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速度较缓慢,从902.33万hm 2上升至1121.955万hm 2,增加了24.3%左右,比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快得多;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467.6万hm 2,2016—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稳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0-07-22T10:44:51.57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3月上旬刊供稿作者:罗玉明[导读]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利用其粮食资源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玉明(洛阳理工学院)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利用其粮食资源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对河南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引导推进行业自律、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建设规模专业市场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构成系统 1 产业集群的概述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构成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根据产业集群在粮食加工产业中的应用而来,它是产业集群模式在粮食加工生产组织模式中的创新。

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是以传统粮食加工转化为中心,拥有与粮食生产加工有关的大量专业化的企业及机构作支撑,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包含紧密相连的农户、企业、机构及市场等在内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有机体。

[1]河南目前已形成和正在发展中的粮食加工转化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绝大多数已初具规模,成为了农业技术与农户连接的纽带,对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3 河南粮食加工产业的基本状况 2009年,河南省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45亿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078亿斤。

其中夏粮产量613亿斤,秋粮产量465亿斤。

粮食产量连续第4年超千亿斤,稳居全国第一。

在粮食生产和加工产业的良好带动下,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6%、3%和1%。

据统计,目前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3%,居全国首位,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

上述数据显示在河南省建立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有良好的前提基础,而且有必要通过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河南粮食加工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河南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发挥本省特有资源优势推动全省经济发展。

目前河南的粮食加工业已经在较为完备的细分基础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

根据粮食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小麦类加工业、玉米加工业、稻米加工业、大豆及油料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

以上粮食加工业与粮食种植业、粮食加工设备行业、粮食购销、储存和粮食加工食品业共同构成河南的粮食加工产业。

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在现有的年产值超百亿的8个产业集群中,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占据2席,其中漯河食品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

[2]这既说明了食品加工业是河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也说明了围绕粮食加工将大有作为,(如河南方便面产业集群,漯河肉类产业集群)。

4 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较深,市场化的协作发展意识不强,地方和部门受利益驱动、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仍大量存在。

政府部门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没有从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及时合理的规划,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更是缺乏合理规划和必要的引导,对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内的合作与交流缺乏正确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仍然存在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同业竞争现象严重、专业分工不明确,企业协作意识淡薄,这些都不利于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结成网络集群,形成竞争优势。

4.2 产业竞争能力不强。

目前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趋同制约了产业集聚和扩张,粮食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延伸。

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还很低,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主要依赖国内外低档市场,集群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还不高。

由于产业链未充分延伸导致河南省许多地区在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产业趋同、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和特色、企业规模过小,粮食深加工欠缺,产品附加值低,大众化粗放型加工产品多,产品品种单一,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档次加工产品较少,粮食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力差等方面,这些问题不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

4.3 整体营销能力弱。

由于现有粮食生产加工业规模小且未形成良好的协作集群,再加上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的区域性整体营销能力比较差。

除了一些大企业有自己品牌外,其他不同的粮食生产加工产业带,多数都没有树立起一种整体营销意识和区域品牌营销意识,结果多数企业受制于区外或省外的大企业或中间商,失去了营销方面的主动权,进而限制了其产品的销售,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发展。

4.4 提高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河南省粮食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不足,企业科研能力比较弱,这导致了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革新能力普遍较低。

甚至率先发展的以大型加工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也表现出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集群缺乏发展后劲等一些问题。

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发展趋势下,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如何实现群体性的创新能力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5 河南粮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5.1 规范政府的协调作用和推进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保障集群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人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缺乏了解,在河南省表现出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在市场体制之下的行业组织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亟待提高与增强。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中,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是维持集群的必要条件。

而以政府和行业组织是促成企业间诚信关系的建立的重要纽带。

但是由于政府自身行政体制的约束和各地方政府局部利益观的影响,导致河南省政府在对粮食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的引导和规范不够科学化,因而应由省政府站在全省战略发展的高度科学的通过政策、项目、财税等手段协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发挥良好的协调。

另外,行业组织的建设也能很好的在市场体制之下对其成员进行自律性的规范,而且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集体服务,使本地企业间建立学习和交流机制,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5.2 调整集群内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目前由于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结构不够合理造成了企业之间竞争多于合作,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水平低,配套服务网络仍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与所在区域及全球产业链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强。

因此,必须通过政府的引导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产业集群内促进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提升,形成由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调整的合理产品结构,形成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升级模式。

5.3 通过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

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对发展产业集群十分必要。

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充分发挥集团化带来的专业化、规模化效益,提高河南粮食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中小企业可以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市场与经营,配合龙头企业的特定市场分工体系,发挥和利用自身灵活运转的优势,成为龙头企业引导下产业集群的一部分,龙头企业也可以与小企业进行转包合作,增强企业柔性。

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区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

还可以通过政策性的安排激励龙头企业参与集群治理的积极性。

在没有龙头企业的地区可以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网状式产业集群。

5.4 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粮食加工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市场与产业建设完善的互动。

按照产业布局的特点建立具有正对性的较大批发市场,这一措施的第一作用在于能够实现粮食加工产品的大规模集聚,形成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市场,便于产品的集中销售。

其次,通过规范化的监管有利于保障粮食加工产品这个特殊行业内产品的安全合格,促进产品质量提高,这样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内的团体品牌优势。

另外,通过市场信息的直接反馈形成企业和市场消费的互动,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进而保证产业集群的灵活应对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逐步形成能够进一步整合产业集群内部资源并且有效引进外部资源的专业物流园区,提高粮食产业化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5.5 加强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粮食深加工产业化发展。

加大粮食加工企业技术开发力度,加速粮食深加工的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注重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集成和优化,发挥技术的最大潜能和整体优势。

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带动粮食精深加工的发展。

另外,还要加大粮食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在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普及先进技术的适用。

政府要按产业发展的的需要及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产业集群粮食深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的不利局势。

参考文献:[1]秦建军,姿源功,晏涛.发展河南粮食加工业集群的效应及对策—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0):208-209.[2]方润生,孙连键.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10):15-19.[3]张润清,李索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10).[4] 徐小平,刘巍.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6(011).2009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176,《基于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河南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