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经方医案

合集下载

王付经方研究;痛经 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痛经 经方案例

1 当归四逆汤主血虚寒凝证刘××,女, 18 岁,学生, 1995 年 12 月 8 日诊。

主诉:自 13岁初潮至今,每次月经来潮之时均有小腹疼痛,大约 2 天至 4 天,屡屡经中西医治疗,可均未收到远期治疗效果。

刻诊: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少而色深红,经期延后,喜温怕冷,手足不温,时有头晕目眩、面色不荣,舌淡,苔白,脉沉。

辨证:寒凝血虚,胞脉不通。

治当温经散寒,养血活血。

处方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 12g ,桂枝 9g,白芍 9g ,细辛 6g ,通草 6g ,大枣 25 枚,乌药 10g ,小茴香 10g ,甘草 6g 。

5剂,每日 1 剂,水煎服,分早中晚服。

药用 1 剂,少腹怕冷缓解,继服 2剂,手足转温, 5剂服完,经至一切正常。

又,女子血虚寒凝痛经,其治疗应在经来之前 7天左右服药,连服 5 剂为 1 个疗程,大约用药 3 至 5个疗程,即可达到远期治疗目的。

追访一年,未再痛经。

按:痛经多见于未婚女子,若因其素体阴血未盛,复加喜食生冷或衣着单薄,寒邪乘机客于女子胞中,血虚寒客,血行不畅,阻滞不通,则易变生寒凝血虚痛经证。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补血养血,缓急止痛;桂枝温经散寒,通脉散瘀;细辛温经散寒,并长于止痛;通草通利血脉,通达经气;大枣益气而生化阴血,加乌药、小茴香温暖胞宫,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药性以奏其效。

2 桃核承气汤主热结血瘀证周××,女, 30 岁,营业员, 1989 年 7 月 10 日诊。

主诉:月经每次欲来,少腹疼痛难忍,卧起不安,甚则周身汗出,屡经中西医治疗,服药则证碱,若下次经至未服药则痛经又作,缠绵不止。

刻诊:少腹胀痛,按之如有结块阻塞,经来量少,色红而有血块,常有郁热,心烦,急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涩略数。

辨证:瘀热阻于胞中,脉络不和。

治当活血化瘀清热。

处方以桃核承气汤加味:桃仁 8g ,桂枝 12g ,大黄 5g ,芒硝 3g ,炙甘草 6g ,通草 6g ,鸡血藤 30g 。

王付经方研究: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高血压脑梗塞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
陈某,男,69岁,郑州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1年前因脑梗塞住院治疗,出院至今仍头晕目眩、头脑昏沉未能有效控制,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头晕目眩,头脑昏沉,时时恶心欲呕,下肢水肿,舌质暗淡,苔白腻中心夹黄,脉沉涩。

辨为风痰上扰,水湿浸淫,瘀阻清窍证,治当化痰息风,利水化瘀,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五苓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姜半夏10g,天麻6g,陈皮6g,白术10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猪苓10g,泽泻15g,茯苓10g,桂枝6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口服;二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脑昏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恶心欲呕止,下肢水肿消退,仍有轻微头晕目眩、头脑昏沉,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30剂;六诊:病情稳定,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服3次,治疗半年。

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晕目眩、苔腻辨为风痰,再根据头脑昏沉辨为痰阻清窍,因下肢水肿辨为水湿浸淫,又因舌质暗淡、脉沉涩辨为瘀滞,以此风痰上扰、水湿浸淫,瘀阻清窍证。

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平肝息风;五苓散健脾利湿,温化消肿,兼以清热;蛭虻归草汤活血逐瘀通窍。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热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热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高热主办单位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承办单位: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仲景学院(仲景学府)郑东河南经方医药研究所中医(综合)诊所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张仲景学术研究中心一、王付教授门诊经方处方大数据库在数量质量上位居全国中医药学界之首位。

