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眼中的理想女人唐晓芙
浅析方鸿渐人生的三座“围城”
浅析方鸿渐人生的三座“围城”周赛赛(汉语言091 070911137)摘要:在《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这四大阶段,在小说描写的四大阶段交叉历程中,方鸿渐的人生之柱在情感和经济地位上从逐渐破灭到彻底崩溃。
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渴望在内忧外患的国土之上有个立足之地,却一次次地失望,甚至到最后变得绝望。
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却缺乏与之对抗的勇气、热情和力量,使得方鸿渐一次次被困于无奈现实中。
从失恋到失业再到婚变,逐渐地丧失了个人的精神信仰,总是不得不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关键词:方鸿渐;围城;爱情;婚姻;事业绪论钱钟书的《围城》是部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47年,故事描写的背景是兵戈之象显见的战争年代,也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在那纷纷扰扰的乱世之秋,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交变时期,并随着买办文化和教育腐败的出现,每年留洋回国的学生,这么一群“新”知识分子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遇到了种种困扰。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个在理想中不断撞得头破血流又无可奈何的新式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在当时对社会对人性有着强烈的感悟,因此在作品中对方鸿渐人物的刻画,可谓面面俱到,钱钟书高举着方鸿渐的恋爱、事业、婚姻三大旗帜,一路带领读者们进入到方鸿渐“理想建立-破灭-再建立-再破灭……”的悲剧循环中,同时深刻地揭示了方鸿渐人生中那三座不可抵挡的“围城”。
方鸿渐,这个留洋归国的新式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在现代文学人物集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他出生于江南一个封建乡绅家庭,父亲方豚翁是个迁腐守旧的封建遗老,“前清举人,在本乡一个小县里做大绅士。
”虽有“一乡之望”,却掩盖不了其家境的衰落,方鸿渐在这样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
却又在阴差阳错中,被周家送到国外“镀金”,接受“西方先进教育”。
所以,方鸿渐的品性中,固然有不可一世,志大才疏又懦弱无能的缺陷,然而方鸿渐也有受其家庭文化影响的老好人气质,他善良、富有人道主义,并且他很有想法,能在思想感悟上有有较高的感性认识,却也同时较为理性,能在看透世事万物背后之余,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唐晓芙的含义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曾专论此人(可见其重要?)。
抄录如下:
“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的更透彻了。
”
“偏爱”这个词用得有趣。
这说明杨对丈夫这种徇私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从后面的话也可以看到杨提出了更科学的解决方案:让唐晓芙嫁了再离!啊,杨奶奶真是痛下杀手,毫不怜香惜玉。
但公平地说,杨一双眼睛够毒。
钱先生毫无疑问是“偏爱”唐晓芙的。
试问《围城》之中,有几个人物是未被钱先生的辣笔刻薄的?也许我读的遍数不够多,亦或遍数够多但记性不够好,除了她我竟想不起一个!天理昭然,唐晓芙独享荣宠。
我怎么想呢?我想,唐晓芙是钱先生的一个梦,当然也可以叫理想或者什么的。
她丽质天成而不招摇粉饰(钱先生把女人化妆比作“粉饰门面,以等男人光顾”),她青春活泼,更难得伶牙俐齿、聪慧过人,能言善辩如方鸿渐在这个律师的女儿面前一招尚未发出就落荒而逃。
总之:“是个真正的女孩子”——钱的对“女孩子”的标准不是一般的高啊!
