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考纲复习材料.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大纲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引论(一)考核知识点气象学、气候学、天气、气候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大气高度的划分;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主要气象要素的测定(二)考核要求1.了解(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2.熟悉(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掌握(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3)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4.应用(1)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一)考核知识点1.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2.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
3.地面有效辐射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4.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
5.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的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
6.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
7.气温的日变化、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辐射逆温8.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的形成。
(二)考核要求1.了解(1)太阳光谱(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熟悉(1)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2)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3)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3.掌握(1)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概念(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气温的日变化、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4.应用(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一)考核知识点1、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2.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气压系统的种类3.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4.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热成风的形成5.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6.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7.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二)考核要求1.了解(1)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由来(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2.熟悉(1)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2)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3)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3.掌握(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3)促使空气运动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风压定律(5)大气环流及三圈环流的模式;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7)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4.应用(1)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一)考核知识点1.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天气学是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动力学等性质以及它们在天气现象中的应用的学科。
了解天气学的基本原理是预测天气和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
下面是《天气学原理》复习的重点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氧和氩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2.大气的结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层次。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1.大气的密度和压强: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压强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发生变化,不同层次的大气温度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
三、大气的水循环1.蒸发和蒸腾:水在地表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从根部吸收并释放到空气中。
2.云的形成: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形成云,不同云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四、大气的运动1.风的形成:气压差是风的主要驱动力,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
2.风的分类: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根据水平运动的方向可以将风分为经向风和纬向风。
五、气象要素和观测方法1.气温:常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站点和高度的选择对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2.湿度:常用湿度计进行测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计算和测量方法。
3.气压:常用气压计进行测量,气压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程度。
4.风速和风向:常用风速计和风向标进行测量,气象要素的重要参数之一六、天气的形成和变化1.水平天气系统: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特征,冷、暖锋的形成和移动规律。
2.垂直天气系统:不同层次的大气运动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雨、雪等。
七、天气的预报方法1.经验法预报:基于过去的天气观测,根据类似天气现象出现的规律进行预测。
2.数值模式预报:利用气象数值模型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精细的数值预报。
3.卫星和雷达预报:利用卫星和雷达观测到的大气云图和降水信息进行天气预报。