二、王付教授诊治病人于河南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中原名医榜”“最受患者信赖的河南百佳医生排名榜”及门诊预约量均位居河南省之首位注:首位数据源于河南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和王付经方APP等范某,女,9岁,保定人,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发热(39.8℃),曾在北京、石家庄及郑州等医院治疗,可仍然发热,近因老乡(河南中医学院在读研究生)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发热(40.1℃,每天发作3~4次),怕冷,头痛,咳嗽,手足冰冷,倦怠乏力,精神不佳,口干不思饮水,舌质淡,苔黄白夹杂,脉浮弱;辨为寒郁营卫夹热证,治当温阳散寒,宣发营卫,兼以清热,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麻黄15g,附子5g,杏仁10g,细辛6g,石膏24g,大枣12枚,生姜10g,柴胡24g,生半夏12g,红参10g,黄芩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二天发热2次,体温在38.4℃左右,第二天发热发作1次,体温在37.6℃左右,第三天未发热,第四天又发热1次,体温在37.4℃左右,第五天至今未发热,以前方6剂;三诊:用药第二天又出现发热,体温在37.7℃左右,之后未再出现发热,以前方6剂;四诊:未再出现发热,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发热、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口干不思饮水、苔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杂,因倦怠乏力、脉弱辨为虚,以此辨为寒郁营卫夹热证,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以小柴胡汤清热温阳益气;以麻杏石甘汤清宣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王付教授运用肾气丸合方医案4例

王付教授运用肾气丸合方医案4例
红 少苔辨 为 阴虚 , 因 下肢 麻 木 困重 、 脉 沉 细 滑 辨 为 痰
细弱 。辨为 阴 阳俱 虚 , 筋 脉 失 养证 , 治 当 滋补 阴 阳 , 调 和筋 脉 , 给予 肾气 丸与 芍 药甘 草 汤 合方 。生地 黄 2 4 g ,
山药 1 2 g , 山萸 肉 1 2 g , 茯苓 1 0 g , 牡 丹皮 1 0 g , 泽泻 1 0 g ,
忍, 因寒诱 发 , 手 足 不温 , 口干不 欲 饮 , 舌红少苔 , 脉沉
方治 疗 8 O余剂 , 病情 稳定 , 未 有 明显不适 。之后 , 为 了 巩 固疗效 , 以前 方 汤 剂 变 为 散 剂 , 每次 6 g , 每 日服 3
次 。随访 1 年, 一切 正 常 。
按: 根 据 手足 不温 、 畏 寒 怕 冷辨 为 阳虚 , 再 根 据 舌
介 绍 于下 。 1 复 发 性 肌 肉痉 挛
化痰 , 给 予 肾气 丸 、 百合 地黄 汤与 二陈 汤合方 。生地 黄 5 0 g , 山药 1 5 g , 山萸 肉 1 5 g , 茯苓 1 0 g , 牡丹皮 1 0 g , 泽 泻
1 0 g , 桂枝 3 g , 附子 3 g , 百合 1 5 g , 姜半 夏 1 5 g , 陈皮 1 5 f ,

2 3 7 4・
光 明中医 2 0 1 3年 1 1月 第 2 8卷 第 1 1期
C J G MC M N o v e mb e r 2 0 1 3 . V 0 1 2 8 . 1 1
王付 教授 运用 肾气 丸合 方 医案 4例
关 芳 芳 李 亮 王 付
摘要: 王付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 尤善于经方合用以辨治各种疑难杂病, 其中运用肾气丸合方辨治复发性肌肉痉挛、 干燥综 合征、 胎儿发育迟缓、 子宫内 膜炎均取得良好疗效。

王付经方医案讲课稿

王付经方医案讲课稿

王付经方医案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孙某,男,19岁,河北人。

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许某,女,27岁,郑州人。

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王付经方研究院;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肺结节病