既然是梦,方鸿渐永远不可能跟梦结婚。
她就像名画《泉》中女孩,是神的符号。
神都住在天上,只会从围城上空飞过,但不可能入住。
而杨奶奶却要灭了钱爷爷的梦。
啊!女人对女人,真是可怕啊。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围城》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推崇小说无处不在的幽默和讽刺,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自《围城》1947年在《文艺复兴》期刊上连载面世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时人根据各自的思想立场和人生体验解读文本,或“捧”或“杀”,而赞誉之辞大体雷同,批评之声也时有所闻。
归纳起来,前人袭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模式的评论大致有如下几种: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看,文本中大量的隐喻、讽喻与掌故,使它不含是一座用漩矶碎锦巧构而成的中外学术迷宫,风格颇似欧美所谓知识型文本或后小说;至于钱钟书随手拈玩的中国及西洋神话、寓言,可为原型批评的典范文本;而小说中除各色人物外,暗含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不仅叙述事态的发展,而且常常大发议论,正吻合结构主义批评代表罗兰·巴特叙事理论中关于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分析;此外,小说中描写船上茶房阿刘与方鸿渐的两次“钗钱交易”,阿刘手心里的发钗由三只变为一只,这样的“细节印证法,似还有形式主义的痕迹”。
若生发开来,从社会学批评、读者接受批评,甚至后殖民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均可对这部思想深刻、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出新的阐释与评析,但鸿泥半爪,令人终日沉迷其间也难尽其全。
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已广为流传。
《围城》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语妙喻、深刻的心理刻划也早已被世人津津乐道。
本文试图避开对文本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传统分析,而从女权主义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侧面对《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角色进行解读,以期勾勒一幅《围城》姚紫嫣红的‘十二钗正册图”,探究作者关于20世纪30井。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贾玉红 河套学院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在这篇作品中的描绘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十分突出。
本文对《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解放作者简介:贾玉红(1968.12-),女,蒙古族,河北人,本科,河套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54-01前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故事围绕着1920到1940年代展开,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批面对国难自私、迷惘的知识分子,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在这篇作品中包含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嘉柔四位女性,揭示了方鸿渐的性格特征。
这篇作品解释了在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中国女性想要寻求解放却又失败的尴尬处境。
一、女性命名暗含失败宿命《围城》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四位知识分子女性,作者在为她们命名时已经将她们的命运隐含其中,暗示了她们想要追求理想生活却又会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第一,鲍小姐与方鸿渐相识于一艘归国的轮船上,她是一位行为放荡、打扮妖艳的女子。
在旅途中,她难耐寂寞,对方鸿渐进行勾引,在下船之后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去寻找她的未婚夫。
这位女性形象完全没有道德尺度,她的行为是很令人不齿的[1]。
杨绛先生说过:“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第二位是苏文纨,她的家世显赫,性格清高,而且有着很高的学历,是当时社会的新潮女性。
但是她比较有心计,喜欢被男人簇拥的感觉,男人因她而吃错,她才会得到心中的满足感。
苏文纨是虚伪的,她彰显自身价值的方式是男人的臣服,她所追求的生活也是媚俗的。
第三位是唐晓芙,她名字的三个字连起来表示的是清晨池塘中的荷花,她的外貌天生妩媚端正,性格纯真天然,是方鸿渐最喜欢的类型。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 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
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从对他们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于不同女性人物的态度。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知识分子女性《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大学者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
