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和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合集下载

锅炉测试报告

锅炉测试报告

锅炉热工试验报告锅炉型号锅炉制造单位锅炉出厂编号试验地点试验日期试验单位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人员燃料化验单位编制、计算审核批准锅炉热工试验报告1.任务及目的要求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受公司的委托,于年月日对该公司使用的型锅炉(产品编号:)进行热工测试。

测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于2009年1月24日颁布,并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质检特函〔2008〕264号文《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所有在用工业锅炉实际运行能效状况进行普查,并客观记录相关数据。

测试目的:通过对锅炉热效率的测试,掌握在用锅炉的热效率和能耗情况,评介该锅炉是否满足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2.试验依据a)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b)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3.项目概况4.锅炉设计参数及实际燃料特性锅炉设计相关参数见表1实际燃料特性见表2表1 锅炉设计基本参数(一)锅炉设计参数1 锅炉额定蒸发量D ed t/h 设计取定2 给水温度t gs℃设计取定3 给水压力P gs MPa 设计取定4 额定蒸汽温度t bq℃设计取定5 额定蒸汽压力P bq MPa 设计取定6 冷空气温度t lk℃设计取定7 排污率ρ% 设计取定8 排烟温度t py℃计算9 燃料消耗量 B kg/h 计算10 锅炉效率η% 计算(二)设计燃料特性(收到基元素成份)1 收到基碳C ar% 设计燃料数据2 收到基氢H ar% 设计燃料数据3 收到基氧O ar% 设计燃料数据4 收到基氮N ar% 设计燃料数据5 收到基硫S ar% 设计燃料数据6 收到基水分W ar% 设计燃料数据7 收到基灰分A ar% 设计燃料数据8 可燃基挥发分V r% 设计燃料数据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v,ar kJ/kg 设计燃料数据表2实际燃料特性实际燃料特性(收到基元素成份)工况一工况二1 收到基碳C ar% 化验数据2 收到基氢H ar% 化验数据3 收到基氧O ar% 化验数据4 收到基氮N ar% 化验数据5 收到基硫S ar% 化验数据6 收到基水分W ar% 化验数据7 收到基灰分A ar% 化验数据8 可燃基挥发分V r% 化验数据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v,ar kJ/kg 化验数据5.试验工况说明及结果分析1. 试验条件本次热工测试在锅炉车间现场进行,测试期间锅炉运行正常,负荷稳定,燃烧良好。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准备及试验要求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准备及试验要求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准备及试验要求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准备及试验要求1.1 锅炉试验前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试验大纲。

试验大纲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a)试验目的和要求;b)锅炉热平衡系统边界、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及要求;c)测点布置与所需仪器、仪表;d) 人员组织与分工;e)试验数据记录与处理;f) 试验进度及日程安排;g)其它。

1.2 试验前的要求如下:a) 试验所用仪表应是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的合格仪表;b)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安装应符合试验要求及相应仪器仪表的安装要求;c)受试锅炉及辅机设备的运行状况应符合试验要求;d)受试锅炉的汽、水及燃料、排渣等系统应符合试验要求。

1.3预备性试验的要求如下:a)试验人员应熟悉试验操作程序,检查试验人员的相互配合程度;b)检查试验用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检查锅炉的试验运行工况;c)预备性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内容和试验要求应与正式试验相同;如预备性试验能满足正式试验全部要求,经双方确认,可作为正式试验的一个工况。

7 试验要求1.1 定型试验1.1.1正式试验应在锅炉主要热力参数(工质出口温度、压力、流量)调整到试验允许范围、且工况稳定1h后进行。

1.1.2试验工况要求如下:a)锅炉主要热力参数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应符合表2要求;表2 锅炉主要热力参数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b)蒸汽锅炉的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偏差宜控制在+30℃至-20℃之间。

当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偏差超过-20℃时,测得的锅炉热效率应按每相差-60℃热效率值下降1个百分点进行折算,大于或小于-60℃,则按比例折算,并在试验结果分析中对此予以扣除(对于无省煤器的锅炉则不予扣除);c)热水锅炉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偏差不宜超过±5℃。

当实际进、出水温平均值与设计值之偏差超过-5℃时,应对测得的锅炉热效率进行折算。

对于燃煤锅炉,出水温度与设计值相差-15℃,则热效率值下降1个百分点;对燃油、燃气锅炉,出水温度与设计值相差-25℃,则热效率值下降l个百分点。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目的及燃烧工况调整1.0概述燃料在锅炉中是不可能完全得到燃烧的,燃料的燃烧产物----高温烟气的热量也不可能全部得到利用,也就是说,燃料的总输入热量Q r中只有一部分对锅炉的工质热水锅炉中水,蒸汽锅炉中的水和蒸汽,导热油炉中的导热油等等)所利用。

称为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Q1 ;其余未利用部分则称为锅炉的热损失。

锅炉损失主要有排烟损失Q2,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3,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4,散热损失Q5,和灰渣物理热损失Q6等。

当锅炉工况稳定时,上述燃料的输入热量Q r应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及各项热量之和相平衡,即:Q r= Q1+Q2+Q3+Q 4+Q 5+Q61.1锅炉正平衡即直接测量锅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也称作直接测量法或输入输出法。

锅炉正平衡效率讦n = Q1/Q r x 100;(%)1.2锅炉反平衡即测量锅炉各项损失,也称作间接接测量法或热损失法。

锅炉反平衡效率nn2= 1- Q2/Q r —Q3/Q r — Q4/Q r- Q5 /Q r -Q6/Q r X 100;%)n = 100- q2 -q3-q4-q5 -q6 ;%)由于锅炉的燃烧工况及换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锅炉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对锅炉燃烧工况及换热做全面的热工测量,就可以看出燃料有多少热量被有效利用了,有多少成为损失,将取得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从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判断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水平,最后确定出锅炉的最佳工况,求出锅炉的热效率。

这样的试验、测量和分析研究工作,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锅炉热工试验。

对新设计的锅炉或经改造的锅炉,其设计性能和实际运行性能究竟如何,也必须根据热工试验的结果来作出评定。

通过热工试验,对设计制造厂的锅炉产品在性能上提供综合评价。

为设计制造厂以后的产品提供设计依据。

并为锅炉制造厂提供测试报告,以供产品鉴定之用。

通过热工试验,还可以使用户的运行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性能,掌握燃烧过程的内在规律,寻求节约燃料的途径,从而在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工测试大纲

