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bb34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a.png)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在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工业企业面临着改造升级与发展转型的迫切需求,实施两化融合成为了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指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基础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和创新指标等几个方面。
基础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条件,如企业的规模、资产规模、员工素质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源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实施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
经济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如企业的总销售额、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融合发展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是企业衡量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技术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成果转化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的能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管理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如企业的管理效能、组织架构、反应灵活性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对变化、调整结构和加强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实施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
创新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以及引入外部经验与实践。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确定一些阶段性指标,如企业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成长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
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可以确定一些行业性指标,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引入外部经验与实践,如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先进企业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c812a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a.png)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不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然而,如何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两化融合的定义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数字化生产。
两化融合能够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好坏,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2.1 技术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工业产品的数字化度和智能化程度•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能力•工业企业是否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如5G、物联网等2.2 经济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否提高,与传统工业相比是否更具竞争力•工业企业生产周期是否缩短并更符合市场需求•工业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是否更加透明化,能否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2.3 社会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环保能力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减少•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贡献度是否提高•工业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否更高效,员工的工作幸福度是否增加3. 评价指标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能够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良好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能够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与进步方向,及时调整和优化工艺流程、产品流程和技术流程。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基于数据来评估两化融合贡献,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的实际成效。
同时这些指标还可以作为政府监管工业企业的标准,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产业水平和效率。
4. 结论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方面、经济指标方面、社会指标方面三个方面的科学设置,将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对促进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两化融合评定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7c8d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8.png)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 企业有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需求,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显著的成效。
3. 企业所属行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 企业人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
5. 企业销售收入:两化融合对销售收入无具体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最佳。
6.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工业控制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管理)、EDS (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MDS (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QAS(质量保证系统)、MAS (制造自动化系统)、MES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7. 持续保障企业财务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这要求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
8.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理想情况是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
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
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请注意,两化融合评定标准会根据具体时期及具体行业特点有所不同,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如果需要详细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5eb44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d.png)
工业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1.资源投入指标
-信息技术投入: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投入比例。
-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在两化融合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比例。
-人员配备:企业在两化融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情况。
2.信息化应用指标
-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程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各级管理层面信息化水平。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化程度。
3.产业链整合指标
-上下游企业关联情况: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程度。
-供应链协同程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的协调性和信息流畅程度。
-产业链数字化: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数据共
享和协作情况。
4.创新能力指标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应用: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程度。
-战略创新: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