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十分推崇这部小说,盛誉“《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此书博大精深,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其中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示了文中性格分明的女性知识分子独像;也通过以点带面,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示了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女性群像。
本文拟从先分析文章中知识分子的女性独像,后分析作者在此书中的女性观为脉络,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帮助我们对钱钟书的思想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理解。
一、女性独像《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女性知识分子的起名用典,钱钟书一方面“网罗理董,律求全征献”,另一方面又达至“意解圆足而免于偏枯”,煞费苦心地隐含了她们的吉凶祸福,一如《红楼梦》之中的“十二钗判词”。
苏文纵之名可引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此诗正注释苏文纵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嵋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唐晓芙之名,大约来自《楚辞·九歌》。
诗中“湘君”一节唱道:“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
复杂的“天真”——唐晓芙人物分析
鉴赏复杂的“天真”——唐晓芙人物分析丁雪梅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在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唐晓芙”的形象向来被认为是正面而纯洁的,但钱钟书的笔下暗藏机锋,在塑造“唐晓芙”时用她的纯洁掩饰世故,用笑容遮蔽冷漠,钱钟书巧妙而隐晦地诠释了这位上海新都市生活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讽刺;清纯;复杂;天真钱钟书的《围城》中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诸如唐晓芙、鲍小姐、苏文纨等。
读者通读下来,只觉得除了唐晓芙,作者对其他女性极尽刻薄、笔锋间总带着一股讽刺之情。
但作者笔下的唐晓芙却并非如读者想象的那般纯洁,她反而是全书中深层性格隐藏最深的一位现代女性。
一、细节里的“复杂”唐晓芙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然而作者对她花费的笔墨却不少。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唐晓芙的外貌清纯可人,那么她真的跟表面一样单纯甜美吗?其实不尽然。
在下文中,方鸿渐对唐晓芙说:“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虚虚实实,以退为进。
”唐晓芙是政治系的学生,方鸿渐的这些话虽说都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可细读起来却有几分意思。
唐晓芙在与方鸿渐的交往中,的确是虚虚实实、以退为进的。
当唐晓芙感受到方鸿渐的殷勤时,“心中暗笑”,她对于男人的有意讨好心知肚明,并且抱着一种揶揄的玩味态度。
在方鸿渐和赵辛楣为苏文纨互相挖苦的时候,“只唐小姐云端里看厮杀似的,悠远淡漠地笑着。
”“云端里看厮杀”,既有旁观者的冷眼看戏,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和优越感。
想必唐晓芙是见惯了类似的情景,心中不以为然,才会带着点见多了的玩味淡漠,心里如明镜般通透。
方鸿渐觉得“唐小姐无意修饰,可见心里并没有男人”,私以为钱钟书这是在暗示读者,“无意装饰”就是最好的装饰。
唐晓芙明白“清纯”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打扮,更能衬托自己、吸引他人。
那么此时再看前文“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就有些微妙的讽刺了,她不是“稀罕物”,更应该是上海都市化文明的产物,只不过她摆脱了庸俗女人的套路,将自己从泛滥的都市时尚潮流中提升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浅析《围城》中的知识分子
浅析《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江宁实小张红燕附言:暑期长,心念“毕业论文答辩”。
计划列的书目,未读。
锁《围城》,复看了几遍,试作“考题”,也权做“读书心得”。
了悟:赏读,悦目怡心。
研读,实在艰涩,非常。
但文成之后,却别有一番乐,在其中。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主题深刻,文字精湛。
本文对小说中的一群知识女性形象展开了论述,发现了存在于她们身上的一些共性特征,同时,对她们独特的个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群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指出其命运的不幸是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的,也是无法抗拒的。
关键词:围城知识女性性格特征“人生的一切追求不过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使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曾一度热销,同时也勾起了我翻阅《围城》的极大兴趣。
细细品读之后,在惊叹钱钟书先生对人生本质的深刻领悟之余,更被小说中千姿百态的知识女性形象所吸引。
钱钟书先生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以睿智的眼光、犀利的笔触塑造了一群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机智幽默地展现了这些女性的灵魂,写出了她们的美与丑,善与恶。
综观全书,钱钟书先生站在时代的高度,描写了一群20世纪40年代中国女性中的佼佼者形象。
