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教学目标和重点
1.3 教学内容概述
二、课程设置
2.1 环境学基础知识与概念
- 环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
- 环境因素与生物相互作用
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2.3 环境监测与评估
-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重要指标
- 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2.4 环境政策与管理
- 环境立法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 环境管理体系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规划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讲授与演示
-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
3.2 实践与实验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和基本研究能力。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思维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环境科学概述(2学时)1.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4学时)2.1大气环境;2.2水环境;2.3土壤环境;2.4生物环境;2.5环境系统与能量流动。
3.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6学时)3.1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2自然灾害与人类风险;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3.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5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4.环境监测与评价(6学时)4.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4.2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指标;4.3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
5.环境保护与管理(8学时)5.1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5.2环境管理与规划;5.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6.环境工程与技术(8学时)6.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2水污染控制技术;6.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6.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7.环境科学案例分析(6学时)7.1水环境污染案例;7.2大气环境污染案例;7.3土壤环境污染案例;7.4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8.实践教学(4学时)8.1环境监测实验;8.2实地考察与调研。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1.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实验教学法:组织环境监测实验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3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1.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环境管理与规划-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与规划》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46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为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成如下目标:目标1: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
目标2: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目标3:掌握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之一,为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考虑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既紧密联系又自成体系的特点,在结构安排上将两者相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汇总形成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并将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分别列为第二篇和第三篇,以保持各自内容和方法的完整性。
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如何理解他们的内涵?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等方 面, 出 以提 高教 学质量 的合理建 即是使学 生在对 中国的环 境影 响评 价制 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更加科学和合 理, 提 可
议, 以期为教学建设 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 词: 环境影响评价 ; 理论教学 : 专 题案例教学; 综合性实践教学 基金项 目: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 业科 研专 项 (0 O4 4 ) 平顶 山学 院高 2 1O O 4 ; 层 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0 '0 / ) 2 105 G
必 须具备 与时俱 进的专业 课 的知识才 能 如前所述 , 吓境影 响评价》 课程实践 例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到学科教学 中。
理解 课程 中发展很 快 的技 术导则和 技术 性和应用性也较 强,因而在授课过程 中, 教学研究的实践表 明: 这种方法对那 些实
方 法 , 须 紧 密 结 合 国家 的相 关 政 策 和 法 要 求 传 授 给 学 生 的应 该 尽 量 是 最 新 的 知 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适用 。 吓境影响评 必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0 2年 9月号 上( 总第 4 8期) 4
《环境学》教学大纲
环境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涉及环境学基础理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等内容。
其中,环境学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环境监测与评价部分则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方法、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环境污染控制部分则重点介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垃圾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法规;2.能够掌握环境监测方法、分析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方法;3.熟悉常见污染物的来源、毒性、影响以及控制措施;4.了解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应急管理措施。
(二)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2.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3.加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程安排(一)理论课第一部分:环境学基础理论1.环境学的概念、研究范畴及发展历程;2.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环境监测与评价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2.环境监测方法及常用指标;3.环境评价方法及应用。
第三部分:环境污染控制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水污染控制技术;3.土壤污染控制技术;4.垃圾处理技术。
(二)实验课1.环境监测方法实验;2.常见污染物分析实验。
(三)考核要求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2.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5%;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5%。
四、参考文献1.《环境科学导论》;2.《环境化学实验》;3.《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4.《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39卷第2期2021年4月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Vol. 39 No. 2Apr. 2021“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饶清华1,林秀珠1,陈芳1,邱雪芬1,林茂兹1,吴代顺1,邱宇2(1. 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清 350300;2. 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2)摘 要: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并提出下一步该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21)02-0214-05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作为一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是环境规划、决策及治理的基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理顺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落实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2].