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生态学期末复习绪论1。
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基本原则:整体有序原则、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最小因子原则、环境资源有限性原则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a。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b.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c.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d。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e。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f。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
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g。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
5m以内的气候。
h.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i.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j。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k。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生态学的内容和意义。
一、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物种是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单元,它指的是具有共同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个体群体。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的一组个体的总和。
生物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构成的群落,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
生态系统则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非生物要素组成,包括土壤、空气、水等。
二、生态学的重要理论生态学的理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位、食物链、能量流动和营养循环等。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它受到物种自身的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组织和能量流动的链条,它显示了食物关系和营养传递的方向和级别。
能量流动指的是在食物链中能量从一级营养者到下一级营养者的传递过程。
而营养循环则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再利用过程。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实验和数学模型等。
野外调查是生态学家们对生物和环境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过程,通过采集样本和测量数据来获取信息。
实验室实验则是在受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实验,以便研究特定变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数学模型是使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和分析生态过程和系统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生态学家预测和理解复杂的生态现象。
四、生态学的意义和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思路和方法,预测和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生态学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等重大全球问题。
此外,生态学还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第二章环境及其类型: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类型: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降水风和气压等,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各种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改变的作用越来越大。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3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就会影响该物种的生存和分布,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较广,为广适性生物,反之为狭适性生物。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生态学研究对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自然环境中在空间上发生重叠并相互作用的所有种群的总体。
生态学主要关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变化以及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3. 自然资源管理:生态学承担着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任务。
生态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湖泊、草原、土地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包括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改造、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5. 生态学的应用:生态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等领域,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总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并且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学在实践中的
应用。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生态学为人类提供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的手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单选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资料分析题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赫克尔(Haeckel)(1866)强调有机体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态学”一词经武汉大学张挺教授介绍到我国。
4.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研究对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6.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食物、其他生物。
8.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作用与反作用。
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9.生态因子分类:(1)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3)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10.生态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和间接作用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
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1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影响生物生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某些生态因子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区域。
例如热带动植物不能在北半球的北方生长。
生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环境的作用,它也可以从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地利用某些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变化,将其限制作用减小。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
生态学
生态学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形的协同进化?2、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各组织层次中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研究内容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3、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人口剧增,滥用资源,开垦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称为主流;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5、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分为哪几部分?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
地球的环境可分为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6、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7、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光周期现象(光照长短变化)温周期现象(昼夜温差不同)8、你如何理解指示植物?指示植物具有高效性、敏感性等特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生物的指示作用是普遍的,但指示植物绝不能滥用,每个指示作用是相对的,仅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起作用。
在一时一地可起指示作用,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将失去指示意义。
选择指示植物时应选择较多种避免单一种,注意区域性。
9、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如何适应?(1)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直接影响。
产生阳性,阴性,耐荫植物。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诱导影响不同,动物趋光性。
(3)光照时间,形成动植物光周期现象,长日照、短日照、中性植物。
10、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通过有效积温计算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可能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
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绪论(Introduction)一、生态学的定义:z 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z Elton(1927):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z前苏联生态学家(1945):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
z澳大利亚Andrewartha(1954):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强调种群生态学。
z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落。
z 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
(马世骏)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z经典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水平。
z生态学概念外延的扩展:在研究生态系统时,要涉及其他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社会和经济),强调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
Noosystem(智慧性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z当今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内容广泛,分支学科众多,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尽管有人怀疑他的独立性。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一篇:个体生态学 (Individual Ecology)第一章、生物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factor)1、环境的概念:主体(Subject)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z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z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如温度、光、降水、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等地形因子:坡度、阴坡生物因子:捕食、竞争等人为因子:人类活动Smith (1935)提出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s)和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s)稳定因子(地磁、地心引力、太阳辐射常数:影响生物的分布)和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和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影响生物的的数量)3、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z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生态学笔记整理
《基础生态学》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组织层次划为:①个体生态学②种群生态学③群落生态学④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阶段性作用;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注意看下这节P20)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①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凤仙花等。
②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牵牛等。
③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如甘蔗。
④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如蒲公英,四季豆,黄瓜及番薯等。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①繁殖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动物(鼬,水貂,刺猬,田鼠,雉)短日照动物(羊,鹿,麝)②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如梨小食心虫。
生态学
第一章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经典范畴:经典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而分子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则属于近代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根据其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类群、生境以及研究性质等可将其划分如下:1)从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
2)从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地植物生态学等。
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
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有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①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
②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