她们具有诸多共性特征:⒈学识渊博《围城》中的女性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他们中有飘洋过海的真博士兼诗人苏文纨;有求学西方医术的鲍小姐、留学美国的孙姑妈;有投身高等学府,苦心修学的孙柔嘉和唐晓芙;更有诸多学问高深,从事大学教育工作者(如范小姐、刘小姐等等)。
⒉相貌出众《围城》中的这些女性不仅拥有骄人的学历,而且大都拥有漂亮的容颜。
鲍小姐性感妖艳,惹的邮船上的男学生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苏小姐眉清目秀,衣服极斯文讲究;唐小姐更是妩媚端庄,新鲜的使人忘掉口渴又觉得嘴搀;孙小姐同样拥有一张被睡眠洗濯得明净滋润的脸庞……⒊思想开放《围城》中的女性都是自由开放的现代女性,具有独立的现代意识和自主谋事的能力。
读《围城》心得体会(通用8篇)
读《围城》心得体会(通用8篇)读《围城》心得体会篇1这是第一本重新再拿起来读的书,大学的时候读过一次,现在再拿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之前停留的印象是方鸿渐是一个浪子,但这次的感受却觉得他是一个可悲可怜之人。
围城给人以铭记的是“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这样错觉的幻想,得不到的往往最珍贵。
苏文执不是方鸿渐想要的,所以错过了不是遗憾;唐晓芙是方鸿渐想要但却未得到的,所以悲痛欲绝心有余悸;孙柔嘉是方鸿渐心善心软的得物,以为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却奈阴阳不定,吵闹不断。
方鸿渐跟孙柔嘉结婚的时候,内心“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什么才是最伟大的爱情?什么又是最伟大的婚姻?方鸿渐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缩影。
没有突出的成绩,微弱的工资,思想老套的家人,想时刻逃离的心境,想要而不可得的痛苦,心善心软的内心,决绝而不果断精神,单纯而不复杂的思想,孤独而又渴望被爱的心灵…读《围城》心得体会篇2《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
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
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无聊。
而在三闾大学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之中,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
围城人物分析之唐晓芙
围城人物分析之唐晓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围城》人物分析之唐晓芙孙永晖钱钟书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样一个世间的奇女子——唐晓芙。
杨绛先生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也提到钱先生是钟情于唐晓芙这个人物的,她是那人间四月天,是女子中的罕物。
钱先生写道:她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伪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的裙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齿。
她头发没有烫,眉毛不镊,口红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她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围城》这部小说能让钱先生花费大量笔墨来描绘的而没有受到其讽刺的,除了唐晓芙再无其他人。
这样一个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见物,即使恶魔见了她也会为之心动而臣服于这样一个女神。
不消说方鸿渐正是这样一个被驯服的家畜了。
唐晓芙不同于同时代的女子。
一、聪明讥诮,内心坚强。
唐晓芙的初次出场就是与方鸿渐的会面,这次会面给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间对话更是显得唐晓芙的聪明伶俐及话语间的讥诮嘲讽。
当唐晓芙听到方鸿渐大发议论女人与政治的关系时,心中暗自生笑方鸿渐的溜须拍马,她知道方鸿渐这篇宏论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语带讽刺地说:我不知道方先生是侮辱政治还是侮辱女人,假若我是学算学的,我想方先生定有另一番议论说女人是天生的计算动物。
这只言片语无不显示了唐晓芙的聪颖机智、伶俐洒脱。
受到了追捧时她并不是像其他虚荣的女人一样乐此不疲,她并不是爱慕虚荣的假女子,她是一个真正的女子。
二、敢爱敢恨,自己掌舵爱情的帆。
唐晓芙:一顿饭吃掉了自己的爱情——-《围城》人物琐谈(4)
唐晓芙:⼀顿饭吃掉了⾃⼰的爱情——-《围城》⼈物琐谈(4)唐晓芙是苏⽂纨的表妹,⼀个美丽活泼头脑聪明的在校⼤学⽣,读的是“不起眼”的政治系。
说起来她还是苏⽂纨和⽅鸿渐在国内时的校友,所以她初次见到⽅鸿渐就尊称他为“同学⽼前辈”。
⽅鸿渐马上抗议说:“这可不成!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原⼈的遗骸了,你何必⼜加上‘⽼’字?我们不幸⽣得太早,没福⽓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
”⼝才极好的⽅鸿渐刚打照⾯倒是给唐晓芙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因此他俩⼀见钟情式的亲密,就使苏⼩姐的醋瓶⼦逐渐涨满。
这也怪不得⽅唐的⼀见钟情。
爱美之⼼,⼈皆有之,窈窕淑⼥,君⼦好逑。
何况唐晓芙的美貌会让任何⼀个⼼智正常的年轻男⼈见了动⼼:“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着⼀般⼥⼈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新鲜得使⼈见了忘掉⼝渴⽽⼜觉嘴馋,仿佛是好⽔果。
她眼睛并不顶⼤,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当。
” 在电视剧《围城》⾥,史兰芽扮演唐晓芙,绝对是纯真⽆邪活泼可爱的少⼥形象,即便如今,⼈到中年的史兰芽出演的⾓⾊仍然是秀美端庄,风韵犹存。
在中国古典⽂学⾥,男⼥⼀见钟情的故事数不胜数。
