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调和”上好思想政治课6页word文档
五味“调和”百味香
五味“调和”百味香作者:顾和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9年第09期[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关于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考试后网络上有大量的分析,可谓众说纷纭。
有人说,“材料强调了对事物个体特性的认同,同时又强调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似乎考题有两个侧重点;有人说,考前“做过‘味道’相关的写作练习,总体人手难度不大”,似乎考查的核心就是“味道”。
考试当中,也有很多人认为关键词就是“味道”,定位于对各种味道特点的阐释,表达各种直接的经验和感受,于是淮扬菜与四川火锅便开始争奇斗艳,“酸甜苦辣咸”便弥漫在一份份试卷中,殊不知这仅仅是材料对“五味”的具体说明。
也有人直接演绎“物各有性”,甚至以“物各有性”为题,阐述某一人、事、物的個性、特性。
事实上,面对2019年的作文题,考生肯定会有一瞬间的茫然,究竟哪一个才是关键词呢?材料的核心指向是什么呢?无论是2017年的“车”,还是2018年的“语言”,关键词在材料中都会反复出现,位置突出,并且都是名词性的。
2019年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是一个“味”字,而它恰恰又不是关键词。
真正的关键词是一个动词,藏于中间,且只出现了一次,材料的所有内容均聚焦于这个核心展开表述,这就是“调和”。
“调和”意为调配适当。
它的前提是第一句中的“物各有性”,“各”既指事物各有自己的特性,也指事物由此形成了多样性。
调和的过程与状态是“共存相生”。
调和的结果是“百味纷呈”。
调和的对象既是“五味”,也是第四句所说的“物、事、人”。
既可以是同类的不同个体之间,如“物”中的盐与水;也可以是不同类型之间,如人与自然。
既可以是不同个体之间,也可以指个体内在的不同部分、不同特征,即自我的“调和”也在范围之内,如傅雷所说,一个人可以“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厚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9课《五味》ppt课件1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月亮河
作业
1.整理抄写重点字 词及其注音解释。 2.完成课后练习。 3.课后阅读汪曾祺 的散文《胡同文化》。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课堂小结
1.全文脉络清晰,杂而不乱,繁而有序。作者凭着他丰富的人生见识、深 入的饮食体验,向我们介绍了中华大地多样的饮食文化。文中涉及的地区有山西、 辽宁、北京、福建、广西、延庆、苏州、无锡、四川、广东、贵州、上海、云南、 浙东、湖北、南京、汉口、长沙、作者家乡,为了对比,兼涉越南、美国;说到的 民族有汉、傣、佤;提及的人物有贾平凹、贵州女演员、广东与台州同学、老保姆、 周作人、闻一多、同事、“一个大人物”;写到了众多的物产、菜品与饮食习俗。 虽然东拉西扯,看似“很散”,但是由于作者采用了人们熟悉的“人生五味,酸甜 苦辣咸”这一俗语的顺序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组织材料,使得文章纲目清楚,主题 集中。作者驾驭材料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水到渠成。
调“滋味”才能促“声色”——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五味”
调
“滋
味" 才
能
促
“ 声
色"
谈 高 中政 治课 堂教 学的 “ 五味”
张 烨 剑
( 江 苏 省 扬 中 高级 中学 , 江苏 扬 中 2 1 2 2 0 0 ) 摘 要 : 本 文 讨论 了高 中政 治教 学 中教 师应如 何 让课 堂教 学“ 五味 俱全 ” , 旨在 为广 大教 师打造 高效教 学模 式 而提供 建议 和 参考 。 关键词 : 高 中政 治 课 堂教 学 五味 高 中生 新 课 改 的 核 心 内容 是 强 调 落 实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 “ 生本课堂 ” 概 念 的提 出颠 覆传 统 教 学 理 念 , 给广 大 教 师 带 来 新 挑 战…。教 学 中体 现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是 学 生学 习需 要 , 而 主 体 地位 体 现 的标 准 即 自主 学 习 , 其次优化课堂。 引 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手 段 是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 有滋有味 , 才 能让 课 堂 有 声 有 色。 教 师 要 体现 课 堂 教 学 的 “ 五味” , 打造“ 四两拨千斤” 的教 育 模式 , 用教师的“ 巧劲” 点 拨学 生 实 现 大 的 收 获 。 对 此 , 本 文 围 绕 高 中 政 治 教 学 中如 何 体 现 课 堂 “ 五 味” 进行 探讨 , 旨在 为 广 大 教师 提 供 建 议 和 参 考 。 课 堂教 学应 “ 张 弛 有 度” 高 中政 治 新 教 材 中 的 知 识 需 要 师 生 共 同解 构 , “ 失度 ” 课 堂不 但 浪 费 时 间 。 更 让学 生感 到茫 然 。 因 此 , 教 师 在 教 学 内 容 取 舍上 、 教 学方 法 选 择上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上 应 张 弛 有度 。实 践 中. “ 度” 即把握学 生认知 的“ 临界 点” , 让 学 生 始 终 处 于 稳 定 的、 主 动 参 与课 堂状 态 的标 准 。 如教学“ 源远 流长 的 中华 文 化 ” 课时 . “ 张 ” 的 部 分 可 给 予 学 生 宽 松 时 间思 考 我 国具 有 哪 些 传统文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 , 并 记 录 下来 ; 而“ 驰” 的部 分 则 用师生讨论形式 , 总结 出 我 国 最具 代 表性 的 几 种 传 统 文 化 , 如 此 让 学 生 更 深 刻 地 感 受 课 文 知识 。 二、 要 加 强 与 学 生互 动 教学实践中 , 很 多教 师都 会 遇 到这 种 尴 尬 局 面 : 开 课 伊 始 学 生学习热情很高 , 逐渐地 。 课堂 陷入僵局 , 教 师 提 问 没 人 回 应 . 组织 活动不积极参与 , 课堂教学 慢慢成 为教师一人 的“ 独 角戏 ” 。一节“ 活” 的课 堂 是 n - , t N 充 满互 动 的 课 堂 , 不 仅 是 每 个 个体之间行为的互动 , 更 是 个 人 思 维互 动 。 如何让“ 死水” 变 成 “ 活水” . 如何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中 始终 保 持 互 动 热情 , 教 师 要 懂 得 运用 “ 问题” 这个“ 武器 ” , 点燃 学生 的思 维 火 花 , 让 提 问 为课 堂 注入活力。 