王付经方研究院;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辨治肺结节病

王付经方研究院;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运用经方合方十
八反配伍辨治肺结节病
44岁,河南人,5年前因咳嗽日久不愈,经检查诊断为肺结节病,经中西医治疗但未能有效改善症状,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咯痰量少、黏稠色白,消瘦,怕冷,手足不温,盗汗,胸闷,胸痛,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口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沉弱。

辨为肺寒阴虚,气虚夹痰证,治当温肺益阴,益气化痰,给予麻黄汤、麦门冬汤、附子半夏汤、甘草海藻汤与藜芦甘草汤合方:麻黄10 g,桂尖6 g,杏仁15 g,麦冬170 g,生半夏24 g,红参10 g,粳米10 g,制附子10 g,海藻24 g,藜芦1.5 g,生姜10 g,大枣12枚,炙甘草10 g。

6 剂,以水1 000~1 200 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经方辨治阳强黄连阿胶汤案例

经方辨治阳强黄连阿胶汤案例

经方辨治阳强黄连阿胶汤案例
跟王付大师学用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习《伤寒杂病论》理论研究,结合临床经验,跟师抄方,分析医案,全面继承和发扬仲景文化,学经方,用经方,传承经方,发展经方。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首届杰出弟子传承人刘丹
王付大师医案集选
1
任某,男,46岁,郑州人。

有2年余阳强病史,在郑州多家省市级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理变化,可服用中西药,则没有治疗效果,近因其病友推荐前来诊治。

刻诊:阳强,心烦急躁,腰酸,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辨为心火内扰,肾阴亏虚证;治当清心泻火,育阴益肾;给予黄阿大补汤加味,黄连12g,黄芩6g,白芍6g,鸡子黄3枚,阿胶10g,黄柏10g,知母15g,大黄3g,龟板24g,生地黄24g,玄参24g,麦冬24g。

6剂,煎药时加入猪脊髓30g,蜂蜜30ml;鸡子黄待药稍凉时兑入药汤中服用;阿胶烊化冲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阳强减轻,心烦急躁止,以前方6剂。

四诊:阳强明显减轻,盗汗止,以前方6剂。

五诊:阳强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六诊:腰酸消除,以前方6剂。

之后,又以前方治疗12剂,诸证悉除。

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辩治思路
根据阳强、心烦急躁、舌质红、苔薄黄辨为心热内扰,再根据腰酸、脉细数辨为肾阴亏虚,因五心烦热、盗汗辨为虚热内扰,以此辨为心火内盛,肾阴亏虚证。

方以黄阿大补汤清心热,育肾阴,益阴血,降虚火,加玄参、麦冬,以清心凉血益阴。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遵义经方研究所
勤求仲景博识经方。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盆腔炎医案6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盆腔炎医案6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盆腔炎医案6则(同病异治)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急性者多热,慢性者多寒,但不能忽视湿热夹气血虚者。

【导读】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变证机是脾胃寒湿,治可选用白术散;又因病变证机有寒湿比较重,故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治之。

周某,女,37岁。

有多年慢性盆腔炎病史,屡屡服用中西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带下量多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带下色白量多,阴部潮湿,阴痒,少腹拘急,舌质暗淡,苔白略腻,脉沉弱。

辨为寒湿浸淫证,治当温阳散寒除湿。

给予白术散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加味:白术12g,川芎12g,花椒10g,牡蛎6g,附子6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山药15g,车前子1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1每日3服。

二诊:带下减少,阴痒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阴部潮湿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四诊:少腹拘急止,以前方6剂。

五诊:带下、潮湿、阴痒止,以前方6剂。

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带下色白量多、潮湿辨为寒湿,再根据少腹拘急辨为寒湿肆虐,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湿浸淫证。

方以白术散健脾燥湿、温阳止痒;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散寒解毒;加山药益气止带,车前子利湿止带,炙甘草益气和中。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变证机是湿热夹气血虚,治可选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水气蕴结,故与猪苓汤合方治之。

蒋某,女,35岁。

有多年慢性盆腔炎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腹痛,带下量多、色黄,因劳累加重,面色不荣,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弱。