以上是《天气学原理》复习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气象学复习提纲与资料
绪论:⒈气象学划分:主要有天气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大气探测学以及人工影响气象学等。
⒉农业气象学概论: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有:⑴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⑵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⑶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⑷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⑸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⑹农业气象检测⒊大气的组成:干空气(氮气,氧气,氩气等),水分和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对流层特点:⑴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⑵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⑶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⒋大气污染概念: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其分类:⑴固体或液体的微粒痛称为气溶胶粒子。
⑵气态化合物通称为化学污染物。
其三个环节:即空气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经过大气运送;到污染对象第一章⒈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
简称太阳高度。
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
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表示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称为太阳方位角⒉可照实数:在天文学上,其地的昼长是指从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间隔,也可称为可照实数。
全天可照实数:t=2W▫/15°(W▫为时角)实照实数:将日中太阳直接照射地面的实际实数称为实照实数。
太阳直接照射的实际实数会短于可照实数为了区别于可照时间,把包括曙暮光在内的日长时间称为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可照时间+曙暮光时间⒊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减弱的规律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反射的作用,使得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⑴氧气对波长小于0.2nm的紫外线有较为明显的吸收作用⑵臭氧能强烈吸收短波辐射⑶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带主要是在红外线区⑷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杂质等也能吸收部分太阳辐射(二)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大气的散射作用主要减弱了太阳可见光区的辐射(三) 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以反射和散射作用大于吸收作用(四) 影响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径长短和大气透明程度⑴大气光学质量m(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⑵大气透明程度P(表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的削弱程度)⑶减弱定律(Beer吸收定律)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变化太阳直接辐射辐照度的强弱与许多因子有关系,最主要的是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程度,其次直接辐射辐照度还随纬度而改变散射辐照度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程度。
天气学考纲复习材料分解
《天气学》考试大纲复习材料第一章天气学基础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一般的天气预报方法;了解天气学发展简史;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理解大气科学中四季划分的方法。
考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天气学:研究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学科。
2、研究对象: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目的:了解这些系统的特征与发生、发展的规律。
3、系统:所谓“系统”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可以与其他系统区分开来的一个实体。
4、尺度:所谓“尺度”表征一个系统在空间上大小,或者在时间上持续的长短,所以有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种尺度。
5、天气系统分类: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许多学者把它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和微尺度等不同的天气系统。
█(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33´的夹角。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而且地球表面同一地点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其太阳高度角也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光在空中经过的路径短,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气温高,形成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太阳光在空中所经路径长,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形成冬季;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理解)四季的划分方法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候统计上划分: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气象与气候复习提纲
作业1.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由于着眼点不同,大气上界有两种分法(普遍),一是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1200km ;二是着眼于大气密度,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2000~3000km 。
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2.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高山常年积雪,是因为其高度已达到或低于积雪存在的温度,云峰耸立是因为随高度的升高,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凝结,产生云雾。
3.已知10℃时,E 为12.3hpa ;18℃时,E 为20.6hpa 。
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e 为12.3hpa ;次日8时气温为23℃,e 为20.6hpa 。
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 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
