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与“善良的心地”
动作神态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动作神态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
小说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的凉薄,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鲜明,令人忧愤,使人难以忘怀。
同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
有人认为作品“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而依据是:“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确实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这与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穷”是一致的。
但是,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并不局限于此两处,还有许多。
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看小说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
“站着喝酒”这一动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
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
“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
“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的心情。
“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的同情。
我们再来看小说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对孔乙己的神态进行描写,但孔乙己那难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态中一定有所表现。
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那种恐慌、羞恼、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底层社会的短打手,他的形象描写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群的困境和心态,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批判。
本文将从孔乙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小说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孔乙己的外貌特征给人一种落魄、憔悴的感觉。
小说中描述道:“那一个半大的男子,当真是个凄凉的可怜虫:容貌黧黑而粗糙,犹如一块死灰色的土坯;七八岁的孩子溜泼的头发总弄得稀稀拉拉的,露出许多的后枕骨,笑时候,他用那带着恶意的眼睛里往外看。
”这描述了孔乙己黧黑、瘦弱的面容和不好的发型,这些外貌特征给人一种印象,使人觉得他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
其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也与他身份地位相符。
他为人懦弱、寡言,内心缺乏自尊和自信。
小说中提到他“常常神色恍惚,好像下了一个决心,可是又没有下决心似的。
”这一描述凸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定。
此外,孔乙己的心地善良,对待他人友善从容,但与此同时也带有一些天真、易受伤害的特点。
这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当他忍受着别人的羞辱时,仍然能够保持善良和宽容。
在小说中,孔乙己的角色定位是底层社会人群的代表。
他的生活常被欺凌、排挤,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
他的命运和社会地位无法改变,他被迫接受了这种现实,变得更加消沉和无奈。
鲁迅先生借助孔乙己的形象,探讨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境遇和心境,暗示了社会中阶级划分和不公正现象的存在。
同时,孔乙己的角色也具备了担当是非的责任的一面。
通过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所代表的社会群体面临的境遇和心情。
孔乙己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社会中经历着无尽的困境和压迫。
这种形象的描绘,引起了读者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注和思考,引发了对社会阶级差异和不公的反思。
总的来说,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他的角色和形象,作者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划分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小说《孔乙己》人物形象赏析 毕业论文(另两篇)
小说《孔乙己》人物形象赏析内容摘要: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生活在清朝末年,深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又没有进学,是一个既不幸又很不争气的人.小伙计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也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小说以一个12岁的孩子的口吻叙述故事,反映生活,更能体现情节内容的真实性.围绕在孔乙己身边的一群人中,掌柜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以取笑孔乙己为乐,把孔乙己的遭遇当做笑料,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制造孔乙己悲剧的还有残忍狠毒的丁举人,他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在科举考试的阶梯上,他爬上去了,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就肆意毒打没爬上去的孔乙己,以致”打折了腿”,所以笔者认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的归罪于封建科举制度,诸如当时社会,国民对孔乙己的不接纳,孔乙己自身鄙视劳动,不会营生等.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形象《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是一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
小说以清朝末年鲁镇的咸亨酒店为背景,成功的塑造了孔乙己,“我”,掌柜,丁举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斑斓多姿的<孔乙己>人物画廊,一睹他们的风采.一,可悲又可叹的孔乙己小说以”孔乙己”为题,无疑,孔乙己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清朝末年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由于深受封建教育思想毒害,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后来无以为生计,越来越穷,以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咸亨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诸如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社会的人情冷漠,等等.为了孔乙己的出场,作者在一开始就为他搭起一个”表演的舞台”:鲁镇的咸亨酒店.你可不要小看这酒店,它可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宿影,真可谓小酒店,大社会.光临酒店的酒客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短衣帮,一类是穿长衫的.