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日益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人才培养指出了方向,同时也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于2015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指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应该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笔者所在的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于2019年6月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定位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应用型人才,是我校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课题.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1.1 课程教材更新滞后相比于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3-4].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收稿日期:2020-03-05基金项目: 福建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Z160218);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2018]47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9L301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1744);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1-KF 1804).作者简介: 饶清华(1981— ),男,福建福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饶清华,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39卷2期215则标准更新的速度.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进行了修改更新,甚至有些导则标准刚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等法律法规、导则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与修订.这些更新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导则标准等未能及时在教材中更新.1.2 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由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较强,是多学科交叉(图1),课程内容丰富,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普遍感觉课程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缺乏课程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不清晰,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5],从而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责任理解不深刻.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学生对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度不够,忽视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方向.图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交叉体系示意图1.3 课程实践环节薄弱“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程序、方法与技术、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及水、气、声、固废、生态等要素的评价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对环境风险评价,土壤、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而枯燥,章节联系相对不够紧密;另一方面,课程授课学时较少,实践环节极其薄弱[6].因此,面对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象,仅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提高环评技能.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笔者所在的专业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约20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模块,并同时组建了教学团队.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图2).216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1年4月2.1 精选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教材,并将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作为辅助.此外,联合专业老师编制课程讲义,及时更新课件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国家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导则标准相同步.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大纲要求,不断调整“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力求做到与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同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人民共合国生态环境部有关法规标准的网页内容(/ywgz/ fgbz/),同时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导则标准等文件以及上课的课件上传至我校环境管理实务体系网络数据库平台(福建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环境管理实务基础体系构建及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资助,/model_findModel. action),供同学们学习参考.2.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将环评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围绕着“课堂引导”这个问题,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增加课堂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7].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考试内容,在重点章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水、气、声、固废、生态等方面识别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力求做到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二是进行环评角色模拟,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7].分别选取污染型项目与生态影响型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轮流扮演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与审批单位等角色.其中,建设单位负责准备项目基本资料,并对环评单位进行筛选;环评单位负责分析项目法律法规、选址规划的合理性,识别项目主要的环境影响,开展图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饶清华,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39卷2期217工程分析,提出环境监测方案并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审批单位负责对项目法律法规、选址规划的可行性以及项目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把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开设环评专题报告,提升学生环评知识水平.利用第二课堂开始环评专题报告,邀请已经毕业的同学或校外专家,介绍环评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环评工作的经验、环评相关制度及环评市场发展趋势等,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让已经毕业的同学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人才的需求情况、薪酬情况等,以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兴趣.2.3 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比重,结合笔者完成的有关我校向高园1#~7#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以及佳音学术交流中心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以上述项目作为实践内容,设计建设项目的环评任务书.学生通过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编制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将报告表的内容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汇报,由老师进行查缺补漏.此外,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软件学习,如基本绘图软件、大气污染等级判断软件、水污染模拟软件、噪声污染模拟软件等.开展教学实践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搭建环评实习桥梁.联系省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咨询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平台,安排咨询机构的环评技术人员以及已经毕业从事环评工作的同学为导师,对同学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指导,做到“以老带新”.2.4 注重过程控制,完善考核方式精心设问,加强课前提问[8].