答:d T (露点)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第一天上午8时e 为12.3hpa,而10时E 为12.3hpa ,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
第二天上午8时e 为20.6hpa,而18时E 为20.6hpa ,所以次日8时的Td 为18℃。
Td 的高低直接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4.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干空气状态方程P=ρd R T ,湿空气状态方程为P=ρd R T (1+Pe 0.378) (1)同温同压下,湿空气密度为=)Pe0.378(1+T R Pd干空气密度为=TR Pd ,由于)e 378.01(P T R T R d d +<所以干空气密度大于湿空气密度(2)空气中水汽压愈大,e 越大 P=)e378.01(PT R d +,空气越潮湿,e 越大,其密度越小。
《天气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
《天气学》复习1.什么是天气图?天气图分哪几类,分别填有哪些要素(主要的)?天气预报通常分析哪些层次的天气图?天气图:在底图上填上各地同一时刻气象记录,再经过绘制和分析,就能够反映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天气情况的图。
天气图分类: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三类.分别填有的要素有:总云量,气温,露点,三小时变压,海平面气压,六小时降水,水平能见度,现在天气现象。
地面,850,700,500(高空图),400,300,200,100 hpa2.天气系统可按空间和时间尺度分类,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垂直厚度、时间尺度和垂直速度如何?老师ppt大尺度:400 km以上,时间尺度(生命期)2~3天以上中尺度:4~400 km,时间尺度:几小时至1天小尺度:40m~4km天气系统水平尺度垂直厚度时间尺度垂直速度大尺度 10^6m 10^4m 10^5s 10^-2m/s中尺度 10^5m 10^4m 10^5s 10^-2m/s小尺度 10^4m 10^3~4m 10^4s 10^-1m/s微尺度 10^3m 10^3m 10^2~4s 10^-1~0m/s3.列举各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包含的典型天气系统。
老师ppt见上题图表动力气象书:大尺度:长波,阻塞高压,大型气旋,反气旋,锋面中尺度:飑线、中尺度低压、中尺度雨带、中尺度雨团小尺度:小型漩涡,雷暴微尺度:主要为对流单体,如积云和浓积云。
4.写出连续方程(z和p坐标都可以)、静力平衡关系、垂直涡度、速度散度、温度平流、相对或绝对涡度平流、水平水汽通量以及水汽通量散度的数学表达式。
连续方程:z坐标p坐标静力平衡关系:垂直涡度:速度散度:温度平流:(一般V取水平速度)相对涡度平流:绝对涡度平流:水平水汽通量:单位时间流经单位截面积的水汽质量为:或积分形式:p Vdpgq1,垂直于风向的底边为单位长度,高为整层大气柱的面积上的总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5.什么是大气环流?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哪些?冬夏季大气平均低层和中层环流特征。
气象学气候学复习要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简史1.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含义气象: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称为气象。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长时间内,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态。
2.广义的气象学和狭义的气象学:广义的气象学:所有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统称为气象学。
狭义的气象学:仅研究大气中大气现象的学科称为狭义气象学。
3.大气的主要组成成份氮、氧、氩、 CO2、氖、氦、甲烷、氪、氧化氮、氙、臭氧、氡等。
前四个的含量分别是78.08、20.95、0.93、0.03,累加值 99.03、99.96、99.99。
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的多种固体和液体微粒,统称为大气气溶胶粒子。
4.大气的质量随高度的变化大气总质量约5.3×1015吨。
50%在5.5公里以下;75%在11公里以下;25%在11公里—100公里;1% 在36公里—100公里;5. 大气上界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大气中出现物理现象的最高高度:极光,1200千米,大气的物理上界;另一种着眼于大气密度与星际气体密度接近的高度:大约2000—3000千米。
6. 大气的垂直分层⑴对流层高度:平均高度10—12公里,赤道平均高17—18公里,极地平均高8—9公里。
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而言:气温直减率γ=0.65℃/100米②盛行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分布不均;⑵平流层自对流层顶—55km。
温度最初随高度增加不显著,30 km以上显著升高。
气流比较平稳,空气的对流运动很弱。
对流层中水汽含量少,大多数时间天空是晴朗的。
在20 km以上高空,可在早晚观测到贝母云。
⑶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 km左右为中间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几乎无云出现,有时能看到薄、银白色的夜光云。
有一个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做D层。
高度60—90公里。
⑷暖层高度自85公里到250或500 km。
又称热成层或暖层。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1.大气组成: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
(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e.散逸层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第三章辐射系统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2.辐射规律(选择)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放射能力强(弱),吸收能力强(弱)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高三地理专题学习:常见天气系统
【2011浙江】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 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 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③
B. ③④①② D. ③②①④
• 二、综合题 • 7.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
较小 锋线前
晴暖 阴雨、刮风、降温
晴冷
冬季的寒潮,夏季北方的 暴雨和冬春季的沙尘天气; 一场秋雨一场寒
晴冷 连续性降水
晴暖
一场春雨一场暖
江淮 准静 止锋
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在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
昆明 准静 止锋
天山 准静 止锋
南下冷空
在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 冷,常有冻雨天气
气受到云
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考点:
★考纲:锋面、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纲解读: ★能识别各种天气简图,判断天气系统,并分析在其影 响下的天气特点
