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基地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刘君男3009206138
动线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符佳琪3009204002
功能分析09城市规划甲班唐婧娴3009206121
空间分析09城市规划乙班王琛芳3009206142
一、基地分析(刘君男09规乙3009206138)
我主要对基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流线、和建筑条件进行了分析。
㈠基地自然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
直岛是濑户内海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以北约1,300米的地方,面积大约8,130平方米,人口约3,600人。基地位于直岛南端的一块地势高起的海岬上。基地环境非常纯净,大海浩瀚,阳光充沛,景色优美。
2、直岛当代美术馆(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于一九九二年落成,因为该项目处于景色宜人的国家公园内,所以大部分建筑体块被埋入地下,以免破坏如诗如画的整体风景。安藤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惟。隐藏于山头,却以下挖形式的八六○坪人造艺术堡垒,巧妙地躲在森林丛木之间。
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期二期尝试的都是半埋地下的手法,到了三期就是全埋地下的的手法,。让建筑物以不打扰自然为主,下挖,高度只是隐约可见,墙饰几乎是零。
3、气候
建筑采用半埋地下的处理手法除了是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还与基地的气候有关。日本的37万平方公里国土中大部分属于温带,加之四面环海,因而基本上可以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特征分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台风”和“晚霜”频繁光顾。
安藤说他第一次来到这里就对山顶那种看海的感觉与炎热的天气留下了印象。因为山顶气候较为炎热,而且冬季海风凛冽,对于旅馆而言条件不宜。下沉后一方面不会太热,同时也降低了海风的干扰。另外还采取了正面运用板块的手法,也有效的阻挡了海风的吹袭。
日本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为利于通风,建筑的长轴与主导风向有适当倾角,同时为了防风,避免在迎风面设豁口。
4、建筑选址
在建筑选址上有三个备选项,分别为山顶、山谷和山坡。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建筑都建在了山顶上,这主要与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建造条件有关。
①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看按照安藤的设计想法,建筑应该尽可能的隐藏于自然环境中,鸟瞰时,建筑都可见,人视点观察时,建于山顶和山谷均可达到较好的隐藏效果,而建于山坡则不能。
②从建筑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基地景色优美,三面环海,将景色尽收眼底是理想效果,
只有把建筑建于山顶才能达到四面观景的目的
③从建筑的建造条件看山顶地势平缓,建造难度相对较小
基于以上三种原因,博物馆的一期和二期均建在了地势平坦的山顶。
㈡基地人文条件分析
1992年,集美术馆和旅馆设施为一体的“贝乐思之家”(直岛当代美术馆)开馆。该美术馆的主旨就是“在某一个场所经由时间来培育艺术”。在这里,艺术没有被建筑所束缚,而是超越内与外的界限,自由地获取场所。同时,它也掀开了“特定的场所艺术”的新篇章。众多艺术家们受邀为其进行创作,他们专为直岛创作的作品在这里得到了永久地展示。
2001年直岛本村开始了将本区域残留的旧民居改造为现代艺术空间的“家的项目”,以此为契机,这一活动在直岛得到了全面地展开。受此影响,自2004年以后,在直岛的现代艺术活动都被统称为“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2004年,它与“地中美术馆”同期竣工,虽然各自的业主不同,但其理念贯穿于“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长达13年的建设活动中。自然与建筑、艺术家之间的冲突与对话,他们相互间激发灵感的关系,是该场所具有活力的动力源泉。
直岛文化村,被誉为是自然、艺术及建筑三者融合为一的室外个性旅馆。直岛文化村上遍布着各种艺术品,有处于不同角落上的雕塑艺术、在直岛文化村上的入口有趣味十足的椅子。
安藤设计的这组关联建筑是文化村的行政核心部分,由于大部分重要的艺术行为和作品实际上已经分散到了全岛的各个角落,美术馆只是提供一个较为正式的讨论和聚会的场所。基于这一目的,美术馆应使全岛各个地方都容易到达,所以建于山顶部分就成了不二的选择。
博物馆建管的初衷是为了接待乘船直达此地的游人,因此设计构思是让游客乘船到达岛后即可参观。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入口台阶下建造了一座直岛美术馆主体的附属展厅,也是游客接触的第一个展厅。
㈢基地动线分析
安藤的设计构思是它应该成为“一座浮在大海上的文化城市,虽然这座建筑背后有道路通达,但通常人们都是经由一专用码头和台阶式广场进入。这样可以获得更多更强的视觉体验。
下面就跟随小人的脚步,漫步直岛吧。
到达直岛的第一站是一个码头,从码头看直岛,翠翠青山,博物馆消隐于山间,经过码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的台阶式广场,起到了引导人流的作用,下一目的地便是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期,连接台阶式广场和博物馆的是一条长长的坡道,人们漫步于坡道上可以尽情欣赏自然风光,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心情慢慢得到平静。继续前行,博物馆一期慢慢浮现。穿过一期工程下一目的地就是博物馆二期,两期工程是用缆车相连的,这种交通方式可以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㈣基地建筑条件分析
1、基地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在建筑的形体设计上,安藤采用的是简单几何形体的穿插,这与纯净的自然环境很好的契合在一起。几何元素的穿插是沿地形动线而扭转,使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建筑几何图形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安藤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最佳场域予以量身订作。
2、建筑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此基地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自然性,安藤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手法力求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基地的特点要求建筑与自然要产生很强的对话
对话手法一:入口长坡道
安藤在入口处尽可能使用长长的路径,让人体会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对话。这种长长的坡道,带来了新的空间可能性。顺着这种路径,人们不时感受到时断时续的“场景”保持自己的方位感,建筑本身不会自行完善,它的特性来源于与自然环境交融中的感知。
对话手法二:顺应山势
面向海面的方向,巧妙地用高低阶层次的墙面和弧线,对应高低不平的山势
对话手法三:中庭
在下沉建筑中,很容易造成人与外界环境分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安藤设计了中庭,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下沉的建筑中加入中庭,让人们在建筑内部与自然对话,通过感官享受自然中不断变换的风、雨、阳光、日出与日落
对话手法四:屋顶花园
二期扩建的建筑中,屋顶式花园是周围绿色背景的延伸,建筑与花园融入自然环境中,散发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自然韵味
对话手法五:台阶平台
为了尊重自然,入口的台阶平台既是垂直交通又是屋顶平台。大踏步既有垂直交通的作用,还是的博物馆入口,也可以当作露天演出的舞台。在此,游客还可以感受海与天的交融,欣赏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总结:读安藤的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筑与场所的对话、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在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安藤充分考虑了基地的特殊性,为了不破坏基地的自然环境而采取了建筑下沉等一系列手法,从而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动线分析(符佳琪09规乙3009204002)
1.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动线进行分析
●基地周围动线分析
●建筑内部动线分析
2.直岛当代艺术博物馆鸟瞰图
3.基地周围动线分析
4.游览路线及交通方式
5.基地周围动线—重要节点分析节点一:游船码头
这里的码头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作为水陆交通转换的枢纽,更成为了游览参观的一部分。当从一望无际的海面到达这座码头时一种欣喜和好奇的冲动就会促使你继续向前走下去
6.基地周围动线—重要节点分析节点二:阶梯状广场
这个露天的广场是有许多大踏步组成的,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沿着踏步往上走,仿佛就像有一种莫名的牵引力,吸引着你一直往上走。
大踏步分为四阶,当上之最高一阶,环顾小岛周围时,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