如“ 在 文化 生 活 中选 择 ” 一课 中, 可 提 问 什 么是 健 康 的文 化 生 活 ? 什 么 是 落 后 和 腐 朽 的 文化 生 活 ? 其 中 二 者 又有 哪 些分类? 最 贴 近 我 们 生 活 的 健 康 文 化 和 落后 文 化 分 别 有 哪 些 ? 如此 , 利 用 这些 问题 , 可有效加强师生交流 , 促进师生互动 , 从 而 为 打 造 高 效 课 堂 奠定 基 础 。 三、 要 用 实例 以“ 理” 促“ 行” 如果说高中生通过政治学习实现“ 知行 合一 、 言行一致 ” , 那 就 代 表 着 教 育 改 革 已 经 从 应 试 教 育 成 功 转 向素 质 教 育 。抛 开教育是否能够成功转型 , 就 学 生 自身 而 言 , 在 明 理 之 后 如 何 将“ 理” 运用到 实践 中, 让“ 理” 成 为 自己 现 实 行 为 的 标 尺 , 让 “ 理” 指 引 着 自己朝 着 正 确 方 向 前 行 . 让 他 们 最 终 学 会 运 用 政 治 观 点 积 极 解 决 现 实 问 题 ,是 政 治 教 学 的 终 极 目的 和 最 高 境 界。 要 在 课 堂 教 学 中更 多 地 引 入 实 例 , 用 实 例 配合 教 材 知 识 渗 透, 让学生 通过课堂教学“ 明理” , 以“ 理” 促“ 行” , 改 变 学 生 的
19《五味》课件30张2024
烹饪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食材 特点调整辛味调料的用量和种
类。
辛味调料可用于腌制、炒、炖 等多种烹饪方式,增加菜肴的
风味和口感。
使用辛味调料时应注意火候和 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导
致营养成分损失。
06
咸味特点及作用
咸味物质来源与种类
其他咸味物质
海盐、岩盐、湖盐、井盐等
加工食品中的咸味添加剂
谷氨酸钠、酱油等
辣椒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具有 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温中散寒等作
用。
蒜
具有杀菌消炎、降血脂、预防心血管 疾病等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辛味调 味品。
花椒
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 等功效,是川菜等地方特色菜肴的重 要调料。
辛味在烹饪中应用技巧
01
02
03
04
辛味调料在烹饪中应适量使用 ,避免过量导致口感过于刺激
腌制食品
甘味可以中和腌制食品中的酸味和咸味,使 口感更加柔和。
调味
甘味可以作为调味品使用,如制作糖醋汁、 番茄酱等。
05
辛味特点及作用
辛味物质来源与种类
01
辛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香辛料和某 些植物成分,如姜、蒜、辣椒、 花椒等。
02
辛味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挥发油 、辣味成分、香味成分等,赋予 食物独特的辛辣、芳香气味。
指导
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和劳动强 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合理安排餐次和食量。
案例分析:五味调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家常菜烹饪
通过调整食材搭配和调味品使用 ,使家常菜具有五味和谐、营养
丰富的特点。
餐厅菜品设计
餐厅在菜品设计中注重五味的搭配 与平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 求。
2024年度新实用汉语第五册五味ppt课件
词汇运用
结合例句和语境,讲解词 汇的具体用法和注意事项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 力。
12
句型结构分析及举例
句型结构
举例说明
详细分析各类句型的结构特点,包括 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帮助学 生掌握句子构造的基本规律。
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句型的用法和表 达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句型。
句型转换
礼仪规范
中餐礼仪较为随意,但尊重长辈和主人是基本原则;西餐 礼仪则相对繁琐,包括餐具使用、敬酒等细节都有严格规 定。
25
中西节日庆祝方式探讨
2024/3/24
春节与圣诞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注重家庭团聚和拜年;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的重大 节日,以互赠礼物、举行庆祝活动为主要形式。
中秋节与感恩节
五味禁忌
了解五味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 不当搭配和过量食用对身体造成损 害。
10
03
词汇拓展与句型练习
2024/3/24
11
重点词汇讲解与拓展
01
02
03
词汇分类
将重点词汇按照主题、词 性、用法等进行分类,便 于学生系统学习和记忆。
2024/3/24
词汇拓展
通过近义词、反义词、词 组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 拓展词汇量,提高表达能 力。
2024/3/24
17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
2024/3/2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听力材料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享环节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锻炼学生的公众演讲能力 和自信心。同时,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源自野和 思路。1805
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
五味公开课定稿PPT课件
的一声。活泼生动、有形有声、富生活气息、令人遐想
第7页/共30页
自主探究
1.作者凭着他丰富的人生 见识、深入的饮食体验和本色的 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中华大地多 样的饮食文化。看起来东拉西扯, 但有一根线贯穿起来,这根线是 什么?表面上只是谈吃,但有何 深意隐藏其间?
第8页/共30页
这根线是“生活”,
贵州人喜欢吃带有 强烈生鱼腥味的鱼 腥草。
四川人腌咸菜还坚 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
江苏高邮很多人家 都有个臭坛子。
二、细品食物滋味