知识清单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概念: 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 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气团:分类:冷气团: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暖气团: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
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
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
回答1~2题。
1.造成选文中天气变化的是
()
A.准静止锋 B.冷锋 C.暖锋 D.气团
2.下面关于“是夜北风大作”和“比及天明沙土冻紧”
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讲义(经典打印版)【考纲展现】1.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形成、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阻碍。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点及其对天气的阻碍。
3.锋面气旋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天气的阻碍。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1.锋面(1)结构: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点:锋面邻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天气。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来回摆动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较大较小专门小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雨一场寒方法技巧冷暖锋的判定技巧(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3)看锋面坡度:冷锋较陡,暖锋较缓。
(4)看雨区位置。
(5)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
(6)依照降水的时刻、强度识别。
(7)依照对我国天气的不同阻碍识别。
3.锋与天气(1)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①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操纵,气温高气压低。
②冷锋过境时:常显现阴天、刮风、雨雪、降温等天气。
③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①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操纵,气温低气压高。
②暖锋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4.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是:五月,登录东南沿海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西向北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由于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引起夏涝,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显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的阻碍);九月,雨带南移,至十月我国雨季终止。
(2021·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要点(朱乾根,第四版)1、寒潮天气过程:预报着眼点:与强大冷高压相伴的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当冷空气入侵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度以下者称寒潮。
冷空气路径:经过关键区后有西路、西北路、东路三条路径关键区: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必须具备条件:冷源条件,引导条件重要天气系统: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寒潮冷锋中短期天气过程的三种类型:小槽发展型、低槽东移型、横槽型关键系统: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发展是寒潮中短期关键系统,五天以上是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高压脊2、降水天气过程:一般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垂直运动、云滴增长暴雨形成条件: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暴雨预报着眼点:水汽方程和降水率;水汽条件的诊断分析;垂直运动条件的诊断分析;地形与摩擦对降水的影响。
我国大雨带的活动情况:江南春雨期、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华北和东北雨季、华南后汛期、淮河秋雨期江淮梅雨的环流特征:高层、中层、低层、底层江淮切变线的形成和转换西南涡的形成:①西南地形作用;②500hPa面上有高原槽移动;③700hPa图上要有能使高原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并在四川盆地形成明显的辐合气流和环流形势。
移动、发展和天气高空冷涡的形成:①高空西风槽加深,槽的南部断离母体而形成冷涡;②有两个或更多的低压北上与东北低压合并,于是高空槽充分加深形成冷涡。
低空急流的定义形成和维持机制、与暴雨的关系与中尺度雨团相配合的几种中尺度系统(P385-387):中尺度低压,中尺度辐合中心,中尺度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对称不稳定的定义及静力稳定度判据(P392)当大气处于弱的层结稳定状态时,虽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有上升气流的强烈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斜升气流。
这种机制称为对称不稳定。
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条件(P395-396)1.锋面抬升;2.露点锋或干锋抬升;3.能量锋与Ω系统的触发;4.地形抬升作用;5.近地层加热的不均匀性;6.重力波的抬升作用;7.雷暴前方伪冷锋的抬升作用;8.海陆风辐合抬升。
天气学-考试大纲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2011年气象基础知识培训班天气学考试大纲考试目标:1.掌握天气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熟悉确定锋面的一般方法。
3.掌握基本天气学系统概念和主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4.熟悉气象灾害性天气概念和中国暴雨的概念。
5.了解西风带、青藏高原及热带天气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熟悉天气图,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7.了解辅助天气图的种类、分析和应用方法。
8.了解常规的天气预报方法、预报思路和预报流程。
9.掌握气压系统的三度空间结构。
考试内容:一、天气学基础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一般的天气预报方法;了解天气学发展简史;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理解大气科学中四季划分的方法。
二、大气环流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和驱动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和科学假设,了解极地环流的状况,理解极涡与我国寒潮的关系;了解冬夏季全球平均纬向风分量和经向风分量分布;掌握大气活动中心的概念,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各个层次大气环流的状况;掌握高空急流的概念和三大高空急流的名称,了解其形成原理,初步理解高空急流对降水的动力作用;了解东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和热力特征,熟悉东亚季风的环流特点。
