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开始国家政治前提
时间
开始标志标志性发明动力机械
成果
能源
时代特征
影响
对中国的影
响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
德走在前端。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
和加强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部门)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电力、内燃机
蒸汽机内燃机
生活: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电力为动力:电车、电话、电灯、生产:改进蒸汽机(瓦特)电报交通:轮船( 1807,富尔顿,美国)内燃机为动力:汽车、飞机火车( 1825 史蒂芬孙,英国)
煤电力、石油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生产力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生产力: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汽时代 .发展,人力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际格局 :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国主义阶段。
局面国际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求(东方从属于西方)着月球、富者越富”的局面。
(东西方拉大了距离)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本殖民地封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建社会的深渊。
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
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一次二次工业革命对比
工业革命比较表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本和劳动力-圈地运动、 2.科学技术发展: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3.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成就纺织:珍妮机(开始标志),电力:发电机、电灯等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动力:电动机、内燃机动力:瓦特改进蒸汽机交通:汽车、飞机能源:石油交通: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通讯:电话、无线电报富尔敦(美)发明汽船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 1.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 2.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更大,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的工人和技师; 3.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 1.生产力迅猛发展;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 2.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变化。
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2.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物质基础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3.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4.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5.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含义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发源地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电力革命——电气时代重大发明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2、电话—贝尔(美国)1876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莱特兄弟(美)1900~1902影响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关于世界整体趋势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备注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1、科技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2、但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使战争更为惨烈;3、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本131页和126页
九下105页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2、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行缓慢。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1、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更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帝国主 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新兴产业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影响
课本90页
九下104页
共同影响
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启迪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主要发明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
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国际格局: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生产力: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力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求着月球、富者越富”的局面。
(东西方拉大了距离)
对中国的影响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本殖民地封建社会;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国家
英国
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德走在前端。
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和加强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棉纺织业部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标志性发明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动力机械
蒸汽机
内燃机
成果
生活: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
生产:改进蒸汽机(瓦特)
交通:轮船(1807,富尔顿,美国)
火车(1825史蒂芬孙,英国)
电力为动力:电车、电话、电灯、电报
内燃机为动力:汽车、飞机
能源
煤
影响
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三次工业革命表格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以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至今策源地英美、德美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能源蒸汽力电力、石油核能、原子能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电机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新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汽车、飞机——部门棉纺织工业(最先)-交通运输业等电力工业(最先)→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涉及部门广泛。
新兴的部门有: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动力人力-水力-蒸汽电力主要发明(成果)(最重要发明:蒸汽机)1、瓦特改良蒸汽机2、阿克莱特创办近代工厂3、富尔顿发明汽船4、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1、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2、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3、西门子发明有轨电动车、4、福特发明T型车和流水线、5、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1、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2、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3、1942年底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4、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5、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6、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3、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对比
类别
时间
国别
发明者
发明成果
棉纺织业
1733
英国
凯伊
飞梭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手摇纺纱机
1769
英国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1793
美国
惠特尼
轧棉机
动力
1769
英国
瓦特
单动式蒸汽机
交通
1807
美国
富尔顿
汽船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表:5: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类别
时间
1837
美国
摩尔斯
有线电报
1876
美国
贝尔
电话机
1894-1896
意大利
马可尼
无线电报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能源
1866
德国
西门子
发电机
1870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1882
美国
爱迪生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
英国
帕森斯
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
1885
德国
本茨和戴姆勒
汽车
1894
美国
福特
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石化
1859
美国
德雷克
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
瑞典
诺贝尔
发明炸药
电信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世纪年代——世纪末世纪初
背景条件(出现原因分析)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发明者(主要身份)
工匠、技师
科技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动力
蒸汽动力(改良的蒸汽机)
能源
煤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轮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等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
进入的时代(实质)
蒸汽时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主要经济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发明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开始部门
纺织业(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领先国家(发生时空)
英国(首发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
美国、德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标志性成果:瓦特改良(1785年)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
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工业革命表格
1.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德、日、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发明者为科学家、研究者
4.多个部门同时开始,多为重工业
1.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在各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
影响
1.经济: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极大提高,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们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随之改变,工厂制度诞生,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4.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断积累技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应用于生产
5.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扩大了市场需求
1.政治: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2.技术: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3.推动力:二战中的军事需求(计算机);
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开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50年制度在英国确立,有稳定的社会基础
2.资本:殖民掠夺、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的开展,产生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4.技术:原有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为后来的工厂发展奠定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条件
电力、石油、汽车、电器、化学工业兴起,重工业成为主导
世界
中国
原子能
技术
原子弹(美苏军备竞赛·美国先)
1964原子弹;1966导弹;1967氢弹
航空航天技术
1957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赫鲁晓夫);1961“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苏·加加林);1969“阿波罗—Ⅱ”成功登陆月球(美);1981美国第一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三次工业革命 对比表格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1、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2、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德。
3、自然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技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互相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最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水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段,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4、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3、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掀起瓜分狂潮,形成殖民体系。
4、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5、石油大规模使用,带来了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市场: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资本:大机器生产的资本积累;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4、技术:自然科学突破行进展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项目领先国家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第二工业革命美国;德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在进行主要标志主要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XXX发明珍妮机;XXX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XXX发明火车机车等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移动电话;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克隆技术等理论根蒂根基进入的时代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核心牛顿力学理论体系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XXX的电磁学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XXX的相对论信息化时代国家把持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动力、能源改进的蒸汽机(煤炭)新兴产业部门影响特点课本90页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2、第一产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行缓慢。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1、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几乎同时产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更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九下105页九下104页共同影响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启迪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3、我们要研究科学家勇于立异,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1、保持以经济扶植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计谋和人才强国计谋。
扩大开放,保持科学的发展观。
对科技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Hale Waihona Puke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