课文对哪种味道的描述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让你觉得最新奇?
第6页/共30页
比较• 阅读除:臭豆腐干外,面筋、百
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 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 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 就扔进臭坛子里。——我们那 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 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 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 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苋菜 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 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
第23页/共30页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 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 的句子。两种句式具有不同的风格,使 用整句有整齐之美,使用散句则有错落 之美。例如:
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整 句) ②天空布满了乌云,到处都是灰蒙蒙的 一片,一时大雨倾盆。(散句)
第24页/共30页
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
别直接放在大牙间咀嚼,应用
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
门牙挤出梗内的肉,这时,你
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 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 “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 “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
会觉得,有股奇异的鲜味入得 齿间,那是一种让人回味悠长 的强烈鲜味,清咸爽口的滋味, 使人食欲为之一振。
五味调和
五味调和五味调和是中国传统饮食生产的最高原则。
《吕氏春秋"本味》这样描述烹调活动和过程:“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臊,草食者膻。
恶臭犹美,皆有所以。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
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这一过程虽“口弗能言,志不能喻”,但又有规律可循。
其目标则是“和”(味),生产出“至味”,即美味。
一、五味调和与重合和的中国文化调和,调合,均指烹饪活动,同时突出了中国烹饪的本质。
烹饪是味觉和合调制的技术。
调和离不开五味。
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吕氏春秋·本味》)。
它们是饮食调和的资源要素,是形成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味觉艺术世界的客观物质元素。
五味调和的过程是各种物质元素相互和合以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明确说:“和则生物,同则不继。
”(《国语·郑语》)“和”使对立的物质元素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物质。
因此,“五味调和”,肯定烹调活动是是调五味而致和的活动,也是味觉艺术的创造和创新的活动。
“临饮食,必蠲洁,善调和,务甘肥。
”(《吕氏春秋》)。
一个高明的厨师,必须善于调味。
以和合为圭臬的五味调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重和合的文化精神在饮食烹饪生活活动领域的贯彻和涵盖。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
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
”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形成了中国文化重和合的精神特性。
《吕氏春秋·本味》不仅提出“至味为上”,而且明确了“至味”的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对中国历代饮馔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这一标准所追求的适度、中庸、淡泊、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烹饪观、饮食观,更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道德观乃至人生观。
1 五味调和ppt
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 拢账,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外欠和外债 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老北京临 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您想啊, 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 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 而且,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 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 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苦:
•
原本指由于辣而产生的苦,所以汉语里“辛苦”经常一起使用,引申为难 过、劳累等义。
咸:
•
咸的味觉来自盐。在中国菜里,盐更重的使命,是调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 道,改善某种肌体的质地。在中国的烹饪辞典里,盐是百味之首。
“鲜”
•
超越了“五味”,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并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全世界只有中文才能阐 释“鲜味”的全部涵义,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有关腊八粥的风 俗