精心设计内容,在课前随机提问,并将提问回答情况记入期末总分,督促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构建平台,拓宽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QQ群,让本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含已毕业)加入上述交流平台[9],引导学生在平台交流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提升就业机会;建立题库,完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内容,收集考试相关资料,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考试题库.题库主要由单项选择题、不定选择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构成,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教考分离,杜绝期末划定课程复习重点.考核方式由原来的一张考试试卷改成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三者占的比例分别为15%、25%、60%.平时成绩主要体现课前提问回答情况;实践成绩主要为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情况;提升考试难度,试卷内容主要分成单项选择题(25分)、不定项选择题(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计算题(15分)、案例分析题(20分).2.5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7][9].积极鼓励本专业老师以及应用化学部分老师参加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有部分老师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组织本专业老师以及应用化学部分老师参加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原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举办的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并获得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引进具有生态学、海洋学、数学建模背景的博士,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环评技术人员作为我校外聘教师,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团队,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水平.鼓励本专业老师响应学校实施的“双百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去环境监测、环保治理相关企事业及环评咨询机构挂职锻炼,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水平.3 结论1)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即课程教材更新滞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课程实践环节薄弱.2)基于多年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18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1年4月探索.3)经过了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在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如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基地建设、环境影响模拟预测软件购置、师资队伍学历提升等.下一步,笔者将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参考文献:[1] 饶清华, 林秀珠, 陈芳, 等.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紧缺度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10): 4195-4203.[2] 王强.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1): 153-156.[3] 杨兆平, 袁和忠.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7): 237-238+240.[4] 牟艳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7(11): 56-58.[5] 贾兰, 周铎, 张震斌. “产教融合” 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7(46): 31-34.[6] 陆娴婷. 高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7): 121-122.[7] 顾云兰, 王彦卿, 张红梅, 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化工时刊, 2015, 29(12): 51-53.[8] 骆斌, 赵志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36): 46.[9] 龚国勇, 罗天相. “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 宜春学院学报, 2014, 36(3): 137-139.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he Course of"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RAO Qinghua1, LIN Xiuzhu1, CHEN Fang1, QIU Xuefen1, LIN Maozi1,WU Daishun1, QIU Yu2(1.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Offshore Basins for Fuj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uqing,Fujian 350300, China; 2. Fujian Jin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Fuzhou,Fujian 350002, China)Abstract: Firstl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entitle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Nex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aching staff. Finally, the teaching modes, method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next step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re also put forward.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technical talents needed by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entitle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责任编辑:林国盛)。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1环境保护的定义和范围1.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2.2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布与实施2.3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概述3.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估3.2环境质量评估的概念和方法3.3环境监测与环境检测技术4.大气环境保护4.1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4.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4.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5.水体环境保护5.1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5.2水体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水体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6.土壤环境保护6.1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6.2土壤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6.3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7.生态环境保护7.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7.4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8.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8.1环境风险的概念和评估方法8.2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方法8.3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通过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环境评估报告等。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成绩等;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涵盖课程理论知识;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内容;4.实践报告:根据实验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并按时提交。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滕国祥.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资料:1.魏长仁,等.环境保护技术与法规.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2.孟家森,等.环境保护工程原理.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3.李国平,等.环境科学原理与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风险评估_课程大纲
《风险评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2242A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学分:2适用对象:资产评估专业先修课程:资产评估一、教学目标《风险评估》课程是为了培养资产评估专业学生面向评估服务机构和各领域经济组织就业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和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在学习《资产评估》课程条件下的扩展。
是资产评估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专业课程之一。