喝酒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是”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靠柜台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而穿长衫的则”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这不但显现了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巧设悬念:孔乙己属于哪一类人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孔乙己出场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承上启下,也揭示了孔乙己特殊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的说明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阔绰的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标志”.唯一的”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在这一段里作者集中笔力描摹孔乙己的外貌:”……..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作者为他画像,旨在叫这个年岁已老,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的孔乙己走出来,好让观众先睹为快.从这里我们初步能感受到孔乙己的不伦不类.总之,初见孔乙己,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邋遢,懒散.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还有一次就是在他被打折了腿之后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时候,两相对照,更见悲哀.另外,作品还通过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主要是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写的.小说共有四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第一次是在第四段,”孔乙己”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困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加之好喝懒做,(也不愿去以劳动求生存)致使其生活连温饱也不保,穷的”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满面红光”,只能是”清白脸色”.这”清白脸色”的描写,再配之以”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的刻画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清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取笑他,揭他短时,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遭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第三次描写”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脸上为什么呈”灰色”?如果说孔乙己因偷东西被打的鼻青脸肿,那是肉体上的伤疤,那么没有考取功名,便是他精神上的伤疤.酒客取笑他偷东西时,他还与之争辩,可酒客取笑他”捞不到半个秀才”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就充分表现了孔乙己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的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第四次描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侯:”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走”来,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他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宿,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品的悲惨画面.孔乙己的脸色由清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的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同时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作用.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喜爱,还因为对他独特的语言,动作的描写.顺便讲一下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通过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即:(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孔乙己都说了哪些话.当酒客取笑他偷东西时,他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君子固穷”……可是,当人们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这时他嘴里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即使跟孩子说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后来,被丁举人打折了腿,酒客取笑他,他却说是”跌断,跌,跌……”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自欺欺人,并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可见,封建制度无情的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他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我们从孔乙己的语言动作中也能看到他诚实的一面.总之,”小说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知识分子.”是一个苦人形象.他穷困迂腐,满口”之乎者也”,卖弄自己的一点知识,以致被人嘲弄.同时他又染上了一些恶习,好喝懒做,偶尔干些偷窃的事,以致被人打折了腿,贫苦寂寞而死.作者对他是寄予同情的.孔乙己的悲剧理应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归咎于他生活的那个社会,(国民对孔乙己的态度:取笑,冷漠,没有丝毫的同情,还把他是为笑料,从大人到孩子都不接纳他.)但笔者认为孔乙己本人也难辞其咎.试想,当时在封建科举考场上名落孙山者,何止孔乙己一人也,虽然说,封建思想宣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做不了劳心者,还可以回过头来做个劳力者嘛,凭着孔乙己”很高大”的身材,完全可以实现自食其力,可他就是不争气,口头上说”君子固穷”背地里却干起偷窃的勾当.难怪作者在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动作神态描写方面,如通过孔乙己手酒客戏弄时动作神态的先后变化,极传神的刻画了他始终吧往上爬,追求功名当做人生第一要义的思想.通过描写孔乙己教”我”识字和给孩子们茴香豆吃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他心地善良的本质.二,穿针引线的小伙计--------“我”据鲁迅先生的同学孙伏园回忆说,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片小说里,你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孔乙己>的作者,把创作的镜头,放在一个小酒店学徒的身上,凭他来摄取一个酒店顾客(孔乙己)的肖像.”(孙伏园<鲁迅回忆录>) 小说选取的视角独特,以第一人称”我”------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使情节内容显得真实可信,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俗话说:”童言无忌”,又曰:”小孩嘴里讨实话”,以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和顾忌,因而行文比较自由,便于表达作者冷峻而又热烈的思想感情.文中的”我”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见证人,通过”我”的见闻,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围绕在孔乙己周围的是一片嘲弄的笑声,没有丝毫的同情和关心.