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历程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始于古代。
在中国历史上,贸易先后经历了殷商、夏商、商周、秦汉、魏晋至宋元,中国一直保持着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从古至今,外站、对岸贸易和丝绸之路的建立,使中国的外贸发展经历了扎实的历史过程。
唐朝开始,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变革,专制、垄断经济收入的形成和海外贸易活动规模的扩大,贸易得到了更加大规模的发展。
有唐高宗时把对外贸易开放,让合作伙伴在大运河风顺口港、桑港一带建立商铺,诞生了第一个中外贸易合作区域。
随着大宋宝应门及后期中国逐渐重新开放,中国和日本、亚洲其他国家建立起长久的贸易纽带。
明清时期,随着开国功臣的努力,中日商贸界的文化交流活跃起来。
明朝时,洋商们在广州等港口建立了商铺,开展了东西贸易,出口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画、珠宝等,也引进了国外特产,使中外贸易得到大力发展。
清朝时,为了探索外商来华贸易,受皇帝命令开辟洋行,签署了华梵条约,企图利用外商来华贸易做国际立足。
19世纪以来,英国、美国等大国对华开放洋口,中国贸易运输量大幅度增加,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量不断增多,而内贸畅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出了自身优势。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义无反顾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己对外贸易政策,朝实现自身发展和世界和平贡献努力,把中国贸易国际化程度提高到了新高度。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也进行了深刻改革,贸易自由化、多元化及物流综合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外贸的发展空间得到了大大的延伸。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贸的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办理贸易出口、国外投资、产业投资等大量贸易活动,诸多国际贸易组织的加入,使中国以“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把贸易与其他国家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球经济社会中一带亚洲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对中国国际经济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经济和外贸日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资了巨额的财富,在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新兴经济融合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代和夏代。
自商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开端。
商代是中国古代贸易的起点。
商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跨越边境进行贸易。
商代的商人主要进行的是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的方式进行贸易,例如以青铜器、丝绸、玉器等交换食物、木材等物品。
商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随着商代的衰落,夏代的兴起,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代时期,中国开始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夏商时期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玉器、青铜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夏商的贸易网络覆盖了整个东亚和南亚地区。
进入商周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周代商业繁荣,商人们开始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周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周代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也延伸至东海和南海地区。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系列的交通要道,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推动了中国与西亚和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汉朝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西亚和中亚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黄金、宝石、香料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代的贸易不仅延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还开辟了一系列的海上贸易航线,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唐代的贸易主要以丝绸、茶叶、瓷器、银器等中国特产作为主要交换物。
同时,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了一些珍贵的商品,如香料、药材等。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明朝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封闭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1. 背景介绍我国进出口贸易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活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2. 发展历程2.1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小。
1978年,中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开始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并逐步实行自由化、多元化的贸易政策。
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我国进出口贸易迈入新阶段。
加入WTO后,我国积极履行承诺,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和交流,并逐步实现市场准入、关税降低等方面的开放。
2.3 进出口额持续增长自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出口额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200亿美元。
随着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进,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4.62万亿美元。
3. 主要特点和成就3.1 外贸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外贸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减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
同时,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2 对外投资持续增加随着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促进了技术转移、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3.3 自主品牌走向世界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例如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3.4 跨境电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商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新兴业态。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企业能够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实现商品和服务的快速流通。
4. 挑战与展望4.1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压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开展历程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参加WTO、以及现在的中国对外贸易开展来谈开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
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
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
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那么和方针。
1950年12月,政务院公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公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那么》,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根底。
1957年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
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方案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认。
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方案的要求进行。
〔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
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方案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根底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开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方案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及未
来趋势
第一章: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贸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贸发展非常缓慢。
1950年代至1970年
代期间,由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内向型政策,导致外贸出口增
长率不高。
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外贸方面几乎没有足够的
能力和经验,因此几乎没有出口和进口。
第二章: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外贸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随着中国出现对外开放的新政策,吸引了外资和技术,外贸出口开始增长迅速。
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的出口额从46亿美元增长到了207亿美元。
第三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外贸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1年),中国的外贸迎来了一个
新时代。
2001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中国
的外贸增长,从2001年的510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9474
亿美元。
第四章:中国外贸的最新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的外贸发展正在经历一些新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
的出口和进口正在逐步平衡,中国正在加强对进口的需求,这也
增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互动。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政策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也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五章:中国外贸的未来趋势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和外交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外贸的重点,这将为中国的外贸提供更好的增长动力。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式的外贸将随之出现,中国的外贸也将走向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及影响一·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对内节制资本和对外统制贸易”的基本政策。
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的改造。
再则,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家统制的基础上,对私营进出口商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1949年10月,中央政府即设立了中央贸易部,内设国外贸易司,1952年9月又专设了对外贸易部。
