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景色。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这些美景,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答谢中书书》,一起领略古人笔下的山水之美。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1. 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时人谓“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2. 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3.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1)字音晓雾将歇(xiē) 猿鸟乱啼(yuán)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lín)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023最新-《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翻译全文。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言语句;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先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请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在疏通文言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对,这“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德国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今天,我们有幸在语文课本中学习《活板》一文,(板书课题。

)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并解决。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

3.文章的题目是“活板”,为什么开头却写雕板?4.本文的题眼是一个“活”字,通篇是怎样围绕这个“活”字作文章的?5.本文结尾写活字的下落时,为什么不详细说明怎样得到活字而要一笔带过?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词语。

2.试举例说明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明确:(我认为这篇文言说明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设计一等奖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设计一等奖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设计一等奖《短文两篇巴金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之”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寓意,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感知文章的语言风格。

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定向(3分钟)1.师:今天我们学习《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3.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图片二、自学·合作(36分钟)1.学生朗读《陋室铭》。

2.教师出示学习任务。

图片3.学生进行学习。

4.教师出示课文翻译,学生朗读翻译。

图片5.学生朗读《爱莲说》。

6.教师出示学习任务。

图片7.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图片8.教师布置任务。

图片9.学生完成《高分突破》文言词汇选择题。

10.教师指名学生讲解文言词汇选择题。

11.学生齐读两篇文章。

图片第二课时一、交流·分析:了解文章内容(15分钟)1.学生齐读《陋室铭》。

2.教师出示思考题。

3.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4.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图片图片二、交流分析:掌握文章表现手法(10分钟)1.教师分析比兴手法。

图片2.教师分析“铭”,学生简单分析押韵。

图片3.学生尝试背诵《陋室铭》。

三、交流·分析:练习巩固(15分钟)1.学生完成《高分突破》"内容理解(填空)简单题。

”2.教师指名学生讲解习题。

图片第三课时一、探究·提升(20分钟)1.学生齐读《陋室铭》。

2.教师出示思考题。

3.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图片4.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介绍“说”。

图片5.教师出示探究题。

6.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7.教师归纳总结。

图片二、当堂检测(19分钟)1.教师出示检测题,学生完成。

图片图片2.第一题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纠错、归纳、总结;第二题,学生进行讲解。

3.学生尝试背诵《爱莲说》。

三、作业巩固(1分钟)《高分突破》第16课。

第11课《短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短文二篇》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短文大意。

2.熟读成诵,赏析典型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短文大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赏析典型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语月亮,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多情的月亮承载着乡思,传递着祝福,也抚慰着一颗颗落寞的心灵。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千多年前的那一轮明月,你可曾听懂一位文人在月夜下的心语呢?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于皓月当空的承天寺,共赏一轮明月,共话坎坷人生。

(二)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短文大意。

2.熟读成诵,赏析典型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三)资料助读1.作家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上与蔡襄、米芾、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二、课文讲授(一)读准字音无与为乐(yǔ)相与(yǔ)藻荇交横(z ǎo )(xìng )(二)读出节奏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学生齐读原文,朗读技巧点拨:一读字正腔圆。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二读通顺流畅。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积累文言实词“蕃”“自”“予”“独”“甚”“益”“鲜”,虚词“之”“者也”“而”“焉”“矣”,判断句“……者也”。

2.思维能力通过品味写莲的关键语句,了解莲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格美。

3.审美创造赏析爱莲说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4.文化自信学习儒家传统的君子人格。

教学重难点1.赏析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2.学习儒家传统的君子人格。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莲,又称荷花,芙蓉、菡萏、湖目等。

自古以来,为文人所歌咏。

同学们知道的写莲的诗句有哪些今天让我们走进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聆听他的爱莲心语。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过渡语: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导学案进行预习,接下来检测大家的预习效果。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晚年隐居在庐山,以家乡之水“濂溪”命名门前小溪,并建濂溪书堂。

世称“濂溪先生”,后人编有《周元公集》。

2.文体知识“说”,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本文作者通过莲这一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