你看,当孔乙己受尽成人的嘲弄之后,”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当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时,小说是这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小伙计的心理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另一方面作者是用少年的心态反映社会,更显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连”我”这个12岁的孩子的幼小心灵都受到等级观念的侵蚀,可想而之当时社会的冷漠何等严重.这里多少也寄托着作者的悲和叹.三,一副凶脸孔的掌柜. 这个咸亨酒店的掌柜,虽然不是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人物,但作品通过他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幅社会风情画:第一幅:卖酒羼水.文中写道:”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这事”就是指在酒中羼水一事.由此可见,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人心何等势利冷酷啊.第二幅:和顾客谈起孔乙己.时间是中秋前的两三天,因结账看到粉板上写着孔乙己的名字,引出这一番对话,掌柜是因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才想起他,掌柜和顾客之间一连串的问答中,可见丁举人的凶残,更见掌柜的冷酷,这一段最后写道:”…….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他念念不忘那十九个钱,孔乙己都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了,而掌柜却用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语气谈到孔乙己,这不禁令人气愤和悲哀,当孔乙己用手爬到酒店要酒喝时,掌柜依然向他要欠下的十九个钱如同掉进钱眼里.在掌柜的眼里,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值十九个钱呢.之后掌柜又调侃取笑说道: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接着,掌柜又说:”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折腿?”………掌柜不但不给一点点的关心,还要抹杀孔乙己最后一丝尊严.在掌柜的眼里.孔乙己是如此不幸,掌柜又是何其冷漠.第三幅: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此时的孔乙己腿被打折,爬到酒店,已经穷途末路,即将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他多么需要同情和关心,他最忌讳的是偷,窃一类的字,然而掌柜全然不顾,不但如此,还以此拿孔乙己开心,以博得店内外阵阵笑声,这阵阵笑声,进一步反映了掌柜和酒客们的冷漠,麻木.这简直就是魔鬼的笑声,它敲响了孔乙己走向死亡的丧钟.语气事不关己的谈到孔乙己,这不禁令人气愤和悲哀.凶狠毒辣的丁举人丁举人是通过科举考试的阶梯,爬上统治阶级宝座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丁举人和孔乙己,他们都是读书人,或许当年他们曾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呢,若干年后,考取功名的丁举人仗着封建制度赋予他的特权,随意拷打落榜的孔乙己,既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也不承担打折腿的后果,小说将这两个人物彼此对照,相互补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绝妙讽刺,从而强化了作品反封建的思想意蕴.参考文献:1,黄中海<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2,孙伏园<鲁迅回忆录>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要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很多,除了写作前的指导,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以外,文章写成后的修改也很重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目的是使学生在批改中认识到自己本次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寻找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古人云: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我曾做过如下尝试,感觉效果很好--------作文课上,我先明确的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批改作文,之后,介绍一些批改的方法,诸如:修改作文主要指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段,使文章在原来基础上更好些.(以下板书)增,即添加上必要的字,词,句,使文章通顺,明确,充实,生动;删,即删除多余的不必要的字,词,句,段.使文章简练精要.调,就是调整改动字,词,句,段的排列次序,使句子通顺,段落连贯合理;换,即更换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句,段.然后我出示一张作文批改评价表(准备好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后,把全班44名同学按前后相邻两排4人为一组,分组修改(原则上本组成员不改自己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与本组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现象,可直接在原处修改,同时按表中的要求进行分项打分,并将总分填入下表中(准备好的材料):说明:姓名,指作文的作者.1,2,3,4,是本组成员编号.在小组同学批改作文的同时,我穿行于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批改,我手拿一支红笔和一张备课纸,以备在批改时记录一些典型问题.当时,同学们改作文的热情特别高, 有互相讨论的,有查阅字词典的,还有举手问老师的……随着批改的深入,问题也越发多起来,尤其是问老师的问题多起来了,这时,我内心窃喜,可四面八方都在举手提问,我焦急了,有:”虽有百口,口有百舌,难名一处”的感觉.更有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一阶段的批改完成了.接下来,我进行总结引导,分两步:第一步,要求各组选出优秀作文或文中的优美文句,准备朗诵,目的是让全班同学学习.当然,对文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指出,以便今后纠正.第二步,在各组学生发言后,我对刚才的记录进行梳理归纳,作总结.最后,布置作业:主要是订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如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调整句段等.当然,让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自改.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批改的原则,要求,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改,学生自改后,教师要及时收回自改习作检查,讲评.还有一种:师生共改.具体做法是:从学生作文中挑出一篇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上课前先抄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也可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同时准备一些彩色粉笔.之后引导学生发表修改意见,并分组分批到黑板前进行修改.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参与讨论,与学生一道修改,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整篇文章改好后,指名同学朗诵修改文,让学生感受修改的效果.老师要抓住机会,适时总结,强调一点:修改作文至关重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不厌其烦的修改,要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参考文献:(1)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2)李宇新<语文教学与研究>(3)普通话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现在,”说普通话光荣”,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人们还是认为,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在学校.而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尤为突出.