热工测试大纲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大纲1 总则为加强锅炉产品的节能审查和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确保锅炉产品的技术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提高锅炉节能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等,特制订本大纲。

1.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3.8MPa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热工性能试验;额定蒸发量大于1t/h、小于35t/h的蒸汽锅炉和额定供热量大于2.5GJ/h的热水锅炉节能检测。

1.2 制定依据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2)《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116号令)3)GB/T 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4) GB/T 10820《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5) GB/T 15317《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6) GB/T 17954《工业锅炉经济运行》7) GB/T 18292《生活锅炉经济运行》8)JB/T 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2 试验的目的与性质热工性能试验是对工业锅炉在热态(即正常燃烧状态下)工况下测定器各种热工参数。

主要项目有:蒸汽或热水的出力、压力、温度;排烟温度、烟气成分、过量空气系数;燃料耗量、发热量、成分;蒸汽品质;各点压力、温度;热效率等。

目的是为了测定工业锅炉出力和效率、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等,考察锅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安全性。

3 检测工作的主要任务1) 锅炉新产品的定型试验;2) 锅炉安装后的验收试验;3) 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的仲裁试验;4) 锅炉运行试验。

4 试验要求4.1 正式试验应在锅炉热工况稳定和燃烧调整到试验工况1h后开始进行,保证测试数据正确性、真实性。

4.2 在定型试验、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时都应保证锅炉处于稳定工况运行中。

为了确保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公正性,需要买方、卖方和试验机构的三方人员到场,才能进行。

【附答案】2024年全国锅炉能效测试检验人员资格考试

【附答案】2024年全国锅炉能效测试检验人员资格考试

2024年全国锅炉能效测试检验人员资格考试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1、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2017)规定,在测量热水锅炉进、出水温度时,仪器和仪表最低精度要求是()。

A、0.1级B、0.5级C、1.0级D、1.5级2、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2017)规定,在测试热水锅炉或热载体炉进出水(油)温时应每不大于()读数并记录一次。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3、根据《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TSG 91-2021)规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锅炉排烟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应当不大于()。

A、1.15B、1.25C、1.4D、1.654、燃油锅炉按燃烧方式属于()。

A、沸腾炉B、层燃炉C、室燃炉D、循环流化床5、对一台DZL2-1.0-AⅡ锅炉在进行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时,按照《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TSG 91-2021)应采用()方法。

A、正平衡B、反平衡C、正平衡和反平衡D、以上都均可6、按照《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TSG91-2021)规定,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的排烟温度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其排烟温度()。

A、不高于170℃B、不高于200℃C、低于170℃D、不做定量规定7、下述哪个不属于速度式流量计()。

A、涡轮流量计B、涡街流量计C、超声波流量计D、腰轮流量计8、锅炉能效测试时,热水锅炉的压力应保证出水温度比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至少低()。

A、15℃B、20℃C、25℃D、30℃9、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2017)的规定,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符号是()。

A、Qnet,v,arB、Qgr,v,adC、Qnet. v.adD、Qgr,v,ar10、根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10180-2017)进行燃煤蒸汽锅炉能效测试时,以下()不能用U形玻璃管压力计测量。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液相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包括定型试验、运行试验、验收试验等)方法和要求。

1.2本标准适用范围如下:a)适用于额定压力小于3.8MPa的锅炉;b)适用于燃烧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锅炉和以电能作为输入能量的锅炉。

1.3 油田注汽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或设备(烟道式余热锅炉除外)、蒸汽压力不小于3.8MPa且蒸汽温度小于440℃的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 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eqv IS0 18283:2006(E))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 B/T 508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2900.48 电工名词术语锅炉GB/T 3286 石灰石白云石分析方法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重量法GB/T 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10184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410 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T 1361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23971 有机热载体GB/T 24747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T 28730 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制备方法GB/T 28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GB/T 28732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GB/T 28733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GB/T 28734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 30725 固体生物质燃料灰成分测定方法GB/T 30726 固体生物质燃料灰熔融性测定方法GB/T 30727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0728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3073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 30733 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CJ/T 313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DL/T 567.8 燃油发热量的测定DL/T 567.9燃油元素分析NB/T 47034 工业锅炉技术条件NY/T 1879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NY/T 188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NY/T 1881.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NY/T 1881.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2 部分:全水分NY/T 1881.3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3 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NY/T 1881.4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4 部分:挥发分NY/T 1881.5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5 部分:灰分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4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1.1 试验数据记录1.1.1热水锅炉或有机热载体锅炉进、出口工质(热水、有机热载体)温度,应每不大于5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1.1.2工质流量的测量采用累计(积)方法确定时,每不大于30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1.1.3需要称重的测量项目,时间间隔按实际操作而定;1.1.4蒸汽品质测量应每不大于30 min测量并记录一次;1.1.5其他测量项目,一般应每不大于15 min读数并记录一次。

1.2 燃料消耗量等的测量1.2.1 固体燃料1.2.1.1固体燃料消耗量应使用衡器进行测量,一般在加入料斗、料仓或皮带输送机之前进行测量。

人工加料时,燃料应与盛放燃料的容器一起称重并逐一记录。

盛放燃料的容器应精确称重,并每隔一段时间(如1h)复校一次。

1.2.1.2在燃料称重计量开始和结束时,应对锅炉料斗或料仓进行平仓,使料斗或料仓里的燃料剩余量在计量开始与计量结束时保持一致。

1.2.2 液体燃料1.2.2.1 液体燃料消耗量可使用衡器、液体流量计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容器测量。

1.2.2.2 液体燃料消耗量采用衡器测量时,燃料应与盛放燃料的容器一起测量并逐一记录,盛放燃料的容器应精确测量,并每隔一段时间(如1h)复校一次;采用容器测量时,容器上应带有液位计,且容器应经过校核,校核结果不得低于流量计的精度要求。

1.2.3 气体燃料1.2.3.1气体燃料消耗量一般采用气体流量计进行测量,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也可使用衡器进行测量。

1.2.3.2在测量气体流量时,应在流量计附近同时测量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1.2.4添加剂固体、液体、气体添加剂消耗量的测量分别按1.2.1、1.2.2、1.2.3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当仅进行反平衡测量时,入炉添加剂的消耗量可通过校核添加剂给料机等方法进行测量。

1.3燃料等的采样1.3.1固体燃料1.3.1.1入炉煤、煤粉的采样和制备方法按附录A;生物质固体燃料的采样按附录A或NY/T 1879,样品制备按GB/T 28730或NY/T 1880;生活垃圾作为锅炉燃料时,其采样按CJ/T 313。