• 晋北许多地方人们讲究 在太阳出山之前吃腊八 粥。学生家这天要给先 生敬送腊八粥。
• 陕西家家用大锅熬粥, 做得多就剩的多,剩的 多即是来年五谷丰登吃 不完的象征。西府地区 还有抢早做、赶早吃和 相互赠送腊八粥, 还有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 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 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 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
中国各地腊八粥花样 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腊八粥的做法
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 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用 料以米、豆、枣为主体。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 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 泡果、拨皮、去核、精拣 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 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 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 熬好了。
高二政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人教必修讲课文档
第十四页,共24页。
道德格言
▪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 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宁可穷而有节,不可富而失节; ▪ 知耻近乎勇; ▪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第十三页,共2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
“忠于职守,勤勉尽职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 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遵守纪律,恪守职 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婚姻法》规定:
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尊重;家庭成员间 应当敬老爱幼,相互帮助 ,维护平等、和 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二、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⑴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必要性:①道德具有时代性。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
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
根本目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重要性: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和前进方向。(作用)
四个基本教育: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一个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三观”:
第八页,共24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宗旨,所以为人民服务是对领 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 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2课时_《善于调控情绪》课件
塞翁用的是理智控制法中的自我安慰
——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 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要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勾践用的是理智控制法中的自我激励 ——过喜或过忧都不足取,所
以我们要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使自己失态,贻误大事。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如何自我暗示?
想一想 填一填
冲动.愤怒时这样提醒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关键 是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排除不良的情绪, 避免不良后果哦!
自主学习课本66~67页:
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有哪几种?每种方法 的含义是什么?
方法之一 注意力转移法
改变注意焦点
做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事
改变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 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脑里就 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这 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 兴奋区就可以抵消或冲淡这个 较强的兴奋区。
——哭泣宣泄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诫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困难”。
——自我暗示法 ◆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从对方
情绪表达是否是个人 的私事?为什么?
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 情绪很容易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在表达自 己情绪的时候应合理和合情!喜怒哀乐, 不忘关心他人!