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普通话教学,必须解决一下几个问题.一是创设良好氛围.说普通话要从我做起,教师身体力行,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活动中,都要坚持说普通话,并向学生宣传说普通话的作用,意义等,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说普通话的好处,端正态度,从而有所行动.由于教师的有意为之,时间长了,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就形成了.第二,定期开展说普通话比赛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诗文朗诵,模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国旗下讲话……也可以通过黑板报,画廊等形式展示优秀者说普通话的风采.把推普工作渗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每当教到语言文字时,我就结合地方方音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教学,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激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比如,我们家乡方言中F,H不分无F声母,飞机FEIJI。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孔乙己》读书笔记1《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代表作,文章中杜撰了一个饱受封建教育迫害而变得满目苍夷的读书人——孔乙己。
他在鲁迅先生的文笔下被深刻第演绎成了一个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形象。
上学时,读这篇文章感觉孔乙己为了生计或者学习而变成“偷书贼”,为了面子而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为了卖弄学问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等行为确实有不少可笑之处。
今天闲来无事重读这篇文章,突然感觉孔乙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中对孔乙己在酒店的赊账有这样一句描述“不出一月,定然还清”,这句话就足能反应出孔乙己的为人诚信,正是他的诚信才让酒店老板对他的赊账问题足够的放心。
但是,现在社会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像孔乙己那样的诚信,大家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时,忘记了对朋友、对家人和对社会的诚信,造就了很多的“狼来了”的故事,更有甚者对社会进行的坑蒙欺骗。
难道我们就不应该赞许下孔乙己的诚信精神吗?孔乙己主动教给酒店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给小孩子分豆子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反观我们这个科技已经得到突飞猛进了的社会,人们步入了争分夺秒的快节奏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帮助陌生人身上,更没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物品与大家分享。
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扶,不扶”思索的身影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背影。
假如孔乙己来到我们的社会,他能适应我们这样的节奏吗?对比于孔乙己的年代,我们的社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是不是少了一点呢?如果我们把孔乙己的诚信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起来,我相信社会更稳定、朋友更真诚。
孔乙己人物描写的句子
孔乙己人物描写的句子
1、孔乙己,一个性格古怪而又憨态可掬的小伙子,他有一头乌黑的秀发,脸上多半带着疲惫的表情,虽然很温柔,可是却又总带着一种犹豫不决的样子。
2、孔乙己的衣衫虽然虽然破旧,却也洗得十分整洁,完全没有一点肮脏的感觉,衣服上的细节也十分精致,比如鞋带的结打法,衣襟的折叠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的。
3、孔乙己的眼睛比较小,眼睛里透着一丝淡淡的憨态,双眼皮稍稍有些上扬,让他看起来有点憨态可掬,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怜惜之感。
4、孔乙己嘴唇微微张开,笑容有些苍白,双唇上多少有一点点血丝,可见他经常带着疲惫的笑容,可是却从未流露出一丝苦涩之感。
5、孔乙己大多穿着一件灰色的袄子,这件袄子上洗得很干净,衣服上的细节很精致,可见是他经常细心的把这件衣服洗得很干净。
6、孔乙己身体非常苗条,虽然他穿着的衣服不多,但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种憔悴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
7、孔乙己的步伐总是很慢,走路的时候,他总是把脚踩的很轻,就像一个游子一样,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疲惫,让人不由得心疼。
8、孔乙己常常看起来很懵懂,但是他的眼中又有一种深沉的东西,他的眼神里常常有一种淡淡的渴望,让人不禁觉得他的内心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9、孔乙己的脸上常常挂满了一种悲伤的表情,他的眼神里常常有一种迷茫的神情,这让人不由得心生怜悯,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一种淡淡的憔悴和无奈。
10、孔乙己在人群里总是显得有些异样,他的表情比较沉默,他眼神里有一种渴望,他的身影总是有些黯淡,他的模样让人生出一种令人心疼的感觉。
孔乙己动态神态描写分析
孔乙己的动态神态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
小说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修世态的凉薄,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鲜明,令人忧愤,使人难以忘怀。
同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历来也是人们称道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对小说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总结性分析时,对小说塑造人物方法与作用,作了比较精当的分析,但也有不当之处。
如“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而依据是:“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确实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这与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穷”是一致的。
但是,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并不局限于此两处,还有许多。
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以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看小说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
“站着喝酒”这一动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
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
“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
“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心情。
“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我们再来看小说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对孔乙己的神态进行描写,但孔乙己那难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态中一定有所表现。
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孔乙己》
返回
作者为什么给他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