宝⽟和黛⽟,唐伯虎和秋⾹,张⽣和崔莺莺,梁⼭伯与祝英台,司马相如与卓⽂君等等佳话都是罢。
普希⾦的情诗《致凯恩》前两节是:我记得那美妙的⼀瞬,在我的⾯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望的惆怅的磨难中,在世俗的喧嚣的惊恐中,我常常听到⼀个温柔的声⾳,我梦见了美丽的倩影。
五年后安娜·凯恩和普希⾦再次见⾯,临别时普希⾦把⾃⼰的诗集送给她并将这⾸情诗夹在书中。
凯恩活了80岁,死后将这⾸诗的第⼀节刻在了墓碑上。
⽅鸿渐第⼀次到苏府上看望苏⼩姐,这苏⽂纨就同时请来了表妹唐晓芙和发⼩赵⾟楣。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她⼼理清楚,赵⾟楣⼀直在追求⾃⼰,可“她跟⾟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积⽉累地成为恋爱,好⽐冬季每天的⽓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
围城论文
《围城》对女性的描写看完《围城》这本书以后,我记忆中留下的都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女性,例如被现代人称为除了男人和女人之外的第三类人——女博士——苏文纨,被方鸿渐深爱却又无意间深深伤害的唐晓芙,将方鸿渐一步一步诱进围城的孙柔嘉,以及小说中在归国船上把方鸿渐戏弄了的鲍小姐,一行人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碰见的寡妇、妓女,在三闾大学里遇上的女生指导范懿、刘东方的妹妹、美丽而又貌似神似苏文纨的汪太太等等等等。
古语说过,三个女人一台戏;而小说中的这么多女人,果真还构成了一座城。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描绘了一群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也毫不例外地打上了作家的主观印迹和艺术想像,媸妍美丑,喜爱或憎恶,都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展示。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我对小说中唯一没有被钱钟书戏谑过的对象——唐晓芙,这是寄寓了作者理想的一个女性形象。
唐晓芙漂亮、家世好又受到现代思想的熏陶。
在爱情和婚姻上的自立自主就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
课上老师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写唐小姐的容貌美丽,是而不实写,“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女人的容貌要有多美才称美呢?作者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你想“好水果”,各有所好,在读者心目中想象出来的形象各异,他们不会局限于单色调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出引人馋涎欲滴、甘美鲜艳的水果来的。
这样的描写与比喻,增加人们的联想,冲破了观念的局限。
不管到什么时代,人们读起来还认为这是美的。
因为作者写来只是叫你觉得美丽,并没有告诉你唐小姐到底是胖是瘦,是红还是白。
以“好水果”这个物化的特征,引出唐晓芙的整体形象来。
这些都要叫读者依自已的爱好去想象和推断。
这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唐晓芙。
然而除了虚写唐晓芙本身的美,小说还从侧面让她美得更动人。
文中有一句“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个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我相信钱钟书先生钟爱的美也如春天一样自然、清新。
《围城》里的唐晓芙
《围城》里的唐晓芙长篇小说《围城》中唯一一位被作者大加赞美的女性,就是唐晓芙。
沉静,温雅。
天生丽质,不施脂粉。
因为喜欢这个人物,作者特意给她起了一个极富诗意而美丽的名字。
晓芙,清晨的芙蓉,带几点露珠,迎朝阳绽放,令人生出无限遐想。
书中这样描写唐晓芙:“她是一位20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
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书中继而写道:“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
”如果唐晓芙只有美丽清纯的外表,那么,相信方鸿渐是不会真正爱上她的,充其量不过是对她有好感而已。
而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之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对她念念不忘,是因为她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爱人,知己,懂他的心,了解他的人。
爱情就这样悄悄地来了,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方鸿渐认为这是他的初恋,所以非常珍惜,常常写信给她,也请她吃饭,跟她聊天。
他曾在信中这样对她说:“你下半年计划怎样?假如你进上海的学校,上海就变成我唯一依恋的地方……”这是真正的爱,可惜是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方鸿渐的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徒留一腔心痛。
苏小姐从中捣乱是主要原因,而次要原因则是唐晓芙毕竟年轻,对爱情的认知不够成熟。
她认为爱情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应该有极其曲折的过程。
如果这么轻易就能获得,那她简直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了。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作者:贾宝珠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围城》主要是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群相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女性人物主要以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为代表。