写法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与现代杂文类似。

(板书:议论性文体)过渡语:品读文章,从读开始。

三、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读准字音颐yí蕃fán 予yú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xiè噫yī鲜xiǎn(自由读、点名读)2.读出节奏请用“/”划分节奏。

(播放朗读音频、对照节奏批注、学生齐读)(二)译读课文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与同桌合作,译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句。

2.讨论答疑。

3.红笔批注。

4.重点字词检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短文两篇 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掌握“馨、鸿儒、调、亵玩、鲜、之”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代名贤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学习《陋室铭》课前预习课文,完成作业本p78。

一、【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唐朝有一位文人,为人正直,得罪了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

和州的知县仗势欺人,想给这文人一个下马威。

于是让他一年内搬了三次家,正直的文人从不低头谄媚,于是越住越差,最后知县安排了一间破房子给他,里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

文人依旧没有屈服,还提笔为破房子写了篇文章,这篇文章让这个破房子成为中国古代最出名的房子之一。

(刘禹锡与《陋室铭》的故事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來表心迹, 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二、解题,了解“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氛围。

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里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短文两篇》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⑴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⑴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⑴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⑴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⑴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⑴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四单元第13课短文两篇一、学习目标●掌握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灵活运用。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学习、归纳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家。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主要作品有《新工具论》《随笔》等。

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他的杂文往往短小精悍,敢正视现实,针砭时弊,爱憎分明,意蕴深刻。

他的许多作品视角新颖,旁征博引,将知识性、思想性融为一体。

主要作品有他的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作品词选》等。

【二】背景资料《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随笔开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很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61年,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了150 多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书。

【三】文体知识立论与驳论的共同点①都具备论点、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是议论文的两种论三个要素。

②论据都要真实、典型、充分。

③都可采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

④论证都要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

立论与驳论的不同点①定义不同: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立论;反之,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是驳论。

②论证的直接目的不同:立论重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驳论重在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学情分析本学期的说明文占了较大的比重,第二单元收录了多篇经典的说明文供学生学习。

前两个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事物说明文,初步构建起了学习框架,本单元则着重于让学生学习事理说明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这类科普性的事理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主交流对人类未解之谜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科学原理,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2.体会作者准确平实、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3.理清文章线索,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图片激趣新课导入】·文题解读“被压扁”是特征,说明对象是“被压扁的沙子”,指的是“斯石英”。

标题交代了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和特质。

·字词正音铱()二氧化硅()衍射()潮汐()抵达()劫难()陨石()膨胀()追溯()明确:yī/ ɡuī/ yǎn / xī/ dǐ/ nàn / yǔn / péng zhàng / sù·词语解释铱:潮汐:致密:陨石:膨胀:熔化:追溯:明确:铱:一种稀有金属,银白色,质硬而脆,化学性质稳定。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

致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长。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词语对比熔化·融化·溶化融化:化学上指常温是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变为液体。

溶化:指固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优秀5篇《短文两篇》教案篇一短文两篇学习目标: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行道树》学习内容: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课文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整体感知①思考质疑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2022年部编版语文《短文二篇》市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短文二篇》市级一等奖教案

11 短文二篇【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这两篇短文。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佳句赏析,体会课文的意境美和写法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既像画又是诗,它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板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设计意图】用名言、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

二、诵读,读通顺师:下面让我们自由诵读课文三遍。

1.第一遍,能够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女生齐读〕课件出示:歇.〔xiē〕颓.〔tuí〕沉鳞.〔lín〕能与.其奇者〔yù〕2.第二遍,能够读出停顿,初步领悟文体特征〔男生齐读〕课件出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第三遍,能够声情并茂地读,感受个中情意〔推荐代表读〕【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知晓读书的要领,读准字词,读清停顿,感知文章的内容。

三、再读,读文意通过小组合作,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解惑。

然后小组成员间互相提问,检查掌握情况,并及时更正。

XXX短文两篇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XXX短文两篇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XXX短文两篇【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在距今约2.3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被称为恐龙。

这些巨大的动物在1.65亿年间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然而,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恐龙灭绝了。

XXX探究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和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第1课时《恐龙无处不在》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