情绪:过分高兴
结果:喜极而疯
▪ 问:这三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情绪,结果怎样?他们 的情绪反应适度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
并且每一种情绪都会对我们产生不 同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 会成为情绪的“奴隶”,相反我们 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原先和几个朋友住 在一间只有7、8平方的房子,有人认为他居住 的条件太差了,他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 时可以和他们交流感情,是值得高兴的事啊。” 几年后,他一个人住,又有人说他太寂寞了, 他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 师,我和那么多老师在一起,怎么不高兴呢?” 之后,他住进楼房的一楼,有人认为一楼的环 境差,“你不知道,一楼方便啊,进门就到家, 朋友来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种花、种菜什么 的。”后来,他又搬到顶楼,有人说住顶楼没 好处,“好处多啊,每天爬楼锻炼身体,光线 也好。头顶上没干扰,白天晚上都安静。”
让政治课堂充满爱的味道
让政治课堂充满爱的味道以前传统的政治课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的厌学以及知行不一。
而当我们的新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调并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要充分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让学生身心感受到愉快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和谐发展的人。
标签:政治教学;感恩教育;情感教学“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也正因为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被许多人忽视。
以前传统的政治课以呆板的说教为主,缺乏情感,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的厌学以及知行不一。
而当我们的新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调并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要充分把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让学生身心感受到愉快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和谐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一条富于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感恩教育的实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从积累感谢开始,一步步推进,一项项落实,使感恩二字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
一、顺势而为,让情先行当我把“敬礼娃娃”郎铮的故事说给学生们听时,同学们纷纷表示:小小年纪就知道感恩,令人吃惊,令人佩服,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见时机成熟,就趁机质疑:你会感恩吗?你感谢你的父母吗?你感谢老师同学吗?……学生纷纷低下了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算是达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非常关键,在导入新课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事情来诱发他们情感的流露,因为生活中的感人事例跟学生们最为接近,也最有说服力。
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7课《五味》word说课稿
《五味》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五味》文风轻松、幽默,于平实之中蕴含了对祖国饮食文化的热爱,更能够打动学生。
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本土饮食文化的认知。
2、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搜集整理运用资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圈点与摘记”的方法以及比较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味汪氏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领会“五味”的深层含义,感受课文着力发掘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
2、了解祖国四方美食的同时,领略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定在:领略祖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对本土饮食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是:品味本文所呈现的汪曾祺文章的语言魅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法上,本文主要采取了比较法和圈点摘记法。
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对自己欣赏的文字、片段进行圈点和摘记,这是品味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突破本文重难点的一个基础方法。
比较法主要是把本文和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五味的调和》作比较,同是“五味”,两者有什么异同?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祖国饮食文化的认识,也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文字风格的不同。
课文的选材非常贴近学生,因此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发言来认识课文,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没有强调理解的角度或切入点,更重视学生自己理解的结果。
中职学生拥有手机,手机上网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搜集资料,希望给他们更多地信任及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说教学过程在本课开始前,教师布置学生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五味的调和》。
这一集的内容和本文所写的内容都是“五味”,但是角度和叙述方式、表现手法都不太一样。
通过纪录片的观看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地域文化、味道流源有一定的了解,为本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这部纪录片确实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因为是烹饪专业的学生,对“五味”知道的很清楚,所以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阅读文章,就不是认识五味,而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呈现五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调和”上好思想政治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要让课堂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就必须从各个方面下功夫,做到“五味调和”,烹饪出一道道美味的“大餐”,为学生奉献出成长所必须的营养。
第一味,政治课堂要有趣味。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的动力。
传统的政治课被人诟病、被学生抗拒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课堂的“枯燥、乏味”,课本知识的高度抽象化、理论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课堂让人感觉无趣、味同嚼蜡。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用故事、小品、现场模拟等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感官愉悦,激发起情绪兴奋,达到以趣引趣、以趣激趣的效果。
例如,在上《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时,有老师设计了一个名叫“阿傍”的“啃老族”的求职经历故事,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如何看待‘啃老族’”?2、“阿傍”为什么要求职?3、为什么“阿傍”求职难?4、“阿傍”求职时要注意些什么?5、“阿傍”就业后在职场受欺,他的哪些权利被侵犯?6、“阿傍”要向企业“讨说法”,他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的情境设计中,既出现了“傍”、“啃老族”、“职场受欺”等流行语,又紧密切合实际,故事情节鲜明,学生通过“阿傍”认识的转变、求职的经历、职场的磨练,很好地把握了教材内容。
同时,要营造有趣味的课堂,还需要教师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应对。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
在课堂中,教师幽默的语言、对突发情况的机智应对能拉
近师生的距离,能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促进师生间和谐平等关系的建立。
第二味,政治课堂要有好品味。
中学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除了进行基本理论的教学之外,还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然而,传统的中学政治课程难以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尤其在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方面存在不少失误,如:用知识教育代替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导致思想道德教育退变为说教、不顾学生年龄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错位。