三、气团和锋掌握气团的概念、气团变性,了解气团的分类方法;掌握锋的概念,理解锋面、锋区和锋线的概念,掌握锋面的一般分类方法,熟悉锋面附近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的特征,掌握锢囚锋的概念,了解各类锋面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掌握锋生的概念,理解锋生公式的意义;了解气团、锋、锋面气旋、急流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我国主要锋生地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锋面气旋。
四、西风带大型扰动和大型天气过程理解天气系统的尺度概念,以及天气系统的尺度分类;掌握温带气旋和温带反气旋的概念,了解温带气旋和温带反气旋的分类方法,了解温带气旋从生成到消亡所经历的四个过程和天气;掌握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概念,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建立过程,了解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产生的天气;掌握副热带高压的概念和成因,理解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了解热低压、准两年周期振荡的概念。
天气学复习资料整理汇编
14、 切断低压 切断低压是指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槽不断向南加深,高空
向高压。 (3)风场: 由于地面锋位于气压槽内,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而地面摩擦作
用使这种气旋性切变更加明显,也导致锋线附近强的风场辐合。 12、锋生函数
锋生函数
������ = ������ ������������ − ������������ ������������ − ������������ ������������
四季还可以按“四立”的节气划分、按“二分二至”划分、按气候(温度)划分。 4、热力环流的原理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 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 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 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 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 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5、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和科学假设
的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端形成一个孤立闭合的冷低 压中心。
15、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的带状高压区。
16、 热低压 热低压是指地表面局部变暖致使上空的大气增温,气温上升产生上升气流,
使地面气压降低。 17、 海陆风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称为海风;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象、气候、天气2、大气由哪些成分组成?水汽、臭氧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各起什么作用?3、臭氧的垂直分布特点和臭氧层形成? 臭氧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意义?4、大气分几层?其依据是什么?说明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5、对流层顶的温度是极地地区高于赤道还是赤道上空高于极地?为什么?6、请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7、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1、何谓太阳常数?2、何谓总辐射、有效总辐射。
大气逆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阴天夜间气温为何比晴天气温高?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是如何被削弱的? 晴天天空呈现青蓝色原因。
4、海陆增温和冷却的差异原因。
5、空气与外界交换热量有哪几种方式?在地面与空气之间最主要的是哪种?6、什么叫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气温直减率?如何判断大气层结的稳定度?7、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有何特征?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因子有哪些?8、试分析1月、7月世界海平面等温线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9、何谓逆温?对流层中常见哪几种逆温?辐射逆温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1、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冰晶效应2、相对湿度日变化、年变化。
简述水气凝结的条件。
3、露、霜是怎样形成的?霜和霜冻。
雾分为哪几种?辐射雾形成过程4、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的形成及降水特点5、降水。
降水不同形态。
雪花不同形态形成。
6、冷云、暖云人工增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方程1、气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大气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
2、何谓单位高度气压差和单位气压高度差?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什么是气压场?气压场的基本型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等高面图和等压面图有何不同?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为什么可以反映空间气压场的起伏形势?海平面图是什么类型图?5、简述作用于空气的各种力。
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样确定?对大气运动起何作用? 白贝罗定律6、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会根据气压场分布状况判读风。
天气学基础
章节编号/章节题型题干选项参考答案解析A B C D E F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A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是根据()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防御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D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指的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沙尘暴高温干旱A46/预警信息发布单选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一般不包括()。
气象灾害的类别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发布机关C1481700520889/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单选题根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暴雪Ⅱ级预警是指过去24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雪天气,或者预计未来( )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毫米以上暴雪天气。
