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激趣法的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激趣法的论文一、活动激趣——促进主体阅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缺乏生气,学生没有兴趣,缺乏主动创造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给学生灌输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还想通过这种灌输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以来,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活动要更多的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起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作用,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文章中对孔乙己的结局始终未做出交代,只是从他最后一次来买酒推断“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
可是孔乙己是不是真的死了呢?为什么死呢?是怎么死呢?根据文章留下的这些疑问,我让学生开展续写活动。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主动地展开活动,构思、草拟思路、成篇。
在这次续写中,学生的思路很活跃,富有创造力,有的认为是冻死的,因为到了初冬天气特别冷;有的认为是摔断腿后,饿死的;有的认为被狗咬死的,等等。
而且说得是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又很有创造性,效果很好。
二、质疑激趣——引发文本探究在电视剧中,往往会在故事情节转让高潮时刻,卖个关子,插播一段广告,或是往往在情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进行分集,留下悬念,以吸引观众产生强烈的要知道结果的欲望,让你锁定频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卖关子设置悬疑,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课文《背影》,文章第一段写到“: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给学生设置以下悬疑:朱自清先生在文中为什么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其他的印象呢?我先进行提问:一般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时着重描写的是哪些部位?同学们回答:面部表情是描写的最多的部位,因为面部表情最丰富,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往往都会花很多的笔墨去描写。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激趣“三法”
语文课堂激趣“三法”面对新课改奔涌的潮流,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改一个切入点,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注重情感熏陶语文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
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
你们的父母同样如此。
”这样,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中。
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课后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温暖,离开了父母才真正体会亲情的无价。
军训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想家,想父母,与家里通话,总要流下那不争气的眼泪。
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
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还有学生在作文中说:“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
从我懂事起,我就为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
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读书、写字,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生活。
我要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
调动参与意识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
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 一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
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手段(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手段适时使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
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一、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实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
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实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局部”。
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动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
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
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
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简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各种策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其中,“激趣”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激趣”策略的意义、实现方法、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激趣”策略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激趣”策略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无趣,需要教师采用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次,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语文知识。
最后,激趣策略可以让教学更加活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激趣”策略的实现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激趣”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堂课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要学什么。
2.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讲述一个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或通过各种资料和图片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创造浸润式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具有浸润式的环境,比如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等。
4.推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并推动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设计互动式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相关的小游戏和互动式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激趣”策略的教学效果教育行业实践证明,“激趣”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激趣”策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时的兴趣。
2.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采用“激趣”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激趣”策略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只有通过各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激趣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浅谈激趣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为什么会讨厌语文课?我觉得主要是老师在讲课时没有什么“语文味”了。
在课堂上比较枯燥乏味讲解,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
基础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门学科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开发激情,启发学生的趣源如果一个老师能够满怀激情上课,那么这个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探索与拓展,从而喜欢这位老师上课,再慢慢喜欢这个老师所任教的科目。
那么,老师怎样才能充满激情呢?我认为老师自身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能够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把脑里储存的知识信息,恰如其分地调配,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哪怕是一个幽默的故事,抑或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抑或是一次富有感染力的范读,抑或是一回活龙活现的模仿,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体现了老师应有的素质,都能够让学生由衷的佩服,从而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样的语文课就有味了,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和羡慕的心,去认真学习,老师就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比如在讲九年级《外国诗两首》时,诗歌涉及到了田园诗,因此老师激趣就从田园诗着手,介绍田园诗,然后想到田园诗的先祖东晋的陶渊明,最后,用一首孟浩然的田园诗《过故人庄》来过渡,老师讲起课来就不是巧妇无米之炊了,激情顺理成章就来了,“语文味”就浓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了。
相反,如果老师业务不精,没有渊博的知识,上课东拉一句,西扯一句,不着边际,或者不时停顿,语言生硬,没有激情,“语文味”没有了,那么,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无精打采,疲惫不堪,最后就恹恹欲睡,老师的讲课便成了催眠曲。
初中语文激趣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的激趣教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语文课堂环境教学形式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的地、愉快地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去获取知识,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为什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厌学、弃学?为什么当今社会上的那些流行歌曲,学生无师自通,连那些后进生都唱得很好,音符、节拍都唱得很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兴趣。
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没兴趣就学得慢,忘得快。
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及兴趣的强弱程度。
语文课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各门功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除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意义,意识到需要学这门功课外,还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各种方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初步了解,在初中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
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
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论文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和工作效率。
既然如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和信息载体呢?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课堂教学如果能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
二、运用直观形象,培养学生兴趣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从家庭、幼儿园来到学校,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
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对游戏、玩耍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运用教具。
运用教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2.语言直观。