(精选文档)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精选文档)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

(精选文档)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2008-10-231.范围标准规定了只要小于3.8M Pa的所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其中包括:过热蒸汽锅炉,真空锅炉,常压锅炉和小型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燃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锅炉以及电能作为的锅炉.同时明确了热油载体锅炉(导热油炉),以及垃圾燃料的锅炉可参照该标准使用.2.规范性应用文件对标准所引用标准进行了说明.3.术语和定义对标准所用时一些术语进行了定义解释.其中3.8基准温度是新提出的术语.4.符号和标准对热工测试中所使用的名称进行符号和单位的确定,其中q3也称为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也称为物理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或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5.总则5.1 标准规定锅炉效率应采用正、反平衡法测量,只有当锅炉容量大于等于20T或大于等于14MW时,正平衡测定有困难,即固体燃料计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反平衡测量锅炉效率,所以一般燃油、燃气锅炉也需要采用正、反平衡法.手烧锅炉因炉渣计量有困难,故允许只用正平衡法测定锅炉效率,但此时应列出锅炉的炉渣可燃物含量、烟气含氧量及排烟温度.标准中规定锅炉效率为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测得的平均值,此规定同老标准(锅炉效率以正平衡法测定值为准)相比更能准确表示出锅炉效率.5.2 标准所制定的规程仅是对锅炉进行热工性能测试,考核锅炉的热工效率,所以其规定锅炉效率,为不扣除自用蒸汽和辅机设备耗动力折算热量的效率,如需测定整个锅炉岛式系统时可以进行净效率计算.5.3 标准中规定蒸汽锅炉的出力由折算蒸发量来确定,在老标准规定蒸汽锅炉的出力由实测决定,而依照JB2829标准规定锅炉出力应由直接测量法决定,但同时规定当实测参数和设计不一致时,蒸发量应修正.此项规定使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数据同锅炉设计数据相比更能反映锅炉实际运行与设计的差异,例:一台10吨1.6MPa蒸汽锅炉其设计给水温度为105℃,但在试验中由于各种原因其给水温度为20℃,折算蒸发量应为:=10000×(2793.40-85.54)/(2793.40-441.36)=11512.81kg/h Dzs—折算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DSC—输出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hbq、hgs——饱和蒸汽、给水的实测参数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h*bq、h*gs——饱和蒸汽、给水的设计参数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6.试验准备工作6.1 试验工作前,试验负责人首先要编制试验大纲,编制试验大纲是:1) 首先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确定试验类型(仲裁试验、定型试验、验收试验、运行试验).2) 根据试验类型确定被测锅炉系统.例:有一台蒸汽锅炉在其尾部有一个余热水箱,而水箱中被加热后的热水不进锅炉另有别用,此时在试验中就应确定此部分被吸收热量,是否作为被测锅炉系统中.3) 根据上述确定原则,确定测量项目和测点位置.4) 根据测量项目选择合适的测量仪表.5) 根据测量项目工作量,进行人员组织和分工.6.2 试验过程中测试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此举有几个优点:1) 一组参数记录有连续性.2) 在被测参数有异常时能即使发现.3) 一个参数记录能作到责任到位.6.3 测试所用的仪表均应完好,并应是在检定和标定的有效期内,这样才能保证所计量的数据可靠准确.6.4 按照试验大纲中的测点布置位置安装仪表,如有更改应予以记录在案.6.5 被测锅炉辅机设备的运行均应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应排除,如无法排除应停止试验或进行协商连续试验,但应予以记录并在试验报告中表示出来.例:一台被测锅炉在进行运行试验发现风机开到额定状态时有异常响声,此时作为运行试验可继续进行,但在试验报告中应说明,此异常响声,可能会影响锅炉出力.6.6 试验对被测锅炉的参数必须与其它锅炉的参数隔绝,如无法作到应计量.如:一台被测热水锅炉同另一台热水锅炉共享一根循环水管.由于条件限制被测锅炉上无法安装流量计,必须安装在总管上,此时在另一台锅炉上也必须安装流量计.6.7 为了试验工作可靠、顺利可行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所有试验条件被测参数同正式试验均应一致,如预备性试验一切正常,此预备性也可作为一次正式试验.7 试验要求7.1 正式试验应在稳定工况1小时后进行,此项要求为了保证测试数据正确性、真实性.7.2 在定型试验、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时都应保证锅炉处于稳定工况运行中.为了确保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公正性,需要买方、卖方和试验机构的三方人员到场,才能进行.7.3 试验用煤应符合工业锅炉用煤分类标准,同时符合制造厂设计要求.7.4 试验期间锅炉各项热工性能参数应相对稳定,其波动范围符合下列规定:1) 锅炉出力最大波动范围:2003标准 1988标准符合2003标准中图一要求出力波动不宜超过±10%按标准图一要求例:一台10.5MW热水锅炉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为±9.5%.2) 蒸汽锅炉压力允许波动范围:蒸汽锅炉设计压力 2003标准 1988标准小于1.0MPa 小于85% 小于80%大于等于1.0MPa,小于等于1.6 MPa 小于90% 小于85%大于1.6 MPa,小于等于2.5 MPa 小于92%小于90%大于2.5 MPa,小于3.8 MPa 小于95%3) 过热蒸汽温度允许波动范围:过热蒸汽设计温度 2003标准 1988标准250℃ 230℃---280℃之间230℃---280℃之间300℃ 280℃---320℃之间 //350℃ 330℃---370℃之间330℃---370℃之间400℃ 380℃--410℃之间380℃---410℃之间每次试验实测过热蒸汽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15℃ //4) 蒸汽锅炉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在老标准中明确应控制在+30~-20℃之间.在标准中则要求宜控制在+30~-20℃之间,如温度一旦超出负范围,即偏差-20℃以上时,同时该锅炉有省煤器的,则测得的锅炉效率按照每相差-60℃,效率予以折算数值下降1%予以折算.例: 一台锅炉设计给水温度为105℃,实测温度为34℃,锅炉效率为80%,则折算效率:△η折算=1.18%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80%—1.18%=78.82%5) 热水锅炉进、出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在老标准中规定不得大于±5℃.在标准中要求不宜大于±5℃,如一旦实际出水温度平均值超出-5℃偏差范围,则对测试锅炉进行折算,而锅炉是否带有省煤器均予以折算.带有空气预热器的锅炉可协商确定是否折算,具体折算方法如下:a. 燃煤锅炉实测出水平均温度与设计温度扣差-15℃时,锅炉效率下降1%.例:一台燃煤锅炉设计出水温度130℃,实际出水平均温度102℃,锅炉效率81%,则:△η折算=1.87%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81%—1.87%=79.13%b. 燃油、气锅炉实测出水平均温度与设计温度相差-25℃时,锅炉效率下降1%.例:一台燃油锅炉设计出水温度95℃,实际出水平均温度84℃,锅炉效率90%,则:△η折算=0.44%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90%—0.44%=89.56%6) 热水锅炉的压力在老标准中热水锅炉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压力的70%,在标准中规定测试时压力应保证出水温度比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至少低20℃.例: 1.0MPa热水锅炉实测出水温度为106℃,则测试时热水不得低于相对应126℃(106+20)的饱和蒸汽压力查焓位表得0.24MPa(绝对压力).7) 标准和老标准都规定,测试期间安全阀不得起跳,不得吹灰,不得排污,在标准中同时明确在过热蒸汽锅炉必须排污时,排污量应计量,但其数值不得超过锅炉出力3%.7.5 试验开始与结束时,锅筒水位和煤斗的煤位均应保持一致.为此,在试验开始前在水位表和煤斗中应作好标记.当试验结束时,水位和煤斗应回到其标记处.在整个试验期间过量空气系数、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给水量,给煤量等参数应尽可能保持一致.