辨为湿热下注夹虚证,治当清热燥湿,兼益气血。

给予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与猪苓汤合方加味:白头翁30g,黄柏10g,黄连10g,秦皮10g,阿胶珠(烊化)10g,猪苓10g,泽泻10g,滑石10g,白术15g,山药15g,炙甘草6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经方派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经方派

王付经方:慢性鼻炎医案–经方派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

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

【导读】根据慢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夹气虚,故与麦门冬汤合方;更因鼻窍不通表现比较重,故又与苍耳子散用以开窍通鼻。

杨某,男,23岁。

有10年慢性鼻炎病史。

曾多次检查均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屡屡服用中西药,以及外用西药,均未能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近因鼻塞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鼻塞不通,遇寒加重,鼻咽干燥,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呼气恶臭,五心烦热,头痛,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脉细略数。

检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并有稠厚脓痂。

辨为阴虚鼻塞证,治当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兼以化痰。

给予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麦门冬168g,半夏24g,红参9g,粳米18g,大枣12枚,甘草6g,苍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薄荷3g,茜草15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鼻塞有改善,鼻腔干燥好转明显,以前方6剂。

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6剂。

四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遇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鼻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辨为阴虚生热、灼津夹痰,以此辨为阴虚鼻塞证。

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润鼻滋燥;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兼以化痰降逆;苍耳子散辛温通窍,兼防滋补药壅滞。

王付治疗阳强 辨证方

王付治疗阳强 辨证方

王付治疗阳强辨证方*导读: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瘀血)方处方: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各12克,茯苓、丹皮、桃仁各10克,泽泻8克,水蛭5克……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瘀血)方处方:熟地24克,山药、山茱萸、知母、黄柏各 12克,茯苓、丹皮、桃仁各10克,泽泻8克,水蛭5 克,虻虫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育阴,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阳强 (阴茎异常勃起),中医辨证属阴虚瘀血型。

症见阳强易举,小腹胀痛或拘急,小便不利,或血精,或头晕目眩,腰酸腿软,心烦急躁,或盗汗,舌质暗红瘀紫,苔薄,脉沉涩。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热结)方处方:大黄6克,芒硝9克,枳实5克,厚朴、龟版(先煎)、猪脊髓、白芍各24克,黄柏12克,知母 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阴津,泻热制阳。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阴虚热结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或潮热,或心胸烦热,手足心热,或汗出,或心烦急躁,口渴欲饮,或失眠,少腹胀满,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阴虚肝旺)方处方:熟地24克,知母15克,山药、山茱萸、黄柏、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制阳入阴。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阴虚肝旺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或遗精,急躁易怒,或抑郁,或焦虑,胸胁不舒,或心烦,手足心热,或目赤目胀,或头晕,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创方者:王付河南名医治阳强(心肾虚热)方处方:黄连l 2克,黄芩、白芍各6克,鸡子黄2 枚,阿胶(烊化)9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龟版 (先煎)、猪脊髓、生地各2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心泻火,育阴益肾。

用于治疗阳强,中医辨证属心肾虚热型。

症见阳强,或早泄,健忘,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腰酸,遗精,耳鸣,或头晕,舌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

王付经方医案(优选材料)

王付经方医案(优选材料)

王付经方医案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孙某,男,19岁,河北人。

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许某,女,27岁,郑州人。

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王付经方研究;焦虑症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焦虑症经方案例

王付经方研究;焦虑症经方案例
谢某,女,49岁,郑州人。

有多年焦虑症病史。

服用中西药有一定治疗效果,可停药则诸症状又复发,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整日紧张不安,夜间恶梦不断,遇到问题总是向最坏处着想,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舌质暗淡,苔白厚腻,脉沉迟。