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儿童习惯的语言,借助形象比喻及动作,把抽象事物形象化。
如学拼音时,可将字母编成儿歌,目的是引起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3.制作学具。
学拼音时,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让学生制作拼音卡片,进行拼读练习,让他们去玩“卡片”。
随着教学的深入,还可以利用卡片拼音、组词、组句等。
三、说文解字,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生字、生词,对学生来说既十分重要又枯燥无味,难学易忘。
如何变枯燥无味为有趣,变难学易忘为“忘不了”呢?有位曾执教二十多年的老语文教师谈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了“豢养”一词,又让同学们连写三遍,并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造句。
这样一来,这位老师认为学生对这个“豢”字都读懂了。
然而事与愿违。
有位学生在习作中,还是把“豢”字写错了。
几天后,她通过查《字源》了解到“豢”字跟手有关,就是两只手靠在一起赶猪。
这样,学生对这个字的记忆就深刻了。
四、巧设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有的放矢,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做到“巧问使思维升华”。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析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适应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初中语文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进行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此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激趣法初中语文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激趣,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主要包括情感引导法、问题导学法、教学生活化和多媒体教学等几种形式。
一、渗透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兴趣(1)语文教师要细心的关注每一个学生。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敏感,极度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老师应该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于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充满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信任,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活动投入极大的热情。
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对语文学科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做好语文教学这项工作。
语文老师要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上,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继续培养自己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在语文领域,坚持自己的热情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情感教学的实施。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情感教学的实效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首先就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热爱并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性,从而进行积极地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真正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激趣四法 精品
语文教学激趣四法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自主探究。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具体地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四种方法:一、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必须倾注自己的爱,“以爱动其心”.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愉快,乐于学习。
为此,课堂上,教师要态度和蔼可亲,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宠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不冷淡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用过火或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要以鼓励,诱导为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即使在学习上暂时处于极其困难的学生也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帮他们找出原因,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认识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没有放弃或看不起他们,进而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披文入情,激发学习兴趣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教材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作者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
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特点进行情感教学。
要生动传达出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披文以入情”,用热爱生活的态度,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中朗读非常重要。
对于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更要范读。
要真正起到范读的作用,就必须细心揣摩,准确领会课文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读时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在备课时哪怕是一个字,一个声调拿不准的,教师应不惜花工夫去查阅工具书。
另外,讲好普通话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平时应抽出一定时间学习普通话。
教学中普通话流畅,感情才能充分表达出来。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论文】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文言文为难点,如何学好文言文是我们工作重点。
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怕读文言文、怕学文言文、怕考文言文,究其根源,是学生没有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呢?早在古代,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激趣这一方面多下工夫,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
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中实现的。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挖掘文言文的导趣点,再依据导趣点选择合适的导趣方式。
我认为文言文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趣:1、授“渔”激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本上的文章,而是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教育。
文言文中诘屈聱牙的句子、生僻难懂的词语、陌生的名目点章制度……这一切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授之以渔”,教学生如何课前预习、如何翻译文言句子、如何赏析写作技巧、如何体会作者情感……,还要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触类旁通。
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后,就会读懂文言文了。
2、以读激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朗读。
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和用词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要克服这一绊脚石,朗读是很好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扫清语音障碍、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诵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诵读培养文言语感,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学激趣“十法”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语文课堂教学激趣“十法”[摘要]:以情感激趣;以提问激趣;以故事激趣;以幽默激趣;以演示激趣;以见闻激趣;以活动激趣;以比喻激趣;以歌曲激趣;以图激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激趣对于语文课,许多学生往往提不起多大兴趣,说它犹如一潭死水。
究其原因,除了教材的不灵活外,还和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
激趣,顾名思义,即是激动兴趣。
蔡元培说过:“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而学得就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必须有高涨的热情,对教材有深入的钻研,对相关的知识娴熟于心。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使他们乐于接受等。
最后关键是方法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以情感激趣语文是一门通过抽象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语言具有情感性。
试想,如果一位教师面无表情,语气呆滞,平淡地朗诵《周总理啊!你在哪里》时,又如何能使学生动情呢?富于感情的语言,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的接受知识,还会使他们心灵受震动,情绪深受感染。
如《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我范读这篇课文时,就用充满激情的朗诵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仿佛看到海燕与风暴搏斗的雄姿,体会到革命先驱者的英勇无畏。
那些充满激情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朗读起课文。
二、以提问激趣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猜测,去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因此,用提问来处理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个人与集体》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个人与集体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必然认真阅读原文,寻找答案。
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稍微加以点拨,全文的主旨及结构就已经迎刃而解了。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关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有不同的论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呢?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
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
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
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
有经验的老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她在上《春》这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于老师又提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激趣——语文教学的一剂良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激趣——语文教学的一剂良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激趣——语文教学的一剂良方 石玉松 江苏省沭阳县七雄初级中学 摘要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 学, 在自主、 合作、 探究中赢得兴趣, 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激趣;语文教学;导入;设疑;赏识 教师,如何在语文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激趣的方法有好多, 下面几种是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一、导入,激发"讲"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来说还偏小,学习态度和自觉性还有待于进 一步提高。
尤其是注意力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不随意注意占优势。