12 1024 1524 20B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在一次灾害过程中,主要为黑灾造成的灾害,则在灾情直报的“灾害类别”字段中应填()。
干旱沙尘暴大风雪灾A47/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单选题《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要求,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绩效考核A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小时内通过决策服务平台中的直报系统上报重要灾情。
124612月24日D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中规定,“被困人口”指受灾人口中被围困()小时以上、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口数。
24364872C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本地7月29日至8月1日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并导致了灾害,在上报7月份灾情时,灾害的结束日期应填()。
2.1天气学基础--汇总库
2.1天气学基础(12%):《天气学原理与方法》一、单选(9%*50=4.5分,每道0.5分,9道题)34.在中纬度自由大气的大尺度系统近似满足( B )。
A:热力平衡B:地转平衡C:动力平衡D:水平平衡35.根据地转风原理,地转风速大小与气压梯度力___,所以在同一张等高面图上,当纬度差别不大时,等压线密集的地区地转风___。
(A )A:成正比例,较大B:成反比例,较小C:没有关系,较大D:没有关系,较小36.地转风与等压线___,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低压在___( D )。
A:垂直,左,右B:垂直,右,左C:平行,左,右D:平行,右,左37.天气分析的实践证明,天气系统的发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具有(D ),这一性质是天气预报外推法的实践基础。
A:突变性B:转折性C:突发性D:连续性38.( D )被用于表示水汽水平输送状况。
A:温度露点差B:正涡度平流C:负涡度平流D:水汽通量39.在同样的天气形势下,迎风坡的降水量要比背风坡降水量(B )。
A:小B:大C:相当D:没有规律40.低空低涡是影响我国降水尤其是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多存在于离地面(D )的低空。
A:7~8kmB:6~7kmC:5~6kmD:2~3km41.西南涡一般位于( D )。
A:200hPa或300hPaB:300hPa或400hPaC:400hPa或500hPaD:700hPa或850hPa42.在西南涡影响下,降水主要分布在( A)。
A: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B:低涡底部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C:低涡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左后方D:低涡底部和低涡移向的左后方43.东北冷涡是指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维持3~4天且具有深厚冷空气的(B )。
A:低空气旋性涡旋B:高空气旋性涡旋C:低空反气旋性涡旋D:高空反气旋性涡旋44.与降水相联系的低空急流,是位于600~900hPa之间水平动量集中的气流带,其风速一般(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学》考试大纲复习材料第一章天气学基础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一般的天气预报方法;了解天气学发展简史;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理解大气科学中四季划分的方法。
考纲要求:★掌握、■熟悉、■理解、▲了解★(掌握)天气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天气学:研究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学科。
2、研究对象: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目的:了解这些系统的特征与发生、发展的规律。
3、系统:所谓“系统”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可以与其他系统区分开来的一个实体。
4、尺度:所谓“尺度”表征一个系统在空间上大小,或者在时间上持续的长短,所以有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种尺度。
5、天气系统分类:为了更方便地描述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许多学者把它划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和微尺度等不同的天气系统。
■(熟悉)四季的形成原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 33'的夹角。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而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而且地球表面同一地点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其A阳高度角也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光在空屮经过的路径短,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气温高,形成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太阳光在空中所经路径长,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形成冬季;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理解)四季的划分方法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 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屮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气候统计上划分:以公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
气候上精细化划分:候平均气温W10°C冬季;10〜22°C春季;$22°C夏季;22〜10°C秋季。
▲ (了解)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1.首先必须仔细分析天气图中的观测资料,了解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分布与演变的特点;2.利用天气学原理,诊断与分析为什么在这些地区有这样的天气出现,为什么有这样的天气特点;3.利用天气学和动力学原理,结合天气学模型和数值预报的产品,以及最新的观测资料,进行未来的天气预报。
第二章大气环流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和驱动大气环流的原动力,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和科学假设,了解极地环流的状况,理解极涡与我国寒潮的关系;了解冬夏季全球平均纬向风分量和经向风分量分布;掌握大气活动中心的概念,了解对流层和平流层各个层次大气环流的状况;掌握高空急流的概念和三大高空急流的名称,了解其形成原理,初步理解高空急流对降水的动力作用;了解东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和热力特征,熟悉东亚季风的环流特点。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把围绕地球的人气在全球范围展开的环流运动统称为人气环流, 也就是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响应的综合结果,即大气环流就是大范圉的大气运动状态。
★(掌握)驱动大气环流的原动力: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的非均匀分布。
★(掌握)热力环流:因温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一般都是热力环流。