辨为寒痰扰心夹气虚证,治当温阳散寒,化痰醒神,兼以益气;给予醒神导痰汤加味,九节菖蒲12g,香附15g,柴胡12g,远志15g,五味子12g,龙骨12g,茯苓12g,姜半夏12g,生天南星10g,陈皮6g,枳实6g,人参10g、酸枣仁40g(一半研末冲服,一半煎煮),炙甘草3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苔腻好转,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

三诊:紧张不安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肢体困重基本消除,心烦意乱止,以前方治疗约80余剂,诸证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1年余。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暗淡辨为寒,再根据肢体困重、苔白厚腻辨为痰,因忧心忡忡、紧张不安、夜间恶梦不断辨为痰阻心窍,又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痰扰心夹气虚证。

方以醒脾导痰汤温阳散寒,化痰醒神;加人参补气健脾,生化气血,酸枣仁养心安神。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王付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

王付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

王付教授运用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愈肾囊肿
(50mm)
主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临床教研基地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藜芦人参汤、甘草海藻汤、甘草甘遂汤和附子半夏汤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
内容提要
小柴胡汤:柴胡24g,黄芩10g,生半夏12g,人参10g,大枣12枚,生姜10g,炙甘草10g
桂枝茯苓丸:桂枝15g,茯苓15g,桃仁15g,丹皮15g,白芍15g
藜芦人参汤:人参10g,藜芦3g,生姜10g,大枣12枚
甘草海藻汤:甘草10g,海藻24g,生姜10g,大枣12枚
甘草甘草汤:甘草10g,甘遂3g,生姜10g,大枣12枚
附子半夏汤:制附子10g,生半夏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疗之前经检查肾囊肿为50mm
小柴胡汤、藜芦人参汤等合方治疗之后经检查肾囊肿消失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藜芦人参汤、甘草海藻汤、甘草甘遂汤和附子半夏汤合方治愈肾囊肿(50mm)的具体处方用药用量的详细数据在王付经方APP,欲明治疗的整个过程可登录王付经方APP,欲有尽有,一目了然!。

王付老师经方治疗带状疱疹(毒热血证)解析

王付老师经方治疗带状疱疹(毒热血证)解析

王付老师经方治疗带状疱疹(毒热血证)解析经典名曲
王付(1958.7--.又名王福强),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常务理事及经方分会首任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等!
组方: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蒲公英50克. 玄参24克. 生地黄24克.桂枝6克.
案列:杨某某.男.23岁.
主诉:半个月前腰部左侧出现带状疱疹,经中西医治疗未能起效.
刻诊:腰部黄豆大小疱疹20-30个,大的连成片状,疱疹灼热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略数.
中医辩证:毒热血证
治疗原则: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治疗方剂:泻心汤加味(上方)每日一剂,水熬煮两次合并分两次服用。

该患者经过服用六剂中药后,症状大有好转,疱疹基本消失,又以前方3剂治疗。

病告痊愈!
按语:泻心汤是仲景治疗血热证的名方,方由大黄,黄连,黄芩3味药组成,药少而力专,3味药皆为苦寒之品,可直入血分清除血分热毒,其中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淤血热毒,其气香又能兼入气分以调气: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与大黄同用同入血分清热,并能推陈致新,使热毒从大便而去。

又泻心汤在{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吐血忸血,可以说明泻心汤可以治疗血分的病证。

泻心汤除了治疗热痞以外,也可以血分毒热证。

此根据疱疹表现为灼热疼痛,舌质红,脉数辩为毒热血证,以泻心汤清泻毒热,加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生地清热凉血,桂枝温经通脉消肿,既辛散透邪,又防寒凉凝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仅供参考)。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该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痰阻气郁,治以半夏厚朴汤;又因肺失宣降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治以麻黄汤宣降肺气;更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又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刘某,女,32岁。

有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嗽、气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胸闷,因情绪异常及活动加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治当燥湿化痰、行气解郁、宣降肺气。

给予半夏厚朴汤、麻黄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半夏24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5g,紫苏叶6g,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咯痰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情绪好转,苔腻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

之后,为丁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9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痰稠色白辨为寒痰,再根据胸闷、苔白腻辨为痰阻,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