小结:“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 截取下来的。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 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绰号,并作 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 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 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 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想一想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 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作者描写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 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 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
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 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 “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 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 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 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
掌柜对长衫主顾惟恐侍侯不周 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
人心势利冷酷 社会世态炎凉
讨论: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 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 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 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 “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 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孔乙己的神态描写
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位饱经沧桑的酒徒,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巧妙地描写了这位酒徒的神态,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入手,探讨鲁迅先生的文学技巧和思想内涵。
一、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孔乙己是一个瘦小的人,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多次描写了他的外貌特征,如“瘦削的脸上,皮包骨头几乎没有肉”,“大眼睛、高鼻子、瘦脖子、尖下巴、瘦手臂、瘦小腿”,“他的眉毛和胡子,颜色和稀泥似的,连在一起”,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孔乙己的形象。
但是,孔乙己的神态更是鲁迅先生着重描写的部分。
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
例如,在孔乙己与马主之间的对话中,鲁迅先生描写了孔乙己的神态:“他的嘴唇哆嗦了几下,似乎要说话,却又咽住了,细碎的眼波流转不定,看上去十分痛苦。
”这段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他想要说出自己的心声,但又害怕被伤害,这种内心的挣扎让人感到十分的心酸。
在小说的结尾处,鲁迅先生通过描写孔乙己的神态,展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当孔乙己被打倒在地,众人都已离去,只有他一个人躺在地上,鲁迅先生描写道:“他的脸色灰暗,像极了一张死人脸,双手放在胸口,似乎还想抚摸什么东西。
”这段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的孤独和无助,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二、鲁迅先生的文学技巧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文学技巧。
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通过描写孔乙己的神态,运用了许多文学技巧,使小说更加生动、深刻。
首先,鲁迅先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孔乙己是一个瘦小的人,但他内心的情感却是丰富而复杂的。
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将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与其外貌的瘦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
其次,鲁迅先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在小说中,孔乙己是一个酒徒,他的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酒趣。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描写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描写孔乙己这个人啊,在我们小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
他整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破破烂烂的,像是从哪个旧戏台子上扯下来的。
但你别说,他还真把自己当个读书人看,尽管那长衫已经没法再破了,他还是宝贝得跟啥似的,整天不离身。
孔乙己长得不咋地,瘦高个儿,脸上总是挂着两片高原红,像是常年喝酒喝的。
头发乱糟糟的,像鸡窝一样,一根发簪歪歪扭扭地别在上面,好像随时都要掉下来。
他的眼睛倒是挺有神,但总是眯缝着,像是在算计着什么。
走起路来,摇头晃脑的,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呢。
不过,孔乙己可不是疯子,他是个读书人,虽然读得连秀才都没考上,但他自个儿可不这么认为。
他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咱们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那破书里哪有啥颜如玉黄金屋啊,连顿饭都换不来。
孔乙己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咱们镇上的小酒馆。
每天一到晌午,他就准时出现在酒馆门口,手里拿着一小壶酒,还有两个铜板。
酒馆老板见了他,总是打趣道:“孔乙己,今儿个又带啥好吃的来啦?”孔乙己也不生气,笑眯眯地说:“好酒好菜都在肚子里呢,还用带?”说完,他就找个角落坐下,开始自斟自饮起来。
孔乙己喝酒有个特点,就是爱赊账。
每次喝完酒,他总是拍拍胸脯说:“放心,明天就给,明天就给。
”可到了明天,他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昨天的事儿根本没发生过。
时间一长,酒馆老板也拿他没办法,只好由他去了。
孔乙己虽然穷,但人倒不坏。
他有时高兴了,还会给咱们这些跑堂的小伙计讲些故事,什么“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啦,什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啦,讲得头头是道,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不过,孔乙己也有个毛病,就是爱显摆学问。
每次讲故事,他总要先摆出一副老夫子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说:“古人云啊,如何如何……”咱们这些粗人哪懂这些,但看他那副认真的模样,也不好意思打断他。
孔乙己还有个爱好,就是写字。
他常常拿着根破毛笔,在地上、墙上、甚至自己的长衫上写写画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 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 草绳在肩上挂住。
正面描写孔乙己致残后的肖像、语言、动作, 表现了他的惨状。
课堂小结
外貌:衰老、落魄。 衣着:脏、破。 语言:迂腐、可笑。 为人:讲信用、善良。 遭遇:被嘲讽、殴打、漠视。
孔乙己不会营生,丧失劳动能力。
人物形象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 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 新伤疤了!”
