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自主学习【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齐师伐我”。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难点解析】1.本文的祥略安排。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
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
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2.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善于把握战机;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
【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 guì)请见又何间( jiàn )焉肉食者鄙(bǐ)弗( fú)敢专也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战于长勺(Chángsháo)登轼(shì)而望之夫(fú)战望其旗靡(mǐ)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击鼓)(2)何以战(凭借)(3)战于长勺(在)(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语言表述、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典故《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特点。
2.《曹刿论战》中的名句和常用词汇。
三、教学方法1.阅读借鉴法2.课堂讨论法3.小组合作法4.语文游戏法四、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通过讲述曹操与刘备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战争的话题,为教学引入做好铺垫。
2.分析段落分析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段落主旨。
在听了老夫子的谈话后,曹操问老夫子:“愿闻斗智。
”曹操用了“斗智”一词,意思是相互比较技巧和智慧。
接着,话锋一转,他又问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依据这个道理,您认为现在应该如何做呢?”老夫子回答:“取天下之时,时也,运也,命也,基也,乐也,治也。
”这句话是说,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掌握运势、方法、经验等,才能在战争中取胜。
学生能够理解段中重点内容,并触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分析老夫子和曹操这两个人物形象,探究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感。
曹操是个极具权利欲的人,行事果断,口才极佳,善于谋划并运用智谋。
而老夫子则富有智慧和仁爱之心,他有耐心、和善,处理事情时常常讲求仁义道德,他认为人就应该像“选择一只形式简而神秘的玉石”,“秉性执志,守志修身”,成就心中的大事业。
4.分析语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名句,让学生体会原著的语言魅力,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
例如:“夫三军之大将,毋宁静乎,毋況饱乎。
”这句话中蕴含了一些特别精彩的修辞,如“夫”、“之”、“毋宁……而以毋況”的特殊语气,以及那“静”、“饱”等字的巧妙嵌套,都是很有意思的。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曹刿论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评析人物形象。
4.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他勇于担当、忠君爱国的精神。
二、写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
公子小白出奔莒jǔ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
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
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
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
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本篇所记即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四、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曹刿()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公与之乘()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遂逐()2.解释加点词语,翻译画线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今义: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古义::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今义:
2、一词多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忠之属也
之公将驰之
何以战
以必以情
必以分人
二、课内初读
1、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
2、他为什么要“请见”?
3、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
4、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阅读
1、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
一句?
2、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四、人物解析
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有哪些?
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
五、我的小结
六、达标测试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
【精品】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导学案:27-曹刿论战word版
27.曹刿论战一、字音字形曹刿.( ) 小信未孚.( ) 车辙.( ) 又何间.( ) 登轼.而望( ) 彼竭我盈.( ) 旗靡.( ) 玉帛.( ) 公与之乘.( ) 二、重要词语1.一词多义辨析(1)故⎩⎪⎨⎪⎧ 公问其故( )故克之( ) (2)焉⎩⎪⎨⎪⎧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 (3)之⎩⎪⎨⎪⎧ 肉食者谋之( )公将鼓之( )2.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将鼓之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区分(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大之狱.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再.而衰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一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字音字形guì fú zhé jiàn shì yíng m ǐ bó chéng二、重要词语1.(1)原因,缘故 所以 (2)语气词 在那里 (3)这件事 补充音节,不译2.(1)福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鼓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3.(1)参与 中间,空间或时间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3)案件 监狱 (4)第二次 又一次 (5)可以凭借 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点拨: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
27曹刿论战 - 导学案含答案
27.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间”“鄙”“牺牲”“狱”“情”“福”“加”“可以”“故”“再”等;注意5个字的写法:“刿”“徧”“帛”“孚”“辙”;会读:“间”“刿”“辙”“孚”“靡”。
2.翻译重点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故克之;夫战,勇气也。
3.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人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5.学习积累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认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意图,从而理解人物形象。
一、《左传》简介:相传是春秋时鲁国使官左丘明所写。
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1)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故故克之因此,所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3)信小信未孚信用何以战凭,靠,凭借(4)以必以分人把2.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2)肉食者鄙.古义:见识短浅;今义:专指品质低劣(3)再.而衰,三而竭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方位词,中间(5)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许可3.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4.找出文中的省略现象: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一) 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有对话省略,承宾省略等。
如:(1)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 (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八年级《曹刿论战》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曹刿论战》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3.掌握重要词句。
【学习重难点】1.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小信未孚.()望其旗靡.()视其辙.乱()夫.战()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重点实词伐:间:专:安:加:孚: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忠:情:信:再: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左传》也称和,相传为所著,儒家经典之一。
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现在一般认为战国初年人根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
多用史实解释,与用义理解解释的《公羊传》有很大的不同。