手烧炉测试应特别注意煤层高度和燃煤状况结束和开始是否一致.7.6正式试验测试时间:序号序号 03标准 88标准 2829—80标准1 火床燃烧、火室燃烧、沸腾燃烧固体燃料应不小于4h 火床燃烧锅炉不小于6h 机械层燃烧、枷煤炉燃烧、沸腾炉、煤粉炉、油气炉正平衡不小于4小时2 火床燃烧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它固体燃料应不小于6h 火室燃烧锅炉及沸腾燃烧锅炉不小于4h 机械层燃煤、抛煤炉、沸腾炉反平衡不小于4小时3 手煤炉、下饲炉排应不小于5h,同时试验期间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出渣周期手煤炉(包括一个以上清灰周期)正平衡不小于4小时4 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应不小于2h 煤粉炉、油气炉反平衡不小于4小时从以上三个标准比较来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它不分燃烧方式,火床、火室燃煤锅炉均为4小时.2) 特别提出燃用特种固体燃料锅炉为6小时.3) 把燃油、气锅炉单独列出测试时间为2小时.7.7试验次数、蒸发量修正及误差规定1) 试验次数a. 锅炉新产品定型试验应在额定出力下进行两次,其它试验次数由协商决定,取消了110%超负荷能力测试.b. 沸腾燃烧锅炉、水煤浆锅炉和煤粉锅炉应进行一次不大于70%额定出力下的稳定性试验,取消了燃油、气锅炉的低负荷试验.c. 对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20t/h(14MW)的锅炉,进行反平衡测试2) 蒸发量修正每次试验的实测出力应为额定出力的97%—105%范围内,蒸汽锅炉测试时,当蒸汽和进水的实测参数与设计不一致时,锅炉的蒸发量应按下式进行修正:a. 对饱和蒸汽锅炉b. 对过热蒸汽锅炉式中:Dzs—折算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DSC—输出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hgq、hbq、hgs——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给水的实测参数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h*gq、h*bq、h*gs——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给水的设计参数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例:某台锅炉型号为SHL20-2.5/400-AII,其设计给水温度为105℃,设计给水压力为2.7Mpa,实测锅炉出力为20142kg/h,给水温度为90℃,蒸汽压力为2.45 Mpa,过热蒸汽温度为390℃.则:设计过热蒸汽温度400℃,蒸汽压力2.45 MPa,查焓值表得h*gq=3239.00 kJ/kg;设计给水温度105℃,设计给水压力为2.7 MPa,查焓值表得h*gs=441.99 kJ/kg;实测过热蒸汽温度390℃,蒸汽压力为2.45 MPa,查焓值表得hgq=3216.75 kJ/kg;实测给水温度为90℃,蒸汽压力为 2.65 MPa,查焓值表得hgs=379.00 kJ/kg;根据过热蒸汽锅炉蒸发量修正公式得:DZS=20142×(3216.75-379.00)/(3239.00-441.99)=20435.34kg/h.3) 试验效率之差范围:03标准 88标准 2829—80燃固体燃料正、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5% 正、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5% 正、反平衡之差不大于5%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3% 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 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 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6% 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6%燃油气锅炉各种平衡效率值之差不大于2% // //标准比老标准要求更高,同时特别提出了燃油、气锅炉的效率值之差不大于2%的要求.7.8电加热锅炉试验要求:电加热炉试验时间为1h,可只进行正平衡试验,两次正平衡效率差值应在1%之内.试验使用的电度表应选用数字式电度表为好,可减少读数误差,因为电度表上每一个读数经过互感器后应做相应的放大倍数.例:现有一台电热锅炉测试,现试验使用互感器为400:5,电度表读数为每小时5.6度,则实际用电量为N=5.6×400/5=448度,比原读数扩大80倍.7.9热油载体锅炉试验要求;其试验方法基本同热水锅炉一样,由于导热油比热容不是一个常数,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图表上显示其基本为一根斜线.为此在计算其进、出油比热容时,以其实测温度下的进、出口油的比热容与在0℃时的比热容的平均值为准.例:某导热油载体锅炉的进油温度为220℃,出油温度为250℃,求其进、出油焓值.根据热油载体锅炉所使用的导热油物理特性查得其:0℃时的比热为Co=1.7019kJ/kg.℃;220℃时比热为C220=3.1052 kJ/kg.℃;250℃时比热为C250=3.2993 kJ/kg.℃.则进油平均比热C-220=(C220+C0)/2=2.4036 kJ/kg.℃;进油焓hj= C-220×t进=2.4036×220=528.78 kJ/kg.出油平均比热C-250=(C250+C0)/2=2.5006 kJ/kg.℃;出油焓hc= C-250×t出=2.5006×250=625.15 kJ/kg.7.10基准温度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选用环境温度.因进风温度、燃料温度等对测试结果影响极其微小,故可以忽略不计环境温度对其影响.在燃用重油即对燃油进行加热的锅炉时,需计算加热燃料的热量.计算时,也应计算燃油与0℃时平均比热.8.测量项目8.1各种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的确定每次热工测试测量项目都应在试验大纲中明确下来.锅炉验收及仲裁试验的测量项目可协商来增减测量项目,运行试验可按需要而定.8.2热工试验效率计算测量项目在8.2条中列出各种燃料、燃烧方式及供热方式下的全部热工试验效率计算及出力计算所需测量的目.在实际试验时,可按不同的炉型确定其测量项目.例1:一台WNS2-1.25-Y型锅炉热工测试需测量项目:a.燃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b.燃料的密度、温度;c.燃料消耗量;d.给水流量;e.给水温度、给水压力;f.蒸汽压力;g.蒸汽湿度;h.排烟温度;i.排烟处烟气成份(含RO2、O2、CO);j.锅水取样量(包括排污量);k.入炉冷空气温度;l.当地大气压力、环境温度;m.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例2:一台SHF20-1.25/95/70-H型锅炉热工测试所需测量项目a.燃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b.循环水流量;c.回水温度、回水压力;d.出水温度、出水压力;e.排烟温度;f.排烟处烟气成份(含RO2、O2、CO);g.燃烧室排出溢流灰和冷灰温度;h.渣流灰、冷灰和烟道灰重量;i.渣流灰、冷灰、烟道灰和飞灰可燃物含量;j.入炉冷空气温度;k.当地大气压力、环境温度;l.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8.3 热工性能试验工况分析测量项目此项根据实验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测量.9.测试方法9.1 燃料取样的方法1) 固体燃料取样量不得少于总燃料量的1%,但总取样量不少于10kg,取样方法按附录A进行.在取样时需注意一防止煤中水分蒸发,二防止异物混入样品中.2) 液体燃料从油箱或燃烧器前管道抽取不少于1L样品,倒入容器内加盖密封,在重油作为燃料取样时,应在管道上取样.3) 气体燃料可由当地煤气公司或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化验报告或在燃烧器前管道上取样,在取样时注意把燃气取样器中残剩的气体赶干净.4) 对于混合燃料可按各种燃料的成分分析资料,按混合比例求得对应值,可作为同一燃料处理.9.2 燃料计量的方法1) 固体燃料用精度不低于0.5级的磅秤承重.2) 液体燃料计量方法有三种:a称重;b油箱计量消耗体积;c精度不低于0.5级的油流量计.3) 气体燃料用精度不低于1.5级流量计并需将实际状态的气体流量换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 9.3 当锅炉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20t/h(14MW)仅用反平衡法测定效率时,试验燃料消耗量的确定其步骤为:1) 首先比较锅炉实测热工性能参数和设计参数,如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等实测参数均比设计参数为好则可设定一个高于设计效率的锅炉正平衡效率;反之则相反.2) 在确定了锅炉正平衡效率后,根据效率计算公式反算出燃料消耗量.3) 根据燃料消耗量进行锅炉反平衡计算.4) 当计算所得的反平衡效率之值与估取值相差大于±2%时,则根据负偏差或正偏差重新设定一个锅炉正平衡效率值进行计算,直至估算值和计算值相差±2%之内.9.4 蒸汽锅炉蒸发量的测量仪表和方法.1) 饱和蒸汽因为含有部分水,实际其是一个二相(液、气)流体,所以用流量计测量其流量误差会相当大,现一般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给水流量测量可用经标定过的水箱或用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2) 过热蒸汽一般也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同时也可采用直接测量蒸汽流量来确定,但过热蒸汽具有压缩性,此法有一定误差.