当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投资相互渗透,资本不断国际化以及我国发展一路一带战略新形势下,投资建设风险、项目运行风险以及公共部门管理风险也不断加大。
本课程内容全面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原理和专业分析技能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期从事公共管理、投资机构和事务所工作所需的专业评估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今后工作实践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
目标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全面了解国际ISO 2009系列风险准则的内容和对风险评估实施的基本要求;目标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风险管理准则内容,对风险控制战略的实施要求和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理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满足资产评估专业必备专业知识的需要,为以后从事风险评估工作打良好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评估概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地图、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评估方法和共七章内容,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风险评估的国际准则、基本原理和和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
首先,在系统掌握基础上还应突出重点。
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但与此同时,学习也要抓住重点。
所谓重点就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实务方法和基本理论,对于这些内容在讲授时应对细讲、精讲;其次,在突破学科重点难点内容方面,应着重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难点,重点的理解,又能够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细则)
合肥学院教案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编码:120021604总学时(周学时):32(4)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适用年级:2012级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目录第一章概论 (2)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6)第三章源项分析 (10)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19)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29)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33)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39)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49)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学时数:2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风险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④灾难发生的几率;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过程或情况涉及的潜在危害引起的风险在量或质上进行评价的过程。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则是对由自发的自然原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环境产生破坏、损害等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的危害(R)程度的评价;环境风险评价(ERA)是对那些造成生成生态系统、动物或人类威胁的技术所引起的风险进行的考察。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
《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环境风险评价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环境风险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估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和实际风险,分析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环境风险评价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流程;3.能够应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实际案例分析;4.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4学时)a.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和目的;b.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c.环境风险评价的原则和要求。
2.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6学时)a.环境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流程;b.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包括场地调查、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c.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包括定量风险评估、风险模拟和风险管理措施;d.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和软件工具介绍。
3.环境风险评价案例分析(20学时)a.化学品风险评估案例分析;b.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案例分析;c.环境噪声风险评估案例分析;d.环境放射性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4.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与发展(8学时)a.环境风险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b.环境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PPT、教材讲解,介绍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选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和操作步骤;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样、数据处理和风险评估模拟,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加强学术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环境风险评价》(主编:XXX)2.参考书:a.《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主编:XXX)b.《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主编:XXX)六、考核与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比30%);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比30%);3.期末项目: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环境风险评价案例进行分析和报告(占比40%)。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它是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风险的特征、来源和程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描述。
这包括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有害生物和其他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物的分析和检测,可以确定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的暴露途径和途径进行评估。
这包括人类可能接触到的污染物的途径,如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等。
通过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过程的研究,可以确定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危险物质的途径和程度。
然后,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潜在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毒性和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危险物质的毒性和生态效应的评估,可以确定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对潜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来源和排放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对危险物质的来源和排放源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其管理和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环境风险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进行风险识别、暴露途径评估、影响评估和管理评估等过程。
通过对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因此,环境风险评价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监测和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
课程编码:120021604
总学时(周学时):32(4)
开课时间:2013年4月22日
适用年级:2012级
专业:环境工程硕士班
使用教材: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授课教师:张金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流程,方法,为学生进入工程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授课老师传授为主,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要求:见各章节