5.绩效评价指标
-产能利用率: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
-产品质量: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
-客户满意度: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评价。
以上指标综合评估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方面的水平。
可以通过定期收集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并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同时,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可能会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1bf0d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3.png)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法⼀、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政府深⼊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
第⼀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应⽤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第⼆类是⼯业应⽤,共8个指标,涵盖⼯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电⼦商务应⽤、⽣产装备信息技术应⽤以及⼯业园区信息化应⽤等⽅⾯;第三类是应⽤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业⽣产效益和⽔平、创新能⼒、节能减排⽔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平等⽅⾯。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23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式,调查⾏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业⾏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企业的选取由各地⾃⾏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产装备的⽐例。
4⼆、指标测算⽅法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计算⽅法如下:(⼀)指标⽆量纲化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先对数据进⾏⽆量纲化处理,计算出⽆量纲化后的相对值。
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造成⽆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采⽤取对数的⽅式对指标进⾏⽆量纲化。
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各地⾃⼰时间维度上的纵向⽐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
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a87d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0.png)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旨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推进两化融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两化融合体系标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两化融合评估标准等。
其中,两化融合体系标准是指对企业的两化融合体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体系框架:明确两化融合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等。
2. 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
3.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4.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5. 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程的规划、设计、优化和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6. 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7. 绩效评估:包括对两化融合体系的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建设。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1815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9.png)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企业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使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改进的建议。
2. 评估指标2.1 信息化水平评估• 2.1.1 信息系统建设: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的建设情况。
• 2.1.2 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估企业对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能力,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
• 2.1.3 云计算与大数据:评估企业是否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并对其应用程度进行分析。
2.2 工业化水平评估• 2.2.1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评估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包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情况、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等。
• 2.2.2 生产流程管理:评估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情况,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
• 2.2.3 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情况:评估企业是否应用MES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3. 评估方法3.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企业两化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评估方法,为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3.2 实地考察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情况。
通过观察和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企业的相关数据,包括信息系统的日志、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等。
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
4. 评估结果4.1 信息化水平评估结果根据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管理与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方面的评估,给出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得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4.2 工业化水平评估结果根据对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生产流程管理、MES应用情况等方面的评估,给出企业工业化水平的得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2a16740912a2161479299d.png)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一、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
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23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4二、指标测算方法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计算方法如下:(一)指标无量纲化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
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无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大造成无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里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足各地自己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
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解读及应用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解读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da4f5af46527d3240ce063.png)
评估与两化融合 紧密相关的企业 竞争能力
9
评估规范解读—框架
三条主线 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产品、 企业管理、价值链三个维度展开 • 综合集成主要评估内容
决策支持 财务与业务 集成 管理与控制 集成
• 单项应用主要评估内容
人力资源 财务 办公 管理 管理 管理 安全 项目 能源 管理 管理 与 环保 设备 质量 和 管理 计量 生产 管理 生产 工艺 制造 设计
24
销售管理
•
财务管理
•
质量和计量
•
评估规范解读—评估内容—单项应用
21
评估规范解读—评估内容—单项应用