③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有时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第二章1、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也可以被看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综合作用:自然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学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重心是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的四个层次:●个体: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映。
●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比、性比、种内关系和空间分布结构等。
60年代前是研究主流。
●群落:栖息在同一区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
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野外是首选、并且是第一性的。
如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优点是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
——自然条件下试验法,如驱除寄生虫以研究雷鸟种群的动态。
●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
在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动态,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
预测结果还必须通过现实来检验,根据现实通过修改模型参数,使研究结果逐步逼近现实等。
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2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3生境:特定群落的生态因子的总和(无机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生境是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4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那些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而限制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5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指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4.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生境。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为黄化现象。
8.春化作用:一般是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就是春化作用。
9.发育阈温度:发育生长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会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而这个温度就是发育阈温度。
10.贝格曼规律: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11.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12.相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E)之比。
13.田间持水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14.种群: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15.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
以下将对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简要介绍。
生物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在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行为特征和生物生理过程等。
生物个体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最基本单位,其在环境中生存、繁殖和适应等因素对物种的进化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种群: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并能够交配繁殖的总体。
生态学关注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等,研究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落:群落是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域内的共同生活形式。
生态学研究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探索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影响,还研究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物体系,由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循环和生态位等,探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大尺度,也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
除了上述主要研究对象外,生态学也关注其他的研究内容,例如生态位、生态地理学、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等。
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反映了生态学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同时也与生态学的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性质密切相关。
因此,生态学研究可以覆盖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界的多个层次和物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空间尺度,以及各种生境和环境类型。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基础一.简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⑴从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①分子生态学②个体生态学③种群生态学④群落生态学⑤生态系统生态学⑥景观生态学⑦全球生态学。
⑵从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①植物生态学②动物生态学③微生物生态学。
⑶按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①陆地生态学②海洋生态学③淡水生态学④岛屿生态学。
⑷按研究性质划分:①理论生态学②应用生态学。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生态因子1.环境:某一特定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问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环境因子: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5.主导因子:在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
6.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7.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这个概念叫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8.Shelford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9.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0.驯化:生物对新环境的适应。
11.驯化过程:生物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第二节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黄化现象: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列子,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度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也就是饱和了,倘若继续增加光照度,光合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可能下降,这一点被称为饱和点。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这就是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人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等多个方面。
在环境保护中,生态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态学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考虑对一片森林进行开发或重建时,我们需要了解该森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生态学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管理方案。
生态学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方案。
例如,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避免河流污染和过度捕捞,保护河流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还可以用于重建生态系统。
当环境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学可以为这一过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沙漠化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等措施来重建生态系统。
此外,生态学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环境监测手段。
生态学将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来判断其健康与否。
例如,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等参数,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虽然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
• 鸟类生态的《禽经》,记述了不少动物行为。
第28页/共44页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按栖息地把动物分为陆栖、水 栖等大类,还按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及特殊食性4类。
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用英文出版,改名《植物生态学》(ecology of plants)。1898年波恩大学教授A.F.W.Schimper出版《以生理为基础 的植物地理学》,这两本书标志着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的分支科学的诞生。
第31页/共44页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倾斜,面部向前突出,两眉骨粗壮并向前突起,
下颚骨粗大,吻部向前突出明显,头骨厚度比
周口店北京猿人 现代人几乎大一倍,牙齿也比现代人粗壮。 中国猿人已经能制造各种各样的石器,从周口
直立人
Homo erectus
店考古发现得知,他们已经能够用火。属于晚 期猿人阶段的还有我国陕西的蓝田猿人、云南 的元谋猿人,以及印度尼西亚发现的爪哇猿人
第33页/共44页
4. 现代生态学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第34页/共44页
(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R.J.T.Forman (1995)出版了《土地镶嵌体—景观与区 域生态学》一书,对景观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概括。
• 1996年C.H.Southwick出版了《人类前景中的全球生态学》,对于全球变 化、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空洞等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从区域扩展到整个生物 圈,。
第30页/共44页
•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使不少生物学家 开展了环境诱导生态变异的实验生态学工作。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第一章思考题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森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森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
6.森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森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
精明的捕食者
捕食者-猎物种群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的重要调节作用
总之,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辅相成、协同进化的姐妹种的关系, 往往由一方的依赖性发展为双方的依赖性,甚至形成彼 此难分离的相对稳定的系统,作为天敌的捕食者变成了 猎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总复习
4.反馈调节、生态平衡 反馈、正、负反馈 生态平衡 第二节能量流动 1.初级生产力的比较或级别划分 2.能流特点 第三节物质循环 碳、氮、磷循环及人类活动对循环的影响
总复习
5.大气:光合驯化 6.土壤:植物对盐碱土环境的适应特点。 7.环境污染 8.气候:物候 9.综合环境:适应组合、趋同适应、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分类
总复习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一、种群结构: 1.种群、集合种群或异质种群或Meta-种群 2.种群的分布型,有几种类型,主要决定因素有哪些? 3.出生率(生理出生率、生态出生率)、死亡率 存活曲线及分类 同生群 4.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锥体和分类
总复习
第2章 个体生态学 1.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2.光: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期现象、短日照植物、短日 照动物、似昼夜节律 3.温度:寒害、冷害、内温动物 (1)植物对低温和高温环境的适应特点 (2)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环境的适应 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 4.水: (1)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特点 (2)旱生植物耐干旱的特征 (3)陆生动物在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 (4)水生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途径(海洋动物、低盐水体动 物、淡水动物)
3.食草 4.寄生及类型、拟寄生 5.互利共生
总复习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1.群落、边缘效应 2.群落的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关键种 3.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规律 生物多样性及分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基本概念和特征 1.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2.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和气候条件 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3.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生物放大作用 营养级、生态金字塔及分类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十分之一法则) 各级生态效率的比较
总复习
5.哈-温定律 影响种群遗传平衡的因素 遗传漂变 自然选择类型 二、种群动态 1.种群增长模型的参数:r、rm、K的含义 2.自然界种群增长模型: 生态入侵、周期性波动 3. 种群调节: 内因:即自动调节学说,包括:内分泌、行为、遗传 外因:气候、生物(捕食、寄生、竞争) r-,K-对策在进化中的优缺点
总复习
三、种内关系 1.密度效应:阿利定律 2.动植物的性别行为:植物的选择受精、动物的婚配制度 3.领域型和社会等级 4.集群 5.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6.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7.通讯 四、种间关系 1.竞争、他感作用、竞争排斥原理 2.捕食:广义的捕食包括哪几种类型?并论述捕食作用在
自然界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