本文把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审视,剖析其思想性格的深刻性,对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话语权的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围城女性知识理想独立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75On the Female Images in "Fortress Besieged"JIA Baozhu(College of Culture and History,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Abstract "Fortress Besieged" is mainly depicting the 20th century, four decades the group phase of the intelligentsia, the intellectuals at that time revealed the survival of the state and the fate of female characters mainly Su Wenwan, Tang Xiaofu, Sun Roujia re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 the character's social statu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ree factors together,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and look,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ir ideological character, to fight for the status of women and women have the right to speak positive meaning.Key words Fortress Besieged; female; knowledge; ideal; independent《围城》中塑造了各类新儒形象,从绅士、淑女、独立女性、知识女性到教授、作家等纷纷亮相,性格各异。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现当代文学论文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现当代文学论文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
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推崇小说无处不在的幽默和讽刺,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自《围城》1947年在《文艺复兴》期刊上连载面世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时人根据各自的思想立场和人生体验解读文本,或“捧”或“杀”,而赞誉之辞大体雷同,批评之声也时有所闻。
归纳起来,前人袭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模式的评论大致有如下几种: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看,文本中大量的隐喻、讽喻与掌故,使它不含是一座用漩矶碎锦巧构而成的中外学术迷宫,风格颇似欧美所谓知识型文本或后小说;至于钱钟书随手拈玩的中国及西洋神话、寓言,可为原型批评的典范文本;而小说中除各色人物外,暗含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不仅叙述事态的发展,而且常常大发议论,正吻合结构主义批评代表罗兰·巴特叙事理论中关于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分析;此外,小说中描写船上茶房阿刘与方鸿渐的两次“钗钱交易”,阿刘手心里的发钗由三只变为一只,这样的“细节印证法,似还有形式主义的痕迹”。
若生发开来,从社会学批评、读者接受批评,甚至后殖民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均可对这部思想深刻、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出新的阐释与评析,但鸿泥半爪,令人终日沉迷其间也难尽其全。
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已广为流传。
《围城》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语妙喻、深刻的心理刻划也早已被世人津津乐道。
本文试图避开对文本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传统分析,而从女权主义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侧面对《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角色进行解读,以期勾勒一幅《围城》姚紫嫣红的…十二钗正册图”,探究作者关于20世纪30井。
年代中国女性解放问题的思索。
这里有必要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一简单介绍。
《围城》论文知识女性形象论文
《围城》论文知识女性形象论文摘要:她们口口声声追求独立,不依赖男人,但是在现实生活这片大的泥淖中,她们还是彻底的沦陷了。
在婚姻这座城池中,她们欢呼雀跃、千方百计进入,却伤痕累累的想要逃脱。
一、新知识女性的代表 - 改良型女性“苏文纨”苏文纨是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诠释着女性对思想解放的渴求,即摆脱对男性的依附。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独立的经济,以此来扭转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是在对待爱情以及婚姻上,却暴露了她对现实的妥协。