测量仪表可用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9.5 热水锅炉循环流量同测量给水流量一样,选用合适的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即可,选用测量热油载体锅炉循环流量的仪表时应注意仪表能耐高温介质.9.6 锅炉水及蒸汽压力测量采用弹簧式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9.7 锅炉蒸汽、水、空气和烟气介质温度的测量可用水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使用在100℃以下,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例:进风温度.热电阻温度计使用在500℃以下的地方.例:排烟温度.热电偶温度计使用在500℃以上的地方.例:炉膛出口烟温.热水锅炉进、出水温;热油载体锅炉进、出油温应使用精度高的铂热电阻温度计和分辨率0.1℃的显示仪表,同时还应注意二支铂电阻的误差一致性.测温点应布置在管道式烟道截面上介质温度比较均匀的位置,温度计插入深度应在1/3至2/3之间,对于大吨位的锅炉或截面积比较大的烟道测温应用根据网格法布置每个测温点,其取算术平均值.排烟温度的测点应接近最后一节受热面距离不大于1m处.9.8 烟气成分分析,可用奥氏仪或用烟气分析仪,其取样点应同排烟温度测点相接近处.9.9 为计算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及灰渣物理热损失q6应进行灰平衡测量,灰平衡测量是根据物质不灭定理来计算:指炉渣、漏煤、烟道灰、飞灰等总的含灰量等于燃料中的总含灰量,通常以炉渣、漏煤、烟道灰、飞灰等的总含灰量的重量的百分比来核算,其中飞灰所含的百分比是反推算出来的.各灰渣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α——各种灰渣的百分比,单位为%;G——为各种灰渣重量,单位为kg/h;C——为各种灰渣含可燃物含量,单位为%;B——为燃料消耗量,单位为kg/h;Aar——为燃料中收到基含灰量,单位为%.例:一台锅炉每小时耗煤量为3000kg/h,煤中含灰量Aar为25%,干炉渣重量为700kg/h,漏煤重量为50kg/h,烟道灰重量35 kg/h,炉渣可燃物含量为10%,漏煤可燃物含量为30%,烟道灰可燃物含量为35%,飞灰可燃物含量为40%.则:α炉渣= ;α炉渣= ;α烟道灰= ;α飞灰=1-(α炉渣+α炉渣+α烟道灰)=1-(84%+4.67%+3.47%)=7.86%.9.10 为了进行灰平衡计算,应对炉渣、漏煤、烟道灰等进行计量和取样化验,因对飞灰应进行反推算,故只进行取样化验.9.11 各种灰渣的取样方法.在出灰口定期或定车取样;如试验结束一次性出灰(漏煤等)的可按每车取样,取样方法按附录A进行.每此试验采集的原始灰渣重量应不少于总灰中的1-2%,且灰、渣取样量应不少于20kg,总灰量少于20kg 时应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灰渣重量不少于1kg,湿炉渣应铺在清洁地面待其稍干燥后再取样和计量;漏煤、飞灰等取样量应不少于0.5kg.9.12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烟量测量方法按附录C进行,取样时注意等速取样.9.13 风机风压、风室风压;烟、风道各段烟气、风的压力一般根据需要测量,用U型管即可.9.14 散热损失按附录D确定.9.15 每个测量数据应10至15分钟记录一次,热水锅炉进、出水温;热油载体锅炉进、出油温应5分钟记录一次,循环水量、循环热油量用累积方法确定.9.16 热工性能测试常用的一些参数表.见附录E和附录F10 锅炉效率的计算10.1 正平衡效率计算10.1.1输入热量计算公式:Qr=Qnet,v,ar+Qwl+Qrx+Qzy式中: Qr__——输入热量;Qnet,v,ar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wl ——加热燃料或外热量;Qrx——燃料物理热;Qzy——自用蒸汽带入热量.在计算时,一般以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输入热量. 如有外来热量、自用蒸汽或燃料经过加热(例:重油)等,此时应加上另外几个热量.10.1.2饱和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bq——饱和蒸汽焓;hgs——给水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_——输入热量.10.1.3过热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a. 测量给水流量时: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gq——过热蒸汽焓;hg——给水焓;γ——汽化潜热;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b. 测量过热蒸汽流量时: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sc——输出蒸汽量;Gq——蒸汽取样量;hgq——过热蒸汽焓;hgs——给水焓;Dzy——自用蒸汽量;hzy——自用蒸汽焓;hbq——饱和蒸汽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hbq——饱和蒸汽焓;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10.1.4 热水锅炉和热油载体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G——循环水(油)量;hcs——出水(油)焓;hjs——进水(油)焓;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10.1.5电加热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10.1.5.1电加热锅炉输-出饱和蒸汽时公式为: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bq——饱和蒸汽焓;hgs——给水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N——耗电量.10.1.5.2电加热锅炉输-出热水(油)时公式为: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G——循环水(油)量;hcs——出水(油)焓;hjs——进水(油)焓;B——燃料消耗量;Qr_——输入热量.10.2反平衡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2=100-(q2+q3+q4+q5+q6)式中:η2——锅炉反平衡效率;q2——排烟热损失;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5——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其中q2、q3、q4、q5、q6的计算见表2 试验数据综合表. 11.其它量的计算其它量的计算公式见表2 试验数据综合表.12.试验报告12.1试验报告封面12.1.1报告封面应包括下例内容:a.试验报告编号;b.试验锅炉型号;c.委托单位(或制造厂);d.试验地点;e.报告编制签名;f.审核签名;。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燃油、燃气锅炉的排烟过量空气系数一般较低,可控制 在1.2以下,燃煤锅炉的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2.0以下就比较好 了。 排烟温度控制在170度以下效率较高。
工业锅炉节能
二、工业锅炉节能运行 2、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
减少排烟热损失的途径有:合理布置受热面
合理配风 定期清理受热面积灰、结垢 减少锅炉漏风
工业锅炉节能
f、燃烧与空气能混合良好
工业锅炉节能
二、工业锅炉节能运行 4、减少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
减少q4的措施:保证锅炉燃煤质量
合理调整煤粒度
重视燃烧调整 分段送风 提高一次风温 保证炉内温度
注重炉排质量
工业锅炉节能
二、工业锅炉节能运行 5、减少锅炉灰渣物理热损失
灰渣物理热损失是指高温炉渣排出炉外带来的热量损失。
工业锅炉节能
一、锅炉能效测试的基本原理
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的主要部分,约为5%~12 %,反映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参数是排烟温度和排烟处 过量空气系数 。 排烟温度越高锅炉热效率越低,锅炉排烟温度每升高 10~20℃,将使锅炉效率降低1%,但考虑到尾部烟 道的酸蚀问题,排烟温度不宜低于130℃。在实际运 行中,对于带尾部受热面的锅炉,排烟温度不大于 170℃;对于不带尾部受热面的锅炉,排烟温度不大 于250℃。
工业锅炉节能
第一部分
锅炉能效测试
工业锅炉节能
一、锅炉能效测试的基本原理
(一)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是对工业锅炉在稳定(即正常燃 烧状态下)工况下,测定其各种热工性能参数,从而对锅 炉能效状况作以判断。 目的—通过测试,能够确定锅炉的热效率,明确锅炉各项 热损失的大小,分析造成各项热损失的原因并寻求降低热 损失的方法,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分类—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 细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三种。