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制定了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把全国的对外贸易置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0年~1957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本着“积极协作、平等互利、实事求是”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苏联、东欧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对医治我国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贸易和使用苏联政府贷款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等骨干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1951年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我国同时还逐步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祖国内地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和努力开拓对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中国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
中国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从千年古都的丝绸之路起源,持续至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贸易大国。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缓慢发展、爆发式增长以及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封闭性的经济政策,电影《一封家书》中反映的“爬山涉水送货上门”就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形式。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贸易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缓慢发展的状态。
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只有2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7位。
二、爆发式增长的时期19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199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至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4.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这种爆发式增长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盛发展以及利用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方面是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加剧,如龙卷风级干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加强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等因素出现;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自身问题逐渐凸显,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必须要进行高质量发展,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新形式,也是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全球性合作,跨越了亚欧非大陆,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建设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板块。
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中国成功的走向了世界,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同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将继续发展,趋势也将更加多元化。
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它是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
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从传统贸易到现代贸易的演变过程。
古代的贸易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即通过商品的直接交换。
这种贸易形式在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丝绸之路。
古代贸易的发展取决于地理环境的条件,比如海洋交通的发展和新的航线的开辟。
这一时期主要以农产品和手工制品为主要贸易商品。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现代贸易开始取代传统贸易。
现代贸易以货币为媒介,通过买卖商品实现交换。
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开始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制造品被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的贸易更加专业化,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20世纪的贸易发展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各国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战后的复苏和国际合作的推动下,对外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47年,根据多哈回合谈判达成的全球贸易协定,成立了国际贸易组织(GATT)。
GATT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全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为全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跨国贸易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
当前的对外贸易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全球供应链的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商的兴起,再加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促进贸易的多元化和深度融合。
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关系的建立和贸易方式的演变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从传统贸易到现代贸易,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与前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与前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革命成果向开放挑战的转型和从出口转内需、从数量到品质效益的深刻变革。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更是一个逐步参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进程。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改革开放”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转折点和起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先是由于凭借基本的自然资源,主要以小额商品贸易为主,而且以受管制的国家对国家贸易为主。
1978年中国提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就开始逐步开放市场,实现从国家控制到市场调节的变革。
19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口额比“文革”前增长了十多倍,最终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
198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三个高峰”时期: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我国成为世界前15位贸易国家之一。
此时的“三高”,指的是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和高级别开放,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入WTO后的对外贸易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又迈出了更重要的一步。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历史性的机遇,对外贸易竞争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商品贸易、资源贸易、服务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和挑战,但最终获得了卓越的成就。
WTO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达到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超过了去年10%的增长目标,这也是我国连续四年增长的记录。
三、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景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将充满机遇和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重点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支柱之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开放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下面将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重要影响因素及政策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发展历程:1.第一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初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贸易方式都比较有限。
主要是以出口商品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上。
同时,中国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2.第二个阶段:1992年至2001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得中国的贸易政策更加开放。
3.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当前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市场扩大,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等原因。
二、重要影响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等。
例如,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国际贸易环境:国际贸易环境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贸易壁垒的打破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度增长。
3.国内产业结构:国内产业结构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三、政策举措:1.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例如减免关税、扩大出口退税范围等。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新中国七十年形成的中国特色外贸发展道路
新中国七十年形成的中国特色外贸发展道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外贸领域走过了七十载的历程。
在这7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外贸逐渐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程度极高的制造业大国和全球贸易额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的形成与实践。
第一阶段:闭关自守期(1949-1978)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战争与重建时期,国内经济极其落后,贸易进出口基本靠自给自足。
1950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全面的封闭经济政策。
19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疏通外贸大门,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等引进政策,逐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力度。
尽管这个时期的外贸政策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设备的引进和外贸关系的建立上,外贸的基础工作打下了培育人才、增强技术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等基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外贸政策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转变。