她出国留学可以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新女性代表,除此之外她出生于官宦富贵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关注自我。
但是她的动机确是不纯的,她努力攻读学位,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学位,显示自己的博彩多学,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婚姻增加砝码。
这些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工具,博取风雅的资本。
但是这些在方鸿渐身上却行不通,在遭到方鸿渐的拒绝后,她没有选择嫁给各方面都不错的赵辛楣,却下嫁给了不学无术、庸俗不堪的曹元郎。
这一点也显示了她对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愚昧思想的反对与不满,以及以此选择来摆脱男权社会作为男人附庸的命运。
可是从情节发展中不难看出她追求高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婚姻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且最后她还是没有摆脱自己对丈夫的依赖,婚后苏文纨变得无所事事,真拿“丈夫当职业”了。
[1]这一点可以看出她是打着新女性的旗号,号召女性解放,实际上却是个不彻底的改良型的女性即思想和灵魂都没有摆脱传统社会女性的桎梏。
二、平凡知识女性的代表 - 谋生性、掌控型女性“孙柔嘉”虽然孙柔嘉没有喝过洋人的笔墨,但也是一个接受过本科教育的知识份子。
她是平凡知识女性的代表,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被父母喜爱,饱尝时间的冷暖,她念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价值以便在社会上更好的谋生。
孙柔嘉从一出场就先声夺人,自强不息,独自在外谋生,再去三闾大学的路途上的无声哽咽更是激起了方鸿渐与读者的怜悯之心。
围城里写唐晓芙的句子
围城里写唐晓芙的句子1. 唐晓芙啊,那可是围城里最璀璨的存在,就像黑夜里的一颗星星,闪闪发光,让人忍不住就被吸引了。
比如她在人群中一出现,那光芒简直盖过了所有人!2. 唐晓芙的纯真,那是多么难得呀,简直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谁能不喜欢呢?就像方鸿渐不就被她深深吸引了嘛!3. 唐晓芙的笑容,哎呀呀,那真是能让人心里都开花了,像春天里最温暖的阳光,能驱散所有阴霾,谁看到能不开心呢?就像她对赵辛楣笑的时候,赵辛楣都快晕了吧!4. 唐晓芙的性格多可爱呀,直爽又率真,这不就是我们都渴望成为的样子吗?就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过每个人的心间,方鸿渐不就被这阵风吹得晕头转向嘛!5. 唐晓芙呀,她的美丽可不是那种俗气的美,那是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灵秀,像一朵盛开的百合花,圣洁又高雅,难道不是吗?就像苏文纨站在她旁边都黯然失色了呢!6. 唐晓芙对待感情多认真呀,一点也不敷衍,这多难得呀!就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小心翼翼的,方鸿渐要是好好珍惜该多好啊!7. 唐晓芙的聪明伶俐,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就像一只机灵的小鸟,活泼又俏皮,你们说是不是呀?就像她和方鸿渐斗嘴的时候,多有意思呀!8. 唐晓芙这样的女子,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呀,就像彩虹一样,短暂却又无比绚丽,错过可就太遗憾了!就像方鸿渐最后失去了她,多可惜呀!9. 唐晓芙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动人,就像一首美妙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这魅力谁能抵挡呢?就像她在舞会上翩翩起舞,那场面多美呀!10. 唐晓芙啊唐晓芙,你真是让人又爱又怜,像一个美好的梦,让人忍不住想要追逐,真希望她能有个完美的结局呀!就像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局一样。
观点结论:唐晓芙在《围城》中是一个极具魅力和个性的人物,她的纯真、美丽、聪明等特质让人难以忘怀,她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无奈。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3)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3)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听了这些话,“鸿渐不知道这些话是出于她的天真直率,还是她表姐所谓手段老辣”。
再通过小说中唐晓芙与方鸿渐交往历史分析,不难看出唐晓芙并非不解男女之间的感情,实际上,她一上来马上就抓住了方鸿渐这个“老男人”的弱点。
唐晓芙的“清纯”并非懵懵懂懂的不假修饰,她依然是都市化的产物,不过她懂得从庸俗化得有些泛滥有些生硬的都市时尚潮流中“提升”出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
唐晓芙的“清纯”需要有现代都市文化作为背景,而她身为大城市中极少数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先天条件的美少女之一,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发光体。
除了这清纯与非清纯,唐小姐似乎还有着一些独特的个性。
她生性是一个浪漫的女孩,譬如说她对于书信来往的情有独钟,对于爱情的严苛,但实际上她的富于幻想和“为爱而爱”的坚持并不容易在现实中存活。
唐晓芙曾严厉谴责方鸿渐:“方先生人聪明,一切逢场作戏,可是我们这种笨蛋,把你开的玩笑都得认真--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样的要求似乎过高了。
毕竟她爱情规则在遭遇到具体的方鸿渐之时,已有了松动。
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之后,唐晓芙病了一场,这大概可以说明唐晓芙对方鸿渐是有所用情。
尽管之前方鸿渐与唐晓芙交往,在她表姐苏文纨的眼中,只是唐晓芙的爱情履历上又增添了一次不大不小波折,方仅是唐晓芙“一把男朋友”中的一员而已,尽管唐晓芙以为自己“没有什么朋友”,自觉她还没有到放低爱情标准的时候——但这一切都不足以使他在方鸿渐交往时立场坚定地守着她的爱情标准。