方以半夏厚朴汤化痰行气、降逆止咳;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麻黄汤宣肺降逆、止咳平喘。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脾虚弱、痰湿内盛;治以茯苓泽泻汤益气渗利痰湿;又因痰湿偏于寒,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58岁。

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咳喘还是反复发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思饮食,食则腹胀,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为脾肺虚弱、痰湿蕴结证,治当健脾益肺、渗利痰湿。

王付经方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王付经方研究【方药歌诀】柴胡加龙骨牡蛎,人参黄芩铅生姜,桂枝茯苓半夏黄,大枣煎煮益心神。

【学用导读】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要因病变证机而调整大黄用量及煎煮方法,二要重视方中铅丹先用小量,渐渐加大,中病即止。

【医案助读】抑郁症商某,女,29岁。

有抑郁症多年,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精神抑郁,心情郁闷,多愁善哭,心烦失眠,胆小易惊,记忆力减退,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辨为心胆郁热证,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2g,龙骨15g,黄芩10g,生姜15g,党参5g,桂枝5g,茯苓15g,清半夏10g,大黄5g,牡蛎15g,大枣6枚,胆南星12g,石菖蒲12g,琥珀3g,朱砂3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心情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

三诊:诸证明显好转,复以前方治疗20余剂。

之后,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点拨:根据心情郁闷,多愁善哭辨为胆热扰心,再根据心烦失眠,胆小易惊辨为心胆郁热,又因苔薄黄腻辨为痰热蕴结,以此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胆调气,清心安神,加胆南星清热涤痰,石菖蒲开窍化痰,朱砂、琥珀,重镇安神,宁心散瘀。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辨证】胆心热证:胸满,心烦,易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舌红,苔薄黄,脉数或细;癫痫。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主治胆心热证为基础方,以主治肝胆气郁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心胆,心神不得守藏,胆气不能所主,以此而演变为胆心热扰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胸满,烦惊,表情沉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或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一)王付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一)王付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一)王付1.感冒(风寒表实证)高某,男,21岁,学生,2010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5天前在晚上用水洗头后,未等头发晾干即入睡,夜间受凉,第2天白天开始咳嗽,体温37.8℃。

刻诊:头痛,发热,身体疼痛,咳嗽,恶寒,无汗,舌苔正常,脉浮紧有力。

中医辨证:太阳伤寒证。

治疗原则: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治疗方剂:麻黄汤加味。

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5g,自芷12g,炙甘草10g。

2剂,次日患者告诉老师,药仅服1剂,即全身微微出汗,诸症悉除,剩余1剂未再服用。

按语:《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根据患者病证表现有恶寒,无汗,发热,身体疼痛,头痛,脉浮有力等辨为太阳伤寒证,其病变证机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故以麻黄汤发汗解表,疏散风寒。

加白芷芳香开窍,祛风止痛。

药仅服1剂,功效卓著。

另外,用麻黄汤主治风寒感冒应辨清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麻黄与桂枝的用量关系是麻黄大于桂枝,只有这样才能如张仲景所言:“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若麻黄与桂枝用量使用不当则可能引起大汗出而耗伤阴液或达不到发汗作用;二是应用麻黄汤治疗感冒,应抓住无汗、脉浮紧有力等症;三是煎煮麻黄汤时最好先煎麻黄,去沫,以免引起患者服药后心烦。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所含麻黄碱具有升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及引起心动过速的弊端。

麻黄汤是不是发汗峻剂?清·柯琴谓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以致后人谓麻黄汤猛如虎,或以麻黄、桂枝辛大热,药性猛悍,或以为汉代气候严寒,人之体质较强,近世气候变迁,人之体质较弱等而畏用或不用麻黄汤。

然方是死方,法是活法,若医生未能抓住病变证机及辨证要点,误用麻黄汤必会耗伤津液,若辨清病变证机为太阳风寒表实证,不用麻黄之辛温,何以开发腠理,驱邪外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温经而散寒。