出口贸易成为国计民生事业,输出的商品以轻工为主,并开始对外国投资。
19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实行外汇特权制度,大力扶持出口。
同时,制定《外商投资企业法》吸引外资并逐步开放市场。
1987年起,中国开始落实市场化改革新政策,加速了外贸工作的进程。
这个时期是中国特色外贸发展道路最初步的阶段,通过基础能力的提升和制度性改革的推进,外贸贸易额不断增长,打下了中国外贸发展稳固的基础。
第三阶段:外向型经济崛起期(1992-2000)这个时期的中国非常稳定和平,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规模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的代表性经济活动。
同时,1992年实行的“东南沿海经济开发计划”成为中国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之前,中国以出口贸易为主,以劳动密集制造业为主要支撑,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工厂和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家。
第四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快速发展期(2001-2010)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更广域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但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政策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包括设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的管制,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198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并于198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逐渐深入。
二、迅猛增长期(1990年-2000年)1990年代初,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实施开放政策。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为中国融入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1997年,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三、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时期(2001年-2010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承诺逐步实现市场经济地位,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全面开放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加工贸易模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快速增加,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大亮点。
四、全球经济危机后的调整时期(2010年-202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但国内市场需求的崛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引擎。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了贸易伙伴。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在近代时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历史记录。
它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变革,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传统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为主导。
然而,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和殖民主义的兴起,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多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大量的中国领土和权益落入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之下。
中国的外贸逐渐依赖进口商品,而出口则被限制在一些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原材料上。
尽管如此,中国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社会变革事件,在思想和文化上呈现出了一种对外贸易现状的挑战精神。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了国内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计划,积极鼓励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通过自力更生和出口导向的战略,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国际贸易体系。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出口产品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产品,而是扩展到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领域。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需要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贸易规则的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变革的过程。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化的贸易体系,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为自己取得了在全球贸易中更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贸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贸发展的历程与趋势1978年,时任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倡议,开启了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序幕。
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外开放,从而使得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贸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本文将从历程和趋势两方面,探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外贸发展的进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历程1.起步阶段1978年至1990年是中国外贸发展的起步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逐渐放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允许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贸易,同时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
这一时期的外贸主要以传统的农产品、轻工业产品和成衣出口为主,距离今天的外贸巨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高速增长阶段1990年至2008年是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向出口大国的方向发展。
中国成功地抓住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机遇,并不断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外贸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中国的外贸额保持高速增长,达到了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3.新常态阶段2008年至今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期。
在经济放缓和国际贸易形势趋紧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增长逐渐减缓,但是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此时,中国开始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多边贸易谈判等,来保持外贸的发展势头。
二、趋势1.强化技术含量中国的外贸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致力于提高技术含量,创新和研发。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吸引了国际客户的订单。
这将有利于中国外贸企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2.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虽然中国已经开始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但传统市场依然是中国外贸的主要来源。
因此,中国需要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如欧盟、美国和东亚。
中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征一、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就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其他对外开放形式的基础,是开展对外经济交流的中心环节。
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表现为:弥补国内某些资源的短缺,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国际分工,取得比较利益;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特征(一)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下,旧中国除了对它们割地赔款、开辟租界外,还给予它们在华驻军、领事裁判、协定关税、海关管理等军事、政治和经济特权.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对外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成为半殖民地性质的对外贸易。
其主要的特征为: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新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并对民族资本进出口企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进入新世纪以后连续跨越了几个台阶,由一个贸易小国成长为贸易大国。
外贸发展战略也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经历了几次调整提升。
1956年,在全国公私合营高潮中,私营进出口企业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合营后,根据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工作的需要,随即对原有的商号进行合并改组,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支配和使用,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
至此,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外贸易已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随着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已全面确立。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50-1977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时期。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外贸水平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波折,呈现出一幅缤纷多彩的历程。
一、远古时期的对外贸易在青铜时代,中华民族的生产能力和冶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向周边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出现。
商代时期,商人阶层逐渐兴盛,贸易规模也有所扩大,商代的纹饰、陶瓷等成为古代外交礼仪和贸易交流中的馈赠品。
西周时期,与伊朗、印度等地的贸易日益繁荣,铜、铁的贸易量大增。
春秋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呈现出多样性,如与韩国的马铜交换、与齐国的芦竹贸易等。
二、贸易往来在封建社会的变化自秦汉时期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重新统一,商业活动和贸易交流也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开始兴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顶峰,对外贸易带动了内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虽然对外贸易出现了萎缩,但是与海外的贸易关系逐渐加深,崖山海战之后,海外贸易得到改善。
三、近代贸易往来的逐渐开放清朝时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只得开放口岸和扩大对外贸易。