语言、神态描写,写出孔乙己的伤疤、不幸 遭遇都成为众人的笑料,可见其受尽众人的嘲 讽。
人物形象
“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 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 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 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 他的账。
孔乙己
第3课时
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济情 况和社会地位。“穿长衫的” 含蓄说明他 是“读书人”。
人物形象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 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外貌描写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 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形象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衣着描写说明他既穷又懒,好逸恶劳, 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人物形象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 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说话的方式表现了他的书呆子气 和迂腐可笑。
人物形象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 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 讨饭了。
孔乙己 人物描写分析
人 物 描 写 方 法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孔乙己》中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1.孔乙己第一次出场:
①身材很高大。 ②青白脸色。 ③时常夹些伤痕。 ④一部乱蓬蓬的花 白的胡子。 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 说明他因穷困潦倒而营养不良。 说明他因偷窃而经常挨打。 既表明他年岁较大而又精神委 顿颓唐。
两处对比,写出了 孔乙己悲惨的命运。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  ̄ 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外貌
孔 乙 己
身材高大——有劳力 青白脸色——缺营养 长衫脏破——很懒惰 夹些伤痕——常遭打 窃书不算偷——装君子 污人清白——有自尊
语言
身份卑微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迂腐可笑 好喝懒惰 穷困潦倒
动作
排出九文——爱摆阔 摸出四文——穷也喝
①身材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
孔 乙 己 第 一 次 出 场
②青白脸色。
③时常夹些伤痕。
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 ⑤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似乎 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
孔 乙 己 第 二 次 登 场
①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穿一 件破夹袄。
②盘着两腿,下面垫 一个蒲包,用草绳在 肩上挂住。满手是泥。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 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的。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 白……”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 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 偷么?” 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 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的性格。 说明他死要面子, 怕人嘲笑。
《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与“善良的心地”
《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与“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
小说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修世态的凉薄,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鲜明,令人忧愤,使人难以忘怀。
同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历来也是人们称道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对小说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总结性分析时,对小说塑造人物方法与作用,作了比较精当的分析,但也有不当之处。
如“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而依据是:“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确实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这与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穷”是一致的。
但是,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并不局限于此两处,还有许多。
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以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看小说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
“站着喝酒”这一动作,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
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
“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
“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心情。
“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我们再来看小说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对孔乙己的神态进行描写,但孔乙己那难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态中一定有所表现。