有是证即用是药,用之得当则药到病除,倘若寒邪束表,当用不用,错失良机,致表邪传里为患,乃医生之过失。

王付经方研究;《伤寒论》第301

王付经方研究;《伤寒论》第301

王付经方研究;《伤寒论》第301王付经方研究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301)麻黄去节,二两(6g)细辛二两(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302)麻黄去节,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g)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03)黄连四两(12g)黄芩二两(6g)芍药二两(6g)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g)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

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

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4)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0g)茯苓三两(9g)人参二两(6g)白术四两(12g)芍药三两(9g)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6)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48g)干姜一两(3g)粳米一升(24g)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

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307)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308)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09)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310)猪肤一斤(48g)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

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葛解肌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葛解肌汤

王付经方研究:柴葛解肌汤王付经方研究【组成】柴胡(12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9g) 羌活(6g) 白芷(6g) 芍药(6g) 桔梗(6g)(原方未注用量)【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杀车槌法》加石膏末一钱(3g),煎之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肌清热。

【药理作用】具有促进汗腺分泌、抗过敏、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西医病】感冒、流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病的临床表现而符合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者。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外邪侵袭太阳经,热郁阳明少阳经所致。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热搏营卫,正邪斗争,则恶寒渐轻,身热增盛;邪郁营卫,腠理闭塞,则无汗;邪犯太阳、少阳、阳明经,经气脉络不通,则头痛,目疼,眼眶痛;热灼阴津,则鼻干,嗌干;热扰于心,则心烦不眠;热郁少阳经脉,壅塞不通,则耳聋;舌苔薄黄,脉浮微洪,皆为热郁内扰之征。

治当清热解肌。

方中柴胡、葛根辛凉透表,清散郁热,共为君药。

热侵阳明,石膏、葛根清透阳明郁热;热扰少阳,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郁热,共为臣药。

热伤营阴,以芍药益营和阴,兼清内热;羌活、白芷、生姜其性辛温,既能助柴胡、葛根透热于外,又能兼防寒药凝滞;热搏咽喉,经气不利,以桔梗宣肺利咽,共为佐药。

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以奏解肌清热之效。

配伍特点:辛凉药配清热药,使热从内外消解;辛温药配益气药,辛散不伤气。

讨论:柴葛解肌汤治疗三阳兼证(即太阳少阳阳明证相兼),若表证为风寒尚未化热,治当重用羌活、白芷、生姜,以辛温解表散寒;若表证已化热,治当重用柴胡、葛根,以辛凉解表透热,所以治病用药必须因病变证机而酌情调整用量。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舌苔薄黄,脉浮微洪为辨治要点。

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与参藜夏附藻草汤等合方治疗肝癌取得显著疗效

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与参藜夏附藻草汤等合方治疗肝癌取得显著疗效

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与参藜夏附藻草汤等合方治疗
肝癌取得显著疗效
经方的春天--万象更新欣欣向荣
矢志定终身,
履行定始终,
学了更要学,
用了更要用!
(王付)
主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临床教研基地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中医门诊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仲景学术研究中心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与参藜夏附
藻草汤等合方治疗肝癌取得显著疗效
★发扬经方光大经方★
王付经方APP
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主任医师运用小柴胡汤、附子白蔹汤、附子白及汤与参藜夏附藻草汤等合方治疗肝癌取得显著疗效。

病人于2019.12.7初诊,于今天上午即2020.4.1复诊,检查结果如下。

★发扬经方光大经方★
王付经方APP
2019年12月7日初诊:经检查: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腹胀肝硬化,脾大,胆结石,腹腔积液,甲胎蛋白5786.41
★融会经方贯通经方★
河南经方医药研究院
2020年4月1日复诊:经检查: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较前部分减
小,甲胎蛋白由原来5786.41降为1418.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付经方医案
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
孙某,男,19岁,河北人。