考核方式:课堂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 (17)
第三章源项分析 (32)
第四章有毒有害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56)
第五章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的稀释扩散 (78)
第六章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90)
第七章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104)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129)
第一章概论
教学要求:
1 掌握风险及环境风险评价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3 掌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4 了解ERA与EIA、ESA区别。
教学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及程序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
学时数:2
1 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风险
①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
②用事故的可能性或损失的幅度来表达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害的度量;
③不确定危害的度量;
④灾难发生的几率;
⑤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几率,以及发生这种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
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R P C ⎛⎫⎛⎫⎛⎫=⨯ ⎪ ⎪ ⎪⎝⎭⎝⎭⎝⎭
危害事故危害单位时间单位时间事故 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过程或情况涉及的潜在危害引起的风险在量或质上进行评价的过程。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则是对由自发的自然原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环境产生破坏、损害等严重不良后果事件的危害(R )程度的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RA )是对那些造成生成生态系统、动物或人类威胁的技术所引起的风险进行的考察。
它包括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生态或生态毒理学风险评价以及特定的工业应用风险评价,考察其在人类、生物群或生态系统中的终点。
2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
与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突发性的重大事故频发,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重大突发性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的评价问题,这类危害的评价常称为事故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与项目连在一起的突发性灾难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大型技术系统(如化工生产、桥梁、水坝等)的故障或跨塌;发生这种灾难
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影响的危害程度往往是巨大的。
(2012年12月31日,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7吨笨胺发生泄漏流入浊漳河;山西省以及位于河水下游的河北、河南两省共2万多人受到影响。
2013年2月15日7时,山西省洪洞县曲亭水库的灌溉输水洞洞顶发生垮塌,导致下游坝体出现管涌。
虽然当地进行了全力抢修,但最终还是因为大坝涵管老化严重而漏水,形成坝体塌陷,致大坝在涵管处坍塌过水;事故导致上万群众紧急疏散同时导致南同蒲线8趟列车停运)
(其它例子见教材82页3.若干最大可信事故实例。
)
关于事故风险(或事故后果)评价,国际上是沿着三条线发展的。
其一称为概率风险评价(PRA, Probability Risk Assessment),它是在事故发生前、预测某设施(或项目)可能发生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或健康)风险。
其最好的范例是美国核管会(NRC)于1975年完成的对核电站所进行的极其系统的安全研究,其研究成果就是著名的巨著WASH-1400报告,其中系统地发展和建立了所谓的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其二为实时后果评价(Real-time),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在事
故发生期间给出实时的有毒物质的迁移轨迹及实时浓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确的防护措施决策,减少事故的危害。
主要象征之一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88年10月于美国利物莫国立实验室所在所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实时剂量评价国际研讨会。
其三称为事故后果(Over-event或Past Accident)评价,主要研究事故停止后对环境的影响;其主要象征是1988-1994年由IAEA及欧盟共同发起主持的有20多个国家参加的大型长期国际协调调研项目“核素在陆地、水体、城市诸环境中迁移模式有效性研究”,简称VAMP,主要研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停止后对中、西欧影响的后果。
环境风险评价学科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突发性事故的环境风险影响,也包括长期低浓度排放累积效应的风险;不但研究突发性事故和长期低浓度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也研究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影响,而后者正是目前这门学科研究、发展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开展较多、较成熟,也是本课程和国内导则主要讨论的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归属于事故风险评价的第一类,即预测某设施(或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重点
本课程研究重点主要是经济开发项目对人群产生的危害风险,主要包括化学风险(来自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易燃、易爆物的风险)和物理风险(来自极端条件下的风险);物理风险来自潜在的运输事故、水坝溃塌、会导致物理损伤与危害的机械事故或其他事故。
产生上述风险的危害主要来自经济开发项目中:
①释放对人、动物与植物有毒的化学物质;
②易燃易爆物质;
③危及生命财产的机械设备故障;
④构造物(例如桥梁、水坝)垮、塌;
⑤生态危害(例如富营养化、土壤侵蚀)。
上述风险类型的主要环境途径如下:
有毒化学物环境风险评价中贮量、释放、环境浓度、人员受
照射剂量及其健康效应关系见下图:
环境风险评价从其评价范围而言又可分成三个等级,即微观风险评价(Micro Assessment)、系统风险评价(System Risk Assessment)和宏观风险评价(Macro Risk Assessment)。
所谓微观风险评价是指对某单一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所谓系统风险评价即对整个项目中所包含的相关联的各个设施进行风险评价,它可以包含项目中的不同设施(例如运输、贮藏、加工)、涉及不同的活动(例如建造、运行、拆除)、包含不同的风险种类(例如致癌、事故损伤)及不同的人群(公众、职业人员)。
框定其边界的四个要素是:关心的空间范围;关心的时间长度;关心的人群;关心的效应。
宏观的风险评价是指规划或政策的风险评价,
例如某一行业规划的风险评价。
本书讨论的重点是第一类即微观风险评价。
3 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程序
狭义的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①第一阶段为源项分析。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首先通过危害识别确定是火灾、爆炸、垮坝、还是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
若是后者,则应给出释放何种物质、释放量、释放方式、释放时间等数据,并应给出其发生频率;此外确定评价的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时间跨度、评价人群(如只评价居民还是包含工作人员)等。
(详细内容将在第3章讲解。
)
②第二阶段为环境后果分析。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估算有毒有害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浓度分布及人员受到的暴露与剂量。
(详细内容将在第4-6章讲解。
)
③第三阶段为风险表征或风险评价。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给出风险的计算结果及评价范围内某给定群体的致死率或有害效应的发生率。
(详细内容将在第7章讲解。
)
在上述风险评价中,最困难的是估算在一年或某一规定时间内的设施运行中某一情景出现的频率(或概率)。
广义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称为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还包括第四个阶段——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系列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可以达到“所需结果”的决策过程,这种“所需结果”可以在环境标准中予以明确,也可以通过正式的风险-成本-效益分析或者“行业标准”或“惯例”等其它过程决定。
其结果应该是在现有资源的限制条件下,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
风险可以被消除:完全禁止某种化学品的使用或销售就是风险消除的一个例子。
然而,风险消除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需要用另外一种化学品来代替被禁止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种风险要被另一种风险所代替。
风险可以被转移到其他实体上:如工厂可以将环境责任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
风险可以被降低:在很多政策和法规决策中,降低风险都是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
虽然降低风险通常与法规相关联,但降低风险还可以通过许多其他方法来实现。
如自然签订行业协议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风险信息,以便他们选择较低风险的产品。
风险可以被公司或政府保留:这可以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