在书中唐小姐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想法——“表姐愈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
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
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是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
”可见唐晓芙是因为赌气才吃方鸿渐的请的,这时唐小姐盘算着一种非常浪漫的爱情标准。
昙花开过未留香,清水芙蓉唯远观——浅析《围城》唐晓芙形象
昙花开过未留香,清水芙蓉唯远观——浅析《围城》唐晓芙形
象
冯春莉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8(000)036
【摘要】唐晓芙是钱钟书先生<围城>中众多亮色的女性形象之一,虽然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作者却让她成为方鸿渐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能得到的女子.可是这个几乎完美的女子,只能理解为一尊纯洁的女神雕像供人们瞻仰和向往,理想一旦实现,那种美好也将消失,空留叹息.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唐晓芙形象进行浅析,论证唐晓芙只能成为方鸿渐黯淡一生值得留恋的美好回忆,仅此而已.唐这一形象只是作者代表人类对理想所作的一种想象和愿望罢了.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冯春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围城》里的唐晓芙
2.唐晓芙:方鸿渐超越围城的遥远理想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析沈从文作品的女性形象塑造
4.唐晓芙原型与"围城"自我解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人眼中的理想女人唐晓芙
文丨笑语盈盈
她是男人眼中的理想女人——唐晓芙。
一出场就天然原色、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
她“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照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不是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她是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作者带着欣赏和爱惜的眼光来观照她说:“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混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而只有唐晓芙,一切都刚刚好。
这样“兼有女子的诱惑力和孩子的淳朴”的女子,一向是男人最理想的女人形象,无怪乎方鸿渐第一次见她就一见倾心,“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他们彼此仰慕,有过一段情投意合的日子,后来却闹出龃龉,最后各自分道扬镳。
这分道扬镳、这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仅仅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吗?其实,在作者眼中,不是的,这不只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钱先生、他像上帝一样,在冷静地观照并不完美的人类。
为什么不让本来彼此仰慕,有过一段情投意合日子的唐晓芙和方鸿渐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那是因为,不可能!如果让他们俩在一起了,那是对方鸿渐的便宜。
作者心中的理想女性唐晓芙,怎么可能草率地让她嫁给一个行为不检点、无用、混世的假博士呢?
表面看来,是苏文纨的挑拨与破坏,而实质上还是由唐晓芙的性格弱点决定的。
不过,尽管如此,在作者看来,唐晓芙的“失察”仍是“瑕不掩瑜”,是可以原谅的。
相反,苏文纨的小气、报复,方鸿渐的不检点、无用才是真正的面目可憎。
至于唐晓芙过于轻信苏文纨,那是因为一方面苏文纨是她的表姐,一般来说,多了一份亲情,自然表姐说的话是“权威意见”,是可信任的;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全部身心地投入感情中时,理性水平会迅速下降,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如果掺杂太多的计算,反而一段情不仅不完美了,也很难找到“爱”的感觉。
所以,在作者笔下,唐晓芙无论如何仍是一个真正的女子,是男人眼中的理想女人。
唐晓芙的“错过”,或许在作者眼里真正损失的是方鸿渐。
因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得出作者觉得唐晓芙这样的真正的女子是配得上天下的男人的,而天下的男人未必都配得上唐晓芙,而这天下男人之中配不上唐晓芙的就恰恰有方鸿渐一个。
所以,作者把挑拨、破坏的罪名让矜持自负、俗不可耐的苏文纨来承担,把失去唐晓芙这样的天下尤物的结果让一直最会自我安慰、自以为占了便宜的方鸿渐来承担。
唐晓芙在苏文纨的离间下,偏听偏信,指责方鸿渐住在后家是分明结过婚,在欧洲留学却得个美国学位、船上看中鲍小姐、鲍小姐走了又立刻追求表姐……中了苏文纨的离间计。
但这一切却又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这本身就是人性。
对于爱得热烈,爱得真诚的唐晓芙来说,她追求爱的纯粹,她没法不在情理上要求自己所爱的人“必须要能够占领他的整个生命”,在他碰见自己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自己。
正因为,这样的爱太热烈,太猛烈,容不得任何杂质,所以,最后她理所当然地无情宣布与方鸿渐绝交。
或许,假使方鸿渐也是一个像她这样很理想的对象,那么也许我们会心生无数惋惜和喟叹,然而方鸿渐不配,因之,我们不会惋惜,也不会喟叹,这样的结局只是给了我们无穷的反思,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追求爱,得到爱,保护爱……。