然而,这些庞大的动物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

XXX的文章探讨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其中包括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和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在本课中,我们将研究这些概念,并理解XXX的思维方法和语言特点。

Isaac Asimov (1920-1992) was born in the small town of Petrovichi。

Soviet n。

and moved to New York with his parents atthe age of three。

He loved reading science n from a young age and published his first sci-fi story。

"Marooned off Vesta," at the age of 18.In 1941.he proposed the famous "Three Laws of Robotics" in his story "XXX "n" series in 1942.which won the Hugo Award in 1966.In 1972.his sci-fi novel "The Gods Themselves" won both the Hugo and XXX 300 sci-fi and XXX.In the article "Dinosaurs Everywher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n of dinosaurs and how their fossils are found all over the world。

八上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上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上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八上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22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理解《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三、教学方法:以声入情,因声求义,反复诵读,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自译课文;朗读背诵。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刘禹锡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生朗读。

2.师设疑:人们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这首诗我们能从中触摸到诗人怎样的心声,感知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生结合预习时查阅的诗人生平资料以及诗文相关的词句,初步了解诗人曲折的人生,达观的处世态度。

4.师过渡:是啊,刘禹锡一生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坎坷,然而他又以怎样坦荡的胸襟直面逆境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的陋室,随着他的笔触走进他的心灵。

(二)学习目标反复朗读,能够背诵,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洁身自好的品质(三)简介作者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解题并简述刘禹锡生平及陋室的来历。

(四)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桌合作。

2.指名尝试吟读——生评价——集体吟读。

(五)整体感悟。

1、师配古筝曲《渔舟唱晚》朗诵,诵后请学生作评价。

师小结:韵文要读出韵味,须注意轻重缓急,有些字要延长时间,有些字要重读,有些字要拖音。

2、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六)深入研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2、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3、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4、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5、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七)主题阅读。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四单元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3.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导读短文《谈读书》。

学习步骤:导入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在培根的《谈读书》中,培根的许多精辟见解会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二)作品简介。

培根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这是书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

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读一读,写一写。

怡情(yí)练达(liàn)枝节(zhī)统筹(chóu)藻饰(zǎo)狡黠(xiá)涉猎(liè)聪颖(yǐng)诘难(jié)滞碍(zhì)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疵(cī)(2)读准多音字。

诘难(nàn)难难题(nán)(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25短文两篇一等奖

人教版七年级下25短文两篇一等奖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二、质疑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并归纳: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讨论并归纳:(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三、教师总结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朗读背诵课文五、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

一个旅行者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

”而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2)个旅行者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练习与测评》上相应练习。

参考答案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是更遥远的路,凭这半壶水恐怕难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

第二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

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

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

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

“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

貌不在美,心仁则灵。

斯是好友,唯吾真情。

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

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

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

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奥运铭国不在大,技高成名。

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

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

可以破纪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

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

国人云:看我奥运。

三、板书设计陋室铭设喻引题山水陋室仙龙德馨陋室不陋环境幽静交往风雅情趣高雅古贤自喻反问点题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第2课时《爱莲说》一、导入新课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1.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

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2.读准下面的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亵.(xiè)鲜.(xiǎn)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2)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3)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文言句式①省略句。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②判断句。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也”表判断)目标导学三:理解内容,把握写法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上述可爱之处,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4.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5.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明确:第二自然段对菊花、牡丹做出评论,表明爱憎。

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君子是怎么样的人?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

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7.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衬托。

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8.“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

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

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9.齐读全文。

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一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一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爱莲说》一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一文则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

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

《爱莲说》一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室铭》一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三、板书设计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可取之处 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

从教法上看,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读、齐读、领读等,充分体现读的特色,并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问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小梯度。

板书设计简要概括,对文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不足之处没有检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因此部分学生完成得不够到位,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15 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 ) 契.约( ) 诸.圣诸佛( ) 监督.( ) 卸.却( ) 悲天悯.人(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 赔理 死而后己B.排解 坟墓 任重到远C.监督 恩慧 忧国忧民D.循环 豪杰 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