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
许某,女,27岁,郑州人。

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口渴辨为太阳温病,再根据大便干结、苔黄辨为热结,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大用量宣透郁热,兼益正气;以大黄甘草汤通泻热结,加红参益气顾正,柴胡疏散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鼻炎经方案例
谢某,女,49岁,郑州人,有20余年慢性鼻炎病史,2年前又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时时发热,时时怕冷,每天上午10时左右汗出如水,随之鼻塞不通,鼻流清稀涕亦如水,失眠多梦,梦多斗殴,心烦意乱,口渴不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薄黄白夹杂,脉浮弱;辨为营卫虚弱不固,心肝不足阴血证,治当调补营卫,养心舍魂,给予桂枝汤与酸枣仁汤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酸枣仁45g,茯苓6g,知母6g,川芎6g,龙骨24g,牡蛎24g,白芷12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汗出减少,心烦意乱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较前又有减少,仍有鼻塞不通,以前方加白芷为15g,6剂;四诊:仍有汗出,失眠多梦好转,鼻涕较前又减少,以前方加黄芪15g,6剂;五诊:发热、怕冷减轻,未再出现鼻塞流涕,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梦如斗殴,以前方6剂;七诊:口渴消除,仍有心烦,以前方6剂;八诊:诸证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发热、怕冷、汗出辨为营卫虚弱,再根据失眠多、梦多斗殴辨为心肝阴血不足,因鼻塞涕多辨为营卫不固,又因苔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营卫虚弱不固,心肝阴血不足证,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益气止汗;以酸枣仁汤养心清热,舍魂安神,加龙骨、牡蛎潜阳安神,白芷芳香通鼻开窍,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疱疹后神经痛经方案例
蒋某,男,63岁,许昌人,6年前出现背部疱疹,经治疗后疱疹痊愈,可背部疼痛至今,西医诊断为疱疹后神经痛,屡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达到有效控制疼痛,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背部疼痛如针刺,因受凉及活动后加重,痛则冷汗出,背部恶风,口淡不渴,舌质暗淡边夹紫,苔薄白,脉浮涩;辨为营卫虚弱,寒瘀阻滞证,治当调和营卫,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桂枝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桂枝10g,白芍50g,生姜10g,大枣12枚,牡丹皮10g,茯苓10g,桃仁10g,红参10g,五灵脂10g,炙甘草2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背部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汗出减少,以前方12剂;四诊:汗出止,以前方减白芍为40g,炙甘草为20g,12剂;五诊: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减白芍为15g,12剂;六诊: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12剂;七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痛、汗出辨为营卫虚弱,再根据疼痛因活动加重辨为气虚,因痛如针刺,舌质暗淡边紫辨为瘀,又因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营卫虚弱,寒瘀阻滞证,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固护肌表;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红参益气帅血,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加大白芍及甘草用量者,寓芍药甘草汤缓解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5、头痛头沉经方案例2016-12-01
范某,男,31岁,郑州人,有多年头痛头沉病史,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虽经中西药治疗可效果不明显,近因同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头痛头沉如在云雾中,因风寒加重,耳中沉闷,无汗,大便溏1日1次,记忆力减退,多梦,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辨为寒湿困扰,心肾不交证,治当散寒燥湿,交通心肾,给予麻黄加术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5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白术12g,龙骨10g,牡蛎10g,生半夏12g,川芎12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头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头痛基本消除,仍有头沉,以前方加白芷12g,6剂;四诊:仍有轻微头痛,头沉减轻,以前方加川芎为15g,6剂;五诊:耳中沉闷及头沉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多梦减轻,以前方加磁石30g,6剂;七诊:诸证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头痛头沉、因风寒加重辨为寒湿,再根据记忆力减退、耳中沉闷辨为心肾不交,以此辨为寒湿困扰,心肾不交证,方以麻黄加术汤散寒燥湿,通阳开窍;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通心肾,加半夏醒脾燥湿降逆,川芎行气活血能窍,白芷通阳化湿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