★(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假设最初大气状态是均匀的,没有任何扰动,并且等压面完全平行于地表面。
当空气团受热后,必然膨胀,有一个向上的运动分量,此时等压而必然会上移,上空的空气团受到挤压而密度加大,与周边上空的空气团Z间形成一个气压梯度,受到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空气团则由上空流向周边上空;同时,受热区下方的空气团由于产生向上的运动,其周边必然有空气过来补充,周边上空的空气下沉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圈。
由于这种环流是因下垫面温度分布不均(或受热不均)而产生的,所以称为热力环流。
★(掌握)大气活动中心:分析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图可知,全球经常有7—8个巨大的高、低压区,一般称之为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大气活动屮心:冬季①西伯利亚高压②阿留中低压③冰岛低压④北美高压;夏季①印度低压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③大西洋副热带高压。
★(掌握)高空急流: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対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或等于30米/秒,它的风速水平切变塑级为每100公里5米/秒,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公里5-10米/秒。
满足了以上条件的气流带才叫高空急流。
全球有哪几支高空急流:①极锋急流②副热带西风急流③热带东风急流。
①②冬夏均有,③ 只有夏季有,因为夏季随着北半球西风带北移,赤道东风带也北移,在热带对流层顶附近约100-150mb 处,南亚高压南侧的东风达到急流标准,南亚高压只有在夏季存在。
■(理解)一圈环流的科学假设:地球没有自转,并且地表均一。
■(理解)三圈环流的科学假设:考虑地球自转,地球表面均一。
热带环流(Hadley Cell)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当空气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时,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逐渐向右偏,随着地理纬度的增高及风速的加大,偏向力也逐渐加大,在纬度30°〜35°时,气流接近和纬圈平行,使从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这里堆积下沉,这吋地面气压升高,形成高压,称为副热带高压带。
在这里地表面气流分为两支,一支流向赤道,一支流向极地。
这样就形成了对流层由赤道到30°〜35°之间的闭合环流。
这个环流称作热带环流,乂称信风一反信风环流,但最常见的名称是哈得来环流(Hadley Cell),它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
极地环流(Polar Cell)极地坏流形成在极地到60°〜65°之间。
极地空气极端寒冷,堆积形成极地下层的极地高压。
下层空气由极地高压流向赤道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
在极地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60°〜65°附近相对的形成一低压,称为副极地低压带。
来自副热帶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帶的南、北两股气流在副极地低压带处辐合上升,其中一股由高空返回极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与低层相反的气流,从而形成了极地与60°〜65°间的闭合环流,称为极地环流。
极地环流也是一个直接的热力环流。
中纬度环流(Ferrel Cell)中纬度坏流形成在30°〜60°之间。
低层由极地流向低纬的空气与副热带下沉流向极地的空气在副极地地区相遇而辐合上升,在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上空与热带來的高空气流合并,一起下沉完成屮纬度的间接环流。
屮纬度环流是由热带环流和极地环流强迫出来的间接环流。
▲ (了解)东亚地区的地形特征和热力特征地形特征一东亚地区位于全球最大陆地的东岸,乂濒临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西部有地形十分复杂的高原一青藏高原。
热力特征一海陆Z间的热力差异和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使得东亚地区成为一个全球著名的季风区,具有冷干的冬季与热湿的夏季,天气气候差异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悬殊得多,相应的坏流特征和天气过程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了解)极地环流1月份极地环流特征在1月份,北半球500百帕平均图上,极地涡旋断裂为两个闭合屮心,一个在格陵兰西侧与加拿大之间,另外一个在亚洲的东北部,极地是一个槽区。
地面图上,基本是一个高压带。
但冰岛低压很强大,向大西洋的极圈伸出一个槽,约占极地一半面积。
7月份极地环流特征7月份气压系统明显减弱,500百帕极地涡旋中心在极地附近,700百帕低中心也在极点附近,低压中心的轴线几乎垂直,地面图上除了在加拿大地区有一个闭合低压中心以外,其它系统不明显。
极地地区,地面图上多年平均气压是高压。
▲(了解)我国冬季寒潮与极涡的联系:冬季,北极对流层中部一半是极地涡旋或极涡的槽区,但有时也会出现反气旋。
若极地持久地被暖性反气旋或暖脊所控制,就会使极地冷性涡旋分裂并偏离极地向南移动,导致锋区位置比平均情况偏南,寒潮活动多而强烈。
▲(了解)对流层各个层次的大气环流状况1月北半球中高纬西风带上有三个大槽,分别位于东亚沿岸、北美东岸以及东欧地区。
除此Z外,有三个大脊分别与三个大槽相对应。
7月份酋风带整体显著北移,中高纬有四个大槽,分别位于北美东岸、西欧、亚洲中部及酋太平洋。
另外,由四个脊分别与四个大槽相对应。
(冬季三槽三脊和夏季四槽四脊是500hPa大气环流的最主要的特征。
)冬季副热带高压强度弱,位置偏南(北纬2CTN以南)高压不明显;夏季副热带高压强,位置偏北,中心在20。
一30。
"之间,在低纬太平洋、大西洋和北非大陆有明显的高压中心,北非高压最强。
另外,在印度半岛有(副热带)低压存在。
▲(了解)高空急流对降水的动力作用急流轴的左侧风速具有气旋性切变,右侧风速具有反气旋性切变。
涡度梯度在急流轴附近最大。
急流中心若与槽线重合或相交,槽前辐合,槽后辐散,这样的高空槽,即使开始时并无地面气旋、反气旋与它配合,一旦它移到斜压性比较强的地区后,就会迅速引起地面气旋与反气旋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东亚季风的环流特点对流层底部,由海陆差异造成东亚的四个大气活动中心(蒙古冷高、阿留申低压、印度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儿乎都是全球最强的气压系统,季节变化也最明显,风系转换也显著。
冬季盛行偏北风、偏西风,夏季偏南风、偏东风。
冬季天气干冷,夏季湿热,雨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对流层中部,由于海陆差异和高原的热力、动力的共同作用,东亚西风带平均环流的脊、槽, 在冬、夏季也完全是相反位相。
冬季,东亚上空500百帕等压面图上是一脊一槽(脊在高原北部, 槽在亚洲沿岸),高空基本气流为西北风;夏季则变成一槽一脊,即冬季的槽,夏季变为脊,冬季的脊,夏季变为槽,高空基本气流在3(TN以北为西风,30ON以南为偏东风。
而在北美上空就没有这样的改变。
高原季风的复杂性:高原四周的风系,由于高原上空与四周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具有明显季节变化,高原上近地面层里冬季为冷高压,夏季为热低压,所以高原在冬季北侧为西风,南侧为东风,夏季变为相反的风向。
夏季高原的加热作用还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产生上升气流,这支上升气流,到了高空即向四周辐散并下沉。
高原南侧的垂直环流很明显,印度的西南季风沿喜马拉雅山爬坡上升,在高层辐散,主要部分向南流去下沉,下沉气流最南可达到南半球,随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流动, 越过赤道到了北半球,由于偏向力的作用而转为西南气流,再北上构成一个闭合环流,这个垂直环流称为季风环流,破坏了这个季节里该区域屮的Hadley环流。
低空急流:600百帕以下出现的强而窄的气流称为低空急流,一般风速大于12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