GB10180热工测试规范

GB10180热工测试规范

GB10180-88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热工试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GB1921《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和GB3166《热水锅炉参数系列》规定的范围内的各种锅炉。

1. 总则a.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测定工业锅炉的出力和效率提供热工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形式,同时提供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盐量的试验方法。

b. 锅炉效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测量锅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正平衡法,亦称直接测量法或输入输出法。

第二种方法是测定锅炉各项热损失,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反平衡法,亦称间接测量法或热损失法。

c. 测定锅炉效率应同时采用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

锅炉效率以正平衡法测定值为准。

当锅炉出力大于或等于14MW或20t/h,用正平衡法测定有困难时,允许仅用反平衡法测定锅炉效率;手烧锅炉允许只用正平衡法测定锅炉效率。

d. 本标准规定的锅炉效率,为不扣除自用蒸汽和辅机设备耗用动力折算热量的效率值。

但自用蒸汽量和辅机设备用动力应予记录,当必要时可进行净效率计算。

e. 蒸汽锅炉的出力由实测决定,要扣除自用蒸汽热量。

f. 热水锅炉的出力由测定决定。

g. 饱和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含盐量由实测决定。

h. 特种锅炉的热工试验方法可参照本标准进行。

2. 试验准备工作a. 试验负责人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试验大纲;应具备领导试验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并具有责任心。

试验大纲的内容应包括:试验任务和要求;测量项目;测点与所需仪表;人员组织与分工;试验进度安排等。

试验负责人应向有关人员介绍试验大纲,并组织试验大纲的讨论和实施。

试验人员应熟悉本职工作并按试验大纲要求认真实施。

b. 试验所使用的仪表及有关设备,在试验前都应经过校验和标定,并应具备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校验合格证(或校验印记)。

c. 按试验大纲的测点布置图要求安装仪表。

d. 全面检查锅炉各部件、炉墙和辅机等,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排除。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13年6月《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编写组引言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要求,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技术规程。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和其他行业的成果和经验,以我国现行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节能检测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技术规程。