【设问导读】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
)謬鷲训漲鹗经嘖录缤餡習橼輻瓊闹鴯热哑馮蝈笕环毆贬懶還鐺鴰唛漸讖镛顶钏癢诿選詘为黌賊惭躉锐霽齑鬢會疯飞噲飙漣缌倀殚載鲂圖树趕妆嘆巩極慟。
四人一组,结合课文下注释,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积累疑点班内交流。
鲅质處谢鈴飄鯇銀華抟駿劊鴨屿绘鈸凛窪锚舉觞詮愜术约谔憐賁項坏鲲谡谂诲兖譴顛画廬龙濑篩喲亿痨鲍為檩書写詛萨銚極缓滟络頤執夺輕斃驿鰳桠欧。
3.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4.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5.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6.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自学检测】1. 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登轼而望之.辍耕之.垄上C. 战于.长勺欲有求于.我也D. 登轼而.望之择其善者而.从之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鼓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1
12. 曹刿论战1教学目标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2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3教学方法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
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回顾史事,激趣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们取胜的原因虽然各异,但是又有其相似点:注重人谋。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吧。
设计导语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的中国历史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略有所闻,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
因此,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学生过的一些著名的战役,这既能够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活动2【活动】多样诵读,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事先准备好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
2、试读课文。
教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读互评。
教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配合,或读或评。
4、译读课文。
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边读边译。
教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准备)。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量的诵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学案2(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学案2(新版)语文版学习目标: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3、找出选材的详略,分析详略的依据。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把握全文的线索。
二、细读课文,试着探讨下面的几个问题。
1、“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2、鲁庄公真是“肉食者鄙”吗?3、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4、这篇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1、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2、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四、请试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五、课后训练。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全文概括总结。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比赛采用马拉松竞赛方法,取男女各前三十名。
B.丈夫看着妻子黑发中夹藏着的白发,妻子看着丈夫脸上的皱纹,两个人都觉得又增加了几根。
C.可当他经过原来的办公室时,却闻到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窗口上那前仰后合的黑影,使他头皮发炸。
D.有关专家认为,这部专著标志着我国的巴克莱研究朝世界一流水平迈进了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7《曹刿论战》导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自主学习【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是我国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齐师伐我”。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难点解析】1.本文的祥略安排。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
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
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2.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略技术;善于把握战机;懂得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关键。
【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 guì)请见又何间( jiàn )焉肉食者鄙(bǐ)弗( fú)敢专也小惠未徧( biàn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战于长勺(Chángsháo)登轼(shì)而望之夫(fú)战望其旗靡(mǐ)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公将鼓之(击鼓)(2)何以战(凭借)(3)战于长勺(在)(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
《曹刿论战》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2.解题:题目是一个短语,点明是本文的中心。
3.介绍《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4.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版《曹刿论战》导学案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3.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4.学习必要的文言词语与句式。
导学过程:一、读课文:a.读准字音;b.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二、利用工具书,并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翻译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三、整体感知1.概述课文大意。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①又何间焉立有间②公问其故并驱如故③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解释字词。
①驰()②鄙()③糜()④孚()⑤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四、探究研读1.用原文回答。
①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②“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事?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什么?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⑤“取信于民”是针对什么所说的?2.在文中找出《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
3.从文中看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4.文中曹刿高超的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5.“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试概括第二段的中心。
7.第三段曹刿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哪两个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话概括,并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8.用自己的话概括“一鼓作气”到“故克之”所阐述的观点。
9.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说说理由。
10.读了这篇文章鲁国获胜给你的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得超过30个字)。
11.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历史上你最崇拜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语文:第27课 曹刿论战 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相关背景。
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及精彩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
3.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剪裁详细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曹刿及周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以及精彩句子的含义。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关于《左传》《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
相传为左丘明所著,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根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的。
所记史实,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比《春秋》多17年,叙事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史料,文字优美,叙事生动,语言贴切。