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左右着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上新课时不必 硬搬教材,而要灵活处理教材,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 趣。
我在上语文课时就会注意这一点,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采用导入激趣法,例如,在上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时,我就灵活处理教材,采 用新颖的导入法,首先在一开始上课便给学生读了一封信,一个男生写给 我的信,大概内容是进入中学以来,他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是男子汉,只 是常听人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
他在想难道男孩子要长得高,长得壮,做事有义气,平时染黄毛,穿 奇装异服, 吹口哨, 这样才是男子汉吗……由这封信, 我课前让学生结合 《伟 人细胞》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三分钟演讲。
看得出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先是进 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迅速地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演讲。
结果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疑,激发"思"趣 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学生也会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论文摘要: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语义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知识呢?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们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活动激趣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再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竞争激趣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
基于这课特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为怠慢的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中学生设计了一副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公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给予鼓励。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探讨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前言语文课,该如何教?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初中语文老师的一个关注焦点。
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的更有兴趣,让学生们乐学、会学,让教学变得更就加事半功倍呢?其中的关键,应该还是在于兴趣的培养上。
以下就简单谈一下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需要激励(一)课堂激趣,激发学习兴趣1、温旧记新,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在文章的选用上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前后关系比较密切,富有连续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要发现这个特点,抓住这个联系,在课程复习和新课学习的时候,结合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青松》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对已学散文《白杨》的复习,通过对白杨不屈不挠精神的了解,找到白杨与青松的共性,继而明白作者是想通过青松来比喻不惧险阻,顽强不息的中国人民。
如此复习,在学习新的课文的同时又温习了旧的学习点,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对新课文学习的兴趣。
2、营造课堂旋律。
⑴、倒析因果。
在学习《荔枝蜜》中,引导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作者前后语句矛盾?由开头的“一向不喜欢蜜蜂”,到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蜜蜂”,让学生们深入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们在阅读思考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兴趣。
⑵、巧用插图。
在学习比如《紫藤萝瀑布》的时候,让学生不要急于翻读课文,打开课本彩图,让学生对紫藤萝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紫藤萝花整体形态有何特征?花穗有何特征?花朵有何特征?学生们对这些提问果然很感兴趣,仔细观察,与同学们认真交流。
然后顺势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学习。
能够引导学生们自由的联想,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产生智慧的光芒。
⑶、运用辩论,各抒己见。
在学习辛弃疾的诗歌的时候,在学习诗人意境的同时,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分析诗人是一个爱国忠君的战士,还是一个阻挠民族统一的顽固者?在学习《杨修之死》的时候,对于杨修该不该杀。
都可以让同学们借助课外资料,尽情的辩论、讨论,分析人物的前因后果,借此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进一步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激趣“四法”
语文课堂激趣“四法”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之“旅行”,要让学生在“旅行”中有收获,必须让其对“旅行”产生兴趣。
新课改实验语文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有很强的文学性、生活性和感染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采取如下方式。
一、情感体验激趣法有些课文,语感较强,情节生动,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
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字词句篇,学生学习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效果也不见佳。
教师应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通过多媒体录像音乐或其他方式渲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精心设计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故事或情景表演,调动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和情感共鸣,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就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朱自清的《春》、鲁迅的《孔乙己》,还有《羚羊木雕》、《童趣》等语感较强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可采用此法。
二、问题猜想激趣法有些课文,属知识介绍,语言平实,学生对此往往不感兴趣。
教师可设置一个一个紧密联系的有趣的疑问或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强烈欲望。
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深入思考、猜想,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适时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推断结论等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解疑,待问题圆满解决,一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
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学完了新课,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得轻松活泼。
教学《万紫千红的花》、《看云识天气》等说明文可采用此法。
三、联想跳跃激趣法有些课文,内容抽象,学生又无切身体会,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教师应抓住课文中能触发想象的诱导物,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演示或设计饱含感情、想象丰富的语言等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放飞思维的翅膀,在那浩瀚的太空、大海中遨游,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想象中咀嚼、回味,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思路得到畅通,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培养再造了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趣味课堂论文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趣味课堂论文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打造趣味课堂的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既要能够营造一个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物理环境,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而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初中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压力影响了学生更好的感知美好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环境着手。
教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掌握导致学生产生压力的根源,进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心中的压力进行开解,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进而达到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效果。
初中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了,自然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自然课堂教学就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一、构建有趣的学习情境语文是一门知识点十分丰富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能够构建很多情境的学科,例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大量的知识,而且为了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需要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勾画出一定的情景。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忽视了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勾画出一定的情景,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机械,因此会使学生感觉语文学科学习比较枯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勾画出一定的情景。
例如教师在讲解《爱莲说》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处莲花池边,尽情的欣赏莲花之美,给学生以美好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不会再觉得课堂教学是枯燥的,反而感觉语文课堂充满无限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
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
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二、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
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
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
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
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
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
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
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四、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
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
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
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
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六、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
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
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
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