本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测试范围,测试条件,技术要求,测试报告和附录。

本技术规程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材节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录1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测试范围 (4)4 测试条件 (5)5技术要求 (5)5.1熟料烧成系统能效测试 (5)5.2粉磨系统能效测试 (7)5.3余热发电系统能效测试 (9)5.4原燃料预处理系统能效测试 (11)5.5辅助生产系统能效测试 (12)6测试报告 (12)6.1对外出具测试报告的要求 (12)6.2测试报告内容 (12)附录A (14)附录B (15)附录C (17)附录D (19)附录E (21)水泥制造能效测试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水泥制造过程能效测试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测试范围、测试条件、技术要求、测试报告。

本规程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熟料制造的能效测试与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8074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16780 水泥单位产品能耗消耗限额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21372 硅酸盐水泥熟料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4851-2010 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6281-2010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GB/T 26282 水泥回转窑热平衡测定方法GB/T 26567-2011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GB/T 27977-2011 水泥生产电能能效测试及计算方法GB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588-2010 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JC/T 543 烘干机热工测量方法与计算3测试范围测试范围见图1:图1 水泥制造能效测试范围4 测试条件水泥制造过程能效测试应满足以下条件:4.1生产企业根据GB/T 23331的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同时按照GB/T 24851-2010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并在能效测试前经过校验和校准,并备有记录。

热工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热工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

热工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确保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工作符合相关规程、标准的规定,指导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的进行,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以保障锅炉的性能指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2.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3.8MPa的蒸汽锅炉以及热水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包括定型试验、验收试验、仲裁试验和运行试验)2.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手工或机械燃烧固体燃料的锅炉、燃烧液体或气体燃料的锅炉和以电作为热能的锅炉。

热油载体锅炉(导热油炉),以及垃圾燃料的锅炉可参照本指导书。

3.试验开展依据下列文件,在本指导书公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其所包含的条款,经本指导书的引用而构成本指导书的条款。

文件可能会被修改,使用本作业指导书时,请探讨使用下列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1GB/T474-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eqv ISO1988:1975)3.2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4.作业要求4.1燃料取样的方法:1)固体燃料取样量不得少于总燃料量的1%,但总取样量不少于10kg,取样方法按附录A进行。

取样时需注意一防止煤中水分蒸发,二防止异物混入样品中。

2)液体燃料从油箱或燃烧器前管道抽取不少于1L样品,倒入容器内加盖密封,并作上封口标记;在重油作为燃料取样时,应在管道上取样。

3)气体燃料可由当地煤气公司或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化验报告或在燃烧器前管道上取样,在取样时注意把燃气取样器中残剩的气体赶干净。

4)对于混合燃料可按各种燃料的成分分析资料,按混合比例求得对应值,可作为同一燃料处理。

4.2燃料计量的方法:1)固体燃料用精度不低于0.5级的磅秤承重。

试验开始与结束时,锅筒水位和煤斗的煤位均应保持一致。

为此,在试验开始前在水位表和煤斗中应作好标记。

当试验结束时,水位和煤斗应回到其标记处。

在整个试验期间过量空气系数、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给水量,给煤量等参数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报告编号: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报告项目名称:受试锅炉型号:锅炉制造单位: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试验地点:试验日期:注意事项1、本报告书应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2、本报告书无审核、批准人员签字无效。

3、本报告书无测试机构的试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测试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测试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目录一、锅炉热工性能试验综合报告..........................第页二、锅炉热工性能试验项目..............................第页三、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点布置及试验用仪器仪表说明......第页四、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第页五、锅炉试验数据综合表................................第页六、锅炉试验结果汇总表....................... ....... 第页一、锅炉热工性能试验综合报告报告编号:注:1)在锅炉热平衡系统边界内发生烟气冷凝且热量回收利用的锅炉须同时列出锅炉本体热效率和冷凝段热效率。

二、锅炉热工性能试验项目报告编号:注:本表中的内容按本标准8.1条根据试验对象、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等的不同具体确定。

三、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点布置及试验用仪器仪表说明1. 测点布置。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目的及燃烧工况调整1.0 概述燃料在锅炉中是不可能完全得到燃烧的,燃料的燃烧产物----高温烟气的热量也不可能全部得到利用,也就是说,燃料的总输入热量Q r中只有一部分对锅炉的工质(热水锅炉中水,蒸汽锅炉中的水和蒸汽,导热油炉中的导热油等等)所利用。

称为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Q1;其余未利用部分则称为锅炉的热损失。

锅炉损失主要有排烟损失Q2,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3,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Q4,散热损失Q5,和灰渣物理热损失Q6等。

当锅炉工况稳定时,上述燃料的输入热量Q r应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及各项热量之和相平衡,即:Q r= Q1+Q2+Q3+Q4+Q5+Q61.1 锅炉正平衡即直接测量锅炉输入热量和输出热量,也称作直接测量法或输入输出法。

锅炉正平衡效率η1η1= Q1 /Q r ×100;(%)1.2 锅炉反平衡即测量锅炉各项损失,也称作间接接测量法或热损失法。

锅炉反平衡效率η2η2= 1- Q2 /Q r – Q3/Q r – Q4/Q r- Q5 /Q r – Q6 /Q r ×100;(%)η2= 100 - q2– q3– q4- q5 – q6;(%)由于锅炉的燃烧工况及换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锅炉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对锅炉燃烧工况及换热做全面的热工测量,就可以看出燃料有多少热量被有效利用了,有多少成为损失,将取得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从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判断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水平,最后确定出锅炉的最佳工况,求出锅炉的热效率。

这样的试验、测量和分析研究工作,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锅炉热工试验。

对新设计的锅炉或经改造的锅炉,其设计性能和实际运行性能究竟如何,也必须根据热工试验的结果来作出评定。

通过热工试验,对设计制造厂的锅炉产品在性能上提供综合评价。

为设计制造厂以后的产品提供设计依据。

并为锅炉制造厂提供测试报告,以供产品鉴定之用。

通过热工试验,还可以使用户的运行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性能,掌握燃烧过程的内在规律,寻求节约燃料的途径,从而在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液相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包括定型试验、运行试验、验收试验等)方法和要求。

1.2本标准适用范围如下:a)适用于额定压力小于3.8MPa的锅炉;b)适用于燃烧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锅炉和以电能作为输入能量的锅炉。