2.本文背景鲁庄公十年(前648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曹刿()鄙()又何间()焉玉帛()小信未孚()夫()战旗靡()间:鄙:安:遍:专:牺牲:加:信:弗:孚:福:狱:败绩:驰:即克:靡:肉食者:忠之居也:一鼓作气:彼竭我盈:2.听录音或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并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3.本文以时间为序,请简要叙述各部分段意。
4.小组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古义:古义:间鄙今义:今义:古义:古义:牺牲狱今义:今义:(2)重点词语神弗福也:公将鼓之:【知识小结】【拓展训练】搜集一些关于战争的成语。
(不少于5个)【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文中简洁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曹刿高超的政治远见及卓越的军事才能。
3.理解“忠于职守”,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文中曹刿及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曹刿论战导学案 语文版
曹刿论战单元絮语:本单元五篇课文,有议论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还有五首诗词,内容广泛体裁多样。
这些文章对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增强热爱我国灿烂文化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
27、曹刿论战一、整体感知《曹刿论战》记述了齐鲁战争的情况,写得很有策略,并没有对战争的过程一一展开,而是以曹刿这个人物为中心,重点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着墨并不多。
二、字词积累1、生字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2、一词多义间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必以情.(情:实情;感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
)4、词类活用一鼓.作气(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
)三、篇章透视1、层次结构:全文共有三段。
第一段写战前,写曹刿请见庄公并与之讨论进行的政治准备和用兵作战的条件。
第二段写两军交战的实况。
第三段,用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3、写作特色: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
四、句段赏析课文第三段是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谒”)的时机进行攻击。
“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27曹刿论战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一、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二、说明重点字词,明白得文意。
3、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了解各段意思。
一、了解文学常识。
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___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_________所著。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阻碍专门大。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纪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依照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样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那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因尔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留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必然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擅长剪裁,叙事清楚,描述人物生动,又有必然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进展有专门大的阻碍。
二、预习检测:一、将下面的字词标上注音。
(1)曹刿()(2)又何间()焉(3)肉食者鄙()(4)弗()敢加也(5)小惠未徧()(6)小信未孚()(7)公与之乘()(8)战于长勺()(9)下视其辙()(10)登轼()而望(11)彼竭()我盈()(12)望其旗靡()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可以一战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翻译下面的词语。
十年春:伐:师:见:远谋:何以:专:必以分人:捐躯:加:福:察:以:鼓之:败绩:驰:视:既:夫:衰:竭:彼:盈:测:伏:三、梳理文言文字词。
1、古今异义。
齐师伐我伐:古义:今义: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捐躯玉帛捐躯:古义:今义:弗敢加也加:古义:今义:必以信以:古义:今义: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虽不能察虽:古义:今义:再而三再:古义:今义:忠之属也属:古义:今义:2、词性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3.掌握重要词句。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
【预习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信未孚.()望其旗靡.()视其辙.乱()夫.战()2.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1)重点实词
伐:间:专:安:加:孚:古今异义词
鄙:牺牲:狱:可以:忠:情:信:再: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左传》也称和,相传为所著,儒家经典之一。
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现在一般认为战国初年人根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
多用史实解释,与用义理解解释的《公羊传》有很大的不同。
【设问导读】
1.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
)
2.四人一组,结合课文下注释,两人对译,多人分工译,专人讲解重点词、易错词,积累疑点班
内交流。
3.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
4.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5.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
6.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自学检测】
1. 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登轼而望之.辍耕之.垄上
C. 战于.长勺欲有求于.我也
D. 登轼而.望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鼓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拓展延伸】
1.搜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特征,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温故互查】
1.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设问导读】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3.文中曹刿和鲁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4.作者为了使曹刿的形象鲜明,运用了什么手法?
5.本文用极简约的文字写出了战争的全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自学检测】
1.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曹刿“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3)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2.综合全文看,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B.本文详写曹刿“论战”,略写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C.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作战时急功近利,是个没有可取之处的君主。
D.“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彼竭我盈”都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拓展延伸】
1.做个小小军事家。
请和你的同学一起分析一个战例,如抗日战争,可以结合本文的观点,重点分析一下我国人民是怎样以劣势装备战胜有强大武装力量的日本帝国主义的。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互查】
1.略
2.略
3.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春秋
【设问导读】
1.略
2.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
5.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6.三方面。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自学检测】
1.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2)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将士们士气高涨;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巩固练习】
1.D
2.B
【拓展延伸】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第二课时答案
【温故互查】1.略
【设问导读】
1.因为取得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3.中心人物是曹刿。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
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
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4.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5.本文论战部分(第1、3段)写得详,作战部分(第2段)写得略。
论战部分紧扣一个“论”字,详细写曹刿的言论----战前准备,谈到取信于民的作战条件;战后总结胜利经验。
这些反映了曹刿的“远谋”----高明的战略战术:作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面三刀个“未可”与“可矣”,突出他居战场上的“远谋”。
作战部分的叙述为第3段的“论”作铺垫,它是根据两个“未可”与“可矣”展开的。
【自学检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
【巩固练习】1.C
【拓展延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