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还原为人来看待,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发展、人的成长是教育的生长点,人的完善个性、丰富创造力是教育的归宿点,在教学中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其次要调整教学内容,摒弃与学生年龄特征不符的“国家干部式”的思想道德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要改变教学方式,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身教,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对话。
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困惑、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远远不止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而且也有很多与教材相悖之处,我们既要承认这些问题的合理性,又要告诉学生该如何选择尤其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笔者曾经在上《经济生活》“征税与纳税”内容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周叔叔和爸爸是多年的好朋友,负责爸爸公司所在区域的税收征管。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爸爸的公司经营很困难,每月只能给职工发点生活费。
年终了,爸爸很想给职工发点奖金。
可会计告诉他,除去交税和企业必留的
流动资金,公司根本没多余的钱。
爸爸接受了会计的建议――做假帐以少交税款。
小周叔叔后来也知道了这件事,但没有追究。
如果你知道了这一情况,你会怎么做?你会举报吗?”有一位学生说要向有关部门举报,他的说法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有学生说:“我怎么可能去举报我的爸爸呢?”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向老师求助。
在此情况下,我先是肯定了双方的选择都有道理:前者很好地掌握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很有正义感,而后者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是人之常情,接着启发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呢?这时有学生提出自己要劝告爸爸不要走违反法律的道路,少交的税款要补交,可以向员工解释清楚情况,也可以通过向银行贷一部分款来发放奖金,还有学生说要建议爸爸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等等。
这些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在总结时,我大大地赞扬了学生的想法,并且用儒家经典中的“亲有过,谏使更”和“亲亲得相首匿”肯定了他们的做法是符合人伦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更加心悦诚服,也就更能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了。
第三味,政治课堂要有新鲜味。
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论是灰色的、平面的,是生涩的。
生命之树常青,要上好政治课,教师必须要用鲜活的实践经验为之着色,使课堂呈现出生动立体、五彩斑斓的景况。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政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但其中容易出现的弊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课件资源比较容易就能通过网络获得,而有些老师在使用课件资源时没有注意事例的时效性、地域性,不加选择就拿到自己的课堂上,这就导致很多事例是陈旧的,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反而让人
觉得这种政治课充满了陈腐之气。
要让自己的课堂有新鲜味,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时事热点,不断地补充到自己的课程资源中去,一定要选取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离学生最近的题材进入课堂。
例如,近几年以来,苹果的iPhone手机成为手机消费的热点,我们在《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经营成功的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内容的教学中以iPhone手机的成功、乔布斯其人其事为例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年三月举行的“两会”会议日程和会议议题展开,使得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又如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含义”“文化对人的影响”等内容的教学中,选取本校的校园文化节的活动展示,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发他们的兴趣,加深对文化的含义、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撷取新鲜的元素,政治课堂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才能充满清新之风。
第四位,政治课堂要有人情味。
所谓人情味,就是在课堂上要营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的感情。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则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
”严厉而冷漠的教师,虽然也可以保证课程讲授得正确无误,但是他可能使学生陷入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一无所得,因为教师缺乏热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
要打造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师要有亲和力。
而亲和力的核心
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看成“真正的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表达权,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例如,课前,教师能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和学生拉拉家常;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自然而不造作、语气自在而不生硬、情感真挚而不虚伪;课后辅导,教师能充满耐心,不厌其烦,就问题讲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这些都能让学生觉得亲切。
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则容易产生愿意同老师亲近的感情。
有了亲近的感情,在学习与生活中教师的诚挚关怀,耐心引导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在课堂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就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良好的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就能有效的调动,从而在课堂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成就无法预约的精彩。
第五味,政治课堂要留有余味。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一思想在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即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
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老师过于“尽责”,唯恐自己对于教材的讲解不够通透,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地讲,往往造成教学的“一言堂”的现象,从而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但教育的本质是发展,是生长。
要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就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所以,讲的太多、太细、太圆满,不一定是最好的。
政治课堂不应该只是圆满的句号,更应该如同能引起无限“悬疑”的问号和代表无限可能的省略号。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教师要精心设计,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课题,激发学生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例如某老师在上完前文所提的《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后,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对学生说:“同学们,阿傍终于通过
自己的劳动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脱离了‘啃老族’,那么,有了自己收入的阿傍,会不会变成‘月光族’呢?你有什么办法让阿傍不要变成‘月光族’,而是变成‘理财达人’呢?请在课后带着这个问题到书本上去找答案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又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索。
说书先生往往在说到要紧处惊堂木一拍,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听众意犹未尽,欲罢不能,不断回味又不断猜想,我们这些教书先生何不向说书先生好好地学一学呢?
五味调和,相互渗透,其中贯穿的核心味道则应该是“人味”。
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政治课堂才能焕发出精彩,才能永葆生命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