单项应用旨在通过评估信息 技术在企业部门级单一业务
人力资源 管理
安全 管理
财务 管理
项目 管理
办公 管理
能源 与 环保
环节中的应用情况,衡量信 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以及企业 单项业务的结合和融合的水 平与能力级别,主要评估内
容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 生产管理、生产制造、采购 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
1)自动化及信息化相关组织的设置情况:专职部门,集自动化、信息化、流程与创新 管理等职能于一体 2)自动化或信息化主管领导的层级:专职
c)组织与领导的职责定位及制度建设 d)规划、战略制订和实施
19
评估规范解读—评估内容--基础建设
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评估具体可包括: a)信息设备设施建设
b)工业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水平:装备化水平
作用随企业两化融合阶段 跃升而跃进,并与各阶段 的水平与能力级别呈正相
关性。
企业两化融合阶段、各阶段水平能力级别、竞争力、经济和社会效 益等相辅相成,可实现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概念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431f3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5.png)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概念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体系。
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即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生产相结合,推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的变革。
这一指标体系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从经济、技术、人力资源、产业布局等角度衡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其中,一些常见的指标包括:
1. 工业信息化普及率:反映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包括企业信息化设备和系统的普及程度、信息技术应用广度等。
2. 互联网普及率:指互联网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渗透率,即人均互联网使用率。
3. 企业数字化程度: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水平,包括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等。
4. 产业数字化率:衡量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不同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5. 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交流与转化等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对两化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6. 人才培养水平:反映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程度,包括高等教育水平、科研机构人才储备、技能培训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研究
![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b1ef3b0b4c2e3f572763be.png)
研究和 区域性融合水平研究 ( 宏观层 面 )、各行业信息
一
、
背 景
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估研究 ( 中观层 面 )、企业两化融合 水平评估研究 ( 微观层 面 ) 等。
两 化融 合概念 的提 出是个 渐进 的过程 ,从模 糊到 清 晰 ,从萌芽到成熟 ,从抽 象到具体 ,是工业化进程与 信 息化进程重叠发展的必然结果 。2 0 0 2 年1 0 月, “ 十六
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 系由社会信息化与工业化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 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 良性互动 、城镇 化和农业现代 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 息化 、城镇
化 、农 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 两化 融合 的发展 历程 ,充分 体现 了党和 国家对 工
业信 息化与工业化 融合 水平三部分 内容构 成。在 这3 个
一
实施工业企业 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 ,深入 研究企业 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
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比较企业 之间两化融合水平方 面的差 异和特点 ”。为有效 了解与把握企业信息化与工 业融合 的现状 ,对其发展水 平做 出客观 、合理 的评价 ,
级指标下 ,设有 7 个二级指标 、2 2 个三 级指标 及5 7 个
四级指标 。权重方面 ,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 ,根 据得分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 以划分为三个 阶段 ,及 初始 阶段 、提升整合 阶段 、优化 ( 一体化 )阶段 。
从上述研究文献 中可以看 出 ,研究者们对两化融合 指标体 系研究主要是对两化融合水平 ( 广度和深度 ) 进 行测评 。两化融合广度 主要考察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两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介绍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d660c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f.png)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介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指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认定的过程。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是当前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趋势。
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首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一种认证机制,通过评定评估体系能够判断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评定包括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有效性以及创新性的评估,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一种改进机制,通过评定发现企业在两化融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评定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短板和弱点,进而明确改进的重点和方向,推动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评定真实、公正地反映了企业在两化融合管理方面的成绩和成果,对企业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企业在两化融合管理方面继续努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一种监督机制,通过评定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监督。
评定认证机构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惩处,促使企业在两化融合管理方面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是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的评价和认证,是企业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定,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两化融合管理方面的水平,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获得社会认可和经济效益。
评定机制也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激励,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和创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
因此,企业应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提升其在两化融合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解读
![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e79e0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8.png)
企业两化融合指标解读
企业两化融合指标是衡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的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1. 信息化投资比例:该指标反映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能力和意愿。
投资比例越高,说明企业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有更强的数字化转型意识和决策。
2. 信息化人员占比:该指标反映企业内部具备信息化建设能力的人员比例。
较高的信息化人员占比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团队,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融合发展。
3. 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该指标反映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成熟程度。