1.3 油田注汽锅炉、余热利用装置或设备(烟道式余热锅炉除外)、蒸汽压力不小于3.8MPa且蒸汽温度小于440℃的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 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eqv IS0 18283:2006(E))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 B/T 508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2900.48 电工名词术语锅炉GB/T 3286 石灰石白云石分析方法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重量法GB/T 8174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10184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 10410 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T 1361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23971 有机热载体GB/T 24747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T 28730 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制备方法GB/T 28731 固体生物质燃料工业分析方法GB/T 28732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测定方法GB/T 28733 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GB/T 28734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方法GB/T 30725 固体生物质燃料灰成分测定方法GB/T 30726 固体生物质燃料灰熔融性测定方法GB/T 30727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30728 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3073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仪器法GB/T 30733 煤中碳氢氮的测定仪器法CJ/T 313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DL/T 567.8 燃油发热量的测定DL/T 567.9燃油元素分析NB/T 47034 工业锅炉技术条件NY/T 1879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NY/T 1880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NY/T 1881.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NY/T 1881.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2 部分:全水分NY/T 1881.3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3 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NY/T 1881.4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4 部分:挥发分NY/T 1881.5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 5 部分:灰分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4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12-18 11:17:26编者按为了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系统运行能效评价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并于201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规则涉及锅炉能效的4项测试方法,包括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锅炉及其系统运行能效评价,规则的实施将大力推进目前锅炉节能工作的全面展开。

现将新规则的部分内容刊登如下,供读者参阅。

1总则1.1目的为了规范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系统运行能效评价工作,特制定本规则。

1.2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的工业锅炉及其系统的能效测试与评价:(1)额定压力小于3.8MPa的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2)有机热载体锅炉。

本规则不适用于余热锅炉。

1.3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分类锅炉及其系统能效测试与评价方法包括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和锅炉及其系统运行能效评价。

1.4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见附件A。

1.5符号和单位本规则所用的符号和单位见附件B,没有注明的符号和单位按照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的规定。

2 能效测试的基本要求2.1能效测试工作程序能效测试工作程序一般包括编制测试大纲、现场测试、测试数据分析等。

2.1.1编制测试大纲测试工作开始前,测试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定,结合测试任务、目的和要求制订测试大纲。

测试大纲编写工作应当由具有测试专业的专业人员承担。

测试大纲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任务、目的与要求;(2)根据测试的目的、炉型、燃料品种和辅机系统特点确定测量项目;(3)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4)人员组织与分工;(5)测试工作程序。

2.1.2锅炉及其系统测试前检查检查锅炉及其辅机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当予以排除。

对锅炉进行测试时,锅炉的介质(汽、水、有机热载体)、燃料、排渣(灰)、烟(风)道必须与其他锅炉相隔绝,以保证测试结果准确。

工业锅炉热工测试方案2

工业锅炉热工测试方案2

工业锅炉热工试验(工业锅炉热工测试方案)一、工业锅炉热平衡的目的1、使用单位对新安装锅炉的验收试验。

2、锅炉采样新技术后在出力方面的性能比对试验。

3、通过试验总结出合理的运行方法。

二、工业锅炉热平衡试验任务1、确定锅炉的热效率。

2、确定锅炉的出力和燃料消耗量3、确定锅炉各项热损失。

4、制定出合理的运行操作规程、降低热损失,减少燃料消耗。

提高锅炉热效率。

三、工业锅炉热效率试验方法1、正平衡试验市直接测量锅炉的工质流量、参数(温度、压力)和燃料消耗量及其热值等。

然后计算出热效率。

正平衡试验常用于小型工业锅炉的热平衡试验。

但它仅能测出锅炉的热效率和出力,而不能分析锅炉热损失欠佳的原因。

2、反平衡试验法是测定出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而计算确定其热效率。

可以从各项热损失的分析中找出减少热损失,合理利用能源、提高锅炉热效率的途径。

通常,在进行正平衡测定时,同时进行反平衡试验,以使校核正平衡试验的准确性和对锅炉工况进行分析。

四、工业锅炉热平衡试验注意事项热平衡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应按测试任务的要求制定测定大纲。

大纲内容一般包括:测试的任务核要求;内容核方法;测量项目及测点布置,人员分工进度度等。

一般在正式开始前应先组织测试人员进行预备性试验以检验仪表设备的可靠性,测试前应全面检查锅炉及辅机,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予以排除,试验应在燃烧调整达到正常状态后进行,并取得司炉工的密切配合,具体要求如下:1、正常测试应在冷炉点火带负荷运行24小时后,并在带负荷(试验工况)正常稳定运行1小时情况下才能进行。

2、每次测试以连续4~6小时为宜。

(火时和沸腾燃烧锅炉不少于4小时)火床燃烧不少于6小时。

3、测试期间一般不得排污,吹灰、冲洗水位表,安全阀不得跳起。

4、试验开始或结束时锅炉水位和蒸汽压力应一致,测试期间过量空气系数,给煤率、给水率、炉排速度,煤层厚度应基本不变。

5、整个测试期间,要求出力波动不超过10%‘汽压波动不超过+4%和-15%过热蒸汽温度在250~300℃时,波动不大于±(10~20)℃。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和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和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和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1.1主要测量项目
1.1.1锅炉热工性能主要包括:锅炉热效率、蒸发量或输出热功率、蒸汽温度与蒸汽品质、工质进出口温度、工作压力、过量空气系数、排烟温度与入口空气温度;燃料消耗量、空气和烟气流量、灰渣等可燃物含量及其他热损失等指标。

1.1.2 根据图1、图2,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主要测量项目见表4,但可不受限于表4所列的项目。

如需对锅炉进行热工性能分析或计算锅炉净效率,还需进行表5所列项目的测量。

表4 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主要测量项目
表5 锅炉热工性能分析用测量项目
1.2 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1.2.1 试验时所用的仪器、仪表应在检定或校准的合格有效期内。

1.2.2 所用仪器、仪表在测量量程内应满足测量项目的精度要求,主要测量项目所用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1.2.3 仪器、仪表的安装及使用应符合试验要求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要求。

表6 主要测量项目用仪器、仪表的精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和试验用仪器与仪表
1.1主要测量项目
1.1.1锅炉热工性能主要包括:锅炉热效率、蒸发量或输出热功率、蒸汽温度与蒸汽品质、工质进出口温度、工作压力、过量空气系数、排烟温度与入口空气温度;燃料消耗量、空气和烟气流量、灰渣等可燃物含量及其他热损失等指标。

1.1.2 根据图1、图2,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主要测量项目见表4,但可不受限于表4所列的项目。

如需对锅炉进行热工性能分析或计算锅炉净效率,还需进行表5所列项目的测量。

表4 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主要测量项目
表5 锅炉热工性能分析用测量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