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形象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形象作者:方建存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8期摘要:鲁迅小说《孔乙己》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的形象可以从独特的个性化的外形、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悲惨遭遇中进行全面阐释。
关键词:孔乙己;形象;阐释《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透视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还透视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完成了对孔乙己形象的塑造,这也是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该形象的线索。
一、孔乙己的外形鲁迅最擅长于肖像描写,“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他的身份在咸亨酒店显得很特殊。
他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
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在灵魂深处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
孔乙己人物描写
孔乙己人物描写
孔乙己是近代中国作家鲁迅笔下的一位愚人,他在鲁迅笔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餐馆小二,一个喜欢喝酒、与人打闹的人。
他是一个身形矮小的人,胸膛鼓鼓囊囊的,穿着旧旧
的蓝布棉袄和特别长的裤子。
他走路的样子就像是两条腿中间吊着个球儿,而且他走起路
来总是摇摇晃晃。
孔乙己的面容很丑陋,鲁迅形容他的脸像下部的石头,眉毛向上高耸,眼睛又小又深,鼻子很大,嘴唇又厚又圆。
但是,在这张丑陋的脸庞上,总是挂着一个愉快的笑容,这让
人感到他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
跟许多人一样,孔乙己最喜欢的是喝酒和打牌。
当他喝醉了之后,就喜欢唱这些曲调
跳动的晋商曲子,用他那低沉、粗糙的嗓音唱着,像是在唱着自己辛苦工作之余的欢乐。
他的歌声里透露着一种令人感动的悲壮感,在听过他的歌之后,人们会为之动容,会被他
歌中的情感所吸引。
孔乙己也是一个惯于与人打闹的人。
他常常在餐馆里跟客人们打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的幽默感总是让人大开眼界,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和善良。
但是,孔乙己也有一些不幸的经历。
他有一次在打牌的时候输了一点钱,可是却被餐
馆的老板无理打了一顿。
这个经历让他感到很委屈,也让他发现了这个世界上不公平的一面。
因此,他有时候也会醉酒发疯,甚至跟人打架。
但是无论如何,他还是保持着一颗善
良的心,他的愚笨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所限制。
孔乙己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角色,他的形象引起了鲁迅的共鸣,使得鲁迅在他的小说
作品中重新发现了许多值得为之呼吁的社会问题。
他成为了鲁迅笔下的一个形象代表,也
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孔乙己》读后感1鲁迅先生通过诸多正、侧面细节描写突出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悲惨遭遇,在这之中少不了对他语言上的精细勾勒。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夹在长衫帮、短衣帮中间,既贫困潦倒又要与短衣帮划清界限,卖弄学识,因此满口文言词句,充分体现了一个自卑又虚荣的小人物的心理,悄然为他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孔乙己进入咸亨酒店,是因为他嗜酒。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温一碗酒”前后两处看似平淡无奇的“要酒”话语,可以推测出他由一开始境遇尚可到后来命运悲凉的变化,也与前后虚荣地“排”和颓唐的面容照应。
教小伙计认字一节,恳切的语言和热心的态度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善心但十分迂腐的读书人。
鲁迅设置的“回”字四样写法令人回味悠长。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则远远落后于西方,正是因为知识分子一味“咬文嚼字”,不重实用。
与小孩分豆吃,一样可见孔乙己的童真与迂。
来之不易的茴香豆与小孩分吃,之后“直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便是卖弄学问的体现。
尤为精彩的是孔乙己与看客辩解时。
先时是:“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对自己的自欺欺人偷窃行为辩解;然后是:“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用这种方式自诩清高又逃避他不能进学这一事实;最后一次他出场,颓败不堪并且放弃了读书人的最后一点固执和尊严:“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跌断,跌,跌……‘”。
孔乙己到最后褪下长衫,改换神情时,语言也不再着意“读书人”这一身份……《孔乙己》读后感2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
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__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而通过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又表现了他心地善良。
孔乙己的语言神态描写
孔乙己的语言神态描写
孔乙己,名叫“乙己”,出身渔村,为人心慈,脾气豪迈,朴素质朴,却总能
守护家人和朋友,他一跃而起,勇往直前,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总想改变世界,然而他却改变不了家庭里的冷漠和无情。
孔乙己从容又沉稳,思想深邃,语言细腻,总能给人一种十分淡定从容的感觉。
他总有一副微笑,散发着一股暖男味,让人看了安稳恬静,自在愉悦。
他谈吐之时,总会沉声低语,语调悠婉,而且有一种凝重的气息,让人心神一紧,不自觉端提着起酒杯,用最热情的目光相对而望,述说自己的坚定信念。
孔乙己的语言里,充满着温暖的情感,脸上的表情,平静而掩不住心中的激情
与坚定,让人止不住地嗅到他朴实、质朴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能触摸到暖洋洋的内心深处,足见他语言中所表达的强烈感情。
孔乙己说话时,他的眼神一片幽深,口气宽广而自信,像一场演说,沉郁而安
稳的语调,洪亮而贯彻的勇气,让他的影响力弥漫四野。
他话里,真诚地向你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让你在这片宁静中看到他可贵伟美而不变的品格。
〖2021年整理〗浅谈《孔乙己》一文的神态描写
浅谈《孔乙己》一文的神态描写鲁迅小说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极简炼,却意蕴深刻,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触及人的灵魂。
《孔乙己》一文中的神态描写就是这种“勾灵魂”的艺术手法的典型。
“睁大眼睛”到“涨红了脸”孔乙己是封建末世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
他穷困潦倒而又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他好吃懒做,偷人家的东西常被挨打,弄得斯文扫地,脸上的伤疤就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