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4. 产业链信息化程度:该指标反映企业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程度高的产业链可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5. 信息化管理水平: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数字化程度。
数字化管理可以改善沟通效率、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速度,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协同合作和创新效能。
综合上述指标的解读,能够评估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领
域的融合程度和发展水平,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的参考。
两化融合体系指标解读
![两化融合体系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dfc4e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f.png)
两化融合体系指标解读
“两化融合”通常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对“两化融合”体系指标的解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指标:包括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程度、数字化水平、智能化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或行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
2. 经济指标:包括“两化融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如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改善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两化融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程度。
3. 管理指标:包括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模式,如信息化管理、智能制造管理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程度。
4. 社会指标:包括“两化融合”对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两化融合”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社会效益。
综合来看,“两化融合”体系指标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估“两化融合”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05359f6bb4cf7ec4afed096.png)
专用工艺装备优化设计情况
□开展了专用工艺装备的优化设计□建有工艺专家系统□可进行企业整体层面的工艺资源自动优化配置□以上均未实现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
企业级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的产品覆盖率
企业级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覆盖产品品种数占产品品种总数的比例______%;
物料需求计划和配送管理
.①无;②少量试应用;③大量应用,不可或缺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采集和获取
信息自动获取业务范围覆盖情况
系统可从以下哪些业务自动获取信息
□销售□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财务□物流□服务□质量
自动获取:数据不经过二次人工录入环节,是从数字化设备、系统中自动获取的数据。
信息从源头自动获取比例
从源头自动获取的信息占比______%;
□部分或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管理
□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
首席信息官(CIO)的职责定位
□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源调配等
□负责根据企业战略,提出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集企业信息化推进和管理创新职责为一体
信息化制度
信息化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以上均未实现
生产制造现场物流管理精度
□无□仅精确到批次□可精确到单个物料□全部精确到单个物料
采购管理
采购信息化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采购管理系统覆盖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采购寻源□采购成本管理;□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采购合同管理;□采购报表分析;□采购索赔
□以上均未实现
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
外协计划和外协过程管理
企业两化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企业两化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b3cff4c8d376eeaeaa318a.png)
关键词 : 企业两化融合能力 ; 标体 系 ; 指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2 0 F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77 7 ( 02 O —0 90 10 -35 2 1 ) 10 9 —6
An Em piia ud n t e Ev l to nd x S se o t r ie rc lSt y o h aua i n I e y tm f r En e prs
v l ae t e p r r n e o n e r e t o c p c t n e ain F r t i p r o e h e — v le au t n a u t h e f ma c fe tr i w - a a i it g t . o h s u s ,a t r e l e v ai o p s y r o p e l o i d x s se i d v l p d I h s s se ,t e c r n ie n l d e d e e s f u d t n,mau i / n e y t m s e eo e . n ti y tm h o e i d c s ic u e r a y d g e/ o n ai r o tr y t a p iai n,a d c n r ui n p ro a c . T v u t h e o ma c ,e p  ̄ e au t n meh d,a — p l t c o n otb t / e r n e i o f m o e a ae t e p r r n e x e l f v l ai t o o d
第 1 5卷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工 业 工 程
I d sra gn e ig J u n l n u tilEn i e rn o r a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7ff5144693daef5ff73db9.png)
制药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企业根本信息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可修编
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注册资金
企业地址
电子信箱网址
填表人手机
办公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 可修编
1.评估指标体系需在12月27日前上报〔、、纸质上报均可〕
①上报:hlsia163.vip.②:05
③地址:市南岗区华山路12号311室芳收④咨询:82296441-8004
. 可修编
2.评估指标体系下载:hljzypg16
3. 密码:hlj123456
. 可修编。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2731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2.png)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两化融合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
其中,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是衡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贯标等级评估方法。
二、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概述1. 贯标等级评估方法的定义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企业所处的贯标等级。
2. 贯标等级评估方法的意义(1)促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
(2)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3)为企业提供自我检查和改进的参考依据。
三、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流程1. 筹备阶段(1)明确目的和任务:明确贯标等级评估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评估主体和范围。
(2)组建评估小组:根据任务要求,组建专家组或工作组,并确定各成员职责。
2. 调研阶段(1)收集资料:收集企业的相关资料,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和文档。
(2)实地调研: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情况。
3. 评估阶段(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根据贯标等级评估要求,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确定: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评估中所占比重。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项指标得分。
4. 报告编制阶段(1)评估报告编写: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出详细的贯标等级评估报告。