维新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掌握对外贸易的话语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外部贸易逐渐开放,东北的大量资源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五四运动后,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政府强调对外贸易开放,并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五、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目前,中国外贸逐渐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时期,这时中国已经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并在近代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面临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
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被外国占据,贸易方式不公平。
中国遭受着经济剥削和贫困的困境。
20世纪中叶,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以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也开始迅速增长,中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出口和进口都得到了增加。
21世纪初,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出口的产品也由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这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和产业的升级。
中国还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同时,中国还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总体而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被压迫到积极主动开放的转变,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升级。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和合作,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初稿)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自 1978 年末改革开放进程启动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我国在政治走向国际化的强大助力.如今,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得三大引擎.若将目光观至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我们可以看到,在1950-1978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11.35亿元上升至206亿美元,实现了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到制成品为主的跨越,但是对外贸易的收支差额仍然表现出周期性的态势,且贸易对象单一的问题也使得我们不能全方位的发展我国的技术性,原创性产业.那么改革开放后呢,又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态势呢?数据表明,在1978-1990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由281.4亿美元上升到了1154.4亿美元;在1990-2000年间,由1154.4亿美元上升至4742.9亿美元;2000-2010年间,从4742.9亿美元上升到了29727.62亿美元.如果从1978-2007年计算,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外贸易增长了104倍,即从206亿增长到21737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附图一).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0.4%和9.1%.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回落20.6个百分点.单看这样一组数据可能会给人误导—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是对全球的贸易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的确如此,但是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2012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全球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中国仍够能以稳定的态势发展,为全球贸易增长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当我们细化的观察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7--以调动对外贸易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1979 年到 1987 年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增加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广开贸易管道,改革高度集中的贸易体制;二、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向结合;三、建立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四、探索促进工贸结合的途径;五、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自秦朝开始,中国便成为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港口,并割让香港给英国。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的经济薄弱和科技滞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艰难时期。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不仅受到列强的压迫,还遭遇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破坏。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这得益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的投资。
但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是作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供应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这些措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出口产品种类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中国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化,中国对外贸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作为原材料供应国到现在的全球贸易巨头。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描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广州等。
这些地区受到政策的特殊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推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但规模还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也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
中国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此时,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第三阶段:“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至今)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这一倡议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推动贸易便利化等举措,中国加强了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联系。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更多的国家签署贸易协议。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阶段:数字贸易的崛起(近年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
这些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使得中国商品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贸易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
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
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
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
1957年对私营
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
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
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
(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
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
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
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
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
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
技术。
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
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
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
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国家统治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三、中国加入WTO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现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具体政策如下:1、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
2、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
3、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4、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
5、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中国认真
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
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中国政府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三次贸易政策审议。
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已经融入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
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中国俨然已成世界贸易大国。
四、2010年至今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数据如下)(一)进出口呈高开低走态势,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
(三)民营企业表现抢眼,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四)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新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五)中西部外贸发展动力增强,增速明显加快六)进口支持力度加大,商品结
我国国际地位也不断加强,但贸易大国不代表贸易强国,中国外贸仍是大而不强。
一是出口商品的档次低。
比如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低,自主品牌的比重低,这对外贸自身来说是一个大的问题。
二是对外贸易的国际溢价、定价的能力弱,现在不仅仅表现在出口上,同样表现在进口上。
比如什么产品中国出口了,这个市场、这个区域的价格就下降了,什么产品中国要进口了,那么这个商品价格就上升的。
这是我们现在溢价能力、定价能力弱的表现。
三是对外贸易经营的模式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比如现在在全球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
再比如说现在没有很好的应用电子商务等等。
所以中国要在以后的国际贸易道路上,不断改进创新,最终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