人们笑他偷窃挨打时,他先是故作镇静,置之不理,继而“睁大眼睛”。
被人证实时,还要“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盘条条绽出”为自己辩解,充分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的特征和被人嘲弄时企图掩饰自己偷窃劣行的困窘心理。
“不屑置辩”到“笼上了灰色”孔乙己早年读过书,没有进学,他以读书人为荣耀,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别人戏弄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表现他因自己读过书而得意非凡,大有“有眼不识泰山”的神气。
孔乙己是自尊的,可是别人故意去刺痛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热衷于功名科举,这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没有进学,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隐痛。
这浮现在孔乙己脸上的“颓唐不安”和“灰色”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灵魂深处的这块疮疤被戳痛时的痛苦。
“极高兴的样子”到“极惋惜的样子”孔乙己在生活中只配做大家解闷的工具,他便“只好向孩子说话”,热心教小伙计识字。
“很恳切地说”这显示了迂腐个性中包含着诚恳、善良。
教小伙计写“茴”字四样写法时显出“极高兴的样子”,活画出了孔乙己落魄时不忘炫耀的情态。
见我毫不热心,他便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小伙计对他表示看不起的态度,不仅没有使他意识到自己地位卑下,反而“叹”气,为小伙计感到“惋惜”。
这说明他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认识,麻木至极,迂腐可笑。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封建文化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摧残了他的肉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与“善良的
心地”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
小说以不足3000字的篇幅,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修世态的凉薄,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极其生动、鲜明,令人忧愤,使人难以忘怀。
同时,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历来也是人们称道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对小说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总结性分析时,对小说塑造人物方法与作用,作了比较精当的分析,但也有不当之处。
如“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示了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而依据是:“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
我认为,这是以偏概全。
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确实能看出孔乙己的善良,这与他所信奉的“君子固穷”是一致的。
但是,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并不局限于此两处,还有许多。
每一处都很细致地表现了孔乙己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以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先看小说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
“站着喝酒”这一动作,
深刻地提示了孔乙己经济拮据、穷困潦倒的窘迫。
这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鲜明的特征。
“排出九文大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
“将两个长指甲敲着柜台”活画出孔乙己的迂腐不堪、卖弄“学问”的得意。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虽善良,却又经济拮据而窘迫的恐慌无奈心情。
“摸出四文大钱”和“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此时的孔乙己已经是穷途末路,凄凉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我们再来看小说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
短衣帮嘲笑孔乙己的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对孔乙己的神态进行描写,但孔乙己那难言的痛苦,在他的神态中一定有所表现。
当短衣帮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并举出亲眼目睹的事实。
这时的孔乙己,在众人面前,好像被剥光了衣服,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睁大眼睛”、“涨红了脸”地辩解,那种恐慌、羞恼、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性格,维妙维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无聊麻木的短衣帮再一次故意嘲弄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那种读书人自命清高的性格,跃然纸上。
而当短衣帮诘问“孔乙己,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时,孔乙己难以掩饰痛苦、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他追求功名没有结果的必然反映,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羞辱。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把毫无用处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当作学问来炫耀,小伙计却毫不热心,于是他“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由此可见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害之深。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享酒店喝酒,又遭到掌柜索要“十九个
钱”,孔乙己“很颓唐”。
当掌柜的笑他又偷了人家的东西时,“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的孔乙己,已经身残气微,不复聊生,却依然麻木不仁,令人不忍卒读。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小说中对孔乙己的动作、神态描写很多,而大多数的描写,都是着重表现孔乙己自命清高、死爱面子、迂腐不堪、自欺欺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