(2)报告汇报: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企业,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指标体系1. 生产方面(1)智能化程度(2)生产效率(3)产品质量2. 经营方面(1)市场占有率(2)经济效益(3)资金使用效率3. 管理方面(1)信息化程度(2)人才培养(3)创新能力五、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指标权重确定1. 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1)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2)指标与贯标等级评估目的的相关性。
2.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1)层次分析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划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各项指标所占比重。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研究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8a64fcf61fb7360b4c6553.png)
①生产对信息化的依赖性② 管理对信 息化 的依赖性③协 同对信息化的依赖性
体 的整体 服务 平 台为 目标 ,为 国家制 定产 业发 展规划 、技 改投 融 资、技 术创 新 、企业 改革 等方 面提 供政策 依 据,为 传统 企业 与I T 企业 、专 业机 构之 间架 设桥梁 ,树 立工 业行 业两 化融 合典 型企业 ,交流 典型经 验 ,引导 工业 行业 信 息化 深化 发 展 。 本 论 文 的研 究 正 是 围 绕 两 化 融合 发展
一
、
背景 介绍
指 数 层
表 1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 估指标 体系
指 标 层
从 社 会 现 代化 建 设进 程 的角 度 讲 ,信 息化是 建设 工业 现代 国家 之后 ,是 建设信 息 现 代 化 国家 的阶段 …。上海 作为 我 国经济 发 展 的重 镇 ,率先 响应 国家 方针 ,提 出 了建立 “ 两化 融合 公共 服务 平 台” 的规划 。 以建设 集政 府 、传 统 企业 、I 企业 、专业 机构 四位 T
信息化意识指数 信 息化投入指数 信 息化 队伍指数 信息化规划指数 信 息化组织指数 信 息化管理指数
表3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照表
f l f 2 f 3 l 4 l 5 l 6 l 7 f 8 f 9 I 1 0 O l 0 0 l 0 5 1 0 9 l 0 1 1 1 2 1 13 1 1 4 I 14 . . 0 . 0 . 8 . O .2 . 4 . 2 . l . 5
应用系统使用情 况指数 信思资源开发利
用 水 平 指 数
信息安全技术水 平指数 对生产效翠的提 升程度指数
对 管 理 效 率 的提 升程度指数 对 生 产 成 本 的 减 低程度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数量____人
2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占企业年末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
12011年末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数量___人
22011年末管理人员总数____人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值)
1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2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3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更新
研究开发(R&D)投入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12009年R&D投入______万元;
□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集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等职能
首席信息官(CIO)的职责定位
□全面负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备、资源调配等
□负责根据企业战略,提出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集企业信息化推进和管理创新职责为一体
首席信息官:指主管信息化工作是公司最高决策层的管理者,相当于副总裁的重要领导
系统可从以下哪些业务自动获取信息
□销售□采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
□财务□物流□仓储□售后服务
自动获取: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从产生的源头抓取,数据不落地、不可更改。
多选
信息化标准
的制订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
□产品□物料□资产□组织□人员
□供应商□客户代码□财务科目代码
信息交换标准的制订情况
□无信息交换标准
□制定或采用了企业内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应用集成标准
□制定或采用了与企业外部系统之间信息交换与应用集成标准
信息资源积累和整合
企业是否建设基础数据与资源库
□是□否
企业存档信息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性维护
□是□否
有效性维护是指存档信息资源能够读取、查询、调用等。
企业信息资源存档的历史保存期限
______年;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生产设备(台、套)数字化率______%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_____(台/套)
生产设备总数量_____(台/套)
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数量/设备总数;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带数据接口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等。
生产设备联网率
生产设备(台、套)联网率______%
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
计算机安全保护
□无任何保护措施
□电脑装有个体的防病毒软件
□建立了统一的防病毒体系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子项
数据采集项
备注
基础
建设
资金投入
自动化投入
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信息化制度
信息化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无信息化制度
□信息化规划及项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相关标准化管理制度
□制定订单级产品损耗管理方案
□制定产品补数管理制度
规划、战略
制订和实施
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
□无规划
□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有企业级专项规划
□在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下有明确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规划融入企业业务发展中,其需求在企业业务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信息化
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值)
2009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联网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_____(台/套)
联网率指:联网设备数量/设备总数;
联网数字化生产设备:与过程控制系统或制造执行系统直接连接的数字化生产设备。
仓储物流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
仓储物流设备数字化率
_____(%)
仓储物流设备联网率
_____(%)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采集和获取
信息自动获取业务范围覆盖情况
企业网络环境等信息设施的水平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
□未覆盖□覆盖主要生产区域
□覆盖主要办公区域
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
企业主干网络带宽
1企业主干网带宽______;
企业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
1企业主干网与互联网接口带宽______;
工业设备设施
生产设备数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和联网率
信息资源集中管理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
□数据分散管理
□分区域集中管理
□统一集中管理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情况
□尚未开展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工作
□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评估,但尚未实施
□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评估,按照评估结果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都采取了国家标准要求的相应各项措施
□等级保护实施经过了第三方机构验收
22010年R&D投入______万元;
32011年R&D投入______万元。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统计口径标准
组织和规划
人员队伍建设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12011年末职工总数______人
2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年度信息化计划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
□是□否
设备设施
信息设备设施
信息设备拥有情况
百人服务器拥有量
12011年末企业服务器总数量_____台;
按照运算能力折算为8路CPU的服务器,包括租用的运算能力等。
百人信息化终端拥有量
12011年末企业信息化终端总数量_____台;
信息化终端包括计算机、信息化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等。
组织与领导设置
部门设置
□无信息化部门
□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
□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
□集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及协调机制
信息化主管领导的层级
□一般管理者□中层管理□高层管理者
组织与领导职责定位
信息化专职(责任)部门的职能定位
□提供信息技术开发及运维服务
□部分或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